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然而往往容易被忽视。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雾化吸入药物等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常用药物,仍普遍存在用药不当现象。掌握合理用药原则、明确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正确阅读或理解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处方信息、注意药品储存要点等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是家庭照护重点人群,家庭中合理用药对保证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国家庭药箱中最常用的药品包括感冒药、解热镇痛药、止咳祛痰药、抗菌药物等。但儿童家庭用药仍普遍存在用药不当现象,例如家长不阅读/不理解药品说明书或处方造成给药剂量错误,药物储存不当造成儿童误服,家长自行增减药物品种或者停药,滥用抗菌药物,服用过期药物等。1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哪些?儿童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感染部位,可将儿童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喘息等。2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什么?儿童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及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感染的病原体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是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一病原体感染,也可能是混合感染。全球范围内,病毒感染约占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61.4%~77.1%。在中国,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25.7%),依次为鼻病毒(17.4%)、副流感病毒(15.8%)、流感病毒(14.2%)和人腺病毒(10.7%)。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常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近年来,百日咳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是哪种或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3 儿童呼吸道感染用药的基本原则?用药需遵循5R(rightpatient,rightmedication,rightdose,righttime,rightroute)原则:正确的患儿、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给药途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儿童造成伤害。正确的患儿:给药前确认患儿身份同时符合药品适应证。超过40%的患儿有与兄弟姐妹的用药混淆的经历。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同卵双胞胎的家庭需要警惕。正确的药物:给药前仔细核对药品名称,确认所用药物无误。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易造成给药错误,如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半胱氨酸等。正确的剂量:给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处方,确认给药剂量。给药剂量不足或超剂量用药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时间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于给药间隔有要求的药物,尽量不偏离要求的给药时间0.5h以上,尤其是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途径:药物必须经过正确的方式进入人体才能发挥作用。外用药物注意切勿口服,如退热栓是直肠栓,只能通过直肠给药,不能口服。4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中可能会用到哪些药物?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可能会应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雾化吸入药物、中成药等药物中的某些品种,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注意应首选儿童专用药,其次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儿童专用药是指药品说明书里仅有儿童用药信息,无成人用药说明;有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相关的安全性信息的一类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是指药品说明书里同时涵盖儿童及成人用药信息,且有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用药相关的安全性信息。5 儿童呼吸道感染一定要用抗菌药物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多种,如果是单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当合并或继发了细菌感染则需酌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须经医师综合评估后使用。家长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拒绝使用抗菌药物或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都是不合理的。6 儿童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选用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病原菌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品种、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嘱使用。(1)抗菌药物为处方药品,家长切勿自行使用,医师认为患儿不需要抗菌药物时,家长不要强迫医师开具处方。(2)如患儿有药物过敏史,请家长务必告知接诊医师。(3)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后,请按照医嘱用药,不要漏服或随意停药。(4)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适,暂时停药并到医院就医评估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5)抗菌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要把医师为患儿开具的抗菌药物推荐给其他儿童使用。7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儿童什么情况下使用?引起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有多种,除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其他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奥司他韦(口服)、玛巴洛沙韦(口服)、扎那米韦(吸入)、帕拉米韦(静脉)。抗巨细胞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在诊断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为了尽早阻断病情发展,减轻患儿症状,抗病毒药物应在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免疫功能正常患儿通常不需要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免疫损伤及新生儿除外。8 奥司他韦只能用于抗流感病毒治疗吗?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奥司他韦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对其他病毒没有效果。