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男性比女性多见。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尤其是在早晨和夜间加重,活动后可缓解。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外周关节肿胀、眼部炎症等症状。早期腰椎前凸减少或消失,逐渐出现腰前凸反向变为后凸、脊柱各方向活动均受到限制甚至驼背畸形,约90%患者首先出现骶髂关节受累。晚期病变可上行发展至胸椎、颈椎,引起上部脊柱活动明显受限,当病变影响到胸椎、肋软骨间关节、胸锁关节等,常有前胸和侧胸痛、胸廓活动受限、肋椎关节强直、肺纤维化、肺囊性变及胸膜增厚粘连,从而影响肺功能;当累及颈椎时,会引起颈部疼痛、颈肌痉挛、萎缩,严重者颈胸椎后凸畸形,头部活动受限,重者不能抬头平视。影像学表现:CT表现软骨钙化、关节侵蚀、骶髂韧带钙化、软骨下骨改变、骶髂关节骨赘形成、关节间隙改变、骶髂关节滑膜病变。MRI显示关节面侵蚀和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边缘毛糙。MRI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分级和发现软组织病变最敏感。实验室检查:HLA-B27(+),敏感度达87.4%。因而HLA-B27是临床诊断AS的主要依据。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CRP可作为监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诊断标准:治疗:1.非要疗法治疗2.中蒙医药治疗一般可用针刺、灸疗、蜡疗、热敷疗法、药浴、温泉浴、微波治疗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活动,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变。3.药物治疗(1)NSAIDs类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氯诺昔康、塞来昔布等,有消炎止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作用。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肾脏损害、延长出血时间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更应特别注意。(2)传统免疫抑制剂 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改善疼痛,抑制关节变形、畸变。副作用有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等,用药期间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饮酒。3)生物制剂DMARDs如益赛普、阿达木单抗等,改善疼痛,抑制关节变形、畸变。是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等脊柱关节疾病的最佳选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重度感染、神经功能影响以及淋巴系统的某些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比如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窦炎)、注射部位反应(红斑、瘙痒、出血、疼痛或肿胀)、头痛和骨骼肌疼痛。大多数注射部位反应轻微,无需停药。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全身广泛疼痛是所有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具有症状。约有1/4的病人疼痛部位可达24处以上。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疼痛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有膝、头、上背、中背、臀部、大腿和小腿。2.压痛:纤维肌痛综合征所有病人都具有广泛存在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往往呈对称性分布。3.特征性症状: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约90%的病人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易醒、多梦、精神不振。50—90%的病人有疲劳感。晨僵见于76—91%的病人。4.常见症状:最常见的是麻木和肿胀。病人常诉关节、关节周围肿胀。其次为头痛、肠激惹综合征。以上症状常因天气潮冷、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而加重,局部受热、精神放松、良好睡眠、适度活动可使症状减轻。5.混合症状: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很少见,大部分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同时患有某种风湿病。治疗:主要以改善风湿痛西药、蒙药、中药为主。可配合针灸、推拿、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改善睡眠状态,减低痛觉感觉器的敏感性和改善肌肉血液循环血流等。
