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24小时手术后,医生会在您的胸部提供保护性的绷带固定胸部,并将您送到病房。从麻醉中醒来后,通常会感到疼痛,疲倦,甚至眩晕无力,这段时间,您需要有亲人陪伴。1.清醒后,可采取平卧、半卧位休息。2.手术清醒后,1小时后可先饮少量温开水,若无恶心呕吐,2小时后可少量进食,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3.根据需要给予止痛药物,若疼痛明显,请及时联系护士或医生。术后第1天1.活动:早晨输液后,可坐在床沿5-10分钟,然后缓慢起身站立3-5分钟,在病房内适当活动。2.饮食:清淡饮食,酸奶水果可多吃,促进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减少便秘。术后1周术后2-4天,你会感觉不舒服。每个人的疼痛经历都是不同的,胸部有发紧或肌肉酸痛感,或者肿胀感,1周后会逐渐缓解。1.谨遵医嘱,包括细心照顾切口,以及佩戴好绷带或束乳套。2.术后束乳套建议穿戴3-4周,根据复查情况酌情更换推荐的内衣。不穿运动内衣,不穿带钢圈及塑形聚拢内衣,可穿抹胸,以复查及术后恢复情况为准,出院时发推荐的内衣链接。3.辛辣刺激尽量3个月内不吃(疤痕增生期切口会发红发痒),术后1个月内禁烟酒,咖啡,浓茶,狗、羊肉。多吃高蛋白食物,鱼肉、牛奶、鸡蛋、粗纤维食物,酸奶水果可多吃促进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减少便秘。4.术后7天内,切口请勿沾水,保持清洁。一般情况,切口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要拆线。5.术后一周,应去复诊。如果在此期间,出现剧烈疼痛,流血或有液体渗出,一定要联系医生。6.术后1周可进行轻微的活动。但是要避免弯腰,上提,及其他形式的剧烈运动。7.胸部周围及腰腹部可能出现淤青肿胀,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局部可涂抹马应龙药膏,轻揉按摩至吸收。8.关于乳头乳晕感觉变化术后乳晕、乳头皮肤可能出现麻木或刺痛,通常在术后6-12个月逐渐恢复,可口服弥可保(甲钴胺片)辅助恢复。9.如果工作是办公室办公,术后1周即可上班,如果工作需要进行体力运动,术后4周可返回岗位。术后2-4周大多数女性开始感觉好了很多,做一些日常活动的时候也没有感觉不适。术区肿胀感头2周比较明显,1个月左右肿胀感明显改善。1.关于运动1个月后可开始练习慢跑、快走等下肢运动,双手可适当向上活动,梳头,适当泡澡(腋下切口的顾客双手掌心扶墙,根据自身双手抬高程度,每天慢慢逐步向上抬高)。3个月后行可简单不动胸大肌运动,剧烈运动和提重物须半年后。2.术后1个月内禁止暴力揉捏乳房。3.术后一个月内避免性行为,注意保护手术部位。4.关于术后切口瘢痕切口结痂脱落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芭克或美皮护淡化疤痕,坚持用3个月。切口可能出现硬化、凸起及泛红,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治疗。5.腋下切口皮肤有条索状牵扯感,术后15天开始每晚热敷(注意避免烫伤)一次,局部按摩,一次15分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处理。6.关于术后按摩压床赵敬国博士的经验和观点是:假体隆胸手术后禁止按摩压床,按摩压床可能引起假体的移位、出血、包膜挛缩的形成.…7.关于术后手感的恢复术后早期由于肿胀、皮肤比较紧,乳房内的软组织和皮肤还在适应假体的存在,手感比较硬是正常现象,术后乳房的手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自然,一般需要在术后6-12个月左右才会达到最终的稳定状态。8.心态管理术后心理适应同样重要,保持良好心态,有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通常完全消肿需一个半月左右。9.如果你准备怀孕,最好在隆胸手术6个月后,待乳房形状稳定下来再开始。10.术后照片的重要性照片有助于医生观察术区恢复情况,指导护理方法,如有特殊情况可及时返院复查。11.术后复查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评估恢复情况。外地求美者可进行视频或拍照复诊。复诊时间:术后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如有特殊情况及时返院复查。术后6周在最初的6周后,假体基本已经固定,乳房最终的形态基本呈现。肿胀及不适也已基本消退。上身可能已经恢复了完整的活动范围。这段时间,大多数患者感觉足够好,可以慢慢开始正常的运动(专门针对胸部的运动仍应避免)。术后3个月此时乳房假体已完全固定,乳房已经呈现出吸引人的轮廓,乳房变软,肿胀已完全消失。此时可继续佩戴无钢圈胸衣。可进行正常的运动,包括跑步,打球,游泳等,也可提重物。术后6个月此时乳房已呈现完美的形态,乳房手感变软,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可佩戴正常的胸衣,也可开始准备备孕。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军区整形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材建设专家会委员,HGCC中国医美服务标准化建设与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辽宁省眉眼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2部:《美容外科学》《美容外科学概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荣立军队个人三等功一次,2019年傲诺拉精英术者,2018全国胸部整形手术视频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最美弧度奖,美国强生公司授予MENTOR乳房植入体指定隆胸临床青年技术导师,韩国整形和重建外科2019年年会特邀嘉宾,2022年新氧绿宝石胸部整形上榜医生。