使用时注意以下事项。(1)在首次出现流感样症状48h内使用,越早越好,48h后的治疗也有一定临床获益。(2)在无奥司他韦颗粒使用的紧急情况下,儿童不能吞咽胶囊时可以把胶囊打开配成口服混悬剂,可以加少量(最多一茶匙)甜味食品,比如巧克力糖浆、红糖水等掩盖苦味。混合物配置后按照相应的剂量立即服用。(3)随餐同服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如果患儿用药后呕吐严重,建议咨询医师更换其他药物。(4)服用奥司他韦后48h内不应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2周内原则上不应服用奥司他韦,但如果发生流感病毒感染可以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灭活流感疫苗可以在服用奥司他韦的任何时间接种。9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药)?对于≥2月龄婴儿,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感和情绪变化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发热时儿童的不适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在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食欲、运动活动、情绪、日常习惯等维度。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发热儿童的舒适度量表,推荐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儿童发热的舒适度进行评估。建议家中备用解热镇痛药,如发热儿童出现明显不适,可先使用解热镇痛药改善患儿舒适度,再选择合适时机去医院就诊。10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热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应该如何选择?按照年龄,2~6月龄儿童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情况下,6月龄及以上儿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均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般30min起效,二者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对乙酰氨基酚胃肠安全性高,胃肠道不适伴发热优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首选口服剂型,如滴剂或混悬液。低龄儿童(如3岁以下)优选浓度高、体积小的滴剂。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建议寻求医师或药师的帮助,确定最适合患儿的品种。11 解热镇痛药说明书用药年龄和体重推荐剂量不一致时,如何选择剂量?建议家长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根据说明书中的年龄和体重推荐剂量给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相较过去同年龄儿童的体重有了较大增长,当体重和年龄对应剂量稍有偏差,按照体重给药,当体重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用药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注意年长儿童剂量不能超过成人剂量。12 解热镇痛药使用后患儿仍发热怎么办?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病因没有控制,患儿体温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不代表解热镇痛药没有效果。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检查药物使用环节是否正确,包括药物未超过有效期限,混悬液在使用前摇匀,给药剂量准确。(2)可联合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外敷和温水浴等。(3)疾病缓解后患儿的体温会逐渐下降,若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家长切勿因焦虑增加超出说明书的解热镇痛药给药频次或给药剂量,以防止药物过量给患儿造成伤害。发热期食欲减退,经口摄入量减少,发热状态下,水分和电解质易流失,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等消耗均增加。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多饮温水,适量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13 复方感冒药可以与解热镇痛药一起使用吗?避免含解热镇痛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与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时使用,否则会造成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和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使用药物,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建议使用单一成分药物缓解症状。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4个儿童复方感冒药品种,建议家长或者监护人不要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14 退热栓能切割分剂量使用吗?除非栓剂设计时就可以切割,否则建议不要切分剂量。退热栓通常呈鱼雷形,目的是防止划伤直肠黏膜。栓剂切割后达到目标剂量的准确性较差,使用完整栓剂可提高准确性。退热栓一般作为不能口服情况下的替代方案。建议免疫功能受损患儿不要使用该剂型,避免直肠黏膜损伤导致局部脓肿的风险。15 儿童呼吸道感染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止咳药物,如何选择?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质的保护性反射,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咳嗽,可能在其他感染症状消退后持续数周,无需干预可逐渐消退。50%的儿童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咳嗽在10d内消退,90%的儿童在25d内消退。不推荐常规使用镇咳药物治疗,当咳嗽显著影响了患儿的睡眠和饮食时,可酌情考虑使用镇咳药对症处理。此外,含蜂蜜的糖浆等也有助于儿童咳嗽的缓解。18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物,避免产生致死性呼吸抑制。16 右美沙芬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治疗剂量不会产生镇痛作用或引起呼吸抑制。该药为处方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用于有痰患儿,防止痰液阻塞气道。(2)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成瘾性和依赖性。青少年存在滥用的情况,照护人对于儿童长期服药行为应提高警惕。(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异卡波肼)、哌替啶、锂、氯硝西泮和膳食补充剂色氨酸可与右美沙芬相互作用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用2周内禁止使用右美沙芬。有精神病史患儿禁止使用右美沙芬。17 儿童祛痰药物有哪些?祛痰药是指能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使痰易于咳出,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常用的祛痰药根据作用机制分为:(1)恶心性或刺激性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碘化钾、氯化铵等;(2)黏液溶解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等;(3)黏液调节剂,如溴己新、氨溴索等;(4)黏液动力促进剂,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桃金娘油等;(5)痰液清除剂,如高渗性盐水等。