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摔了一跤,就骨折了。 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我年轻的时候就不会这么容易就发生骨折,现在这是怎么了? 实际上,之所以容易发生骨折,是因为有些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骨头变“脆”了,当然就容易发生折断。 骨质疏松到底是啥? 其实,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改变就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我们的骨头是由骨小梁纵横交错形成的,就像是支撑房子的承重墙一样。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小梁被破坏,支撑作用变弱,就像是房子失去了部分承重墙,我们的骨头可不就变得脆弱了。有时候,只是很小的外力,如摔倒、撞击,甚至是打喷嚏,都会导致骨头的断裂。 人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一些疾病或药物导致的,如甲亢、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 另外,一些特殊因素,比如吸烟、酗酒、摄入过多含咖啡因饮料; 长期卧床; 日照减少、缺钙、缺乏维生素D; 胃切除等,也可能诱发骨质疏松。 绝经后为什么会出现骨质疏松? 性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而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又是怎么回事? 老年性骨质疏松一方面也有性激素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导致维生素D缺乏和负钙平衡,同样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得了骨质疏松会有什么后果? 1 乏力、疼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容易疲劳、劳累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骨痛,疼痛常在姿势改变时、长时间行走后、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甚至导致活动受限。 2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会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使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腰椎的压缩骨折,也会牵连到腹部脏器,出现便秘、腹胀等。 3 影响日常生活 骨质疏松症对健康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出现骨折,骨折后患者即使存活,也常常遗留慢性疼痛和残疾等问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发生过骨折后,再次骨折的概率还会明显上升。 4 死亡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万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造成髋部骨折,其中30%左右因此而死亡。妇女每年死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人数已经超过乳腺癌和卵巢癌死亡人数的总和。股骨颈及股骨上端骨折,可使患者长期卧床,不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可能合并脑梗死、肺或泌尿系统感染,一年内死亡率可达20%。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骨质疏松? 部分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乏力、疼痛等症状,但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都有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发生了骨折后才发现自己有骨质疏松。没有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这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得了骨质疏松怎么办? 如果已经发生了骨折,一定要立即就医,千万不要耽误。 如果没有发生骨折,也需要通过规范的治疗来阻止骨质继续丢失。 首先基础治疗。基础治疗主要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一般来说,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通过正常的饮食摄取,当饮食中摄入不足时,可以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的营养补充剂。 其次是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一般来说,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骨形成促进剂,比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以及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制定恰当的方案,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最后是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就是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运动操、游泳等。运动疗法不仅可增强肌力与肌耐力,改善平衡、协调性,提高步行能力,还可改善骨密度、维持骨结构,降低跌倒与脆性骨折的风险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只能阻止更多骨质的丢失,已经失去的骨质是无法挽回的。所以说,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怎样做才能预防骨质疏松? 1 注意饮食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这些营养物质最好从饮食中摄取。可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奶制品,如纯牛奶、酸奶、奶酪等;海产品,如虾皮、蚌肉等;菌藻类食物,如海带、紫菜、黑木耳等;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 吸烟和饮酒均可以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过量的咖啡因可以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碳酸饮料可以阻止钙吸收,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所以,生活中应尽量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的摄入量,同时注意饮食清淡。 2 适当晒太阳 紫外线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所以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一般建议上午11时~下午3时,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当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皮肤被晒伤。 3 适量运动 防治骨质疏松,运动比单纯补钙更重要。临床研究表明,经常运动可以使骨骼承受的应力增加,同时增加肌肉的力量,有利于骨骼的生长。运动量要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可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如跑步、爬楼梯、跳绳、打球、举重等。
72岁的周先生,在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酸胀不适,侧身时加重明显,伴右下肢麻木、疼痛,以右大腿后外侧、足跟较为明显,行走后加重,休息后可稍缓解。在当地医院行小针刀、针灸等对症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之后症状又反复发作。半年前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许鹏教授处就诊。门诊腰椎MRI显示:1、腰4椎体向前I°滑脱,伴双侧峡部裂。2、腰椎退变,腰4/5、腰5/骶1椎间盘膨出,腰部皮下软组织肿胀。门诊遂以“腰椎滑脱症”收入院。 入院后,许鹏教授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周先生腰椎活动稍受限,L4/5棘突、棘突间隙、棘突旁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无放射痛,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良好,结合MRI检查,初步诊断为1.腰椎滑脱症、2.腰椎峡部裂、3.高血压。 许鹏教授介绍到,椎弓峡部不连或腰椎退变是临床上腰椎滑脱最常见的类型,也是腰痛的常见原因。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腰椎稳定性较好的患者从传统的小开窗到现如今的椎间孔镜等微创治疗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对于合并严重椎间盘退变和腰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的方法临床效果较佳。考虑周先生的年龄较大、骨质疏松严重,为增加术中螺钉的把持力利于滑脱复位,术后可以早期下地活动,同时避免螺钉松动引起的二次翻修手术,经讨论后,许鹏教授团队决定对周先生进行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同时使用骨水泥进行螺钉加固。 