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2岁以前几乎都会发生不止1次的急性胃肠炎,市面上能够买到的益生菌太多了,如:妈咪爱、思连康、整肠生、合生元的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散、康萃乐、拜奥等等。生病吃药符合人性的思维,来门诊看病给开点益生菌治疗腹泻,也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但益生菌真的如我们想象一样会有帮助吗?先来看一下,急性胃肠炎是如何定义的:急性胃肠炎通常指排便频率增加且排稀便,伴或不伴发热、呕吐、腹痛。总结下来主要是腹泻,包括大便次数的增多(如:24小时内排稀便或水样便≥3次、且超过日常排便次数2次或以上).益生菌是什么?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可以对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但就目前的证据来说,对于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儿童使用益生菌并没有益处,不仅在儿童胃肠炎中没有益处,在成人急性胃肠炎中益处也未得到证实,很多时候想象的会很美好,但现实很打脸.早期试验证实,使用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散),可轻微缩短感染性腹泻的持续时间.然而,在两项大型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试验表明,在因早期急性胃肠炎就诊于急诊科的婴幼儿中,各种常用的益生菌菌株对临床进展或症状持续时间没有益处,基于这些研究,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学会的一个工作组得出结论:目前支持各种益生菌有益于治疗儿童急性胃肠炎的证据很弱,确定性低或非常低,但证实鼠李糖乳杆菌R0011与瑞士杆R0052的组合对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无益处的证据则较强.基于现有证据,加拿大儿科协会也不建议使用益生菌来缩短感染性腹泻的持续时间。同样,探讨益生菌用于胃肠道疾病的AGA技术性系统评价认为,益生菌对治疗儿童急性胃肠炎没有益处.关于使用益生菌的具体类型、剂量或持续时间,以及益生菌保护机体免受特定病原体损害的机制,目前数据有限。也不清楚益生菌能否减少腹泻疾病的重要并发症,如脱水和营养不良。综上,循证医学(证据医学)得出的结论不符合大众的期待,恐怕很多家长会难以接受,一方面花了很多钱购买,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益生菌的上面,另外孩子生病不给吃药家里的长辈会受不了,压力山大啊!参考资料:1.益生菌用于胃肠道疾病.UpToDate.2.在儿科人群中使用益生菌.加拿大儿科协会.
儿童细菌性鼻窦炎是感冒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幼儿园的儿童,4-7岁最多见,但细菌性鼻窦炎确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包括1岁以下的婴儿,那么在感冒后出现哪些情况,提示发生了细菌性鼻窦炎呢?儿童细菌性鼻窦炎是通过症状来诊断的,并不需要化验血,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化验血对于诊断没有任何帮助,并且也不需要常规做任何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颅脑CT、鼻窦CT等,当孩子在感冒后出现以下三种表现形式,提示发生了细菌性鼻窦炎。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感冒后出现流鼻涕或咳嗽或二者兼有大于10天以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要考虑发生了细菌性鼻窦炎,原因是感冒的鼻涕通常会在7-10天内消失,第10天是个分界线,而感冒的咳嗽通常在第7天以后随着时间会逐渐减轻,感冒持续了10天以上咳嗽没有任何减轻,很可能与鼻腔深部的鼻涕倒流刺激咽部有关系。发生细菌性鼻窦炎期间的鼻涕可以是各种颜色、性质的,水样、粘稠、脓性的,鼻涕颜色可以是白色、黄色、绿色,这里说明一点:感冒期间只是出现黄色或绿色鼻涕不代表合并了细菌感染,除非这种持续的鼻涕超过10天以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减轻、消失)第二种,病初就出现反复的高热,体温39度或以上,这种反复的高热持续3-4天、并且伴随浓鼻涕持续3-4天,提示发生了细菌性鼻窦炎,原因是感冒的发热很少会超过39度,而且还持续了至少3天以上,这种反复的高热伴随浓鼻涕,要考虑细菌性鼻窦炎。第三种,类似双重患病(“患了两次感冒”)通常在感冒的第6天左右,突然再次发热,病初可能发热热退或没有发热,发热期间伴随鼻涕或咳嗽或鼻塞明显加重,要考虑细菌性鼻窦炎。小结一下:儿童细菌性鼻窦炎是根据症状来诊断的,通常会以上面三种形式出现,不推荐化验血、做任何的影像学检查。下面说下,细菌性鼻窦炎该如何用药治疗: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鼻窦炎最常见的三种细菌,所以在选择抗生素上面,应覆盖以上三种细菌。目前通过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证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治疗儿童细菌性鼻窦炎的首选药物,相比头孢来说,治疗有效率更高、也更安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有两种剂量用法,一种是标准剂量,每天45mg/kg,分2次口服,另外一种是高剂量,每天90mg/kg(80~90mg/kg都属于高剂量范围),分2次口服。1.对于无抗生素耐药风险的细菌性鼻窦炎儿童,建议使用标准剂量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一天45mg/kg,分两次口服。2.对于具有1个或多个抗生素耐药危险因素的细菌性鼻窦炎儿童,建议用高剂量而非标准剂量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抗菌药物耐药风险包括:1.年龄<2岁2.已经上了幼儿园3.过去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治疗4.过去5日内住院5.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如:肺炎13价)未接种或接种不完全直白的说:也就是小朋友年龄在2岁以下或已经上了幼儿园或过去1个月内用过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或肺炎13价没有接种或接种不完全都建议使用高剂量治疗,而不是标准剂量。例子1:一个4岁的儿童,体重18公斤,已经上了幼儿团,未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出现了细菌性鼻窦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该如何吃。因为已经上了幼儿园、而且肺炎链球菌疫苗也没有接种,有抗生素耐药风险,所以治疗需使用高剂量,也就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天90mg/kg,分2次口服,18x90=1620mg(这个量指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中阿莫西林的含量),分2次口服(早晚各口服1次,间隔12小时,如早8点、晚8点),每次需口服810mg,计算方便取整是800mg,对于使用高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儿童,建议使用14:1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如:今利辰或今辰(如图片),这两个药都是每袋含阿莫西林成分是600mg,这样早晚可以各口服1袋+1/3袋(800mg阿莫西林),或者将1600mg,分成600mg和1000mg,早上口服1袋,晚上口服1袋+2/3袋,这块家长可以灵活一些,只要每天吃进去1600mg即可,先口服2-3天,评估症状是否改善,如果口服的48-72小时内,症状改善,提示治疗有效,后面按照这个量继续口服即可(不要随便减量),疗程一般为10-14天,至少连续口服10天,对于症状改善缓慢的儿童,则建议在症状彻底消失后继续口服7天,总的疗程可能会超过14天。