目前尚缺乏祛痰药治疗儿童急性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不同国家对祛痰药使用的推荐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推荐将非处方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或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等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患儿的咳嗽。18 儿童祛痰药物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祛痰药使用前宜先查明咳痰的原因,根据痰的性状,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使用时间应根据症状改善程度而定。根据作用机制不同,通常选用其中一种即可。使用祛痰药后需为患儿拍背排痰。患有罕见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状的患儿不宜服用含有山梨醇的氨溴索口服制剂。哮喘患儿禁止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慎用雾化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水溶液有臭鸡蛋气味,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流涕、胃炎等,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时应注意观察患儿情况,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部分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的药效,应避免与抗菌药物混合或同服,确需使用口服宜间隔至少2h。19 哪些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雾化?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证包括以下类型:(1)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百日咳或类百日咳样综合征、肺炎等;(2)婴幼儿喘息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3)其他如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建议家长就医后再为儿童雾化。20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可选择哪些雾化药物?儿童常用雾化药物有以下几种:(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3)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左沙丁胺醇等;(4)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45]。其中氨溴索吸入制剂6个月以下儿童尚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制剂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21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雾化有哪些注意事项?家庭雾化可以节省家长时间与交通成本,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弥补医院资源不足等。备有雾化机的家庭应根据医师处方并遵医嘱为孩子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家庭雾化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雾化药物不含抑菌剂,不能长时间存放在雾化器中,需打开后立即使用。每次雾化用量以3~4mL为宜,体积过大会造成雾化时间过长影响儿童的依从性。(2)如果医师同时处方了多种雾化药物,请注意不同的雾化药物是否能够混合。(3)雾化治疗前30min避免过度进食,激素类药物使用前不要涂抹油性面霜。(4)儿童宜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最好选择坐位,对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其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半坐卧位。(5)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以除去附着在面部的药物。用清水立即漱口3次及以上,并把漱口水吐出。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棉签擦拭口腔进行护理。22 呼吸道感染时鼻塞怎么办?鼻塞可影响饮水、睡眠,造成儿童激惹状态,是最令人烦恼的症状之一。对于令人烦扰的鼻部症状,可以选择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对于清洗鼻腔疗效差的患儿可以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常用的鼻用减充血剂包括羟甲唑啉(2岁以下儿童禁用)、0.05%赛洛唑啉(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等。连续使用不超过7d,否则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鼻腔干燥者禁用鼻减充血剂。23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使用中成药需注意什么?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有一定规格的制剂。呼吸道感染常用中成药根据证型分为清热解毒、清肺化痰、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疏风散寒、解热止痛、清暑解表、利咽消肿、止咳祛痰、安神消积等。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中成药需要通过辨证、辨病或辨证辨病结合合理使用,所以建议家长咨询医师后使用。(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避免选择不良反应较大的中成药,避免功能相同或成分重复的中成药联合使用,避免配伍不当。(3)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如药名中有"小儿"、"儿童"、"娃娃"等字样。对于没有明确儿童用法、用量的中成药,建议不要超说明书使用。(4)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24 什么是OTC药品,什么是非OTC药品,区别是什么?OTC药品是"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medications"的缩写,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家长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并根据说明书使用的药品。非OTC药品则是处方药,这类药品必须经过医师的诊断并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和使用。OTC药品有效性明确,安全范围广,误用和滥用风险低,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确定,在剂型、规格、口味、颜色、气味、包装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群个性化的用药需求。但需要注意,即使是OTC药品,在使用前也应该充分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容,了解其适用人群、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在必要时咨询药师或医师的建议。25 如何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和理解相应内容?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指导医师、药师和患者正确使用药品的重要依据。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是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使用者全面了解药品,能更好地使用药品,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1)先看标题:核对药品的名称、类型、规格、性状等基本信息,确保用药与处方一致。(2)说明书正文:重点关注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要注意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3)注意特殊人群:帮助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态下人群更安全地使用药品。