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手术一般做完后很快就出院了,病人往往出院后才发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我整理了最常见的也是最有用的一些术后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知道了这些就安心回家休息吧。一、为减少术后出血、防止出现血肿,术后应加压包扎24-72小时。如术后出现血肿(对残腔较大或肿块较多的患者,往往是难以避免的),此时不用紧张,一般都会自行吸收,就是可能术后2至3天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或)低热。二、为防止损伤导致再次出血,术后2周内避免患侧乳房受到暴力撞击,患侧上肢应避免剧烈运动。三、为了提升美观度,术后针眼处伤口应尽量让其自然结痂脱落,不要用手人为剥除。四、当切除肿块较大或局部脂肪较少时,术后可能出现局部凹陷,可于术后2周后进行适度按摩,使乳腺内脂肪重新分布,以恢复乳房的外形。一般坚持3至6月的按摩,可基本恢复乳房外形的美观。五、为了减少术后复发,平时饮食应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生活作息时间规律,保持心情愉悦,使激素水平维持正常周期,忌食、少食含雌孕激素及类激素成分的补品及食物,如:雪蛤、xx口服液等等。六、一般术后6个月复查B超。七、纤维瘤患者应坚持定期门诊随访,视情况3至6月复查B超一次。这些实打实的干货,都来自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欢迎大家注明作者后转发,真心希望帮到更多的人。
导语:作为一名乳腺外科医生,经常会遇到因不了解或没条件进行生育力保存而失去孕育生命机会的乳腺癌患者,十分令人惋惜。对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而言,生育力保存同样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就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做一浅析,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圆自己做母亲的梦想。 乳腺疾病是当前高发的一种疾病,乳腺癌的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上海市乳腺癌发病率长期位列全国首位。根据2018年有关国际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我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约80%左右)且逐步提高。尽管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不断提升,但治疗过程中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仍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女性卵巢早衰,进而导致不孕。有数据显示,80%的肿瘤生存患者经治疗后罹患不孕症。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不了解或没条件进行生育力保存而失去孕育生命机会的乳腺癌患者,十分令人惋惜。对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而言,生育力保存同样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就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做一浅析,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一、乳腺癌治疗为何会影响生育力?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抗癌治疗对生育力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化疗会破坏女性卵巢内的储备卵泡。比如,烷化剂(化疗药物的一类)可以诱导交叉连接、破坏单链DNA,进而导致DNA损伤。对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组织标本和组织学检查时,能观察到组织间质纤维化和卵巢血管损伤以及卵泡数量的减少甚至完全丧失。就放疗而言,人卵母细胞对辐射的有害影响非常敏感,2Gy的剂量就会损害50%的卵巢储备功能。放疗损伤卵巢的程度受到辐射场、辐射剂量和暴露时年龄等多因素的影响。内分泌治疗对卵巢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指发生于治疗期间发生, 出现排卵和子宫内膜功能障碍。间接影响指延迟发生,可能导致卵巢衰老等结果。 二、乳腺癌患者能否妊娠? 乳腺癌患者妊娠是否有风险,这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这也是令很多乳腺癌患者放弃生育的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妊娠对乳腺癌患者是安全的。