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然而往往容易被忽视。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雾化吸入药物等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常用药物,仍普遍存在用药不当现象。掌握合理用药原则、明确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正确阅读或理解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处方信息、注意药品储存要点等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是家庭照护重点人群,家庭中合理用药对保证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国家庭药箱中最常用的药品包括感冒药、解热镇痛药、止咳祛痰药、抗菌药物等。但儿童家庭用药仍普遍存在用药不当现象,例如家长不阅读/不理解药品说明书或处方造成给药剂量错误,药物储存不当造成儿童误服,家长自行增减药物品种或者停药,滥用抗菌药物,服用过期药物等。1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哪些?儿童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感染部位,可将儿童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喘息等。2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什么?儿童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及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感染的病原体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是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一病原体感染,也可能是混合感染。全球范围内,病毒感染约占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61.4%~77.1%。在中国,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25.7%),依次为鼻病毒(17.4%)、副流感病毒(15.8%)、流感病毒(14.2%)和人腺病毒(10.7%)。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常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近年来,百日咳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是哪种或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3 儿童呼吸道感染用药的基本原则?用药需遵循5R(rightpatient,rightmedication,rightdose,righttime,rightroute)原则:正确的患儿、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给药途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儿童造成伤害。正确的患儿:给药前确认患儿身份同时符合药品适应证。超过40%的患儿有与兄弟姐妹的用药混淆的经历。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同卵双胞胎的家庭需要警惕。正确的药物:给药前仔细核对药品名称,确认所用药物无误。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易造成给药错误,如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半胱氨酸等。正确的剂量:给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处方,确认给药剂量。给药剂量不足或超剂量用药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时间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于给药间隔有要求的药物,尽量不偏离要求的给药时间0.5h以上,尤其是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途径:药物必须经过正确的方式进入人体才能发挥作用。外用药物注意切勿口服,如退热栓是直肠栓,只能通过直肠给药,不能口服。4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中可能会用到哪些药物?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可能会应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雾化吸入药物、中成药等药物中的某些品种,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注意应首选儿童专用药,其次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儿童专用药是指药品说明书里仅有儿童用药信息,无成人用药说明;有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相关的安全性信息的一类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是指药品说明书里同时涵盖儿童及成人用药信息,且有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用药相关的安全性信息。5 儿童呼吸道感染一定要用抗菌药物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多种,如果是单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当合并或继发了细菌感染则需酌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须经医师综合评估后使用。家长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拒绝使用抗菌药物或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都是不合理的。6 儿童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选用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病原菌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品种、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嘱使用。(1)抗菌药物为处方药品,家长切勿自行使用,医师认为患儿不需要抗菌药物时,家长不要强迫医师开具处方。(2)如患儿有药物过敏史,请家长务必告知接诊医师。(3)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后,请按照医嘱用药,不要漏服或随意停药。(4)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适,暂时停药并到医院就医评估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5)抗菌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要把医师为患儿开具的抗菌药物推荐给其他儿童使用。7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儿童什么情况下使用?引起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有多种,除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其他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奥司他韦(口服)、玛巴洛沙韦(口服)、扎那米韦(吸入)、帕拉米韦(静脉)。抗巨细胞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在诊断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为了尽早阻断病情发展,减轻患儿症状,抗病毒药物应在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免疫功能正常患儿通常不需要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免疫损伤及新生儿除外。