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 2024年07月01日18:31 北京以下文章来源于医科院肿瘤医院王靖医生 ,作者王靖、王翔宇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很认真甚至较真的患者,拿着一张超声报告,提示了BI-RADS3类的结节,首先问的是“我这个结节是恶性的吗?”,第二个问题“它会变成4类吗?”,第三个问题“它有血流(或者边界不清)难道就没事吗?”。 BI-RADS3类结节是恶性的吗? BI-RADS3类的含义,就是“可能良性病灶”,也就是说在超声或者钼靶或者MRI下看,倾向良性,但是也有较低的恶性可能,所以一般建议3个月再做一次超声检查,根据其是否变化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 一般40岁以上的患者,最好超声和钼靶结合着看,如果两项检查都考虑良性,那恶性可能就极小了,如果有一项考虑4类甚至更高,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MRI、穿刺或者手术切除进一步明确了。 但所有的检查都和检查医生的经验有关,所以建议大家去相对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查,降低漏诊的风险。 BI-RADS3类会变成4类吗? 绝大多数不会,但少数的会,这也是建议3个月再复查的原因。但如果你一定要医生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医生能够预判每一个患者结节的变化,那没必要做,直接当“大仙”就好了。 这个结节有血流(或者边界不清)难道就没事吗? 有些较真的患者,喜欢拿着检查结果里的每一句话都问一遍,认真精神很好,但不值得鼓励。 检查的详细描述是检查医生的记录,医生根据自己的记录给出一个结论。比如皮肤、浅筋膜、皮下脂肪、腺体、深筋膜、形状、边界、边缘、回声、病灶后方回声、钙化等等内容,在不同的检查里有不同的描述,这些描述汇总的结论会给出一个明确的提示。 普通人作为非专业人士,主要关注结论就可以了,当医生告知倾向良性和复查建议的时候,没必要再去较真其中的一句话,其中某一项的异常(比如边界不清)不代表有问题,医学是很复杂的学科,不要想着看一次门诊就让医生把超声报告的每一个字都讲明白,为了看懂这个报告,每一个医生都花费了很长时间学习和积累的,你想通过几分钟就整明白? 患者要看的主要是结论和听从医生的建议。 恶性肿瘤可能有某些特征,比如血流、边界不清,但血流和边界不清,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所有特征的汇总评价才是对结节的最终评估结论。
以下文章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作者吴炅、陈嘉健 年轻女性患乳腺癌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以35岁为分界线?吴炅教授:年轻乳腺癌病人卵巢功能旺盛,雌、孕激素水平高,能够促进乳腺癌的血行或淋巴道转移,更多处于生育期;合并妊娠、哺乳时,其乳房丰满,腺体致密,临床和辅助检查不易早期发现病变,肿瘤易被掩盖而延误病情,因临床分期偏晚,预后较一般乳腺癌差。年轻女性和临床医师对乳腺癌缺乏警惕性,常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增生症等,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就诊时间平均为2年左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对年轻化乳腺癌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由于青年女性乳腺的生理特点,乳腺腺体致密,在乳腺钼靶X片上难以分辨密度异常的病变;B超检查虽然可以发现密度异常的病变,但难以确定良性、恶性;乳腺磁共振检查虽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费用昂贵,难以推广应用。只有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意义较大。年轻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肿瘤分化差,恶性程度高,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雌激素受体阴性率高,对于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差,因此青年乳腺癌病变进展快,预后差。35岁以后,尤其是生育后的女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会有所不同。 有患者认为保乳有风险,全切才能根治?吴炅教授:很多患者会依据传统的观念,认为切除的范围越大,治疗的效果更好,而事实上,这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观点了。已经有明确的临床结果证明了,在常规根治性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多出很多并发症。而对于可保乳的患者,保乳联合放疗,同时,在有效的分类系统治疗保障下,可以取得与全乳切除相似,甚至更好的局部控制效果。 研究中,保乳组年轻乳腺癌的DFS和OS均优于全切组,放疗是否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吴炅教授:保乳组年轻乳腺癌的DFS和OS均优于全切组,其前提是基于保乳联合辅助放疗。此外,改进的YWBC放疗技术在局部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项随机3期临床试验显示,对于35岁或以下的个体,20年累积的同侧乳腺癌复发概率为34.5%。然而,全乳放疗(WBI)后加瘤床补量增强了局部控制,无瘤床补量和有增强照射的复发率分别为13%和9%,其中年轻患者的绝对获益最大。一项综述总结了5项为期10年的随机研究,以确定在WBI后是否接受肿瘤床加量,发现提供瘤床加量可减少局部复发,而不会增加第二原发肿瘤风险。此外,年轻患者的乳房满意度、心理健康和性健康也对预后有长期的影响。接受BCS和RECON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其生存优于全切患者也可能是由于全身治疗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局部的免疫效应,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与另外两种手术方式相比,保乳+放疗为何是早期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首选?