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步态障碍多发生在中晚期患者,对患者功能与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步态障碍有哪些表现?帕友如何应对?今天,让我们来聊聊「帕金森病步态障碍表现与治疗」。帕金森步态障碍的表现1.早期步态障碍起病3至5年以内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一般仅有轻度步态障碍,表现为:行走时步距缩短,步速减慢,症状较重的一侧下肢拖曳,感觉跟不上另一侧下肢,同侧上肢摆臂幅度变小或几乎无摆臂动作。2.中晚期步态障碍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原有的步态障碍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常表现为“小碎步”,即足部拖地而行,步距小、步频加快。有些患者行走时步伐细小、频率越来越快,呈小碎步前冲步态,状似慌张,这种步态又被称作“慌张步态”,是最具特征的帕金森病步态障碍。还有一种特殊的步态障碍叫“冻结步态”,表现为突然一过性步态停滞,在开步、转弯时特别明显,患者想迈步前行,腿却不听使唤,感到“欲动不能”,双足如同被胶水粘在地面,常伴下肢原地抖动。3.中晚期步态障碍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原有的步态障碍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常表现为“小碎步”,即足部拖地而行,步距小、步频加快。有些患者行走时步伐细小、频率越来越快,呈小碎步前冲步态,状似慌张,这种步态又被称作“慌张步态”,是最具特征的帕金森病步态障碍。还有一种特殊的步态障碍叫“冻结步态”,表现为突然一过性步态停滞,在开步、转弯时特别明显,患者想迈步前行,腿却不听使唤,感到“欲动不能”,双足如同被胶水粘在地面,常伴下肢原地抖动。冻结步态受到环境和心理因素影响,心情紧张会加重,他在人多嘈杂拥挤环境或通过狭窄过道也会加重,而有些视觉线索(如地面条纹)或听觉线索(如有节奏的音乐或声音)可改善冻结步态。中晚期严重的步态障碍常伴姿势平衡障碍,从坐位起立需要扶持,行走时易失去平衡跌倒,稍微推拉一下就有可能跌倒。跌倒对帕金森病患者危害很大,常导致骨折,很多患者因此卧床不起,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急转直下。帕金森步态障碍的治疗1.药物治疗多数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在改善其他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步态障碍,例如复发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优化药物。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对多巴胺替代治疗药物反应不一,有些患者症状改善,有些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冻结步态,因此对有冻结步态的患者需要针对药物反应调整药物治疗方案。2.脑深部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其治疗原理是在脑中特定核团植入刺激电极,通过导线连接于埋藏在皮下的微型刺激器,施加特定电刺激脉冲调节神经核团放电活动,从而纠正帕金森病患者脑运动环路失调,改善运动症状。脑起搏器对多数帕金森病步态障碍也有改善作用,但对冻结步态改善效果不一。一般而言,如果步态障碍对帕金森病药物反应良好,植入脑起搏器后也会改善。3.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对帕金森病步态障碍以及平衡功能障碍有益,锻炼方法有多种,如抬头挺胸甩臂大步行走,慢跑,跳广场舞、健身操,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对冻结步态,特别是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冻结步态,康复训练就更为重要。训练方法包括一边抬腿踏步,一边心里喊“1,2,1”;在地面铺设带条纹地板革或画上类似“斑马线”线条(线条间距大致为一步宽度),练习踏着线条行走;练习通过狭窄过道;扶着扶手上下楼梯或反复交替上下踏板;转弯时不要原地转身而是转大弯;在家人配合下后拉或侧推肩部,联系保持身体平衡。4.使用助行器具对有平衡障碍的严重步态障碍患者,行走时非常容易跌跤,常导致骨折,危害很大。因此,这些患者行走时要使用适当的助行器具,以防止跌跤,如拐杖,助行支架,助行轮椅等。冻结步态患者使用末端带激光发射功能的特制拐杖,可提供视觉线索,有助于改善冻结步态;使用可穿戴助行器具,如带激光发射和节拍发声功能康复仪器也可用于改善冻结步态。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在好大夫直接联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葛明旭主任,寻求专业意见。
脑起搏器手术过程很痛苦?手术切口大?时间长?风险高?这些常见的手术误区,你知道吗?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常规手段,但它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的缓解。一般来说,疗效较好的药物,“蜜月期”只有3到5年。当过了这段时间后,药物的疗效逐渐下降,帕友们会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和冻结现象等症状。此时,疾病已开始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少患者在经过医生专业的评估后,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可能会获得明显的疗效,且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遗憾的是,许多患者和家属因为不了解脑起搏器手术,过度担心手术的风险,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与手术有关的几个常见问题,其实手术并不可怕。手术过程很痛?局麻还是全麻?脑起搏器手术一般都会分成两步:第一步是植入电极,第二步是全身麻醉下植入刺激器。