8 奥司他韦只能用于抗流感病毒治疗吗?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奥司他韦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对其他病毒没有效果。使用时注意以下事项。(1)在首次出现流感样症状48h内使用,越早越好,48h后的治疗也有一定临床获益。(2)在无奥司他韦颗粒使用的紧急情况下,儿童不能吞咽胶囊时可以把胶囊打开配成口服混悬剂,可以加少量(最多一茶匙)甜味食品,比如巧克力糖浆、红糖水等掩盖苦味。混合物配置后按照相应的剂量立即服用。(3)随餐同服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如果患儿用药后呕吐严重,建议咨询医师更换其他药物。(4)服用奥司他韦后48h内不应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2周内原则上不应服用奥司他韦,但如果发生流感病毒感染可以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灭活流感疫苗可以在服用奥司他韦的任何时间接种。9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药)?对于≥2月龄婴儿,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感和情绪变化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发热时儿童的不适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在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食欲、运动活动、情绪、日常习惯等维度。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发热儿童的舒适度量表,推荐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儿童发热的舒适度进行评估。建议家中备用解热镇痛药,如发热儿童出现明显不适,可先使用解热镇痛药改善患儿舒适度,再选择合适时机去医院就诊。10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热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应该如何选择?按照年龄,2~6月龄儿童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情况下,6月龄及以上儿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均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般30min起效,二者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对乙酰氨基酚胃肠安全性高,胃肠道不适伴发热优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首选口服剂型,如滴剂或混悬液。低龄儿童(如3岁以下)优选浓度高、体积小的滴剂。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建议寻求医师或药师的帮助,确定最适合患儿的品种。11 解热镇痛药说明书用药年龄和体重推荐剂量不一致时,如何选择剂量?建议家长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根据说明书中的年龄和体重推荐剂量给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相较过去同年龄儿童的体重有了较大增长,当体重和年龄对应剂量稍有偏差,按照体重给药,当体重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用药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注意年长儿童剂量不能超过成人剂量。12 解热镇痛药使用后患儿仍发热怎么办?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病因没有控制,患儿体温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不代表解热镇痛药没有效果。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检查药物使用环节是否正确,包括药物未超过有效期限,混悬液在使用前摇匀,给药剂量准确。(2)可联合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外敷和温水浴等。(3)疾病缓解后患儿的体温会逐渐下降,若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家长切勿因焦虑增加超出说明书的解热镇痛药给药频次或给药剂量,以防止药物过量给患儿造成伤害。发热期食欲减退,经口摄入量减少,发热状态下,水分和电解质易流失,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等消耗均增加。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多饮温水,适量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13 复方感冒药可以与解热镇痛药一起使用吗?避免含解热镇痛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与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时使用,否则会造成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和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使用药物,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建议使用单一成分药物缓解症状。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4个儿童复方感冒药品种,建议家长或者监护人不要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14 退热栓能切割分剂量使用吗?除非栓剂设计时就可以切割,否则建议不要切分剂量。退热栓通常呈鱼雷形,目的是防止划伤直肠黏膜。栓剂切割后达到目标剂量的准确性较差,使用完整栓剂可提高准确性。退热栓一般作为不能口服情况下的替代方案。建议免疫功能受损患儿不要使用该剂型,避免直肠黏膜损伤导致局部脓肿的风险。15 儿童呼吸道感染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止咳药物,如何选择?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质的保护性反射,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咳嗽,可能在其他感染症状消退后持续数周,无需干预可逐渐消退。50%的儿童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咳嗽在10d内消退,90%的儿童在25d内消退。不推荐常规使用镇咳药物治疗,当咳嗽显著影响了患儿的睡眠和饮食时,可酌情考虑使用镇咳药对症处理。此外,含蜂蜜的糖浆等也有助于儿童咳嗽的缓解。18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物,避免产生致死性呼吸抑制。16 右美沙芬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治疗剂量不会产生镇痛作用或引起呼吸抑制。该药为处方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用于有痰患儿,防止痰液阻塞气道。(2)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成瘾性和依赖性。青少年存在滥用的情况,照护人对于儿童长期服药行为应提高警惕。(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异卡波肼)、哌替啶、锂、氯硝西泮和膳食补充剂色氨酸可与右美沙芬相互作用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用2周内禁止使用右美沙芬。有精神病史患儿禁止使用右美沙芬。17 儿童祛痰药物有哪些?