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炖鸡汤,烧鸭,红烧鹌鹑等这些美味食品,很多人就会流口水,但有一部分人吃了这些温补的食品,就会上火,出现喉咙痛、牙痛和口腔溃疡等症状,他们就知道自己虚不受补,容易上火。到医师那里就说:不要给我开补药,我虚不受补;医师,我很虚,但我很容易上火,别给我开补药。病人显然知道自己很虚弱,为什么补不上呢?我观察后发现,这些病人确实有虚的一面,但是又不是单纯的虚,往往以虚实夹杂,上热下寒的多见,因此单纯的补肯定会出现上火现象,这些患者临床上需要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方能收效。病例分享患者,女,50岁,反复上腹部胀闷隐痛5年,为局部时有发作,不是很严重,伴解稀烂便,1-2次/日,吃冷食物容易发作,比如牛奶,豆浆,苹果等食物,经常流鼻涕,晨起受寒明显,反复出现口腔溃疡,舌面溃疡,吃热气的食物比如烧鸭、辣椒、煎鸡蛋等,溃疡就会发作,睡眠差,怕冷,消瘦,月经量少,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没有问题,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等各项指标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左关有力,辩证为厥阴病,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经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3周后腹部胀闷隐痛等症状消失,睡眠明显改善,最令她高兴的是困扰多年的口腔溃疡吃烧鸭等热气食物已经不发作了,可以尽情享受人生的美味!
说说我们的大环境,地球,为什么出现恶劣的气候,比如洪水爆发,气温升高等自然灾害,很大根源是人类过度破坏环境的自然平衡,砍伐山林、栏河改道、过度开采等都会破坏环境的平衡。人类为什么出现那么多战争?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协调不平衡所造成的。我们人体内的小环境也是一样,如果暴饮暴食,过度烦劳,心情不畅等,也会造成五脏六腑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人体内也就会出现各种“自然灾害或战争”,就会出现各种疼痛不适,首选薄弱相关系统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呼吸系统会有咳嗽、气喘等,心血管会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有时几个系统同时出现,不适宜环境持续太久就会出现肿瘤等不可挽回的结果。这些症状的出现其实是一个信号,告诉你内环境出现了问题,需要调整和改变。因此中医治病不能简单的消除这些症状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人体的内在环境,恢复各个脏腑之间的平衡,过寒就要温,过热就要泻,虚就得补,实就得驱邪,有些患者会感到自己有内热,烦躁,易出汗,睡眠差,容易上火等,这是偏热的环境,有些患者会感到自己怕冷,容易疲劳,手脚冷,不想动,这是偏虚寒的体质,有些人会觉得全身乏力,肩背酸累,手脚很重,可能湿气太重,等等,必须把这些偏颇的体质改变了,各种症状会慢慢消失,人体才会健康,不容易犯病。因此,中医治病是要改变人体的内环境,改变体质。病例分享患者,女,22岁,反复流鼻涕,打喷嚏5年,晨起或受寒时明显,诊断为过敏性鼻炎,长期服用西利替嗪和辅舒良喷剂,出门必须带上辅舒良。症见:口干,喝水多,手心出汗,手脚冷,平素怕冷,大便1-2行一次,偏干,易疲劳,容易犯困,睡眠不踏实,脾气急,胃口很好,舌淡苔白,脉沉滑,辩证为阳明少阴病,经方用大柴胡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两周后各种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基本可以不用辅舒良喷剂,2个月基本痊愈。人为何过敏,难道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你要避免外面的过敏源很难很难,其实我们改变你的内在环境你就不会过敏。该患者就是肝胆郁热于内,伴有肾阳虚,因此中医的治疗就清除肝胆内热,同时补肾即可。中医治病就是要改变患者的内在环境,改变患者的体质,这很重要!
