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被国人所熟知的原因,除了它发病率较高外,还有就是很多知名人士都是因为肝癌而去世的,比如:傅彪、罗文、沈殿霞。这些名人经济状况好,生病后会最大程度地利用国内外的优质医疗资源,但仍然无法保住性命。这背后的原因是——肝癌发现时,常常已经到晚期了。肝癌为什么发现的时候经常是晚期了?第一,早期肝癌症状不明显。 人体的很多脏器都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只要一部分脏器就能发挥功能。比如肾脏,人体只要有 1/4 个肾脏就可以运转。所以会有人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卖肾。肝脏也是如此,健康的肝脏大约也只需要 1/4 就可以让人体正常工作。所以,肝癌早期,肝脏的功能还是健全的,人体可能不会表现出肝功能下降的症状。我见过很多患者,直到疾病进展到肝腹水,把肚子都撑大了,才发现是肝癌晚期。即使在这时,患者仍然可能没有明显的感觉。第二,肝癌容易转移。 肝癌转移最常见的是在肝脏内转移,比如在左半肝的癌细胞,转移到了右半肝上。还有可能两侧肝上好多个部位都有肿瘤,这就是所谓的多发。此外,肿瘤还有可能堵塞血管。比如,肝脏有一条很重要的血管叫门静脉,堵塞门静脉的肿瘤被称为门静脉癌栓,经常出现在晚期肝癌。傅彪当年就是门静脉里面有癌栓,虽然尝试了最彻底的肝移植,但还是很快复发了。肝癌容易转移以及转移以后治疗效果差的特点,也使肝癌发现时,常常已经到晚期了。肝癌会遗传吗? 肝癌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遗传病,遗传病指的是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但肝癌确实有家族聚集现象。家族聚集通常见于患有乙肝的母亲,生产时把乙肝病毒传给孩子,使孩子也患有乙肝。然而,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分娩造成的乙肝垂直传播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了,不需要太过担心。肝癌本身是不会遗传的。如果母亲是乙肝携带者,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0、1、6 个月各 1 针,一共 3 针)。肝炎、肝硬化、肝癌之间是什么关系?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这个三部曲是大多数肝癌患者都会经历的。这三部曲发展的时间长短没有定数,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患者个体差异、生活习惯、是否积极治疗等因素。有些人肝硬化程度很轻,但是已经长了一个很大的肝癌;而有些人肝硬化已经十分严重,但是肝细胞没有发生癌变。其实乙肝/丙肝患者只要控制得好,有相当大的比例不会发生肝硬化或肝癌。因此,肝炎患者无需自暴自弃,但也不能不当回事,应该尽量戒酒,注意劳逸结合。肝癌的高危人群该怎么办? 建议: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和肝炎病毒携带者;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家族里有人得过肝癌的人。每隔 6 个月,到医院做一次腹部 B 超检查 + 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 40 岁以上男性或 50 岁以上的女性、长期喝酒的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每年到医院参加体检。
继“小品王”赵本山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在上海住院介入治疗后,2009年11月,在《阿Q正传》饰阿Q角色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先生因脑血管狭窄脑血栓发生“脑梗塞”住院,发病突然,出现了左侧偏瘫、不能言语、以致神志不清。后经传统方法内科保守治疗和及时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未能避免脑梗死发生,脑梗死身体偏瘫使阿Q-严顺开无法再走上文艺舞台。脑血管狭窄引起脑缺血脑梗塞,致使著名演员严顺开终生偏瘫残废。 动脉粥样硬化是颈脑动脉狭窄闭塞的主要原因。狭窄的动脉数量越多,血管狭窄事件发生率越高;中国人动脉血管狭窄好发部位有颅内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颈内动脉起始段、椎动脉起始段、椎基底动脉汇合处和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于颈动脉系统占4/5,椎-基底动脉系统占1/5。1、脑缺血-脑梗塞介绍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生命的第一杀手,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自2007年开始在中国人死亡的各类疾病中,脑血管疾病超过恶性肿瘤成为第一死亡率和第一残废率,这一结果令全世界震惊。