(4)保留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包装,以备将来查阅或遇到问题时使用。26 如何在药品处方中找到有用的用药信息?药品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执业药师或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27 儿童应如何喂药,有哪些注意事项?(1)给儿童喂服药品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情绪和舒适感,尽可能地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和方式。可选择使用一些专业喂药辅助工具(图3),一方面增加儿童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另一方面保证精准给药。建议优选自带细分刻度的量杯或滴管的药品。(2)不配合的婴幼儿,切勿捏住患儿鼻子灌药,切勿在患儿哭闹和大笑时喂药。喂药时最好抱在大人怀中取半卧位,不可平躺,避免呛咳。捏住下巴使其口张开,用滴管或针管喂药器伸到脸颊内侧,让药物顺脸颊流入而咽下。每次少量,等孩子咽下去再继续给药。如果出现呛咳,立即停止喂药。(3)对于1岁以上幼儿,可投其所好,准备一些奖励或给予适当教育,鼓励服药。(4)喂药后可让患儿坐立,轻拍后背或服药后让其侧卧,观察10~15min,以防患儿呕吐后误吸。28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可以与果汁或者牛奶一起服用吗?通常情况下,建议药物不要与果汁或牛奶等饮料混合使用,因为果汁或牛奶可能会影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和药效。但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种类繁多,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具有很好的口感。因此,在给儿童服用药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吸收是否受食物影响。一般如果可以与果汁、牛奶同服,在药品说明书中会有相应的说明。(2)如药品说明书未说明,最好使用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服药。(3)如儿童确实因服用药物困难,需使用果汁、牛奶辅助服药,应先咨询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士,以获得正确的方法和建议。29 儿童服用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后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儿童服用药物后发生呕吐,这个问题很普遍。但由于缺乏不同剂型在患儿胃排空和胃肠道运输的时间信息,对于是否需要补服,特别是何时重新给药,还缺乏可参考的研究和可操作的循证建议。因此,需要根据药物的吸收代谢特点、呕吐的时间和情况来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在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药物摄入后的时间、药物剂型、患儿年龄、疾病状态、呕吐物中药物的可见性、服用药物的必要性等。如服用药物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可见完整的片剂、胶囊剂或全部液体,可考虑补服。如服用时间超过15min,需权衡错过一剂的潜在风险和补服后药物过量的危害,咨询专业人士后再做出决定。30 家庭中药物如何储存?家庭是许多疾病发现的第一场所,也是症状轻微时自我使用药品的场所。但家庭用药也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贮藏】项下的具体要求进行储存,冷处(通常指2~10℃或2~8℃),阴凉(不超过20℃),凉暗(不超过20℃且避光),常温(10~30℃)。(2)注意药品分类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儿童药与成人药分开存放,与食物、饮料、化妆品等分开存放。(3)将药品置于儿童不可取处。用药后需把瓶盖拧紧,恢复儿童安全盖至保险状态。(4)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培养儿童不可以随意服用和玩耍药品的意识。(5)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如出现过期、性状发生改变等变质情况应及时清理并更换药品。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然而,许多孩子却反复生病,或者症状持久不愈,让家长们倍感担忧。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能的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与细菌和病毒不同,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往往较为持久,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和咽痛,或者腹痛、肌肉酸痛等。然而,若治疗不当,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反复生病,或症状持续,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人接诊过一个2岁男孩,反复咳喘10个月,伴反复发热,10个月内因肺炎住院治疗4次,查出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医生和家长均未予重视,未规范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只是间断口服阿奇霉素,并坚持雾化治疗半年,症状仍然反复,后经规范口服红霉素4周,配合对症治疗,症状完全缓解,半年内未反复。另一13岁男孩,因为流涕3年,一直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各种口服抗过敏药及鼻部用抗过敏药使用不断,症状持久不愈,患者自嘲,感觉头部都是鼻涕,后检验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经规范口服阿奇霉素加少许抗过敏药口服不到2周,症状就基本缓解了。要避免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首先要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预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此外,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孩子的手部清洁等措施也能有效减少支原体感染的风险。对症治疗及护理是缓解孩子症状的关键。一旦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规范口服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3-4周,坚持足剂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家长则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确保他们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此外,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免疫力。这2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对于反复生病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关注他们的症状,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勿拖延病情,以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因病痛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通过上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的原因和危害。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对其的诊断和预防是关键。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医生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去关爱和呵护每一个孩子,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反复生病的发生。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