黄煌教授:体质学说 (转载)医道之难也,难于辩证朱莘农先生幼承家学,壮年以擅治伤寒大症而享盛名,平生对《伤寒论》钻研甚勤,临床重视验体辩证。他有句名言:“医道之难也,难于辩证,辩证之难也,难于验体,体质验明矣,阴阳可别,虚实可分,病证之或浅或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悉,而后可以施治,此医家不易之准绳也。”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其辨体质,多从望诊和切诊入手,尤其是擅长使用“咽诊”与“脐诊”。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已经开始注意到,不同体型、不同体貌患者在辩证用药上的不同点,将临床诊疗的思路从单纯的症状辨别及对病论治转向辨体质论治。 —— 黄煌 《我的体质观的形成》黄煌教授的体质学说体质的确定,是有效并且安全使用中药的基础。由于当前疾病谱的变化,中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慢性病患者,慢性病的治疗原则以调整体质状态为主,服用药物的周期长,如果不针对体质用药,常常会出现许多副作用。所以,“药人”和“方人”的提出,也是有时代背景的。重视患者的体质特征,是古典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有许多有关患者的体貌体态特征及疾病的易趋性的记载。如:尊荣人、失精家、亡血家、支饮家、中寒家、湿家、喘家、呕家、冒家、淋家、黄家、疮家、衄家、汗家、盛人、强人、瘦人等。这些病人的个体特征,为张仲景的处方用药提供十分重要的参照依据。本人的“药人”与“方人”,很多都能从张仲景所说的那些“人”、那些“家”中找到影子,比如黄芪体质与尊荣人相似,桂枝体质与失精家相似,麻黄体质与湿家相似。我所认识的“药人”与“方人”,应该是药证与方证的延伸,尤其突出药证、方证中“人”的部分,也就是突出了患者的体型体貌,以及发病趋势的特征,从而突出了药证方证的客观性和完整性。这样,可以使人更易于把握方证与药证,更容易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换句话说,“药人”“方人”的提出,与其说是经验的传授,倒不如说是思维方式的强调。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看,讲“药人”“方人”,可以让当今中医大学生们的思路发生很大转变。一方面,让他们从纷繁的理论中摆脱出来,转向朴实无华的临床技术;还有一方面,让他们从“对病用药”及“对症状用药”的思路中解放出来,转向整体的用药思路。所以,“药人”“方人”说的提出,是一种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和技术调整。作为本人处方用药的参照系,“药人”“方人”说具有一定的预测病情及指导选方用药的临床实用价值。但这种体质归纳,经验性很强,许多是经典的训示及前人临床经验的提示和总结。当然,其中许多是本人的临床经验。所以,这个学说尚不是十分成熟的,需要不断改进和改善。药人“药人”,就是适合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这种体质,服用这种药及其类方,往往起效快,而且相对安全。【桂枝体质】患者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两腹直肌拘急。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患者。桂枝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桂枝以及桂枝汤类方的一种患者体质类型。代表方为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这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心肾阳气的不足,或肝胃阴液的不足,易于表虚,易于阳越,易于气脱,易于气阴两虚。【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徽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四肢冷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患者。柴胡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以及柴胡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气机的郁滞或逆乱,或外邪郁于半表半里不易透发,或肝胆胃的气机易于逆乱,或气滞,或血瘀。【麻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咽喉多不红,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力劳动者。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痛、寒冷、疲劳等常是这种体质患者患病的主要诱因。麻黄体质是适合较大剂量服用麻黄、安全使用麻黄以及麻黄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寒气郁表,或肺气郁闭,或寒湿滞留经络之间,或表里俱实。【大黄体质】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但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红或暗红,舌苔多厚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精神状态饱满,易烦躁,易激动。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病、感染性疾病等多见这种体质。这种患者长期使用大黄比较有效而且安全。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代表方为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黄连上清丸、防风通圣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积滞伤食,或腑气不通,或瘀热于内,或积热上冲,或积热逆于营卫之间。【黄芪体质】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两目无神;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咽喉多不红,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体质的形成,除与遗传有关外,尚与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等有关。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多见黄芪体质。