例子2:一个2岁半的儿童,体重14公斤,还没有上幼儿园,过去1个月内也没有使用过抗生素,肺炎13价疫苗全部接种,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该如何吃?这个小朋友出现抗菌药物耐药风险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以先选择标准剂量口服,也就是每天45mg/kg,14x45=630mg,单次需口服315mg,取整计算方便则每次需口服300mg(这个量是阿莫西林的含量),可以使用今利辰,这样早晚可以各口服半袋,也可以选择7:1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如:强力阿莫仙或金力舒(如图片),7:1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袋含阿莫西林成分通常是200mg,则单次需口服1袋半,早晚各口服1次。问题:对于使用高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儿童,是否可以使用7:1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答复:不建议对于使用高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儿童使用7:1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原因是可能会引起克拉维酸钾成份过量、增加不良反应如腹泻出现的概率(克拉维酸钾每天建议不超过10mg/kg)今利辰药店或医院一般不容易买到,可以网购(京东、天猫或淘宝),因为是处方药,买的时候最好说大人鼻窦炎吃,网上药师审核后就能够发药,儿童可能会需要处方,影响购药。除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外,还可以使用头孢(次选),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泊肟、头孢地尼,这两个药中首选头孢泊肟,该药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地尼,尤其是使用片剂时。头孢泊肟,每天10mg/kg,分次口服,每12小时吃1次,最大日剂量400mg,连用10日.或头孢地尼,每天14mg/kg,分次口服,每12或24小时1次,最大日剂量600mg,连用10日.由于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率高,故不推荐使用.除了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外,其他的口服药物都不推荐使用,鼻用激素(如:内舒拿)不推荐使用,除非本身就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期间可以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鼻清理鼻腔作为辅助治疗。小结一下: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治疗的首选,两种剂量用法,要会正确应用.2.除了抗菌药物外,其他口服药物不推荐,鼻用激素不推荐.以上,治疗期间如遇到其他问题需个性化咨询,可在好大夫网站上面联系我.参考资料:1.UTD.2.1ー18岁儿童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美国儿科学会
今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又炸锅了,幼儿园里很多小盆友都在家“养伤了”简单说下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人类肠道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于1950年代在加拿大爆发后首次被描述。手足口病可发生在春季至秋季,大多数病例发生在10岁以下的患者中。手足口病通过粪口、口口和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患者表现为低热、手和脚底出现斑丘疹或丘疹水疱,以及口腔溃疡疼痛。病变通常在7到10天内消退;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脑炎)或心肺并发症(肺炎和心肌炎)。这个病治疗是支持性的,根据需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疼痛和发热,并进行补水,目前无有效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防止手足口病传播的最佳方法是洗手和对可能受污染的表面和污染物进行消毒。您还需要了解的一些信息:1.引起手足口病的最常见病毒是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A16.2.柯萨奇病毒A6可引起严重的疾病表现,在躯干、四肢和面部出现水疱、大疱、结痂等非典型病变.3.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中国有1070万例病例,其中3046人死于神经和心肺并发症,?病情较重的患者更有可能感染肠道病毒71。4.人类是手足口病病毒的唯一携带者。?该疾病通过粪-口、口-口和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5.?病人在发病的第一周最具传染性,然而,粪便中可能存在活性病毒长达4到8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的家庭传播率为52%~84%.6.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基于低热,手部、脚底出现斑丘疹或丘疹性皮疹??和痛苦的口腔溃疡。?如果诊断不明确,可以进行血清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检测肠道病毒或柯萨奇病毒。7.病变通常在7到10天内消退,?患者可有非典型皮损,包括出血性或紫癜性皮损,大疱和脓疱,躯干、脸颊或生殖器受累,手掌和脚底脱皮,和特应性皮炎区域的加重(柯萨奇湿疹)。?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发生,例如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和脑脊髓炎,尤其是肠道病毒71。其他罕见的并发症包括肺水肿、肺出血和心肺衰竭。如何预防:1.洗手可以阻止手足口病的传播,特别是在换尿布和如厕后以及进食前。?2.饭前“总是洗手”的儿童感染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小。?3.消毒表面和污染物(例如玩具),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和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和杯子。?4.母乳喂养不会影响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母亲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以防止疾病传播。?5.没有有效的疫苗或化学预防剂可以完全避免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给大家搜集一些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图片,方便大家能尽早自己识别。以上信息和图片来源于Clinicalkey.
