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举办的2019年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口头汇报了“顺铂-聚合物胶束紫杉醇(pm-Pac)与顺铂-溶剂型紫杉醇(sb-Pac)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多中心随机Ⅲ期研究”成果:聚合物胶束紫杉醇有望成为晚期NSCLC一线化疗新标准。 研究背景 当各种创新疗法取得突破的喜讯每天充斥在我们耳边时,肿瘤免疫时代的高光时刻也随之来临,有着多种副作用的化疗似乎成为了过去式。事实上,化疗仍然是当下极其重要的系统性基础性抗癌方法。鼎鼎大名的紫杉醇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疗药物之一,这是一种从红豆杉中提取的天然抗肿瘤药物,1992年在美国首次获批用于卵巢癌,商品名为泰素(Taxol)。 紫杉醇具有高度疏水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常用聚乙氧基蓖麻油(Cremophor EL)和乙醇作为增溶剂。然而,Cremophor EL具有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需预先服药以避免过敏反应等特点,限制了溶剂型紫杉醇的使用剂量和临床应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紫杉醇纳米制剂,它将内源性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以非共价形式结合,所制得的纳米粒子完全克服了紫杉醇难溶于水的缺点,具有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无需预处理等优点。然而,白蛋白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仅可增加ORR,并未改善mPFS和mOS。因此,白蛋白紫杉醇化疗方案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聚合物胶束紫杉醇(注射用pm-Pac制剂)是一种由纳米粒子包裹的紫杉醇胶束组成的新型给药系统,由于紫杉醇胶束不含Cremophor EL,因此无需常规预先用药预防过敏反应。体外实验和期研究显示出显著抗癌效果。 最早被开发并获批上市的紫杉醇胶束来自韩国Samyang公司的Cynviloq,2007年首次在韩国上市用于乳腺癌及NSCLC。去年底,欧盟委员会(EC)也批准了一款紫杉醇胶束(商品名Apealea)联合卡铂用于首次复发的铂敏感性上皮性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成人患者的治疗。在中国,也有两项紫杉醇胶束的临床试验登记并已完成,均由上海谊众生物申报。其中一项正是吴一龙教授在WCLC大会上口头汇报的临床研究。 研究设计 来自24个中心的448例初治的晚期NSCLC患者,按2∶1随机分配,实验组接受聚合物胶束紫杉醇加顺铂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溶剂型紫杉醇加顺铂治疗。主要终点是ORR,次要终点包括PFS、OS和安全性。数据截止日期为2019年1月26日。 聚合物胶束紫杉醇大幅度提高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的有效率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ORR分别为50.3%和26.4%,其中鳞癌亚组为58.6% vs 37.1%,非鳞癌亚组为44.2% vs 18.6%;亚组分析显示肺鳞癌患者的ORR获益更明显。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4个月vs 5.3个月,实验组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3、总生存期数据还不成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8.0个月vs 16.4个月,实验组显示出改善患者总生存期的趋势。 4、安全性可控,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级治疗副作用比例相当,未发现新的副作用。 研究结果达到了主要终点,对于晚期NSCLC患者而言,注射用聚合物胶束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在ORR,PFS达到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并有OS延长的趋势。聚合物胶束紫杉醇有望成为晚期NSCLC一线化疗新标准。