治疗前女性,22岁,自觉双侧乳房偏小,外形不满意。来院要求手术,门诊以“小乳症”收入院。治疗后治疗后6月在内窥镜辅助下行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假体隆乳术。
治疗前女性,34岁,自觉双侧乳房偏小,外形不满意。来院要求假体隆乳手术,门诊以“小乳症”收入院。高低胸,大小不对称。治疗后治疗后20天在内窥镜辅助下行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术中双侧乳房均植入绚耀解剖型(310cc)假体。
隆乳术后溢乳的发生机制涉及多因素交互作用,现有研究虽未完全阐明其病理生理基础,但结合临床观察与文献分析,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泌乳素(PRL)水平升高手术创伤、术后按摩及心理应激状态均可通过神经反射途径刺激腺垂体泌乳素分泌。研究显示,术后患者PRL水平可短暂升高至正常值的2-3倍,尤其乳晕切口手术因直接刺激乳头乳晕复合体,导致PRL升幅更显著。此外,术中麻醉药物(如阿片类)可能短暂影响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加剧PRL分泌。2.激素动态平衡破坏假体植入后乳房急性膨胀可能通过机械压力改变乳腺微环境,类似哺乳期乳房膨胀效应,抑制多巴胺释放,解除其对PRL的负反馈调节。文献报道,假体置于乳腺后间隙者溢乳发生率高于胸大肌下层次,可能与直接压迫乳腺导管系统相关。二、解剖结构改变与局部病理因素乳腺导管损伤与积乳排出手术操作可能破坏乳腺导管完整性,导致术前存在的陈旧性积乳(如哺乳后残留乳汁)在术后按摩或假体压迫下排出。2.原有乳腺疾病诱发若患者术前存在乳腺囊性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导管扩张症,术后因假体刺激可能加重导管分泌物渗出。研究显示,乳腺囊性增生病史者术后溢乳风险增加,且溢液性质多为浆液性或血性,需与乳腺癌鉴别。三、感染与免疫反应细菌定植与切口感染假体植入可能打破乳腺导管内菌群平衡,尤其乳晕切口易引入皮肤常驻菌群(如葡萄球菌)。临床数据显示,约12.5%的术后感染病例伴随稠厚白色溢液,可能与积乳合并细菌感染相关。此类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7天,需及时引流并抗炎治疗。2.异物反应与包膜形成假体作为异物可能引发局部慢性炎症反应,刺激纤维包膜增生。包膜挛缩进一步压迫乳腺组织,导致导管阻塞与分泌物潴留,形成“压力-渗出”恶性循环,间接增加溢乳风险。四、研究局限性与临床建议当前研究多为小样本回顾性分析,缺乏长期随访与大样本前瞻性数据。临床处理需注意:术前评估:筛查高泌乳素血症、乳腺基础疾病及哺乳史。术式优化:优先选择腋下切口及胸大肌下假体植入,减少乳腺直接刺激。术后管理:对自限性溢乳(30天缓解)以观察为主,持续性溢液需检测PRL水平及乳腺影像学排查肿瘤。针对PRL升高型溢乳药物治疗:溴隐亭,维生素B6。
《ExploringComplicationRates:AComparativeStudyofBreastReductionandCombinedBreastReductionwithAbdominoplasty》PantheaPouramin•ToddDow•JasonWilliams《AesthPlastSurg》 29April 2024摘要背景尽管目前腹壁成形与乳房缩小有联合手术的趋势,即所谓的“mommymakeovers”。但这种结合方法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方法我们评估了腹壁成形术与乳房缩小联合手术的并发症和修复风险。对在NovaScotia中心的双侧乳房缩小手术进行为期10年的单中心回顾研究。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双侧乳房缩小手术患者与同时进行腹壁成形术患者并发症和修复风险。结果在初选的1871例患者中有738例入选,其中44例同时接受腹壁成形术。与仅进行乳房缩小组相比,同时接受腹壁成形术患者年龄显著更大(47.5±9.9vs42.8±13.2,p=0.004),BMI更高(28.1±4.4vs25.8±3.1,p<0.001),手术时间更长(226±6vs115±3分钟,p<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同时进行腹壁成形术并未增加乳房相关并发症(OR:0.86,95%CI0.43–1.7,p=0.668)或总体并发症的风险(OR:1.63,95%CI0.83–3.19,p=0.154)。有趋势表明同时进行腹壁成形术可能增加乳房修复相关并发症风险(OR:2.684,95%CI0.95–7.6,p=0.062)和总修复率风险显著增加(OR:6.624,95%CI2.7–16.1,p<0.001)。此外,同时进行腹壁成形术的患者经历了更多的随访(中位数:4次对比3次,p=0.042)。结论我们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中,腹壁成形术与双侧乳房缩小术结合不会增加乳房或总并发症风险;然而,它确实增加了总的修复风险。介绍腹壁成形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是美国第六大常见美容手术 1、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手术创面广泛、腹内压力变化以及术后屈曲躯干姿势,腹壁成形术具有固有的风险,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肺容量3,4 因此,2007年至201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腹壁成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1.8%,是整形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之一1。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虽然它们的定义可能有些差异,但主要并发症通常以需要手术干预或住院为特征5。