2017年在国际肿瘤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JNCI)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ER(-)及所有乳腺癌患者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无病生存期未见差异。ER(+)乳腺癌患者妊娠组和非妊娠组间的总生存期未见差异。特别是在ER(-)乳腺癌患者中,妊娠队列的总生存期明显改善。同时,无论乳腺癌患者的ER状态如何,流产对其预后均没有影响。这些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经过科学规范的评估和治疗,是可以妊娠的。 三、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在目前临床上主要可行的方法有辅助药物和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辅助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保护卵巢生育力一直存有争议。2015年的有研究分析了12个随机对照试验(RCT)、1231名乳腺癌患者,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保护作用。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LHRH-a可使卵巢早衰发生率显著降低、妊娠率明显提高。但从目前临床实践来看,效果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卵巢组织冷冻等技术。胚胎冷冻技术是将通过试管培育得到的胚胎进行长时间冷冻保存。冻融周期胚胎与新鲜周期胚胎相比,妊娠率明显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在冻胚移植周期中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同步性得以提高。卵母细胞冷冻,也就是常说的冷冻卵子。目前,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复苏率能达到92.5%。卵巢组织冷冻技术通过冷冻部分卵巢,可将卵巢组织“储存”起来,应用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卵巢解冻移植后成功分娩的案例,截至2017年6月活产数已超过130个。此外,还有一些现代生物技术,如干细胞治疗、人造卵巢技术等。以上这些方法,无论是辅助药物,还是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或卵巢组织冷冻,都各有优缺点,并存在与乳腺癌治疗时间窗口的重叠,需要乳腺科医生、生殖科医生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科学的决策。 四、我们的经验和做法 我院乳腺外科与长征医院生殖中心较早就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开展了合作和探索,本人也有幸担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委员会委员。我院乳腺外科作为上海市最早成立的乳腺外科专科之一,是上海市特色优势学科,而长征医院生殖中心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近年的合作中,我们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生育力保存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完善的程序和方法,既确保肿瘤治疗效果,又为患者留下了孕育生命的机会,已成功的为数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生育力保存。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对预后较好的育龄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是否需要生育力保存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需求情况。对有生育力保存要求的患者,首先由专门的医生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专业咨询,对生育力保存的方法、利弊及乳腺癌治疗方案进行介绍。对需要进一步具体实施辅助生殖的患者,我们会与长征医院生殖中心联系,安排至长征医院就诊咨询。就诊后,由患者、我们乳腺外科、生殖中心三方共同进行研究协商,制定安全可行的实施方案,安排具体治疗流程并长期进行跟踪随访。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年轻乳腺癌患者保留孕育生命的希望,圆一个做母亲的梦想,帮助她们从生理上、心理上完整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康复。