也许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13亿人不怕死亡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可是若瘫痪几千万人该如何办,被瘫痪病人拖累的几千万个家庭该是何等的磨难。 脑动脉狭窄-脑缺血发生脑梗塞是我们中国人,即黄种人最容易发生的血管病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远多于女性。既可发生于颈部动脉,也可发生于颅内动脉,美国和欧洲白人脑血管狭窄最多见于颈部动脉,我们中国黄种人脑血管狭窄最多见于颅内动脉。脑血管狭窄几乎都是长期生活习惯不健康而出现的疾病,四大因素即长期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脂,或者长期抽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粥样斑块引起血管狭窄,严重狭窄(颈动脉管腔狭窄率>75%、颅内动脉狭窄率>50%)引起脑细胞供血不足,脑细胞缺血变性坏死,脑梗塞发生。宝贵而又娇气的人类脑组织脑细胞一旦缺血坏死,任何治疗不会使其再生和修复,脑细胞结构和功能将永久丧失,坏死区域脑组织原支配的各种功能如说话和四肢活动等也将永远丧失,人体将永远残废,只能一辈子拖累家庭亲人。2、脑缺血-脑梗塞危害 脑动脉狭窄脑缺血多数是血管狭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病人常在几秒钟-几分钟内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意识丧失或陷入昏迷。欧美国家统计,近30年来治疗脑中风的药物更换了5-10代,治疗脑中风的药物费用提高了近300倍,而脑中风的最终治疗效果变化不大,依然是79%-90%的死亡率和严重残废率。其中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79%的死亡率和残废率,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90%的死亡率和严重残废率。这一结果令医疗界无奈,令全社会恐惧。 脑组织脑细胞是人体内最娇贵的细胞,脑细胞对缺血最为敏感,颈内动脉阻塞大脑细胞缺血6-8小时,椎基底动脉阻塞脑神经纤维缺血12-24小时将永远坏死液化,并且不会再生修复。故而治疗脑缺血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必须在脑血管狭窄、脑血流阻塞、脑组织缺血坏死前开通脑血管,恢复脑血管血流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否则超过这个时间段,脑组织即永远坏死。此后的任何治疗,都不可能再救活已经死亡的脑细胞和脑神经纤维。 脑血管狭窄脑缺血几乎都有先兆,有过发作性的持续几秒-几分-几小时不等的肢体活动不灵、语言不利、或意识丧失,多在早晨起床时,或平卧与坐立位突然站起来时候发生,经卧床休息或治疗恢复。这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TIA),是脑动脉中度-重度狭窄,突然体部循环血量增多,而脑部循环血量减少,脑组织一过性缺血和脑细胞功能异常。遇此表现,应尽快完成脑血管成像(弓上动脉CTA或MRA)或/和脑灌注成像,证实脑血管严重狭窄者,在发生脑血管持续缺血之前,及时脑血管介入治疗。此时候的介入治疗,称之为脑血管狭窄脑中风预防性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技术。3、脑缺血-脑梗塞诊断 病人突然发生一侧肢体感觉障碍、脑神经损伤、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语言丧失或意识丧失迅速发展到昏迷状态,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缓解者,应该尽快进行脑血管成像检查,如多排CT弓上动脉CTA,或高场强磁共振弓上动脉MRA,或直接进行介入全脑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或脑动脉狭窄与闭塞的部位、形态、长度,若有条件同时进行CT或MR脑灌注(弥散)成像判断脑组织缺血程度或脑细胞是否缺血坏死,以便最快实施有效的介入治疗。 弓上动脉(颅颈部)CTA能够完全代替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狭窄。弓上动脉(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技术,无辐射作用在脑动狭窄诊断与随访观察中也有重要价值。颈部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率>75%者,应尽快介入治疗解除狭窄。4、脑缺血-脑梗塞治疗 近年来无创伤性脑血管成像技术CTA和MRA的飞速发展与技术普及,越来越多颈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得到及时发现。在颈脑动脉狭窄-脑缺血发生,脑子缺血时间短,脑细胞还没有缺血坏死前(保护脑子的时间窗)微创伤血管内介入技术,成功治疗这些脑缺血急症得以实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完全康复。 