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台问的很多。我理一理。 第一:越早除菌越好,18岁以后都可以行c13呼气试验检查并除菌治疗,儿童一般不查不杀,除非胃镜检查后需要。大多数人hp感染都在12岁之前,所以儿童分餐分筷很有必要。 第二:除菌方案国内推荐四联,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拉唑类抑酸剂+铋剂最常用。不推荐克拉霉素+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等高耐药组合,除非不得已。药物推荐合资品牌抗生素如克拉仙、阿莫仙,抑酸剂也一样,别不舍得这点钱,争取一次成功比啥都重要,在线问诊平台或者药房可以去咨询购买方式,比如淘宝药店、京东药房、丁香医生等等等等。一般的三甲医院很难买到。有青霉素过敏很难办,和你的主治医师好好沟通。 第三:根除完别急着去呼气试验复查,虽然写着一月后复查,我仍然建议等个半年一年再说,复查一次胃镜很有必要,当然找个靠谱的内镜下会看hp感染的内镜专家也重要。 第四:真根除不了的,才去选用呋喃唑酮或者四环素,那是杀手锏了。 第五:根除成功的很难再感染,说复发的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没除成功、复查假阴性导致的,备孕哺乳等特殊时期避开就是了,没必要纠结,都带菌几十年了不差这么几个月 除菌治疗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除去幽门螺杆菌,请务必遵医嘱进行用药! 中途自行停药者,不仅会除菌失败,而且会导致机体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除菌治疗期间,请勿饮酒!!! 二次除菌治疗 第一次幽门螺杆菌除菌失败的情况下,建议隔半年以上,对两种抗生素的其中一种药物进行更换,再次进行除菌治疗。 关于除菌治疗的不良反应 1、软便、腹泻:会有大便变软、拉肚子等情况。 2、味觉异常:可能会觉得食物的味道很奇怪,或感觉到有金属的味道。 3、转氨酶升高:肝功的化验报告会显示有异常。 4、过敏反应:会有皮疹或发痒等表现。 特别注意:除菌治疗成功的患者,少数会并发反流性食管炎。 复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否则,可能会出现假阴性: 1. 完全停药一个月以上复查 简单说,就是在复查时候—— 确认1个月内没用过任何抗生素(俗称的”消炎药“,如头孢类、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等);抑酸剂(拉唑类、替丁类);铋剂(丽珠得乐、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和中草药(主要包括含有黄连、黄芩、蒲公英等药物)。 2. 检查当天注意事项 空腹,或者餐后3小时以后;检查前不能抽烟、饮水。 3、不建议抽血复查 由于抽血检查查的是幽门螺杆菌抗体,曾经感染过即使根除了,还可能是阳性。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是常见的胃部疾病,萎缩是指胃固有腺体的丧失,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黏膜萎缩、化生和异型增生。什么原因导致了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感染、化学损伤(胆汁反流、非甾体类抗炎药、吸烟、酗酒等)、血管活性因子及细胞因子改变(血管活性肠肽在患者中明显减少,且随萎缩严重程度呈递减趋势)、免疫因素。萎缩性胃炎有什么临床表现?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被视为胃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离胃癌还有多远?胃癌变路径: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其中,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各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萎缩性胃炎的癌病机率仅3%左右。萎缩性胃炎怎么办?1、一般治疗AG患者应积极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及刺激性食物。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3、减少胆汁反流,增加胃动力,硫糖铝能结合胆汁中的胆汁酸、溶血卵磷脂,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胃复安、吗叮啉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增强胃蠕动,协助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5.羟色胺激动剂西沙比利,刺激肠肌神经元,促进平滑肌蠕动,具有良好的改善胃肠动力及抗反流的作用。4、加强黏膜营养与保护 目前加强胃黏膜营养的药主要有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思密达、施维舒等。施维舒可显著改善相关症状,有效的改善黏膜炎症,减轻炎症活动程度,减轻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等,疗效优于传统的胃黏膜保护剂。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疗效显著。5、维生素、叶酸治疗.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毒淋巴细胞功能、维持细胞正常分化的作用。叶酸为磷脂、蛋白质和DNA甲基化修饰所必需,局部低叶酸致使DNA低甲基化,进而基因表达异常最终癌变可能是叶酸治疗萎缩性胃炎、干预胃癌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报道称叶酸、维生素B.、吗丁啉联合治疗老年萎缩性胃炎,有效率可达75%,并能明显缓解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6、定期复查胃镜(一年)
