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见到的胸部疼痛,要首先排除心脏,大血管,肺脏等重要器官的问题。排除完了,除了以下文章说到的情况,还有胸部肌肉的损伤,能用手按到的疼痛。在临床工作中我摸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的治疗方式。一次治疗好一些,部分三次收工,绝大部分六次收工。针刺治疗和做菜一样,不同人做口味不同。就算你曾经接受过针刺(针灸)治疗,并不代表针刺(针灸)对你的病无效。我们经常搞定一些到处看病、ct磁共振住院都搞不定的病人。欢迎有需要的朋友来线下体验。先学习一下有关胸痛的科谱:胸痛就诊科室: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皮肤科、呼吸内科概述原因表现就医治疗日常概述胸痛指胸前区的疼痛和不适感,不包括乳房疼痛。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如肋软骨炎、气胸、冠心病)引起,少数由其他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引起。出现胸痛,请尽快到医院就诊。突发胸痛,持续超过3~5分钟且平卧无缓解请立即拨打“120”。定义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为胸腔内外的器质性(器官或组织系统出现实质性损害)或功能性疾病(器官或组织系统仅出现功能异常,无实质性损害)所表现出的疼痛。各种因素(如炎症、外伤、病变等)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包括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分布在食管、肺脏、胸膜、心脏的迷走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并传到大脑,引起胸痛感觉。原因胸痛常见病因有胸壁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纵隔疾病等。青年人胸痛常见原因为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包炎、心肌炎、肺炎等。40岁以上人群胸痛常见原因为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疾病因素胸壁疾病引起胸壁痛的原因包括胸壁软组织、骨骼和神经病变。因为胸壁的活动度相对较小,所以胸壁疾病所致的胸痛常固定在病变部位,且局部有压痛。胸壁皮肤的炎症性病变(如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除胸痛外,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的表现。肋软骨炎:指连接肋骨和胸骨的软骨发炎,除胸痛外,常在第一、二肋软骨处见单个或多个隆起,局部有压痛,但无红肿。肋骨骨折:除胸痛外,常伴活动障碍(患者不能随意转动躯体)、骨折处肿胀畸形。带状疱疹:是一种影响胸壁神经的感染,除胸痛外,可见成簇的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心血管系统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引起的胸痛多在心前区,手掌大小的范围,常可放射至下颌、左肩背部、左臂、左上腹、环指及小指等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引起的胸痛多位于胸背部,向下放射至下腹部、腰部、两侧腹股沟和下肢。心肌炎:是心肌本身的炎症,也可导致胸痛,类似于心绞痛。其他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狭窄等疾病也常引起胸痛。呼吸系统疾病肺部病变:除胸痛外,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血胸、肺栓塞、肺癌等。胸膜病变:其特点为胸痛和呼吸有关,呈锐痛(刺痛),深吸气时加重,呼气或屏气时变为钝痛或消失,常见于胸膜炎、气胸、胸膜肿瘤,以及累及胸膜的肺实质疾病(如肺炎、肺栓塞)等。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气肿、纵隔肿瘤等疾病除胸痛外,常伴吞咽不适等症状。消化系统疾病由于食管和心脏由一些相同的神经支配,因此某些食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可能与心绞痛混淆,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痉挛、食管裂孔疝、食管癌。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和穿孔等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病情严重时疼痛可能向胸部放射,从而引起胸痛。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引起胸部骨骼病变,导致胸痛。其他疾病位于胸部脊髓内的神经后根受压或炎症刺激,可引起胸部剧痛或钝痛,常与咳嗽或某些体位、活动有关,常见于颈椎病、胸椎压缩骨折等。惊恐障碍或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可引起胸痛,该类患者常主诉胸痛,表现为隐痛或刺痛,疼痛位置不固定,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甚至心悸、头晕、疲乏等。心脏神经症也可出现胸痛,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与精神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其心脏本身并无显著的病变。类风湿关节炎或纤维肌痛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胸壁疼痛。非疾病因素生活方式胸痛主要由疾病引起,近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等可能导致一过性胸痛发生,但较少见。