祛痰药是指能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使痰易于咳出,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常用的祛痰药根据作用机制分为:(1)恶心性或刺激性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碘化钾、氯化铵等;(2)黏液溶解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等;(3)黏液调节剂,如溴己新、氨溴索等;(4)黏液动力促进剂,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桃金娘油等;(5)痰液清除剂,如高渗性盐水等。目前尚缺乏祛痰药治疗儿童急性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不同国家对祛痰药使用的推荐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推荐将非处方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或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等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患儿的咳嗽。18 儿童祛痰药物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祛痰药使用前宜先查明咳痰的原因,根据痰的性状,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使用时间应根据症状改善程度而定。根据作用机制不同,通常选用其中一种即可。使用祛痰药后需为患儿拍背排痰。患有罕见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状的患儿不宜服用含有山梨醇的氨溴索口服制剂。哮喘患儿禁止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慎用雾化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水溶液有臭鸡蛋气味,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流涕、胃炎等,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时应注意观察患儿情况,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部分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的药效,应避免与抗菌药物混合或同服,确需使用口服宜间隔至少2h。19 哪些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雾化?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证包括以下类型:(1)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百日咳或类百日咳样综合征、肺炎等;(2)婴幼儿喘息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3)其他如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建议家长就医后再为儿童雾化。20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可选择哪些雾化药物?儿童常用雾化药物有以下几种:(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3)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左沙丁胺醇等;(4)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45]。其中氨溴索吸入制剂6个月以下儿童尚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制剂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21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雾化有哪些注意事项?家庭雾化可以节省家长时间与交通成本,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弥补医院资源不足等。备有雾化机的家庭应根据医师处方并遵医嘱为孩子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家庭雾化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雾化药物不含抑菌剂,不能长时间存放在雾化器中,需打开后立即使用。每次雾化用量以3~4mL为宜,体积过大会造成雾化时间过长影响儿童的依从性。(2)如果医师同时处方了多种雾化药物,请注意不同的雾化药物是否能够混合。(3)雾化治疗前30min避免过度进食,激素类药物使用前不要涂抹油性面霜。(4)儿童宜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最好选择坐位,对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其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半坐卧位。(5)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以除去附着在面部的药物。用清水立即漱口3次及以上,并把漱口水吐出。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棉签擦拭口腔进行护理。22 呼吸道感染时鼻塞怎么办?鼻塞可影响饮水、睡眠,造成儿童激惹状态,是最令人烦恼的症状之一。对于令人烦扰的鼻部症状,可以选择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对于清洗鼻腔疗效差的患儿可以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常用的鼻用减充血剂包括羟甲唑啉(2岁以下儿童禁用)、0.05%赛洛唑啉(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等。连续使用不超过7d,否则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鼻腔干燥者禁用鼻减充血剂。23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使用中成药需注意什么?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有一定规格的制剂。呼吸道感染常用中成药根据证型分为清热解毒、清肺化痰、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疏风散寒、解热止痛、清暑解表、利咽消肿、止咳祛痰、安神消积等。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中成药需要通过辨证、辨病或辨证辨病结合合理使用,所以建议家长咨询医师后使用。(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避免选择不良反应较大的中成药,避免功能相同或成分重复的中成药联合使用,避免配伍不当。(3)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如药名中有"小儿"、"儿童"、"娃娃"等字样。对于没有明确儿童用法、用量的中成药,建议不要超说明书使用。(4)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24 什么是OTC药品,什么是非OTC药品,区别是什么?OTC药品是"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medications"的缩写,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家长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并根据说明书使用的药品。非OTC药品则是处方药,这类药品必须经过医师的诊断并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和使用。OTC药品有效性明确,安全范围广,误用和滥用风险低,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确定,在剂型、规格、口味、颜色、气味、包装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群个性化的用药需求。