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工作中总是碰到患者这样的疑问:我按时服用他汀类药物,也按照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的很低(<1.8mmol/L),可为什么我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还是会加重,甚至又心梗了呢?这个问题不仅是患者的疑问,也是许多学者关注的治疗重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了解一下: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的血脂指标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的血脂指标有哪些?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脂蛋白分为 :乳糜微粒(chylomicrons,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这些名称是不是十分熟悉?日常对胆固醇的分型就是据此而来。其中:胆固醇是LDL、IDL、HDL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则主要藏身于乳糜颗粒和VLDL中。二、各种血脂成分是如何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1.“坏胆固醇”LDL由VLDL和IDL转化而来,其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才使得胆固醇有机会在血管内皮下沉积,刺激局部炎症反应,吸引巨噬细胞前来、吞噬,形成富含胆固醇的泡沫细胞,最后再崩解形成“粥样”斑块。正因为如此,医学专家才称LDL为“坏”胆固醇,并把降低LDL-C作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基石。2.“好”胆固醇HDL它则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3.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它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1)富含甘油三酯的乳糜颗粒(CM)由于颗粒最大而难以跨越屏障到达血管内皮下,但是它的代谢产物——颗粒较小的残粒(Remnant)和LDL一样,可进入血管内皮下,其中的TG被降解之后形成游离脂肪酸(FFA),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单核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2)当血中TG升高时,经过一系列转移、代谢,最后产生小而密的HDL,加速HDL 从肾脏排出,导致血浆HDL-C 水平下降;同时会使小而致密的LDL 增加,增加胆固醇在血管壁内沉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产生不良影响,在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这一作用更为明显。你是不是发现了一些端倪?原来体内不仅是LCL-C一个凶手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还有其他的帮凶——甘油三酯,它和LDL-C狼狈为奸,一起促进了血管壁的损伤,导致血管的不断狭窄。那么在LDL-C这个经典观察指标外,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好帮手,与它联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我们及时发现风险、进行预警呢?有学者提出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这个指标。非-HDL-C指除HDL-C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胆固醇的总和,主要包括LDL-C和VLDL-C,其中LDL-C占70%以上。非-HDL-C的计算公式为:非-HDL-C=总胆固醇–HDL-C。非-HDL-C这一指标包含了所有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水平,特别适用于VLDL-C增高、HDL-C偏低而LDL-C不高或已达治疗目标的个体;特别是对于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慢性肾病伴高TG的患者,这一指标对心血管风险的评估作用优于LDL-C。当然,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甘油三酯。因此,对于一个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应综合评估。首先要将LDL-C控制达标,然后要将甘油三酯和非-HDL-C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可能才能尽量减少未来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当然,我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入中,希望能找到更敏感、更全面的评估方法,能够更早发现疾病或预估疾病的风险,减少疾病对人群的危害。最后,奉上重要信息: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脑梗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等疾病的患者,各血脂目标的控制目标应为——LDL-C<1.8mmol/L,非-HDL-C<2.6mmol/L和TG<1.7mmol/L。