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耳鼻喉科常见眩晕病—耳石症 安康市人民医院 眩晕是耳鼻喉常见的一种症状,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这样描述自己的眩晕症状:“大夫,我得了一种怪病,不敢睡觉,一睡觉就晕”“一起床就晕,看东西天旋地转的,不敢扭头”“不能朝右(左)侧翻身,还恶心、呕吐” 难道是脑血管出了问题吗?拍完头颅CT、核磁等均未显示异常。接着去看颈椎,也并非颈椎问题。究竟得的是什么怪病呢?其实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眩晕疾病-耳石症。 说到“耳石症”,大家可别以为是耳屎太多引起的疾病,平时我们所说的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在外耳道内。可咱们说的耳石,在内耳,是一些密度比较高的碳酸钙结晶,平时待在一个叫椭圆囊斑的平面上,粘的很牢固,就像是公园里的卵石路上的小石头一样,是正常人体生理必需的组织。这个椭圆囊斑住在一个叫椭圆囊的房子里,他们的关系就像是一个茶壶,茶壶本身就是这个房子,就是椭圆囊。茶壶底好比椭圆囊斑,其上布满了小石子,粘的很牢固,就是耳石。 那么半规管哪去了?“C”字型的茶壶把就是半规管,是空心的,但只有一头和茶壶里面相通,另一头表面上和茶壶连在一起,是不通的。这个茶壶没有盖而且是密闭的,里面充满了液体。更奇怪的是这个茶壶有3个茶壶把(3个半规管)。 那么一个不小心,这些石子(耳石)就从茶壶底(椭圆囊斑)上松动并且掉下来一些,变成活动的,跑到和其相连的茶壶把(半规管)里面,这时,人的头位发生变化,这些活动的小石头就受重力影响发生移动,只要它移动,人就会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出汗,心慌等不适。但仅仅不足1分钟,大多数5-20秒钟就停止了,之所以停止,是因为小石子又移动到了一个位置不动了(沉底了),但只要头位再次变化,再次发作。这些头位变化多为在床上左右翻身、由坐位变为卧位,或由卧位变为坐位时候。 这就是俗称的“耳石症”,它在医学上有个正式的名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简称BPPV。有人会问,这个耳石为啥会脱落?目前这个问题还是个世界难题,有学者研究表明,考虑和缺钙、头部剧烈震动、外伤、特殊体位等有关。BPPV还可继发于其他耳部疾病,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如何初步判断自己得了耳石症呢?判断耳石症最核心的症状是特定的头部动作才会诱发短暂的眩晕,且眩晕发作时不伴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耳鼻喉科医生结合病史、变位试验确诊患者是否为耳石症,再通过患者眼震的形式明确受累半规管及侧别。 说到最后,耳石症应该怎么治疗呢?目前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及时来耳鼻喉科行耳石复位并结合药物治疗。复位后的2天内,应保持健侧卧位,睡眠时枕头抬高30°。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在复位后的三天内甚至一周可能会有头昏沉的感觉,这可能为耳石复位后的正常反应。有些患者复位后仍有再次复发的现象,应再次及时就诊。部分顽固的耳石症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复位才能好转
鼻窦炎手术后医生都要交代复查,复查一般需要1-6个月,因病情和恢复的程度不同而异。鼻窦炎为什么要复查,这需要从手术说起:鼻窦炎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病变组织,恢复鼻腔的结构和正常通气,鼻腔原有的正常结构和鼻窦是不可能切除的,尤其是鼻窦,以建立正常的通气引流为目的。手术后鼻腔鼻窦内有积血、积液,容易导致粘连,黏膜恢复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囊泡,囊泡容易变为囊肿或者息肉,导致鼻窦炎复发。这些问题都需要复查时发现解决。复查处理这些问题,目的是使手术区域的黏膜生长光滑,没有粘连和囊泡。有些恢复快的可能一两个月就完全恢复了,而恢复慢的就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复查期间医生会根据手术区域恢复的情况开药物、 鼻腔冲洗等措施。我科鼻窦炎手术的复查时间固定在每周四的下午。
听力下降从听力传导通路分类,可以分为传导性(外耳道、中耳病变);感音-神经性(耳蜗、听神经、脑干病变)、混合性(中耳、内耳均有病变)。常见的突发的听力下降有以下可能: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前两种疾病耽误一段时间治疗影响不大,但突发性耳聋一周以内治疗和一周以上治疗效果明显不同,耽误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所以中老年朋友出现听力突然下降,一定要及时就诊。