但需要注意,即使是OTC药品,在使用前也应该充分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容,了解其适用人群、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在必要时咨询药师或医师的建议。25 如何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和理解相应内容?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指导医师、药师和患者正确使用药品的重要依据。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是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使用者全面了解药品,能更好地使用药品,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1)先看标题:核对药品的名称、类型、规格、性状等基本信息,确保用药与处方一致。(2)说明书正文:重点关注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要注意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3)注意特殊人群:帮助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态下人群更安全地使用药品。(4)保留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包装,以备将来查阅或遇到问题时使用。26 如何在药品处方中找到有用的用药信息?药品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执业药师或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27 儿童应如何喂药,有哪些注意事项?(1)给儿童喂服药品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情绪和舒适感,尽可能地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和方式。可选择使用一些专业喂药辅助工具(图3),一方面增加儿童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另一方面保证精准给药。建议优选自带细分刻度的量杯或滴管的药品。(2)不配合的婴幼儿,切勿捏住患儿鼻子灌药,切勿在患儿哭闹和大笑时喂药。喂药时最好抱在大人怀中取半卧位,不可平躺,避免呛咳。捏住下巴使其口张开,用滴管或针管喂药器伸到脸颊内侧,让药物顺脸颊流入而咽下。每次少量,等孩子咽下去再继续给药。如果出现呛咳,立即停止喂药。(3)对于1岁以上幼儿,可投其所好,准备一些奖励或给予适当教育,鼓励服药。(4)喂药后可让患儿坐立,轻拍后背或服药后让其侧卧,观察10~15min,以防患儿呕吐后误吸。28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可以与果汁或者牛奶一起服用吗?通常情况下,建议药物不要与果汁或牛奶等饮料混合使用,因为果汁或牛奶可能会影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和药效。但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种类繁多,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具有很好的口感。因此,在给儿童服用药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吸收是否受食物影响。一般如果可以与果汁、牛奶同服,在药品说明书中会有相应的说明。(2)如药品说明书未说明,最好使用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服药。(3)如儿童确实因服用药物困难,需使用果汁、牛奶辅助服药,应先咨询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士,以获得正确的方法和建议。29 儿童服用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后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儿童服用药物后发生呕吐,这个问题很普遍。但由于缺乏不同剂型在患儿胃排空和胃肠道运输的时间信息,对于是否需要补服,特别是何时重新给药,还缺乏可参考的研究和可操作的循证建议。因此,需要根据药物的吸收代谢特点、呕吐的时间和情况来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在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药物摄入后的时间、药物剂型、患儿年龄、疾病状态、呕吐物中药物的可见性、服用药物的必要性等。如服用药物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可见完整的片剂、胶囊剂或全部液体,可考虑补服。如服用时间超过15min,需权衡错过一剂的潜在风险和补服后药物过量的危害,咨询专业人士后再做出决定。30 家庭中药物如何储存?家庭是许多疾病发现的第一场所,也是症状轻微时自我使用药品的场所。但家庭用药也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贮藏】项下的具体要求进行储存,冷处(通常指2~10℃或2~8℃),阴凉(不超过20℃),凉暗(不超过20℃且避光),常温(10~30℃)。(2)注意药品分类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儿童药与成人药分开存放,与食物、饮料、化妆品等分开存放。(3)将药品置于儿童不可取处。用药后需把瓶盖拧紧,恢复儿童安全盖至保险状态。(4)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培养儿童不可以随意服用和玩耍药品的意识。(5)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如出现过期、性状发生改变等变质情况应及时清理并更换药品。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然而,许多孩子却反复生病,或者症状持久不愈,让家长们倍感担忧。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能的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与细菌和病毒不同,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往往较为持久,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和咽痛,或者腹痛、肌肉酸痛等。然而,若治疗不当,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反复生病,或症状持续,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人接诊过一个2岁男孩,反复咳喘10个月,伴反复发热,10个月内因肺炎住院治疗4次,查出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医生和家长均未予重视,未规范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只是间断口服阿奇霉素,并坚持雾化治疗半年,症状仍然反复,后经规范口服红霉素4周,配合对症治疗,症状完全缓解,半年内未反复。另一13岁男孩,因为流涕3年,一直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各种口服抗过敏药及鼻部用抗过敏药使用不断,症状持久不愈,患者自嘲,感觉头部都是鼻涕,后检验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经规范口服阿奇霉素加少许抗过敏药口服不到2周,症状就基本缓解了。要避免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首先要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预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此外,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孩子的手部清洁等措施也能有效减少支原体感染的风险。对症治疗及护理是缓解孩子症状的关键。