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第7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为“Eliminate Hepatitis”(消除肝炎)。截止2015年底,全球估计有3.25亿人感染慢性肝炎,其中约有2.57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71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全球估计只有9%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和20%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接受了检测和诊断。在确诊病例中,只有8%(170万)的乙肝感染者和7%(110万)的丙肝感染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WHO提出2030年的目标是:90%的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得到检测,80%的适应症患者得到治疗。WHO希望以2017年世界肝炎日为契机,加速实现《全球卫生部门2016-2021年病毒性肝炎战略》,帮助成员国达到最终目标——消除肝炎。 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代表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2006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至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由于乙肝疫苗的推广,我国目前已经整体降为中流行地区,但这与世界低流行地区的感染率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慢性乙型肝炎肝仍然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有近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尽管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疾病负担巨大,且疗效差,但相当一部分人患者对此缺乏足够的认知,并未在早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这些原因包括,大多数人感染病毒后并未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并且在感染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有症状出现,直至炎症发展成终末期肝病。其次,也包括经济、文化水平和地域的限制及惧怕社会的歧视等方面的原因。所有的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病毒的“默默流行”和“最终爆发”。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展,近20年来的医疗实践证明:病毒性肝炎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就。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均有疫苗可以预防;自从1998年拉米夫定上市到目前相继出现了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新一代抗病毒药物,乙型肝炎病毒得到了控制,由此带来了终末期肝病大幅度下降,慢性乙型肝炎得到了临床治愈。近5年来,随着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发明和应用,开启了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的新时代,慢性丙型肝炎已被定义为一种可治愈性疾病。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不容乐观的是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仍并未被得到充分的普及,治疗不规范、随访缺位、认知水平低、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仍是制约慢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突出问题。我市地处陕西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是许多家庭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身在肝病临床一线,目睹太多的不幸,每每看到贫病交加的患者为反复的住院和病情的恶化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每每当看到年轻的生命因为肝衰竭命悬一线的时候;每每当看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因反复呕血、便血,最终生命嘎然而止的时候;每每看到肝病晚期患者痛苦而绝望的眼神的时候,我们同样心情沉重,扼腕叹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些悲剧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此时,作为肝病医生,我们深感责任更大。一方面广大慢性肝病患者有迫切的治疗期望,另一面又缺乏规范化的指导和长期随访,再加之社会上虚假的医疗宣传和广告,严重误导了患者的治疗选择,给患者雪上加霜,大量的患者失治、误治而错失治疗机会,我们的患者迫切的需要通过正规途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得到科学规范化的治疗。近10年来,我们安康市中医医院消化科肝病团队,在积极推动本地区慢性肝病科学、规范化治疗的同时,把“消除肝炎”作为我们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开展了慢性肝病规范化的宣教和随访,申报承担了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相关学术文章10余篇,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申报陕西省科研成果1项。在每年的“世界肝炎日”、“全国爱肝日”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相关义诊和宣传咨询活动20余场次,在安康日报发表科普文章40余篇,在安康广播和电视台录制节目5场。基于以上的成绩,我们团队在2012年第2个世界肝炎日被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授予成为“肝病患者教育基地”,得到时任基金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的接见和授牌。于2015年再次被中国肝炎基金会确定为“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2016年又被吴阶平基金会评选为“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4名医生被聘为“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通过近10年的努力,我们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健康教育和随访体系,建立了多途径的的肝病健康公益咨询平台,并通过吴阶平基金会的“肝胆相照”公益健康管理系统对慢性肝病进行动态的随访和管理,在国内较早的提出和建立起了医患共同参与集慢性肝病预防—健康宣教—优化治疗—长期随访为一体化的全病程动态管理模式。下一步,在医院学科发展建设的大力支持下,将成立“肝病研究所”,建立“院士工作站”,站高谋远,树立大肝病学科的发展思路,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实施慢性肝病中西医结合区域综合防治计划,尽最大努力使得每一位肝病患者都能得到规范化的健康指导、随访和管理。“消除肝炎”,为了这个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团队将与您携起手来,不遗余力,砥砺前行。