它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炅教授:其实也并不是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而是所有乳腺癌患者的首选。对于符合保乳条件的,可以进行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而言,保乳手术都是首选。从手术时间、创伤范围、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生活质量,保乳手术都明显优于全乳切除。 年轻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在日常生活、复查、运动等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吴炅教授:维持健康体重,限制纯糖及细粮的摄入,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提高新鲜蔬菜的摄取量,适量食用水果,适量摄取蛋白质,尽量戒酒,避免不必要的营养品。需要进行常规随访,2年内每三月一次,2-5年每年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预防和战胜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坚持体育运动。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防止乳腺癌复发,并从整体上提高生活质量,起到恢复体能、改善情绪及睡眠、骨骼健康等多种效果。制定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计划,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和强度,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5天以上。来源:《生命时报》
原创 王靖祁艺航 医科院肿瘤医院王靖医生 2023-12-2016:30 发表于北京 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放疗,放疗期间,照射区皮肤因射线影响会出现一定的放疗反应,其反应程度与照射剂量、照射面积、部位等因素有关。放疗射线中,能引起皮肤损伤的射线是α、β和γ射线,其中以γ射线对皮肤的损伤最严重,可以对皮肤最深处的基底层细胞造成损伤。 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一般在放疗开始的2-3周内出现,放疗结束后1-2周内可能加重,然后逐渐恢复。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放疗引起的皮肤反应可分为以下等级:· 0级皮肤无变化· I级滤泡样暗红色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II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 片装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III级皮肤皱折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 凹陷性水肿· IV级皮肤出现溃疡,出血,坏死· 不同级别所需要的处置方式不同,大家可根据自己出现的皮肤反应,对照分级方法,判断自己的皮肤损伤属于哪个级别后,即可按照以下推荐的方法进行皮肤管理。 1.皮肤清洁(无论级别)无论您的皮肤损伤属于哪个级别,均需要做好以下两点:①平时应保持放射区域皮肤的清洁和干燥;②使用清水和/或无刺激的肥皂清洁皮肤,水温不宜过高。 2.皮肤保护(无论级别)无论您的皮肤损伤属于哪个级别,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穿宽松、柔软的织物或棉质衣物;②放疗皮肤部位禁止化妆和使用婴儿爽身粉、玉米淀粉等;③放疗部位禁止使用胶布及粘合剂;④放疗部位避免冷热刺激,不可使用冰袋和热水袋;⑤放疗期间不可游泳;⑥放疗部位禁止抓挠;⑦放疗部位禁止阳光直射;⑧患者不得自行处理放疗部位的水疱。 3.I级皮肤损伤 如果您根据上表,判断自己的皮肤损伤属于I级,即没有萎缩渗出时,可考虑使用10%的硼酸溶液或者是炉甘石洗剂外用。 4.II~III级皮肤损伤如果您根据上表,判断自己的皮肤损伤属于II~III级,即出现皮肤糜烂渗出时,可以给予3%的硼酸溶液湿敷。继发感染时可以外用0.1%的雷夫奴尔溶液湿敷,待干燥后再外用40%的氧化锌油或者是氧化锌糊。 5.IV级皮肤损伤如果您根据上表,判断自己的皮肤损伤属于IV级,对于溃疡性的皮损可以使用维生素B12溶液,或者是用溶菌酶液外用,等渗出减少后可再给予乳膏外用;而如果出现了皮肤出血和坏死,建议大家及时联系主治医师,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应治疗。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放疗后乳房皮肤管理的内容。疫情期间希望大家注意个人防护,用健康去拥抱这个来之不易的春天。
原创 王靖、翟洁 医科院肿瘤医院王靖医生 2023-12-0716:30 发表于北京 补钙这个话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无论年纪多大,都离不开补钙,钙主要作用于骨,促进骨的钙化,可以理解为使骨头变硬变结实,避免骨质疏松。由于雌激素能促进骨质致密,绝经期女性雌激素降低以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抑制雌激素作用,因此围绝经期、绝经期女性及内分泌治疗中的乳腺癌患者,更加需要补钙。 补钙一般通过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或者药物补钙。 含钙量较高的食物有: 1.牛奶或者奶制品 牛奶含钙丰富且易吸收,每100毫升牛奶平均104毫克钙,是最为推荐的补钙方式。 2. 蔬菜 很多蔬菜也含较多钙,例如雪菜、苋菜、芥蓝、油菜、空心菜、小白菜等。蔬菜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是非常健康的食物。 3. 豆制品 豆制品的补钙能力也较强,并含有的镁、维生素K和大豆异黄酮,可有效提升钙的利用率。