什么是结肠息肉?结肠息肉主要是指任何来自大肠黏膜上皮,表面呈现为突起的肠腔良性隆起状病变为什么会长息肉?1.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维生素 C 者息肉的发生率减少。2.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实验显示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 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另外,曾经患过其他部位癌肿,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4.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5.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 5 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CDD CDD CDD CDD3 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得了息肉有什么常见症状吗?1.肠道刺激症状 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如有感染可见黏液血便。2.便血 可为不同程度便血,如:直肠下段息肉出血可见大便附血迹、高位息肉出血常为大便内混有血液或血块、出血量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血块,亦有大便后滴血等息肉会癌变吗?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期的慢性过程,至少 5 年,平均 10~15 年,这也和良性腺瘤生长很慢相符合。>50%的结肠癌来源于腺瘤癌变,当腺瘤的直径>2 cm,50%的患者会出现癌变;作为结直肠癌中非常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征,腺瘤与结直肠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量研究对经典的“正常黏膜一腺瘤一癌”发病过程进行行了研究并证实,在此癌变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P53抑癌基因受抑以及KRAS基因激活等基因变化。从病理形态看仅小部分腺瘤癌变,凡腺瘤体积大的,绒毛状及严重不典型增生者易恶性。研究显示:①小于 1cm 的 1.3%恶变,1~2cm 之间的腺瘤仅 9.5%恶变,大于 2cm 腺瘤的 46%恶变;②管状腺瘤仅4.8%恶变,绒毛状为 40.7%;③轻度的典型增生 5.9%恶变,中度及重度则分别为18%及 34.5%。有了息肉会自己消失吗?普查资料均为无症状者,“息肉”的大小均为 0.2~0.5cm 直径,每 6~11 个月复查 1 次共 3~5 年,随诊后18%的“息肉”消失,8%息肉有缩小,70%无变化,4%增大,只有 2 例癌变。故认为腺瘤可以长期存在,而且生长可很慢。有了息肉应该怎么注意生活习惯?息肉如何处理:1、首选内镜下处理:圈套切除、粘膜下剥离、微波电凝灼烧等2、手术切除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数位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成为原发性胆囊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胆管内结石来自胆囊者,称之为继发性胆管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见。 胆总管结石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绞痛和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和随后发生的黄疸三大组症状;若胆管下端梗阻完全,胆囊管通畅,胆囊壁尚未纤维化萎缩,表现右上腹有肿大压痛的囊性包块;肝脏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压痛;患者表现弛张性高热,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滞的表现等一系列中毒性症状,总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若就诊较晚或未予及时有效解除梗阻,感染进一步加剧,全身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致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补充完整病例资料,病人术后3日出院,解决一例早癌,拯救一个家庭,继续努力!
单项阳性的意义”大三阳“”小三阳“注射乙肝疫苗后的化验单其他常见情况
anal canal 肛管:4cmrectum 直肠:15cmsigmoid colon 乙状结肠:50cmdescendingcolon 降结肠:10cmtransversecolon 横结肠:50cmascendingcolon 升结肠:10cmcecum 盲肠:5cm
1.胃泌素-17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它在人体中的含量占胃泌素总量的90%以上。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血清G-17低下通常提示胃窦黏膜萎缩;血清G-17增高常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G-17↑↑,提示炎症、高胃泌素血症、胃癌风险,但要排除近2周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G-17↓↓,提示胃窦黏膜萎缩。服用PPI类药物后,G-17水平通常显著升高,停药两周后恢复为治疗前水平,若G-17水平升高不明显,则存在胃窦萎缩风险。2.胃蛋白酶原Ⅰ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腺体萎缩时PGI降低。PGI↓ ,提示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体黏膜萎缩)等疾病有关。动态观察PGI的变化,如治疗后PGI不能恢复正常,提示胃萎缩有癌变可能。PGI↑ ,可能与饮食、药物刺激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关。3.胃蛋白酶原Ⅱ除了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也能分泌。相对于胃窦黏膜,PGII与胃底黏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PGII↑,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疾病有关。4.PGR(PGI/II比值)PGR进行性降低与胃黏膜萎缩进展相关。PGR↓,可能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疾病有关。
早发现早治疗,患者预后很好,病变切除干净,后期上病理照片
息肉的ESD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