2014年7月28日是第四个世界肝炎日,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主题是“战胜肝炎,从我做起”,为提高和改善广大群众对病毒性肝炎认知水平,特别是丙肝,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规范治疗的相关内容,帮助更多的肝病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呼吁全社会摈弃歧视,对肝病患者伸出友爱之手,我院内二科以“第四个世界肝炎日”为宣传契机,开展了一些列的健康宣教活动。我院内二科于2012年被中国肝炎基金会批准为“肝病患者基地”,在中国肝炎基金会的指导和科室的精心组织下,积极开展一系列多途径肝病科普宣传活动。在“世界肝炎日”活动准备阶段,在安康日报上发表题为《注意身体,按时检查》的专题科普文章。在安康电视台“健康大讲堂”栏目,围绕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做了一期“不要肝着急”的专题节目,目前正在《安康电视台》播放。在住院大楼前通过LED显示屏播放“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标语,并在院内张贴活动宣传海报。于7月26日在科室举办“肝病患者教育基地”患友会系列健康讲
今年的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四个“世界肝炎日”。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普及肝炎防控知识,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确定了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战胜肝炎,从我做起。号召大家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措施,战胜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是我国人群中感染最多的一种病毒性肝炎,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由于乙肝疫苗推广,我国目前整体降为中流行地区,但这与世界低流行区的感染率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慢性乙肝仍然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有近100万人死于慢性乙肝、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尽管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疾病负担巨大,且疗效差,但相当一部分人患者,并未在早期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原因包括,大多数人感染病毒后并未出现任何症状,并且在感染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有症状出现,直至炎症发展成慢性肝脏疾病。其次也包括经济、文化水平的限制及惧怕社会的歧视等方面。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病毒的“默默流行”。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接种乙肝疫苗还可有效减少与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开展早期筛查,做到对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而慢性丙肝患者经规范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活再忙,再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自己注意,家人也注意。2014年4月 12日《南方都市报》著名首席记者过国亮因患肝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第四个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笔者借用他的最后一句话“注意身体,按时检查”。
7月28日是第三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对它”。为提高和改善广大群众对病毒性肝炎及其所导致的疾病的认识,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规范治疗的相关内容,帮助更多的肝病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呼吁全社会摈弃歧视,对肝病患者伸出友爱之手,我院内二科(脾胃、肝病科),以“世界肝炎日”为契机,开展了一些列的健康宣教活动。 我院内二科为中国肝炎基金会批准“肝病患者基地”,在肝炎基金会的指导和科室的精心组织下,积极开展一系列多途径肝病科普宣教活动。“世界肝炎日”前一周,在安康日报上发表题为《肝炎—了解它,面对它》的专题科普文章。在门诊大厅和住院大楼前悬挂“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标语,并在院内张贴活动宣传海报。于7月26日在科室举办“肝病患者教育基地”患友会系列健康讲座,内容涉及慢性乙肝的规范化治疗,慢性慢性肝病的心理问题的护理与治疗,同时就群众对传染性肝病的常见认识误区和疑问进行了解答,参会人数达60余人。 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当天,内二科医护团队在门诊大厅举办世界肝炎日”宣传、义诊活动,现场为市民提供义诊咨询服务,讲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乙肝/丙肝抗病毒规范化治疗知识,号召反对乙肝歧视,共同关爱乙肝患者群体。活动现场制作大型易拉宝式展板4张,内容涉及各类传染性肝炎(甲、乙、丙、丁、戊肝)的特点、传播与预防途径,治疗方案选择等内容。活动持续到上午12点,义诊患者50余人,接待咨询群众220余人,发放各类肝炎防治知识宣传资料400余份,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90余份。 通过以上一系列宣传活动,希望能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的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病毒性肝炎,树立起病毒性肝炎可防、可控、可治的理念,消除疾病恐惧与社会歧视,提高本地区病毒性肝炎防治水平。