腹泻是婴幼儿高发的急性胃肠道疾病。在我国,小儿腹泻在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中位居第二,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估计,我国5岁以下的小儿有1亿之多,每年就有1.7亿人次患有腹泻。全世界每年有190万幼儿因腹泻导致的脱水等合并症而死亡。可见腹泻的波及面之广,危害之大。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因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否及时和充分,往往决定小儿的病情发展及痊愈快慢。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英文缩写为ORS),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药店和医院出售的口服补液盐为白色粉末,需在家按说明书上的比例加水服用。如在家没有口服补液盐,在孩子轻度脱水时也可在家配制以下液体来服用。1.米汤口服液:取米汤500毫升加细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2.糖盐水:取白开水500毫升加细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加白糖10克。在配制ORS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宜用温开水冲口服补液盐,用滚开的水冲会起化学变化而影响补液效果。2.不要往口服补液盐中加糖,也不要把口服补液盐加入奶、果汁或菜汁中。3.不能分次冲服。即冲服时应以一个包装为单位冲服。因为分次冲服会因估量不准确,影响ORS的浓度,从而影响其预防脱水的效果。因此,如每小包需配成500毫升液体,应一次配成。或者先配成250ml,服用时加水稀释1倍也可。在服用ORS纠正脱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口服补盐液适于所有不同病因、不同年龄的急性轻中度腹泻小儿。严重呕吐、重度脱水等情况,宜静脉补液,口服ORS作为辅助治疗措施。2.家庭补液。腹泻刚开始时,就要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每腹泻一次给服口服补液盐50-100ml。因ORS为2/3张液体对预防脱水张力过高,应注意另外适当补充白开水。或者随时口服米汤口服液和家庭配制的糖盐水(方法同上),能喝多少喝多少。3.当患儿大量排泄水样便时,更应勤服口服补液盐,每次排便后都应根据排便量的多少服用口服补液盐。4.轻中度脱水占腹泻脱水的90%,完全可以应用ORS纠正脱水。纠正脱水最初4小时的用量为75mlx体重(kg)。4小时后再评估一下脱水症状,如评定脱水纠正,即可回家采用家庭口服补液。5.患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的患儿合并脱水时,由于水样便中含有的电解质浓度较低,服用ORS进行补液时宜将其稀释1/2-1/3后饮用。6.口服补液过程中不禁食。在补充累积损失的4-6小时中,如果由于饮用ORS液而不可能再进食饮水者,脱水一经纠正,要立即开始进食和饮水。母乳喂养者,要顺其自然,让患儿自由进乳;人工喂养者,可将牛奶适当稀释,幼儿可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在补充继续损失阶段,一定要根据患儿要求随意饮水。本溶液含氯化钾0.15%,为腹泻的一般量,如有低钾症状,应适当增加补钾;有明显酸中毒者,需另用碳酸氢钠纠正。7.如果孩子出现腹泻次数和量增加、频繁呕吐、明显口渴、不能正常进食、发热、大便带血等任何一种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本文系牛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孩子一发烧,家长都很着急,很多家长会马上送孩子去医院,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对于0~5岁对自己的症状尚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儿童来说,在家可以首先针对发烧进行正确的处理。用对体温计,准确判断孩子体温!目前家中常用的体温计有3种——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红外线体温计。有数据表明,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的测量准确度差异很小,考虑到水银体温计易破碎,有造成汞暴露和玻璃碎片损伤的可能,在测量儿童和新生儿体温时,可以用电子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但是,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相比,红外线体温计(包括耳温和额温)每次测得的体温差值较大,最好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孩子发烧,体温越高越严重吗?如果孩子的腋温超过37.5℃,就可以认为是发烧。通常体温在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等热,39℃以上则为高热。虽然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来推测疾病的严重程度,但对小于3岁的孩子来说,大脑发育还不完善,一旦发烧,会迅速进展至高热,很容易导致惊厥(俗称抽风),这也是让家长恐慌的主要原因。因此,避免发展到高热,以及尽量减少高热的持续时间至关重要。孩子发烧,第一时间给孩子降温!发现孩子发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尽早送医院才能不耽误病情,但实际上,比去医院更重要的是,第一时间给孩子降温!降温的方法分两种: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热。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通过头枕冰袋或毛巾冷敷等物理方法来降温,但冰水或酒精擦浴容易让孩子不舒服,造成寒颤、皮肤起鸡皮疙瘩和哭闹等情况,一般不推荐使用。如果孩子体温超过了38.5℃,光靠物理降温很难起效,需要同时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来退热,这两类药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但最好只单用一种,不要同时用或交替用。另外,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散热,尽快把体温降下来,一定不能“捂着”,否则孩子会因出汗太多发生脱水,甚至会因身体热量散发不出去而导致高热惊厥。在家降温处理后,还用去医院吗?在家采取降温措施后,家长要记得给孩子多喝水,同时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退烧需要一定的时间,药物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有些孩子在吃过退烧药后,还会反复发烧,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并不是药物不起效,而是因为发烧本身不是病,只是疾病的表象,退热药只能暂时退热,并不能治疗发热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家进行降温处理后,不管孩子有没有退烧,家长最好能在白天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去医院做血常规、尿常规、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或脑脊液等检查,由医生来判断孩子的发烧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感染引起的,还是由麻疹、水痘、手足口等传染疾病引起的。只有去除发烧的根源,才能彻底退烧!本文系张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家有小孩,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家长都希望小孩生病早点好,少遭罪,遇到孩子突然生病,会立即带孩子去医院。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看了一些新闻:我国正在遭遇儿科医生荒,很多儿科医生辞职,有一部分儿科医院、专科医院、大型三甲医院的儿科已经暂停了一些急诊服务,现在看医生越来越难了。如何在这种儿科医生稀少、看病难的情况下,更高效的带宝宝看看病,以下是附属医院的儿科专家给家长们分享的看病注意事项,教您如何正确带小孩看病。一.正确认识小孩生病对于孩子生病不要过度紧张焦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生病是必然现象,机体通过生病免疫力可以提升,孩子生病在免疫学意义上讲是好事,比如发烧,是因为身体受到了病原体的侵害,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而体温升高,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生病一定要辨证看待,免疫力提高了,长大后才不容易生病。