在早期,手术的第一步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的,因为在手术中需要测试电极位置是否准确,症状改善的效果是否满意。这个过程中因为是局部麻醉,患者是清醒的,所以有些患者会感到轻微的疼痛和紧张,实际上大家不用担心。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山东省立医院医院基于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已经开始实施全程全麻的脑起搏器手术,安抚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也减轻了疼痛,而且手术效果与局部麻醉没有差别。手术时间很长?手术时间需要看植入电极时采取的麻醉方式,全麻手术,山东省立医院的手术时间已经可以保证在在2小时左右全部完成。手术切口很大?不少患者在手术之前会问:手术中,是不是要把从头到胸口的皮肤全部切开?这个说法是夸张且完全错误的!其实手术只有四个小口子,这四个口子之间都有专用的隧道器来沟通,并不需要切开皮肤。手术风险很大?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这里要说明的是,脑起搏器手术是微创手术,风险较低。手术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是碰伤血管,导致脑出血,一旦出现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那么如何降低风险呢?其实神经外科医师想多很多办法。手术之前,医生会为患者进行脑血管的磁共振显像检查,通过术前可视的方式来避开血管。因此现在手术出血的几率比以前降低了许多,大家可以放心。手术以后恢复很慢?由于脑起搏器手术是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很小,因此患者手术以后的恢复还是很快的。一般在手术后的第一天,患者就可以下床行走了,饮食也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按照我们的经验,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的3-5天就能拆线并出院。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讲解,希望帕金森患者能够对脑起搏器手术有个正确的了解,其实这个手术并不可怕,大家不要因为害怕而错过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时期。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在好大夫直接联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葛明旭主任,寻求专业意见。
正在考虑手术的帕友可能会有以下疑问:脑起搏器手术危险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手术?我什么时候做手术最好?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又称脑起搏器手术,是指利用立体定向的技术在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植入电极,然后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来影响或调控神经元的电活动或调整神经递质的释放等原理来控制或治疗相关临床疾病的手术方式。目前,对帕金森病而言,是神经外科领域里的首选治疗手段。帕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合适DBS手术?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人都适合做DBS手术。首先,我们患者要到正规医院的帕金森病门诊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确诊。如果是已经确诊的帕金森病人,是否适合DBS手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1.是否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是否是诊断确切的原发性帕金森病,这个一般需要帕金森专病医生进行确诊,如果是继发性帕金森病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等情况不建议手术。2.患者的病程患者得病的时间,即病程要大于等于4年,对药物控制欠佳的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人,病程可适当放宽至3年。3.药物治疗有效病人现在或曾经对美多芭等药物的反应情况良好,即药物治疗有效,所谓的药物治疗有效是指,患者经过医生指导用药后,如果患者自己感觉吃药后有明显改善或改善好于50%等,一般证明药物治疗有效,而这类病人可能就适合手术,当然我们临床手术前还要进行严格的药物测试,一般要求美多芭冲击试验改善要大于等于30%。4.年龄年龄不能太大,以往限制在75岁以下,而现在随着预期年龄的增加,如果病人一般身体状况良好,适当放宽至80岁也没问题。5.无精神疾病和手术禁忌症病人没有严重的智力下降,如痴呆等;没有严重的精神症状,如抑郁等;而且要求病人没有外科手术的禁忌症,如心肺功能严重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等。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在好大夫直接联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葛明旭主任,寻求专业意见。