许多父母在孩子出现胃肠炎(腹泻)时会给他们服用益生菌,但这些益生菌真的有助于抑制呕吐和腹泻吗?答案:至少对于两种流行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似乎是无效的。就职于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儿科教授戴维·施纳多尔说:“我们在两项非常大型且严格的研究中表明,这些特定的益生菌不起作用。是的,它们没有作用。施纳多尔领导了其中一项研究,这是一项在美国进行的联邦资助项目。他还帮助进行了第二项政府支持的加拿大测试,两项试验的结果都发表在了很牛掰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面。施纳多尔总结道:“这些特殊的益生菌不应该用于治疗胃肠炎。”胃肠炎可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这种疾病每年在美国将大约170万名儿童送往急诊室,并使70,000名儿童住院。更多的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度过悲惨的日子。使用益生菌背后的理论是,友好的细菌可以帮助身体抵抗腹部疾病,并重置消化系统中微生物的正常平衡。但根据研究结果,施纳多尔和其他人反对医生建议父母为患有胃肠炎的孩子使用益生菌,或者父母出于同样的原因自行尝试益生菌。如果它们不起作用,不要把钱花在它们身上。把你的钱花在好食物上,买酸奶、蔬菜、水果,孩子们将从中受益。而不是购买没有强有力证据支持其使用的药袋中的细菌(两项研究均未发现任何安全问题)有反对的声音,就会有支持的声音站出来,这些人则认为这些研究远非定论,需要结合之前的研究来考虑,其中有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对某些情况有效。?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的执行科学官玛丽·艾伦·桑德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两项试验的结论并不是益生菌不起作用,该小组包括科学家和益生菌制造商。“科学家在评估任何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时必须考虑全部证据,包括急性小儿腹泻,在进行新研究时忽略以前的研究是不科学的”但是,生产其中一种益生菌的Culturelle的公司对美国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提出了质疑。该公司还指出,先前的研究支持益生菌的有效性。研发高级主管SeemaMody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些发现应该与其他已经证明积极结果的临床试验一起考虑。”但领导新研究的研究人员认为,早期的测试效果较差(证据质量低),我们希望有积极的试验治愈儿童腹泻,但我们需要接受现实。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胃肠病学主任J.ThomasLaMont说,至少一位独立科学家同意新的研究是确定的,至少对于针对这种特定疾病进行的特定益生菌试验,这些是重要的、并且是非常出色的研究,他为这些研究撰写了一篇社论。“这些研究可能会对消除使用似乎不起作用的药物产生重大影响。”Schnadower、Freedman、LaMont和其他人强调,这些发现仅适用于研究中测试的两种益生菌制剂,并且仅适用于胃肠炎。这些研究中测试的益生菌仍有可能对其他健康问题有效,其他益生菌也可能对胃肠炎或其他疾病有效。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帮助保护婴儿免受可能危及生命的败血症。但是,由活细菌组成的益生菌被推销用于治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疾病——从消化问题到维持整体健康,以及预防肥胖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一些益生菌甚至被用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微生物组研究的爆炸式增长推动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益生菌市场的蓬勃发展。微生物组是数以百万计的友好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栖息并被认为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人体。但大多数益生菌研究都是小型研究,其中许多是由销售产品的公司资助的。益生菌不需要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审查和批准。因此,许多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质疑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赞同的说法,并呼吁像这两项新研究一样进行高质量的独立检查。在第一项研究中,施纳多尔和他的同事研究了971名年龄在3个月到4岁之间的儿童,这些儿童在美国10家急诊室接受了胃肠炎治疗。孩子们要么服用含有鼠李糖乳杆菌GG的益生菌五天,要么服用安慰剂。这种益生菌在柜台上以Culturelle的形式出售。研究人员报告说,父母说他们孩子呕吐和腹泻的持续时间没有有意义的差异。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886名年龄在3个月至2岁之间的儿童,他们因胃肠炎进入了六个加拿大急诊室。孩子们要么接受为期五天的含有鼠李糖乳杆菌R001和瑞士乳杆菌R0052的益生菌疗程,要么服用安慰剂。这种组合在东南亚很受欢迎。同样,各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儿科教授菲利普塔尔写道:“这两项研究的严谨性和规模......已经使指标相当接近真实的结论,即这两种不同的制剂对这种疾病没有益处"UTD关于益生菌在治疗胃肠炎时是这样说的:2018年一篇网状meta分析纳入了多项随机和半随机试验,共有174项研究(32,430名儿童)证明符合条件,研究在42个国家进行,其中大多数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比较了急性腹泻和胃肠炎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现相比标准治疗或安慰剂,布拉氏酵母菌使腹泻持续时间缩短16.5小时(95%CI9.7-23.3小时),但证据质量较低.ESPGHAN(欧洲小儿胃肠病及肝病营养学会)建议将鼠李糖乳杆菌作为布拉氏酵母菌外的另一选择是基于2013年一篇针对15项小型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随后就被2018年的两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两篇研究给否定了。虽然ESPGHAN益生菌/益生元工作组并不推荐联合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但一篇网状meta分析通过随机和半随机试验,对比了急性腹泻和胃肠炎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现高质量证据表明,相比标准治疗或安慰剂,某些益生菌和益生元合剂能使腹泻持续时间大约缩短1日。这些合剂如下:1.嗜酸乳酸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活菌、长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M74活菌加低聚果糖2.副干酪乳杆菌B21060加阿拉伯半乳聚糖和低聚木糖3.嗜热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和乳酸双歧杆菌加低聚果糖4.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双歧杆菌加果糖、低聚半乳糖和多聚右旋糖5.