这包括威胁生命的情况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6.腹壁成形术与乳房缩小术结合在一起,尤其受到那些经历了身体变化并且正在寻求“mommymakeovers”患者的欢迎7,8。由于手术时间缩短、经济负担减轻和恢复时间缩短等优点,多次手术是可取的2,6。而将腹壁成形术与吸脂、疝修补等手术联合应用的概念也得到广泛认可9。事实上,在25478例接受腹壁成形术的患者数据库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接受了腹壁成形术联合其他手术1。对于联合解剖上相距较远部位手术安全性存在担忧。例如,增加解剖部位数量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全身并发症风险包括静脉血栓形成10。 目前,关于腹壁成形与乳房缩小联合手术的并发症、修复率及随访时间风险数据有限。大多数研究乳房缩小术附加到原计划腹壁成形术中所伴随的风险。先前的研究曾将此问题作为次要分析进行了探讨4,11,12。然而,这些研究对腹壁成形术和乳房缩小联合手术的风险提供了混合结论,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确定选择性乳房缩小手术中联合腹壁成形术是否增加并发症和修复发生率。材料和方法患者选择2008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单一中心接受双侧乳房缩小手术所有患者。纳入标准包括:接受常规双侧乳房缩小手术或结合腹壁成形术的双侧乳房缩小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既往乳房手术史、先天性乳房不对称、男性性别、单侧乳房缩小、既往诊断或现有乳腺癌、每侧乳房切除的乳腺组织少于200克、缺失BMI信息或无术后随访记录。标准术后1周、2周和1个月时进行随访。如果主治医师认为有必要,患者随访时间会更长。乳房缩小术适应症包括身体症状(例如背部、颈部、肩部或胸部疼痛、头痛、姿势问题、胸衣带凹陷、睡眠或运动困难)和心理症状,包括对穿着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问题。评估轻微并发症包括血清肿、血肿、感染、红斑、不对称、感觉丧失、不美观和疼痛疤痕、皮肤缺损、乳头缺失、伤口裂开、脂肪坏死。主要并发症包括再次手术、肺栓塞和死亡,也进行了分析。没有明确标准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手术,但决策主要基于临床检查、患者满意度和反馈以及医生意见。常见指征包括处理狗耳、疤痕修复和脂肪坏死等问题。统计分析我们比较了单独接受乳房缩小术和同时接受乳房缩小术联合腹壁成形术的患者,单变量分析中连续性因变量采用t检验评价,分类变量采用卡方分析评价。多变量分析采用二元逻辑回归进行。总共测试了四个独立模型来评估以下方面:1)总乳房并发症(包括修复术)风险,2)仅乳房修复术,3)总并发症(即乳房和腹壁成形术并发症),4)总修复术(即乳房和腹壁成形术修复术)。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BMI、吸烟者、蒂类型(下蒂、上内侧蒂、上蒂、外侧蒂、内侧蒂、中央蒂和上外侧蒂)、技术(Wise与垂直)、全乳吸脂术、全乳切除术、出血障碍(既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凝血障碍)、B12缺乏症、贫血、vonWillebrand病、血小板减少症、血色病、既往中风及任何血液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雷诺综合征、外周血管疾病、心房颤动、风湿热、心脏杂音、长QT综合征、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及任何心血管疾病,不包括高血压)。这些预测因素是根据先前文献和临床经验。所有分析均在IBMSPSS(版本28)中进行,并在P<0.05时评估统计学显著性。结果1871名接受双侧乳房缩小手术患者。其中738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分析。总计44名患者(6.0%)接受了联合腹壁成形术和乳房缩小手术。与仅接受乳房缩小手术的患者相比(表1),接受联合腹壁成形术和乳房缩小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大(47.5±9.9vs.42.8±13.2,p=0.004),且体重指数较高(28.1±4.4vs.25.8±3.1,p<0.001)。此外,66例患者(8.9%)为吸烟者。“Wise模版”技术是乳房缩小手术中最常见的方法,用于仅进行乳房缩小的组(65.3%)和联合组(64.3%)(表1)。平均手术时间为121±5分钟。同时进行双侧乳房缩小和腹壁成形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至226±6分钟,仅进行双侧乳房缩小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3分钟(p<0.001)。表1,单独乳房缩小与乳房联合腹壁手术患者临床变量统计总体上,290例患者(39.3%)发生乳房并发症,其中伤口裂开(78例;10.6%),疼痛性疤痕(65例;8.8%)和不对称(65例;8.8%)是最常见的问题(表2)。此外,51例患者(6.9%)需要进行修复手术(表2)。表2,描述单纯乳房缩小和乳房腹壁联合手术并发症44例接受腹壁成形联合乳房缩小手术中,16例(36.4%)出现并发症(表2)。其中,最常见是瘢痕修复(6例;13.6%)和疼痛性瘢痕(5例;11.4%)。我们想知道,腹壁成形术是否增加了乳房手术并发症或乳房修复手术风险。在单变量分析中,联合组与仅乳房手术组相比,在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p=0.681)(表2),但与乳房修复数量增加趋势相关(13.6%对比6.5%,p=0.070)。同时考虑腹部手术并发症率,接受联合手术有更多总并发症(54.5%对比39.5%,p=0.048)和总修复次数(25.0%对比6.5%,p<0.0001)。