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欢主任医师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许多人有晚上睡到半夜或者早上起来口干舌燥、咽喉干痛的症状,尤其到了秋冬,天气干燥,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许多人认为是自身“阴虚”造成的,需要服用六味地黄丸养阴生津,这是真的吗?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还是要从历史的角度先讲讲古人与今人生活的差异。古代人们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想喝水,尤其是秋冬天气寒冷喝口热水其实是很困难的,他们没有我们所说的热水瓶,半夜想喝口水需要临时烧柴煮水既影响睡眠又不现实,达官贵人家里有仆人24小时候着,普通百姓好一点的拿个茶壶用棉布包着备用,一般都是忍者不喝水,这就让我们经常看到古代小说里面有“讨碗水喝”“马上烧水上茶”的场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古人的身体会容易出现缺水少津的状态,日积月累就会出现形消体瘦、口舌干燥、尿少便干、面红潮热、舌红少苔的阴虚症状,尤其小儿纯阳之体,如水喝的少,营养不良,就更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因此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中创立了“六味地黄丸”来滋阴补肾。到了我们现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喝水唾手可得,有热水瓶、有矿泉水、有净水器等等高科技产品,而且饮食丰富,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各种饮料、茶水、咖啡,我们随时随地在补充水分,因此,现代人很难看到舌头血红、无苔光亮的阴虚舌,相反是颜色比嘴唇淡、舌边有齿痕的气虚舌多见。这是由于饮食过度、运动较少、工作劳累,导致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减退造成的,尤其中年以后工作十年左右,形体开始渐胖,每日回到家很累,晚上睡觉打呼噜,鼾声震天动地,或者张口呼吸、口水滴答不止,曾有人说这是中风先兆,吓坏了一批人来医院盲目检查头颅CT,其实,这些都是人体虚弱,口咽部肌肉松弛、悬雍垂下垂(老百姓讲的小舌头)堵塞气道造成的,也有一部分人是鼻炎造成的从小张嘴呼吸。打呼噜、张口呼吸、流口水多是造成当下许多人晚上口咽干燥、起来喝水、饮而不解(喝了还是干不能缓解),但是白天没有口舌干燥,其实质是“气虚不能固摄”。打呼噜不仅仅会导致咽喉干燥,严重会导致咽喉发炎、咳嗽、晨起咯痰、内脏缺氧而晨起困倦。因此,现代人的睡觉口干不是所谓的“阴虚”,而是“气虚”,在用人参、西洋参、黄芪等补气固摄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生活习惯的改变,一是控制体重,二是好好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引起的肌肉疲劳。晚上睡觉要学会右侧卧位,颈部略后仰,避免了气道全部被堵塞,侧卧位枕头要高,避免侧颈压倒肩臂。其次,可以用胶布x贴或O型贴贴住嘴巴(有儿童型和成人型),避免张口呼吸引起口干。夏天和冬天开空调、暖气的时候,房间里面空气会相对十分干燥,这个时候要在室内使用加湿器,避免睡觉时外部因素引起口舌干燥。饮食则注意晚上不要饮酒,避免大蒜、烧烤、辛辣、高盐高味精饮食引起短期的口舌干燥。
作者:吴欢主任医师,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最近今年,关于湿邪的养生宣传比较多,尤其江南进入雨水时节,气候变得潮湿,湿邪越来越重,如何祛湿?我们首先要明确身体是不是有湿邪。有的说“大便粘马桶是湿气重”,真的吗?首先,正常大便本身是要含有水分的,约60%-80%,少数人每日2-3次或2-3日1次,重量150-200克成形(参考人卫《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第12版第1834页)。水分太少则会大便干燥,出现大便困难、痔疮、肛裂出血,因此,保持大便湿润是有益的。出现不成形黏腻,非圆柱形,则为大便水分过多,但只要患者粪便检查没有异常没有隐血,肠镜正常,无不适体征可以不处理。在没有抽水马桶出现前,我们的大便都是直接掉马桶的水里,何来“黏马桶”之说。从中医角度讲,大便黏不成形真的是“湿气重”吗?不一定。大便黏不成形,根据伴随症状如果伴有舌苔白腻、胃口差是寒湿困脾,需要用苍术、茯苓、砂仁、豆蔻、生姜等芳香化湿;舌苔黄腻大便臭、肛门灼热是湿热内蕴,需要黄连、生薏仁来清胃热;夹有食物残渣、胃胀、口臭反酸、苔腻是食滞肠胃,使用生山楂、鸡内金、枳实、厚朴消食和胃化湿;伴有腹痛肠鸣、放屁多、情绪易怒紧张胸闷、苔薄是肝气乘脾,柴胡、白芍、枳壳疏肝理气;伴有神疲乏力、饮食减少、面色微黄、舌质淡胖齿痕是脾胃虚弱,则使用山药、白术、党人参益气健脾;四肢怕冷、腰酸腿软、受凉腹泻、舌淡胖齿痕是脾肾阳虚,需要附子、肉桂、干姜温阳。(参考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所以,不能仅凭大便粘马桶就认为是湿气重。 那么,舌边有齿痕是湿气重吗?更不是,齿痕舌代表“气血两虚”,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舌边有齿痕的人群,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体检无异常,不需要处理。当有乏力、胃口差、便溏薄等症状为“脾胃虚弱”;反复咳嗽、气短等症状为“肺气亏虚”;有尿频、腰酸、腿没劲、耳鸣等症状为“肾气不足”等等,有齿痕舌的疾病有许许多多,应该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整体分析,个性化治疗。 那么“湿邪”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 脾主运化。它一方面运化水谷精微,承担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另一方面运化水液。当脾虚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湿的代谢失调,也就是说湿气代谢不出,留滞体内,形成湿邪而致病。