肩袖又被称为旋转肌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组成,对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起关键作用。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与肩峰下内或外撞击、肌腱本身缺血退变、生物力学失衡等因素有关。出现肩袖损伤的患者,常常会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症状。肩袖损伤可分为部分性肩袖损伤和全层肩袖损伤。分型:肩袖损伤分部分性和全袖损伤。其中部分性肩袖损伤分为滑囊侧和关节侧损伤;而全层肩袖损伤又分为小型损伤、中型损伤、大型损伤、巨大损伤。病因:肩袖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一般分为创伤性、退变性、撞击性和血运供给不足。临床表现:肩关节疼痛是肩袖损伤的早期主要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疼痛特点:早期呈间歇性,以夜间为甚,不能卧向患侧,疼痛分布在肩前方及三角肌区域。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肢上举或外展无力,严重者有肩部不稳感。肌肉萎缩:可出现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萎缩。检查:X线平片是肩关节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肩关节骨折、脱位、关节炎及破坏性骨改变提供直观图像;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动态观察和可重复性,对于全层撕裂准确率高,能发现冈上肌以外其他肩袖撕裂,对肩袖撕裂术后随访有独特的价值。MRI诊断肩袖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I不仅能显示肩袖完全撕裂,还能直接显示肩袖内部及滑囊侧的撕裂。诊断标准:有明确外伤史,突感肩关节外展受限,伴有肩外上方疼痛感,夜间症状加重;查体局部压痛、外展及上举功能受限;肩峰下凹征阳性,臂坠落试验阳性,撞击试验及疼痛弧征阳性;超过3周以上出现肩周肌肉萎缩;超过3个月出现关节继发性挛缩。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肩关节疼痛,改善肌萎缩、肩关节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以口服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非甾体药物缓解症状;早期应以制动为主,疼痛缓解后以握拳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加强肩关节的功能康复为主。预防: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易造成肩部撞击运动的人群,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不做易引起关节扭伤的动作,避免造成肩外伤。一旦肩关节受损,用运动绷带包裹于受伤部位,早期可用冷敷。
典型案例介绍:仝某某,男,68岁。因腰骶部疼痛30余年,加重伴左下肢麻痛一个月入院。患者30年前开始出现腰骶部断断续续疼痛,未予治疗。一个月前因着凉出现腰骶部疼痛,伴左下肢麻痛加重,站立、行走困难。查体:腰3-骶1棘突下及双侧压痛阳性,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4字试验(+)。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行腰4-5、腰5-骶1间盘射频热凝及臭氧融盘术。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技术——是通过特定穿刺导电针,精确输出超高频电波,使突出椎间盘髓核产生高温热凝固或消融萎缩,从而解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和灭活无菌性炎症,达到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全程可在超声可视化和C型臂引导下进行,定位精准,靶点精确(1mm以内),射频温度、臭氧浓度可控。术中不出血、不伤及周围任何组织(包括神经、血管、骨骼),不存在热损伤,术后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等“4不”特点。具有无痛、微创、风险小,见效快,疗效好等优势。
腰椎小关节又被称为椎间关节、关节突关节,它与相邻椎间盘构成的三关节复合体是脊柱功能和生物力学的基本解剖单位。腰椎小关节位于椎间盘后方,腰椎椎体之间,由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周围包绕着关节囊,该关节囊是脊柱最富有神经支配的结构之一。腰椎小关节能控制腰椎运动节段的活动,其上下关节突决定了脊柱的活动度和方向,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总体上来说,腰椎小关节承受压缩,剪切,旋转和拉伸负荷,承载功能比较复杂,在动态情况下,腰椎小关节同椎间盘及韧带之间的负荷分配会因脊柱活动方式或姿势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腰椎小关节承载了脊柱33%的静态负荷和35%的动态负荷,并且对限制腰椎的过度活动以及防止椎间盘破坏具有重要作用。腰椎小关节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一起维持着腰椎的稳定性,三者的稳定作用随负荷类型而改变。其中1个永久损伤后,也会影响到其它组织。椎间盘的退变致使椎间隙狭窄,腰椎失稳,关节突关节承受的载荷增加,关节突关节活动范围增加,造成相应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导致损伤性滑膜炎,并引起“小关节综合症”,反复的损伤性刺激还会致使关节突关节增生,以及骨关节炎的发生。从而导致腰神经后支(包括腰神经后内侧支、后外侧支)的损伤和无菌性炎症,引发腰腿酸痛等症状。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久站、久躺,工作或劳动中要劳逸结合,避免高枕和窝着看电视、看书。要适度运动,避免对腰部产生极度冲击、旋转及屈曲的运动。针对腰背部训练有:小燕飞、臀桥、五点支撑(选仰卧位,双足、双肘、颈肩部撑床,躯干挺伸离开床面)等。
腰椎疼痛时间、疼痛时间、疼痛部位等特点是慢性腰部疼痛的最重要的特征。疼痛科医生会根据病人腰骶部疼痛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查体、辅助检查等诊断为腰骶部的什么疾病。而不是只看腰椎CT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腰痛有以下几种疾病:1.腰3横突综合征;2腰椎终板炎;3.腰椎小关节紊乱;4.腰椎间盘突出症;5.腰肌劳损;6.腰椎间盘源性腰痛;7.骶髂关节炎;8.腰骶部筋膜炎;9.腰椎骨质疏松症;10.腰椎滑脱。你的腰痛是哪一种呢?你能分清吗?所以,腰痛要到正规医院疼痛科、康复科、骨科就诊才能免去误诊和错误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