拨打114电话预约,或当天窗口挂号,挂号时索要颈部或腰部治疗费缴费条,缴纳治疗费。没有腰椎X线和骨盆片子的患者请先找医生开申请单。照完片子后再到分诊台护士处,二次扫描挂号条分诊,待医生呼叫后再进入诊室。候诊时,微信关注“大白健康”公众号,或百度搜“大白康管”APP下载,填表自测评分,看健康知识,运动视频,经络治疗。进入诊室后,脱掉外套,准备好挂号条、诊疗费小票、片子、病历本,填写知情同意书。告诉医生病症的部位、范围、性质(麻疼凉)、发生时间,诱因,能走多久,对生活的影响,曾经患过何种疾病,治疗经过。手机拍摄诊室墙上的运动处方(调曲线:1-4系列分为四级,9-11系列分为3级,从第一级开始做。拉筋:5-8),看手法后注意事项。微信关注“大白健康”公众号,点击左下角自我治疗,选择疼痛部位,按照提示涂药按摩,点击右下角锻炼视频,学习六字诀调呼吸,八段锦全身保健,颈腰椎运动处方专项运动。打开微信右上角+,扫一扫,扫描墙上二维码关注好大夫网郭伟大夫的工作室网上互动。
同学们可以进来学一下,挺不错的.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 ·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 ·髓核 ·后纵韧带 ·后纤维环 ·小关节 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定位图就象路线图一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描部位,所以即使对于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拍的MRI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 L4, 及L5三节。 例如,层11 (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 图层18信息也非常有用,它对应着L3椎间盘。对于椎间盘很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保证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 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MRI片上,每个大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知道正在看的哪个椎间盘。 <第二课完> 第三课,学会看腰椎MRI/CT片子轴状面观 。图(一)及图(二)是L5椎间盘的轴状面观。 此病人虽有中等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在片子上看到黑色的椎间盘)和小的非压迫性4mm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但他却有一个很大的“中央管”,可以很好地表现轴向核磁共振解剖。椎间盘的髓核在这两个图像中看不到,一是因为椎间盘脱水太严重,不能将纤维环及髓核区分开,另外这些图像为T1加权象(更高分辨率),所以不能将含水多的髓核与较干燥的纤维环区分开。但在一个正常的,非退化性椎间盘T2加权像上,很容易看清髓核区及纤椎环区T2加权图像(见图三)。 “后部神经结构”包括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Nerve Roots)、硬膜囊(Thecal Sac)及发出神经根(Exiting Nerve Roots)。发出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看图中IVF粉红色区)内,在此图像中看不到。如果你发挥点想象力,你可以在图中找到一个象“米老鼠”样的图像,硬膜囊是米老鼠的头,两个过往神经根是米老鼠的耳朵。再重复以下,虽然此椎间盘有4mm的突出,但此病人的过往神经根S1和突出物之间没有接触。 大部分情况下,椎间盘突出物或疤痕组织将遮挡住其中的一个过往神经根(米老鼠耳朵),这通常是神经根受压的象征。图(三)是另一个健康的45岁男性的L4椎间盘的轴状面观。 现在我们可以区分开髓核区及周围的纤椎环区。注意,在此平面将看不到“米老鼠”。另外请注意靠近L5神经根的椎间盘后缘的凹度,这是正常健康椎间盘的象征。L4发出神经根更靠侧方一点。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果有大的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发出神经根L4及过往神经根L5将同时受压。 