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抗凝药大致可分为两种,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达比加群及利伐沙班)。这些抗凝药会影响人体凝血功能,抗血栓的同时,也可以出现出血。那么发现出血了到底应该怎么办?要不要去看医生?如何预防出血?一、非严重出血非严重出血,包括鼻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磕碰后出现淤斑以及月经过多等。如果出现非严重出血,先不用惊慌,一般影响不大:1. 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可到医院进行凝血检测:非严重出血INR在目标范围内,这时不必立即停药或减量, 应寻找原因并加强监测。如果INR刚刚超过治疗范围一点(比如房颤抗凝INR值一般要在2.0~3.0,但升高到了3.2、3.3),可以在每周用量的基础上,将华法林剂量增减5%~20%;也可以不改变剂量,更频繁地监测,观察INR值是否能恢复到治疗水平,但如果反复监测都超出就要考虑调药了。2. 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可延迟或者停止下一次服药,之后根据出血情况决定下一次是否正常服药。如果出血情况没有改善,建议咨询专业人员。二、严重出血哪些关键部位是严重出血,大家一定要关注,一旦发生,一定要停用抗凝药,同时立即就医,以免引起生命危险:1. 颅内出血:可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严重者出现喷射性呕吐,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就医,告诉医生您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医生可建议行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2. 眼底出血:近期出现视物模糊也要及时眼科就诊,看眼底是否有出血;3. 心包出血:出现胸闷、憋气并进行性加重,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喘憋原因,行心脏彩超了解心包情况;4. 出现咳血、呼吸困难,难以止住的鼻出血;5. 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6. 关节疼痛肿胀,需要及时就诊除外关节出血。7.大便发黑,就像平时吃了猪血、鸭血之后的大便颜色,而事实上又没有吃猪血、鸭血类的食物,可能就提示体内存在消化道出血,可以去医院做个大便潜血检查,确认是出血还是其它原因导致。8. 如果小便出现酱油色(正常小便是淡黄色或白色),也提示体内可能有出血发生。出现上述症状,如果怀疑是抗凝导致的出血,可以选择去心内科;依症状去消化科等相关科室也可以,但一定要告诉医生您在服用抗凝药,以排除出血;症状严重请去急诊。三、哪些人容易出血?既往有出血的病史、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高血压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者)、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卒中、酗酒,合并用药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等,这些人要特别注意。四、怎样预防出血?1. 新增药物一定要看说明书是否对抗凝效果有影响,尤其是与消炎药、止痛药合用时。2. 控制血压至正常范围内,也是预防出血的重要措施。3. 可考虑与保护胃黏膜药物(比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同时服用,预防消化道出血。4.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一般半年到一年。5. 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药,就医时一定要提醒医生。6.大量饮酒也可诱发出血,应避免。7. 定期随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今天(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天哈大夫想和大家聊一聊吃药伤肝那些事。一、每天一把药,会不会很伤肝?每天一把五颜六色的药,是很多心内科老病号的“家常便饭”,这么多药一起吃下去,是不是会给肝脏带来很大负担?首先,确实有一些药物是不能同吃的。主要是因为,一些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排泄具有共同的“通道”,彼此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这就好比很多车辆都要通过一个公路,但公路承重是有限的,就有可能会导致坍塌。药物也是这样,如果几个药需经过同一酶代谢(比如某种特定的肝药酶),或通过同一器官排泄(如肾脏),就会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大家熟知的“伤肝伤肾”)。但如果您都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就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医生会做好“指挥”工作,让药物“车辆”不挤在同一个“公路”上,减少身体负担。而且有相互作用的药在临床上很常见,甚至是非常有必要的好搭档,只要剂量合适,即可相安无事,因此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多种药物可以根据病情配合使用,且它们的“副作用”是处于医生掌握之中的。但是,最怕患者对药物随意调整!这样可能打破了药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局面。