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Sint Lucas Andreas Zienkenhuis减重外科中心开展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可减少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术后发生边缘溃疡的风险。这项研究已发表在《肥胖及相关疾病手术》杂志在线版上。 LRYGB是目前全球最常用的减重手术,在所有减重手术中约占47%。胃空肠吻合术边缘溃疡是LRYGB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文献数据显示1%~16%的LRYGB患者会发生这种并发症。一些医疗中心常规采用PPI预防LRYGB术后边缘溃疡,但各学会的指南建议并不一致。 为此,荷兰研究者对2007年11月~2012年9月间在该中心接受LRYGB的6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了6个月预防性使用PPI对边缘溃疡发生率的影响。在这610例患者中,273例在2011年8月前接受手术且未接受常规PPI预防(历史对照组);其余337例在2011年8月后接受手术,并在术后常规接受PPI预防至少6个月(干预组)。 结果显示,干预组有6例患者(1.2%)、历史对照组有20例患者(7.3%)发生边缘溃疡(P=0.001)。PPI预防是边缘溃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7)。历史对照组有5例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边缘溃疡,其他边缘溃疡患者接受PPI单药治疗或联合硫糖铝治疗即可。干预组患者较少发生其他胃肠道并发症(表1)。 研究者称该研究首次对LRYGB术后接受和不接受PPI预防的患者进行了相对长期的随访。结果表明PPI预防对术后边缘溃疡有保护作用,研究者据此推荐LRYGB术后常规使用PPI。此外,PPI对其他腹部症状也有预防作用,从而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胃镜检查。不过上述结论仍有待更多前瞻性研究的验证。 李智飞点评:PPI有很好的抑制胃酸作用,并因此保护胃黏膜,避免溃疡的发生。同时,PPI对胃食道反流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在减重手术(例如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术后出现的胃食道反流症状以及出现的溃疡问题,PPI都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注]:李智飞,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中国医师协会肥胖及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腹腔镜减重与2型糖尿病手术的治疗,每周三、周五下午,肥胖和糖尿病外科门诊。
北医三院 李智飞杨进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液葡萄糖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另一种说法为血色素)结合形成的产物,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血浆葡萄糖浓度大小波动而变化,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8~12周的平均血糖浓度,这可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通常我们化验中的HbAlc为糖化血红蛋白的一个亚组分,通过检测HbA1c来反映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而现在临床上把HbAlc和GHb常视为同义词。 2010年ADA(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已经将HbAl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相比于我国指南以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作为诊断标准,HbAlc更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变异性小,且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我国为什么不采用HbAl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呢?是因为HbAl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相关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的标准。但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制,正常参考值在4.0%~6.0%的医院,HbAlc≥6.5%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 HbAl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lc控制目标<7.0%。 (部分内容摘自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注]:李智飞,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中国医师协会肥胖及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腹腔镜减重与2型糖尿病手术的治疗,每周三、周五下午,肥胖和糖尿病外科门诊。
(发表自sohu健康频道) 婷婷:胖的人,不一定就是开心的,一个异样的眼神,一句歧视的话,就可能给我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感谢减重手术,让我告别了抑郁,心情晴朗,拥有了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27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本应是最自信最美丽的年纪,但在北京工作的婷婷,由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她原本花样的年华蒙上了一片灰色。 很多肥胖的人都有一句口头禅“我喝水都胖”,婷婷的体质便是如此。从小她就肥胖,吃的多吃的少都容易胖。用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减肥方法,要么不见效,要么没多久就反弹。小时候由于不懂事,尽管多少有点自卑,但也没太当回事。直到二十多岁以后,肥胖带来的烦恼是越来越多,一米六三的身高,体重直飙200斤,BMI值也达到了37,她说,肥胖已经不仅是负担,更是种折磨。 第一种折磨是生理上的折磨。结婚已经三年多了,肥胖导致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给受孕设上了一道屏障,不仅怀不上孩子,月经也非常紊乱,三四个月才来一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老公父母心里着急却不敢说,这一切婷婷看在眼里,烦在心里。另一种就是心理上的折磨了。这两年婷婷越来越敏感于周围人如何看待自己,有时逛街走在路上,路人异样的眼光也让她备受“伤害”。渐渐地,感觉自己患上了抑郁症,不想工作,不想接朋友电话,特别怕跟人交流,自己也越来越消沉,整个世界一片阴霾。 