今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3个“世界肝炎日”, 其宣传主题是“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对它”。各种肝炎,特别是慢性病毒型肝炎对健康造成危险,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所知。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号召:“从认识转向承诺和行动,应对病毒性肝炎的“默默流行”,以期利用世界肝炎日,引起世界对肝炎的重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纠正患者的错误治疗,引导患者科学治疗,提升肝病防治水平。 以乙肝为代表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感染人口约为3.5-4亿人口。 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由于乙肝疫苗推广,我国目前整体降为中流行地区,但这与世界低流行区的感染率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慢性乙肝仍然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有近100万人死于慢性乙肝、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尽管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疾病负担巨大,且疗效差,但相当一部分人患者,并未在早期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原因包括,大多数人感染病毒后并未出现任何症状,并且在感染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有症状出现,直至炎症发展成慢性肝脏疾病。其次也包括经济、文化水平的限制及惧怕社会的歧视等方面。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病毒的“默默流行”。 实践证明,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可防可治的,慢性乙肝/丙肝的防治在最近10余年取得了瞩目的进展,但是目前的治疗方案仍未被完全普及,治疗不规范、随访环节缺失、患者认知水平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仍是制约慢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突出问题。安康地处陕西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慢性乙肝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是许多家庭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广大慢性乙肝患者有迫切的治疗的期望,另一面又缺乏规范化的指导,再加之社会上虚假的医疗宣传和广告泛滥,严重误导了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选择,给患者雪上加霜,大量的患者失治、误治而失去治疗机会,广大患者迫切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得到科学正规化的治疗。 近几年来,在积极推动本地区慢性病毒性肝炎科学、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对于慢性肝病的宣教和随访是我们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去年的第2个世界肝炎日,我院内二科被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授予成为“肝病患者教育基地”,已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健康教育、随访体系,在好大夫网站上建立了肝病健康咨询和宣教网站(http://cuixiang.haodf.com/)访问量已达60余万人次,并通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希望家园”健康管理系统对慢性肝病进行动态的随访和管理,建立起了医患共同参与集慢性乙肝预防—健康宣教—优化治疗—长期随访为一体化的动态管理模式,以期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改善社会的疾病认知水平,加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本地区肝病规范化治疗水平,减少降低我市居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遏制本地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播和流行。
春季万物复苏,天气回暖,到处一片春意盎然,从医学上来看,春季也是各种慢性肝病易于复发、易于活动的时节,特别是慢性乙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春季也是肝病调养和治疗的黄金时节,养肝之计在于春。笔者发现周围许多慢性乙肝患者朋友在平时的生活治疗和调养存一些误区,严重误导了患者的养护和治疗,现和大家探讨如下。 误区一、道听途说,偏听偏信。有些乙肝患者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只相信别人的治疗经验,听到别人说这种药好就用这种药,听说这种药不好就排斥这种药。特别是现在医疗广告市场混乱,各种虚假的广告、药品宣传漫天飞,很容易误导患者的就诊和治疗,小则经济上收到损失,大则延误病情或加重病情进展。其实,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建议患者在肝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复诊。 误区二、只重保肝,无视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最根本的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因此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唯有把乙肝病毒控制到最低水平,才可能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但是,目前许多患者认识不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只片面认为保肝治疗重要,只满足转氨酶化验正常,表面上病情趋于平稳,但病毒的持续复制却在潜移默化的引起疾病的进展。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转氨酶水平也不是评价病情和指导治疗的最关键的指标,转氨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也不一定成比例,特别是有些降酶药只是降低了酶的活性而使得测定结果降低至正常。如果病情处于最佳抗病毒治疗时期,就应该及时地进行抗病毒治疗。 误区三、盲目忌口.。 民间历来就有患病要忌口的说法,不少人道听途说,轻信乙肝患者不能吃鸡肉、羊肉、鱼肉等。不少乙肝患者列出长长一条“忌食”单。结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胡乱忌口,这样他们无法得到营养,几年下来,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些患者为了治疗肝病,天天“进补”,结果出现严重的脂肪肝。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带来的不良后果。实际上,对于单纯的慢性乙肝患者,饮食没有太多的特殊先知,基本原则是综合营养,水果、蔬菜、肉类、豆制品都需要,但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腌熏制品。但特别谨记绝对戒酒,酒精是肝脏病患者的天敌。误区四、心理负担过重。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性肝病。这使得许多患者忧心忡忡,情绪低落。其实,慢性乙肝罹患肝癌只是少数。对于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乙肝与肝癌的相关性,以便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定期复查;又要看到这种比例不是很高的现实,放松心态,积极乐观的应对疾病和生活。肝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免疫状态,而免疫状态又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心理负担过重只会影响预后,对病情毫无益处。所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乐观地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明智的做法。