诱因或加重因素心绞痛可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天气寒冷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多可在数分钟内缓解。食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多在进食时发作或加重,服用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和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多可缓解。胆囊疾病引起的胸痛,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胸膜炎及心包炎的胸痛,多在咳嗽或用力呼吸时加重,屏住呼吸或停止咳嗽多可缓解。前倾坐位时,心包炎所致胸痛可略减轻。表现症状胸痛部位胸痛位于胸骨后(胸部正中骨头后):常见于纵隔炎、纵隔气肿、气胸、胃食管反流病、肺栓塞、胸膜肿瘤、纵隔肿瘤等。胸痛位于心前区(一般位于大致位于胸骨左缘,第二到第五肋间左右,面积和自己手掌大小相似):常见于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包炎、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等。胸痛位于侧胸部(一侧胸部):常见于胆囊炎(多见右侧胸痛)、自发性气胸(多见病变侧胸痛)、胸膜炎等。胸痛为胸壁疼痛(胸腔就像一间房,里面的有心肺这些器官,胸壁就是这间房的墙):常见于胸壁皮肤炎症、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肋骨骨折等。胸痛位于剑突下(胸骨最下端):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胸痛性质胸部刀割样:常见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等。胸部烧灼痛:常见于食管炎、膈疝、肋间神经炎等。胸部刺痛:常见于肋间神经炎、胸膜炎、气胸、肺炎、肺栓塞等。胸部绞窄样痛(像拧毛巾一样):常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梗死、食管痉挛等。胸部撕裂样痛:常见于气胸、主动脉夹层等。胸部钝痛:常见于胸膜炎等。胸部酸痛:常见于纤维肌痛等。胸痛持续时间阵发性胸痛:常见于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的疼痛,如心绞痛、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等。持续性胸痛:常见于炎症、肿瘤、栓塞或梗死所致疼痛,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胆囊炎等。胸痛持续时间短,常见于心绞痛;持续时间长且不易缓解,常见于心肌梗死。一过性胸痛:指短时间内出现一次胸痛,很快就恢复正常,其发生多与非疾病因素有关,近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等都有可能导致一过性胸痛的发生。胸痛剧烈程度轻微胸痛:常见于胸膜炎等。剧烈胸痛:常见于带状疱疹、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梗死等。伴随症状胸痛伴躯干部不适胸痛伴胸闷、心悸:常见于心肌炎、心律失常、冠心病等。胸痛伴呼吸困难:常见于病变累及范围较大的疾病,如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胸膜炎、肺栓塞、肺源性心脏病等。胸痛伴背痛:常见于主动脉夹层、胸椎压缩骨折、胆囊炎等。胸痛伴左肩痛:常见于冠心病等。胸痛伴咯血:常见于肺栓塞、支气管肺癌等。胸痛伴腹痛: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等。胸痛伴吞咽困难和/或反酸:常见于食管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等。胸痛伴其他不适胸痛伴咳嗽、咳痰和/或发热: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胸痛伴下颌疼痛:常见于冠心病等。胸痛伴头晕:常见于冠心病、主动脉夹层、颈椎病等。胸痛伴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常见于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窦瘤破裂、大面积肺栓塞等。胸痛伴焦虑、抑郁:常见于惊恐障碍或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就医胸痛可能由危重疾病引起(如心肌梗死),所以出现胸痛切不可心存侥幸,请及时就医。如果胸痛程度剧烈,超过3~5分钟,或伴呼吸困难、气促、大汗等,请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就诊科室: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皮肤科、呼吸内科等。就医提醒需紧急就医的情况胸痛持续3~5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仍不能缓解。新近发生的严重急性胸痛,疼痛剧烈,胸痛呈绞窄样、压迫样。胸痛伴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发热或剧烈腹痛。胸痛放射到左臂、肩部、背部或面颊等处。胸痛伴眩晕,甚至失去意识。胸痛在走路、爬楼梯或进行其他体力活动时加重。有恐惧感或濒死感。以往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病史的,或有心脏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胸痛剧烈,难以缓解,或伴呼吸困难等情况,建议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最好不要乘车或自己驾车去医院,原因有两个:①急救车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和设备,可及时评估患者情况,尽快开始治疗胸痛。如果开车去医院,则在到达急诊室之前无法开始治疗。