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然而往往容易被忽视。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雾化吸入药物等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常用药物,仍普遍存在用药不当现象。掌握合理用药原则、明确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正确阅读或理解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处方信息、注意药品储存要点等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是家庭照护重点人群,家庭中合理用药对保证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国家庭药箱中最常用的药品包括感冒药、解热镇痛药、止咳祛痰药、抗菌药物等。但儿童家庭用药仍普遍存在用药不当现象,例如家长不阅读/不理解药品说明书或处方造成给药剂量错误,药物储存不当造成儿童误服,家长自行增减药物品种或者停药,滥用抗菌药物,服用过期药物等。1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哪些?儿童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感染部位,可将儿童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喘息等。2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什么?儿童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及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感染的病原体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是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一病原体感染,也可能是混合感染。全球范围内,病毒感染约占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61.4%~77.1%。在中国,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25.7%),依次为鼻病毒(17.4%)、副流感病毒(15.8%)、流感病毒(14.2%)和人腺病毒(10.7%)。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常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近年来,百日咳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是哪种或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3 儿童呼吸道感染用药的基本原则?用药需遵循5R(rightpatient,rightmedication,rightdose,righttime,rightroute)原则:正确的患儿、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给药途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儿童造成伤害。正确的患儿:给药前确认患儿身份同时符合药品适应证。超过40%的患儿有与兄弟姐妹的用药混淆的经历。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同卵双胞胎的家庭需要警惕。正确的药物:给药前仔细核对药品名称,确认所用药物无误。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易造成给药错误,如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半胱氨酸等。正确的剂量:给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处方,确认给药剂量。给药剂量不足或超剂量用药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时间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于给药间隔有要求的药物,尽量不偏离要求的给药时间0.5h以上,尤其是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途径:药物必须经过正确的方式进入人体才能发挥作用。外用药物注意切勿口服,如退热栓是直肠栓,只能通过直肠给药,不能口服。4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中可能会用到哪些药物?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可能会应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雾化吸入药物、中成药等药物中的某些品种,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注意应首选儿童专用药,其次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儿童专用药是指药品说明书里仅有儿童用药信息,无成人用药说明;有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相关的安全性信息的一类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是指药品说明书里同时涵盖儿童及成人用药信息,且有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用药相关的安全性信息。5 儿童呼吸道感染一定要用抗菌药物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多种,如果是单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当合并或继发了细菌感染则需酌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须经医师综合评估后使用。家长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拒绝使用抗菌药物或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都是不合理的。6 儿童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选用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病原菌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品种、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嘱使用。(1)抗菌药物为处方药品,家长切勿自行使用,医师认为患儿不需要抗菌药物时,家长不要强迫医师开具处方。(2)如患儿有药物过敏史,请家长务必告知接诊医师。(3)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后,请按照医嘱用药,不要漏服或随意停药。(4)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适,暂时停药并到医院就医评估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5)抗菌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要把医师为患儿开具的抗菌药物推荐给其他儿童使用。7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儿童什么情况下使用?引起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有多种,除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其他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奥司他韦(口服)、玛巴洛沙韦(口服)、扎那米韦(吸入)、帕拉米韦(静脉)。抗巨细胞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在诊断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为了尽早阻断病情发展,减轻患儿症状,抗病毒药物应在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免疫功能正常患儿通常不需要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免疫损伤及新生儿除外。8 奥司他韦只能用于抗流感病毒治疗吗?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奥司他韦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对其他病毒没有效果。使用时注意以下事项。(1)在首次出现流感样症状48h内使用,越早越好,48h后的治疗也有一定临床获益。(2)在无奥司他韦颗粒使用的紧急情况下,儿童不能吞咽胶囊时可以把胶囊打开配成口服混悬剂,可以加少量(最多一茶匙)甜味食品,比如巧克力糖浆、红糖水等掩盖苦味。混合物配置后按照相应的剂量立即服用。(3)随餐同服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如果患儿用药后呕吐严重,建议咨询医师更换其他药物。