“全国爱肝日”是在我国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等肝病高居不下,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的背景下,为动员全社会广泛开展预防肝病科普知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经全国人大,卫生部于2001年提出并设立的,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今年的3月18是第13个“全国爱肝日”,宣传的主题是:“为了爱肝,我们戒酒一天”。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全球酒的消费量猛增,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跃居成为肝病谱第一大类肝病,在我国由于饮酒导致酒精肝的发生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隐型杀手,现代社会中,酒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无酒不成席,一醉乃方休,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待客之道。酒逢知己,情融意恰,但如饮而无度,或长期嗜酒,将可能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病。《本草纲目》对酒的记载是:“少饮则和气血,多饮则杀人倾刻。”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部分酒精性肝病患者对于本病的认识和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的误区,由于认识的不足导致了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导致疾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甚至肝癌,而失去治疗机会。因此,在第13个“全国爱肝日”到来之际,和大家就酒精性肝病的相关知识和部分患者存在的误区进行解读。一、正确认识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病因是酗酒,因为酒精主要是经过肝脏代谢,在代谢过程中,其代谢中间产物能损害肝脏,引起肝功能的损害,引起酒精性肝炎;同时也造成脂质在肝脏中沉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长期的过量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细胞受损变性,坏死,在修复的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肝纤维化;如继续饮酒,肝纤维化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形成,这一连续的病理阶段,医学上统称之为“酒精性肝病”。因此要时刻牢记导致酒精肝的原因是酗酒,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到酒精性肝硬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酒精性肝病,等到出现症状如肝区疼痛、全身无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转肽酶升高,这已是酒精性肝炎,若不及时戒酒并治疗,则很容易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对于长期嗜酒的人群,建议定期的复查肝功、肝脏超声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二、戒酒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最有效手段。酒精性肝病的罪魁祸首是酗酒,因此,不言而喻,戒酒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最有效的措施,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95%的酒精直接影响蛋白、脂肪的代谢功能,如果不能严格戒酒,边治边伤,那么酒精肝病的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的。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既往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尤其是乙肝、丙肝患者,嗜酒是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催化剂, 对于这类患者更应该绝对限制饮酒。此外,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来说,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做到起居有节,合理膳食也是促进恢复的有效手段。最后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地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也是防治本病的有力保障。三、早期治疗是逆转疾病进展的必要途径。有许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无痛不痒,没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没有必要治疗。其实,这一阶段正是治疗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危险阶段,酒精性肝病的发展是个潜移默化,静悄悄的过程,如能及早发现,早期治疗,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是部分酒精性肝纤维化,在戒酒的同时,通过正规的途径治疗,结合生活方式的转变,七至八成可痊愈。若轻度脂肪肝没有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控制,肝细胞脂肪堆积进一步增多,致使一部分肝细胞开始被破坏、肝功能受到影响、转氨酶开始升高,如得不到重视,继续嗜酒,日积月累,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时就会悔之已晚矣。