因此,联合组随访天数显著多于仅乳房手术组(4天对比3天;p=0.042,表1)。多变量分析中发现腹壁成形术并未增加乳房并发症(p=0.668)或总并发症(p=0.154,表3)。表3,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来预测乳房并发症或总并发症腹壁成形术乳房修复术呈增加趋势(OR:2.684,95%CI[0.95,7.6],p=0.062),总修复率增加6倍(p<0.001,OR:6.624,95%CI[2.723,16.114]),表4)表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乳房修复或总修复手术通过多变量分析评估其他手术并发症和修复的预后指标(表3和4)值得注意的是,乳房大量吸脂可以降低乳房并发症率(OR:0.999;95%CI[0.998,0.999];p<0.001)(表3)和乳房修复率(OR:0.997;95%CI[0.996,0.999];p<0.001)。乳房缩小上内侧技术比下蒂修复率(OR:0.18;95%CI[0.067,0.483];p<0.001)和乳房并发症率(OR:0.498;95%CI[0.247,1.004];p=0.051])低。乳房切除体积与乳房修复率增加相关(OR:1.001;95%CI[1,1.001];p=0.032])。 最后,心血管合并症增加了任何与乳房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OR:2.429;95%CI[1.273,4.634]);p=0.007),但不增加乳房修复风险(p=0.77)。这些关联在考虑总并发症和总修复时仍然存在。讨论本研究旨在评估腹壁成形术与乳房缩小术联合使用相较于单独进行乳房缩小术的风险。增加腹壁成形术并未使乳房手术结果复杂化,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似乎并未显著增加风险和总体并发症。尽管如此,我们发现增加腹壁成形术几乎使总修复手术几率提高了6倍,并且显示出与乳房修复手术增加的趋势相关。此外,接受联合手术的患者平均多出一次随访。我们无法区分腹壁成形术与单独进行这两种手术相比,是否增加了风险。许多先前的研究已经考察了联合乳房手术(即隆胸、乳房悬吊和乳房缩小)与腹壁成形术相比的风险。一项针对四项研究单一系统综述发现,与单独腹壁成形术相比,任何乳房手术同时腹壁成形术显著增加了主要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为肺栓塞、手术部位感染或输血6。然而,其他类似研究在评估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时也未发现统计学显著差异4,11–13。此外,对腹壁成形术与任何美容乳房手术联合使用的评估发现静脉血栓栓塞和死亡率的风险不超过累加风险14。尽管先前研究表明腹壁成形术同时乳房缩小可能不会显著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Kha-vanin及其同事(2015年)利用一个大型美容手术数据库发现,当腹壁成形术与乳房提升/乳房固定术结合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比单独进行乳房提升/乳房固定术增加了四倍。Stevens及其同事(2009)观察到,结合乳房缩小和腹部整形手术通常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需求——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队列一致。最近,Schafer及其同事(2023)发现,将多种整形手术合并为一次手术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5. 我们注意到乳房手术加入风险较高的腹壁成形术,会增加总修复手术的风险。我们无法评估这种风险是累加的还是协同的。值得注意的是,腹壁成形术有增加乳房修复风险的趋势。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一点。据我们所知,很少有研究考虑更广泛的共病如出血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作为预后因素。与之前的研究一致16,我们发现心血管疾病阳性增加了并发症风险,尽管不包括修复手术。表明术前筛查中应考虑有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我们还发现较大乳房缩小术与增加未来修复手术风险相关,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一致17,18。先前研究发现乳房切除术后愈合时间与切除乳腺重量相关。我们发现增加吸脂术是一个保护因素,可以降低乳房并发症和修复风险。关于吸脂术对并发症率影响的数据很少;一项大型数据库研究发现,吸脂术并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19。虽然下蒂和上内蒂技术都是常用乳房缩小术方法20 ,但我们发现与下蒂相比,上内侧蒂使乳房成形术风险降低5倍以上。目前仍存在哪种方法更优的问题。虽然之前文献综述表明,上内侧蒂技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6.9%上内侧与29.7%下内侧)21,本研究未进行统计学检验。其他直接比较两种技术的研究显示,其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20,22。我们的数据支持习惯上内侧蒂;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队列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尽管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部分原因可能是腹壁成形术病例数量较少。或者我们患者群体接受的是治疗性手术而非美容手术,通常代表较高风险人群。本研究局限性为,无法纳入仅进行腹壁成形术对照组,无法评估联合手术是否比单独进行腹壁成形术带来更多的风险。