黄芪体质是适用于长期服用黄芪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肺脾气虚,或表气不固,或气虚血案,或气虚湿阻,或中虚等。【半夏体质】营养状况较好,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并不赢瘦,肥胖者居多。主诉较多而怪异,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半夏体质是适合于较长时间或大量服用半夏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代表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痰热内室,或痰气交阻,或风痰上扰,或痰湿内阻等。此外,还有如“人参体质”、“当归体质”、“芍药体质”等。方人“方人”,是近年来本人在药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所谓“方人”,即对本方有效而且适合长期服用此方的体质类型。比起“药人”来说,“方人”更具体,范围更明确,往往与某些疾病或某类疾病相关。可以说,“方人”是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下面也是临床常见的几种“方人”:【温经汤体质】羸瘦,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口唇干燥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指甲变薄变脆,缺乏光泽。还有的女性可以出现阴道炎、阴道干枯瘙痒,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许多妇科疾病,特别是卵巢功能性疾病患者多见这种体质类型。【三黄泻心汤体质】营养状态比较好,无明显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较好,大便干结或便秘,多有出血倾向。咽喉多充血,唇色或舌质红或暗红,脉象滑数。体检血压、血脂、血液黏度、血尿素氮较高者。目前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以及出血性疾病。【炙甘草汤体质】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貌。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或肿瘤患者经过化疗以后。患者精神萎靡,有明显的悸动感,并可伴有早搏或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消耗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循环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多见于这种体质类型。目前在临床上多见于肿瘤患者及老年病患者。【黄芪桂枝五物汤体质】其人多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经常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基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运动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面色黄暗,也有见暗红者,其舌质多淡红。头痛、胸痛、身痛、肢麻的中老年人多见这种体质类型。【桂枝茯苓丸体质】患者体质比较强壮,面色多红或暗红,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腹部大体充实,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多有头痛,便秘,腹痛腰痛,心悸等症状。妇科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五官科疾病等的患者多见这种体质。此外,还有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质、大柴胡汤体质、四逆散体质、当归芍药散体质、防己黄芪汤体质、防风通圣散体质等。
临床经验录柯雪帆教授论炙甘草汤脉证[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注:上列经文载《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77条。[体会]1 关于此条经文中的“伤寒”二字一般认为,炙甘草汤能治脉结代、心动悸,即心律不齐,而忽略本条经文中冠首的‘伤寒’二字。初余亦未曾重视,用炙甘草汤泛治多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不齐,疗效或佳或不佳。往往从心律不齐之程度、病程之长短、患者年龄、工作等因素探析。有一年,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较多,其后遗症大多为心律不齐,余用炙甘草汤治疗,往往取效,效之速者一剂即愈。余惊奇其效果之佳而思辨之。病毒性心肌炎必有外感病所引起,乃病毒感染侵犯心脏所致。外感病发热古代皆称谓伤寒,即《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因而重新细读此条经文,乃知炙甘草汤能治之脉结代、心动悸是外感热病所引起者,非能泛治一切心脏病引起之脉结代、心动悸。“伤寒”二字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再回过头来,整理自己所治心律不齐之医案,发现炙甘草汤用之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之心律不齐疗效最佳,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之心律不齐有小效,对冠心及高心引起的心律不齐几乎无效。从而深切地体会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切忌浮光掠影,应该逐字研究,联系临床实践,必有所得。2 关于脉结代与心动悸有些病人主诉心动悸,并且十分明显,一有触动即行发作,声光事物、语言刺激均能引起发作。发则坐卧不安,夜不成寐,心情烦躁,余用炙甘草汤治疗悉无疗效。之后凡遇主诉心动悸之患者,必须仔细诊脉,察其是否有脉律不齐(脉结代),如无脉结代,即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但有心动悸之感觉,并无客观之心律不齐,这样的病人用炙甘草汤无效。应进一步辨证,或为心血虚、心神不宁,或为心肝火旺,或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另有治法。从而深知经文中之脉结代与心动悸应联在一起理解,不可割裂,而脉结代较心动悸尤为重要。3关于脉结代中医古代对心律不齐有一定认识,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三部九候论、大奇论等篇提出过多种不整脉的形象。