剂末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运动并发症,随着药物浓度的减低,疾病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除了肢体僵硬、震颤等运动症状外,例如情绪、血压、注意力、精神症状、胃肠道症状、睡眠、尿便异常等,都可能因为药物浓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症状波动。症状的波动难免影响到生活,甚至波及亲友。那么面对这些波动,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得以善待自己,惠及他人呢?如何应对症状波动1.养成记录病情的习惯准备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吧,请大家认真记录这些症状,把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这就是非常好的症状日记。带给您的医生,它会是非常好的参考材料,帮助医生更好的调整治疗方案。2.药物治疗药物,仍然是我们主流的治疗方法。传统药物中我们有很多选择,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药或者正在研发的药物也是针对症状波动的,有调药的需要可以联系葛明旭主任进行针对性问诊。3.增加康复锻炼运动让人心情愉快,因为它能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分泌和释放,因此,在症状不佳的时候,大家可以做做拉伸,挥洒挥洒汗水,让脑内沉寂的多巴胺也活跃起来吧。4.手术治疗方法永远比困难多。即使药物不理想了,脑起搏器手术也是针对症状波动的不错的选择。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在好大夫直接联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葛明旭主任,寻求专业意见。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原则有哪些?脑起搏器手术的优势和疗效如何?康复治疗对患者的重要性在哪里?根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帕金森病在65岁以上发病率为1.7%,而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患者将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误以为是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以致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对于帕金森病人来说,及时的诊断并接受专业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目前仍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过采取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帮助患者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同时,帕金森病患者要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根据病情选择治疗一般来说,帕金森病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V期:☞ I期:单侧身体受影响,功能减退很小或没有减退。☞ II期:身体双侧或中线受影响,但没有平衡功能障碍。☞ III期:出现平衡障碍受损害的第一个症状是直立位反射,当转动身体时出现明显的站立不稳或当患者两脚并立,身体被推动时不能保持平衡。功能方面,患者的活动稍受影响,有某些工作能力的损害。☞ IV期:严重的无活动能力,要他人扶助才能自己走路和站立。☞ V期:除非得到帮助,只能卧床或坐轮椅。早期I期与II期的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效果不佳或病情发展,出现III、IV期症状的患者建议经过科学评估后,实行手术治疗。V期患者的术后症状能够改善,但手术效果可能不及III、IV期患者明显,术后恢复相对来说也需要较长时间。如果病情继续发展,患者病程时间长,且强直等帕金森病症状的长期存在使得关节、肢体和躯干的变形、挛缩而致残疾。即使手术效果非常理想,缓解了帕金森病的症状,但也不能改变残疾的状态。二、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合理治疗需要正确选择适当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原则之一就是“个体化治疗”。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禁忌症是黑色素瘤、闭角型青光眼、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等;安坦则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眼干口干,部分可导致青光眼的恶化;金刚烷胺可导致心律失常、下肢水肿;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则能导致白天的困倦发作、恶心和呕吐、剧烈头痛等。有些患者在了解到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后产生恐惧心理,不敢服药。实际上这些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合理选择适当的患者也可以有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在开始服药前,患者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一些可能的药物禁忌症。举个例子,70岁以上患者一般不用服用安坦类药物,以避免出现认知下降甚至痴呆。对于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危险行业的人员,即使年龄较小、病情较轻,比较适合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提醒,建议调换工作岗位或者换服其他药物。三、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有脑内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核团毁损术由于破坏了脑内正常结构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治疗效果有限,副作用大,现在已经不主张应用。DBS手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脑起搏器疗法,是在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1987年,法国的Benabid教授联合美敦力,首次采用DBS刺激丘脑腹外侧核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取得了成功,开启了帕金森病治疗的新纪元。