此外,无法评估联合腹壁成形术与乳房缩小手术相比是否会增加风险。任何回顾性分析都存在患者数据不完整和抽样偏差的风险。有限的腹壁成形术病例数可能会低估或高估联合手术相关的风险。此外,单中心设计增加了偏倚,因为手术经验、技能以及对某些技术偏好等因素可能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我们患者群体中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混杂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无法推广到其他人群。此外,决定是否进行修复手术部分取决于患者和医生的偏好,因此可能不会在所有患者中标准化。尽管如此,在寻求症状缓解的乳房缩小手术中已经证明,增加腹壁成形术会增加修复手术风险。这一背景对于指导患者和医生的决策至关重要。鉴于关于联合手术的文献稀缺,我们的研究强调了需要更高水平的证据来探讨联合乳房缩小和腹壁成形术相关的风险。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与单独进行乳房缩小手术相比,腹部整形术与乳房缩小术结合使用,并不会显著增加总体并发症风险。然而,附加腹部整形术不应视为一种良性机会,因为患者和医疗人士应意识到延长全身麻醉时间、腹部整形术所需更长的恢复期以及相关的潜在风险,需要进行修复的可能性较高。
SuatMorkuzu,MDMehmetOzdemir,MD†GarrisonA.Leach,MD‡MuholanKanapathy,MD,MRCS,PhD§AfshinMosahebi,FRCS(Plast),PhD,MBA§ChrisM.Reid,MD《 PRSGlobalOpen 》2022, 23November背景:隆胸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整形外科手术。扩张后植入假体是乳癌切除最常见再造方法。假体污染一直是手术中关键问题,会导致急性感染以及包膜挛缩。为了降低假体污染风险,许多医生采用了利用Kellerfunnel“无接触技术”。本系统综述旨在探讨Kellerfunnel方法在隆胸-乳房再造中的优势。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和GoogleScholar进行2005年-2021年系统性综述,选择所有基于临床、采用Kellerfunnel法进行乳房假体植入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结果:确定了六项研究进行评估:五项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一项为前瞻性试验。未发现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结果包括包膜挛缩率较低(相对风险,0.42;P=0.0006;95%置信区间,0.25–0.69),切口长度较短(35.5±2.1毫米),植入时间较短(平均=6秒),并发症减少,其中一篇论文还报告患者最终对结果满意度更高(BREAST-Q评分:92%)。 结论:本综述表明,Kellerfunnel是一种有效的无接触假体隆胸和乳房重建手术方法。Kellerfunnel可以减少术后包膜挛缩率、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并且便于假体植入。然而,建议研究结果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隆胸(BA)是整形外科中第二常见的手术,认证整形医生共进行了252,022例隆胸手术,仅2020年医生费用就高达180,084,082美元 1、2 。组织扩张后永久植入假体仍然是乳癌切除术后再造最常见方法。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37,808例此类手术3 。BA后最常见并发症是感染(1.7%为急性,0.8%为迟发性)。4-6当假体受到污染时,也可能发生亚临床感染,随后形成的生物膜被认为是包膜挛缩发展的一个因素7、8 。严重的包膜挛缩需要包膜切除术和修复手术,包括但不限于假体置换术9 。总体而言,包膜挛缩导致隆乳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因此,预防亚临床感染和由此导致的包膜挛缩是BA重中之重。 4,10,11有人提出假体污染主要成分来自乳头-乳晕复合体和周围皮肤的细菌12。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来防止组织与假体接触。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无接触技术”。最初,无接触技术被描述为从放置假体时接触假体到避免细菌污染,将切口皮肤回缩避免污染假体13。目前,已发表了一些利用屏障实现无接触的技术,例如双假体加载、反向手套、输液容器、包装假体盖、组织扩张器-细胞外基质(ADM)-自制固定拉钩、塑料套管和Kellerfunnel。12-17 Kellerfunnel是一种经FDA批准的一类材料,是透明聚合材料制成的尼龙套筒,表面涂有亲水涂层使假体能够滑入腔隙中。外表面有标准化标记代表特定直径,可根据假体大小进行切割。将假体装入Keller套筒后,将funnel漏斗插入切口深处约1厘米。然后,挤压漏斗从顶端提供向下的压力,将假体滑入乳房腔隙中,无需与医生手套或周围皮肤接触。(图1). 图1、使用 Kellerfunnel植入假体标准流程。根据所需假体尺寸,从远端切割漏斗并润滑漏斗。将假体放入套筒中,不接触假体,将远端漏斗尖端插入腔隙中,并手动施压以引导假体进入腔隙。尽管Kellerfunnel是广泛使用最常用的无接触技术,据一项调查表明,69%用于乳房重建手术,48%用于BA手术,尚未被广泛采用。18,19目前尚缺乏对Keller漏斗在减轻包膜挛缩和再手术率方面有批判性评价的文献,本研究通过系统回顾评价Keller漏斗作为无接触技术的作用。方法按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进行系统评价。20 文献检索、文章筛选和数据收集由两位作者(S.M.和M.O.)独立完成。意见不一致时由两位研究人员协商解决,重复数据从检索过程中删除。