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过量饮酒等。《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给出了5条关于成人高血压食养原则和建议:1.减钠增钾,饮食清淡钠盐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血压风险。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5g以下。增加膳食中钾摄入量可降低血压。指南建议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的摄入量。清淡饮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包括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少吃加工红肉制品,如培根、香肠、腊肠等。2.合理膳食,科学食养谷类和薯类:增加全谷物和薯类食物摄入,粗细搭配。推荐成人每天摄入谷类食物(大米、小麦、玉米、小米等)200g~300g;少食用或不食用加入钠盐的谷类制品,如咸味面包、方便面、挂面等。动物性食物:选择鱼、禽、蛋和瘦肉,平均每天120g~200g,少食用或不食用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推荐吃各类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大豆及其制品:每日食用适量的大豆及其制品,如大豆、青豆、豆腐、豆浆、豆腐干等。推荐每日摄入大豆15g~25g,相当于豆浆220g~360g,其他豆制品按照蛋白质含量折算。少食豆豉、豆瓣酱、腐乳等。蔬菜和水果:每日新鲜蔬菜摄入不少于300g,至少3种,最好5种以上,且深色蔬菜要占到总蔬菜量的一半以上;推荐富钾蔬菜,如菠菜、莴笋叶、空心菜、苋菜等;水果每日摄入200g~350g,至少1种,最好2种以上。坚果:推荐食用原味坚果,每周50g~70g。油脂: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菜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推荐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每天控制在25g~30g。水、饮料:不宜饮用含糖饮料,推荐白水,保证摄入充足水分。在温和气候条件下,轻身体活动水平成人每天喝水1500mL~1700mL。调味品:减少摄入食盐及含钠调味品(酱油、蚝油、鸡精、味精等),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mg(相当于食盐5g)。3.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体重指数(BMI)在18.5kg/m2~23.9kg/m2(65岁以上老年人可适当增加)范围;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4.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戒烟,避免被动吸烟。不饮酒或限制饮酒。此外,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5.监测血压,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数值及达标状态,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长期治疗,自我管理。运动干预规律锻炼或增加身体活动有利于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021年AHA科学声明及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运动心脏病学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育锻炼指南均将体育运动作为高血压患者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并推荐高血压人群每周进行5天~7天、每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且每周至少进行2次~3次抗阻力量练习。而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完成上述推荐量的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地增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
错!阿司匹林是非常重要的药物,但不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保健药。阿司匹林是预防动脉血栓性疾病(例如心梗、脑梗)的药物,但在预防血栓的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使用阿司匹林要掌握好适应证。对于出血风险小、发生血栓风险高的人,使用阿司匹林利大于弊,就应该积极使用。对于发生血栓的风险小、但出血风险高的人,不应吃阿司匹林。一些老年人认为,上了年纪容易发生心梗、脑梗,所以都要吃一点儿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已经确诊冠心病、特别是曾经发生过心梗或者脑梗,再次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很大,所以只要没有出血性疾病(例如胃出血、胃溃疡、颅内出血等),都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反之,如果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病(即便有糖尿病、高血压),特别是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不建议吃阿司匹林,因为这样做弊大于利。是否需要吃阿司匹林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需要由医生判断,老年人不要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