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外界湿邪侵袭人体,如雨水季节过多下雨,环境潮湿;内湿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的一种呈弥漫状态的病理性物质。症状表现头重如裹,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谷不馨,甚至恶心呕吐,肢体困重甚至酸痛,困倦思睡,或见大便稀溏,小便混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多濡缓。什么是腻苔?有舌苔就是有“湿邪”吗?上图舌体中间舌苔白厚腻,甚至不能看到舌体肉色为腻苔,是湿邪存在的舌相依据。 雨水季节要避免外湿侵袭人体,就要做到居住环境保持干燥,如使用除湿器、空调开启除湿模式。前一阶段疫情期间许多人为了补充维生素,大冬天大量食用水果,而我们的脾胃如同燃烧的锅炉,每日烧煮美食,如果我们往炉灶里泼冷水,那就没法烧煮食物一样,冬天反复吃太多的寒凉水果,使得脾胃变得虚弱,寒湿内生,从而导致舌苔白腻。这时,就应该停止食用水果,可以从蔬菜里获取维生素。可以通过按摩、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来健脾化湿。
竹笋鲜美也要慎食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 吴欢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每年的春暖花开也是鲜笋上市的时候,竹笋的鲜美使许多人心向往之,油焖笋、腌笃鲜、盐水手剥笋,道道都是美味。沪上本土最有名的当属乾隆下江南,路过松江佘山品尝山上竹笋时闻到阵阵兰花香而命名的“兰花笋”。 竹笋味甘、微苦,性寒,归肺经可以“清热化痰”,消除肺火,对肺热所引起的咳嗽、咳黄痰、口干、咽喉肿痛症状有缓解的作用。做法以冬瓜竹笋汤、丝瓜竹笋汤、百合炒竹笋等为主,不要油焖或和红烧肉煮,避免油腻。对于入夏前,希望减肥瘦身的人群,竹笋是很好的选择,竹笋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食用后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大便干结、运动少久坐胃肠道不蠕动的患者,食用竹笋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竹笋含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氨基酸等,煎煮后释放大量氨基酸,使其变得味道清香,清脆爽口,可以提高人们的食欲,竹笋中含有的纤维素还可促进消化,提高胃肠道消化食物的能力,具有开胃消食的效果,最有名的烧法当属腌笃笋。竹笋虽然美味,但是每年因为食用竹笋出现不适就医的患者也不少。竹笋性偏寒,儿童及脾胃虚寒、虚弱,运化无力的患者不适宜吃竹笋。食后往往会造成中上腹闷塞做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现象。食道静脉曲张、胃溃疡、胃出血病史、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肿瘤术后、痔疮等有炎症、溃疡、出血倾向的患者,因竹笋所含有较丰富的粗纤维,能够刺激肠道的蠕动,如果食用过多,补充的膳食纤维过量,会加重炎症面、溃疡面的损伤,甚至会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的严重后果。少量食用时要细嚼慢咽、选择竹笋比较嫩的部位。同时,竹笋草酸盐易与其他食物中的钙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草酸钙,从而加重肾结石患者的病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草酸过多还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儿童骨骼发育不成熟和老年人骨质酥松,竹笋中的草酸影响到钙和锌的吸收,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缓慢老年人钙流失,出现缺钙、缺锌,所以也不可以吃的太多。正确的做法是先焯水再进行烹饪,既可以减少草酸还可以去除苦涩味,这样做出来的竹笋又鲜又嫩,非常好吃。竹笋还会导致过敏。过敏的人如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神经性皮炎的患者不可以吃笋。现在还有许多小食,鲜辣竹笋、麻辣竹笋等由于食物添加剂太多也会引起过敏现象。
近期,许多患者就诊时开口就说:“医生,我湿气很重?”“我大便黏马桶。”“百度说的、抖音说的、闺蜜说的、爸妈说的、伊拉刚的,湿气重会长结节的癌变的”“湿气重”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许多养身节目更是乐此不彼,反复宣传炒作。那么,大便黏马桶真的是湿气重吗?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人卫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12版第1834页)写到 正常大便本身是要含有水分的,约60%-85%,少数人每日2-3次或2-3日1次,重量150-200克成形。无血无脓。就像这样熟透的香蕉,表面黏黏搭搭软软的,这样的大便自然是粘马桶的。 如果水分太少则会干燥出现大便困难,像这样的面包棍,出现痔疮、肛裂出血,因此,保持大便湿润是有益的。大便出现不成形黏腻,水样便,糊状,则为大便水分过多就像这样糊状。大便过于干燥或者不成型水样,甚至带血带脓,都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 大便粘腻,会给患者带来排便不舒服的感觉,需要中药调理。那么,从中医角度讲,大便粘马桶真的是“湿气重”吗?不一定。《中医内科学》分为6种情况1寒湿困脾:.除了大便黏腻,还伴有舌苔白腻、胃口差怕冷等症状2湿热内蕴:.除了大便粘腻,还有舌苔黄腻,大便臭、肛门灼热症状;3.第三种是食滞肠胃,表现为大便烂,夹有食物残渣、胃胀、口臭反酸、苔腻4.肝气乘脾:伴有腹痛肠鸣、放屁多、情绪易怒紧张胸闷、苔薄5.脾胃虚弱:患者伴有神疲乏力、饮食减少、面色微黄、舌质淡胖齿痕;6脾肾阳虚:.患者四肢怕冷、腰酸腿软、受凉腹泻、舌淡胖齿痕, 所以,从现代医学来讲,肠镜未见异常,大便粘马桶属于正常,非器质性疾病。大便粘腻带来的不适可以通过中医中药调整。但是,大便粘腻说是湿气重不全面,患者应当咨询医生,由医生详细询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