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肝癌领域重磅研究报道:CARES-310研究“双艾”晚期肝癌治疗新成果:CARES-310研究荣登《柳叶刀》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肿瘤中心刘杰2023年7月24日,CARES-310研究全文在THELANCET(《柳叶刀》)主刊(影响因子168.9)发表,是《柳叶刀》创刊200年来的由中国学者主导的肿瘤学领域国际III期临床研究首次问鼎其主刊,是一次“零”的突破,学术影响广泛而巨大,标志着中国智慧在全球顶级学术舞台上绽放芬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CARES-310研究是一项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索拉非尼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开放标签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秦叔逵教授牵头组织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95家中心共同参与。2022年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以口头报告形式首次公布CARES-310研究结果。CARES-310研究达到了预设的双主要终点。相较于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组的中位PFS显著延长,分别为5.6个月vs3.7个月(HR=0.52,95%CI:0.41-0.65,p<0.0001);中位OS同样显著获益,分别为22.1个月vs15.2个月(HR=0.62,95%CI:0.49-0.80,p<0.0001)。两组PFS和OS均有显著性差异,证实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方案较索拉非尼可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更为显著的生存获益。而且CARES-310研究中不同亚组获益一致,进一步表明不同人群均可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方案中获得PFS和OS获益。CARES-310研究是迄今唯一获得PFS和OS双终点阳性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大型临床研究,特别是中位OS达到22.1个月刷新了肝癌一线治疗OS的历史高度。至此,“双艾”组合方案已经开启了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新格局。该研究系中美双报,即在开展前获得了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指导,具有全球代表性正是基于CARES-310研究的出色成果,“双艾”(艾瑞卡、艾坦)方案于2023年1月31日正式获得NMPA的批准,获得2022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I级推荐,用于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实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在晚期肝癌治疗上的重大突破,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用药选择,并成功进入2024年国家医保报销目录。CARES-310研究堪称中国“智”造的研究范例,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均由民族企业恒瑞医药自主创新研发,全球研究首席科学家(GlobalLeadingPI)由中国专家担任并主导,研究全文问鼎《柳叶刀》主刊,充分体现了中国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对于全球、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强大把控能力,反映了中国肝癌临床研究整体水平的进步、提升,展现了中国原研和团结国际学者共同奋斗的实力。
2023年肺癌领域重磅研究报道:ADAURA研究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肿瘤中心刘杰ADAURA研究ADAURA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双盲、随机、Ⅲ期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奥希替尼在辅助治疗完全切除术后EGFR突变阳性的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纳入682名携带EGFR基因19del/L858R突变患者,随机分为奥希替尼组(80mgqd,339例)与安慰剂组(343例)。主要研究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Ⅱ-ⅢA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ⅠB~ⅢA期DFS、总生存期(OS)、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和安全性。202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该研究的初步结果,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奥希替尼降低Ⅱ-ⅢA期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83%(HR=0.17,P<0.001),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2年DFS率分别为90%和44%;达到关键次要终点,奥希替尼降低ⅠB-ⅢA期患者疾病或死亡风险80%(HR=0.20,P<0.001),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2年DFS率分别为89%和52%。2022年ESMO正式公布的中位随访44.2个月疗效数据,无论是在完全切除的Ⅱ-ⅢA期还是在ⅠB~ⅢA期NSCLC患者中,奥希替尼组的mDFS均高达65.8个月。2023年7月NEJM杂志发布最新的5年OS率数据,使得术后辅助治疗的“无病生存能否转化为总生存获益”这一争议得到解答。在Ⅱ-ⅢA期NSCLC患者中,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5年OS率分别为85%(95%CI:79%-89%)和73%(95%CI:66%-78%),奥希替尼可以降低Ⅱ-ⅢA期EGFR突变NSCLC的死亡风险为51%(HR=0.49,95.03%CI:0.33-0.73,P<0.001)。在全人群(ⅠB~ⅢA期)中,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5年OS率分别为88%(95%CI:83%-91%)和78%(95%CI:73%-82%),提示奥希替尼可以降低ⅠB~ⅢA期EGFR突变NSCLC死亡风险也是51%(HR=0.49,95.03%CI0.34-0.70,P<0.001)。这一显著的OS改善既有统计学意义,又具有临床实际意义,使其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在EGFR突变阳性NSCLC辅助治疗临床研究中,实现OS统计学显著获益的EGFR-TKI。
肺癌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是由于肺癌化疗药骨髓抑制所引起的。实际上,肺癌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的同时还可能伴有血小板、红细胞的减少,只不过一般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更为明显罢了。 白细胞减少一般出现在肺癌化疗1-2周,常于肺癌化疗后2-3周恢复。 白细胞是抵抗有害细菌、病毒对人体的侵害的警卫部队,因此,白细胞减少可能会引起激发感染,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因此,对白细胞减少的情况要特别注意。 肺癌化疗期间应该定时检查血常规;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去,也请家人、朋友不要过多探望,尤其是不要与有感冒、发热的人接触;注意有没有口腔、牙齿、肛门等部位的疼痛、溃疡和感染,一有情况就要即时向您的医生报告;白细胞减少升白细胞的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中药也有帮助。 肺癌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患者在饮食上也应相对注意: 1. 进行肺癌化疗的患者要多吃高蛋白饮食,主要是提高机体抵抗力能为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提供物质基础。 2. 进行肺癌化疗的患者要补充高维生素饮食,维生素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发育。有助于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使恢复正常。 3. 严格消毒。此时病人易并发感染,故在制作食物时应严格消毒,决不吃生冷或不洁的食物。 4. 应忌食柿子、荸荠、槟榔、薄荷、芥菜、生萝卜、萝卜缨、地骷髅、苦瓜、金橘等耗气伤正之品;也忌食胡椒、辣椒、桂皮、食茱萸、草豆蔻、荜澄茄等辛辣温燥伤阴的刺激性食物;还忌食生瓜、茼蒿、香蕉、螃蟹、蚌肉、田螺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等多名海内外肿瘤学界知名学者在“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上呼吁,在癌症患者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却有一半患者得不到规范治疗,中国肿瘤治疗亟待规范化。