颈脑动脉严重狭窄一旦发生脑缺血症状,应该争分夺秒在脑细胞没有坏死前设法开通狭窄阻塞的脑血管恢复脑子的正常血液供应。中国人最多见的脑缺血是血管狭窄合并血栓,局部血流完全阻断,经静脉输液进入血管的溶栓药物很难到达血流阻断区域脑动脉,或者到达的溶栓药物量极少,不足于快速有效溶解血栓,故而几十年来脑血栓的内科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 (1)导管接触溶栓术,现代介入技术把导管直接插到血栓区域,经过导管直接向血栓内注射溶栓药物,大量的溶栓药物进入血栓,在很短的时间(10-30分钟内)血栓溶解,血管再通恢复血流。 (2)内支架置入术,颈脑动脉严重狭窄脑缺血,以介入技术插导管至脑血管狭窄区域,通过导管送入内支架至动脉狭窄区,释放内支架扩张动脉狭窄,恢复脑动脉正常管腔,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若狭窄合并血栓,先导管注射溶栓药物溶栓,而后再植入内支架解除动脉狭窄;也可以直接置入内支架,以内支架压迫压碎血栓,同时解除动脉狭窄。5、脑缺血-脑梗塞预后 颈脑动脉狭窄,脑缺血的介入治疗结果与病人有无其他疾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抽烟等)、脑血管硬化程度与范围、发生脑缺血后介入时间窗的选择等有关,介入治疗者的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介入手术操作中护士配合、麻醉师配合能力,介入手术期与手术后病人的血压、心脏等功能控制与监测,介入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有效和及时处理等,都与预后密切相关。 只要我们在脑组织没有发生缺血坏死前开通狭窄或闭塞颈脑动脉,解除脑动脉狭窄恢复脑血液供应,病人都可以完全治好,不留后遗症。中国医生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或狭窄合并血栓的水平在全世界领先。 脑血管介入治疗不是一个人的一次性操作,而是一个团队(医生、护士、技师)密切协作,治疗一个病人需要为期一周或半个月的全过程细心操作与精心观察。6、脑缺血-脑梗塞预防 神经流行病学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有:持续的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或心率异常,糖尿病、高胆固醇和高血脂,长期吸烟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和早期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如坚决戒烟,是预防缺血性脑中风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取得长期介入疗效的最有效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而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在妇科疾病方面,就有不少这样的疾病,原来是需要采取外科切除子宫的方法才能治好,而现在通过介入治疗就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且能保留住子宫,然而因为相对于内外科,介入治疗对普通大众来说比较陌生,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种方法。现在简单地在这里介绍一下。1、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被称为“妇女第一瘤”,好发于30-50岁的生育期妇女。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子宫切除术。而现在可以不用切除子宫啦,采用介入治疗中的子宫动脉栓塞方法,就可以在保住子宫的同时把肌瘤去除,尤其适合于年轻的或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它只需要在股动脉穿刺一个米粒大小的口子,然后通过导管送至子宫动脉,利用药物把子宫动脉堵住即可以了。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就会缺血缺氧,然后坏死,体积萎缩而机体慢慢吸收或直接脱落。 而正常的子宫组织对能够耐受缺血缺氧,同时由于子宫有丰富的侧枝循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新的血供,因而不会发生子宫坏死。因而肌瘤得到了治疗,子宫又保住了,米粒大的伤口,术后甚至不用消毒,至多贴个创口贴...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患有子宫肌瘤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治疗的。2、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可能大家听说的更少,它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子宫内膜长错了位置,跑到子宫肌层去了。