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刷牙时牙龈总出血?咬东西时牙齿有酸痛或无力感?如果有,你可能正被慢性牙周炎悄悄“盯”上了。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发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主要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牙菌斑就像一层顽固的“脏东西”,紧紧地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进而刺激牙龈,引发炎症。 一般来说,早期的慢性牙周炎症状不太明显,可能只是牙龈轻微红肿、出血,很多人会误以为是上火或者刷牙太用力,从而忽视了它。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会逐渐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这时候,牙齿就会开始出现松动、移位,甚至脱落。不仅如此,慢性牙周炎还与许多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不过,别担心,预防慢性牙周炎并不难。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以选择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轻轻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其次,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去除牙齿邻面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再者,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洗牙,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洗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牙菌斑,预防和治疗牙周炎。 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修复治疗等。基础治疗是关键,通常包括洗牙、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目的是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下方的牙结石、菌斑等致病因素,减轻牙龈炎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口腔护理,按时复诊。 慢性牙周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积极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保护我们的牙齿和全身健康。
吸烟是引起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是吸烟者。吸烟还是牙周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患牙周病的几率较不吸烟者高出5倍。孕妇吸烟或被动吸烟,可以引起胎儿口腔颌面部畸形。吸烟者牙齿表面常常出现褐色烟斑和牙石,引发口腔异味,影响个人外观形象和社会交往。
糖是人类的主要营养要素之一,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许多食品及饮料的调味剂,同时也是公认的一种引起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容易引起龋病的主要是蔗糖,其次为葡萄糖、淀粉等。如果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甜食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 因此,提倡科学吃糖非常重要。吃糖次数越多,牙齿受损机会越大,所以,应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
正常情况下,把棉条吐出后就不再出血了。唾液中带一点血丝是正常的,如果大口大口的吐血就不正常了,应及时与本诊所联系或就近到医院口腔科看急诊,请医生处理。1、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住1~2条棉卷,它的作用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一般棉条在拔牙后40分钟左右即可吐出。注意棉卷不要咬压过久。有人以为咬的时间越长越好,有的人咬几个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这是错误的,反而造成伤口被唾液长久浸泡,引起感染或凝血不良。2、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拔牙后最好暂时不要离开,待半小时后请医生再看看伤口,是否血已止住。如果仍出血,应让医生再作进一步的处理,或上止血药,或进行缝合止血,并口服一些止血药物。3、正常情况下,把棉条吐出后就不再出血了。唾液中带一点血丝是正常的,如果大口大口的吐血就不正常了,应及时与本诊所联系或就近到医院口腔科看急诊,请医生处理。千万不要自行处理,比如拿家里的棉花塞到拔牙窝内,或乱涂所谓的止血药。这些棉花和药并不是无菌的,用后会引起继发感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4、拔牙后要注意保护好血凝块,当天不要漱口,不要用拔牙侧咀嚼食物,不要频繁舔伤口,更勿反复吸吮、吐唾,以免由于口腔内负压的增加而破坏血凝块。手术后两小时才可以吃饭,术后两天的饮食应该是温凉、稀软的。5、拔牙后一般可以不吃药。但在急性炎症期拔牙,或创伤较大、全身情况较差时,应口服些抗生素和止痛药。6、拔牙后一般不影响工作,可以照常上班,但是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吸烟、饮酒对伤口愈合都有不好影响,拔牙后一两天内最好不吸烟、喝酒。只要作好以上注意事项,拔牙伤口是会顺利愈合的。
水平颤动拂刷法是一种能有效清除龈沟内牙菌斑的刷牙方法。拂刷就是轻轻地擦过,掌握这种刷牙方法,能够帮助清除各个牙面的牙菌斑,同时能有效地去除牙颈部及龈沟内的牙菌斑。 具体操作要领为: ①手持牙刷刷柄,先将刷头放置于口腔内一侧的后牙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大约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 ②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继续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 ③刷完第一个部位之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与第一个部位保持有重叠的区域,继续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刷牙; ④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 ⑤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离来回刷。