一旦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规范口服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3-4周,坚持足剂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家长则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确保他们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此外,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免疫力。这2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对于反复生病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关注他们的症状,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勿拖延病情,以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因病痛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通过上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的原因和危害。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对其的诊断和预防是关键。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医生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去关爱和呵护每一个孩子,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反复生病的发生。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
儿童鼻窦尚未发育完善,鼻窦黏膜娇嫩脆弱,血管淋巴丰富,加上自身免疫力不足,对外界刺激、感染因素、变态反应原敏感等原因,鼻窦炎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然而,在临床上,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鼻窦炎往往并不知情,有的以为是小问题而漠不关心,有的却投错医、用错药,以致病情迁延不愈,乃至扩散蔓延,引起中耳炎、咽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甚至殃及孩子生长发育。 史剑波介绍说:“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嗅觉下降是成人鼻窦炎的四大症状,但对于儿童来说,其鼻窦炎的症状可能并不典型,与感冒、鼻过敏不易区分,有时甚至只表现为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 “儿童由于年幼,可能描述不清,或者根本不懂表达。要想发现鼻窦炎的蛛丝马迹,只能依靠家长的明察秋毫了。”当问及如何及早发现儿童鼻窦炎时,史剑波这样回应,“像鼻塞时,孩子也许不会说,但会表现为鼻音较重、呼吸不畅,以致睡觉不安、张口呼吸等。这些通过细心观察,都不难发现。” 一般来说,病史分析,加上鼻镜检查发现中鼻道和嗅裂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必要时配合CT扫描,便能明确诊断。 儿童鼻窦炎的蛛丝马迹 当孩子出现以下异状时,应考虑鼻窦炎的可能: 1.经常流鼻涕,尤其是量较大,呈脓性; 2.经常痰多,呈脓性,甚至口臭,伴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 3.经常鼻出血或鼻塞; 4.经常头晕、头痛,咳嗽或擤鼻涕时加重; 5.面颊近鼻侧有压痛; 6.慢性咳嗽、咳痰,夜间和晨起时较重。 其实,对于儿童鼻窦炎,只要及早发现,规范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家长和少数经验不足的医生,对治疗的误解和做法,往往成为治疗的拦路虎。 四大误解,延误治疗 误解一:滥用抗生素,实际想创收。宝宝只是得了小小的鼻窦炎,医生就给开了一个月的抗生素,想创收吗? 抗生素在鼻窦炎的治疗中举足轻重。急慢性鼻窦炎由于病因不同,所用抗生素也有所区别。史剑波介绍说,对急性鼻窦炎(症状持续不超过12周),一般首选第二或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而对慢性鼻窦炎(症状持续超过12周),则推荐克拉霉素。 鼻窦炎用药确实需要颇长一段时间。例如,急性鼻窦炎需2周左右,或在脓性鼻涕消退后继续用药3~5天;慢性鼻窦炎则需用药12周以上。 许多家长不明就里,更怀疑医生动机不纯,因而拒绝用药,或者用药时断时续,结果造成炎症难以治愈。 误解二:激素猛于虎。都说激素用多了有不良反应,可医生竟然让给女儿喷鼻至少两个月! 局部糖皮质激素(如内舒拿、辅舒良、雷诺考特等)的应用对于鼻窦炎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有些家长对激素的不良印象根深蒂固,对长期用药更是拒不接受。 其实,鼻腔使用类固醇激素,局部吸收的量是非常少的;并且,该类激素受体亲和力高而生物利用度低,对人体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是慢性鼻窦炎,需要用药超过12周,也无须过分担心。“但我们并不主张口服或静脉注射、鼻腔注射激素。”史剑波强调。 误解三:鼻塞就用血管收缩剂。儿子刚开始用滴鼻净时,效果还不错,但后来越用越差,现在鼻塞比以前更厉害了。 鼻塞时使用低浓度血管收缩剂,像滴鼻净(主要成分是盐酸萘甲唑林)、麻黄素等,确能收缩鼻黏膜血管、减少黏液分泌,从而起到减轻鼻塞、通畅鼻腔的作用。 “但用药一般不宜超过7天,否则,血管收缩过度,可能导致黏膜血管继发性扩张,出现‘反跳性充血’,鼻甲反而更肿胀,鼻通气更差,还可能令鼻纤毛破坏脱落,导致药物性鼻炎,影响鼻腔的防御功能。”史剑波如是说。 误解四:置换疗法很给力。 不但病人,医生甚至也存在一些治疗误区。史剑波告诉我们:“目前,还有医院开展负压置换治疗,其原理是利用负压将鼻窦中的脓性分泌物吸出,再将抗生素等药物灌入。但弊端在于,负压将鼻窦分泌物吸出的同时,也可能把鼻腔中的脓性分泌物带入鼻窦,从而造成二次感染。因此,该疗法其实并不可取。” 急性鼻窦炎,保守治疗为主 一般来说,对于急性鼻窦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可口服抗生素和黏液促排剂(如吉诺通),适当使用血管收缩剂,伴变应性因素者加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再配合早晚生理盐水(配制法见链接)冲洗鼻腔,或用毛巾局部热敷。 经以上药物治疗,大多数病儿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生理盐水配制法 生理盐水即0.9%的氯化钠溶液,可直接用注射用的生理盐水,或以500毫升37~40摄氏度的温开水兑4.5克专用洗鼻盐粉配制。专用盐粉和冲洗器药店有售。 慢性鼻窦炎,三阶梯治疗 对于慢性鼻窦炎,则提倡三阶梯治疗。 第一阶段:系统药物治疗(具体参见急性鼻窦炎的保守治疗)。 第二阶段:辅助性手术治疗。若经规范药物治疗后,鼻窦炎的症状仍持续存在,必须常规检查儿童的腺样体,如发现其影响鼻通气与引流,可择机切除。 第三阶段:鼻内镜微创手术。经过充分的药物和前期治疗效果不佳,并证实的确存在鼻息肉、钩突肥大等阻塞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时,可择机行鼻内镜微创手术,原则是小范围、精细和微创。一般认为,10岁以上的儿童,经鼻内镜微创手术,不会影响其颌面部发育。
很多家长在行性激发试验前都会有这个担心。生怕“点火效应”导致真性性早熟。什么是“点火效应”,即在GnRHa治疗初期,第一次使用GnRHa后,垂体会短暂地释放更多的LH和FSH,导致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短时间内升高。这种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导致一些女性患者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类似于月经来潮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第一次注射后的10-14天内,并可能持续7-10天。 性激发试验是用很小剂量的GnRHa,刺激垂体短暂地释放更多的LH和FSH,大约2-3小时后激素水平就会下降。正因为用的量很小,所以极少可能会引起“点火效应”。目前临床工作中也没有遇到过,家长们可以放心去做性激发试验。 性激发试验对于性早熟患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检测手段,只有正确认识它,才会减少家长的焦虑。