检索策略对200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所有文章进行了系统回顾,使用了Kellerfunnel、漏斗、无接触、BA、乳房手术、乳房重建、假体植入、乳房假体、假体包膜挛缩和术后并发症等关键词。检索在PubMed、Embase、GoogleScholar和Cochrane数据库中进行。还搜索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识别额外的文章。入选标准入选标准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试验、回顾性研究和描述使用Kellerfunnel的任何乳房假体手术的研究排除标准排除标准包括描述动物模型、尸体研究、摘要和会议论文摘要、正在进行的试验但没有完整/最终数据、意见文章、致编辑的信、非定量文章、综述文章或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撰写的文献。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对所选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数据提取由2名评审员独立完成,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解决。关键数据已汇总,包括作者、发表文章的日期、人群、干预措施(术前、围手术期和术后)、研究类型、对照组、结果、随访、局限性、手术类型及患者数量。评估的结果包括切口长度、插入时间、术后即刻并发症以及延迟并发症,后者包括但不限于包膜挛缩。所有选定的文章均在文中进行了讨论。数据分析使用RevMan5.4.1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报告风险比和95%置信区间。结果最初,通过文献回顾确定了3874篇文章。图2显示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流程图。表1显示了按出版年份识别出的评论数量。基于标题和摘要筛选出383条记录,另有3491条因未能满足标准而被移除。剩余的15篇全文文章接受了资格评估,在这些文章中,只有五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一篇前瞻性研究符合审查要求(图2)。未发现随机对照试验。表1图2、 PRISMA 图示系统综述过程。图来自PageMJ,McKenzieJe,BossuytPM等. PRISMA 2020声明:系统综述报告的更新指南。20Flugstad等人21使用三联抗生素(bacitracin,cefazolin,andgentamicin)加betadine,采用硅胶假体,未报告切口类型。Newman和Davison 22 使用单一抗生素(克林霉素或头孢唑啉)加betadine,采用硅胶假体,乳晕周缘切口。Montemurro等人23使用单一抗生素(克林霉素)、解剖型假体和下皱襞(IMF)切口。Woo等人24 使用了双抗生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解剖型假体(硅凝胶)和乳晕切口。 Jang和Kim25使用不同假体如解剖型假体、光面假体和圆形微纹理假体,并使用了IMF切口。Chen等26所有患者均使用了纹理假体,未提及切口类型或抗生素。包膜挛缩六项研究中有两项评估了包膜挛缩。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来自不同手术中心的结果,2797名BA根据是否使用了漏斗被分为两组。未使用插入漏斗组,因包膜挛缩再次手术风险显著增加(1.49%versus0.68%,P=0.004)。使用漏斗组,BakerIII级和IV级包膜的发生率降低了54.4%。 经逻辑回归分析,未使用漏斗时,包膜挛缩需要再次手术比值比为2.31(95%CI,1.18–4.53)(P=0.023)。21另一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是对166名接受乳晕缘切口隆胸(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12-94个月])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该研究比较了未使用漏斗假体(n=15例;30个假体)与使用漏斗假体(n:15例,30个假体)患者中BakerIII至IV级包膜挛缩的发生率,未使用漏斗BakerIII至IV级包膜挛缩的发生率为10%,使用漏斗为1.3%。后者降低了87%(P=0.0019) 。 22 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比降低0.42(95%CI,0.25–0.69)(图3).图3、比较符合标准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植入时间和切口长度Montemurro等人23 使用Kellerfunnel与标准手法植入假体进行植入时间及切口长度的比较。使用Kellerfunnel放置假体所需时间(平均6秒;范围3-10秒)少于手动植入(平均16秒;范围13-40秒;P=0.04)。当使用Kellerfunnel时,从打开盒子到完成(假体从无菌包装到最终植入腔隙)总植入时间平均值是35秒(范围13-76秒)。相比之下,仅用手法植入平均时间为25秒(范围13-43秒)。切口长度,50名使用Kellerfunnel(215-450毫升)植入,50名手法植入(165-495毫升),平均假体基底直径为12.2厘米。Kellerfunnel组平均切口长度显著短于手动植入组(35.5±2.1毫米对比46.2±3.2毫米,<0.001)。乳房重建两项研究讨论了Kellerfunnel在乳房重建中的作用。Woo等人24 评估了采用乳晕切口保乳切除术和使用Kellerfunnel和ADMs进行的即刻异体乳房重建,其中一名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共有21名患者参与了研究(平均年龄45岁),其中两人接受了双侧乳房重建。所有手术均使用Kellerfunnel,无额外切口,可以减少乳晕周切口长度。