但是大豆加水做成豆浆后钙含量就被稀释了,仅为牛奶的1/10,所以不建议用豆浆代替牛奶。 4. 鱼虾贝等海鲜类以及坚果类也含有较多的钙 补钙药物: 补钙所用药物一般为口服补钙,我们常用的补钙药物也就是常说的钙片,市面上有各种类型的钙片,不要听信某些产品“沉积好、吸收快”的夸大宣传,钙片的吸收速度都差不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吃下去的钙并不是都会被吸收,维生素D3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人体自己会合成维生素D3,但不喜欢晒太阳的人一般自己合成的维生素D3量不足,而常年日晒的人维生素D3的水平较高。自己体内的维生素D3水平可以通过抽血来检验。如果平时不晒太阳或者查血维生素D3较低,建议钙片及维生素D3一起服用。有些钙片本身含有维生素D3,这种钙片不用额外再补维生素D3。 最后补充几条补钙小知识: 1.一次补钙很多并不能增加吸收,且可能补钙过量,建议分开多次吃。 2.补钙不会导致骨质增生,反而会让我们的骨头更健康。 3.钙片并不是越贵越好,买钙片主要看里面钙的含量,以及是否还含有其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原创 王靖、杨雅喆 医科院肿瘤医院王靖医生 2023-11-1316:00 发表于北京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饮食习惯也慢慢趋向于多样化和均衡化。例如豆制品,就有豆浆、豆腐、豆皮、腐竹等等。但有许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我得了乳腺癌能不能吃豆制品呢? 这些患者的顾虑来自于豆制品中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和人分泌的雌激素结构相似,又可以与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并发挥相应的作用。而众所周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也是密切相关的。Q豆制品中的大豆异黄酮对我们体内正常的雌激素分泌有什么影响吗? 我们食用的豆制品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的量本身就不多,而且它表现出的活性也只有人雌激素的1/100~1/1000。 不仅如此,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我们体内正常的雌激素分泌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①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时,它可以稍微弥补雌激素分泌不足,维持雌激素发挥的正常生理作用; ②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多时,它可以与人雌激素竞争性地结合受体,反而降低了过多雌激素分泌带来的危害。Q吃豆制品会患乳腺癌吗? 根据近几十年的豆制品与乳腺癌的研究结论来看,豆制品并不会致癌。并且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适当食用豆制品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在更年期后的效果更为明显,甚至还有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Q我患了乳腺癌之后还可以吃豆制品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患乳腺癌后吃豆制品不会造成癌症的复发和转移,相反,豆制品对已患乳腺癌的人群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复发。 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成分,营养价值高,而且比千豆类更容易吸收。比起肉类来,豆制品还不含胆固醇,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食物。但我们并不建议过多摄入油炸类豆制品,比如油豆泡、炸豆腐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更为健康。
原创 王靖董浩 医科院肿瘤医院王靖医生 2023-10-1216:00 发表于北京 当下生活水平地提高,女性美体、按摩等新兴娱乐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其中乳腺按摩进入了女性的消费视野,加之各类美容机构以“丰胸”或者“疏通经络”为噱头,着实吸引了不少爱美女性的注意。 我们尝试从肿瘤发生以及乳腺美容角度来谈一谈乳腺按摩。 乳腺按摩是通过机械的方式来按摩乳房及其周围的区域,从乳腺肿瘤的角度来看,以下几个注意事项大家需要关注: 1 可能会促进乳腺肿瘤的发展 如若乳房存在明确的占位性病变,是不能进行乳腺按摩的,因为乳腺按摩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乳腺内肿瘤的血供,潜在影响乳腺肿物的发生发展。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对于恶性的肿物,乳房按摩可能会增加癌细胞到腋窝淋巴结的可能性。如果是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按摩会加速癌细胞脱落并经乳管播散的可能。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舒经活血,消除乳腺肿瘤”的Flag!!! 2 润滑剂的安全性乳房按摩需要借助润滑剂实施。润滑剂的应用使得乳腺按摩的安全性增加了不确定性! 美容机构可能无法确保润滑剂或者精油中是否存在激素类的添加成分。 要知道雌激素或者孕激素会导致雌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或发展。 如果润滑剂中含有雌孕激素,机械按摩可能会促进局部皮肤的吸收,对于乳腺癌的发生于发展造成潜在影响。 3 乳腺按摩不会满足你“丰胸”的梦想,也不能改善乳房下垂 乳房的构成主要是由乳腺、脂肪以及其他纤维结缔组织。 实现丰胸,无非是增加上述结构的数量以及体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自体脂肪注射以及假体置入。 乳腺按摩仅仅是机械按压,不能够增加乳腺或者其他组织的数量以及体积。 “通过乳腺按摩实现丰胸”是无稽之谈。 