②如果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发生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并发症(如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救人员可以立即处理。就诊科室如果胸痛程度剧烈,超过3~5分钟,平卧无法缓解或伴呼吸困难、气促、发热等情况,或胸部受外伤,请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出现胸痛,或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者出现胸痛,建议到心血管内科、胸外科就诊。出现胸痛伴沿肋骨走向的皮疹,建议到皮肤科就诊。出现胸痛伴咳嗽、咳痰,或有肺动脉高压、肺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病史者出现胸痛,建议到呼吸内科就诊。出现胸痛伴胃灼热(烧心)、反酸,建议到消化内科就诊。胸痛,但无心血管病史且存在抑郁等情况,建议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胸痛伴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表现,建议到感染科就诊。相关检查医生会根据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胸痛患者,有选择地进行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功能标志物、出凝血功能、胸痛相关炎性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CT等检验、检查。体格检查医生会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还会重点进行心肺检查,如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胸廓畸形、有无体表外伤、胸部有无压痛、有无心包摩擦感、有无胸膜摩擦感等。如果存在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血压严重异常、心率明显异常、面色苍白、大汗等情况时,多为致命性胸痛(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心脏压塞、心脏挤压伤、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心电图检查胸痛患者就诊,应积极配合医生在入院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如胸痛持续不缓解,即使首次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也需每隔5~10分钟复查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梗死时心脏会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若血液中检出这些物质,则提示有心肌梗死。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心脏功能标志物:利钠肽作为心脏功能标志物,有助于鉴别急性胸痛的病因。血常规:为常规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有无感染、出血等。出凝血功能: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筛查指标,D‑二聚体<500μg/L,可基本除外急性肺血栓栓塞症。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主动脉夹层的筛查和排除诊断。胸痛相关炎性标志物:①C反应蛋白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炎症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C反应蛋白高峰可持续48小时,且高峰值与心肌梗死面积有关。②髓过氧化物酶可作为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③降钙素原主要用于鉴别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常用来鉴别急性肺栓塞,多数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气分析有PaO₂<80mmHg伴PaCO₂下降。血生化:血生化包括血清内各种离子、糖类、脂类、蛋白质以及酶、激素和机体的多种代谢产物。生化检查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等。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简便、快捷,能清晰显示心脏、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鉴别胸痛是否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影像学检查血管内超声:怀疑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患者,可进行本检查,能直接从主动脉腔内观察管壁的结构。胸部X线片:适用于排查呼吸系统源性胸痛,可发现的疾病包括肺炎、纵隔与肺部肿瘤、肺脓肿、气胸、胸椎与肋骨骨折等。纵隔显著增宽可提示患者主动脉夹层、心包积液等疾病,但缺乏特异性。CT检查:是胸痛患者常用检查,普通胸腹部CT可用来鉴别胸痛是否与胸腹腔疾病有关。注射对比剂选择性CT血管成像可用于诊断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冠心病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用来诊断冠心病。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核素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无创诊断方法。