二.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1.小于3个月的宝宝发烧。因为小于3个月的宝宝发烧,家长很难判断,要及时带去医院看一下。2.发烧体温超过39度以上,用了退热药两三个小时还退不了烧,或者连续发烧超过3天,需要就医。3.或者咳嗽、鼻涕的症状两个星期还不缓解。因为一般的感冒引起的咳嗽鼻涕两个星期左右就缓解了,超过两个星期就要考虑其他原因。4. 腹泻伴发热,或者哭闹异常难以安抚,频繁呕吐,或者出现脱水表现的,需及时就医。5.带宝宝的过程中,觉得宝宝的行为、精神有一些改变,不愿意吃东西了,精神不太好,或者过度烦躁如果患儿发生抽搐、呼吸急促、脸色青紫、吞咽困难、少尿无尿、嗜睡昏迷等严重情况,在家和去往医院的途中应在自救的同时尽快联系120或医院,在候诊或观察室应紧急联系护士和医生。三.如何如何选择医院和医生大部分家长通常是根据医院的规模名声来选择医院,根据医生的职称年龄来选择医生。事实上:小病和常见病没必要去大医院,候诊时间长,候诊室人员繁杂,宝宝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白天带宝宝看普通门急诊可以去附近医院的儿科,而严重或诊断不明确的疾病,需要到大医院、专科医院,找知名专家。如果去大医院看病,还涉及到提前挂号,预约的问题。很多医院开通了网络预约、电话预约服务。家长最好提前通过网络或电话约好医生,有些医生的号很难约,有可能需要提前一个月两个月。如果不提前预约直接带宝宝去看,一般不会给你看的,因为已经约满了,一般不可能加号了。而且预约挂号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挂,比如宝宝荨麻疹、湿疹要选皮肤科医生,一般儿科医生不一定能看。牙齿有问题,要挂口腔科。所以家长挂号的时候要问清楚,到底是看什么科,根据宝宝的症状去挂号。四.看病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家长需要携带一些宝宝看病必备的用品,比如多带一些衣服,有的孩子呕吐腹泻,到医院的过程中出现呕吐、出汗,这时候需要及时更换衣服。带上奶粉、奶瓶,大一些的宝宝带一些吃的喝的,方便孩子饿的时候及时补充。年轻的家长有时候准备不足,宝宝饿哭了,而奶粉一下子买不到,宝宝很可怜,这时候医生也无法检查,所以一定要记着带一些吃的。带一些宝宝平时玩的玩具,宝宝喜欢的卡通图片、书籍,因为宝宝等待的时候很无聊,可以玩一下,至少不要到处乱跑。医院是群聚环境、很容易被污染的环境,候诊大厅里什么孩子都有,孩子生病期间抵抗力更差,所以,要保护好孩子,不能因为去看病反而让孩子又感染其他疾病。不要乱走乱摸,有些好奇心重的小朋友,来到医院很新奇,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在吸吸手指头,那细菌病毒全进嘴,洗手对疾病的防护至关重要,所以,看病结束,回家后,大人小孩至少要做到洗手,在医院的时候,孩子愿意的话,戴上口罩,防止感染,也防止你感染别人。家长带小朋友看病一要定带上孩子之前做的检查、病历、宝宝目前正在用的药,如果看保健门诊带上保健手册,预防接种的手册,如果宝宝发烧,也要带上退烧药,等待的过程中,孩子发烧不适,及时服药会好一些。如果是带孩子二次就诊,家长要将前次就诊的检查单、化验单和处方带上,以便医生查看。如果孩子住过院,就诊时应把疾病诊断书、检查单、化验单、出院小结、病情检验单带上。特别是下级医院到上级医院转诊的孩子,可以帮助医生尽快做出诊断,还可避免重复检查 家长在每次看病后都要保管好孩子的病历卡,卡里记载着孩子的病。五、和医生沟通时家长需要注意的我们要求家长一定要对医生充分理解。现在中国整个医疗环境、医患关系都不是很好,尤其是表现儿科,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小朋友在排队等着看病,每个儿科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用在每个小朋友身上的看病时间有限,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医生。积极配合医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高效看病,家长需做到以下几点:1.让最清楚宝宝病情的家长跟医生沟通。最清楚宝宝病情的家长会说得更清晰一点,比如说宝宝什么时候发烧的、体温变化情况、什么时候吃的退烧药、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养情况等。2.准确讲述病情.要告诉医生孩子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主要症状包括何时发病,发病几小时.以咳嗽为例,医生通常要了解,患儿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什么时间咳嗽明显,有什么特殊原因引起,咳嗽的程度音色和近期的改变,有没有咳痰、发烧、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有些家长在描述孩子发烧情况时不断重复,反而浪费医生时间,对医生诊疗并没有帮助。3.不要隐瞒病史,家长还要告诉医生孩子过去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发烧时有没有抽搐。如果孩子发烧时抽搐过,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就会注意用一些预防抽搐的药。孩子如果有一些慢性病史,例如支气管哮喘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信息要尽量提供给医生。例如有慢性肾脏病的孩子感冒了,医生开药时会给他们用对肾脏没什么毒性或毒性较小的药。孩子如果有用药过敏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4.给医生诉述病情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喧宾夺主,比如说我觉得我的宝宝就是感冒,我觉得宝宝就是肺炎。病情的话我们最好还是交给医生来判断,因为有时候家长说太多可能会干扰医生的判断。5.提前做好功课。看病之前把想问医生的问题提前按重要顺序先记录下来,免得看完医生走了之后想起来有很多问题没问,这时候医生已经没空回答你了,要整理好病例。特别是比较复杂的病,相关病历整理好,化验单、病历记录都放一起,这样医生看起来就一目了然。宝宝目前所用的药也要拿给医生看。6.宝宝反复出现抽搐,有异常行为表现,或者大便不正常,甚至有有便血的情况,这些都可以用手机拍成视频给医生看一下。因为有时候皮疹出完之后很快消退了,一般不好形容;或者大便,当时可能异常,后来变正常,这叙述是不太清楚的,这时候就可以拍成视频给医生看一下。7.家长可以主动告知家中的常备药物,如今药物的商品名繁多,如果记不住药物名,最好的方法是将平时常用或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带给医生看,以便医生决定给你开什么药物,同时要询问医生并记录下服用方法和用量。8.不要围着医生就诊,按次序排队进入诊室,这样医生心情会好很多看病不会分心;其次也可以保护自己和其他患者的隐私。六、必要的检验和检查对于医生开出的检验不要抱怨,不要想为什么宝宝就一个感冒,就要查血,让孩子那么受罪,既然来医院了,那就相信医生吧,一般的检查包括血液方面及超声、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一般针对常见病,例如感冒、发热、腹痛这些情况,为了弄清楚是否是细菌感染以便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素,通常孩子可能需要查血常规(通常会加C反应蛋白,就是CRP);另外如果孩子状态不好,有脱水、酸中毒等情况,还会查生化/血气/离子等。超声、影像学检查在某些疾病中是必需的,例如咳嗽、喘息的孩子,需要拍胸片看下肺部情况;便血、腹胀的孩子要查腹部超声或腹部平片评估是否有肠梗阻、肠套叠、阑尾炎等,拍片子的时候,不要让衣服的金属部件遮住要看的部位影响检查结果,做CT和MRI的时候,时间较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不能配合的孩子,该使用镇静药的,一定要使用。七.怎样配合医生治疗根据医生和家长沟通宝宝的病情的情况,开出相应的检查,最后根据宝宝的病史、检查、抽血、拍胸片等的结果,得出一个最初的诊断,根据诊断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是吃药、雾化、打针或者住院,作为家长需积极配合了医生的医嘱治疗,宝宝按时吃药包括做雾化。记录看看宝宝的一些症状的改善情况。如果家长按医生的医嘱给宝宝进行了治疗,出现疗效不好怎么办呢?这里要强调一点,家长首先要了解,很多疾病的恢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你看过的医生开出的药或者医嘱疗效不好。比如说发烧的孩子看了一个医生,今天发烧吃了退烧药明天还是烧,烧多半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退下来的,大体上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都要三到五天;感冒的症状,咳嗽流鼻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小孩子大概要十天左右,要清楚这个自然的过程。八.