哺乳、减肥、衰老、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皮肤、腺体、脂肪等纤维结缔组织比例不均而引起的乳房松弛、乳头下移的表现成为乳房下垂。 单纯的乳腺按摩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不同因素所造成的乳房结构改变而引起的乳房下垂。 综上,乳房按摩其实从乳腺肿瘤预防以及乳腺美容角度上都是不提倡的。 多数情况下,乳腺按摩可能会促进肿瘤的发展,甚至有促进肿瘤沿导管播散可能。 并且在不增加乳房内容物的情况下,单纯的机械按摩也不可能实现丰乳的功效。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SIBCS 2023-08-1908:55 发表于上海“从保命,到保乳,保腋窝,再到今天对于‘保美’的追求;数十年的乳腺癌治疗发展,终于让乳腺癌患者拥有了追求美丽与幸福的权利!” 生命,述于心,术于行。生命术者,述医者之大爱,术生命之力量。 乳腺癌治疗发展带给患者的不止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美丽的绽放乳腺癌治疗发展可以算是肿瘤治疗发展的典范,最早可追溯到100多年以前的第一台乳腺癌根治术——对于乳腺癌原发病灶、转移淋巴结的完整切除,创造了实体瘤根治手术的开端;这一模式也在随后沿用至胃癌、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随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也随之出现。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早期的乳腺癌手术多会给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这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肢水肿、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而临床观察发现,超过一半的新发乳腺癌患者并不会在疾病早期就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明显弊大于利。可是如何识别出已经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呢?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出现填补了这项临床空白,帮助我们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让未出现转移的患者避免进行腋窝清扫。除了上述的手术治疗发展外,放疗及全身治疗的发展也影响着乳腺癌治疗格局。通过新辅助治疗能够实现肿瘤降期,减小手术损伤同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同时,也为那些本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带来了肿瘤根治希望。可以说,从首台乳腺癌根治术至今,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从保命、到保乳、保腋窝乃至今天“保美”的发展,也见证了肿瘤医学的发展进程。如今,乳腺癌已形成了以手术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精准医学的时代背景下,相信乳腺癌的诊疗仍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患者在得到有效诊治的同时,也能通过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手术等手段,保持优美的形体,回归家庭、生活及社会。 全身治疗降低手术负荷乳腺癌保乳手术:从疑虑到信任 如今,基于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或检出1~2枚阳性的患者,常规不会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通过有效的术前方案,如HER2阳性患者利用化疗联合双靶向药物治疗,能使超过60%的腋窝淋巴结转阴性;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也能够使超过一半的患者转阴。因此,上述成功转阴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的帮助下,实现了腋窝淋巴结转阴。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过程却远比想象中艰辛,也充满了质疑。记得在保乳手术开展初期,大约是20年前,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开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发现,保乳手术并未广泛实施,疗效尚未完全确定。于是,她开始寝食难安,无时无刻害怕出现转移。终于,在一个月后,她来到了我们的医生办公室,坚决要求进行第二次手术,将患侧乳房全部切除。即便进行了多次反复沟通,也无法改变她的决定。最终,我们按照她的要求,进行了乳腺全切的二次手术。术后病理证实患者的原发病灶切除完整、淋巴结未出现转移。而在几年后的交谈中,她便开始后悔——原本有机会保住乳房,她却自己放弃了。如今,她仍定期在我们科里复查,也会经常介绍身边的乳腺癌患者给科室,同时,她也在反复给其他患者宣教“乳腺癌并不一定意味着乳房要全部切除,要相信医生的话,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治疗方式”。这例依从性只能算得上“一般”的患者,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同时也提醒着我,要多与患者沟通,让她们真正地理解疾病的状态及治疗效果。 规范诊疗下的沟通与创新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策略 在治疗肿瘤患者时,我们要一直将“治愈的目标”铭记于心。恶性肿瘤往往只有一次治愈的机会,如果手术和全身治疗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复发转移,特别是出现肝、肺、骨和脑转移的患者很难治愈。我们需要做手术降阶梯,减少手术创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前提是一定不要降低患者的疗效。