所以,其实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信任医生,不自行调药;另外,在吃什么药,就诊时要记得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出调整。二、药物再“毒”,都“毒”不过病情进展吃药的目的是治病,医生让你吃药,一定是因为你吃药带来的获益远大于风险。以降脂药他汀为例,与心血管获益(如降低心梗、中风风险)相比,其带来的肝、肾功能损害、肌病等风险,可以说微不足道。正如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田颖医生所说:药物的副作用,没有高血压本身带来的害处大。文字版:就像我们吃五谷杂粮,粮食首先就不是无菌的;五谷杂粮可能让你生病,但你也必须要吃,因为你饿;药物对于高血压来说,就是缓解高血压“饥饿”的一种粮食。目前的降压药都是安全有效的,因为我们目前对西药的理解,它的每一个药物、每一种成分,它的作用和副作用,都是很清楚的,权衡利弊就好啦!事实上,常用药的“毒”性也没有大家想象的大。以心内科常用的倍他乐克为例,它在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绞痛、心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研究人员调查研究,倍他乐克对于肝、肾几乎没有副作用,患有肾脏疾病、肾脏功能较差的患者朋友亦可使用。三、“吃西药有副作用,不如吃保健品和中药?”一项纳入中国大陆地区308家医院的25927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研究发起了一场药物“伤肝”排位赛:这是国内迄今发表的最大规模的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发表在消化疾病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照此结果,假设患者老王不幸患有冠心病、胃溃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关节病、焦虑抑郁,需要长期口服心血管、消化道、呼吸道、肌肉骨骼、精神系统药物(除去结核、肿瘤等特殊疾病外),那么——所有药物加起来损伤肝脏的占比是6.08+4.9+3.04+2.98+2.04+1.47+1.32=21.83(%),仍低于保健品和中草药(26.81%)。注意,这里不是否定保健品、中草药,它们也有自己的作用;但是,请大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服用不明的中草药和保健品、不要因为怕“伤肝”就全盘否定“西药”,尤其不要在服药的同时自行加服中药,因为一些中药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就连医生也不清楚会和你正在服用的药物有何反应。滥用药物造成的肝损伤,才是真的可怕。四、定期监测肝功非常重要肝功能受损最初可表现为腹胀,右上腹不适,恶心和厌食等症状。但大部分病人最先想到的是胃肠道疾病,而不是肝脏疾病,认为“吃坏肚子了,胃病不是大事,注意饮食习惯就好了”,从而忽略诊治。长期服药的患者不要忽略上述症状,及时就医,查一下肝功能。但老百姓其实很难自行早期辨识到底是不是已经肝功能受损,所以定期复查、监测肝功非常重要。复查时医生不仅会评估药物的作用,也会评估其副作用,如果及时查出,肝功能受损是有可能逆转的。刚开始服药的时候可以监测得勤一些,稳定后建议大家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
到了秋天,白天渐渐变短,这时候就更要注重补充维生素D啦!1.为什么要补维生素D?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我今天要跟大家官宣一下维生素D的另外一个低调的贡献: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已有很多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冠心病、心衰、外周动脉疾病、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此外,维生素D还有很多有益健康的作用: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在高纬度地区的美国人比靠南的居民更容易患结肠癌,研究人员推测,这与接受日照较少导致的维生素D缺乏不无关系。亦有研究指出,维生素D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与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硬化、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并且能够增强人们抵御流感、普通感冒以及结核的能力。2. 哪些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 肥胖人群肥胖时,身体中过多的脂肪细胞会牢牢把控住一部分维生素D,使其不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发挥正常功能。皮肤颜色深的人可以理解为黑黑的朋友们自带了一层防晒隔离,影响了维生素D在皮肤内的合成。 女性较男性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较高的体脂肪率,较少的户外活动时间,擦隔离防晒的习惯,都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女同志体中的维生素D。 年龄大的人老去的是年华,降低的是维生素D吸收能力啊。05 居住在日晒较少地区的人群没办法,老天不给力,只能自己多创造合成条件啊。3. 如何确保维生素D充足? 食补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维生素D补剂,但其实日常饮食,比如深海鱼、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都可以起到食补作用。