社会关注能力提高之后,小朋友出现交互性、伴随性的观察学习能力,由此进入社会参照阶段。在此阶段,患儿能观察、能即时调整自己及自主学习他人,能参照他人的动作、语言及表情,从而作出适当的反应。具备良好的社会参照能力是学校正规学习的前提。社会参照期判断要点:是否出现伴随性、交互性地参照学习他人的能力,即是否出现观察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此期仍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下:一社交技巧缺乏,言行举止不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围;二问答切题度仍然欠缺;三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欠佳;四多动。家庭干预的目标:提高伴随性、交互性地参照学习他人动作、语言、表情的能力。家庭干预的方法:一社会参照阶段是真正自主学习的开始,孤独症儿童缺乏联想和迁移能力,训练要贴近生活实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例如,要求小孩说出:A我喜欢的人;B我的家人;C谁喜欢我,等。二随时随地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改善观察学习他人动作、语言、表情的能力。例如,家长通过摇头、点头示意小孩可不可以吃桌面上的东西,等。三通过语言训练提高对答的切题性。在此阶段,语言认知治疗的目的是提高对答的切题性及改善看图说话等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现仅对提高对答的切题性加于阐明。对答的切题性可通过“提示性问答训练”加以提高。例如:一个家长坐对面,准备一张纸,如小孩识字,可把提问的问题写在纸上:如你下午上什么课了?你刚才干什么了?另一个家长坐在小孩旁边,开放性问题写好提示内容:如我刚才读()、看();让孩子根据提示思考自已要说的话并说出来。如小孩未能认字,则可口头提示。本期更多治疗及家庭干预方法见《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一书本文系曾海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目光对视、动作关注、模仿能力出现之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就到了社会功能发育顺序的第二个阶段:社会关注阶段。在此阶段,小朋友目光交流能力较前好转,出现了部分动作模仿能力,但目光对视能力还不充分,动作关注、模仿能力也刚刚出现,也许还没有语言、表情关注及模仿能力。那么,在此阶段家长如何进行家庭辅助干预呢?首先要了解下关注的不同层次。通常,我们按发育顺序把社会关注分成三个层次:动作关注、语言关注及表情关注三个层次。家长应先向医生了解下自己的小孩处于哪个层次,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亲子互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动作关注层次:这一阶段主要是动作的模仿训练。小孩出现目光交流,偶见动作关注模仿能力,未发单音,听指令能力差,说明患者处于社会关注的动作关注、模仿层次,此时治疗重点应放在诱导、加强、完善动作关注、模仿能力上。家庭训练方法如下:第一阶段:操作物体的动作如:摇铃、敲鼓、用积木敲击、打击乐器、挥动飘带、梳头、启动玩具汽车等。第二阶段:模仿身体动作如:拍手、用手拍桌子、挥手告别、摸鼻子、拍肚子、摸嘴巴、拍膝盖、拍肩膀等。第三阶段:离开座位进行模仿如:把东西放在架子上、把物品放在抽屉里、扔垃圾、把洋娃娃放在床上等。第四阶段:模仿精细动作及口部动作如:捏橡皮泥、拧衣夹、捏吱吱响的玩具、点头、摇头、飞吻、嘟起嘴唇、伸舌头、张开嘴、咂嘴、噘嘴、吹气、上下开合嘴唇、咂舌头等。语言关注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朋友可听部分指令,可模仿发音,但尚未能辨别表情。这时小孩进入社会关注的语言关注层次。治疗重点应放在诱导更多发音,提高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上。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做如下训练:一 问他“(物品名)在哪里”?二 要求他把物品交给某人;三 要求小孩给其他人看小孩自己的东西;四 确定别人指哪里;五 确定他人在看什么。在此阶段,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进行语言交流训练。例如,在吃饭夹菜的时候,可以问小孩:“这是什么菜?”只要孩子说出菜名即可。还可以继续问:“要几勺?”等等。表情关注层次:又经过约三个月的训练,小朋友动作、语言关注模仿能力可,开始出现摇头、点头等身体语言的关注和理解能力,对答欠切题,可以判定其为社会关注的表情关注、模仿层次。此期家长要行如下训练:一 模仿手势常见手势及含义:手势 含义招手 过来摆动手指 不要这样做耸肩 我不知道手指放在嘴唇上 请安静OK的手势 可以二 根据要求做手势如:用手势告诉我“可以”。三 识别他人手势如:做一个手势,然后问:这是什么意思?四 根据各种不同情况做恰当的手势如:在适当的时候用摇头表示“不”,点头表示“是”。五 理解手势并据此调整行为如:创设情境,让小孩根据家长是摇头还是点头判断自己能否食用台面的饼干等。① 手势、身体语言游戏刮大风游戏:准备好电扇,吹着电扇让孩子模仿治疗师做身体的摆动、模仿口型等。本期更多治疗及家庭干预方法详见《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一书,如需要购买请在淘宝网直接搜“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
按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六阶段,社会关注前期以属于第一阶段。这时候的孤独症小朋友目光对视差,叫名反应差,不听指令,未发单音或无意识发音,不能模仿动作或语言,无故哭闹,情绪问题可能严重。此期小朋友大多年龄较小,但临床亦可见失治、误治的小朋友五六岁仍处于这一阶段。那么家长如何判别自己小孩是否处于此阶段呢?具体判断要点为:目光交流、听指令能力差,不能模仿动作、语言。只要小孩符合这几个要点,就可以确定小孩处于社会关注前期。在此阶段,诱导社会关注能力的出现是首要目标。因为只有具备了社会关注能力,语言、认知等各种技能的学习才有可能,行为问题才可以少出现或不出现。那么,除了配合治疗师通过游戏、体能活动、感兴趣的事物、音乐等引起关注外,家长在此阶段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要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了解疾病的本质缺陷,了解分阶段按发育顺序治疗的意义,做好长期坚持康复治疗的准备。大多数此阶段小朋友的家长都是初次听闻及接触此病症,可以找相关的专业书籍进行学习,也需要耐心地听专业医生的解释和介绍,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其次,家长要了解此期的治疗目标和方法,及时和治疗人员沟通,积极完成家庭辅助作业。由于孤独症的治疗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强度,而医院、机构治疗往往达不到每周20小时以上的干预时间,家庭干预就必不可少。另外,在家长和小朋友相处的时候,要时刻记住“互动”两字,家长必须与小孩面对面地游玩,而不是站在旁边或后面发号施令,要时刻引导小朋友对人产生兴趣及关注。例如,家长可以利用家中小孩感兴趣的事物,诱导目光交流能力。如果小孩对球感兴趣,可以跟他玩抛球游戏,在抛球训练时突然停止抛球以引起小孩目光对视;即使小孩对所有工具及治疗项目均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家中或安全的地方追逐嬉戏,目的是与其建立关系,形成情感纽带,有利于小孩与他人的互动,引出目光交流及关注能力。在互动时,家长需要注重新奇事物和夸张表情的展示。大多数在社会关注前期阶段的孤独症儿童经过1~3个月的康复治疗,情绪趋向稳定,目光对视能力出现或改善,出现了动作关注、模仿能力,从而过渡到下一阶段:社会关注阶段。当然,也有一部分年龄偏大或程度较重的儿童需要更长的时间。本期治疗及家庭干预方法详见《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一书,如需要购买请关注“广州越儿院康复科”或在淘宝网直接搜“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