乳酸双歧杆菌B94加菊粉根据这项研究的结论,也就是说为了减少这1天腹泻时间,吃益生菌的同时,还得加益生元,也够麻烦了,而且只有这一篇meta分析是这样推荐的,想想吧,就算少拉1天,也不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也更不是指排便量减少,益生菌价格不低,连续吃上5-7天,还真不如买点酸奶来吃。然而,还是有非常多的中国家长把益生菌奉为“神药”,腹泻给孩子吃点益生菌更是标配,但现实很多时候是残酷的,很抱歉,益生菌的真实效果可能超出了您的预期。但如果您因为循证育儿在胃肠炎时不给宝宝吃益生菌与家人产生意见分歧或因为不用药,家人受不了,家庭气氛变得异常尴尬,我倒觉得,不妨用一用,虽然益生菌可能不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但至少目前来看是安全的,没有必要因为吃不吃益生菌的问题造成家庭的不愉快。何况也有一些机构会推荐益生菌,如: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指南建议,可使用益生菌来减轻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症状。2014版欧洲指南建议,“可考虑”对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给予有效的益生菌菌株(住院的哦)。其他专业小组承认有低质量的证据提示在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病程早期使用益生菌(即LGG)有益,但并未做出支持或反对使用的推荐,不过,2018年的两项研究打脸了鼠李糖乳杆菌,恐怕即便要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会更受欢迎一些?当然用或不用,都取决于您。参考资料:1.UTD?2.NPR3.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517196/
答案是:不一定您要知道,CRP是炎症指标,并不是细菌感染的标志,在儿科,细菌、病毒、真菌、非感染性疾病(如:川崎病)都可以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促使CRP增高,但炎症≠细菌感染,CRP不是细菌感染的专利.CRP增高超过正常值10mg/L有可能存在细菌感染,但并不代表结果增高就是细菌感染,需要医生结合病情具体分析。有一些医生会这样解读,即便是明确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但看到CRP增高,就认为病毒合并了细菌感染,这是错误的。CRP在临床上很常用,尤其儿科需要住院的患者,门诊看病不需要住院的儿童,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做这个检查,有些医生和家长会非常迷恋化验血常规和CRP,出现发热或咳嗽,认为去化验个血就能完美的区分细菌和病毒,实际上细菌和病毒都能够引起CRP增高,除了化验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医生需要通过小朋友的年龄、症状、体征来做判断,而不是以化验血常规和CRP当做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标准。一、什么是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反应物,可调理入侵的病原体。CRP在炎症刺激开始后6小时内增加。CRP的血清浓度提供了急性炎症的直接生物标志物,并且由于CRP的血清半衰期为18小时,一旦消除炎症刺激,CRP水平就会迅速下降。[1]通常与异常C反应蛋白(CRP)相关的疾病:状况结果对CRP的影响急性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刺激急性期反应增加(范围50–150mg/L;在严重感染中可能>300mg/L)坏死性细菌感染刺激深刻的急性炎症反应大大增加(可能>300mg/L)慢性细菌或真菌感染.如:局部脓肿、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肺结核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多克隆增加以及急性期蛋白的增加刺激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增加(范围50–150mg/L)急性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炎症性关节炎刺激急性期反应增加(范围50–150mg/L)CRP:参考范围<10mg/L。参考资料:戴维森的医学原理与实践,4,61-10病毒感染也会引起CRP水平的较小增加(10-40毫克/升),而发生细菌感染后,会引起40–200mg/L之间的更高反应。在一些严重的细菌感染和烧伤中,CRP可以增高超过200毫克/升。[3]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具体到CRP是多少数值)我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中是这样说的:[6]取CRP>20mg/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取CRP>40mg/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取CRP>80mg/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针对8项研究、共计1230例患者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细菌性肺炎儿童比非细菌性肺炎儿童更可能存在CRP浓度大于35-60mg/L,鉴于细菌性肺炎的患病率为41%,40-60mg/L的CRP值阳性预测值是64%[7]如果非要取一个界限,我觉得CRP>35-40以上,需要警惕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在CRP>100mg/L的患者中,细菌感染占到80%,在CRP>500mg/L,细菌感染比例占到88%-94%[5]也就是说在感染性疾病中,CRP的指标越高,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但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川崎病(一种血管炎),也可以出现CRP的增高,平均可达到76mg/L。[2]此外,在腺病毒、流感、麻疹、腮腺炎和水痘引起的感染中,CRP可能会超过100mg/L。[3]除了上面的这几种病毒外,肠道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CRP的增高,甚至超过80mg/L(上一篇疱疹性咽峡炎有提到过)尽管CRP是非特异性的,但目前很多疾病都会用到,例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盆腔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脑膜炎。一旦炎症消退,CRP水平便会迅速下降,由于CRP与炎症严重程度的快速上升和下降有关系,因此,对于住院的患者来说,监测CRP水平的变化趋势远比一次化验结果本身更有参考价值。参考资料:1.https://ezproxy.uag.mx:2058/#!/content/book/3-s2.0-B9780323354790000830?scrollTo=%23hl00003502.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rt.39112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91832/4.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723900/5.急性反应物.UpToDate.6.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7.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UpToDate.