晒太阳大约10分钟的日晒就可以补充3000~5000IU的维生素D,相当于喝大约30杯牛奶。药补 实在无法达标的,则需要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到底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需要医生来判断。目前关于维生素D的推荐水平尚无统一意见,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至少维持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在30ng/ml以上(可内分泌科抽血查,常见于更年期骨质疏松等)。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则会失去维生素D对多种疾病的保护作用,从而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等慢性病。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的研究只是指出,高水平的体内维生素D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并不是说维生素D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病!要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佐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收获最佳的健康状态。
最近是体检季,我身边的一些同事很年轻尿酸就高了,血尿酸升高是很可怕的事情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尿酸多少算高?不同的人群的正常尿酸指标是不同的,女性的正常值155~357μmol/L,通常男性的指标比女性每升要多60~70μmol,儿童则会更低一些。当女性绝经之后,正常指标逐渐向上攀升,最终与男性标准一致。如果尿酸超过了正常值的上限,就叫做高尿酸血症。尿酸高的危害高尿酸血症最严重的一种症状就是痛风,相信我们都听说过,就是尿酸的结晶沉积在关节里面产生刺痛。还有些人会出现红肿、热痛、炎症等特别明显的反应。但有人会问:没有症状,也不痛,是不是就不用管?当然不可以,尿酸高会引起很多代谢类疾病、冠心病,还会加重肾脏的损害,也会沉积在其他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尿酸是怎么升高的呢?很多朋友都会关心这个问题,尿酸之所以多,要么是来源多,要么就是去得少。如果你吃过多高嘌呤的食物,或者是体内产生过多的尿酸,以及我们排泄出去的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体内尿酸升高。如何让尿酸来得少,去得多控制进量,我们可以从饮食中进行控制。大家记住,所有的豆类都含有很多的嘌呤,肉类食用不要过量,海鲜含有大量的嘌呤要慎重吃(淡水鱼类嘌呤含量较少,可以吃一部分)。大多数蔬菜是可以吃的,且对身体有益,然而菠菜是一个异类,它所产生的尿酸比较多。还有些人是原发性的,原因是身体代谢出现了问题——无论怎么控制饮食尿酸都会高,这可能就需要药物治疗了。尿酸怎么排呢?可以碱化尿液。有些人会吃一些碳酸氢钠片或其他的药物,如果你的病情很严重,建议还是去看医生。吃药引起的尿酸升高怎么办?还有很多病人离不开药。譬如,心衰的病人要吃利尿剂,很多冠心病的病人要吃阿司匹林等等,此处不详细举例了。这些药物都会升高尿酸,那就不吃了吗?不可以的,这些药都是特别重要的。所以要请您的医生帮你合理安排一些药物,甚至加上一些治疗尿酸的药物,控制我们的尿酸恢复正常。
我们生活中总流传着一些食物相克的小知识,虽然大部分都是流言,但真有一类不能在吃药时同食的水果——西柚。秋季正值吃柚子的季节,而西柚是市场上销量很广的一种,又称“葡萄柚”,果瓤红红的,味道也十分甘甜,年轻人也喜欢买西柚制作的饮品。这么一个看起来非常无害的水果,能有什么危险呢?一、影响85种药物!2013年,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医学会会刊》上发表论文指出: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发现与西柚汁同服会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导致猝死等危险情况。研究人员目前已发现85种药物会与西柚或西柚汁发生反应,其中多数是常用药,如:“他汀”、“贝特”等降脂药;属于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药,一般叫“XX地平”,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拜新同)、氨氯地平(络活喜)和非洛地平(波依定)等;还有一些治疗心律失常、抗感染的药物等都会与西柚“发生反应”。在已知的85种药物中,有43种会导致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包括猝死、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肠胃出血等。二、放大、减弱药效身体要想吸收药丸里的有效成分,需要先在肠壁上将药物进行一次吸收,然后药用成分才能转运进血液循环,真正为身体所用。但是,在这一步过程中,不少药物分子会被小肠细胞内的一些代谢酶分解灭活,导致进入血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西柚中有一些成分正是能够明显抑制这种代谢酶的活性,使得更多的药物进入血液并在体内停留更长的时间,结果会使得体内的药物太多了,相当于多吃了药。大剂量的药物一下子进入我们体内,本来很少见的副作用发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还有一部分药物,比如一些治疗过敏的药物,吸收需要转运蛋白参与,而西柚可以阻滞这些转运蛋白工作,相当于少吃甚至没吃药,药物疗效自然也大打折扣。三、需要间隔多久?西柚这么“厉害”,有些朋友要问了,那在吃药前后多久吃西柚会出现这样的“反应”呢?