(4)服用奥司他韦后48h内不应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2周内原则上不应服用奥司他韦,但如果发生流感病毒感染可以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灭活流感疫苗可以在服用奥司他韦的任何时间接种。9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药)?对于≥2月龄婴儿,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感和情绪变化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发热时儿童的不适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在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食欲、运动活动、情绪、日常习惯等维度。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发热儿童的舒适度量表,推荐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儿童发热的舒适度进行评估。建议家中备用解热镇痛药,如发热儿童出现明显不适,可先使用解热镇痛药改善患儿舒适度,再选择合适时机去医院就诊。10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热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应该如何选择?按照年龄,2~6月龄儿童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情况下,6月龄及以上儿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均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般30min起效,二者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对乙酰氨基酚胃肠安全性高,胃肠道不适伴发热优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首选口服剂型,如滴剂或混悬液。低龄儿童(如3岁以下)优选浓度高、体积小的滴剂。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建议寻求医师或药师的帮助,确定最适合患儿的品种。11 解热镇痛药说明书用药年龄和体重推荐剂量不一致时,如何选择剂量?建议家长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根据说明书中的年龄和体重推荐剂量给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相较过去同年龄儿童的体重有了较大增长,当体重和年龄对应剂量稍有偏差,按照体重给药,当体重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用药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注意年长儿童剂量不能超过成人剂量。12 解热镇痛药使用后患儿仍发热怎么办?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病因没有控制,患儿体温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不代表解热镇痛药没有效果。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检查药物使用环节是否正确,包括药物未超过有效期限,混悬液在使用前摇匀,给药剂量准确。(2)可联合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外敷和温水浴等。(3)疾病缓解后患儿的体温会逐渐下降,若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家长切勿因焦虑增加超出说明书的解热镇痛药给药频次或给药剂量,以防止药物过量给患儿造成伤害。发热期食欲减退,经口摄入量减少,发热状态下,水分和电解质易流失,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等消耗均增加。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多饮温水,适量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13 复方感冒药可以与解热镇痛药一起使用吗?避免含解热镇痛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与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时使用,否则会造成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和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使用药物,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建议使用单一成分药物缓解症状。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4个儿童复方感冒药品种,建议家长或者监护人不要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14 退热栓能切割分剂量使用吗?除非栓剂设计时就可以切割,否则建议不要切分剂量。退热栓通常呈鱼雷形,目的是防止划伤直肠黏膜。栓剂切割后达到目标剂量的准确性较差,使用完整栓剂可提高准确性。退热栓一般作为不能口服情况下的替代方案。建议免疫功能受损患儿不要使用该剂型,避免直肠黏膜损伤导致局部脓肿的风险。15 儿童呼吸道感染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止咳药物,如何选择?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质的保护性反射,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咳嗽,可能在其他感染症状消退后持续数周,无需干预可逐渐消退。50%的儿童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咳嗽在10d内消退,90%的儿童在25d内消退。不推荐常规使用镇咳药物治疗,当咳嗽显著影响了患儿的睡眠和饮食时,可酌情考虑使用镇咳药对症处理。此外,含蜂蜜的糖浆等也有助于儿童咳嗽的缓解。18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物,避免产生致死性呼吸抑制。16 右美沙芬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治疗剂量不会产生镇痛作用或引起呼吸抑制。该药为处方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用于有痰患儿,防止痰液阻塞气道。(2)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成瘾性和依赖性。青少年存在滥用的情况,照护人对于儿童长期服药行为应提高警惕。(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异卡波肼)、哌替啶、锂、氯硝西泮和膳食补充剂色氨酸可与右美沙芬相互作用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用2周内禁止使用右美沙芬。有精神病史患儿禁止使用右美沙芬。17 儿童祛痰药物有哪些?祛痰药是指能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使痰易于咳出,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常用的祛痰药根据作用机制分为:(1)恶心性或刺激性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碘化钾、氯化铵等;(2)黏液溶解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等;(3)黏液调节剂,如溴己新、氨溴索等;(4)黏液动力促进剂,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桃金娘油等;(5)痰液清除剂,如高渗性盐水等。目前尚缺乏祛痰药治疗儿童急性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不同国家对祛痰药使用的推荐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推荐将非处方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或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等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患儿的咳嗽。18 儿童祛痰药物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祛痰药使用前宜先查明咳痰的原因,根据痰的性状,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使用时间应根据症状改善程度而定。根据作用机制不同,通常选用其中一种即可。使用祛痰药后需为患儿拍背排痰。患有罕见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状的患儿不宜服用含有山梨醇的氨溴索口服制剂。