《伤寒论》则提出了促、结、代三种不整脉,并有具体的治法,相与联系。(《金匮要略》亦有不整脉的记载)如脉促、胸闷之用桂枝去芍药汤(伴有恶寒者加附子);脉促而手足厥逆者用灸法;脉沉结之因于瘀血者用抵当汤以及本条脉结代之用炙甘草汤。这些古代经典关于不整脉的内容应该继承并用之于临床。但是,仍限于古代的水平是十分不够的,今天,有条件应用现代医学检查心脏的仪器,如EKG、HCLTER、心脏彩超等,可进一步明确心律不齐的性质,选择针对性更强的方药治疗。就笔者个人的经验而论:如EKG提示为心房纤维颤动,中医脉诊属于不整脉,不仅有促、结、代脉,而且出现“三五不调”、“乍疏乍数”等现象。可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者可用西药或电击,使之恢复正常心律,中药达不到迅速恢复的效果。慢性者,心房内已产生大量瘀血成块,此时不宜复律;复律有可能导致梗塞。中医用药也不宜着眼于复律,而宜用益气温阳、健脾利水,以改善心脏功能,控制心力衰竭。可以适当应用活血药,其目的不在于化掉心房中之瘀血块,而在于改善心脏功能。余曾治多例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用真武汤、五苓散合参附龙牡,均取得满意疗效,能恢复轻工作和操持家务。如现代医学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所出现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即使出现二联律、三联律或成串,即使24h早搏出现次数多达20,000以上,用大剂量炙甘草汤,适当加减变化,大多能取效。如EKG发现房室阻滞,则炙甘草汤效果不佳,应另外用药(将另文分析)。如属偶尔出现的早搏,中医古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便认为属于正常,可不必用药。心理上对此紧张者可用小量补心丹或安神丸。总之,不可一见脉结代都用炙甘草汤,可借助现代诊断技术加以进一步分析,分别论治之。4 关于炙甘草汤的配伍炙甘草汤方中共有10味药,5味是通阳益气的药物(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5味是滋阴养血的药(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这不是随便掺合,而是具有辨证法的思想。这阴药与阳药、补气药与养血药相配方法,清?张景岳将其归纳成这样两句话:“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回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道出了阴药与阳药之间的辩证关系。就炙甘草汤而言,阴药与阳药不是半斤八两,而是以滋补阴血为主,通阳益气为辅。二者的关系既联系密切,又主次明确。5 关于炙甘草汤中的药物炙甘草汤方10味药中有几味颇具特色,与疗效着实有关,必须说明如下:清酒是什么酒? 东汉时候的清酒就是农民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正如陆游诗中所说的“莫笑农家腊酒浑”,就是指奶色的米酒,储藏到来年春天,酒精度数略为增加(约20'左右),色澄清,称为清酒,目前日本仍有清酒之名称。东汉时中原地区还设有高梁酒;高粱酒是由蒙古地区传入中原的。现在临床使用炙甘草汤时,应该加酒。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时间再煎,服药时已无酒味,不是直接吃酒,也不是吃药酒,而是使其他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之后,再加煎煮,酒精挥发,所服药汁已基本无酒。笔者曾试验过,如不加酒,效果较差。目前,如无清酒,可用黄酒代替,但用量酌减,因黄酒的酒精含量高于清酒。生地黄不等于大生地古代将地黄分为三种:新鲜的称生地黄,晒干的称干地黄,制过的称熟地黄。张仲景在肾气丸中用的是熟地黄,相当于现在的熟地;在薯蓣丸中用的是干地黄,相当于现在的生地;在炙甘草汤中用的是生地黄,应是现在的鲜生地。有些中医论著中误称为生地,是不准确的。炙甘草汤中用的是鲜生地,所以用量很大,为东汉时的1斤,相当于现行公制的250g。可惜近来上海等地药店;均不备鲜生地。被迫改用生地(干生地),对疗效有些影响,用量可改为50--120g/(一天量)。必须用大量才有效,用10~18g的小剂量难以达到纠正心律失常的效果。 桂枝可以用多少剂量现在有些临床医师畏惧桂枝,更不敢用大剂量的桂枝。张仲景在炙甘草汤中,桂枝用3两,合现在公制约47g,这是仲景一般用量,但现在来看已属大量。桂枝温通心阳,对纠正心律失常能起重要作用,用量应该大一些,我在炙甘草汤中常用20~30g。(关于桂枝的应用经验将在另文详说)甘草是不是调和诸药甘草在某些方剂中的作用只是“调和诸药”,不起重要作用。但在炙甘草汤中却是君药,对治疗脉结代起重要作用,用量宜大。张仲景在炙甘草汤中用炙甘草4两,合公制62.5g。我在临床用20~30g/(一天量),短期服用,未发现严重副作用。
胃癌的发生虽然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预防,因为胃癌的发生需要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有家属史者,要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要予清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前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及巨大胃黏膜皱襞症等)和胃癌前病变(指容易转化为胃癌的组织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等);多吃新鲜水果、绿色蔬菜以增加抗氧化维生素;少吃腌制品、隔夜食品、过咸食物等。这些都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有效对策。
胃癌系指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病变。目前胃癌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为什么一些人第一次做胃镜出来就是胃癌呢?一般认为胃癌发生变并非是由正常细胞一下跃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发展为癌变之前,常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目前较为公认的模式为: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可见第一次做胃镜即发现为胃癌者其实已经发病了多年,只不过可能症状不很典型,不找医生检查。胃癌怎么发生呢?胃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或饮食等因素有关,其中以食物因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Hp)较为重要。高盐摄入,腌熏食物,隔夜不新鲜食物都是致病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也是公认的致癌因素。