有好多心脏神经症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都明显减轻了。大家现在关心的问题有这几个方面,一是药还需要吃多长时间?二是将来能不能停药?持续吃是不是会有依赖?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心脏神经症的出现是由于较大的工作压力、性格问题,还有某些生活能力应急事件造成压力骤增而导致不适而引起的。那么将来究竟能不能停药?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药物,而取决于您自己。首先,如果平时坚持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碰到各种事容易往不好的地方去想、容易产生更大的压力,那么这个病很难好。药物是给您提供的一个拐杖,让您的症状得以减轻。而真正想要这个疾病痊愈,需要大家做出努力来改善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加强运动多吃蔬菜,凡事儿都往正面想,往开处想。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加强学习。比方说,最简单的玩微信,通过网上诊室跟医生进行联系,这种学习的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提高,把这些东西都改善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治疗就能痊愈。但是如果说某一天发生了一个急性事件,亲人做手术或者是着火了等,一些应急事件仍然是可能发生的。如果您再发生不舒服也没有关系,当应急事件消失了,过几天这个症状自然也就消失了。请大家除了服药到症状消失之外,还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改善自己的心理、性格和行为,以达到疾病的痊愈。具体视频敬请观看下面的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_G0qudG-W6JpbVMrCsu4Q
角膜塑形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OK镜,在中国验配有20年的历史了,在我1999年做硕士论文的时候就用了CRT的镜片做了课题,研究塑形镜配戴后像差的变化和视觉质量的关系。20年过去了,虽然经历了风雨和起伏,塑形镜的验配在我国得到了很广泛的发展,每年配戴的人群和新增加的配戴人群都在不断增加。 为什么这么多人戴塑形镜? 近视的孩子多,控制近视发展呗! 为什么配戴角膜塑形镜? 别人戴我也戴,别人说近视控制了,别人的视力提高了 有一种别人家的原因,“拿来主义很容易” 一副镜片数千元,一年下来费用不菲 这样长期投资到底为了什么? 确实值得各位家长思考! 角膜塑形镜配戴的好处,主要有两点: 1白天不戴镜看得清楚 2近视发展慢 白天不戴镜看得清楚这确实是很好的方法,通过晚上配戴,早上起来后确实近视降低了,白天不戴眼镜也能看的清楚,孩子运动和表演都很方便,很多家长心里就觉得很舒服。确实这还是很容易达到的好处,只要每天配戴、原有的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下,镜片验配合适,大多数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近视发展慢这才是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家长替孩子选择塑形镜的原因。近10年来有很多的研究发现塑形镜配戴后近视发展慢,眼轴增长的速度减慢了。 有数据显示 大约近视发展的速度可以减慢50% 通俗的说,原来一年近视增加1.00D度,配戴后有可能只增加0.50D度,要知道50%是平均数,平均数就是有可能一部分的效果超过50%,度数增加的更少,也可能有一部分的效果低于50%,因人而异。现在大概大家都很明确了,选择配戴塑形镜的原因就是上面2个。 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其实配戴塑形镜的受益时间不在现在,而是将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起近视的危害,不是简单的近视度数高的就比近视度数低的不好,无非镜片更厚一点,戴上隐形眼镜和做了近视激光手术后,镜片的厚度的外观问题都不是问题,其实都还算不上是危害。 真正近视的危害在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眼轴很长的高度近视。对近视危害的关注不仅要关心近视度数,眼轴才是我们更需要注意的。 