春节过后,气候逐渐转暖,进入春季,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同时春季也是传染病高发期。春季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以甲肝和戊肝为主,它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均经粪-口途径传播,传播途径为以肠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即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就有可能被感染。在我国,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更易感染甲肝病毒,感染甲肝病毒后,不论是否发病都可产生特久的免疫力,因此,成人发生甲肝较少,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曾可能感染过甲肝病毒,因而获得对甲肝的免疫力,且目前也有专门预防甲肝感染的甲肝疫苗,但老年人一旦感染甲肝病毒后,常发生重型肝炎,且并发症较多。而戊肝以中老年、孕妇为主,孕妇患戊肝后病情较重,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相对于甲来说,目前戊肝疫苗刚刚研发成功,还没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戊肝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发症也相对较多,更应引起注意。甲肝和戊肝的临床表现相似,患者常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起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感冒”,部分患者可有黄疸、肝区疼痛、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等典型表现,通过抽血查甲肝、戊肝IgM抗体可对本病做出诊断。甲肝和戊肝患者只要及时、合理、规范治疗,一个月左右病情就能好转,不会转为慢性肝炎,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患者病情重,发病后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急性肝衰竭,以致威胁生命。甲肝、戊肝均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按照传染病传播的一般规律,对于甲肝、戊肝的预防,一般做到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能避免其感染: 1.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传染源。甲肝和戊肝的主要传染源是潜伏期和急性期早期的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他们从粪便排出甲肝或戊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的环境,然后经口摄入病毒而进行传播。因此,对确诊或疑似患者,都应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进行隔离与消毒,隔离期自发之日算起,不少于3周,对可疑者及密切接触者,应在接触患者6周内进行医学观察,甲肝和戊肝患者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要早发现,早隔离,以减少传染的危险,避免大规模的流行。2.切断传播途径。预防甲肝和戊肝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消化道传染病,因此最重要的是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①必须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不洁食物,尤其不生食贝壳类水产品,不吃半生不熟的羊肉串等食品,尽量避免在不卫生的摊点就餐。②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和生活用具要经常消毒。③聚餐时提倡用公筷、公勺,最好实行分餐制。④工厂、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建筑工地等单位的集体食堂要加强卫生管理,加工凉、热菜的工具、容器要分开,并定期消毒。3.提高自身自身免疫力。未感染过甲肝、戊肝病毒者,都是易感者。免疫预防主要分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接疫苗进行主动预防。其二,通过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预防。对于甲肝IgG抗体阴性者均可接种甲肝疫苗进行主动预防,如果近期和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可接种丙种球蛋白,以获得被动免疫,时间越早越好。免疫期2~3个月。目前,戊肝疫苗去年刚上市,尚没有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丙种球蛋白对预防戊肝也是效的,因此对于戊肝的预防仍重在加强饮食卫生,防止并从口入。
由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产业转化的世界首支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宁,10月27日在厦门正式上市。戊型肝炎是目前在全世界蔓延的急性流行病毒性肝炎,其症状与甲型肝炎相似,但病死率更高,尤其对孕妇、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危害更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7月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但此前全世界并没有针对戊型肝炎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益可宁上市前进行了为期2年、有11.3万人参与的大规模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对接种志愿者起到了理想的保护作用。中国科学家对戊型肝炎疫苗的成功研制被国际医药领域科学界和产业界誉为“全世界戊型肝炎防控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为益可宁成功上市,27日在厦门举办“戊肝流行病学与危害研讨会暨全球首创戊肝疫苗宣传推广会”。200多位来自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戊型肝炎流行现状、中国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及控制策略等发表专题演讲。益可宁为世界创新疫苗研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独创与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并行的第四基因工程疫苗研发路径,历经14年探索,投入近5亿元,为中国生物制药打破国际垄断搭建起独立自主的原始创新平台。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永忠表示,公司将尽快把疫苗应用于育龄妇女、学生、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的预防,同时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际公益组织合作,争取使该疫苗能尽快造福于其他戊肝高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 转自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