就在最低谷的那段时间,婷婷陪弟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看病,碰巧了解到可以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来达到减肥的目的。找到普外科李智飞副主任的门诊咨询后,李主任一番详细的介绍让婷婷心中为之振奋。她了解到手术只是切除一部分胃,使容量变小,创伤性小,效果好,安全性高,于是很踏实地决定接受手术。 2015年6月,付卫主任、李智飞副主任为婷婷进行了袖状胃切除手术。术后没几天,她就出院了。她惊喜地发现手术没有给身体带来任何不适,术后完第二个月就来了月经,之后每月正常。术后四个月,体重已经降到了150斤,血脂也正常了。最不可思议的是,心情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话越来越多,睡眠也好了,这些变化让自己和家人都欣慰不已。 最近,婷婷放飞心情,和好友一起四处旅游,拍了很多美美的照片。接下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调理好身体,准备怀孕,等待宝宝的到来。让我们祝福她! 李智飞副主任医师: 病人身高163,术前体重205斤,BMI值37。我们给她进行的是微创袖状胃切除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她恢复的也很快。和很多女性肥胖代谢症一样,她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内分泌功能紊乱,生理周期很不正常,结婚三年都没有怀上孕。临床证据表明,对于合并肥胖症的PCOS,减重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应做为一线治疗方案。婷婷在术后第二个月,她的月经周期就已经规律,月经量也变得正常,我给她的建议是全面调理好身体状况,等一年再进行怀孕。 因为肥胖,病人的心情一直不好,出于这种考虑,在手术前我们都密切地关注了她的心理状况,但是她接受手术的愿望很强烈,表现的比较积极,术后的配合度也非常高,术后她的体重减了50斤,腰围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整个人焕然一新,在微信群中,她传递的信息越来越正能量,这让我们也替她高兴。肥胖的病人有很多的容易抑郁,在这里也呼吁大家要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公平对待与关爱。 我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常开展义诊活动,我们官方的微信平台和科室微信平台都会不定期推送一些减肥,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减重手术认识的各方面信息,此外还建立了专业的减重和糖尿病门诊,定期有讲座活动,以此来帮助一些肥胖病人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减负减重,健康生活。 [注]:李智飞,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中国医师协会肥胖及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腹腔镜减重与2型糖尿病手术的治疗,每周三、周五下午,肥胖和糖尿病外科门诊。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 附6 例报告)李智飞 修典荣 蒋斌 马朝来 李磊 原春辉 张志鹏 张玲福【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 年4 月~2012 年11 月,对6 例CT 或MRI 检查明确诊断为脾脏囊性病变施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肿物最大径5. 3 ~ 17. 2 cm,平均8. 9cm,位于上极1 例,中上极1 例,下极4 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于脾门处游离并切断脾脏上极或下极血管,沿缺血线行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结果:6 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5 ~ 325min,平均230. 8 min; 术中出血量50 ~ 700 ml,中位出血量150 ml。脾窝引流管放置时间3 ~ 6 d,平均4 d。未发生胰腺损伤、胰漏、出血、脾窝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 ~ 6 d,平均4. 8 d。6 例随访2 ~ 57 个月,中位时间5. 5 月,无囊肿复发。结论:位于上极或下极的脾脏良性肿物可以在腹腔镜下施行部分脾切除术,手术安全且创伤小。【关键词】腹腔镜; 脾脏部分切除术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年3月第13卷第3期Chin J Min Inv Surg,March 2013,Vol.13.No.3
胰腺癌术后复发还可以再次手术吗?Surgery for Recurrent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Ann Surg2007;245: 566–572)胰腺癌是恶性度较高,而预后较差(即存活时间短)的疾病。在美国,胰腺癌在癌症相关导致死亡的疾病中位列第四位。即便手术切除,5年存活率只有20%左右。对于这种预后很差的疾病,如果复发,再次手术是否还有意义?针对这个问题,德国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国家癌症医学中心的外科医生们,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研究了从2001年到2005年间,胰腺癌复发后再次手术的30位病人,肿瘤复发的中位时间是12个月,其中15个病人做了复发肿瘤的切除手术,另外15个病人只做了姑息性的断路手术或仅仅做了探查手术。所研究的所有复发病人中位生存时间是29个月,做了第一次复发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是11.4个月。行切除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17个月,而行短路或探查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9.4个月,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切除手术患者较未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延长的趋势(P =0.084)。如果肿瘤复发时间大于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17个月)比肿瘤复发不到9个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17个月),手术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 =0.004)。切除患者与未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胰腺癌复发后,再次切除手术是相对安全的。尽管手术后对于延长生存时间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于特定的病人,复发后再次手术还是会使患者受益。文章中对这些特定患者的要求是:年龄最好小于65岁;肿瘤复发的时间间隔大于9个月;术前最好做过PET-CT已证实没有远处的转移;术前CA19-9不要太高。我科室也曾对胰腺癌术后复发的病人进行充分的评估后,进行复发肿瘤切除手术,目前该患者二次手术后已1年零2个月,目前仍存活,随访中无再次复发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