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看电影成了不少家长的选择。但是,在愉快观影的同时,家长们也担忧孩子看多了3D电影,眼睛会吃不消。 一般来说,小朋友的眼球要到12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成熟,3D电影的画面移动速度快,景深不断变化,很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诱发假性近视;各大院线提供的3D眼镜质量不一,有些未经彻底消毒的3D眼镜还可能传染眼疾,比如红眼病;由于3D电影的银幕画面很暗,长时间观看也会造成眼部疲劳,出现流泪、视物模糊等视觉眼病。 有些人观看3D电影后会出现头晕、疲劳的感觉,这是因为公共3D眼镜的瞳距不适合自己。公共3D眼镜不是“量身订制”的。不论大人还是小孩,被迫去适应不适合自己瞳距的眼镜,很容易引发疲劳感。和大人相比,佩戴不适合的公共3D眼镜对小孩子的影响更大。 普瑞眼科专家表示,看一部3D电影对小朋友的视力影响不大,观影的时候不要选择坐太靠前的位置,连续观影超过45分钟后应休息15分钟;另外有癫痫病史、重度弱视的小朋友最好不要观看3D电影。 此外,在给孩子佩戴3D眼镜前,家长最好先用酒精片或消毒纸巾反复擦拭3D眼镜,晾干之后再给孩子戴上;看完电影,认真清洗孩子的面部和手部;不要用手反复揉眼睛,减少感染的几率。
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严重依赖于互联网。在这个开屏的年代,即使我们成人的很多时间也被手机、平板电脑等占据,连孩子也不可能例外。我们已经习惯了将平板电脑和其他的各种电子产品作为安抚孩子的终极武器,也习惯了针对孩子的各种互联网在线教育,甚至老师们也开始尝试发布各种电子版的家庭作业,一时间我们会有一种错觉,一块小小的电子屏幕可以解决孩子们所有的问题! 电子产品带给我们的极大的便利的同时,却也极大的伤害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其实生来并不适应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导致近视、干眼……等等眼睛的毛病也随之而来。这也是目前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地区的高中生近视率竟然接近80%。 矛盾来了!面对离不开的电子屏幕和孩子们稚嫩的双眼,家长们该何去何从? 近视的特点注定了它是没有办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好在我们还可以预防!我们应该让眼睛按照它喜欢的模式来工作,多看远,少看近。造物主在创造人类的眼睛时,肯定没有想到过这样的局面。古代人类的生活环境——绿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那才是眼睛喜欢的,我们的眼睛其实生来并不适应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这也是为什么每天户外活动超过两小时的孩子眼睛近视率很少的原因。 控制读屏学习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控制的关键! 如果从防控近视出发,尽量杜绝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可现实是这个年代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得到!” 如果孩子实在是出于学习的目的而离不开手机和平板电脑,那么就要严格控制好时间。如:分次进行,一次不超过20~30分钟,累计一天不超过2次,让眼睛在读屏之后能够得到足够的看远和放松时间。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最好每天能保证2小时。 现有的研究均证明了预防近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针对中小学生的大例数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18小时,对防控近视是很有帮助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孩子歪头,越想仔细看东西的时候越明显。家长大多都认为这是因为脖子有病引起的,但其实大约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孩子歪头可能是由于眼睛斜视造成的,我们称之为眼性斜颈。临床上对于颈部肌肉未发现明显异常且歪头的孩子,就应该考虑是眼性斜颈。眼性斜颈多数是由于先天性眼部肌肉麻痹,使眼肌肌肉在某些方向运动障碍,造成复视(看东西有2个不重叠的影子),为避免复视而产生的一种代偿反应。当孩子的头部采取某种特殊的位置时(很多时候可以表现出斜颈),复视消失,从而可以减轻由于斜视带来的不适,维持双眼视觉,对视觉功能起保护作用。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歪头,最好应先到眼科就诊,以便尽早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因为长期的歪头会为孩子带来许多不良后果。首先,是由于歪头(斜颈)带来的面部不对称,由于重力的作用,使一侧面部丰满,另一侧面部瘦小。其次,是对颈部骨骼的影响,造成颈椎的侧弯。第三,也可能会造成下颌骨的发育畸形。 那么眼性斜颈与肌性斜颈如何区分呢?家长除早期带宝宝到医院外科和眼科检查外,还可以自行在家里先作一下检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东西将宝宝的一只眼睛遮盖最少20分钟以后,如果歪头消失或好转了,那说明歪头可能与眼睛有关,应带宝宝到眼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病因不同弱视可分为以下几种1、斜视性弱视: 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常。2、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使两眼黄斑部所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等,即使屈光不正得到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象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发性弱视。3、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遮挡瞳孔等器质性病变致使光线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功能性障碍发生弱视。4、先天性弱视: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国外学者推测新生儿常有视网膜或视路出血,可能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眼球震颤。5、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