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但不作为首选,仅在CT检查难以确诊或排除诊断时,或患者同时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时应用。其他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对已有或怀疑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已辅助明确诊断。疾病诊断冠心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疼痛可放射到上臂(特别是左上臂)、肩部、背部、颈部、下颌、牙齿或上腹部等部位。相关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指标:多数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心肌梗死时可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心肌梗死临床表现:胸痛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相关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增高。心电图有特征性和动态性变化。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狭窄的血管及其部位。肋软骨炎临床表现:除胸痛外,常在第一、二肋软骨处见单个或多个隆起,局部有压痛、但无红肿。相关检查:胸部X线、磁共振。异常指标:常规X片上多无变化。感染性肋软骨炎在X片上,因为感染的破坏可见胸肋关节间隙(胸口正中间的骨头和肋骨之间的间隙)的增宽。磁共振可诊断感染性肋软骨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胃食管反流病常伴反酸和胃灼热(烧心),常在进餐后1~2小时发生,卧位、弯腰时加重。相关检查:食管阻抗-pH监测、胃镜。异常指标:食管阻抗-pH监测证实存在反流,胃镜可见食管及胃黏膜受损。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为刀割样或撕裂样,难以忍受,镇痛剂难以缓解。相关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磁共振。异常指标:心电图可见左心室肥大及非特异性ST-T改变,若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改变。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根部扩大,夹层分离处主动脉由正常的单条回声带变成两条分离的回声带。X线检查可见上纵隔或主动脉弓影增大,主动脉外形不规则,有局限隆起。磁共振可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常见疾病的区别冠心病、心肌梗死、肋软骨炎、胃食管反流病的区别如下。胸痛部位不同冠心病:心绞痛主要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也可横贯前胸,界限不清。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环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于安静时。肋软骨炎:胸痛局限于某一特定部位,如剑突、胸骨体、胸肋关节处。胃食管反流病:胸痛位于胸骨后,卧位加重,坐起减轻。胸痛性质不同冠心病:心绞痛的胸痛常为压迫性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感。心肌梗死: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较重。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肋软骨炎:胸痛可呈钝痛或锐痛(疼痛部位清晰,能够准确感受到疼痛部位)。胃食管反流病:胸痛可与心绞痛表现类似,呈胸骨后挤压感或烧灼感。胸痛持续时间不同冠心病:心绞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多为3~5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心肌梗死:患者胸痛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表现,硝酸甘油无法有效缓解。肋软骨炎:胸痛经常是隐匿性和持续性的,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胃食管反流病:胸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然后自行缓解或在抗酸剂治疗后缓解;可发生于餐后和睡醒后,并可因为情绪应激而加重。治疗胸痛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单纯肌肉骨骼性胸痛(如肋软骨炎)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治疗。致命性胸痛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家庭处理如果突发心前区疼痛,立即静坐休息或平卧,如果3~5分钟心前区疼痛不能缓解,则需前往医院就诊或拨打“120”。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病史者,如突发心前区疼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测量血压。服用一片硝酸甘油后,如胸痛在5分钟后没有消失,请立即呼叫救护车并服用第二片硝酸甘油。如有外伤或撞击史,需适当用绷带包扎固定,保持平静呼吸,避免剧烈活动,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有胃食管反流病史者,需调整饮食,少食多餐,进食后也不要马上躺下。一般治疗出现胸痛后需立即卧床休息,并进行如下治疗。