维生素K缺乏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如果生后不补充维生素K,则婴儿有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的风险,该病以前也被称为新生儿出血症.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可防止该病的发生,加拿大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家庭医生学会推荐在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给所有新生儿肌肉注射一剂维生素k.与安慰剂相比,肌注维生素k可改善生后第1周凝血状态的生化指标,且能更有效的预防VKDB的出现。美国儿科学会、加拿大儿科学会以及加拿大家庭医生学会指南推荐维生素k肌注单次剂量为0.5-1mg.与口服维生素K相比,单次肌内注射维生素K预防晚发型VKDB(发生于2-12周龄)更有效。关于早产儿的最佳给药剂量尚不明确,UTD推荐无论胎龄或出生体重如何,所有新生儿都在出生后单次肌内注射1mg维生素K。而加拿大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家庭医生学会建议体重≤1500g的新生儿为0.5mg,体重>1500g的新生儿为1.0mg.关于维生素k的安全性:没有证据认为肌注维生素k同儿童某些特定肿瘤发生有关系.同样,也没有证据表明肌肉注射维生素k后会引起局部感染.值得注意的是:1.临床上目前使用的是维生素k1,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k4可致溶血和黄疸,不建议使用,目前k3和k4这两种也基本见不到了.2.我国应用维生素k1预防新生儿出血剂量比较混乱,1~10mg不等,给予新生儿过高的维生素k剂量不能增加预防新生儿出血的效果,至于是否会引起维生素k中毒,答案是十分罕见,目前也尚未确定可耐受的摄入量上限.3.有研究表明,给足月儿肌注维生素k11mg,早产儿0.5mg,即使实际吸收量仅为1/10,也足以满足其需要量,且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7-10天.参考资料:1.UTD2.立场声明:指导方针在新生儿中预防维生素k.加拿大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家庭医生学会的联合声明3.新生儿及小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预防和管理.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意见书简介.4.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
目前中国儿童普通感冒是最容易被滥用药的地方,静脉输抗生素、中药抗病毒药物,口服复方感冒药、中药等等。之前我写过的一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自白的文章,很多朋友看完这篇文章后,提问多数都是问小儿氨酚黄那敏不能吃,那感冒了能吃什么药?我之前也写过两篇关于感冒的文章,一篇是感冒一定吃抗病毒药吗?另一篇是带你认识“感冒君”建议你们一定好好读一读。这篇文章内容结合中国儿童感冒专家共识里的意见及国外循证医学对儿童感冒处理的意见,几乎包含了所有儿童感冒时的症状处理,教会家长面对孩子感冒,如何处理及用药,从而避免儿童滥用药,错误用药,过度医疗。实际上,儿童普通感冒最好的治疗就是:对症+休息。孩子感冒了,那到底该如何用药?孩子感冒往往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部充血等症状,多在感染后10-12h,2-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7-10天。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3周甚至更长。年长儿,可以咽痛和咽部烧灼感。患儿可因耳咽管阻塞出现听力减退,也可有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和少量咳痰等症状,普通感冒全身症状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因为感冒多数都是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一定自限性,症状较轻的宝宝,不需要用药治疗(是药三分毒)。只有在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才需要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适当休息,补充水分等。不要盲目输液治疗。1.单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怎么办?梁医生建议可以给孩子用生理性海水喷鼻、洗鼻,比如:诺斯清、鼻郎都可以药物的话,如果孩子1岁以上,长时间流鼻涕不缓解(超过10天以上,考虑合并过敏因素)可以选择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上选择西替利嗪滴剂或者氯雷他定片或者糖浆都可以。1岁以下宝宝参照2处置。2.如果是流鼻涕、鼻塞、还咳嗽怎么办?根据中国2013年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里的意见:除了生理性海水喷鼻外,是可以选择抗组胺药物的,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4mg/片),因为此药有抗胆碱作用,可以减少鼻咽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所以被推荐,咳嗽症状不是非常剧烈,依然不建议应用此药,如需使用,建议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一次正确剂量是0.1mg/kg,一天三次,不要超过3天。马来酸氯苯那敏副作用一般会引起睡眠增多、口干、多尿等等。但美国儿科学会不建议给2岁以下孩子用扑尔敏,甚至认为对儿童无益,还是那句话,咳嗽症状不影响睡眠休息,还是首选生理性海水喷鼻,药物要放在第二位。6个月以下安全起见尽量还是以生理性海水喷鼻吧,症状严重建议去医院当面就诊。对于6岁以上儿童,咳嗽(注意是干咳)如果特别剧烈,影响睡眠休息、可以酌情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非必须),此药属于非依赖性镇咳药,无镇痛、镇静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也没有成瘾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美国儿科学会(AAP)不推荐6岁以下儿童服用此药。如果咳嗽有痰,处理原则应先祛痰,而不是止咳,镇咳药在有痰时,不建议应用。3.关于咳嗽,看看国外的处理意见吧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在随机试验中,目前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物,在治疗由普通感冒引起的儿童咳嗽中均无确证的疗效。不推荐给普通感冒患儿使用非处方或处方止咳药。建议采用经口水化、摄入温热的流食(如茶、鸡汤,年长儿可以尝试)、蜂蜜(大于1岁的儿童)、或者硬糖(用于无误吸风险的儿童)来缓解呼吸道刺激。蜂蜜–蜂蜜对于夜间的咳嗽略有缓解作用,并且对大于1岁的儿童不太可能有害处。在一项随机试验中,300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且夜间咳嗽的儿童(1-5岁)被分配在睡前接受单剂量(10g)的蜂蜜或安慰剂治疗;看护者在干预前一日和干预次日完成症状调查;其中270例患儿完成了这项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儿童在干预后症状均有改善。然而,接受蜂蜜的儿童与安慰剂组相比,在咳嗽频率(1.77-1.85 vs 1.00)、严重程度(1.78-1.94 vs 0.99)以及烦恼程度(2.00-2.16 vs 1.25)上有更大的平均改善程度。有5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腹痛、恶心、呕吐),基本上均匀分布于蜂蜜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该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与先前对两项随机试验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一致,meta分析发现蜂蜜治疗与无治疗相比,咳嗽的频率略有降低,然而,该meta分析有其局限性,因为对受试者的看护者并未采取彻底的盲法,所以很难消除显著的安慰剂效应。