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肿胀1、发生率 国外 6~60% 国内 15~33%2、发生时间 术后六月~四年3、原因先天性的淋巴管发育不全手术→切除.术后疤痕粘连放疗→局部组织纤维化4、分级轻度:患侧周经比健侧粗3CM以下,或上肢近端,或病程短(半年内)。中度:患侧周经比健侧粗3CM~6CM,或整个上肢。重度:患侧周经比健侧粗6CM以上,或皮肤硬韧,或手指、前臂、上臂、肩关节肿胀活动严重受限,易感染出现丹毒、皮下毛细淋巴管炎等发作。5、预防(70~80%)(1)减少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的因素 术后早期适当活动 患侧上肢不输液、抽血、测血压 预防患侧上肢感染(淋巴管炎) 衣服袖口、乳罩的带子应宽松(2)减少血液淋巴液流入患侧上肢 患侧上肢避免提重物 减少患侧上肢的下垂(平时尽可能将手放在上衣或裙子的口袋里) 避免手臂过热或过冷注意低盐饮食(3)帮助血液、淋巴液回流 抬高手臂,高于心脏的位置 加压绷带、加压服(4)放射治疗时,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宜穿纯棉衣服 保持其清洁和干燥,不要贴胶布等刺激性的东西。 坚持锻炼6、治疗药物治疗:利尿剂、迈之灵、爱脉朗(地奥司明)等物理治疗:手法淋巴引流按摩、口腔负压吸引压力泵治疗?(有争议)低水平放射治疗、低功率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淋巴管-静脉吻合加压力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是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为乳腺内可扪及一枚或多枚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疼痛,与皮肤、胸大肌无粘连,质地中等。患者往往与乳腺小叶增生等疾病相混淆,而延误治疗;或认为其是良性的,而忽视治疗。然而,纤维腺瘤虽是乳腺良性肿瘤,但其仍有一定肉瘤变(乳腺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的可能,并且在孕期因激素水平升高,有迅速增大变化的可能,故仍应收到患者足够的关注。纤维腺瘤一旦形成,往往不能通过药物、按摩、外敷等方式去除,手术目前是其唯一的治疗方式。传统的开放手术,会在乳腺表面留下明显的疤痕,影响美观。而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的应用(即通常所说的微创手术),既能彻底清楚病灶,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乳腺外观的完好。其工作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三步:在B超下定位肿块,以旋切刀多次切除肿块,以真空吸引多次吸出标本。其最大的优点是既能彻底清楚病灶,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乳腺外观的完好。同时由于创面小,术后恢复较快。当然,任何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它也有一定的局限。其一,由于它不同于开放手术,不能在直视下以电刀、结扎止血,而是通过压迫止血,因此原则上直径大于3cm的肿块或乳晕附近的肿块不建议采取微创手术;其二,由于乳腺是实质性器官,穿刺针不能在其中随意活动,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患者往往需要选择多个针道,或与开放式手术相结合;其三,由于微创手术是先将肿块多次切小后吸出,故遇到伴有钙化的较硬肿块,可能会产生我们常说的钝刀现象,而致手术失败,中转开放手术;其四,由于微创手术是先将肿块多次切小后吸出,由于标本较小,通常只能做术后病理,故不建议年龄较大,肿块有恶性可能的患者选用该术式;其五,由于它是在B超下进行操作,往往由一个医生独立完成,其他医生从旁辅助,因此对医生的操作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当然,只要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严格掌握微创手术的适应症,我相信微创手术会为广大的患者,特别是青年女性患者带来受益。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3 ~8%,除外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可通过血液检查、病史询问排除)外,多数为乳腺本身病变所引起,常见原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和乳腺急慢性炎症等.目前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有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术、乳管镜检查等。乳管镜检查因其诊断率高、直观反应病变情况,兼具乳管炎症治疗效果而越来越收到重视。 乳管镜的延生于80年代后期,至1991年冈崎亮(Okazaki)等与藤仓株式会社共同研制开发成功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由冷光源、影像监视器、影像记录器和光导纤维组成),是目前临床应用之基础。 纤维乳管镜是一种微型内镜,其目前临床的主要应用为:1、作为乳头溢液病因的重要检查手段;2、治疗乳管炎的最佳方式之一。 乳管镜的操作简单步骤为:1、扩张溢液乳管(略感疼痛);2、插入纤维乳管镜,同时注入含局麻药、抗生素、抗炎药的液体(疼痛消失);3、开始检查并治疗患者;4、拔出乳管镜,局部涂抹金霉素眼膏,24小时内禁浴。