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长期卧床者,可穿弹力袜,或定时改变体位、活动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监测: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吸氧: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需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或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如输液、深静脉置管):保持给药途径畅通。对症治疗部分胸痛患者可以给予如下对症治疗。单纯肌肉骨骼性胸痛(如肋软骨炎)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治疗。如果疼痛不影响轻度活动,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布洛芬)治疗,也可以尝试使用局部镇痛药和抗炎药(如含水杨酸盐的乳膏或凝胶)。如果无效或有特定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局部注射治疗,一般是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混合后注入疼痛部位。对于致命性胸痛患者,医师会根据具体病情适当肌注或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吗啡、哌替啶)。病因治疗胸痛在诊断明确后,医生会针对性地进行病因治疗。冠心病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类药物。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是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一般治疗:安静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限制活动。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解除疼痛: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轻疼痛,但是谨慎在明显低血压及下壁心梗的患者中应用。对于静脉应用足量硝酸酯类药物后疼痛仍不缓解者,可使用麻醉镇痛药,如吗啡或哌替啶。抗凝治疗:广泛的心肌梗死或梗死范围在扩大,可考虑应用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可联合应用包括阿司匹林和P₂Y₁₂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在内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再灌注心肌治疗:包括药物再灌注治疗及机械性再灌注治疗。肋软骨炎肋软骨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还需防治并发症。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镇痛药物、抗病毒药物等)、物理治疗(局部热敷、按摩等)、中医治疗及手术等。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₂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和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主要应用降压药物,稳定血压,常用普萘洛尔。血压不高、疼痛明显者可用吗啡静脉注射。如疼痛剧烈伴休克者应予以输液、输血以纠正休克,维持血容量。手术治疗:近端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主动脉大分支受累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危及生命等情况,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日常按时服药请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不要擅自更换药品或更改药量。戒烟戒烟可以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的概率。改善饮食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和食物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尽量避免食用会使心脏病恶化的食物,如包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反式脂肪酸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饼干、薯条、爆米花等中常见)。坚持体育锻炼经常锻炼可以保持心脏健康。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划船和爬楼梯等运动。建议每周运动3~5次。注意休息一般建议在心脏病发作1周后再次开车,在心脏病发作后的2周后重返工作岗位,在心脏病发作后6周后可进行性行为。预防预防原发疾病的发生才能有效预防胸痛发作。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做好个人防护,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戒烟,包括减少二手烟吸入。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保持良好作息,如戒烟、均衡饮食、坚持锻炼。控制高危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合理饮食,减少食用刺激性或高脂食物,少喝碳酸饮料。控制体重。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请谨慎参阅,详遵医嘱