鉴于蜂蜜的相对安全和廉价,WHO和AAP建议将其作为大于1岁幼儿的可能的治疗方法[根据需要给予0.5-1茶匙(2.5-5mL)];如果无法获得蜂蜜,那么可用玉米糖浆替代。4、孩子发热如何处理?儿童的发热绝大多数都是感染性发热,一般发热时间不会超过7天,多数会反复间断烧2-5天,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对家长可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煎熬,尤其当孩子体温超过39度以上,孩子又比较小的时候,家长更是非常紧张,怕孩子烧抽,怕烧成肺炎、脑炎的想法,一遍遍的在脑海中飞过,如果口服药物体温退不下来的情况下,肯定是急忙带着孩子去医院找医生,甚至直接办理住院,由于家长的过份焦虑、担心,以及对医学常识的匮乏,部分孩子可能就会被注射退烧针(如:安痛定、赖氨匹林、安乃近等等)甚至激素地塞米松退热,以及过度使用抗生素。和以往发热处理不同(以往发热时会给孩子物理降温,发热38.5度就需要吃退烧药),根据最新的2016国内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循证指南里的建议,我总结如下,供家长参考:1、目前全世界儿童发热只推荐两种口服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百服咛、泰诺林)和布洛芬(商品名:美林),不推荐塞肛(塞肛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引起孩子不舒服,所以不推荐),只有在孩子不能耐受口服时,才迫不得已的选择。2、退烧针,如:安痛定、赖氨匹林、安乃近,由于不良反应较多,不推荐应用。另外不推荐激素退热,如:地塞米松。一些写着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并非真正的退烧药,不推荐使用。3、虽然在口服退烧药的基础上,联合物理降温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孩子的不舒适感,所以不在推荐使用,更不推荐冰水或酒精擦浴。个人建议:退热贴和物理降温原理一样,也同样不推荐使用。4、退热药建议单药使用,不主张联合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2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推荐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5、不在看体温度数,来决定是否口服退烧药物,如果孩子发热时,精神状态还不错,即便烧到39度,也不需要马上给孩子喂药,相反,如果孩子38度就精神状态比较差,退烧药也可以提前应用,目前更关注孩子发热时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体温的度数。另外,孩子熟睡时,不值得叫醒孩子喂药,连续睡眠对孩子更有益。6、由于水银体温计使用中,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及出现汞暴露,更推荐电子体温计。7、孩子发热温度高低和孩子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不要以为孩子烧到40度就一定比38度病情严重,发热时间的长短,也不能预测严重细菌感染总体发生的风险,且<3岁儿童病因不明的发热,发热时间≥2天,泌尿系统感染风险会增加。8、只要孩子发热期间整体精神状态还不错,能吃能玩,可在家先观察,如反复发热超过3-5天以上,可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等相关检查。9、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推荐剂量为:≥2月龄的儿童,每次15mg/kg,2次口服药最短间隔6小时,≥6月龄的儿童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推荐剂量为:每次10mg/kg,两次口服药最短间隔6-8小时。二者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10、退热药物并不能预防孩子烧抽,大多数热性惊厥都是良性的,预后一般不会对大脑造成影响。最后,想说的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不会让体温无限上升,一般不会超过41度,发热总的来说对人身体是有益的,不会对大脑、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损伤,更不会烧成肺炎、脑炎,口服药物后,不要急于量体温,退烧药起效一般需1小时,3-4小时体温降低最大,另外,退热药物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孩子在发热期间的舒适度(也就是让孩子发热时舒服些)而不是为了把体温降到正常,很多时候,体温并不能一下降到正常,如:发热目前39度,口服药物后,能降到38度,就非常不错了,而更多的时候,体温即便降到正常,过几个小时后,还可能体温会继续上升,所以发热时,更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5.有痰怎么处理?家长大多会发现孩子感冒后,咳嗽一般都是夜内睡觉时咳嗽会明显,这与孩子平躺在床上后,鼻腔分泌物倒流有关,鼻咽是通着的,鼻涕流到咽部,加上感冒本身咽部分泌物增多,二者集中在一起形成我们所说的痰液,痰液不断刺激咽部,咽部有咳嗽感受器,所以出现咳嗽,痰多,出现频繁咳嗽,且影响呼吸、睡眠,可以酌情口服沐舒坦(氨溴索)或格利特(愈创甘油醚糖浆)化痰。这里需要家长知道的更多一些:祛痰药和黏液溶解剂–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和黏液溶解剂(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来托司坦)能够分别增加黏液的产生和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从而使分泌物更容易排出。祛痰药和黏液溶解剂在儿童中均未有确诊的获益。愈创木酚甘油醚单独使用时本身是安全的,仅引起轻度的胃肠道刺激,但是在非处方药品中愈创木酚甘油醚通常复合有其他成分,如需用的话,有单一的成份药,如:格利特。黏液溶解剂的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痉挛、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发热。6.呕吐、拉肚子怎么办感冒后部分孩子会伴随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拉肚子等,注意这期间孩子精神状态和尿量、避免脱水,可以参考我写的文章,合理用药诊治—儿童腹泻病,你会找到如何处理腹泻以及正确使用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的问题,频繁呕吐后,不要马上给孩子进食,因这时胃是一种“受伤的状态”如果马上进食,会加重呕吐,可能会出现呕吐不止,对于状态比较差的孩子,尿量又特别少、不能进食,需去医院找医生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静脉补液(不是输抗生素),按照循证医学来讲,实际上目前并没有特别合适的止吐药物能给孩子口服,而这种感染引起的呕吐多数情况下不会超过3天,一般也无需特殊用药止吐,注意这期间孩子的精神状态、尿量,避免出现严重的脱水要比用一些对孩子获益不是很明确、不良反应较多的止吐药物来说(包括:胃复安、多潘立酮,说明:多潘立酮在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里用于儿童止吐是推荐的,但按照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来讲,多潘立酮对于孩子是否获益,并不十分明确,故不再推荐)更重要。普通感冒多数都能自愈,病程大多7-10天,合理、正确选择药物,值得每个家长学习。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是可以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以下4条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1.发热伴寒战(孩子哆嗦、怕冷)2.扁桃体红肿或者化脓3.感冒10天以上无好转4.流黄鼻涕或者黄绿鼻涕(这一条国外依然不建议用抗生素)具体想弄清楚有没有细菌感染,可以化验血常规、CRP或者降钙素原。以上内容基本包括了普通感冒所有症状的处理。希望每个宝爸、宝妈读了以后,能有所收获,还是那句话,普通感冒请停掉复方感冒药、中成药、抗生素(除非有细菌感染证据),合理用药,对每个孩子负责。参考文献: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2012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UPTODATE临床顾问—儿童普通感冒治疗与预防