眼轴是什么东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先看一组数据 近视5.00D度以内 近视性黄斑病变的风险 降低99% 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降低98% 后囊膜下白内障风险 降低74% 青光眼的风险 减低67% theBlueMountainsEyeStudy.MorganIG,Ohno-MatsuiK,SawS-M.Myopia.Lancet.2012;379:1739–48 也就是说,如果是高度近视,近视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的风险会增加几倍,甚至到10几倍。这些疾病是有可能致盲的。 致盲! 上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度近视是可致盲性疾病!不是因为近视,而是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带来的视力急剧下降。这就是高度近视的风险! 看这些风险不是仅仅看近视度数,眼轴才是最关键。这些风险是引起近视增加的眼轴增长引起的,眼轴的长度才是风险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认为大于26.8mm的眼轴 眼底病变风险就大了。 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近视度数越高,常常眼轴越长。眼轴长是由于眼球在生长引起的,刚出生的孩子几乎都是远视眼,因为眼球小眼轴短,随着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增长。眼轴增长,远视度数降低,一直到正视眼,眼轴再继续增长就会向近视发展。这个过程到18岁左右就停止了,以后人的眼轴长度几乎保持18岁那时的长度。在18岁之前(眼轴还在增长的年龄)对眼轴增长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能减少18岁及以后的眼轴长度,从而减少可致盲性眼底病变的风险。 而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减缓眼轴增长的速度,长期配戴后可减少眼底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可能致盲的风险。 如果从8岁开始戴塑形镜,到18岁眼轴稳定,如果按眼轴50%的效果算,眼轴的长度至少可以减少1mm,少1mm的眼轴对应近视度数大概少2.50D,眼底病变的风险因为少掉的2.50D而减少了不少。 10年的塑形镜配戴,为了将来可致盲眼底疾病发生的风险减低。 这是不是合算呢? 是不是为将来的投资呢? 家长一定会认真的衡量下,认真的思考下。 但是,但是,但是 不是近视了都要去配戴塑形镜。从风险控制角度看,有很多近视眼发展到18岁,他们的度数也不会超过5.00D,他们的眼轴也不会超过26.8mm,他们将来40岁、50岁甚至60岁的眼底病变的风险也不会这么大。这些人群如果选择配戴塑形镜的好处就不是侧重于眼轴的控制,眼底病变风险的收益,更多的则是侧重于白天不戴镜看得清楚的好处了。 需不需要配戴塑形镜控制近视,可以让医生进行综合检查后给出合理建议。 综上可知 配戴塑形镜,尤其是多年配戴塑形镜,是一种投资,投资的目的可以是现在,如现在白天的视力好,更多的目的在于将来,为了将来他的眼睛不受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风险的影响,为将来投资。 最后加句话 投资也有风险,塑形镜属三类医疗器械类别,规范验配和安全配戴非常重要。
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胆固醇和冠心病的关系怎样?胆固醇正常了还用吃他汀吗?冠心病的防治误区有哪些?和中国百万血管健康项目合作,张大夫和大家一起聊聊冠心病的话题。请扫描二维码,还可以免费进行10年心脏病发生率测试
由于过年过节过度兴奋、疲劳,生活没有规律,使不少心脏病人突然发病或加重病情。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并不意味着冠心病已经消失,只要遇到诱因仍可能再次复发。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首先,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和老年人应当引起重视,到医院提前体检,并调整药物使用。如果频繁发作心绞痛,很可能是“火山爆发”的前兆,建议及时就诊,避免心肌梗死等恶性事件发生。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休息,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劳。但应适当运动,活动量大小因人而异。要会控制情绪,避免“七情”伤身,不看紧张激烈的球赛和惊险恐怖的电影、电视等。饮食方面要清淡,定时定量,每餐吃七八分饱为度,戒烟酒,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注意防寒,寒冷刺激可以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所以在气温下降的时候要注意监测血压,必要时增加测量血压次数,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调理。