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靶向药物口腔常见不良副反应处理措施
靶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口腔黏膜炎的处理。口腔黏膜炎包括口腔溃疡、口角炎、口干、味觉异常、口腔疼痛等,尽管症状较轻,但会引起疼痛,影响患者情绪和日常进食。同时,由于肿瘤患者本身对营养需求较大,若由于口腔黏膜炎影响进食,则肿瘤患者很可能长期发展为营养不良,因此需加以重视。 一、什么是靶向药物引发的口腔黏膜炎?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即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炎症,初始症状为出现红斑、水肿、糜烂,进一步形成点状、片状溃疡,可波及上下唇、口角、口腔黏膜、舌底黏膜、牙龈黏膜等。溃疡表面覆盖假膜,有时会出血,伴随口干、口水黏稠、经常有痰的感觉,也可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况,影响患者进食、讲话和睡眠。二、靶向药物都会引起口腔黏膜炎吗?根据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以EGFRTKI为代表的1~3代靶向药都有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炎,只是发生率不同。从发生率高低上来看,二代EGFRTKI出现口腔黏膜炎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一代与三代基本类似。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大部分出现在用药后的2~3周,部分患者也可能用药1周后就开始出现相关症状。三、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如何评估?靶向药物虽然都有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可能,但出现的严重程度不同,极其严重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仍然较低。为更准确地处理与缓解此类不良反应,我们根据口腔内疼痛程度将口腔黏膜炎分为4级:1级: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无需治疗,此时对患者日常进食、生活基本无影响。2级:中度疼痛或者溃疡,但不影响经口进食,需要调整饮食结构。3级:伴明显疼痛,影响经口进食。4级:危及生命,需紧急治疗。口腔黏膜炎看似微小,但中重度会影响患者经口进食,不仅本身有炎症感染的风险,长期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方面的问题,多重因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早进行管理。四、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如何治疗?对待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要做到及早预防、及时干预,坚持靶向药物足剂量使用以保证抗肿瘤疗效。主要原则为:①控制疼痛;②覆盖溃疡面,促进及早愈合;③保持口腔内部清洁,避免多重感染;④避免症状加重;⑤多学科协作营养支持,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营养不良、出血渗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1级:一般来说,可定期温水和非药物盐水漱口,建议每日进食后应即刻口腔清洁,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刺激性小的牙膏,或者餐后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碳酸氢钠含漱液或氯己定含漱液,每次10ml,含漱3~5min。2级:在1级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如有口腔干燥的问题,可使用人工唾液,保证每日足量饮水。可至口腔科进行低能量激光照射,促进溃疡愈合。也可在口腔清洁后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涂于溃疡处促进愈合。根据科室内日常处理经验,也推荐患者使用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贝复济)喷于患处或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贝复新)涂于患处,大部分患者使用后观察到溃疡明显减轻;严重的溃疡也可口服 康复新液 。另外,需注意患者口腔是否合并多重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如有发现需及时进行抗感染处理。3级:需及时就医,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否降低靶向药物剂量。若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同时,需经临床营养师评估制定半流食或流食计划,保证患者营养充足,并注意防止呛咳。若发现合并感染,如鹅口疮,则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抗生素等,待症状降至2级及以下,可考虑重新使用靶向药物。4级:需要停用靶向药物。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完成口腔基础护理,并根据患者情况全身给予止痛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如吗啡、芬太尼、多虑平等。可考虑局部给予含有止痛药物的含漱液,如吗啡含漱剂,以控制口腔疼痛。同时,控制口腔内多重感染,警惕深大溃疡导致的口腔黏膜、牙龈出血,及时止血处理。若无法经口进食,考虑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