术中以腰4/5棘突为中心作后正中纵切口,长约4㎝。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透视定位无误后,L4、L5双侧椎弓根各置入长度大小合适的椎弓根螺钉一枚,去除椎板,摘除部分髓核,植入椎间融合器,充分减压后置入钛棒、螺帽、横梁杆固定。手术进行地十分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术后3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腰部及下肢疼痛明显改善,患者对疗效十分满意。 术前X片、CT、MRI 术后X片 许鹏教授指出,腰椎滑脱手术的治疗核心是减压,应当根据减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来判断是否需要辅以融合和内固定。退变性腰椎滑脱减压+融合疗效优于单纯减压。选择微创还是开放,不是理念主导,疗效保证才是术式选择的前提。同时,要根据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尽量早期下地活动,避免卧床对老年人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拓展阅读: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椎的某个椎体相对于下方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产生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发病率约为5%。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临床上绝大多数腰椎滑脱发生于L4~L5或L5~S1。根据病变部位不同或神经压迫程度不同,产生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不同症状。 腰椎滑脱症的保守治疗 在符合保守治疗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非手术保守治疗结合定期随访。 非手术治疗适应证: 1、单纯峡部裂患者,无明显滑脱 2、青少年L4椎体轻度滑脱,无L5骶化 3、轻度腰椎滑脱患者,无神经症状 4、年龄大、体质差,无法耐受手术 在医师指导下,通常可以采用如下保守治疗方法: 1、儿童/青少年轻度滑脱无症状:密切观察; 2、成人II度滑脱:避免对抗性/腰椎过伸运动; 然而,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使滑脱复位,也不能解除神经压迫。如果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仍应考虑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伴严重神经症状或保守治疗3-6月无效应考虑手术;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严重神经症状或保守治疗12月无效应考虑手术。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后外侧或椎间植骨融合术。术中可通过椎弓根钉进行复位和内固定,从而预防畸形进展,减轻术后疼痛,有利神经减压,促进植骨愈合,减少融合节段,恢复力线,改善体型步态。
很多人都害怕进行椎间盘手术,感觉损伤太大,不得以进行手术了,也希望尽量微创,最好一次就能彻底治好不复发,但现实不是一直那么美好。目前,微创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的复发率约5-10%(不同文献报道结果不一)。复发以后该怎么办呢?虽然很多复发病例症状较轻,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翻修的概率逐渐增加,还能再次进行微创手术吗?是的,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再次进行微创翻修手术。 46岁的吴先生,在2017年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进行了椎间孔镜下L5/S1髓核摘除术,术后疼痛缓解。之后腰痛、左下肢疼痛症状还是偶有发作,休息后可缓解。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痛症状加重,放射至臀部至左小腿后侧、左足底。在当地医院进行推拿、理疗、药物等治疗未见缓解,10天前症状再次加重,出现行走困难、影响睡眠。腰椎MRI显示L5/S1左侧椎间盘脱出。为寻求进一步诊治,吴先生慕名来到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许鹏副教授门诊求诊。 入院后,许鹏副教授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考虑吴先生目前腰腿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保守治疗无效,建议进行手术治疗。许鹏副教授指出,由于之前进行过一次椎间孔镜手术,此次属于翻修手术,患者腰椎已经失去部分正常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瘢痕增生与神经粘连,手术难度会加大,因此,翻修手术非常考验术者的技术和操作。具体术式可以选择再次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许鹏副教授团队已对多例复发患者进行椎间孔镜翻修,效果较好。患者因惧怕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的复发,拒绝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但是强烈要求尝试“不复发的微创手术”,许鹏副教授特意选择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传统开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恢复慢,而MIS-TLIF术式利用特殊工作套管,经肌间隙入路切除一侧小关节,暴露椎间隙的后外侧来完成病变节段的减压及融合,创伤小、恢复快,融合后不会复发,植入的螺钉也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出。 术中通过透视定位目标节段,确定进钉位置及方向。分别建立双侧经皮椎弓根钉钉道,临时放置导针。安装微创通道及光源,去除关节突处黄韧带,分离和神经根粘连的瘢痕组织,显露、保护受压的神经根,去除向后、向下游离的髓核组织,切除椎间盘后进行椎间融合,经皮置入4颗椎弓根钉,最后缝合皮肤切口,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术后第一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疼痛完全消失,能在指导下在病床上做简单的下肢康复训练活动。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现在恢复良好。 术前MRI 术前MRI 术中 术中标本 术后X片 许鹏副教授介绍到,“MIS-TLIF”腰椎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能够精准到达手术区域,减少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保留棘突和韧带等脊柱后方张力带结构,最大程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又能满足减压、融合、内固定等需要,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好、美观等优点,常用于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复发性椎间盘突出伴腰腿痛等。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MIS-TLIF与传统开放椎间融合手术具有同样的临床疗效,而前者术中出血较少、术后腰部疼痛症状较轻。但是,对于多节段、严重椎管狭窄以及Ⅱ度以上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尚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与手术风险,因此,目前MIS-TLIF还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另外,微创手术术中定位和内固定置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X 线机透视辅助完成手术操作,透视次数明显多于传统开放手术。而且,MIS-TLIF 技术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术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熟悉局部解剖,并经过严格训练,掌握狭小空间操作的技能。只有规范化治疗选择,才可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和微创价值的实现。相信此项微创技术的开展,必将造福更多的脊柱疾病患者。 专家介绍 许鹏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脊柱微创外科专家。 专业擅长: 从事脊柱外科工作10余年,近年主刀疑难、危重脊柱疾病500台/年以上,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临床技术。主要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黄韧带骨化、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骨质疏松骨折、枕颈畸形、侧弯畸形、脊柱结核感染等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中西医综合疗法,尤其是疑难、危重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社会兼职: 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累积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科普一下床垫软硬的选择!