哮喘患儿禁止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慎用雾化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水溶液有臭鸡蛋气味,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流涕、胃炎等,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时应注意观察患儿情况,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部分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的药效,应避免与抗菌药物混合或同服,确需使用口服宜间隔至少2h。19 哪些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雾化?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证包括以下类型:(1)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百日咳或类百日咳样综合征、肺炎等;(2)婴幼儿喘息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3)其他如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建议家长就医后再为儿童雾化。20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可选择哪些雾化药物?儿童常用雾化药物有以下几种:(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3)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左沙丁胺醇等;(4)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45]。其中氨溴索吸入制剂6个月以下儿童尚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制剂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21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雾化有哪些注意事项?家庭雾化可以节省家长时间与交通成本,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弥补医院资源不足等。备有雾化机的家庭应根据医师处方并遵医嘱为孩子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家庭雾化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雾化药物不含抑菌剂,不能长时间存放在雾化器中,需打开后立即使用。每次雾化用量以3~4mL为宜,体积过大会造成雾化时间过长影响儿童的依从性。(2)如果医师同时处方了多种雾化药物,请注意不同的雾化药物是否能够混合。(3)雾化治疗前30min避免过度进食,激素类药物使用前不要涂抹油性面霜。(4)儿童宜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最好选择坐位,对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其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半坐卧位。(5)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以除去附着在面部的药物。用清水立即漱口3次及以上,并把漱口水吐出。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棉签擦拭口腔进行护理。22 呼吸道感染时鼻塞怎么办?鼻塞可影响饮水、睡眠,造成儿童激惹状态,是最令人烦恼的症状之一。对于令人烦扰的鼻部症状,可以选择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对于清洗鼻腔疗效差的患儿可以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常用的鼻用减充血剂包括羟甲唑啉(2岁以下儿童禁用)、0.05%赛洛唑啉(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等。连续使用不超过7d,否则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鼻腔干燥者禁用鼻减充血剂。23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使用中成药需注意什么?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有一定规格的制剂。呼吸道感染常用中成药根据证型分为清热解毒、清肺化痰、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疏风散寒、解热止痛、清暑解表、利咽消肿、止咳祛痰、安神消积等。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中成药需要通过辨证、辨病或辨证辨病结合合理使用,所以建议家长咨询医师后使用。(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避免选择不良反应较大的中成药,避免功能相同或成分重复的中成药联合使用,避免配伍不当。(3)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如药名中有"小儿"、"儿童"、"娃娃"等字样。对于没有明确儿童用法、用量的中成药,建议不要超说明书使用。(4)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24 什么是OTC药品,什么是非OTC药品,区别是什么?OTC药品是"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medications"的缩写,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家长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并根据说明书使用的药品。非OTC药品则是处方药,这类药品必须经过医师的诊断并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和使用。OTC药品有效性明确,安全范围广,误用和滥用风险低,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确定,在剂型、规格、口味、颜色、气味、包装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群个性化的用药需求。但需要注意,即使是OTC药品,在使用前也应该充分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容,了解其适用人群、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在必要时咨询药师或医师的建议。25 如何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和理解相应内容?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指导医师、药师和患者正确使用药品的重要依据。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是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使用者全面了解药品,能更好地使用药品,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1)先看标题:核对药品的名称、类型、规格、性状等基本信息,确保用药与处方一致。(2)说明书正文:重点关注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要注意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3)注意特殊人群:帮助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态下人群更安全地使用药品。(4)保留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包装,以备将来查阅或遇到问题时使用。26 如何在药品处方中找到有用的用药信息?药品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执业药师或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27 儿童应如何喂药,有哪些注意事项?(1)给儿童喂服药品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情绪和舒适感,尽可能地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和方式。可选择使用一些专业喂药辅助工具(图3),一方面增加儿童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另一方面保证精准给药。建议优选自带细分刻度的量杯或滴管的药品。(2)不配合的婴幼儿,切勿捏住患儿鼻子灌药,切勿在患儿哭闹和大笑时喂药。喂药时最好抱在大人怀中取半卧位,不可平躺,避免呛咳。捏住下巴使其口张开,用滴管或针管喂药器伸到脸颊内侧,让药物顺脸颊流入而咽下。每次少量,等孩子咽下去再继续给药。如果出现呛咳,立即停止喂药。(3)对于1岁以上幼儿,可投其所好,准备一些奖励或给予适当教育,鼓励服药。(4)喂药后可让患儿坐立,轻拍后背或服药后让其侧卧,观察10~15min,以防患儿呕吐后误吸。