什么情况下需要复诊一般疾病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四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如果首次就诊是在疾病的前驱期,按照医生指导的护理和用药,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反逐渐加重,此时应考虑复诊,届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的改变更改治疗和用药方案。这需家长根据宝宝整体情况而定。复诊的时候我建议家长还是找原来的医生,不要频繁换医生。换一个医生又要重新问一遍病史,有时候也会重新检查一遍,每次都会是初诊。如果你找原来的医生复诊,第一他很清楚病情,第二就算他疗效不好,他会觉得你信任他,就会更加用心的给宝宝看病。最后提醒一下宝宝生病期间,家长焦躁的情绪对于宝宝的康复是毫无帮助的,应该冷静对待耐心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是对宝宝最好的照顾。九、为什么国家重点推家庭医生制度?你需要吗?目前,三甲医院多数就诊的病人和疾病不需要到三甲医院就诊的,但是我国的现状是基层医疗资源缺乏,得不到多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所以才造成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疗门可罗雀。改变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国家极力推行家庭医生执业,鼓励三家医院医生多点执业,下沉基层,目的就是解决群众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需求,不鼓励群众拥挤三家医院。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网站---好大夫在线推出了相应的网上咨询和就诊业务。(1)全国范围内寻找你需要的专科医生,或者找当地的品牌医生,线下线上均可获得服务;(2)图文咨询,电话咨询,预约就诊;(3)诊后报到,这实际上就是用这个网络的一种模式管理在医院就诊过的患者。患者进入诊后报到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病人,让外省、外地的病人少来回复诊,让病人不花钱就能及时得到医生的咨询。如果怕泄露隐私,可以把自己的咨询设置为隐私这样就只能医生才看到。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里通知患者我的出诊时间变动,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这就是一个管理模式,希望患者能接受和参加诊后报到。(5)科普教育。寻找你信赖的品牌医生,扫描二维码关注我!本文系黄宇戈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经常会听到家长问一 个问题:“医生,我的孩子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是怎么一回事啊?老人们都说是蛔虫引起的,要不要打虫啊?”其实,这种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的现象称为“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民间俗称“桃花癣”。其发生可能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该病的皮损为一片或数片白色或淡红色斑片,有少量糠秕状鳞屑。皮损消退后残留淡白色色素减退斑。无自觉症状,多可自愈。白色糠疹的发生,中医认为与孩子的脾胃不和有关。多表明幼儿营养不全或吸收不良,如挑食、饮食不规律等。之所以以往人们都认为与蛔虫等寄生虫有关,是因为以前卫生条件差,小孩多数体内有寄生虫。由于营养被寄生虫侵夺,造成营养不全自然就易长白色糠疹了。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化肥代替了农肥,现在小孩已很少感染寄生虫的。但是其他影响饮食和营养吸收的因素,还是会让白色糠疹发生。在治疗上,对白色糠疹一方面可能通过调理脾胃(婴幼儿可用婴儿健脾散,大一点的儿童可用健脾丸或鸡内金等)来改善消化和营养吸收,并补充一些必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及微量元素锌铁铜等。平时要让孩子多吃坚果类食物、豆制品、黑芝麻等食物。对于局部皮肤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可用油霜膏保持皮肤滋润。如果病情较长较重者可以试用抗真菌药外涂;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兰美抒)等。也可用硫磺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涂。但是不要用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皮炎平、肤软松等。本文系施长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感染所致。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除了柯萨奇病毒A组外,可能还有B组和埃可病毒参与其中。台湾的研究发现约10%儿童发生症状性EV71感染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EV71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极恶元凶。2.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多发于1~7岁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潜伏期约为2~4天,在潜伏期时没有发热及咽部不舒服,部分孩子有不爱吃饭等表现,这时宝宝体内已有大量病毒复制了,并已经有了传染性。常突起发热,热度高低不一,最高可达40℃以上,一般持续2~4天,偶可引起热性惊厥。疱疹破溃后会引起咽峡部疼痛、厌食或拒食,可伴有流涎、呕吐、腹痛或肌肉痛等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的,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4~6天,很少会持续2周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关系导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重叠交集之处。但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并不一定都可以导致手足口病,而手足口病不一定都有疱疹性咽峡炎。我国卫生部的指南明确指出: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也就是说,没有出现皮疹而仅有口腔疱疹的,建议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在此基础上又出现皮疹了,则建议诊断为手足口病。4.那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需要鉴别吗?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没有严格的区别,不能听说是疱疹性咽峡炎就不以为然,听说手足口病就如临大敌。5.如何发现疱疹性咽峡炎中的重症患儿?疱疹性咽峡炎暂无特效疗法,做好健康宣教,一般对症处理即可,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及时就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及早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2)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易惊、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可能会出现食欲亢进;(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正常,如安静状态下(体温正常时)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则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等;(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值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6.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需要隔离吗?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不论是携带者和患者都可成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最强。7.