脑起搏器手术,是指在患者脑内植入刺激电极,然后通过智能化调控设备进行体外调控,使大脑的神经功能重新达到平衡,从而控制运动障碍症状。脑起搏器手术的优点在于它的非破坏性、可逆性,可调节性,副作用和并发症少,可以通过参数调整达到对症状的控制,长期效果不错。因此,脑深部电刺激疗法被科学界称为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里程碑。手术后,患者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的量可明显减少。一般认为,患者得帕金森病3~5年以上、药物疗效减退或增加药物对帕金森病症状改善也不明显、以及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如“开-关”现象,剂末现象,异动症时就可以考虑手术。四、康复治疗帕金森患者的康复治疗是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的有益补充,主要包括:1.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通过维持主动与被动的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确保日常运动量,减轻失用性因素;改善躯干、肢体运动的协调控制能力,主要包括起、坐、立、卧等动作转换及平衡技能训练,纠正异常步态。此外,利用环境、姿势及音乐或语言诱导全身肌肉放松,通过视、听刺激,提高患者运动能力。2.维持基本生活功能鼓励患者自行穿衣、脱衣、洗脸、用餐具进食,提高生活自立程度。3.改善高级脑功能包括语言功能训练、记忆力训练、定向能力的训练、对事物集中力和注意力的训练。4.情绪管理很重要当患者知道得了慢性疾病时,心理上一定会感到沮丧和焦虑,出现情绪激动甚至恐慌。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帕金森病人,容易出现疲倦、脾气暴躁、心情不好等症状,这时不妨跟医护人员多沟通,给予专业帮助。朋友、家人及社会团体也应该帮助和鼓励病人。此外,帕金森病人可以多接触和自己一样的帕金森病人,彼此交换心得、经验以及学习如何摆脱病魔的阴影。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在好大夫直接联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葛明旭主任,寻求专业意见。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是一种以运动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然而,在帕金森病的进展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从“少动”变成了“多动”。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患者可能出现了“异动症”。一、什么是异动症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运动并发症。它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包括肢体不自主抖动、扭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等。异动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与病程和用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另外,发病年龄早、女性、低体重也是异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二、异动症的表现异动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舞蹈样动作,比如吐舌、歪嘴皱眉、扭头、扭动身体等不自主动作,动作不规律、无目的。当不自主活动幅度比较大,有时可以导致姿势不稳,容易跌倒。有些病人会出现肌张力障碍,可表现为足部、腿部、手部、颈部等部位的肌肉痉挛,可伴有疼痛和异常姿势。三、异动症的治疗方案当发现出现异动症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和肉毒素注射等多种方法。首先,医生会调整患者当前的抗帕金森药物用量,并且可能增加一些控制异动症的药物,以减少异动症发生。有些异动症(比如局部肌张力障碍)可以考虑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另外,对于严重的异动症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四、日常注意事项1.定期随诊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服药的剂量需要随病情的进展而调整。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到专业的运动障碍病专科医生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和不良影响。2.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3.注意监测监测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动症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4.加强护理严重的异动症会影响患者平衡,可能导致跌倒、摔伤。需要日常加强护理。另外,一些病人如果有严重的、持续的异动症,易出现大汗、脱水,严重者甚至有出现高热、横纹肌溶解、全身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需要及时急诊就诊处理。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在好大夫直接联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葛明旭主任,寻求专业意见。