在此图中,可清楚地看到悬挂在硬膜囊内的细小的神经根(L5神经根及S1神经根),它们以不完全有绪地状态排列着。 注意,神经孔是很开阔的(浅黄色区),表明没有因邻近椎间关节问题形成在的椎管狭窄。T2加权象对于察看退化性椎间盘病是最好的,因为T2像将富含水份的结构表现为亮白色, 含水少的区域表现为黑色。 <第三课完> 第四课,学会看腰椎CT/MRI矢状面图。 图(四)是脊柱腰区的侧视图,或称矢状面图像。 请注意此影像是介于T2和T1之间,被称作质子密度像,对于判断椎间盘突出是否穿破后纵韧带(PLL)是最好的图像。象T1像一样,它用的是高磁性,所以细微部分表现得出奇地好。先看其基本结构:位于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应是白色的(含水多)。注意黑颜色(脱水的)的L5椎间盘(L5与骶骨之间的椎间盘),这代表了中度到重度的退化性椎间盘病。后纵韧带(PLL小蓝箭头)在图像中表现为沿着每个椎体及椎间盘后缘垂直向下的黑线。有意思的是,尽管此病人有一个9mm的椎间盘突出(HNP),骨质有一定的翘起,在椎间盘平面以上可见髓核物,但后纵韧带仍然包容着突出的髓核物而没有游离出。这种情况在学术上被称作一个大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 硬膜囊(红星)表现为“超白色”结构,填充在椎体后方的中央椎管内。此囊袋内有可自由浮动的由运动神经纤椎及感觉神经纤维共同组成的脊神经根(马尾)。 黄韧带(绿星)位于每个椎骨之间,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此结构可变大或增厚,助长年长者易患的中央型椎管狭窄的形成。 <第四课完> 第五课,找到腰椎间盘的突出区:硬膜外腔前区 现在让我们用一些CT轴状面图来学习前硬膜外腔的不同区域,腰椎间盘突出就发生在此部位。如果你曾经读过核磁共振报告,有些术语听起来可能很熟悉,因为这些区域常被放射科医师用来描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 蓝色区域:这里是“中央区”,紧靠椎间盘后方并环抱硬膜囊前方。因为后纵韧带在此区最厚,椎间盘突出在此区通常不是轻微偏左就是偏右。 粉色区域:这里是“旁中央区”或称侧隐窝,位于中央区紧外侧。因为此区的后纵韧带不象中央区那样厚,故常在此区出现椎间盘突出。事实上,这是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头号位置。常常看到过往神经根在此区被突出的椎间盘接触到、被移位和被压迫。(请记住,发生在侧隐窝的L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过往神经根S1,而不是位于椎间孔的发出神经根L5) 绿色区域:这里是“椎间孔内区”,也叫作“关节下区”,位于椎间孔内。椎间盘突出到此区或更外方是很少见的。事实上只有5% 到10%的椎间盘突出发生在此区或更外侧。当椎间盘突出确实发生在此区时,对病人来说通常是必较麻烦的。这是因为具有超精细神经结构的“背根节”(DRG) 位于此区。对于背根节的任何压迫将导致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及神经元损伤。 黄色区域:这里是“椎间孔外区”,位于椎间孔紧外侧。同样是椎间盘突出罕见的发生区,但如果发生,则对于病人及医生都感棘手。此区的椎间盘突出还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下肢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RSD)样症状。 <第五课完> 第六课,观察轴状面CT脊髓造影 。 现在让我们看一些CT脊髓造影。 图(六)的是来自紧靠L5椎间盘上,椎体下的一层(记住不管是CT还是MRI都是穿过脊柱不同平面的薄切片)。因为此层是椎间盘水平面上的一层,故只能看到后部神经结构而不能看到椎间盘本身。 注意,亮白色的环状突起(未标明),表示了椎体的外轮廓(图片上部)。马尾(硬膜囊)完全被“白色”的造影剂(做脊髓造影时注入)充填使得硬膜囊及硬膜鞘都显示为亮白色。因为造影剂只填充到背根节以下的根鞘,L5 的背根节不能很好显示。我在每侧背根节的中央划了一条黑线。 还请注意椎间关节(倾斜的黑色裂开),它就象骶骨上关节突与L5下关节突之间的一个三明治。 图(七)的CT片是来自左侧图层的下面,将椎间盘的后部表现得相当地好。我们能可明白地看到后部椎间盘既有膨出又有突向左侧过往神经根S1的突出,所以遮挡(淹没)了S1神经根(颜色不象右侧S1那样白)。 现在环状突起后部画了一条线(白色细的笑脸线)来说明病变椎间盘是怎样向外膨出的。