在医学的海洋里,肿瘤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词汇。然而,并非所有的肿瘤都如洪水猛兽般可怕,它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二者有着天壤之别。一、生长方式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多为膨胀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它们像是一个被气吹起的气球,缓慢地膨胀,对周围组织的挤压相对温和。例如皮肤上的纤维瘤,它通常是一个界限清晰的小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地长大,但并不会侵犯周围的正常组织。而恶性肿瘤则不然,它们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像是一群贪婪的野兽,不断地向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发起进攻。癌细胞会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进周围的组织中,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比如乳腺癌,癌细胞会侵入乳腺周围的脂肪组织、肌肉组织,甚至淋巴管和血管,造成广泛的破坏。二、边界与形态良性肿瘤的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它们就像是一个被精心雕琢的宝石,有着光滑的表面和整齐的边缘。从影像学检查来看,良性肿瘤的边缘往往是光滑的,与周围组织有着明显的分界。而恶性肿瘤的边界则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它们像是一个被随意涂抹的颜料团,没有固定的形状,边缘凹凸不平。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中,恶性肿瘤的边界常常呈现出“毛刺征”,这是由于癌细胞的浸润性生长导致的。三、转移能力良性肿瘤不会发生转移。它们就像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居民,只在自己的“领地”内活动,不会跑到其他地方去。而恶性肿瘤则具有强大的转移能力,它们可以通过淋巴管、血管或体腔等途径,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肺癌,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到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甚至远处的锁骨上淋巴结;也可以通过血管转移到肝脏、骨骼、大脑等重要器官。这种转移能力使得恶性肿瘤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四、复发情况良性肿瘤在经过手术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它们就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杂草,很难再次生长出来。但恶性肿瘤却很容易复发。即使经过了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癌细胞仍然可能会在原发部位或转移部位再次出现。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的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即使在治疗的打击下,仍然会有少数癌细胞存活下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兴风作浪”。五、对生命的影响良性肿瘤对生命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会对身体的正常功能造成太大的影响。例如肝脏上的海绵状血管瘤,只要它没有破裂出血,患者可以长期与之和平共处。而恶性肿瘤则是生命的“杀手”,它们会通过消耗身体的营养、破坏正常组织、引起并发症等方式,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常会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然而,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定期体检、关注身体的变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预防肿瘤、战胜肿瘤的有力武器。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御肿瘤这个“恶魔”,守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靶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口腔黏膜炎的处理。口腔黏膜炎包括口腔溃疡、口角炎、口干、味觉异常、口腔疼痛等,尽管症状较轻,但会引起疼痛,影响患者情绪和日常进食。同时,由于肿瘤患者本身对营养需求较大,若由于口腔黏膜炎影响进食,则肿瘤患者很可能长期发展为营养不良,因此需加以重视。 一、什么是靶向药物引发的口腔黏膜炎?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即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炎症,初始症状为出现红斑、水肿、糜烂,进一步形成点状、片状溃疡,可波及上下唇、口角、口腔黏膜、舌底黏膜、牙龈黏膜等。溃疡表面覆盖假膜,有时会出血,伴随口干、口水黏稠、经常有痰的感觉,也可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况,影响患者进食、讲话和睡眠。二、靶向药物都会引起口腔黏膜炎吗?根据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以EGFRTKI为代表的1~3代靶向药都有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炎,只是发生率不同。从发生率高低上来看,二代EGFRTKI出现口腔黏膜炎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一代与三代基本类似。