28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可以与果汁或者牛奶一起服用吗?通常情况下,建议药物不要与果汁或牛奶等饮料混合使用,因为果汁或牛奶可能会影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和药效。但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种类繁多,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具有很好的口感。因此,在给儿童服用药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吸收是否受食物影响。一般如果可以与果汁、牛奶同服,在药品说明书中会有相应的说明。(2)如药品说明书未说明,最好使用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服药。(3)如儿童确实因服用药物困难,需使用果汁、牛奶辅助服药,应先咨询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士,以获得正确的方法和建议。29 儿童服用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后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儿童服用药物后发生呕吐,这个问题很普遍。但由于缺乏不同剂型在患儿胃排空和胃肠道运输的时间信息,对于是否需要补服,特别是何时重新给药,还缺乏可参考的研究和可操作的循证建议。因此,需要根据药物的吸收代谢特点、呕吐的时间和情况来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在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药物摄入后的时间、药物剂型、患儿年龄、疾病状态、呕吐物中药物的可见性、服用药物的必要性等。如服用药物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可见完整的片剂、胶囊剂或全部液体,可考虑补服。如服用时间超过15min,需权衡错过一剂的潜在风险和补服后药物过量的危害,咨询专业人士后再做出决定。30 家庭中药物如何储存?家庭是许多疾病发现的第一场所,也是症状轻微时自我使用药品的场所。但家庭用药也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贮藏】项下的具体要求进行储存,冷处(通常指2~10℃或2~8℃),阴凉(不超过20℃),凉暗(不超过20℃且避光),常温(10~30℃)。(2)注意药品分类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儿童药与成人药分开存放,与食物、饮料、化妆品等分开存放。(3)将药品置于儿童不可取处。用药后需把瓶盖拧紧,恢复儿童安全盖至保险状态。(4)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培养儿童不可以随意服用和玩耍药品的意识。(5)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如出现过期、性状发生改变等变质情况应及时清理并更换药品。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然而,许多孩子却反复生病,或者症状持久不愈,让家长们倍感担忧。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能的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与细菌和病毒不同,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往往较为持久,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和咽痛,或者腹痛、肌肉酸痛等。然而,若治疗不当,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反复生病,或症状持续,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人接诊过一个2岁男孩,反复咳喘10个月,伴反复发热,10个月内因肺炎住院治疗4次,查出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医生和家长均未予重视,未规范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只是间断口服阿奇霉素,并坚持雾化治疗半年,症状仍然反复,后经规范口服红霉素4周,配合对症治疗,症状完全缓解,半年内未反复。另一13岁男孩,因为流涕3年,一直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各种口服抗过敏药及鼻部用抗过敏药使用不断,症状持久不愈,患者自嘲,感觉头部都是鼻涕,后检验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经规范口服阿奇霉素加少许抗过敏药口服不到2周,症状就基本缓解了。要避免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首先要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预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此外,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孩子的手部清洁等措施也能有效减少支原体感染的风险。对症治疗及护理是缓解孩子症状的关键。一旦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规范口服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3-4周,坚持足剂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家长则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确保他们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此外,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免疫力。这2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对于反复生病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关注他们的症状,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勿拖延病情,以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因病痛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通过上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的原因和危害。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对其的诊断和预防是关键。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医生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去关爱和呵护每一个孩子,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反复生病的发生。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
很多家长在行性激发试验前都会有这个担心。生怕“点火效应”导致真性性早熟。什么是“点火效应”,即在GnRHa治疗初期,第一次使用GnRHa后,垂体会短暂地释放更多的LH和FSH,导致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短时间内升高。这种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导致一些女性患者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类似于月经来潮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第一次注射后的10-14天内,并可能持续7-10天。 性激发试验是用很小剂量的GnRHa,刺激垂体短暂地释放更多的LH和FSH,大约2-3小时后激素水平就会下降。正因为用的量很小,所以极少可能会引起“点火效应”。目前临床工作中也没有遇到过,家长们可以放心去做性激发试验。 性激发试验对于性早熟患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检测手段,只有正确认识它,才会减少家长的焦虑。