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出现无原因的疲劳、胸闷或突然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时间延长以及近期出现心律失常等。※夜间突然心慌、气短、不能平卧、不断咯出泡沫样带血痰。※突然不省人事、摔倒在地,二便失禁。※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波动较大。若出现上述症状,应拨打“120”送医院抢救。在医护人员未到来之前,应立即让病人就地平卧,稳定病人情绪。并迅速做下列处理: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若家里备有氧气袋,应立即给予吸氧,切忌病人自己驾车到医院。
CCTV青少年视力矫正市场乱象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视频中提到的近视治疗方法五花八门,却都没有治愈或降低近视度数的作用。我们昨天发了一篇文章《近视治疗乱象之我见》后,很多朋友在文后留言提到,的确周围有朋友的孩子去做各类近视治疗后减少了近视度数,这又是怎么回事? 一)、验光查近视就像量身高 眼球的屈光状态是由角膜的弯曲度(角膜曲率)、眼球长度(眼轴)和晶状体的屈光度共同决定的。 3岁以后角膜曲率发育基本稳定不再变化,所以对于3岁后的儿童,我们基本不考虑角膜曲率这个因素。 眼轴从3~14岁仅仅增长1mm,到14岁时可达到成人水平,到青春期眼轴基本不再增长。 而晶状体是一个可以改变自身屈光度的调节器官,也就是说晶状体是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变化时也导致眼球的近视状态发生变化。 这就很像测量身高的过程。眼轴就是身高,晶状体的调节力就像是量身高时穿上了不同鞋跟高度的高跟鞋(图1),测量出来的身高越高等同于近视越高。 人眼晶状体的调节能力与年龄成反比,可以通过公式:最小调节幅度=15-年龄*0.25来计算其调节力。所以儿童的调节能力很强。比如一个8岁的儿童,至少有:15-8*0.25=13D的调节。这就像这孩子有13双鞋子,鞋跟高度从1cm~13cm,测量身高时,他可以穿任意一双鞋子去量身高。如果不控制调节,身高的测量结果就很不稳定,所以我们要求脱鞋量身高。 我们对于验光的定义是要求调节静止,也即是要求晶状体不变化,其屈光力最小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说的,儿童验光要在调节静止或不调节的情况下进行,这就等于要求脱鞋量身高。 然而如果不用睫状肌麻痹(即,扩瞳验光)要让儿童在验光的过程中保持调节静止是比较困难的。 就像实际上孩子是穿着一双高跟鞋在量身高,检查出来的近视度数会比真实的水平高。 当角膜曲率稳定,而又能控制晶状体的调节时,影响近视的因素就只剩下眼轴了,这就是为什么临床研究认为眼轴是影响近视进展的最重要因素了。 理解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 二、假性近视是怎么回事? 儿童调节力强,当用眼不当,比如持续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时,会产生调节痉挛,晶状体无法自然放松,这就像穿了8cm(调节痉挛8D)的高跟鞋无法自己主动脱下来了,这时去量身高的结果是包含鞋跟高度的,表现为近视度数过高。 怎么才能把高跟鞋脱下来呢?有以下两个方法。 方法一:雾视/调节训练 雾视是指在验光的过程中,患者戴低矫正近视的度数(或正镜)时,鼓励看更小的视标。因为只有放松调节,焦点才能向后方移动到视网膜上以看清楚视标。雾视的效果依赖于验光师的经验和沟通技巧。而且对于一些严重的调节痉挛,仅仅靠短时的雾视还无法去除调节痉挛(无法脱掉高跟鞋)。 如果验光师没做好验光操作,或者未做调节功能的检查和分析,很容易把这个“穿着高跟鞋”的状态当做是“脱鞋量身高”的状态,也就是把假性近视当真性近视处理了。如果这时去配了眼镜,就像默认了以后都是要穿着高跟鞋(使用调节)的,那这高跟鞋就更脱不下来了,久而久之,假性近视就变真性近视了。 调节训练,尤其是放松调节的训练,包括正镜片排序、反转拍等,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多次、有计划的调节训练(物理训练)来放松调节,这相当于把验光过程中的短时雾视变为长期的训练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容易“把高跟鞋脱下来”。 方法二:睫状肌麻痹(药物) 扩瞳验光(睫状肌麻痹)就是用药物的方法暂时去除了晶状体的调节力,等于暂时性地把儿童的这些“高跟鞋”没收了。然而,不同睫状肌麻痹剂的作用不同,残余调节不同,验光结果会不同。 