家庭护理①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相应年龄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温凉食物,避免过烫、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②患处处理:溃疡处喷康复新、开喉健、西瓜霜、锡类散等有助于缓解疼痛。③口腔清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假如孩子没法漱口,可以让直接喝。④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⑤注意休息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⑥注意消毒8.如何缓解疼痛?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可因咽峡部的疱疹出现疼痛,严重的影响进食。本病为自限性,病程约2周,发热约持续3-5天左右,热退后口腔疼痛还会持续2-3天。如果孩子因疼痛影响进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流质饮食可减轻疼痛,不要吃粗糙质硬食物;②低温食物可减轻疼痛,食物放凉后再给孩子吃,大孩子可以吃冰糕;③药物缓解疼痛,常用的美林或泰诺林,不仅是退热药,它们也是止痛药,如果孩子疼痛明显影响生活,即便不发热,也可以适当服用;④保持咽部湿润避免缺水可减轻疼痛也可帮助病情恢复,给孩子多喝些水,能用补液盐III更好,没有或孩子不愿喝补液盐III,多补白开水或饮料也可以。本文系董传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秋冬季节多呈小流行,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传播。所以,在流行季节,有些患儿在医院或诊所因为别的疾病输液治疗时,因为与患有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同处一室,回家后1-3天就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表现。轮状病毒肠炎常以呕吐先起病,可为喷射性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及饮水,半天到1天后出现发热、腹泻,典型的为蛋花汤样大便,也可以是水样便。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可在3-8天自愈。但很多患儿因为呕吐不能进食,腹泻丢失大量水分,常常出现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而出现惊厥、昏睡甚至危及患儿生命,需要输液进行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部分患儿因为严重的呕吐、腹泻可出现肠套叠等外科急症而急需外科处理。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轮状病毒感染呢?首先,在流行季节来临前带宝宝到防疫站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不可避免地会带些流行的病毒、细菌回家,而我家宝宝因为提前口服了轮状病毒疫苗产生了抗体,所以也避免了轮状病毒的荼毒。其次,尽量避免带小宝宝到公共场所,如果亲戚朋友家有感染了轮状病毒的小朋友,尽量避免接触。再次,当宝宝出现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时,也不要惊慌。呕吐明显时,可以暂禁饮食1-2小时,1-2小时后如果宝宝不再呕吐,可试喂2-3口水看看,如果不吐,才可以少量多次的喂水、喂饭。同时要注意宝宝的精神和尿量。如果宝宝精神还好,尿量正常或比平常略为减少,可给予口服补液盐兑水或米汤口服预防脱水。如果宝宝精神萎靡,或者哭闹不安,或者尿量明显减少,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腹部彩超除外肠套叠,并请医生给予补液治疗。本文系牟丽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 asthma,CVA),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咳不喘”。虽然不喘,但发病机理与哮喘是一致的,同样都是一种慢性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称不典型哮喘。是哮喘家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没有之一)。大家都知道,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是哮喘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当只有长期的慢性咳嗽一种表现时,多数人很少意识到可能是哮喘发作了。医学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定义是这样的:(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运动后或遇到冷空气加重,以干咳为主,不伴有哮喘;(2)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3)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明显缓解(此为基本条件)。(4)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气道呈高反应性,过敏检测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该病病因是由于以往反复呼吸道感染,损伤气道黏膜,致使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暴露,过敏人群的气道会处于高敏状态(即气道高反应)。人体再次受到外界某种物质刺激时即可直接刺激末梢咳嗽感受器,引发咳嗽,表现为长期、反复地咳嗽,如果这种刺激同时引发了小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就表现为喘息。这种外界刺激物,既可以是非感染性的,比如:冷空气、花粉、食物、尘螨、化学气味等,也可以是感染性的,一般为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极少是细菌。我们在门诊经常可以见到在春、秋季气温多变的时候,家长带孩子来看病,孩子病史较长,但经过了解,孩子除了超过1个月的反复咳嗽外无任何异常,包括血常规和胸片。我所见过的最长时间的咳嗽是反复咳嗽5年!这些孩子经仔细检查,详问个人史及家族史,在排除呼吸道感染和气管异物后大多可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对高度怀疑的患儿可用支气管扩张药试验性治疗,病状很快好转的基本可确诊此病。治疗方面,在明确没有感染时不用抗生素,在医生的指导下按哮喘治疗。以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为主,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不典型哮喘”,其自然病程中有大约30%的概率会发展成典型哮喘,所以长期、规范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既可以减轻炎症气道的大部分炎症介质的分泌,也可以修复受损的气道粘膜。疗程一般要8-12周,并且一定要定期复查。为了使孩子早日康复并且最大程度防止复发,长期、规范用药是非常关键的!更多医学科普文章,敬请关注郭彤大夫个人微信公众号“自在呼吸郭彤大夫”本文系郭彤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热,只要体温超大38.5℃,都应该积极的给予退热药口服;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体温达38.0℃就得喝退热药,以防体温太高引起惊厥发作。 2、每次口服完退热药后要少量多次喝水,不要一次喂的太多,不然连药带水会全吐出来的,这样就达不到退热的目的。 3、应该明白口服退热药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孩子的不舒服程度。按照新观点是不能达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的目的(本人就得还是应该积极一些口服退热药)。 4、目前儿科能用的常用的退热药就只有两种如“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或滴剂”;但对于<6月的不选布 洛芬,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5、这两种退热药一般在口服后30~45分钟左右才开始起作用,所以不可能口服退热药后在10分钟左右降到正常,这点好多家长知道,所以一定要耐心的等,当然特殊情况应特殊处理。 6、体温过高时应该是衣服或被子越少越好,不然易体温迅速升上而至惊厥发作。 7、口服退热药1~2天不见好,应该积极的到医院诊治,不然易延误病情,而影响治疗。 本文系杨国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