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父母和儿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生长速度。若生长速度异常,应及时就医。关注孩子的骨骼发育,如出现鸡胸、O形腿等,及时进行纠正。重视孩子的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保证健康成长。二、儿童疾病预防预防儿童疾病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家长和幼儿园、学校应注意以下几点:定期开展体检,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问题。按时接种疫苗,预防常见传染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减少交叉感染。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三、儿童营养需求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铁、锌等,预防营养缺乏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消化系统健康。注意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四、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增进沟通与理解。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五、儿童安全保障儿童的安全保障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家长和保育员应注意以下几点:安装防护栏,避免孩子从高处跌落。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确保行车时的安全。避免让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如药物、剪刀等。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玩耍。注意防范陌生人,告知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六、儿童药物治疗儿童药物治疗需谨慎,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严格遵循医嘱,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选择儿童专用药品,避免成人药品给孩子误食。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给孩子使用非处方药品,如需使用,应先咨询医生。七、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精力充沛。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预防近视和沉迷网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八、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助于他们与同伴相处,增进人际关系。家长和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培养表达能力。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学会礼貌待人。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增进团队协作精神。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冲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儿童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儿童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和教育者应注意以下几点:制定明确的规范,明确行为界限。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表率。关注孩子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鼓励孩子表达感受,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十、儿童成长支持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关注以下几点:关注孩子的学习进程,及时帮助解决学习困难。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发展多方面的技能。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保障孩子的成长需求。总之,儿童健康指南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从各个方面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遵循以上建议,家长和教育者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孩子茁壮成长,让他们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未来。十一、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能力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能力,我们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许多孩子从小就形成了依赖家长和老师的习惯,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促使孩子们在道德、智力、体能、审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此外,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提高适应能力。从活动中锻炼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孩子们在面临挑战时能够更从容应对,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十二、塑造儿童良好品格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儿童品格的塑造。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勇敢坚韧等品质,这些都是孩子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我们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切实做到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十三、鼓励儿童参与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能力。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参加社团、兴趣小组、比赛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十四、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要与学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多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十五、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在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品格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为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学习、生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独立思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和发展,还可以让他们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应对各种挑战。这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赞扬他们的成功以及在失败时给予支持来实现。其次,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好奇心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鼓励孩子提问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此外,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和掌握知识。这包括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的书籍、玩具、科学实验器材等,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引导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孩子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因果分析、分类归纳等,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十二、培养儿童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和发展,还可以让他们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为了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可以通过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实现,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其次,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这可以通过制定规则、设立奖励和惩罚制度等方式来实现,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人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自律的习惯。