采用BREAST-Q问卷评估患者报告结果,从患者角度考察乳房手术效果和影响,该问卷用于衡量生活质量,并报告了BREAST-Q评分为92%。 27 定期收集患者从手术室出来到术后7天期间疼痛相关数据,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记录疼痛等级,范围从0(无痛)到10(剧烈疼痛)。7天与12小时的疼痛评分减少情况(P=0.035)。28但是,没有记录具体数据,因此未纳入meta-分析。JangandKim25 报告了15例接受延迟两阶段异体移植重建患者的结果,乳房切除术联合新辅助或辅助放疗(8例患者既往接受过放疗)(ART漏斗)。患者平均年龄为44岁(38-54岁)。整个植入手术通过先前疤痕切口进行。平均切口长度为4.73cm。其中8名患者(53.3%)使用了圆形光滑假体,而5名患者(33.3%)使用了圆形微纹理假体。2名患者(13.3%)使用了解剖型假体(微纹理)。假体体积从125-425mL不等。在6个月和12个月随访(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未见BakerIII级或IV级包膜挛缩的迹象。不同假体和润滑剂我们还试图分析假体类型和润滑类型的影响。但是,没有研究符合标准或提供定性数据进行评估。讨论隆胸手术是最常见的美容手术,也是乳房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乳房再造方式,即先进行组织扩张,然后植入假体。文献中记录的再手术率高达15%29-32。假体重建患者比例约为21%。33因此,减轻术后即刻和长期并发症的策略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污染及随后产生的生物膜导致的包膜挛缩,预防假体污染策略尤为关键。引入Kellerfunnel旨在简化且可靠地实现“无接触”假体植入,同时允许通过较小切口进行假体植入。 34,35包膜挛缩是乳房假体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BakerIII和IV级被认为有症状性,可能需要进行修复手术,包括包膜切除术和假体置换或移除。 35-37 修复手术通常会导致较差的美容效果和更高的复发挛缩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总体成本更高。38,39 对于包膜挛缩形成的病因已提出了多种病因,包括对异物免疫反应、手术部位感染、放射治疗、假体类型、切口类型及植入层次。38,40–42 ,目前主流理论是明显腔隙感染或假体污染引起的亚临床感染是主要原因。43-48此外,一些理论可能包括假体污染易感性(即切口位置)部位。47,49,50 细菌污染会导致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刺激炎症和纤维化,可能导致包膜挛缩和潜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1,51–53 与生物膜相关的假体感染最可能由假体在植入过程中与皮肤接触时的细菌接种引起。46,54–56 三联抗生素溶液和povidoneiodine均成功用于乳房假体腔隙冲洗,降低了包膜挛缩发生率。 57-60 尽管进行了适当的皮肤和假体准备,但仍可观察到皮肤培养阳性。61-65 Kellerfunnel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来实现无接触技术避免假体与皮肤接触,从而防止后续感染。最早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漏斗在尸体模型中避免皮肤接触的有效性。与传统植入相比,漏斗显著减少了27%的皮肤接触。此外,在手法植入中,有62.5%的乳腺组织向假体壳迁移;在凯勒漏斗植入中,这一比例为37.5%。35该理论得到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的支持。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无漏斗的组别中包膜挛缩相关再手术发生率更高(1.49%对比0.68%;P=0.004),有漏斗的BakerIII级和IV级包膜挛缩发生率降低了54.4%。 21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66名患者,其中15名未使用漏斗(30个假体),151名使用了漏斗(300个假体)进行乳晕切口隆胸手术。未使用漏斗时(10%),使用漏斗时(1.3%),包膜挛缩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9),22 与文献报道相比,这些回顾性研究表明包膜挛缩发生率较低29-32。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因为两项研究均评估了乳晕切口,与文献中较高的挛缩率(2.4%–18.9%)相比,使用漏斗的两项研究中乳晕切口率为1.3%。22, 23,39,66,67Montemurro等人23 描述了使用漏斗与手法植入在切口长度和植入时间的差异。平均总植入时间(从假体包装打开到最终定位在腔隙内)使用凯勒漏斗为35秒(13-76秒),手动植入为25秒(13-43秒)(P=0.7)。通过切口推送假体平均时间使用凯勒漏斗为6秒(范围3-10秒),手动植入为16秒(13-40秒)(P=0.04)。较短的手术时间可能会影响整形手术一般并发症。 68 研究报道使用漏斗植入不同尺寸假体时,从小到大目视检查未发现假体损坏。避免过短切口植入减少漏斗可能对假体的创伤。需要更大样本量和随访的研究来确定漏斗是否影响凝胶断裂及随后的假体破裂。此外,凯勒漏斗组的患者切口均较短。作者推测,患者会有更好的恢复和愈合效果,因为疤痕更小。然而,单中心研究、植入时间样本量小、切口长度组随访时间短,以及缺乏超声成像监测假体在植入过程中创伤等因素限制了这些发现的意义。虽然植入漏斗传统上用于美容手术,但在乳房重建中也有应用。Woo等人24 通过乳晕切口进行胸大肌浅层假体置入。为了减小乳头入路切除乳腺中乳晕切口长度,作者使用了漏斗(ART漏斗)来置入假体完全覆盖ADM。由于一期异体乳房重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皮瓣坏死和假体外露,许多医生倾向于乳房二期重建。