任何时侯,只要在椎体后部环状突起外看到有椎间盘组织,就可认为此椎间盘有膨出。膨出的椎间盘通常不会超过2到3毫米,在形状上是同心性的或非焦性的。 图中的椎间盘膨出是一个向外的袋状及偏心性的形状,部分已经到了左侧“侧隐窝”。这个向外的袋状物就是椎间盘损伤后的膨出物,使得左侧S1神经根可能因为在此水平面受压不能正常充入造影剂而消失(淹没)。你可能注意到在受影响的左侧S1神经根下方有一个白色的,象地对空导弹的发射束。这是在做脊髓造影后造影剂“意外”渗漏到了硬膜外腔而形成的,而不是故意产生的一个半硬膜外造影效果。 同一张L5椎间盘影像,但没有标注。在没有辅助线及标注的情况下,自已试着看一下。看到突出了没有?我想你现在一定看到了!这是一个基部比凸起端大的大基型突出。 有一点要记住:CT脊髓造影查找的是“填充缺陷”,它不是评价人体椎间盘的最佳影像。核磁共振在显示椎间盘细节方面要比其好得多。 在CT脊髓造影片上(左侧),如果椎间盘突出很大,它将使神经根变黑,或消失。这是因为施加在神经根上的压迫使得造影剂不能充填到神经,所以看不到亮白色的神经根。这就意味着存在问题! <第六课完》 第七课,来看一个9mm腰椎间盘突出的MRI看片的实例 。 图(9)展示的是一个大的9mm的突出(红星)的T1轴状面及矢状面图。 突出物已经完全将右侧过往神经根S1(图像左侧)遮盖掉(看不到),并将其挤压到椎板(小绿箭头)。在轴状面及矢状面图(蓝箭头与红五星之间)可观察到硬膜囊有来自这个大的突出的中重度压迫。 此患者是一个24岁的年轻人,他已经避免了手术,表现良好。注意看他的椎管要比图10和11中年轻人的椎管小得多,大的椎管要远比小椎管能容忍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七课完> 第八课,考试了~看看我们现在都会了什么!请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说出图(十)MRI轴状面图中各个数字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2、用正确的区域划分,说出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 3、哪个神经根被椎间盘的突出物代替了? 4、此MRI图像是什么类型的?提示:T1、T2、或质子密度? 5、椎间盘突出物接触到了哪两个组织结构? 先动头脑想一想,不要马上就看下面的答案噢~~ 公布答案: 1、按照数字顺序,图(十)中的标注分别是: (1) L5椎间盘 (2) 9mm椎间盘突出. (3) 左侧S1神经根. (4) 硬膜囊. (5) 硬膜外腔. (6) 右侧椎板 (7) 棘 突 (8) 左侧椎间关节 2、是一个9mm大的位于右侧侧隐窝的非包容性右侧旁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 3、右侧S1神经根。 4、T1加权像 5、右侧S1神经根和硬膜囊 ------------------------------------------
注意事项 手法治疗后可能出现局部或肢体疼痛,酸胀,热等感觉,是正常的手法反应,约2-3天需要遵医嘱休养,口服外用药物。手法后要佩戴专用腰围护腰,防止再次错位,每次就诊后,坐车、长时间工作,拿重物时必须佩戴开车、坐位、伏案工作1小时,必须活动10分钟治疗期间不能拿重物,治疗后不能进行颈部、腰部剧烈扭转或环绕运动。不能斜靠在椅子上,床上看书、看电视,不能做跑跳,打球等剧烈运动。手法当天要休息,但不能卧床过久,次日可以散步,每天三次,以不引起疼痛为准,腰记录下走后开始疼痛的时间,休息后疼痛缓解的时间,以供医生参考。要卧硬板床,枕头不能过高<12cm 颈高枕底位,不能趴着睡觉。药膏不超过8小时要撕下来,让皮肤休息几个小时,才能再次使用,防止过敏。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各种“文明病和办公室综合症”也接踵而来,有一条短信这样说“工资不高,水平不高,血压高;工作不突出,政绩不突出,间盘突出”,而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脊柱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脊柱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这就要从脊柱的进化史和结构上找原因。