这里我要很遗憾地跟大家说:西柚汁对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作用可以持续24小时!通常,一杯(约200ml)西柚汁或一颗西柚可以使抑制代谢数小时乃至数天。就算把西柚和药物错开时间服用,也不能完全避免西柚的影响。而且,西柚吃得越多,这种作用就越明显,持续时间也越长。所以,如果想避免西柚对药物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服药期间不要吃西柚以及含有西柚成分的相关食物。所以,建议咱们心血管病患者还是不要吃西柚了。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但是你知道什么时间吃、怎么吃最合适吗? 1、重点控制两峰值!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尤为重要。我们的机体会根据生物钟而出现新陈代谢水平的变化,所以即便是同一种药物同等剂量,服药时间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药效及药物对机体的副作用也会有一定的差异。高血压药物的服用,主要是按照血压波动水平而决定的。就是我们在前几次文章中反复提到的“两峰一谷”血压波动曲线。而控制血压主要就是控制两个“峰”。一般人起床清醒后到上午10点会出现血压的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峰后,下午逐渐下降,傍晚时分(17-18点左右)血压再次升高,之后夜间血压逐渐降低至低谷。2、高血压药该怎么吃?那么,药物到底应该怎么吃呢?一般来讲:①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多在早晨700时服药。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相对比较长,可在血压到达“晨峰”时控制;②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和下午16:00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③1天3次服用的短效抗高血压药物,服药时间应该是清晨醒来、中午1:00、下午16:00左右。当然,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您也可以在服药前先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找出自己的血压高峰,在24小时血压监测的结果指导下,于高峰前1-2小时服药,这样的话控制血压的时间更加有针对性、个体化。如果您的情况不允许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您也可以在一天中选择4个时间点,每6小时测一次血压,连续测3天,就能够知道自己血压波动情况。由此可以推断出一个服药时间。3、睡前需要服药吗?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人夜间入睡时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所以夜间血压处于低谷水平,如果睡前服用降压药,就很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的器官供血不足,造成一定的风险。但也有一部分人,会有夜间血压升高的现象,或者是晨起服药前血压升高,这些人就需要您的医生按照您血压升高的规律个体化选择用药种类和服药时间。所以是否睡前用药一定要在血压监测的基础上听从医生的建议。另外,还有一类降压药,叫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等“唑嗪”类药物),有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会用到,这个药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突然改变或久站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低血压),由于白天活动较多,为了避免站立、行走等活动过程中体位变化而出现定低血压,所以睡前用药比较好。4、必要时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控制高血压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在医生首诊开具的药物后,即使血压平稳也不该放松警惕,不再前往门诊复诊,有些朋友甚至连血压监测也省了,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必要时可能也会对用药做一些调整:因需调药医生选择降压药物是根据您当时的身体情况而定,但是降压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患者可能最初使用某种降压药物时效果很好,但时间一长可能会由于疾病的进展,或者身体其他问题的出现,原来的降压药不能使血压降到理想范围,貌似“耐药”情况出现,此时就需要及时联系您的医生为您调整药物。另外,若身体出现了其他疾病,此时当前选择的降压药可能会与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相克”,导致药效受损;或者不良反应严重,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应向医生咨询来决定是否调整药物。因时调量血压不仅受生物钟的影响每天呈波动状态,也会受四季气候的影响出现动态变化,比如:夏季天气炎热,血管呈扩张状态,有些患者朋友即使不吃降压药,血压水平也比冬春季节低一些;冬季时,血管收缩,人们也因为寒冷恶劣天气减少运动,会导致血压不同程度的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朋友要注意自己的血压变化,可以在去医院就诊取药时向医生简单说明您目前的血压水平,在夏季酷暑或冬季严寒时期,医生可以根据您的血压情况适度调整降压药物剂量。通过今天的讲述,您明白了吗?