此外,在乳头切口保乳切除中延长乳晕切口可能会破坏血运,导致皮肤瓣和乳头-乳晕坏死。 69 该法能够植入假体时无需延长切口。也能轻松植入ADM覆盖假体,并减少并发症、疼痛和瘢痕组织形成,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70 JangandKim25 报告了15名患者接受延迟乳房重建效果,这些患者通过胸肌下扩张器进行了乳房重建,随后在漏斗(ART漏斗)辅助下植入假体。整个植入过程通过之前疤痕切口即可完成。平均切口长度为4.73厘米。在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BakerIII级或IV级包膜挛缩。此外,未观察到增生性疤痕或解剖位置异常。另外,在二期乳房重建中没有出现与伤口相关并发症、严重坏死或感染。作者报告了较小切口、适当假体层次以及植入时减少手法操作,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然而,样本量小、缺乏长期随访以及没有漏斗辅助组与漏斗辅助组之间的对照组仍然是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局限性这项系统综述汇总了六项不同研究的数据,这些研究报告了使用凯勒漏斗进行无接触假体放置在隆胸或重建的结果。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性研究是本综述的主要缺点。没有一项研究将凯勒漏斗与其他无接触技术进行比较。尽管我们采用了严格的纳入标准,但一些研究仍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且有一项研究未明确患者样本量,这引入了显著的偏倚和局限性。此外,对照组规模小、随访时间短以及切口类型与区域之间的缺乏对比仍是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医生在植入后触摸假体以调整其位置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和偏倚,这一点在研究中未被报告。此外,不同的方案如抗生素和生理盐水或碘伏的组合也可能引起偏倚。虽然纳入综述的研究总数相对较少,仅有六项研究,由于凯勒漏斗在我们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其使用文献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评估是必要的。然而,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加强本研究的发现。结论本系统综述对凯勒漏斗作为无接触技术在美容和乳房再造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分析来看,漏斗确实可以使用隆胸无接触技术植入乳房假体,使用其与较短的操作时间和缩短切口长度相关。此外,采用此技术可以减少术后假体外壳创伤和疼痛风险。还可以用于其他入路切口如腋下或乳晕周围。这种技术是否能在中长期减少包膜挛缩仍有待验证。为了生成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需要进行高质量的多中心前瞻性比较试验,并进行长期随访和结果评估。
女性在月经期间尤其不建议进行隆胸手术,这一限制不仅基于月经期的普遍生理风险,还与隆胸手术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原因及分析:1.凝血功能下降,术中术后出血风险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隆胸手术需在胸部(乳晕、腋下或乳房下皱襞)做切口并剥离腔隙,创伤较大。经期凝血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止血难度。术后血肿风险:若术后创面渗血未及时控制,可能形成血肿,压迫假体导致移位或包膜挛缩,甚至需二次手术清除血肿。假体感染关联:血肿是细菌繁殖的温床,可能引发假体周围感染,严重时需取出假体。2.免疫力降低,假体相关感染风险升高切口感染:经期免疫力下降会增加切口感染概率,尤其隆胸手术涉及植入异物,感染后可能引发化脓性炎症,甚至败血症。假体周围包膜挛缩:感染或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加速包膜挛缩,导致乳房变硬、变形,需手术修复。经血逆流风险:虽然隆胸不直接涉及盆腔,但经期宫颈口松弛,细菌可能通过血液扩散至全身,间接增加感染风险。3.激素波动影响术后效果乳房肿胀干扰判断: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乳房组织暂时性充血或肿胀,影响医生对假体大小和植入位置的精准判断,导致术后双侧不对称或形态不理想。激素与假体相容性:部分研究表明,激素波动可能影响假体周围组织的微环境,但尚无明确结论,仍需谨慎规避风险。4.术后恢复负担加重疼痛敏感度增加:经期女性痛阈较低,术后疼痛感可能更强烈,影响早期活动,增加肌肉僵硬或假体移位的风险。体力与情绪影响:经期乏力、腰酸等症状叠加术后恢复期的虚弱感,可能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引发焦虑或抑郁情绪。5.特殊注意事项假体植入手术:需严格无菌操作,而经期感染风险升高可能直接威胁假体留存率。6.医生建议择期手术时间:建议在月经结束后3-7天进行手术,此时激素水平稳定、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感染风险最低。突发月经应对:若术前突发月经,需立即告知医生,可能推迟手术或通过药物(如止血剂、抗生素)临时干预。术后经期管理:若术后月经来潮,需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或服用抗凝药物。温馨提示:隆胸手术对术后效果和安全性要求极高,而月经期的凝血异常、感染风险和激素波动可能直接影响手术成败。严格避开经期是降低并发症、确保假体长期稳定的重要措施。患者应提前规划手术时间,并与医生充分沟通个体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