引言:什么是保乳、乳腺癌术后Ⅰ、Ⅱ期乳房再造术?乳腺癌患者如何继续拥有美丽的胸部,如何在保乳和乳房切除再造术间进行选择?本文告诉你答案。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乳腺外科的谢轶群医生。我们知道,近几年随着乳腺癌治愈率的不断提高、生存期的不断延长,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更多的患者希望在治愈乳腺癌的同时能够保留乳腺或者重建乳腺,进而完全正常的回归社会、回归生活。那么,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对于乳腺癌术后外观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术式:保乳术?乳房切除联合重建术?一、什么是保乳治疗?什么是乳腺癌术后Ⅰ、Ⅱ期乳房再造术?保乳治疗包括保乳术和术后放疗;保乳术又包括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及SLNB(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或ALND(腋窝淋巴结清扫)。而乳房切除I期乳房重建术指在全乳切除的同时,在一次麻醉过程中完成乳房重建,称为乳房切除I期乳房重建术。乳房切除II期乳房重建术指在乳腺癌切除术后一段时间(一般在手术1年后或放疗后半年至一年左右)再进行乳房重建手术。总的来说,两种术式总生存率相似,但保乳局部复发率略高,保乳5年局部复发率为2-3%,乳房切除5年局部复发率为1%。但是如果出现患侧乳房复发仍可采取补救性全乳切除联合乳房重建,依然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此,如果对术后生活质量、乳房外观有要求的患者,如果符合保乳条件,首选保乳。因为自己的乳房肯定是最自然、最美丽的。二、哪些人适合保乳?那么哪些患者符合保乳条件呢?国内外治疗指南都有自己的阐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二点:1.具有保乳意愿;2.无保乳禁忌症。而保乳禁忌症又分为绝对禁忌和相对禁忌:保乳绝对禁忌症主要有:1.术后不能完成放疗的患者;2.病变广泛,致切缘可能阳性、保乳后外形不理想;3.炎性乳癌。保乳相对禁忌症主要有:1.对放疗耐受性差,包括患有结缔组织疾病、曾接受过胸部放疗;2.病变相对广泛:肿瘤直径大于5cm等保乳后外观不理想;多中心病灶;侵犯乳头;切缘与肿瘤距离<1mm;3.BRCA1/2基因突变。三、不能保乳或不愿保乳的人如何选择术后Ⅰ、Ⅱ期乳房重建?对于不能保乳或者不愿意接受保乳的患者,可以选择乳房切除术,那么术后I期或者II期重建就是获得术后高生活质量的理想选择。至于究竟是I期重建还是II期重建,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往往需要根据患者选择的重建方式、术后肿瘤精准治疗,患者对二次手术的承受度以及患者对外观修复要求的高低来综合判断,一般需要在术前医患充分沟通后一起做出决定。无论是I期重建还是II期重建,乳房重建都可以分为两大类:假体重建和自体重建。这两种重建各有优缺点:假体重建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病人损伤小,缺点是毕竟是植入物非人体自身组织,少部分患者可能产生排异,可能不是那么的自然,特别对比较垂的乳房,倾向II期重建效果更好;自体重建操作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六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病人损伤略大(通常需要在背部或肚子上做切口取供体),优点是高质量的自体重建(一定是高质量的切除和重建密切配合的)比较自然,术后对化疗放疗耐受度高,往往可以完成I期重建。为了给 乳腺癌患者提供最理想的治疗方案,实现一步到位的治疗效果,我的治疗团队已与国内乳腺整复领域的顶尖团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乳房再造与整形专业组”开展了深度合作,搭建了从乳腺癌肿瘤综合精准治疗到整形修复治疗的一站式医疗平台,实现从肿瘤康复到整形修复,再到回归生活的无缝衔接,从实际效果来看,医疗服务的品质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医疗成本也得到明显改善。
各位病友,9月1日起我将调至我院乳腺外科乳腺A组,全面负责A组工作。原每周一门诊时间需做出调整,9月1日起门诊时间将调整为每周五上午专家门诊、每周五下午特需门诊。9月第一次门诊时间是9月1日(周五),近期各挂号平台会进行调整。已经预约了9月份周一门诊的病友,待预约平台调整后也会收到取消预约的通知。取消后需重新预约本人周五的门诊。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感谢大家一直的关心支持,我会一如既往的为大家的健康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