咳嗽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最常出现的症状,也是最令家长头痛的问题,尤其对于儿童慢性咳嗽(咳嗽大于4周),家长真的是想尽了办法,止咳药、消炎药、中药、偏方、食疗,能想到的都用了,最后可能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这篇文章,咱们接着聊关于儿童慢性咳嗽的话题——咳嗽变异型哮喘小赵的儿子,今年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晨起和夜间出现干咳,无痰,活动、接触冷空气后,咳嗽会加重,断断续续的咳嗽了1个月,在当地县医院,所有抽血化验结果均显示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输液抗生素1周,咳嗽仍无明显缓解,后来去了市级医院,最终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第一位原因。那么可以通过哪些线索来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呢?1、持续咳嗽>4周,通常为干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到冷空气后咳嗽加重,临床上并无感染征象或经过长时间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2、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咳嗽症状明显缓解。3、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提示气道高反应。4、有过敏性家族疾病史,以及过敏性疾病阳性家族史。过敏原检测阳性可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如何治疗呢?可给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如丙卡特罗(商品名美普清)、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作诊断性治疗1-2周,也可以使用透皮吸收型药物妥洛特罗,咳嗽症状缓解者则有助于诊断。推荐口服美普清,药房有卖。一旦明确诊断CVA,则按哮喘长期规范治疗,选择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或两者联合治疗,疗程至少8周。过敏性咳嗽(AC)和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如何鉴别呢?过敏性咳嗽的患儿,一般具有特应性体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其又非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非哮喘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BE)等,文献中将治疗咳嗽称为过敏性咳嗽。那么可以通过哪些线索来诊断过敏性咳嗽(AC)呢?1、咳嗽持续>4周,呈刺激下干咳2、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而咳嗽变异型哮喘此试验可呈现气道高反应性)3、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增高4、其他过敏性疾病史,变应原皮试阳性,血清总IgE和或特异性IgE增高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如何治疗:主张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和雾化糖皮质激素治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1.0mg/次,2次/天,持续4周以上)。以上就是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及过敏性咳嗽(AC)的介绍~参考文献: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及治疗指南(2013修订)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年第44卷第9期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 您一定有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去医院后做一些常规的化验检查,比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一张小小的化验单往往会给医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重要信息。那么,当看到孩子的血常规化验单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1.5x10^9/L,甚至小于0.5x10^9/L时,医生会告诉你,孩子目前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缺乏时,您一定有很多疑惑?中性粒细胞是干什么用的?减少或缺乏,对孩子有什么不良影响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治疗?中性粒细胞也叫中性多行核细胞,是我们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打个比方就像国家遭到外来者入侵,解放军会首先冲锋陷阵, 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一样。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体的防御卫士。什么情况才算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呢?当1岁以上的儿童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x10^9/L,1岁以下的婴儿低于1.0x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5x10^9/L时(不分年龄)称为粒细胞缺乏。儿童最常见的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原因是感染,以病毒感染居多,如: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多伴随白细胞的减少,传单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内出现粒细胞减少,大约持续3-5天。粒细胞于发病第2周开始上升,一般在发病10-14天逐渐恢复正常。除了病毒外,一般细菌或原虫感染也会导致粒细胞减少,如:布鲁菌病,伤寒等。其次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原因和药物相关,如:孩子发烧时,用安痛定(复方氨林巴比妥)或安乃近退烧,一些抗生素,如:氯霉素,某些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等,都可能会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除感染和药物因素外,一些少见的原因有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循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族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等等。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会有哪些表现及并发症呢?