很多人认为,腹泻不就是拉肚子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吃几颗黄连素,几天就好了,不必大惊小怪。腹泻不是一种病,只是一个症状,是身体不适给出的一个信号,如果麻痹大意不重视,很容易错过腹泻背后隐藏的病情,贻误治疗,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了解腹泻的一般常见原因。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发生过腹泻过,因此说腹泻是十分常见的一个肠道症状。人每1天-3天排成形便1次,少数人每日排便2-3次,均属正常。如果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稀薄或伴有便次增多,称为腹泻。腹泻按时间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急性腹泻大多是因为感染,好发于夏秋二季。慢性腹泻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的腹泻。慢性腹泻病因相对来说更复杂,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按照病因分类,腹泻一般分为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一、感染性腹泻,应按病因学进行诊断。1.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1)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2)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3)变形杆菌性食物中毒。2.肠道感染:(1)病毒性肠炎。(2)急性细菌性痢疾。(3)肠结核。3.肠寄生虫病:(1)慢性阿米巴痢疾。(2)肠鞭毛虫病、肠道蠕虫病。二、非感染性常见腹泻:1.消化系统疾病:(1)炎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2)其他原因的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放射性肠炎。(3)肠肿瘤:结肠癌、肠淋巴瘤。(4)其它: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胃源性慢性腹泻、胰源性慢性腹泻、肝、胆道疾病性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2.全身性疾病:(1)糖尿病性肠病。(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类癌综合征可见,腹泻涉及的病种很多,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有些有一定传染性,为我国发病最多的三类传染病之一,长期以来危害人类的健康。每年夏秋季节都是我国腹泻发病的高峰期,特别是近年受热带风暴的侵袭,降雨明显增多,天气闷热潮湿,利于各种细菌的滋生,腹泻病患更是急剧增。好多人一拉肚子就想到是细菌感染,马上自作聪明地开始服用各种抗生素。事实上,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用抗生素不仅不对症,而且有害无益。应当进行认真的检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反之,仅对腹泻给以对症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甚至还会延误病情,失去最佳的治疗的时机。
无痛苦胃镜检查技术,指在胃镜检查时经静脉给予患者适量的短效镇静、镇痛药物,如丙泊酚、咪唑安定、芬太尼等,使患者在浅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无疼痛感,无任何检查经历。检查结束时,由于药物的半衰期短,药物的镇静作用也随之消失,病人很快苏醒。在设备完善的医院无痛苦内镜检查是十分安全的。
对部分患者来说,普通胃镜检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常常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至有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心里带来一定的心里障碍;或者部分病人一听到胃镜检查就产生恐惧,拒绝检查,甚至一些患者说:“宁要他的命,不要那根镜”的说法,使病情得不到及时检查而延误诊断及治疗,造成终身遗憾。20世纪9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无痛苦胃镜检查,即检查前使用镇静麻醉药,从而大大提高了受检者的耐受性,使胃镜检查变得轻松无痛苦。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内很多医院也开展了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无痛苦胃镜检查,效果非常令人满意,但此项服务无疑又增加了病人的一定经济负担。然而国际上已把疼痛作为人的第五生命体征,因此在有条件的医院和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无痛苦胃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减少病人痛苦,以满足不同需要患者的要求,使更多的患者及时接受胃镜检查和治疗。
1.凡怀疑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经全面检查(包括X线检查)未能确诊者。2.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及吞咽困难,疑有食管疾病者。3.消化性溃疡,需要胃镜检查随访其愈合情况,鉴别其良恶性者。4.胃癌和食道癌的普查,胃镜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早期病例,并进行治疗。5.上消化道胃和食管的息肉及隆起性病变,需行胃镜下治疗并适时跟踪。6. 上消化道48小时内的出血病例,宜进行急诊胃镜,确定病因,有利于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7.上消化道一些慢性炎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需要反复做胃镜进行治疗和随访。8.胃大切除术后病例,需要适时胃镜检查随访。9.食道和胃的异物以及其它疾病,可以进行胃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