有人无辣不欢,也有人怕上火、怕伤胃对辣敬而远之,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适当吃辣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1、吃辣能预防心血管病发表在著名期刊JACC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常吃辣椒可降低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率。该研究纳入了2万多名成年人,并根据这些人群的饮食习惯将他们分为四组:①不吃辣椒或很少吃辣椒;②每周吃辣椒≤2次;③每周吃辣椒2-4次;④每周吃辣椒>4次。经过了多年的随访,研究者发现,相比于不吃辣椒或很少吃辣椒的人来说,每周吃辣椒>4次的人群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3%,心血管相关死亡率降低了34%,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降低了44%,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61%。研究者们还发现,此结果不受各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也不受受试者饮食结构的影响,经常食用辣椒可以降低成年人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风险。2、吃辣还有哪些好处有研究发现,我们日常食用的辣椒中的主要辛辣成份是一种叫做辣椒素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主要通过我们体内的辣椒素受体(TRPV1)起作用,辣椒素在抗炎、镇痛、抗肿瘤、保护胃黏膜、呼吸系统等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研究发现,辣椒素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辣椒素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扩张、促进尿钠排出起到降压效果。辣椒素还可引起基础代谢率增加、体温升高,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间接起到控制血压、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受到减肥人士的欢迎。另外,辣椒素还具有改善心肌重塑、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保护作用。3、这类人谨慎吃辣不少患者被医生叮嘱要“清淡饮食”,那还能吃辣吗?虽然辣椒中的辣椒素会促进血液循环,短时间内可使心跳加快,但如果患者之前一直有吃辣的习惯,且胃肠道功能正常,吃少量辣椒对心功能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患者既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可造成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的药物,这种情况下再加上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使脆弱的胃黏膜雪上加霜,建议还是少吃为妙。当然,这也和辣椒的辣度有关,像下图,越往下越辣:但是我要提醒大家:辣椒虽好,我们日常进食辣椒的方式并不一定健康,拿麻辣火锅来说,它除了有辣椒素,还含有超过我们身体需求量的食盐、脂肪以及其他的调味品。因此喜欢吃辣的患者首先不要忘记我们清淡饮食的原则,可以自行烹制少油、少盐的辣椒食物,适量吃辣椒,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心血管。
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关系可以说得上是“狼狈为奸”,而脑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更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特别严重的一种。那血压多高会导致脑出血呢?1、血压多高会导致脑出血呢?很难给出一个具体数字。高血压出血并不仅仅是说血压本身,像有些病人吃一些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这些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并非所有的脑出血发病前都会出现高血压,仅限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确实遇到过血压不高但出现脑出血了,也有血压180、200㎜Hg也没有出现脑出血的患者。只能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血压超过140/90㎜Hg,就是危险的!每个人的基础身体条件、疾病不同,很难划出一道导致脑出血的血压“红线“;想要避免脑出血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保证血压平稳在”安全线“以下。有研究表明收缩压下降10~20mmHg者3~5年内脑卒中(“脑出血”或者“脑血栓”)事件减少38%。如此严重的高血压脑部并发症,事先有什么样的症状呢?2、脑出血的10大症状!①血压明显升高③恶心呕吐⑤抽搐⑦乏力⑨失语②头晕头痛④视物模糊⑥半身麻木⑧偏盲(视野缺损)⑩精神障碍1、既然是高血压并发症,那么最初一定会有明显的血压升高的情况发生。这种血压升高表现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的同步升高,有时可以到220/120mmHg以上,在如此高的血压状态下,一般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的症状。2、因为脑部并发症是脑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痉挛、破裂出血导致,多数病人除头晕、头痛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抽搐、半身麻木、乏力,或者偏盲、失语及精神障碍这样的脑部改变。3、脑部并发症一般都是突然起病的,尤其是脑出血,与情绪和劳累关系密切,多出现在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或饮酒及大便过度用力时发生。