子宫腺肌病一般发生在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偶尔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 它有个非常典型的症状,那就是继发性痛经,而且一般来说痛经的程度都较重,严重影响休息和工作,经常得吃强效止痛药才能缓解。病变严重的话,即使不在月经期间也会有疼痛,经常有患者形容是“痛得生不如死”... 子宫腺肌症过去治疗比较麻烦,药物疗效欠佳,而外科手术治疗则一般要切除子宫才能根治。现在可以不用切除啦,和做子宫肌瘤的手术差不多,一个并不复杂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绝大多数的子宫肌腺症都是富血管性疾病,病灶的生长需要血液的供应和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及其它生长因子的刺激。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用药物堵住它的血管,达到饿死它的目的。因子宫肌层耐缺氧,而长错位置的内膜则不行,所以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3、产后出血 相信很多生过小孩的女性朋友都知道,对产妇而言,生小孩后的产后大出血就是一个槛,如果没有及时的救治很可能会失去生命。而目前经常采用的就是外科手术切除子宫的方法,但是因为考虑到切除子宫后的一系列后果,所以产妇及家人很难立刻作出决定,因而很多时候会延误病情。 因这是比较紧急的情况,不像一般的疾病可以选择去一些比较大的医院,如果医院没有介入科的只有采用子宫切除这种方法了。只要医院有介入科,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请介入科的医生看能否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来止血,如果可以行介入治疗,那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实现止血的同时保住子宫。4、疤痕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疤痕妊娠:是指有过剖宫产史的女性在再次妊娠的时候,孕囊着床在子宫原疤痕处,常导致的阴道大量流血以及晚期的子宫破裂,其凶险程度不亚于宫外孕,是产科医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前置胎盘:胎盘种植于子宫下段或覆盖于子宫颈内口上,位于胎先露之前。它是在妊娠中期至妊娠晚期可以出现轻微直至严重的阴道出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安全。 胎盘植入:为胎盘绒毛穿入宫壁肌层,发生于孕早期胎盘植入时而非妊娠后期。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极易造成严重的产后出血。 把这几种疾病列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均有类似的表现: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大出血。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即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把血管堵住,再行进一步处理,有效地避免了大出血,不用担心会面临着痛苦地选择要不要切除子宫了。
众所周知,肝血管瘤是介入科最常治疗的一种良性肿瘤,绝大部分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效果都很好,创伤也非常小。但是,平常检查出来的“肝血管瘤”真的是肝血管瘤吗?毕竟肝血管瘤的诊断一般都是影像诊断而非病理诊断。 如果有一个患者,体检发现肝区占位,做CT或是MR平扫+增强,诊断为肝血管瘤,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乙肝、丙肝等等均正常,那你是不是可以拍着胸口对患者说,这是肝血管瘤,良性的,不用担心,我帮你做掉,无创效果好…… 有没有想过有另外一种可能呢?比如说:“肝血管肉瘤”?我们的教材对这种疾病一带而过,通过文献了解到,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是一种临床少见、诊断困难、而病情发展快和预后差的肝脏间质恶性肿瘤。虽然,它仅占原发肝脏肿瘤的0.4%~2.0%,却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间质肿瘤。诊断困难主要原因是肝血管肉瘤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且病例较少,医生相对经验欠缺。其发病原因未知,现已知氯乙烯、二氧化牡和砷等化学物质与肝血管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到目前为止许多肝血管肉瘤发生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 肝血管肉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乏力、发热、体重下降、腹部肿块和黄疸,当然,以上这些表现在早期是不明显的,就是说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所以很难与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等肝脏良性肿瘤以及肝转移肿瘤相鉴别。