从进化论角度讲,200多万年以前,猿猴是爬行的,全身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整个脊柱上,而由爬行到直立行走,仅用了一两万年的时间,脊柱还来不及完全适应直立行走的需要,然而工业革命以后,我们站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坐着的机会越来越多,本来可以爬楼梯,偏要坐电梯,本来可以走路,偏要坐汽车,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从脊柱的结构上讲:刚出生时,我们的脊柱是直的,直立行走后才形成四个生理弯曲,他们像弹簧一样缓冲了纵向的压力,其中颈腰曲活动最多,也最易受到损伤。而椎间盘25岁以后,就开始脱水退变了,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受损,就像女孩子25岁以后就要认真地保养肌肤一样,我们的间盘也同样需要呵护。一旦突出,一系列的问题便接踵而来。难道人类必须经历这种磨难吗?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脊梁”。其实,老祖宗早有遗训,《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种“治未病”的思想早已传承了几千年。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说法。而一千年前,达摩祖师为防止打坐参禅后气血不通,曾创立一套少林健身操---就是传说中的武功秘籍《易筋经》,大家看像不像今天的第七套广播体操。时至今日,现代医学模式已演变为身心-社会医学模式,中西医终于在几千年后殊途同归,人们日益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比如,美国22个州立法要求对10-14岁的儿童进行脊柱健康普查,做到早期预防。另外,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纷纷成立BACK SCHOOL(腰背痛学校),培训一批专业的骨科顾问,在人们上岗之前教会他们如何用正确的姿态保护自己,来预防腰背痛,每年节省了上百亿美元的的医疗保险开支。相反,一方面,我国群众健康知识普及不够,防范不当,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缺乏,观念上还是治重于防,为了让老百姓少受罪,少花钱,我们提出“全面脊柱保健”的理念。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那就要从坐、卧、立、行开始,大家也许很惊讶,走路睡觉谁不会呀?其实我们存在很多误区。就拿卧来说,大家都知道高枕无忧,但多高才无忧呢?枕头一般不应超过12cm也就是一拳高,否则会引起颈椎肌肉的疲劳,造成颈曲变直甚至反张。还有些人爱趴着睡觉,殊不知趴着睡,颈椎处于旋转状态,躯干脊柱也随之出现扭转,常此以往必然对健康不利,所以,正确的卧姿应该是平卧、侧卧。那如何坐才是正确的呢?大家可以互相看一看,是否有人在驼背“堆坐”呢?这样的坐姿久了会导致腰背部肌肉疲劳,脊柱力学失衡,正确的做法是椅背要顶住腰部,保持其前凸的曲度,而且连续坐位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整天坐位工作者,工作期间应起立活动4~6次,所以我建议大家恢复“工间操”,来保护我们的脊柱。下面我们来谈如何正确站立。“背背佳”为什么卖得火,因为很多人“一站就三道弯”,也就是驼背松腹站立。此时,脊柱主要依赖韧带的张力维持平衡,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腰曲加深,腰背肌负荷加大,所以建议大家做人要“挺”才好。与其类似的问题就是高跟鞋,高跟让脊柱重心前移,腰曲加深,臀部翘起,虽然突出了女性的曲线美,但其中的痛苦“谁穿谁知道”。所以您的鞋跟不要超过5公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究竟该如何保护自己呢?我们在搬抬重物时,应该尽量避免用腰劲,而是使用下肢力量,由于杠杆原理,重量通过力臂,作用到腰上将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抱重物时重心必须尽量靠近身体。总之,坐卧立行总结到一起,还是那句老话“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我们日常生活中又该怎么锻炼呢?历代医家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如华佗的“五禽戏”,主要是模仿虎、熊、鹿、猿、鸟,这五种动物的动作,分别对应五脏,五行,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其实,脊柱保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最基础的程序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此,我呼吁在座的诸位同仁们,抓住中医科普的契机,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把脊柱健康的新观念,普及到千家万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脊柱做起,挺起我们的脊梁,迎接健康的未来!