3、突发脑病怎么办?高血压脑部并发症的发病过程有长有短,只要家人发现患者突然出现了上述我们提到的症状,应即刻住院治疗:1、呼叫120最佳办法是立刻拨打急救中心的电话,说明患者情况,等待急救车前往接送患者入院。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多安抚患者,保持患者的安静,避免紧张情绪。 2、让患者侧躺最好让患者侧躺在平地上,以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发生窒息。维拉帕米、氨氯地平如果家里有降压药物,最好立刻舌下含服我们之前科普文章提过的钙拮抗剂类降压药,常用的有维拉帕米(异搏定)及氨氯地平(络活喜)。这类药扩张血管的作用强,而且不降低心排血量和脑血流量,对保护脑组织有辅助作用。避免头部颠簸如果您是自行护送患者朋友前往医院,一定要注意避免颠簸,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出现过大的震动。另外,要向接诊医生说明,患者在家中已服用的药物及剂量供医生参考,避免用药剂量太大,出现其他的并发症。4、有哪些预防方法吗?一定要保持血压的稳定,按照医生的意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日常还要注意:避免情绪的突然波动;戒烟酒;有便秘情况的老年朋友们要及时治疗便秘;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麦麸、蔬菜、水果等帮助消化。
疫情逐渐稳定下来,餐饮堂食也有序的开放了,大家有没有跟久违的朋友们“小聚”一番呢?许久不见,必定少不了要小酌一杯,这时可能有些心血管病患者会问了:最近服药规律、病情稳定,是不是可以喝点酒呢?建议,如果你在吃以下几种药,最好还是不要喝:1. 阿司匹林对于很多患者来说,阿司匹林是需要常年吃的。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以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发生率在3%~9%之间,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及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一定要避免或限制饮酒及食用含酒精或以酒精烹饪的食物。因为乙醇可以扩张血管,可引起胃粘膜充血或水肿,从而加重某些药物对胃肠刺激的不良反应,增加胃出血的危险。(注:另外,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能抑制组织吸收维生素C,所以要多吃新鲜的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柠檬、西红柿、土豆等)2.部分降压药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这些药物均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服用这些药期间,需要避免饮酒、含酒精或以酒精烹饪的食物,道理还是上面说过的,酒精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会增加降压药物的低血压的危险。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这类降压药的朋友们则应该小心葡萄酒,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葡萄酒中所含的酪胺的代谢,而酪胺若在体内大量蓄积,会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脑溢血。3.降脂药吃降脂药也怕喝酒吗?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些降脂药(他汀类、贝特类等)具有一定的肝脏损害的副作用,虽然正常情况下的发生率很低,应用很安全,但如果在服药的同时大量饮酒,那可就让肝脏的负担大大增加了。其实很多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所以我的建议是,无论服用何种药物,都要限制饮酒。4.饮酒会增加心脏病风险!没有心血管病疾病的朋友们也要注意,要少喝、适量喝酒。因为大量饮酒增加心脏病风险! 引发心律失常 大家可能听说过“假日心脏综合征”,这是指在节假日期间过量饮酒后,出现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综合征。这种综合征与长期心脏病史无关,而饮酒恰恰是导致这种心脏病突发的元凶。具体来说,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能够使心肌传导发生延迟,导致折返发生,或者刺激心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改变心肌不应期,从而招致快速性心律失常。轻者会出现早搏,严重者会导致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扑、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其中35%~62%的“假期心脏综合征”表现为房颤,虽然这种房颤可能在24小时内终止,但26%的“假期心脏综合征”患者在1年内过量饮酒后出现房颤复发。酒精对房颤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增加发作频率,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冠心病患者中,“假期心脏综合征”更是会让猝死的风险增加3倍。 酒精性心肌病 你听说过一种只有喝酒的人才会得的心脏病吗?这就是“酒精性心肌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无论心功能到了多么“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也一定要戒酒、戒酒、戒酒。否则病因不除,治疗徒劳。相反,如果下定决心,扔掉酒杯,则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完全痊愈。总之,心血管病人服药期间最好避免饮酒,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若是非要“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话,那必定会“来日愁来愁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