它的试验室检查一般都是阴性,大多数病例没有肝炎病史和肝硬化,肿瘤标志物通常也是阴性的。而辅助检查方面,肝血管肉瘤也没有特异性,其表现可能与肝癌、肝血管瘤及肝转移瘤等等相似…… 需要重点提出,让我们介入科医生警惕的是:部分肝血管肉瘤的增强方式与肝血管瘤极其相似,很容易将其误诊为肝血管瘤,所以,“早出晚归”并不是肝血管瘤才有,当然,文献上不少专家介绍说肝血管肉瘤与肝血管瘤的强化方式即使很相似,但也有少许的差别,可是在平常工作中很难发现,在文献报道的病例中,绝大部分肝血管肉瘤最初均误诊为肝血管瘤,肝细胞癌或是肝转移瘤,其中有大概40%左右的病理确诊为肝血管肉瘤的患者,最初的诊断就是肝血管瘤,且部分表现为快速增大的“肝血管瘤。”! 据统计,肝血管肉瘤的预后极差,如能早期外科干预,则存活时间较长,否则一般很快死于肝功能衰竭或是肝破裂出血。所以,在平常工作中,我们如果遇到考虑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病例,是否要保持万分警惕?有没有可能不是肝血管瘤而是肝血管肉瘤?虽然止血方案可能都是肝动脉栓塞,但是对于疾病预后的判断,家属病情的交待则完全不同!我院曾遇到过一例“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病例,一年老患者MRI诊断为“肝血管瘤”,试验室检查均为阴性,在诊断为“肝血管瘤”后的两个月内,“肝血管瘤”快速增大并连续发生两次破裂,每次破裂后经肝动脉栓塞术后都能止血,遗憾的是“肝血管瘤”迅速增大,且出现了转移灶,最后患者突然死亡,原因不明,不除外再次破裂出血。高度怀疑它是肝血管肉瘤,可惜没有做病理。 所以,对于平常发现的肝血管瘤,只要不是病理诊断,我觉得应持警惕的态度,至少应该定期复查,一开始的间隔时间不能过长,如果有增大,尤其是短期内迅速增大者,要警惕是否存在肝血管肉瘤的可能。当然,肝血管肉瘤的发病率还是比较低,一般很难遇到,但是做为可能一辈子都在医院工作的我们来说,你能保证不会碰到一个么?所以我们对每一个肝血管瘤都不能掉以轻心!
痛经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症状,很少需要治疗,所以,绝大部分女性对痛经比较忽视,认为是女人就会,没有关系。但是,要警惕其中隐藏着一种继发性的痛经,如果不积极治疗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它就是子宫腺肌症。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呢?它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子宫内膜长错了位置,跑到子宫肌层去了。子宫腺肌病一般发生在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偶尔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 子宫腺肌症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最最痛苦当然是痛经了。长错位置的子宫内膜在来例假时,会出血,但是因为它的位置在子宫肌层内部,所以会造成子宫张力增高,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就会引起痛经。因此,子宫腺肌症的患者,每次月经前及月经期,都会出现痛经,而且程度较重,严重影响休息和工作,经常得吃强效止痛药才能缓解。病变严重的话,即使不在月经期间也会有疼痛...其次,子宫肌腺症患者的子宫比会正常人更大,子宫内膜的面积也更大,从而导致经期出血过多,经期延长。长时间的话就会导致贫血。对于没有生育过的女性来说,异位的内膜组织可造成盆腔广泛粘连,导致输卵管不通造成不孕。 如何治疗? 子宫腺肌症过去治疗比较麻烦,药物疗效欠佳,而外科手术治疗则一般要切除子宫才能根治。众所周知,切除子宫对女性来说有不小的危害,不仅失去了女性标志性的器官,不能再生育,而且有些患者因子宫切除脏器下移致压迫到直肠和膀胱,导致便秘和尿失禁等,此外切除子宫后女性衰老也很快。在现在小三小四横行的年代,想想都觉得可怕吧....那怎么办?其实非常简单,和子宫肌瘤一样,一个并不复杂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子宫肌腺症都是富血管性疾病,病灶的生长需要血液的供应和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及其它生长因子的刺激。介入栓塞治疗需要做的就是在一侧大腿的根部,切米粒大小的小孔,将特制的导管插到子宫的供血动脉,用药物堵住它的血管,达到饿死它的目的。因子宫肌层耐缺氧,而长错位置的内膜则不行,所以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做完后拔出导管,腿上只有一个小小的穿刺口,不用特别处理,过12小时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此类手术相对简单,只要开展了介入治疗的医院,一般都可以做。所以,饱受痛经之苦的女性朋友,千万不要忽视了自身的健康,要警惕子宫腺肌症。万一是的话,也不用着急,介入治疗可以帮你轻松战胜它!