郭大夫,您好!近一年在康复上有一些体会。住院期间您教的方法,继续在锻炼,能明显感到肌肉拉伸,很受用!除此以外,也试过其它方法。在网上看到关于腰突的介绍:气虚导致脊韧带无力,失去弹力。腰椎间盘移位后,韧带无法使其复位,只要把气补足恢复韧带拉力,椎间盘自然会复位。本想试试看,就买了玉灵膏,吃了3天,第4天原先跑步时的不适感已经消失,很惊喜!之后抓药询问医生,医生说补足气慢慢就好了,麻感也会逐渐好转。玉灵膏就一直吃到现在。今年接触了八段锦,每次练完身体很舒畅,腰部也很舒服。几个月下来,自己感觉调理气血对腰突有帮助。还有一个动作——滚龙脊。腰部困乏时躺床上滚,大幅度滚到坐起来,20-30个,立马能减轻困乏。小腿和脚面麻的情况今夏基本消失。去年急性发作,谢谢您的用心诊治。上工治未病,预防为主,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
在门诊接诊患者时,经常碰见患者手撑着脖子就进来了,嘴里还叫嚷着:“医生,快给我看看,昨天脖子都还好好的,睡一觉后脖子就不能动了!”在处理完患者后我就在想,既然有这么多的患者因为睡觉的姿势不对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那么就有必要跟大家普及一下怎么正确的睡觉,把即将或已经患上的颈椎病给”睡“回去!在详细查阅相关资料后,就开始给大家普及怎么睡觉了。在介绍怎么正确的睡觉以前,我们想向大家介绍2点医学常识(如下图):A:人体脊柱有颈椎曲度和腰椎曲度两个特殊的向前屈的生理曲度;B:在正常健康生活的情况下,人体脊柱上附着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及脊柱骨骼本身应避免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姿态,以减少脊柱及其上附着的软组织的损伤。在以上2点医学常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保证健康的正确的睡姿:A:应维持脊柱的正常的生理曲度;B:保证全身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自然松弛;否则,长时间的睡眠时间加长年累月的重复,可引起脊柱源性的病变(包括脊柱肌肉及周边软组织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如落枕,广泛的腰背肌筋膜炎。正确的睡姿1——仰卧仰睡是根据以上两点认识得出最合适的正确的睡姿——它最好的维持了脊椎的自然弧度,适合有颈椎病或其它因脊椎曲度改变导致腰背部疼痛的人。仰卧时——枕头的宽度应刚好从头部一直垫到脖子,切忌垫到肩膀和后脑一半之处(这样做改变了颈椎的曲度,使颈部肌群和韧带处于紧张状态);枕头的厚度应刚好从后背所在的平面至颈部正常屈曲时的距离;同时味让睡眠时更舒适,应保证膝下最好安置一个小枕头,以减轻仰卧时因大小腿肌肉过度牵拉导致的不适感。正确的睡姿2——侧卧侧卧时——虽然不是颈椎维持自然弧度的最佳姿势,但是并不会改变颈锥的生理曲度,同时也不会使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处于疲劳状态,因此患颈椎病的病人也可以考虑。枕头的高度要比仰卧时枕头的高度增加一倍,以保证肩部至颈部的距离得到充分的抵消,同样两膝间最好夹个小枕头,以减轻双侧膝关节长时间压迫所带来的不适。右侧卧位时:心脏位于左边,右侧卧位由于体位的原因给心脏的压力较小,有利血液流通和胃中的食物消化。左侧卧位时:有利于胃内容物排入下消化道帮助消化,同时,左侧卧位对心脏有压迫容易让人睡眠不稳定。在侧卧位时,应经常改变侧卧方向。如果长期一侧卧位,会使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受力失衡,脊椎侧弯和脊椎神经受压,加重颈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进而不利于颈椎病的康复,严重时甚至能加重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正确睡姿图片不正确的睡姿——俯卧俯卧时——颈椎的曲度已经改变,同时颈部的肌肉或韧带等软组织会出现长时间的劳损,极容易出现颈椎病症状的加重;同时,俯卧位时,胸廓活动受限会影响呼吸,进一步的影响睡眠。