2018-03-19曾海辉广州越儿院康复科儿童孤独症干预治疗模式最初为行为干预单一模式,后来出现了以行为干预为基础、认知提升为重点的二元模式,现在最为普遍的治疗模式是以行为干预为基础、结构化教育为主线、社交训练为重点、其他训练为辅助的拼版式多元模式。最近国外有学者如Prizan等[1]提出SCERTS Model干预模式(SCERTS 是 social communication 社会交往,emotional regulation 情绪调控,transactional support 交互支持的简写)。儿童孤独症属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障碍点较多,针对障碍点的治疗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2,3],但由于没按核心缺陷分阶段、分层次及按发育顺序进行干预,总体疗效欠佳。我科在2013年以前,采用拼版式多元模式设计康复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从2013年开始,我科采用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设计儿童孤独症干预治疗方案。一项回顾性的研究显示[5]: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设计治疗方案,半年有效率(以CARS为指标)达87.5%,与拼版式多元模式设计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比较,CARS 得分及PEP3(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third edition)分项目中的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模仿、情感表达、CARS 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其余PEP3项目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主线式综合干预模式的总体疗效优于拼版式多元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等与社会交往功能和行为问题相关分项目上,而两种治疗模式对大小肌肉、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及语言行为特征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四个分项目中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属于社会交流功能,非语言行为特征属于非语言相关行为问题,说明主线式综合干预模式能更好地改善社会交往功能和行为问题这两个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因而更抓准了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和本质属性,较拼版式多元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此研究样本均为2-5岁儿童,年龄较小,很多还是初诊患儿,按社会功能发育顺序多属于社会关注前期和社会关注阶段,新治疗模式在治疗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治疗方法中较多运用了改善情感和社交互动的方法,而较少运用语言、认知方面的治疗,但从结果看,经过半年的治疗,不但在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等与社会交往功能和行为问题相关分项目上取得显著成效,在投入较少的大小肌肉、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及语言行为特征分项目上并不比拼版式模式的治疗效果差。这一方面说明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改善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问题的良好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减少行为问题,能对语言认知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拼版式模式虽然针对儿童孤独症患儿早期没有语言的情况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语言治疗,但由于没有按社会交往功能分阶段、分层次按患儿的能力进行适宜的干预,很多治疗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事倍而功半。参考文献[1] Barry M.Prizant, Amy M.Wetberby, Emily Rubin et al. The SCERTS model A transactional, family- centered approach to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socioemotional abiliti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J].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2003,16(40):296-316.[2]戴昕,马廷惠.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平衡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36-437.[3]曾可,常燕群,张荣花.儿童孤独症综合治疗疗效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08-209.[4]曾海辉,韦晓燕,蒙柄宇,等.儿童孤独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8(4):171—173.[5]曾海辉,林丽萍,韦晓燕,等.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5):515-520.本治疗模式已编著成书,适于孤独症患儿家长及特教老师、康复治疗师阅读,如需要购买,请关注“广州越儿院康复科”公众号或在淘宝网直接搜“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
2018-02-21曾海辉广州越儿院康复科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看,人体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一)躯体功能:包括感觉、运动、呑咽、排泄、性功能等。感觉功能包括前庭觉、触觉、痛温觉、本体觉、视觉、听觉等;人类能行走、跑、跳等属于运动功能;(二)语言功能:包括言语及非言语功能。语言符号的使用是人类特有的功能,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失语症是语言功能障碍的常见形式,同智力障碍、大脑损伤等相关;(三)心理、认知功能:包括智能、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与先天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社会因素相关;(四)社会功能: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人先天就有对同类感兴趣、与同类分享、合群的天性。孤独症的核心缺陷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功能障碍。由于缺乏外向性关注能力,患儿不能从外界的交往中习得知识及获得满足,只能通过对自身的身体刺激,来获得满足或欣快感,故出现摇摆身体、转圈、发声等身体刺激动作;患儿关注能力缺乏或不足,对外界人或事物关注不多,只对个别能引起其注意的事物感兴趣,故出现局限的兴趣及对兴趣物出现异乎寻常的关注力;由于生活能力缺失,患儿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偏向于固定的、仪式化的活动来获取安全感;随着年龄增长,活动范围增大,患儿的感知觉异常也表现得愈加明显;患儿早期学不到应有的技巧,随着年龄增长,需求增加,当其能力低于自身需求时,行为问题凸现。孤独症的伴随症状包括:(一)语言交流障碍:儿童孤独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家长留意,通常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二)智能发展多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尤其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三)其他:感知觉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癫痫等。康复医学从功能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孤独症的两大核心症状归根结底是社会功能障碍,至于孤独症的其他伴随症状,如智力缺陷和语言障碍,有可能也是因为早期社交能力缺陷的继发损害:早期关注能力缺乏或不足,对他人语言不关注、不模仿,怎么习得语言?