6岁左右的儿童,在最后一颗乳牙的后面开始长出第一颗大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龄牙”。“六龄牙”是恒牙中最重要的牙齿,这与其特殊的形态、所处位置及举足轻重的功能有关。 “六龄牙”对于保护上、下颌的位置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婴儿出生后“六龄牙”即开始钙化, 5岁半至7岁开始长出,在它的前后相继萌出的恒牙都是根据它的位置依次排列的。所以,“六龄牙”对于保护上、下颌的关系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六龄牙”居于颌骨中间,与面部关系位置较恒定,临床上把它作为咬合的标志。若“六龄牙”位置不正常或早失。则不能保证颌骨的正常发育,使颌骨的形态与牙齿的位置随之失常。 “六龄牙”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中坚力量”。 “六龄牙”是恒牙列中最强壮的多根牙,牙冠最大,咀嚼面积最宽,承担的咬合力和咀嚼功能较其他恒牙都大。 “六龄牙”是诊断牙齿畸形的依据。儿童在3岁时,“六龄牙”已位于颧嵴之后,第一乳磨牙位于颧嵴之下。随年龄的增长,“六龄牙”随颌面部的生长发育逐渐前移。至18岁前后,移至颧嵴之下,并终身保持而无明显变化。所以,常以“六龄牙”与颧嵴这一位置关系作为诊断牙颌畸形的一个依据。 然而,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作为最早萌出的恒牙——“六龄牙”是最容易患病的牙齿。在儿童阶段其龋病发生率较其他恒牙均高,成年人“六龄牙”的龋齿发病率也是占第一位的。可惜的是,许多家长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在“六龄牙”发生了龋病后错把它当成乳牙龋坏,并错误地认为,乳牙早晚是要换的,无关紧要,寄希望于有完美的恒牙长出以代替,因而任其龋病发展,最终龋坏严重,甚至被拔除。六龄牙如果严重破坏甚至缺失,儿童的咀嚼功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牙齿排列不齐、面部发育不对称等疾病。因此,必须全力保护好儿童的“六龄牙”。 首先,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家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逐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其次,及时进行窝沟封闭。由口腔医生对那些窝沟较多较深的牙齿进行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再次,选择对牙齿有益的食品,少吃对牙齿有害的食品。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通过咀嚼可以对牙齿产生一定的自我清洁作用,减少龋齿的发生。对牙齿有害的食品主要是黏性含糖食品,当进食这些食品后,残留食物容易黏附在牙齿上,口腔里的致龋细菌利用这些食物代谢产生有机酸,有机酸长期作用于牙齿,最终使牙齿脱钙软化而形成龋齿。 最后,要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儿童在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要定期请口腔科医生检查,每半年一次,可早期发现龋齿,早期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得到有关口腔健康方面的指导,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饮食指导等。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许多家长认为乳牙反正要换就不去治疗,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六龄牙”也被不少家长误认为是乳牙而不管不理,从而导致严重后果。乳牙龋病对儿童口腔局部和机体都有不良影响。影响咀嚼功能,影响恒牙的健康,影响恒牙的萌出时间、顺序及位置,容易损伤口腔粘膜组织,还会影响儿童营养摄入,正确发音,同时也会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抑,如果发展成慢性根尖周炎还会祸及机体的其他组织。因此,儿童龋病应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充填、治疗。所谓“六龄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恒磨牙,它是我们口腔中萌出最早的大牙,一般六岁左右在乳牙后方萌出,未替代任何乳牙,由于其萌出时间早,位置偏后,表面沟裂众多等特点,它特别容易龋坏。因此,预防它龋坏尤为重要。儿童龋病不应只在发生后才引起重视,我们更应该做到预防,把患龋可能降至最低。1.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并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很多家长只注意让孩子早上刷牙,忽视了晚上刷牙。实际上晚上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因为入睡后口腔内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缺乏冲刷作用,食物残渣滞留在口腔中,致病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睡前刷牙,可将食物残渣和细菌刷去,使口腔较长时间处于清洁状态,对于预防龋齿很有必要。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牙膏牙刷。氟化物牙膏有防龋齿作用,儿童用效果更佳,目前已得到各国学者的公认。牙刷毛不宜太长,应选用短的刷毛,操作时较为方便和稳定。正确的刷牙方式即竖式刷牙法,也就是顺牙齿的长轴刷牙,将牙刷毛端横放在牙面上,将刷毛顺着牙龈稍压一下,然后转动牙刷柄,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反复进行,约3分钟。2.家长不过多地让孩子摄取蔗糖,应控制点心和零食的次数和量,同时应注意偏食和单侧咀嚼的问题。3.做到定期检查,家长应带孩子每隔3月检查1次,以便及时接受防治措施。4.牙面涂布氟化物,不仅对龋损再矿化有促进作用,还能抑制和预防龋的发生。5.对乳磨牙、恒磨牙的牙合面窝沟和颊舌面窝沟等较易患龋的部位进行窝沟封闭,能起较好的防龋作用。封闭的最佳时间是: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对口腔卫生不良的残疾儿童,虽然年龄较大或牙齿萌出口腔时间较久,可考虑放宽窝沟封闭的年龄。窝沟封闭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清洁牙齿、酸蚀、冲洗干燥、涂布封闭剂和固化几个步骤即可完成。材料固化后与沟壁紧密粘合,并具有一定的抗咀嚼压力,对进食无碍,并且,材料固化后无毒,对人体无害。但需要定期检查,如果材料脱落需重新封闭。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牙齿的好坏会影响全身健康和面部发育。因此,重视口腔卫生,预防儿童龋病,是极为重要的。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龋病(俗称虫牙或蛀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复杂,花费时间和经费也比较多。 