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使用10大误区,您中招了吗? 2017-09-09 好医术心课堂 药物治疗是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如何正确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取得最大效益而规避风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永恒主题。但临床上,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过程中常见10种误区,下面为您列出,希望能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对您有所帮助。 误区一: 所有心律失常都必需干预 首先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疗。 在用药之前尤其是要筛选出无需治疗的心律失常,包括体检时发现的早搏、无症状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不快的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失常、无不良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对这些患者应当以“打消顾虑”为主,教育其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或减少应用可使心律失常加重的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激动、生气等。 此外,指导患者如何定期复查、自我监测脉搏以评估心律失常也至关重要。这些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无益,有些反而使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甚至诱发新的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误区二: 所有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都应彻底消除 在心律失常的救治中,常见的想法是无论何种情况,都要把心律失常消灭干净、彻底消除,但临床并非如此。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出现了室性早搏,医生和患者都会紧张,用抗心律失常药消灭室早也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做法。 但多数学者不主张过于积极的处理,尤其是对于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不诱发更严重心律失常的室性早搏。即使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室早,也并不主张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而是更应重视改善缺血等治疗。 误区三: 情况紧急,直接用药 情况再紧急,也要快速了解患者的机体情况(当然更紧急的情况会选择电复律) 如有哪些基础疾病?正在服用哪些药物?现在的心电图如何?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有无电解质紊乱? 例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依布利特或胺碘酮复律前,如果已经出现QTc延长、低钾血症或房颤已持续数天未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未应用抗凝药物,则用药就如同走钢丝一般。 误区四: 药物安全性是绝对的 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药物。 例如胺碘酮对心肌内层、中层、外层的复极延长相对均一,因此,应用后很少发生其他三类药导致的QT 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加之其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均有效,又可以用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很多医生认为其是安全的“万能灵药”。 其实不然,对于已经出现QTc延长、低钾血症的患者,也会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而对于较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三类药物(如依布利特)用于相对安全的患者(无QTc延长、血钾不低于4.0mmol/L),注意用药方法,也是安全的。 误区五: 一种药物无效就换另一种 对于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一般不建议短期内换用另外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宜考虑采用非药物的方法如电复律或食管调搏等。 序贯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易致药物不良反应及促心律失常作用,仅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状态或其它顽固性心律失常处理时才考虑,避免由于过度依赖药物治疗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误区六: 心律失常以治疗为上 对于AMI合并室速的患者,曾主张预防用药,48小时内慎重预防应用利多卡因。 对于遗传性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的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再发;对于心肌梗死、心衰合并室速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室重构,改善预后。因此,是预防为主,还是治疗为上,应仔细权衡利弊后再使用。 误区七: 联合用药更常见 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指南建议,若单药治疗无效,可联合应用。 对于频发室速,可联合钠通道和钾通道阻滞剂(如美西律+索他洛尔、胺碘酮+氟卡尼/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联合,可用于ICD频繁放电者。胺碘酮联合雷诺嗪,可提高房颤转复率。 但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格外当心,不仅要关注对窦房结自律性、房室结传导性、心肌收缩性的抑制,更要关注对QTc间期延长的协同作用,尤其对于女性、心力衰竭、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在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时,更应注意加强监测。 总之,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应留意相互的不良作用及配伍禁忌,切不可盲目运用。 误区八: 忽略基础疾病和病因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早或非持续性室速不是引起猝死或增加死亡率的直接原因,仅仅是基础心脏病(如心梗、心衰等)的临床表现。 某些心律失常(如低血钾、低血镁、洋地黄中毒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等)可能是暂时性的,去除诱因后可迅速消失。室早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临床症状和(或)预后,有室早并非都有器质性心脏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多为良性,预后良好。 根据心律失常加年龄,武断地把老年人室早归因于冠心病、年轻人室早归因于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误区九: I类药物惨遭淘汰?