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新发病例为22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60万,现有病例310万。近20年来,中国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42%,癌症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构成的24%。中国每4~5个死亡者就有1个死于癌症。癌症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逾千亿元。但是,在癌症患者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却有一半患者得不到规范治疗。 所谓规范治疗是指,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病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情况,多学科合作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合理规范的治疗。也就是遵守治疗原则,强调患者本身的状况,对病情作出全面的评价,正确有序地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具体包括,规范化的诊断标准、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规范化的疗效评价和愈后评估。 目前,中国的肿瘤治疗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许多患者在被确诊后,因治疗方案不正确而走了弯路,不但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反而加速了死亡。由于缺乏规范治疗,中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25%,京津沪这样的大城市也仅为4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高达68%。 分析其中的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认为,第一是因为肿瘤治疗的研究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缺乏相应的规范治疗培训以及肿瘤专科医师准入制,甚至有的社区卫生院都在治疗肿瘤;第二是受利益趋动,医疗市场混乱,夸大疗效和虚假广告满天飞。每天各个综合性医院以及专业的肿瘤医院门口都有大量散发广告的人。 鉴于目前中国癌症防治的严峻形势,专家们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癌症信息数据库,完善癌症信息登记系统;推行主要癌症的临床诊治规范指南;重视发挥中医中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重视心理康复治疗,关注患者生存发展,提高治疗效果。
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因患淋巴瘤去世,年仅48岁。听闻此消息,人们深感惋惜,同时也惊叹淋巴瘤的凶险,罗京从确诊到去世只有不到9个月的时间。淋巴瘤是种什么病?我们如何能早期发现它? 全球每9分钟就有一新发病例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一种癌症。临床上淋巴癌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且男性多于女性。淋巴瘤的高发年龄为40-50岁,平均死亡年龄<50岁,该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除罗京外,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也被这种病夺去生命。根据国际淋巴瘤会议报道的数据,全球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万人,死亡病例超过2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在儿童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 根据病理分型,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比较平稳,某些地区发病率还有些下降。但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是持续增加的,调查发现,我国沿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罗京所患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它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40~50岁多见。在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淋巴结,10%~15%患者有骨髓侵犯,40%~50%患者有淋巴结外病变。病程进展迅速,如不予以积极治疗,生存期不足一年。 长期发热和淋巴肿大是信号 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很会伪装”,与常见的感冒相似,患者多会出现发热、扁桃体肿大等“感冒”症状,此外,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邹青峰提醒,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淋巴结无疼痛肿大、体温增高(尤其是夜间)、体重下降、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盗汗等,需要特别警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现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两类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不完全相同。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30%-50%霍奇金患者以原因不明、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可伴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并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需要对疑似病变部位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淋巴瘤的最可靠手段。 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加快,上班族工作压力加大,以及长时间处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辐射环境,频繁染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家庭使用非环保装潢材料等因素有关。防护、避免、控制这些因素,注意适当锻炼身体,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不饮酒、不吸烟,对预防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知多一点 淋巴瘤,可出现在全身各处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病菌,让我们免于疾病的侵害,因此被称为人体“军队”。有体液的地方就有淋巴组织,也就是说,淋巴瘤可以出现在全身各处,比如脑淋巴瘤,肺淋巴瘤,肠、胃淋巴瘤,口腔淋巴瘤等等。
信号一:疼痛性质的改变。 溃疡病的特点是规律性疼痛。胃溃疡为饱餐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疼痛已消失。十二指肠溃疡是饥饿痛亦称空腹痛,疼痛多在饭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一次进餐前,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可出现夜间痛。 如果溃疡发生在距十二指肠相近的胃幽门部,则疼痛节律性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一旦胃溃疡疼痛性质发生了改变成为持续性疼痛或者有所减轻,此时应警惕癌变的可能,应及早去医院检查。疼痛,或许我们都习以为常,因为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疼痛。因此很多人在感到浑身酸痛或是某一个关节疼痛时,只要不是忍受不了,几乎没有人会为此买药看病…信号二:明显消瘦。 凡年龄在40岁以上的胃溃疡病人,短期内有食欲减退、厌肉食、恶心、呕吐、吐隔宿食或暗红色食物、营养状态不佳、明显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变差,这可能是恶变的信号。信号三:出现固定的包块。 一部分胃溃疡病人在其心窝部可摸到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而且包块迅速增大,按压疼痛。随包块的增大,呕吐也随之加重,此种情况大都是发生了恶变。信号四:无法解释的黑便。 一般黑便可见于进食大量猪、羊、鸡等动物血之后,也见于服某种药物之后。如果溃疡病人出现了无法解释的黑便,或者化验大便持续有血,需特别注意,应进一步查清,这往往是恶变的先兆症状。 上述情况只要具备其一者,就应立即去医院就诊,进行有关方面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