此外,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安排课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让他们学会规划时间和任务,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最后,引导孩子学会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自我管理体系。这可以通过让孩子写日记、反思日记等方式来实现,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十三、培养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自我保护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和发展,还可以让他们具备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意识。为了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会孩子记住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这可以帮助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联系家长或救援人员。其次,教育孩子学会应对日常危险情况,如火灾、交通事故等。让孩子了解这些危险情况的可能性和应对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此外,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抗挫折能力。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最后,引导孩子学会寻求帮助和报警求助,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在遇到危险或困难时可以向谁求助,并了解如何报警求助,这可以让他们在必要时刻采取正确的行动。十四、培养儿童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和发展,还可以让他们具备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了培养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帮助孩子建立团队意识,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孩子了解团队的定义、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关系。其次,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了解如何与他人协商和沟通,从而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此外,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归属感。这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参与集体项目等方式来实现,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引导孩子学会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纪律执行能力。让孩子了解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执行任务,让他们明白组织纪律和执行力对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十五、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和发展,还可以让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造性的表达和思考。让孩子自由地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其次,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尝试多种解决方案。让孩子了解问题的解决不是只有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方法。此外,提供适当的问题解决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孩子参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他们了解如何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最后,引导孩子学会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和挑战现状的勇气。作者:刘满姣2023年8月10日
?孩子发烧往往昏昏欲睡,满脸通红。家长一摸孩子浑身发烫,很多家长都是心急如焚,搞不清楚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即便知道是自愈性的病毒感染,也会担心烧得厉害哪里会不会出问题。 事实上,发烧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没什么证据能证明发烧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除非是少见的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和中暑。相反,目前还有证据说,体温升高可以减少孩子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发烧其实对孩子病情恢复是有利的。 流传很广的一个说法是发烧会烧坏脑子,所以孩子一发烧,家长都很担心,又是退热药,又是冰敷,又是温水澡,还有煮绿豆汤来驱寒等等,中西结合无所不用。即便在美国,也有1/4的监护人会在孩子不到37.8℃就给了退热药,这些都属于“发烧恐惧症”的表现,国内的父母过之而不及。 在这种恐惧的心理下,会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除了上面已经提及的,还有的非要上医院让医生给孩子吊水或者打退烧针,用了药不退烧就打医生。 恐惧,一部分来自未知的危险。儿童发烧大部分是普通的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确实也可以是一些严重疾病的表现,对一些未知的风险担心焦虑是正常的。就算是儿科医生面对自己孩子发烧,绝大多数也一样会焦虑。对于孩子发烧,我们反复强调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反应,警惕一些严重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发现不对劲要及时就医。 但恐惧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误解,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发烧会烧坏脑子,发烧可能会让心脏坏掉,这些误解会进一步加大家长们对发烧的恐惧。 为了一些未知的风险,跑医院、做化验、做检查是家长们付出的代价,但这样的代价如果换来一些风险的降低,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但如果因为误解而产生的恐惧让很多家长作出不理性的选择,让孩子多吃了一些不该吃的药,让孩子冒一些不必要的毒副作用的风险,甚至引发一连串的错误,甚至命悬一线,那就真是追悔莫及了。 为了消除家长们对孩子发烧的恐惧,家长们需要记住的是:发烧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应对身体状况的一种生理机制,甚至有利于对抗感染,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发烧。 没有证据表明发烧本身会恶化病情,发烧也不会烧坏脑子。有些颅内的感染,比如化脓性脑膜炎会发烧,也可以引起脑组织损伤,留下后遗症,但你得搞清楚,脑子坏了不是发烧引起的,而是感染引起的,脑子坏了和发烧都是感染惹的祸。 那发烧会让心脏坏掉吗?发烧的确会加快代谢,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增加心输出量,加重心脏的负担。这点负担对健康的孩子几乎不构成影响,更不会让心脏坏掉。但对心脏本身有问题,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贫血的孩子,这些增加的负担的确有可能导致心功能衰竭。所以,对存在这些基础疾病的孩子,我们要更积极的退烧。而健康的孩子,完全不用担心发烧会让心脏坏掉。 当然,一些心脏的疾病如心内膜炎,或者一些可能损害心脏的炎症,比如川崎病也会导致发烧。但还是那个道理,造成心脏受伤的是疾病本身,而不是发烧。 所以请记住,发烧是症状,不是疾病,有些能造成器官损害的疾病同时会引起发烧。发烧本身不会烧坏孩子脑子、心脏或者其它器官,如果烧坏了家长的理智,倒是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