给大家拜个晚年,新的一年,健康快乐,事事如意!
颈椎前路手术刀口疤痕一直是大家关心的,多年前一直是非常长的斜形切口,有的人会遗留疤痕,颈部活动、抬头受限,这位阿姨16年前接受长征医院前辈专家手术,一直未见明显疤痕,愈合非常好!还是要重视疤痕体质的影响!
-记泰兴义诊后的一点思考发表者:许鹏 时间:2018-6-126.2周末参加了华东医院疼痛专家郑主任和解主任组织的泰兴滨江义诊,结识了多位不同学科的专家、老师,也了解了泰兴当地百姓脊柱疾病发病及治疗的状况,发挥自己绵薄之力的同时,经过学习交流受益匪浅。期间,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友就诊结束后问我要不要再去疼痛科就诊?而我观察到一些颈腰痛的患友也确实先后分别在“疼痛科”、“脊柱外科”就诊,面对不同的治疗意见,往往陷入两难境界。这让我再次想起了这个老旧的话题:疼痛科与脊柱外科究竟有什么区别?1.认识的误区:疼痛科是“内科”,脊柱外科是“外科”相信非常多的患友或者医生朋友都有这样的认识,但是,以往偶尔参加疼痛科会议,发现疼痛科医生的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内科”的药物和物理治疗,“外科”的各式各样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占的比例更多一些。不妨让我们先从两个科室各自的定义说起吧。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教授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在此背景下,国内疼痛专科陆续成立。根据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2007.7.16),“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脊柱神经外科”的定义来源于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对神经外科的定义,其内容为:诊断及治疗中枢、周围及自主神经系统及其支撑结构的医学。治疗范围主要包括:1、脊柱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2、脊柱、脊髓外伤;3、椎管肿瘤;4、脊柱畸形(来源于百度百科词条)。由此可见,所有脊柱源性慢性疼痛属于“疼痛科”的诊治范围,而结构性畸形、外伤或肿瘤等疾病则需要脊柱外科治疗,对于脊柱退变性疾病引起的疼痛两个学科正在逐渐“跨界”,也就是说,疼痛科是疼痛治疗的“全科”,而脊柱外科是“专科”。2.如何选择科室?举例说明一下,结构性畸形、外伤或肿瘤等疾病如果性质或程度特别轻或特别重,可以至疼痛科缓解症状,但是,建议经过“脊柱外科”专科医生的检查评估;退变性脊柱疾病病程时间长,“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演化,疼痛科的常用治疗方法,如理疗、封闭、牵引等可以起到缩短“发作期”、缓解疼痛症状的目的,因此,一部分病人可以取得不错的结果。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则强调对致压因素的彻底去除,术后效果相对较明确,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3.未来发展方向疼痛的治疗来源复杂,治疗手段与药物发展异常迅速,随着基因诊断、精准治疗、微创工具和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对于脊柱疾病的治疗可能两个科室会“殊途同归”,到时就不会再出现在“疼痛科”与“脊柱外科”间无法取舍的尴尬了。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获得AOSpine Fellowship和CAOS-NASS Fellowship并多次前往美国进修脊柱外科。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0余年,以脊柱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与复杂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为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微创通道治疗各型脊柱疾病等;在脊柱退变、外伤、畸形等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独到诊治经验与特色,如颈椎病、腰椎病(间盘突出、滑脱、椎管狭窄等)、枕颈畸形、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韧带骨化病等。本文系许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打开视频链接,并关注,定期更新免费科普视频与文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