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容易并发肺部、泌尿道、皮肤、口腔黏膜的感染,甚至出现严重的败血症,患儿一般可出现高热、寒战、乏力和黏膜溃疡等症状,此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多低于1.0x10^9/L以下,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当孩子出现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时,该如何治疗?1、治疗原发病:怀疑药物引起的,应立即停药,避免接触放射线,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反复发生严重感染,可以考虑脾切除术。2、防止继发感染:患儿无发热,无明显感染时,不应该住院治疗,在医院更容易发生感染,不发热的患儿切忌滥用抗生素,滥用可导致细菌耐药和机体菌群失调,从而发生严重的感染。当出现发热,推测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时,应入院治疗。若粒细胞低于0.5x10^9/L,应严格隔离,注意患儿口腔卫生。粒细胞低于0.2x10^9/L时要防止肠道感染,一切食物和用具都应该消毒。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常见继发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三种主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甲单胞菌)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3、输血:粒细胞急剧下降,输新鲜血和白细胞,以协助机体抗感染,但效果不肯定,故不推荐。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目前重要的治疗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药物。可增加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大幅度减少患儿感染,但对于中性粒细胞重度减低(低于0.2x10^9/L)但无反复严重感染的患儿,可不必应用此药治疗。5、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反复重症感染且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耐药的患儿唯一治疗方法。6、另外还有一些提升粒细胞的药物如:鲨肝醇,可酌情应用.中性粒细胞数逐渐恢复至正常,一般需1-2个月左右时间,少部分患儿需要更长的时间,故患儿应在6-8周内定期复查血常规,一般1周至少2次。以上就是对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介绍。参考文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年版)
儿童时期颈部淋巴结炎很常见,很多孩子都颈部淋巴结肿大过,儿童时期大部分的颈部淋巴结炎是最常见的对良性的局部(如:上呼吸道感染)或全身感染的一过性反应现象。家长担心的白血病、淋巴瘤、结核则不常见。颈淋巴结炎的病理生理学尚未被完全阐明,但有人推测这是由于微生物侵入头部和颈部的黏膜或皮肤,浸润周围组织,然后通过传入淋巴管被输送至淋巴结。虽然淋巴结的解剖学引流区域可能存在明显的感染,但是微生物的浸润通常是无症状的,并且没有提示侵入部位的临床证据。如果淋巴结滤过来自淋巴液的感染性和抗原性物质,则淋巴细胞会发生增生,随后引起淋巴结增大。颈部淋巴结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病因(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原因)和非感染性病因一、感染性病因:急性双侧颈淋巴结炎急性单侧颈淋巴结炎亚急性/慢性双侧淋巴结炎(最常见于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由结核、弓形虫、,梅毒等引起)亚急性/慢性单侧淋巴结炎(通常由非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猫抓病引起,也可能由结核病或弓形虫病引起)二、非感染性病因:1.结缔组织病2.白血病3.淋巴瘤4.川崎病5.周期性发热、口腔溃疡、咽炎等6.药物一般来说,儿童双侧颈部淋巴结炎通常以病毒感染最多见,包括: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淋巴结通常小而多,它们可能是软的,也可能不软,不伴发热和红斑。以下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提示可能的病原体:肝脾大(EB病毒/巨细胞病毒)龈口炎(单纯疱疹病毒)咽炎/结膜炎(腺病毒、麻疹、川崎病)皮疹(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风疹、麻疹、细小病毒等)呼吸道症状(肺炎支原体)此外,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等也可以引起双侧淋巴结肿大。如果是链球菌感染的话,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1-2周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淋巴结可能会缩小,但如果是病毒或肺炎支原体,可能效果就不明显,但病毒可以自愈,随着时间,淋巴结也应该会慢慢缩小,但不同的病毒感染,淋巴结消退时间会有明显的不同。而单侧的颈淋巴结炎,更常由细菌感染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到大概80%。若患儿的淋巴结是暖的、软的、肿大(>2-3厘米),波动,伴随全身发热,考虑是急性单侧化脓性淋巴结炎。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口腔厌氧菌感染也必须考虑,如:龋齿和牙周疾病。对于单侧的淋巴结炎患儿,需要除外川崎病,因为川崎病的淋巴结肿大典型的是单侧,虽然也可以双侧。对于单侧颈淋巴结炎,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克洛等),如对青霉素、头孢过敏,克林霉素是可作为替代的治疗的选择。全身症状较轻的患儿,口服治疗即可,对全身症状重,颈淋巴结炎严重或无法口服的患儿,可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的时间至少1周。以下提示对初始治疗反应无效:脓肿形成,需要外科引流通过活检或细针抽吸确定是不常见的病原而需要调整治疗耐药病原体——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6周淋巴结病仍不能恢复,可能是诊断性活检的指征由于大多数儿童颈淋巴结病都是良性的,一般不需要检查,可以让医生摸一摸,一般良性的淋巴结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可以推动。恶性的则往往形态不规则,质地硬,固定不动。大多数淋巴结肿大是良性的,可以观察2-4周,如果随后淋巴结没有明显的缩小,可以考虑做: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检查。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如果用药治疗疗程已足,淋巴结没有缩小,是不是只能做淋巴结活检才能确诊?如果用药疗程已足,观察2-4周后淋巴结还没有缩小,上面提到的检查又没有阳性发现,可考虑做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FNAC)有没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可能?对所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特别是:淋巴结可以成为固定、硬的、笨重和增长迅速感染后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罕见,这种情况应考虑恶性肿瘤综上,大多数儿童时期的淋巴结肿大都是反应性增生,属于良性过程,随着时间,淋巴结会逐渐缩小,不必过度担心。参考文献:Cervical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Eti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via UpToDateManual of childhood infections本文系梁世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