临床各科室: 微创与精准介入治疗,涉及临床多个系统疾病,为临床解决许多棘手的难题,成为继内,外科以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我院介入治疗科介入技术全面,临床各科室如有下列疾病需介入治疗。可直接请介入治疗科会诊。电话:6612926 6612927 一.非血管性疾病 1、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 2、食管气管瘘、食管纵膈瘘、食管胸膜瘘的覆膜支架置入治疗。 3、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或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 4、贲门失迟缓症球囊扩张治疗。 二.血管性疾病 1、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如上、下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髂动脉等)狭窄、闭塞的插管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2、周围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3、周围动脉瘤的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或栓塞治疗。 4、周围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5、大面积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6、静脉狭窄、闭塞治疗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三.出血性疾病 1、外伤性出血如:肝、脾破裂、肾损伤、盆腔出血栓塞治疗。 2、消化道出血的药物灌注或栓塞治疗。 3、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4、为了减少手术术中出血术前行切除病变供血动脉栓塞治疗。 5、肝癌破裂出血栓塞治疗。 四.肿瘤性疾病 如:肝癌、肝血管瘤、肾癌、胰腺癌、盆腔肿瘤、骨肿瘤的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 五.生殖系统疾病 1、输卵管阻塞所致女性不孕症微导管、微导丝再通治疗。 2、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瘢痕妊娠、宫颈妊娠栓塞治疗。 六.病变经皮穿刺活检 如肺、纵隔、胸壁、肝脏、腹腔占位、淋巴结的穿刺活检。 七.介入性器官切除 如脾功亢进的部份脾脏栓塞治疗。 八.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九.经皮穿刺外引流治疗 1、肝囊肿;肝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腹、盆腔内脓肿、积液经皮穿刺外引流治疗。 2、有手术禁忌症的老年急性胆囊炎经皮穿刺胆囊外引流治疗。 十.肿瘤射频消融。 十一.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 十二.椎体骨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 十三.经皮肾穿刺顺行性输尿管支架置入术。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肝肿瘤,而且发病现几率很高。有大多数人患有肝血管瘤,但是并没有临床表现,往往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血管瘤呢?下面我们做一下简单介绍。主要的发病因素有:(1) 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引起毛细血管扩张.(2) 肝组织局部坏死后,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最后形成空泡.(3) 肝内持久性局限性静脉淤滞,引起静脉血管膨大,形成海绵状扩张.(4) 肝内出血.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5) 先天性血管瘤发育异常,多数有家庭遗传倾向.还有一些社会因素如:1。不良情绪、生活压力大是导致出现肝血管瘤的一个原因.经调查证明.如果长期生活在愤怒.紧张.忧郁的情绪之下.肝血管瘤患病机会大。2.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样是造成肝血管瘤的主要因素.如果经常吸烟.引酒.食用肥腻厚味的油脂类或辛辣刺激性及生冷的食物.
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甚至在国内、外的一些知名医院肝癌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肝癌的介入治疗有治疗效果好、创口小 、恢复快、术后护理简单等优点。 肝癌的介入治疗是通过肝动脉插管,直接将抗肝癌的药物灌注到肝内肿瘤的血管内,使药物进入体内时第一步就到达癌肿区域。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药物在癌肿区浓度高,疗效好,对全身的影响小。另外,通过导管使用栓塞物质可以将供应肝癌的肿瘤动脉栓塞掉,切断癌肿的营养来源,将肿瘤“饿死”。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及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混合后,通过导管一起注入到肝内癌肿血管内,这样既能阻断肿瘤血供来源,又能使抗癌药物高浓度的在肿瘤区发挥作用,而且药物在癌肿内停留的时间更长。现在,经肝动脉插管治疗肝癌已经成为了肝癌治疗的常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