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帕金森病全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然而何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却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哪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成功把握手术治疗的恰当时机呢?欢迎大家阅读、转发、收藏!1- 越早手术,效果越好?一些患者认为越早手术越好,但真相却不一定。在帕金森病早期的患者通常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有明显的蜜月期,不需要过早接受DBS治疗。另一方面,疾病早期阶段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相对偏低。早期与帕金森病症状相似的帕金森病叠加综合症,例如如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对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也较好,但是这些帕金森叠加综合症的患者一旦接受手术治疗,预后却远远不及帕金森病患者。DBS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是原发帕金森病患者。对于一些考虑帕金森综合征而非原发帕金森病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希望通过手术治疗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可取的。2-越晚手术,对患者越好?刻意推迟手术也非正确的选择。对于原发帕金森病患者,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DBS手术治疗都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自然病程情况下,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会越来越重,而通过恰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症状,通过合理而恰当的DBS手术治疗,患者大部分运动症状可以“往回拉几年”,相当于为患者赢得了更多更高生活质量的时间。通常推荐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关期状态下处于病程2.5至4期时进行DBS手术。若一味拖延至疾病更晚期,即使接受了DBS手术治疗,也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为疾病晚期时,行走、语言及吞咽功能、认知等问题相对突出,而这些问题并不能通过DBS手术有效解决。因此当疾病发展到晚期阶段,再进行DBS手术,也就错过了恰当时机。3-超过80岁就不能手术了?除了疾病的病程,另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患者的年龄。有患者问,听说年龄超过80岁就不能做DBS手术了。我1年前刚诊断了帕金森病,明年就80岁了,是不是应该抓紧时间做手术啊?其实年龄不是绝对的因素。之所以限制手术的年龄,一方面是考虑到疾病本身的发病年龄及特点,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患者身体里其他脏器的状况对手术的承受力。老年患者经过受益及风险的个体化评估后可放宽年龄的限制。4-如何通过药物疗效判断手术时机?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情况也是考虑手术前需考量的因素。如果患者对复发左旋多巴药物反应不好,可能需要重新明确疾病的诊断是否准确;如果曾经反应良好,但未经过规范化的调整治疗药物,可能需要请神经内科医生评估药物治疗情况。对于药物反应良好并进行了规范化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后,疗效明显下降或出现了明显的运动波动,影响生活质量时可以考虑手术。如果帕金森病诊断明确,但不能耐受药物,比如出现了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或冲动控制障碍等情况,经评估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减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在好大夫直接联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葛明旭主任,寻求专业意见。
说话不清楚、发音困难、声音变小……语音障碍是帕友常见的非运动症状面对这个困扰很多帕友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欢迎大家阅读、转发、收藏!语音障碍是帕金森病特有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突然开始并且逐渐进展的一种以发音困难为主的沟通能力障碍,包括发音低沉、含混、声音嘶哑甚至失声;有的会表现为口吃,严重影响与别人交流;也有患者表现为声音不可抑制的颤抖,再加上声音含混不清,造成周围的同事、家属根本不能理解,最后造成患者情绪焦虑、拒绝社交等严重行为障碍。可以说,合并语音障碍的帕金森患者非常痛苦,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也让家属无能为力、爱莫能助。帕金森病语音障碍其实非常常见。据统计,大约有90%的患者会在不同时期出现语音障碍的表现,并且随着疾病的持续进展,最终所有帕金森患者可能都会出现严重的语音障碍,不能交流。目前对于帕金森语音障碍,治疗方法大概有三类:1.构音障碍训练法首先,就是根据传统神经损伤引起的构音障碍训练方法,从每一个构音困难的声母、韵母开始训练,逐渐打好基础,开始像小学生学习拼音一样,按照患者原来的发音特点(比如方言的发声特点),逐渐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发音,恢复到能够与家属、同事进行必要交流的程度。但是比较困难的是,这种传统的治疗方式,需要长时间才能够见效,最终恢复到何种程度,事先都很难判断;其次需要长时间的一对一治疗,患者长期在门诊坚持治疗也是比较困难的;最关键的是,对于帕金森患者而言,一个长周期治疗之后,疗效能够持续多久,很难预估。2.