因此,俯卧位为不正确睡姿。如何正确午睡上面介绍了如何在晚上卧床睡觉的正确姿势和不正确的姿势,并向大家做了相关解释。但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除了晚上睡觉外,很多朋友还有中午午睡的习惯。大多数朋友可能在中午没有条件在床上躺着午睡,那么这时我们又该怎么睡觉才能既休息又不会对颈椎造成大的损伤呢?坐睡——最佳的午睡方式(除了卧位睡觉外,如下图),选择一张高背椅,带上U型护颈枕,让颈椎有所依靠,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放松颈部的相关肌肉,上半身尽量的向后倾斜,此时腰部会出现一个腾空区,用软枕填塞保证腰椎曲度正常,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放松,也可以达到既休息,又不损伤颈椎或腰椎的目的。趴睡——待选的午睡方式(不习惯坐睡),选择一张高度适宜的桌子,尽量减少上身下伏幅度,桌上垫上一软枕,双臂最好自然抱住枕头,头搁在软枕上自然入睡。此种午睡方式只适合短时间休息,不能长时间睡眠,容易导致头脑模糊,手臂麻木,颈项部不适,不适合颈椎病患者。枕头的选择向大家介绍了半天正确的睡姿是什么,大家应该初步了解怎么睡觉了。可能大家会问:既然睡觉都有这么大的讲究,那与睡觉息息相关的枕头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学问啊?答案是肯定的。枕头的材质——枕头一般选择松软适度并且能根据所受压力适当改变形状的材料作填充物。一般比较推荐的材质有荞麦,羽绒,记忆棉,当然也可以将中药材结合草料组合成药枕,帮助睡眠,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枕头的高度和宽度——其实枕头的高度和宽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数据和范围的,因为每个人的胖瘦是不一样的。但个人在选则和使用枕头时是有一个原则的:仰卧时能够有效支撑颈部和头部,保持下巴和额头在同一水平面上,使颈椎,胸椎和颈部肌群韧带处于放松变形最小的状态;侧卧时枕头的高度以头部一侧到肩膀外侧的距离为依据,使侧卧时脊椎和床板保持在平行面上。保持以上原则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一定会让大家的睡眠更好。到此为止,相信大家应该已经了解了如何正确的睡觉,以及睡觉时选择合适的枕头。希望已经患上颈椎病的朋友按照上面的建议睡觉后,颈椎病的相关症状能消失,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恢复正常,真正实现将颈椎病在美梦中给“睡”走。本文系陈凡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果你已患上了颈椎病,千万不要紧张。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经过正规的治疗,约95%的病人都可以治愈,但要及早就医,并按照比较合理的顺序进行,才能真正走上康复之路。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需要根据颈椎病自然病程的发展规律,不同阶段分别侧重相应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可以遵循文中的五个顺序先后进行,不宜颠倒。 1. 正确的休息:卧床休息是治疗颈椎病的最基本方法,包括绝对卧床休息和相对卧床休息。而卧床休息,包括卫生用床、卫生用枕、卫生的睡眠姿势、合理的睡眠时间。颈椎病的病因病理是慢性损伤,例如不卫生的床、枕、睡眠姿势,造成颈脊柱解剖形态的不稳定和不规整,造成颈椎间盘和颈椎骨质增生等的退行性变,压迫或刺激颈椎的周围组织。人们的睡眠时间约占生命的三分之一,且睡眠时组织处于放松的非戒备保护状态,不能主动采取保护姿势以规避慢性损伤,加之睡眠时可能是骨质增生的活跃时间段,因此当在防治方法之首,如睡硬床、睡眠使用颈椎平衡支架(作为枕头的替代品)、多平卧少侧卧不俯卧、早起早睡、睡足8小时,等等。2. 正确的运动:这里所讲的运动,包括静力态与动力态的运动。