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某,男,1岁10个月,2024年2月11日初诊主诉:大便干成球4-5日一次近半年患儿自7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大便一直偏干,通过饮食调整,配各种蔬菜、水果及口服益生菌多饮水均无效果。患儿排便时哭闹,好出头汗甚者出现肛裂需要人工使用开塞露。予石家庄某中医院就诊予增液承气汤无效,后采用小儿推拿亦无效。刻下症:大便干硬,患儿惧排便无便意,夜晚睡不踏实,胃纳一般,挑食,饮水多小便多,舌唇红手心热汗,给予中药免煎颗粒7剂调理。
1.根据婴儿的排便规律判断新生儿一天要排好多次大便,以后每天数次,开始混合喂养后次数进一步减少,这就是婴儿的排便节奏。一般来说,母乳喂养儿排便多,每天5~6次,因为在母乳中乳糖的作用下大便变得松软,易于排泄。与此相比人工喂养儿排便次数要少,且大便较干,多呈固体形态。无论是母乳喂养儿还是人工喂养儿,其排便规律也会因人而异。刚过新生儿期的婴儿有时也不是每天都排便,有的母亲也许会因婴儿的大便次数而心神不定。其实,即使3天大便一次,只要是定期排便,就不必担心。从医学角度讲,婴幼儿便秘是指婴幼儿每周排便在3次以下,但也不应因排便次数少而立即断定为便秘。当超过1周不大便时则应引起警惕,除考虑便秘外,还应考虑是否有其它原因。除排便规律外,排便顺畅与否也是一个重要特征。次数即使少,只要大便松软适中,幼儿能顺利排便,就不必担心。无论次数多少,如每次大便干结,排也排不出来,且表情痛苦,可确诊为便秘。2.食欲和情绪即使每天都排便的婴幼儿突然4~5天都不大便也不必慌,要观察孩子的食欲和情绪以及腹部是否发胀像小气球似的,有无肠胀气。如果孩子不哭闹,吃奶与平时一样,肚子也不发胀,可观察1周。即使母乳喂养儿,有的也会发生便秘,但多可在1周后恢复。相反,即使每天排便,若量少,宿便也会逐渐在肠道积存,由于粪便不能排空,婴幼儿会无缘无故地哭闹,食欲降低腹部膨胀。当孩子排便量比平时少,并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可看作是便秘。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按其临床症状和病程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暂时性抽动障碍又称为儿童习惯性痉挛,是抽动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最轻的一种。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可以仅有简单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也可以两者相继出现,通常局限于头、颈、上肢,病程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儿童习惯性痉挛多起病于3~10岁,其中4~7岁为最多,但也可早到2岁。
不同的小儿生长发育是各有其特点的,不过小儿的生长发育总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表现在小儿形体量的增长和精神动作的发育上,那么,怎样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呢?一般来说主要看是否符合以下几项标准。形体量的增长:(1)体重体重在婴儿时期增长最快,而同一年龄小儿的体重在正常情况下,也可有一些个体差异,但波动范围不会太大、测量体重最好在清晨空腹排尿之后。小儿初生体重平均约3千克。生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700克,6个月到1岁平均每月增长约500克,1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千克。(2)身长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身长的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如测量身长时,3岁以下可用卧位,3岁以上可用立位。小儿初生时身长约50厘米,出生后第1年增长25厘米,2岁以后身长般等于周岁数乘以5加75厘米。(3)头、胸围新生儿头围平均约34厘米,随着脑的发有,在生后最初半年增长约8厘米,后半年增长约4厘米,第2年又增长约2厘米,5岁以后已接近成人。胸围,出生时约32厘米,第1年增长约12厘米,第2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胸围常小于头围,1岁时儿乎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4)肉门、牙齿后关闭时间在出生后2~4个月内,前关闭时间在出生后12-18个月。关闭过早或关闭过迟,或闭合后又开都是有疾病的表现。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一般1岁时出8个牙,于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6岁以后开始换恒牙。小儿精神动作的发育:运动的发育直接与肌肉的发有,允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反过来又影响大脑的发育过程,其发育顺序是由上向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地发展。新生儿仅有反射活动和不自主活动。1个月小儿在睡醒时常作伸欠动作:2个月俯卧时开始抬起头来;3~4个月俯卧时能抬起前半身:6个月能翻身;7个月时会独坐;9个月会爬,会扶着栏杆站立;1岁时扶着-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有会走路;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能登梯、跳跃,动作也逐渐有力、精细和准确:语言功能的发育顺序是:发音阶段、#呀作语阶段、单词单句阶段、成语阶段。初生小儿只会哇哇哭叫;2~3个月会笑;4个月会笑出声:5~6个月开始能无意识的呀呀发出单音;7~8个月能发复音,如“爸爸”、“妈妈”等;10个月以上能懂比较复杂的词意;1岁以后渐渐能说日常用字;1岁半能用几个字连成单语,并用语言表示要求;2岁左右开始能简单交谈:4~5岁能用完整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意思:7岁以上就能较好地掌握语言,并对周围复杂事物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以上是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股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对自己的小儿生长发育是杏正常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免延误治疗。
6个月内处于宝宝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很高。但这时候,宝宝消化系统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所以,建议妈妈首选母乳喂养。1.产后尽早开奶,新生儿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2.6个月内尽量纯母乳喂养, 母乳有利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建立,但母乳不足要补充配方奶粉。3.婴儿出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不管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要额外补钙。
Tourette综合征属于抽动障碍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亚型,特征包含:①抽动: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快速抽动。抽动是指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反复地收缩或运动。这种抽动可发生于身体多数部位的骨骼肌。②发声:不自主地发声表现为喉鸣音、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骂、陈述污移词语等。个别患儿表现为语言障碍。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孩经常莫名其妙地面部、头部或肢体反复抽动,又是眨眼皱眉,又是努嘴嗅鼻,还可能摇头、点头、耸肩、干咳、嘴里则不停地花样翻新地讲脏话,这种孩子就可能患了抽动一秒语综合征。有时家长和老师以为孩子是学坏了,而不认为是病态,往往耽误病情。遇到这样的孩子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正规就诊。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以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运动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可涉及面部、颈部、肩部、躯干及四肢,具体表现为挤眉、眨眼、咧嘴、扭脖、耸肩、吸腹(腹部抽动)、甩手等。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的发音,如吼叫声、呻吟声、秽语、干咳、清嗓、吸气声等。抽动症状反复发作,有迅速、突发、刻板的特点,呈多发性、慢性、波动性,可受意志的暂时控制,也可因感受外邪、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情志失调、久看电视或久玩电子游戏等因素而加重或反复。有的还伴有情绪行为症状,如急躁易怒、胆小、任性、自伤或伤人,也可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学习障碍、品行障碍、孤独症等。抽动障碍好发于5~10岁儿童,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5)∶1。部分患儿至青春期可自行缓解,有的患儿症状可延续至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