歌唱疗法强调尽早鼓励患者早期坚持练习发声,强调发声时间长、音量大,可以推迟帕金森语音障碍的出现时间,也可能减少发音困难的出现,适合患者组成小组定期训练和每日自我训练相结合,患者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打卡,是一种比较好的训练形式,也是各种发音训练的重要基础。但是,对于比较重的患者,和一些不喜欢歌唱的患者,这种方法很难接受与坚持,而且很多患者在早期根本不会主动坚持发声,并且科学的发声训练需要专业人员指导,也需要排除一些基础器质性病变,不能简单粗暴的强制训练。3. 励协夫曼疗法(LSVT)这是目前全世界神经病学家和言语语言治疗师最公认有效的方法,在开展的比较普及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少数欧洲国家),是帕金森患者改善发音困难的重要方法。经过研究发现,一次规范的LVST治疗(需要连续4周,每周4次的不间断治疗),语音障碍的改善可以维持一年半到两年,并且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坚持以门诊训练的方式来完成治疗周期。LSVT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每一个患者开始和坚持发“啊”声,通过音量、音质、时长等指标,让患者重新拾起“正确”的发声方式、用力方式、呼吸方式,和重新感受到“准确”听觉方式,对自己的音量、音质、清晰度有着明确的认知。在课程中,还要调整患者的呼吸方式与呼吸效能,每次训练结束还要适当的留下家庭训练作业来巩固训练效果。LSVT疗法发明至今也不过30余年时间,可以说是针对帕金森病语音障碍的特应性治疗方法,为全球2%的帕金森语音障碍的患者提供了服务,并且一直在持续的研究中,方法和机制不断进步中。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在好大夫直接联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葛明旭主任,寻求专业意见。
自从开设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病门诊以来,我们团队每天都会诊治许多帕金森病患者,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大多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还有更多的患者,由于诊疗的不规范,很早就出现运动并发症,导致后期的治疗困难。现将帕金森病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列出,供帕友们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转发、收藏!一·按时服药·帕金森病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许多帕友还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同时需要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并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帕金森病是不可逆的疾病,用药才能改善患者症状。患者不仅仅要记得吃药,还必须严格地按照时间表的安排服药:有的药物效果消退慢,而有的药效消退快;有的患者因药物的疗效变差,以至于必须每3个小时就要吃一次息宁以控制症状。也有的药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效果,每天服用2~3次就可以。智能手机上也有一些应用或闹钟设定,以提醒患者服药时间。规律性服药可以减轻患者的运动症状时好时坏的波动性,若不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服药,症状的波动性就会增加。二·按医嘱服药,定期复诊·我们在门诊上常碰到一些患者,就诊后开始按医嘱服药,随后自行调整用药,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理由是复诊不方便,就按药物说明书调整,不管症状是否控制良好,美多芭逐渐加到很大剂量,导致病情进展很快。定期复诊很关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我经常给患者讲,帕金森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生不能只顾眼前效果,还要考虑患者的远期治疗。我把美多芭加到较大剂量,症状你暂时很满意,但对后期治疗造成很大困难,运动并发症出现很早。就像以前牺牲环境换取暂时的经济发展,迟早要还的。所以治疗原则把握“剂量滴定、细水长流、不求全效”。三·调整患者的饮食·在患者服药期间,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一定的调整。左旋多巴(多巴胺替代剂)是一种氨基酸,它与其他进入大脑的蛋白质在有竞争性吸收。如果服药时间与用餐时间相隔太近,则帕金森病的症状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些患者调整服药时间后,症状明显改善。一般来说,大多数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在餐前一小时或餐后一个半小时的空腹时吸收较好。四·详细地记录·帕友们可以记录自己的服药时间、各种副作用、药效消退症状再出现的时间等。这种记录并非每天都要写,每周有几天记录往往就可以反映病情变化了。这样的记录十分重要,因为并没有什么可靠的生物标识或客观的定量测量能体现帕金森药物的疗效反应。帕金森病与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不同,对于高血压病,医生很容易评估几周前给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而对于帕金森病,医生只能靠患者的表述来了解大致情况。但如果患者有详细准确的记录,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就更方便了。患者可在调整方案后或门诊复诊前记录几天情况变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病情的全面记录有助于对医生很快了解目前治疗情况,对帕金森病症状进行最佳的控制。五·自备存量·有些患者直到药物用完时才找医生复诊,一时又挂不到号,导致药物中断,症状明显加重。这里要提醒,切记不要突然停用抗帕金森药物,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对用药量较大的患者。