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不少医生认为虽然Ⅰ类药物抗心律失常有效,但对减少死亡无益甚至有害,因此,即便对无心脏结构、功能异常的患者也放弃应用,反而把二线药物胺碘酮当成万能的一线药物滥用,这是毫无依据的。 对Ⅰ类药物不利的临床研究都是针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只要患者不属于这两种情况,Ⅰ类药物还是必不可少的一线治疗药物。 误区十: 中医抗心律失常治疗无优势 其实多数抗心律失常西药疗效欠佳且副作用明显,如胺碘酮疗效确切但存在严重心外脏器的毒副作用;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多缺乏针对性西药。 而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便记载了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疗方药:“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在对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上,中医学具有丰富的经验,其更强调“调律”,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医药宝库,发挥中医药优势。
转眼间,2020年最后一个法定假期马上就要过去了。年末在望,今年您还有多少立下的小目标没有实现呢?今天哈大夫想和各位重整一下坚持完成目标的勇气与信念。下面这些小事情,你做到了几个?一、作息篇01每天睡6~8小时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对心脏,身体各个器官都需要。02睡前不玩手机睡前使用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减少褪黑激素生成,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不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还有可能因为过度被手机里的内容吸引,兴奋得睡不着觉。因此,不和手机同床共寝,是很多人改善睡眠的第一步。03醒来后在床上静卧1分钟不妨将闹铃定早几分钟,起床之前缓一会儿。早晨起得过猛,会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朋友们来说,晨起过猛往往是一个危险时刻。因此最好为自己留出一段“反应时间“,醒来后在床上静卧1分钟,活动活动手脚,再从容地起床。二、 饮食篇04每周至少在家吃5次饭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家常便饭已经不再“家常”,取而代之的是油盐无度的外餐。事实证明,外餐虽然方便快捷,口味诱人,但却存在增加肥胖、高血压、胃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病率的风险。而在家就餐,可以油盐自控,合理搭配,并且很重要的是,和家人一同进餐的感情交流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一剂良药。05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深色蔬菜最好占一半以上,烹调较好的方式是凉拌、急火快炒和快速蒸煮。不要想着用各种维生素补剂代替新鲜水果蔬菜的地位。06坚持吃早餐生活再忙,再想减肥,也不能错过最最重要的早餐!事实证明,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更易患糖尿病和心脏病。但是,早餐可不是只要吃了就行这么简单,如果您选择的是油条等“暗黑早餐“,可能会适得其反。一份健康的早餐应该包括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全麦谷物。吃好早餐,不仅可以为一天的工作提供满满的动力,还能带来满满的好心情。三、 运动篇07每天运动半小时运动对身体各个器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保护作用,如降低癌症发生风险,延缓衰老,保护心肺功能。再忙都不是理由,挤出半小时的时间,为自己的健康上一份免费保险,何乐而不为?四、 心情篇0821天不生气研究显示,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生气也是心血管的黑色时刻。如果您能在连续的21天内控制自己的情绪,相信您一定能慢慢养成平和的心态。09每天对自己笑一笑笑一笑十年少,这是一句毫不夸张的话。终日紧锁眉头,心脏必定不好受。每天对自己笑一笑,心脏、心理上的负担都会减轻很多。还有不到三个月,2020年就结束了。但改变从来不嫌晚!
最近周杰伦发了新歌,听歌之余,哈大夫也顺带查阅资料,想和大家聊聊音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不仅你爱听音乐,你的心脏也爱听音乐!一、每天听音乐30分钟可减轻焦虑、降低心脏病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2020年会最新公布的研究显示,心脏病发作后的患者每天听30分钟的音乐,有助于减轻焦虑、胸痛水平和随之而来的心脏问题。心肌梗死所带来的胸痛令很多患者感到痛苦,据估计每9名心肌梗死的幸存者中就有1人在心脏病发作后的48小时内会出现胸痛和焦虑症状。来自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表示,对于上述患者,每天听30分钟音乐,可显著降低他们的胸痛水平和焦虑情绪。同时研究者指出,将音乐疗法与药物等标准的治疗方法相结合,患者在家就可以完成,不仅可以减轻胸痛和焦虑的症状,而且有助于预防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此研究经历了长达7年的随访,发现音乐疗法在减轻焦虑、疼痛感等方面比单纯的标准疗法更有效: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低三分之一,心绞痛症状也降低约四分之一;这些病人患其他心脏疾病的概率也随之显著降低,心脏衰竭概率降低18%,冠状动脉搭桥概率降低20%,心源性死亡概率降低16%。研究者表示,这可能与音乐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解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会增加心率和血压,从而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增加。音乐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这方面的压力,且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二、每颗心脏喜欢的音乐不同一说到音乐疗法,大家第一反应大约都是舒缓的轻音乐,不过研究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者用精确的方法记录了心脏对音乐的反应,研究者邀请三名患有轻微心脏衰竭,安装了起搏器的患者参加一场现场古典钢琴音乐会,研究者通过起搏器测量了这个过程中心脏的电活动,发现让一个人平静下来的音乐,可能会引起另一个人的兴奋,上述结果已在8名患者身上得到证实。换言之,每个人的心脏喜欢的音乐是不一样的。一项来自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研究显示,对两个人播放同一段音乐,他们的心脏会有产生非常不同的反应。研究者表示,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心脏对音乐变化的反应,可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音乐干预措施,以到相应的治疗目的,这可以在没有药物副作用的情况下降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等相关心脏疾病的风险,开具个体化的音乐处方。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心脏喜欢的音乐?前文两项研究都是2020年最新公布,所以对于如何去判断心脏喜欢什么音乐,目前还没有定论,不妨在听喜欢的音乐时,注意体会一下自身感受,甚至可以用便携式长程心电监测设备来自行对比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