乳腺癌的保乳手术、保腋窝手术,以及整形外科技术的应用,目标都是保证疗效。在患者治疗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催促我们赶快寻找答案,这些答案中有特别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沟通”。医患间的沟通能让患者了解到每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同时,组织病友会活动,患者们分享美好生活的点滴以及心中不解的困惑,这种患者间的沟通也能让她们增加疾病治疗的信心。例如保乳手术,有很多患者认为手术越大疗效越好,但实际并非如此。队列回顾分析显示,同等级别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其疗效甚至要比乳房重建或切除更好。我们需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们充分理解手术大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医患之间的沟通、医生与护士、家属的简单沟通和配合,以及患者之间的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更多的患者接受创伤小且效果好的手术,实现我们关爱患者的目标。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 2023-11-0118:30 发表于北京以下文章来源于医科院肿瘤医院王靖医生 ,作者王靖、王翔宇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做完乳腺癌手术三四年了,术后从来没做过钼靶,那么乳腺癌术后还要定期做钼靶吗? 钼靶检查的意义 在公众号以前的文章里已经多次讲过做钼靶的意义:钼靶是国内外指南明确推荐的标准的乳腺癌筛查方式,能够显著降低40-69岁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有一半(28%-65%,不同模型算法出来的数值不同)的功劳归于钼靶筛查;另一项来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50-69岁女性接受钼靶筛查,乳腺癌死亡风险平均降低了接近四分之一。 乳腺癌术后钼靶检查的意义对于一侧已经患乳腺癌并接受了全切手术的女性来说,另一侧乳房再次患癌的几率高于未患癌女性。美国癌症协会列出的风险里,一侧患癌女性另一侧再患癌的风险是一般女性的2倍以上。在一项纳入美国约21.3万患者的研究里,发现女性一侧患癌后,另一侧5年、10年、15年和20年的患癌的累积比例分别为1.9%、4.6%、7.6%和10.5%,其中年龄小于40岁、激素受体阴性等是增加对侧患癌的风险因素。另一项研究纳入约13.2万例患者,发现一侧患癌后,另一侧5年和10年的患癌累积比例分别为2.1%和4.1%。 所以说,对于一侧接受全切的女性来说,定期钼靶复查的目的是筛查另一侧乳房。 随着乳腺外科手术的发展,目前保乳手术已经成为大多数乳腺外科医生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符合保乳指征的患者)。而且近几年发表的研究发现,保乳患者的总生存优于全切患者。 2016年荷兰发布了随访10年的研究,纳入了3.7万例保乳/全切患者;2020年美国发布了10.1万例保乳/全切患者,随访接近5年;2021年韩国发布了纳入1998年~2012年治疗的4.6万例保乳/全切患者;2021年瑞典发布的4.9万例保乳/全切患者,随访6年;这几项大型研究的结果认为保乳患者的总生存优于全切。 但是,保乳+放疗后的复发率还是较全切患者高一点,所以对于保乳患者来说,双侧乳房都应定期钼靶检查。 至于检查的频率,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参考一般风险女性钼靶筛查的频率进行,1-2年做一次钼靶。而且建议与CT、胸片等存在射线的检查间隔开,从而降低身体短时间内接受射线的剂量。
放疗前沿 2023-05-0207:02 发表于四川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恶性肿瘤患者群体中,约70%的人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在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中,放疗的贡献占到了40%。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放疗并不陌生。但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放疗需要分次进行,放疗5天后要休息2天呢? 保护正常细胞放疗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利用放射线来破坏癌细胞的DNA,使其失去分裂与复制能力,达到缩小、消除肿瘤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也无法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而分次进行放疗,正常细胞就有时间进行修复,从而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可能会有癌友问了:那肿瘤细胞也会趁机进行自我修复吧?正常情况下,正常细胞受到放射线损伤后的修复能力是高于肿瘤细胞的。也就是说,在进行一次放射线照射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受到了损伤,但在相同的时间内,正常细胞的修复程度高于肿瘤细胞,如此反复进行,肿瘤细胞累积受到损伤就会越来越严重,直至被杀灭,而此时正常细胞仍然是可恢复的,这样也就达到了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保护正常的组织细胞的目的。 获得更好的疗效 不同状态下的肿瘤细胞,对于放疗的敏感性不同。比如处于“细胞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而处于“静止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 每次放疗时会选择性地杀伤那些对放射线更敏感的肿瘤细胞,而敏感性低的肿瘤细胞仍然可以存活。而在分次放疗的间歇期里,部分原本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细胞,可能会进入对放疗敏感的状态,这样下一次放疗时,这部分肿瘤细胞就会被杀伤。