今天,对乳腺疾病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乳腺本身,患者需要的是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心身康复,尽快正常回归社会,开始正常生活。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开设了乳腺疾病(康复)MDT(多学科诊疗)门诊。MDT门诊团队成员包括乳腺外科、双心医学、中医、放疗、病理、九院乳腺重建整形、长征生殖中心等多个专家成员。本MDT门诊聚焦乳腺疾病的全面心身治疗和康复,更有以下特色优势:在治疗焦虑不安、睡眠障碍、乏力纳差方面,有专业的双心团队(双心医学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医团队(传承于蔡氏妇科)。在乳房重建、美丽塑形方面,有优秀的九院乳腺整形团队与我们一起个性化多方案重塑。在生育力保存方面,有中国生育力保存专业委员会发起单位、长征医院生殖中心团队与我们全过程合作,实现成为母亲的心愿。想申请MDT门诊的病友,可与我联系预约,确定是否需要启动MDT,明确本次参加MDT门诊的团队成员(每次一般三到四个专业参加)以及具体就诊时间等安排。
(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 事情要从一个纠结的患者说起,她的B超、钼靶结果显示乳腺有结节,然而有的医生建议她随访,有的医生却让她手术。在乳腺癌高发的上海,到底要不要手术成为一个让她难以抉择的问题,她带着这个疑问找到我。在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患者,今天我就来简单说一下这个令很多病人、甚至医生都纠结的问题。首先,什么叫结节?为什么有时候说结节,有时候说肿块,是一回事吗?结节,一般指小的肿块,可以是B超上显示的小肿块,可以是钼靶上显示的小肿块,也可以是MRI上显示的小肿块,还可以是触诊查体触及的小肿块。因此,结节这个概念一般来说是一种形态学上的描述,可以是B超、钼靶或者触诊上的形态。但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小。那么多少算小呢,习惯上我们把直径小于10mm的肿块,称之为结节。其次,我们再来说说结节的实质是什么,结节究竟是什么病呢?其实,从刚才说的结节只是一个形态学范畴的概念就可以看出,“结节”描述的是一种形态,并不能说明结节本身到底是什么问题,就好像我们说一个人的个子高,那只能说明他个子高,不能说明他是否健康、多大年纪等问题。结节可以是任何乳腺相关疾病,可以是小叶增生,也可以是小纤维腺瘤;可以是小囊肿,也可以是导管瘤,当然也可以是小的恶性肿瘤。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判断结节是什么病,是否需要手术呢?这个就需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结合病史、查体以及B超、钼靶等辅助检查做出综合分析,给出临床倾向,判断良性可能大还是恶性可能大,从而判断有否具有手术指征。但是,必须明确两点:第一,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检查报告(譬如B超报告)上的BI-RADS分级来简单判断,BI-RADS分级和病情并不是完全相关,这也是有些医生的误区;第二,临床诊断只能是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的一种倾向性判断,也就是医生认为最有可能是什么,但它不是病理诊断,不是百分百的准确,只有术后病理是百分百准确的金标准。因此,当患者来就诊时,我都会问清病史、亲自触诊,有时候还需要调出片子自己读片,视情况可能还需要加做磁共振MRI。如果暂时还是难以判断,有时候还需要患者密切随访2-3月后复查B超,这些都是为了尽可能做出合理的诊断。最终我会结合病史、触诊、检查,对结节的良恶性,给出一个临床倾向,进而给出继续随访还是需要手术的建议。最后,由于结节往往都比较小,而且大多数的结节都是由于小叶增生或者小纤维腺瘤等良性疾病引起的,真正恶性的结节还是很少的。因此,对大多数结节,患者都不需要太过紧张,放松心情,听从医嘱,有时候随访往往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诊疗手段!
患者:9月11日开刀到化疗12天 9月23日出院那天刚好是星期天所以没办法联系到谢医生你本人,第一次化疗结束了,再过十几天再上来。第一次化疗结束了,有呕吐现象,没胃口。请问化疗期间我妈到底吃什么比较好或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东西千万别吃?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谢轶群: 你好,西医对饮食讲的是均衡,并不说什么多吃,什么绝对不能吃。但化疗期间我们建议:其一,病人挑爱吃的、吃的下的适当多吃,并且饮食适当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这主要是希望病人化疗期间仍能保证营养的供应,并减少恶心、呕吐;其二,少量多次多饮水,帮助化疗药物的代谢;其三,可以喝些铁皮石斛,该药有健脾胃的功能,可以缓解一些化疗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注:不要乱用补品,如雪蛤、燕窝、蛋白粉等)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门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