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大部分出现在用药后的2~3周,部分患者也可能用药1周后就开始出现相关症状。三、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如何评估?靶向药物虽然都有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可能,但出现的严重程度不同,极其严重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仍然较低。为更准确地处理与缓解此类不良反应,我们根据口腔内疼痛程度将口腔黏膜炎分为4级:1级: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无需治疗,此时对患者日常进食、生活基本无影响。2级:中度疼痛或者溃疡,但不影响经口进食,需要调整饮食结构。3级:伴明显疼痛,影响经口进食。4级:危及生命,需紧急治疗。口腔黏膜炎看似微小,但中重度会影响患者经口进食,不仅本身有炎症感染的风险,长期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方面的问题,多重因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早进行管理。四、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如何治疗?对待靶向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要做到及早预防、及时干预,坚持靶向药物足剂量使用以保证抗肿瘤疗效。主要原则为:①控制疼痛;②覆盖溃疡面,促进及早愈合;③保持口腔内部清洁,避免多重感染;④避免症状加重;⑤多学科协作营养支持,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营养不良、出血渗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1级:一般来说,可定期温水和非药物盐水漱口,建议每日进食后应即刻口腔清洁,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刺激性小的牙膏,或者餐后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碳酸氢钠含漱液或氯己定含漱液,每次10ml,含漱3~5min。2级:在1级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如有口腔干燥的问题,可使用人工唾液,保证每日足量饮水。可至口腔科进行低能量激光照射,促进溃疡愈合。也可在口腔清洁后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涂于溃疡处促进愈合。根据科室内日常处理经验,也推荐患者使用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贝复济)喷于患处或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贝复新)涂于患处,大部分患者使用后观察到溃疡明显减轻;严重的溃疡也可口服 康复新液 。另外,需注意患者口腔是否合并多重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如有发现需及时进行抗感染处理。3级:需及时就医,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否降低靶向药物剂量。若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同时,需经临床营养师评估制定半流食或流食计划,保证患者营养充足,并注意防止呛咳。若发现合并感染,如鹅口疮,则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抗生素等,待症状降至2级及以下,可考虑重新使用靶向药物。4级:需要停用靶向药物。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完成口腔基础护理,并根据患者情况全身给予止痛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如吗啡、芬太尼、多虑平等。可考虑局部给予含有止痛药物的含漱液,如吗啡含漱剂,以控制口腔疼痛。同时,控制口腔内多重感染,警惕深大溃疡导致的口腔黏膜、牙龈出血,及时止血处理。若无法经口进食,考虑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可怕的分娩疼痛,想想都可怕!剖宫产?肚子上切一刀,术后疼更久……怎么办?!好焦虑!分娩镇痛!让麻醉医生来施展魔法......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一次操作大大减轻疼痛,让分娩疼痛,“痛改前非”! 1.什么人适合做分娩镇痛? 可以自然分娩的产妇大都可以进行分娩镇痛。极个别产妇由于特殊原因可根据麻醉医师的评估决定可否进行分娩镇痛。 2.无痛分娩会减慢产程吗? 分娩镇痛使用浓度极低的麻醉药物,产程因麻醉因素的影响而延长的几率已大幅度降低。宫缩强度与频率与镇痛前无显著差异。 3.分娩镇痛会影响活动吗? 剖宫产麻醉过程中,双下肢无法抬起;而分娩镇痛只阻滞疼痛的感觉,对运动行为无阻滞作用,大部分产妇均可下地行走。 4.分娩镇痛对宝宝有影响吗? 用药以维护母亲与胎儿的安全为最高原则,药物进入椎管内而非静脉,药量到母亲体循环之后,通过胎盘的药物微乎其微,故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5.分娩镇痛对哺乳有影响吗? 由于用药剂量很小,通过胎盘很少,药物很快会代谢完,对哺乳没有任何影响。