不关注、模仿,不观察学习怎么能主动学习到日常知识、技巧从而提高智能水平呢?因此,我们提出以社会功能为主线,行为、语言认知、感知觉为辅助线分阶段、多层次的综合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进行干预治疗,我们称之为“主线式综合干预模式”或“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阶段、层次是按社会功能发育顺序来进行划分的。社会功能主线,就是以社会功能发育顺序的社会关注前、社会关注、社会参照、意图理解、拓展想象、合作分享六个阶段进行干预,每个阶段尚可分若干层次,将各种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供一个解决孤独症核心障碍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可以将大量的单一方法根据一定的思路融入其中,使儿童孤独症干预目标明确集中,针对性及内在逻辑性强,更符合科学性、针对性及循序渐进性的康复治疗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并不忽略患儿其他方面的功能障碍,它强调以核心缺陷为主、非核心缺陷为辅,通过主线针对社会功能的发育顺序逐一进行干预的同时,通过辅助线对诸如行为、感知觉、语言认知等障碍进行干预治疗,强调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治疗重点。如果患儿出现了言语能力或学习语言的能力,则除了社会交往功能这条主线外,还有语言认知辅助线,也应按照语言认知的发育顺序结合社会功能阶段或层次进行语言认知治疗;如果行为问题明显,则还应有行为干预辅助线。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患儿出现了某一方面、某一阶段的能力,才从事相应的治疗。如果一开始就对还处于社会关注前期的患儿进行语言关注、模仿训练,只会使小孩充满挫折感,不但治疗效果差,还会加重行为问题。本治疗模式已编著成书,适于孤独症患儿家长及特教老师、康复治疗师阅读,如需要购买,请在淘宝网直接搜“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
儿童孤独症俗称自闭症,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儿童期主要致残病种之一。由于到目前为止病因不明,未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康复治疗及训练方法虽然众多,但未形成按疾病发展规律和康复治疗原则为依据的孤独症康复治疗体系,现今治疗方法大都流于片面和拼凑。我科自2008年以来开展了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评估、康复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经多年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并于2014年立项了广州市科技局《儿童孤独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研究》、2016年和2017年立项了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局《儿童孤独症非言语社交能力发展特征的研究》、《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等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功能障碍,无论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还是局限兴趣、刻板重复的活动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功能障碍上得到解释。人类早期的社会功能包括目光交流、叫名反应、动作关注、听指令能力等。由于缺乏外向性关注能力,患儿不能从外界的交往中习得知识及获得满足,只能通过对自身的身体刺激,获得满足或欣快感,故出现摇摆身体、转圈、发声等身体刺激动作;患儿关注能力缺乏或不足,对外界人或事物关注不多,只对个别能引起其注意的事物感兴趣,故出现局限的兴趣及对兴趣物出现异乎寻常的关注力;由于生活能力缺失,患儿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偏向于固定的、仪式化的活动来获取安全感;随着年龄增长,活动范围增大,患儿的感知觉异常也表现得愈加明显;患儿早期学不到应有的技巧,随着年龄增长,需求增加,当其能力低于自身需求时,行为问题凸现。因此,康复医学从功能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自闭症的两大核心症状归根结底是社会功能障碍,所以恢复社会交往技能就是康复治疗的重点。至于孤独症的其他伴随症状,如智力缺陷和语言障碍,有可能也是因为早期社交能力缺陷的继发损害:早期关注能力缺乏或不足,对他人语言不关注、不模仿,怎么习得语言?不关注、模仿,不观察学习怎么能主动学习到日常知识、技巧从而提高智能水平呢?考虑到孤独症的核心缺陷是社会功能障碍和行为问题,而行为问题的出现可能更多的是由于早期的社交缺陷所致,同时,孤独症大多伴随有智能、语言、感知觉方面的缺陷,我们提出以社会功能为主线,行为、语言认知、感知觉为辅助线分阶段、多层次的综合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进行干预治疗,我们称之为“主线式综合干预模式”或“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阶段、层次是按社会功能发育顺序来进行划分的。社会功能主线,就是以社会功能发育顺序的社会关注前、社会关注、社会参照、意图理解、拓展想象、合作分享六个阶段进行干预,每个阶段尚可分若干层次,将各种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供一个解决孤独症核心障碍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可以将大量的单一方法根据一定的思路融入其中,使儿童孤独症干预目标明确集中,针对性及内在逻辑性强,更符合科学性、针对性及循序渐进性的康复治疗原则。我科在2013年以前,采用拼版式多元模式设计康复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从2013年开始,我科采用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设计儿童孤独症干预治疗方案。一项回顾性的研究显示:以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设计治疗方案,半年有效率(以CARS为指标)达87.5%,与拼版式多元模式设计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比较,CARS 得分及PEP3(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third edition)分项目中的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模仿、情感表达、CARS 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其余PEP3项目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主线式综合干预模式的总体疗效优于拼版式多元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等与社会交往功能和行为问题相关分项目上,而两种治疗模式对大小肌肉、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及语言行为特征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疗效优势明显的四个分项目中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属于社会交流功能,非语言行为特征属于非语言相关行为问题,说明主线式综合干预模式能更好地改善社会交往功能和行为问题这两个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因而更抓准了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和本质属性,较拼版式多元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预后的影响尤其深远,值得推广。本治疗模式已编著成书,适于孤独症患儿家长及特教老师、康复治疗师阅读,如需要购买,请在淘宝网直接搜“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