如此反复进行,就可以达到缩小、消除肿瘤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所不理解的每周放疗5次的常规放疗方案,其实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合理安排,可以帮助我们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更好的保护正常的组织细胞,同时获得更好的放疗疗效。对放疗患者来说,除了按计划接受放疗外,在放疗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对更好地康复也非常重要。 加强皮肤护理 比如: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清洗时应用温水及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洗。尤其是放射野位于腋窝、腹股沟等处时,应注意保持放射野皮肤干燥。避免刺激照射野皮肤,建议穿着低领、柔软棉质衣物,避免照射野皮肤在阳光下暴晒、日光直射及冷热刺激,也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护肤用品等。放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瘙痒,不要抓挠,以避免发生感染,如果发生脱皮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告知医生。 注意口腔健康放疗开始前,可以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修复已存在的口腔健康问题。放疗期间也要做好口腔清洁和护理,如果发生口腔黏膜炎,可以尝试口含冰块或冰水来缓解口腔黏膜炎所致的疼痛感。但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对冷敏感者及老年患者,不建议尝试这个办法。如果发生了食管损伤,更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不洁滋生的细菌随着吞咽下侵至食管黏膜,引起感染加重症状。如果感到疼痛难忍,可以告诉医生,严格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感。 保证充足营养 在饮食方面,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针对性的调整饮食,比如如果吞咽困难,可以吃一些质软、稀碎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原创 丁香园肿瘤时间 2022-10-0120:20 发表于浙江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高发癌症,根据Globalcan2020年数据显示,年龄标准化发病率达到 47.8/10 万。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新发乳腺癌患者 2261419 例,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 416371 例,占全球新发病人数 18.4%。随着近年来乳腺癌筛查的普及和诊疗水平的改善,乳腺癌的生存率得以提高。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 73.0%(71.2%~74.9%),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可达 80%。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腺癌患者诊断后的个人生活方式会影响预后。因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学组制定了《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乳腺癌患者的健康生活提供指导。体重的保持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不仅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而且还会影响乳腺癌的预后。一项来自JCO的研究表明,肥胖与30~40%的乳腺癌复发或死亡相关。另一项中国研究结果提示,乳腺癌患者确诊后1.5年如果体重增加5kg,死亡风险会增加65%。肥胖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可能是因为肥胖增加局部和促炎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激活癌症干细胞,最终导致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造成的。因此指南推荐:乳腺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尽量使体重达到正常范围(即体重指数为18.5~23.9%kg/m2)。对于已经超重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来说,推荐降低膳食能量摄入,并接受个体化的运动减重指导。但对于积极的抗癌治疗后处于营养不良或体重过轻状态的患者,进一步降低体重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治疗实施、减缓康复或增加并发症风险,必须由专科医师和营养师进行评估,制定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有规律的参加体力活动乳腺癌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和耐力训练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增加瘦体重。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紧张和抑郁情绪。DELCaP研究旨在探索高危乳腺癌患者确诊前后运动量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满足最低运动限度要求的前提下,低运动量患者(HR=0.41,95%CI:0.24-0.68)和高运动量患者(HR=0.31,95%CI:0.18-0.53)死亡率均显着下降,而且高运动量患者死亡风险下降更多,这提示在恰当的范围内,活动量越大,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小。