剖宫产药物剂量要比分娩镇痛的大几倍,同样对哺乳没有影响。 6.分娩镇痛会导致产后腰痛吗? 产后会不同程度发生腰痛,发生率在40%左右,是分娩自身因素引起,与“分娩镇痛”没有关系。对症治疗及休息一般可以缓解。 7.分娩镇痛有风险吗? 肯定的,按燥作规程进行椎管内进行椎管穿刺或椎管内镇痛、置管、注射麻醉药品后,发生局麻药中毒,头晕、头痛、恶心、腰痛、硬膜外血肿、一过性或者永久性腰背部或者下肢神经损伤,甚至致残等不良后果,但是发生几率很低,无需过分担心。 安康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1.麻醉手术前两小时可饮用的是清饮料,但总量要控制在5毫升/公斤体重(或总量300毫升)以内。清饮料是指清水(例如白开水)、碳酸饮料、糖水、清茶和小于1/5的黑咖啡(不加奶),也包括没有渣的果汁。值得注意的是,含酒精的液体、牛奶及配方奶,不属于清饮料。 2,对婴幼儿而言,需禁食的主要是母乳、牛奶及配方奶。值得注意的是,母乳比后两者更容易被胃排空。因此,婴幼儿最后一次进食母乳是手术麻醉前4小时,牛奶、配方奶则是6小时。 3易消化的固体,大多是指面粉及谷类食物,诸如面包、面条、馒头、米饭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需在手术前至少6小时停止进食。 4,不易消化的固体,主要是指肉类和油炸类食物,它们含有的脂肪和蛋白质比较高,在胃内停留时间比较长,故应在手术前至少8小时停止进食。 5. 小儿和孕产妇因为其特殊情况,按指南要求定义为近似饱胃病人,建议孕妇在需要分娩镇痛和剖宫产手术的情况下不要吃饭,一律自备功能饮料。 6. 饱胃病人急诊手术行全麻麻醉时,严格实行术前洗胃,行粗大胃管或手法、药物催吐排除胃内容物。 7. 特殊病人,如肠梗阻、肠麻痹、肠道肿瘤等胃肠排空延迟等病人严格按饱胃病人处理。 8. 严格遵循上述禁饮食时间并不能保证胃完全排空,但能大大减少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几率。
冬季如何避免烫伤烧伤 1、正确使用热水袋等取暖设备 检查取暖设备线路是否已经老化,热水袋装水时,不要太满,装70%左右热水即可。装水后要拧紧盖子。最好不要把热水袋整夜置于被窝内,而应在睡前将被窝捂热,睡时取出。买电热毯要注意产品质量。睡前打开,睡时关闭。 2、洗澡温度不宜过高 冬季在家淋浴,因为室温较低,水温往往调得较高,淋浴前一定要先调好水温,防止热水突然喷出造成烫伤。给儿童洗澡时,有的家长先把开水倒入浴盆再去打冷水,小孩急于玩水一下坐进浴盆将造成烫伤。所以应把水温调好后再往浴盆内放或先放冷水,以防不测。 3、火炉取暖设防护栏 有些地方没有统一的暖气,自生火炉取暖烧烫伤。对儿童老年人应该特别予以注意,使用铁火炉最好在火炉周围设防护栏 4、吃火锅小心高温油烫伤 冬季人们爱吃火锅,火锅烧伤患者在此时也明显增多。一种情况是,不小心将火锅弄翻,高温油汤造成烧伤。特别是在一人一个小火锅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小孩好动,多为受害者。另一种情况是,火焰未完全熄灭时添加燃料,引起大火,造成多人烧伤。所以,吃火锅时一定要看好小孩,注意安全,万万不可带火添加燃料。 烧烫伤后如何急救 1、烫伤后,应首先冷却伤处,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它有降温、减轻余热损伤、减轻肿胀、止痛、防止起泡等作用。注意水压不能太大,防止冲击力损伤创面。 2、如果隔着衣服或鞋袜被烫伤,千万不要急忙脱去被烫部位的衣物,否则会使表皮随同衣物一起脱落。应马上用冷水隔着衣裤或鞋袜浇到伤处及周围,然后才脱去。这样可以防止揭掉表皮,发生水肿和感染,同时又能止痛。接着,再将伤处进行“冷却治疗”。 3、对烧伤者,应小心除去伤者创面及周围的衣物、皮带、手表、项链、戒指、鞋等。对粘在创面的衣物等,应先用冷水降温后,再慢慢地除去。 4、当烫伤或烧伤出现水泡的时候,要用消毒的针将水泡弄破,让水泡里面的液体流干,如果水泡已经破了,可以直接用医用的消毒棉球将伤处拭干然后涂上抗菌的药膏,以免发生感染。 5、伤口一旦经过处理以后不要洗澡以免让伤口在沾上水,要保持伤处的清洁干燥。以免沾水后再次发生感染。 6、当遇到严重烫伤或烧伤病人时,应用敷料(如清洁的布料等)遮盖伤处,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这是压疮,现在叫压力性损伤。那么问题来了,好好的屁股怎么能压坏呢?我间歇性颓废的时候,躺床上看一天一宿电影,咋没压坏呢? 总结几点: 1.因为你躺的时候会改变姿势,觉得不舒服了翻过来倒过去动个不停,但截瘫病人、虚弱的老年病人是自己动不了的。 2.你可以维持一个姿势不动,时间长的话,你可以摸摸受压的部位,是冰凉的、麻木的或刺痛的,没有压坏是因为时间不到,但病人是动不了的,长时间不动就相当于扼住了受压部位组织的咽喉,断了它的气血,当然死翘翘了。 3.病人长期卧床,或者年老,营养都极差,坏的快,长得慢,甚至永远无法愈合,极为痛苦。 皮肤是身体的卫士,它坏了,失去了作用,细菌乘虚而入,就是感染,痛苦倍增。 所以压疮重在预防,重点就是动起来。 病人动不了我们就帮他动,左翻翻 ,右翻翻,两小时一次不要偷懒 ; 大便小便清干净,周边被褥不沾染,骨头突处勤按摩; 手脚冰凉要保暖; 少吃多餐不油腻; 优质蛋白要大碗; 万一万一还是烂了,专业机构更保险
在耳鼻咽喉科门诊经常会有一些病人问医生,为什么医生都看过我的耳朵了,为什么还要做耳内镜检查?以前的医生只照一下就看完了,为什么现在这么麻烦、有检查的必要吗?在检查耳朵时,医生戴在头上的反光镜可以看到鼓膜,对于耳道宽畅的,医生可以完全看到鼓膜,一般不需要再做耳内镜检查。但大部分的病人耳朵没有那么宽畅,加之部分耳毛较长,医生是看不全鼓膜的,如果有鼓膜穿孔,需要检查更深处的,那就需要耳内镜检查。耳内镜检查亮度高、清晰、全面、没有盲区,可以直接看到耳道、鼓膜和部分更深的结构。对于复杂的疾病就需要结合CT和核磁共振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