龋坏的牙齿硬组织发生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是由于口腔里的某些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发酵产酸而逐渐产生的。龋坏早期一般没有疼痛不适的感觉,只有在医生检查时才可发现牙面上有黑点或白斑;进一步发展就可形成龋洞,遇酸、甜、冷、热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严重时由冷、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十分明显;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牙体破坏变成残根、残冠,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造成严重的咀嚼困难,影响身体健康。 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牙骨质、牙槽骨、牙龈、牙周膜)的各种疾病。首先是牙龈红肿、触碰时容易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与移位,有时还会引起牙周溢脓、口腔异味,最后使牙齿脱落或拔除。所以牙周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上述两大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因此,通过自我口腔保健和专业口腔保健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
【疾病概述】 牙髓病是指牙髓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髓炎症、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由于牙髓组织处于牙体硬组织包绕之中,只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与外界联系,牙髓急性炎症时,血管充血、渗出物积聚,导致髓腔内压力增高,使神经受压,加以炎性渗出物的刺激而使疼痛极为剧烈。 【病因病理】 1.微生物感染 细菌是牙髓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细菌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杆菌,如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等。 细菌感染的途径有: (1)经牙体缺损处感染,如深龋、牙外伤、重度磨损等严重牙体缺损,细菌及毒素通过牙本质小管或穿髓点侵入牙髓。 (2)经牙周感染,细菌及毒素经过牙周袋,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而侵入牙髓。 (3)血源感染,细菌及毒素经过血液而侵入牙髓是十分罕见的,但并非不可能。 2.化学刺激 (1)药物刺激 制洞后消毒用药,如酚类可致牙髓受到刺激。 (2)充填料刺激 深洞直接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等都可能刺激牙缝。 3.物理刺激 (1)温度刺激 制洞时如使用气涡轮机必须喷水降温,否则导致牙髓充血、出血引起炎症。 (2)电流刺激 口腔内如有两种不同金属的修复物接触,通过唾液可产生电位差,对牙髓有一定刺激。 (3)气压变化的影响 在高空飞机或深水潜泳时,气压变化可导致牙髓病变急性发作。 (4)创伤 如糖尿病等可引起牙髓退变,肿瘤亦可波及到牙髓,血源性感染引起的牙髓病极少见。 【临床表现】 1.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 多为外伤引起,主要表现为剧烈地自发性痛,特点如下: ①疼痛常突然发作,早期呈间歇性,一般约持续数分钟,随后数小时间歇期,病员尚可指患牙。随病情发展,发作期延长,间歇期缩短,逐渐转变为持续性剧痛,并沿同侧三支神经分布区放散(如上牙向颈部、耳前、颧颊部;下牙向耳下、耳后、下颌部放散),往往不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 ②疼痛往往夜间较剧,卧倒时尤甚。 ③早期冷、热刺激均可激发或加剧疼痛,以冷刺激痛较明显;后期或化脓时,热刺激疼痛,冷刺激仅可使疼痛暂时缓解。后期患者常含冷水,或吸冷空气以减轻疼痛,此种症状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④检查时常可见患牙穿髓,探痛明显。 2.慢性牙髓炎(Chronic pulpitis) 由于龋病等大多是慢性病变,对牙髓有长期持续的刺激,可使牙髓发生慢性炎症的过程。在慢性牙髓炎发展过程中,如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则释放的溶酶体酶也增多,而使炎症加剧,临床上即可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 牙体慢性损伤、牙周病、牙本质化学刺激都可使牙髓呈现慢性炎症的过程。 慢性牙髓炎临床上分为三类: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又叫作慢性溃疡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牙髓息肉。 慢性牙髓炎诊断依据:①长期刺激性痛,X线照片显示尖周已有膜腔增宽、硬板破损;②有自发性痛史;③探诊已穿髓、出血、剧痛;④有深龋或深盲袋或严重牙体慢性损伤。 注意牙髓息肉与龈乳头增生长入邻牙合面洞内,与髓底穿通长的息肉鉴别。否则后果严重。 【治疗】 初期慢性牙髓炎可采用间接盖髓术。 其它情况的慢性牙髓炎后牙采用干髓术,前牙则采用去髓术。 年轻人特别是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的恒牙可采用切髓术。 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时先应急处理,方法是局麻下开髓引流、药物止痛等。待剧痛缓解后,后牙采用干髓术,前牙采用去髓术,逆行性牙髓炎采用去髓术合并牙周治疗
水平颤动拂刷法是一种能有效清除龈沟内牙菌斑的刷牙方法。拂刷就是轻轻地擦过,掌握这种刷牙方法,能够帮助清除各个牙面的牙菌斑,同时能有效地去除牙颈部及龈沟内的牙菌斑。 具体操作要领为:①手持牙刷刷柄,先将刷头放置于口腔内一侧的后牙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大约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 ②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继续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 ③刷完第一个部位之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与第一个部位保持有重叠的区域,继续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刷牙; ④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⑤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离来回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