因此,一定要保证身边备有足够的药品,一定还要有额外的药品放在备用的地方,以免患者临时忘记带药。如此这般,帕金森病患者才能不会发生临时断药的情况。六·与医生保持联络·不建议频繁更换医生,在信任的医生那里定期随诊,可使医生熟悉患者病情,便于方案的制定。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调整优化治疗,即使已经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案。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不仅因为药物对疾病的控制能力可逐渐减弱,还因为疾病本身就是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还会不断给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调整期间,可能会出现药物的某些副作用,这时一定要与医生联络并听取的建议,不要擅自调整方案。为了便于与患者沟通,就诊后扫描医生名片上二维码进行报道,随时向医生进行咨询。总结帕金森病总是需要依赖药物以控制症状,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合理的用药,千万不要随便的用药或者停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来用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从根本上来杜绝帕金森病的困扰。本文内容仅作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直接在好大夫联系山东省立医院专家葛明旭主任,进行详细问诊。
帕友们聚在一起,很多讨论都会围绕到底是吃药好还是手术好这个问题。有人说:“医生说了,我这就是帕金森病,坚持吃药就好。”也会有人反驳说“我看了神经外科医生,很多人其实都适合手术的,手术效果以后比吃药还要好很多!”所以到底谁说的对呢?解读帕友关心的手术VS药物随着帕金森病相关知识的科普,越来越多的患者建立了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科学观念。树立“帕金森不怕”的信心是对疾病长程有效管理的基础。然而在此之上,许多患者及家属仍不清楚完整、科学的治疗方案。“神经内科医生说诊断明确,让我吃药、长期吃。”“我看了功能神经外科,医生说可以做手术”“听说帕金森病的康复训练很重要啊”“群里的病友做完手术后手就一点不抖了,但听说还要吃药”诸如此类,面对来自医院、病友、电视、报纸、网络等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患者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容易被片面误导。那么究竟帕金森病应该如何治疗,有没有统一的模式呢?答案是:既有原则、又要结合个体。原则一 “长期”。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之后,患者就应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正规的治疗。一旦开始药物治疗,非特殊原因(如过敏、严重副作用)不宜轻易减药或停药。建议通过定期复查,由医生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并据此作出判断和(必要时的)调整。某种角度讲,帕金森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许多慢性病,其药物治疗往往需要持续终生。 原则二“协同”。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往往能获得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这段时间称为“蜜月期”。随着疾病发展,药物效果会减弱、有效时间缩短。患者逐渐出现服药后有效、药劲过后症状加重的波动,医学上称做“开-关”现象。药物作用如果超过一定程度,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或肢体扭动,叫“异动症”。“开-关”现象和异动症都提示:这是患者应该积极寻求外科治疗的时候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俗称“脑起搏器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能改善患者部分运动症状的方法。这种手术系微创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尽管手术能使症状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仍然要记得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药物和手术就像人的左右手,它们作用不尽相同,彼此互相协助。广义的协同,还应该包括贯穿于病程始终的康复训练。 原则三 “科学”。现代医学的发展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了许多的治疗工具,包括药物、手术和康复训练。使用好这些工具,可以使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生活治疗大大提高。建议患者到有多学科完整设置的大型正规医院就诊,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相信科学和规律,不要迷信道听途说的偏方杂学,也不要依赖主观的猜测臆想。帕金森病治疗要注重以上原则之外,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特殊性。患者的并存病、既往史、过敏史、身体一般情况等等都可能影响具体治疗方案的细节。总的来看,药物和手术都是治疗手段,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配合得当可以显著改善病情。身体和疾病也非根本敌对,慢性病的患者要在治疗中学会与疾病和谐相处,讲究平衡即是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需咨询个性化问题,请直接在好大夫咨询山东省立医院神外专家葛明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