静力态的运动如站、坐的姿势必须保持颈胸腰背的挺直状态,因为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态必须体现于正面观的脊柱直立状态和侧面观的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是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态,任何脊柱正面观的非直立状态和侧面观的异常的生理弧度必然造成脊柱的生物力学失平衡态,这是脊柱退变的重要病因。古人云:坐如钟,站如松,正合此理。动力态的运动,可选择适合颈部功能锻炼的颈椎操,八段锦、五禽戏等。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做适当的慢跑、开走、游泳、打球等运动。3. 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如推拿、理疗、热敷、针灸、牵引等等。4. 药物治疗:包括外用与内服,当然首选外用,次选内服。5. 手术治疗:如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确实无效,且病情不断加重,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总之,颈椎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防治则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可以抓住主要病因,以及主要病因中权重极大的部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颈椎病的主要外因是慢性损伤,也就是说,白天的不良的工作姿势和夜间不合适的床、枕的是最大的外因,必须加以解决。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事半功倍,立竿见影地、高效地、有远期疗效地防治颈椎病。有些患者及少数医生错误地把治疗骨质增生、消除骨刺当成治疗颈椎病的目标,其不良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果只是拍X光片发现颈椎有骨质增生而无任何症状时,则不必做任何治疗;但对颈部的日常保健及精心呵护,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任何膝关节疾病,首先都会发生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的肌肉)的萎缩,该肌肉的萎缩,将使膝关节失去保护,变得不稳定,不仅可使症状加重,还不利于膝关节的康复,所以膝关节的大多数疾病,都要鼓励病人做股四头肌的锻炼。通过锻炼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加强,改善局部血运和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促进康复。 下图所示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无论是在膝关节疼痛时,还是肿胀有积液时都可进行,这种锻炼不会使症状加重,反而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使积液吸收。 注意事项:锻炼时要保持膝关节在伸直位,抬举时膝关节不能有伸、屈活动。足的位置没有特定的要求。在膝关节有积液或有疼痛时不影响锻炼,保持膝关节始终在伸直位时,通常也不会使疼痛加重。患肢锻炼疲劳后,可换健侧做同样的锻炼,对某些双侧病变的病人更应如此,膝关节有积液时要尽量减少步行和负重。 (图一膝伸直抬腿坐位或卧位均可,抬高10厘米做反复运动,肌肉力量增强后可加快频率,并可在足踝处放置重物强化锻炼。图二 侧卧位膝伸直侧方抬腿反复运动。图三 双膝夹持一皮球反复挤压。) 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包括:不穿高跟鞋或凉鞋,应穿低跟鞋和有鞋带的鞋;尽量避免爬坡、登楼,避免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软的地形和鹅卵石路上行走;以自行车代步,并应将自行车座抬高,以减少骑车时对髌骨的应力;尽量避免登楼梯,没有电梯时要利用楼梯的扶手缓慢爬楼,登楼时健侧膝先起步,然后患侧腿再隨之而上;尽量避免负重步行;避免站立工作;坐时应将膝关节稍伸展,并应不断的改变位置,不要将膝关节屈曲在椅子下。注:图右上方的标志表示-不正确姿势 +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