也就是说,不同的睫状肌麻痹剂消除调节的能力是不同的,医学上可以用残余调节来表达,即,使用了睫状肌麻痹剂以后还剩下的可以使用的调节。这就像睫状肌麻痹剂“没收”高跟鞋的能力不同,有的可以把所有鞋子都没收,逼着孩子“光脚量身高”;有些则会留下些平跟鞋。 1%阿托品的睫状肌麻痹作用最强,可以认为把所有鞋子都没收了; 1%环喷托酯(赛飞杰)的睫状肌麻痹作用次之,但也接近1%阿托品的效果,是最推荐的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方式。 0.5%/ 1%的托吡卡胺调节麻痹作用比较弱,“会留下不少鞋子”,所以不推荐作为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的首选药物。有研究表明,托吡卡胺调节麻痹后还有3D的残余调节(还留一双3cm的高跟鞋),即,验光结果可能还有300度的假性近视成分。 三、中药、穴位按摩理疗真的有效? 有网友说自己小时候检查发现近视,但吃中药后就治好了。可以理解为: 检查时是假性近视(高跟鞋没有脱下来),吃中药(其实和近视无关,也许是用眼条件和习惯改善了)后,高跟鞋脱下来了,假性近视消除了。 有网友说两月前去做了穴位按摩理疗,近视真的从600度下降到了300度。可以理解为当时验光没验好,把300度验成600度了,穴位按摩理疗后,“高跟鞋脱了”,近视回到了300度。 同样的,梅花针、耳豆、艾草灸眼仪、针灸、按摩、中药药敷、走鹅卵石路等等,都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这些治疗本身减少了近视,而是本来就没有近视。 逻辑思维有一期节目提高过巫术与自限性疾病,摘抄如下: 古代各民族也是走了很多弯路。远古时期人类把生病的原因归咎于恶魔附体,于是治疗工作都交给了巫师,方法自然就是咒语和祈祷。古代中国巫医不分家,甚至到了现在,在民间依然存在很多巫术治疗,跳大神,喝香灰泡水等等,很多人都说很灵验呢。我记得小时候曾经得过一次病毒性腮腺炎,也就是民间说的“猪头腮”,腮帮子真的肿得像个猪头一样,看着很吓人。正当家人准备带我去看医生的时候,只见外婆不慌不忙从家里翻倒出一支毛笔和墨汁,在患处写了一个“虎”字,然后画一个圈,口中还念念有词,如此这般折腾一番,就说“没事了!猪头腮是猪精进了你的腮帮子,我画了个老虎把它吃掉了”,我当时心想这不就是封建迷信吗?也太扯淡了吧?但由于当天已经很晚了,就想等第二天再去看医生。但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起床竟然发现原来肿胀的腮帮子已经消肿了,到了第三天居然就全好了。当时我哑口无言,三观全毁了。外婆得意了:“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自然有它的道理!” 后来长大了我才闹明白里面是怎么回事。原来病毒性腮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实那些巫医“治好”的大多都是一些自限性疾病。所谓的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而是依靠人体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来清除病灶修复损伤恢复健康。自限性疾病有很多:玫瑰斑疹、水痘、普通感冒、亚急性甲状腺炎、轮状病毒肠炎等等。除了这些正儿八经的疾病之外,还有一些是连疾病都算不上的症状,例如头痛啦,落枕啦,跌打损伤啦……这些疾病或者症状就好像日食一样,不管你有没有敲锣打鼓,过段时间都就会好起来。但是当局者迷,身处其中的人看到的就是一个典型的“因果关系”,会很自然地把治疗的行为看成康复的原因,而且都是“亲身体验”的,这就是有些巫术能流传至今的其中一个奥秘。 假性近视也是“自限性疾病”,只要去除病因,一定时间后会恢复为正视状态! 四、可以自主控制近视度数的儿童 有报道说,有一个儿童可以自动控制自己的近视度数,可以验光是200度,也可以控制了验光是800度,非常神奇。 其实这并不神奇,就是这个孩子的调节力强,他有一系列的高跟鞋,可以穿2cm的高跟鞋,验光200度,也可以自己选择穿8cm的高跟鞋,验光800度。如果给他做充分的睫状肌麻痹验光,“把高跟鞋都收走了”,他就没法随意控制自己的近视度数了。 五、小结 真性近视没有“减少度数的治疗手段”。 晶状体的调节力对儿童验光结果影响很大,验光是要控制好调节,保持调节静止的状态验光。必要时需要使用睫状肌麻痹验光。 正确的验光很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在“不存在的近视”上)获得良好近视治疗效果的现象。 找正规机构做验光检查。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是最好的检查,通过对比眼轴、角膜曲率和验光的检查数据可以大概排除上述“假性近视”的情况。 所以在CCTV的调查中,专家说的这些治疗都是”通过神经肌肉的放松“,放松的就是调节,就是”把高跟鞋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