其它多项研究均有相似的结果。因此指南推荐:乳腺癌患者诊断后应避免静坐的生活方式,尽快恢复诊断以前的日常体力活动。o 18~64岁的成年乳腺癌患者,每周坚持至少15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大致为每周5次,每次30min)或75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力量性训练(大肌群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锻炼时以10min为一组,最好保证每天都进行锻炼。o 年龄> 65周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应尽量按照以上推荐进行锻炼,如果合并使行动受限的慢性疾病,则根据医师指导适当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但应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运动状态。乳腺癌相关病情及治疗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减弱患者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避免运动相关伤害,乳腺癌患者如存在贫血、免疫功能损害、疲劳、置管和未控制的并发症等,必须在选择和进行运动时寻求专业指导。合理营养和膳食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癌症的副作用、更快地恢复并改善健康状况。一项来自CancerRes的研究结果显示,降低糖尿病风险的饮食(DRRD)可以同样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确诊后DRRD评分较高的女性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20%(HR0.80;95%CI0.65-0.97)。与诊断前后评分持续较低(≤中位数)的女性相比,评分从低到高的女性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23%(HR0.77;95%CI0.62-0.95)。DRRD包括9个组成部分:谷物纤维、咖啡、坚果、全果和多不饱和/饱和脂肪比例的摄入量增加,并降低血糖指数、反式脂肪、含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除此以外,也有证据提示富含蔬菜水果的膳食结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因此指南推荐:除了蔬菜水果以外,健康的膳食结构还应包含丰富的鱼类、禽类而非红肉、加工肉类,低脂奶类而非全脂奶类,全谷物而非精制谷物,植物油而非其他油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完全适用于乳腺癌患者。谨慎使用保健品虽然有部分小样本量的研究提示使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的患者死亡风险和复发风险会有轻度降低,但同时也有服用保健品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的报道。截至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实保健品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因此指南推荐:乳腺癌患者应尽量从饮食中获取必要的营养素;在临床表现或生化指标提示营养素缺乏时,才需要考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当患者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摄人量仅为推荐量的2/3时,可以考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此类诊断应由营养师进行。戒烟禁酒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饮酒与罹患乳腺癌相关。一项来自JAMA的研究显示,与不饮酒的女性相比,每天饮酒量即便只有5.0~9.9克(相当于每周饮酒3~6次),乳腺癌罹患风险依然会增加15%(RR1.15;95%CI1.06-1.24)。另一项来自JAMA的荟萃分析显示,每天饮酒量不足10g,乳腺癌罹患风险增加约9%(RR1.09;95%CI1.04-1.13)。每天饮酒30-60g,乳腺癌罹患的风险增加约41%(RR1.15;95%CI1.18-1.69)。提示乳腺癌风险会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一项来自JCO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在乳腺癌确诊前1年经常吸烟的人比从不吸烟的人乳腺癌死亡风险增加25%(HR1.25;95%CI1.13-1.37)。确诊后继续吸烟的女性比从不吸烟者乳腺癌死亡风险增加72%(HR1.72;95%CI1.13-2.60)。与确诊后继续吸烟的女性相比,确诊后戒烟的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下降33%(HR0.67;95%CI,0.38~1.19)。另有多项研究具有一致的结论。不仅是乳腺癌,吸烟和饮酒还与多种其他类型癌症的高发相关。毫无疑问,对于乳腺癌患者,戒烟禁酒显然对癌症的控制是有益的。· 写在最后乳腺癌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课题,有大量不同方向的研究和数据可供参考。但由于现实情况中存在非常繁复的混杂因素,简单通过一两项研究很难得到非常确切的结论。指南推荐的内容均是经过长期、多项、大样本量的研究得出的,以期给出最可靠的指导。最后,对于每一位乳腺癌患者来说,对抗癌症需要从学会照顾自己开始。然而,照顾自己既重要又困难。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应只停留在书面文字,而应该行动起来,开始主动改变。改变的第一步也是最大的一步:关心自己,去追求自己需要的东西。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记得一定要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