日常诊疗过程中病人经常都说自己肩周炎。其实未必。肩周炎,肩袖损伤,颈椎病,都会肩痛。但肩痛并非都是肩周炎。临床上明知道是肩袖损伤,明知道是冈上肌肌腱损伤,明知道是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除了打封闭针,开止痛片,就没有什么好办法。甚至病人因为肩痛来诊,自己都说不清具体哪里痛,哪里问题,更好不用说治疗了。还有肩袖损伤的用肩周炎的运动疗法会加重损伤。在肩痛的诊疗过程中,我摸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一次治疗好一点,轻的三次收工,大部分一疗程六次好个七七八八。同一堆食材,不同人做出来的菜品天差地别。针刺治疗和做菜相似。不同人做出来效果也不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线下来体验。先了解一下百度的科谱知识:肩痛就诊科室:骨科、运动医学科、康复科、心血管内科、疼痛科概述原因表现就医治疗日常概述多因肩背局部骨或软组织损伤、退变或炎症引起。也可因颈椎病或内脏疾病如心脏疾病、肝胆疾病、肺部疾病等引起。老年人出现肩痛应警惕肩关节慢性劳损、颈椎病或内脏疾病,如冠心病、胆囊炎等。单纯肩痛可进行物理、运动、药物等治疗。定义肩痛是指发生在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疼痛,可由颈肩部骨或软组织疾病引起,或内部脏器疾病导致的放射至肩背部的疼痛,以及肿瘤转移至肩背部引起的疼痛。其中肩后部疼痛累及肩胛背区的称肩背痛,影响上臂甚至肘、手部位的称肩臂痛。因其均以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他部位的疼痛是由于肩痛而引起,故可统称为肩痛。类型按肩痛性质分类连续性剧烈肩痛常有明显的外伤史。多由于肩关节脱位、肩周炎后期引起。肩部牵涉痛症状出现比较缓慢,呈钝痛或不适感,并不完全符合神经走向,区域及痛感模糊。因内脏疾病,如心绞痛、胆囊炎、胆石症引起肩部疼痛或痛觉过敏。按肩痛涉及范围分类肩背痛肩后部疼痛累及肩胛背区。常见的疾病有外伤、肌纤维炎、冠心病、心绞痛等。肩臂痛肩痛而影响上臂甚至肘、手部位。常见的疾病有肩关节周围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等。按左右肩痛分类左肩痛:常见于肩周炎、外伤、冠心病等。右肩痛:常见于肩周炎、外伤、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双肩痛:常见于外伤、肩周炎、颈椎病等。原因肩痛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关节疾病、颈椎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肩痛。正常人可因长时间伏案写作、长时间侧卧睡或肩部过度使用等导致肩痛。疾病因素关节疾病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导致的肩痛。常见疾病包括关节脱位、骨折,肩袖损伤,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肩周炎(冻结肩),肩胛肌劳损,粘连性滑囊炎,肩锁关节疼痛,肌腱炎等。心脏疾病由于肩部、胸骨部以及左侧小指等处的疼痛也是经过1~5胸椎前的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神经传入大脑的,所以大脑有时会分不清疼痛是来自心脏,还是胸骨、肩膀,从而产生左肩部的心脏“牵涉痛”。引起肩痛的常见心脏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肌缺血性疾病。颈椎疾病疼痛多为麻痛,并有向上肢及手放射的感觉,最常见的疼痛部位除颈部外,主要集中在肩上区,即锁骨上方、肩峰内上方、肩胛岗前上方的区域内。引起肩痛的常见颈椎疾病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急性颈肌筋膜炎、颈椎小关节紊乱等。胸肺疾病因病变压迫和侵犯臂丛神经或刺激胸膜而出现肩部疼痛,通常是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烧灼样疼痛,夜间尤甚。如果肩部严重受压,还会影响肩部和上肢的活动。常见的胸肺疾病包括肺癌、肺结核、大叶性肺炎、气胸、胸膜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肝脏、胆囊、胰腺、胃等部位的疾病可引起肩部的内脏牵涉痛或放射痛。常见于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肝硬化、肝破裂、胰腺炎、胰腺肿瘤等。恶性肿瘤肩部转移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若转移至肩部,特别是骨组织(肩胛骨、锁骨、肱骨等),可引起疼痛,夜间疼痛尤甚,且可能会造成肢体运动障碍。其他疾病周围神经本身的病变:如带状疱疹、臂丛神经炎可引起肩部严重疼痛。神经压迫:如斜角肌压迫神经(斜角肌综合征)、第一肋和锁骨骨折刺伤神经(肋锁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肩手综合征)。颈肩综合征:可引起上肢和颈肩疼痛。脾疾病:引起的腹部疼痛也有可能会放射到肩部组织而引起肩痛,可见于脾破裂、脾梗死等。肌腱损伤:如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撕裂、肩袖撕裂、二头肌长肌腱撕裂等。肌肉损伤:如肌肉劳损、肌炎、血肿、肌肉断裂等。非疾病因素生活习惯长时间坐姿不良、睡觉时总是侧卧睡,导致一侧肩部持续受压,有可能产生肩痛。日常生活中在进行举重、肩背部的训练后没有进行充分的拉伸或放松,可引起酸痛。工作方式长期伏案或长期低头劳作可导致颈肩部肌肉劳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韧带增生、肥厚、钙化等,患者可出现近期局部肌筋膜肩痛,甚至向上臂放射。常见的职业如办公室职员、教师、建筑地工人等。表现症状肩痛的发作情况起病缓慢,隐痛,逐渐加重:常见于肩周炎、颈椎病、内脏疾病的牵涉痛等。起病急,疼痛剧烈:常见于肩部外伤、肩袖钙化、带状疱疹、急性颈神经炎等。晨起疼痛,活动后缓解:常见于肌筋膜慢性劳损性炎症或睡觉姿势不良等。夜间痛明显:常见于肩周炎后期或恶性肿瘤骨转移等。肩痛的剧烈程度轻微疼痛:常见于肩周炎初期、肩袖肌腱损伤、肩峰撞击症等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剧烈疼痛:常见于肩周炎后期、急性外伤、肩袖钙化、带状疱疹、急性颈神经根炎、骨转移瘤等。伴随症状肩痛伴肩部肿胀主要考虑是肩部的肌肉受到损伤、滑囊炎等造成的肩部疼痛肿胀。常见于肩关节的外伤、肩关节滑囊炎、风湿性关节炎、肩袖钙化、肩锁关节脱位、肩周炎急性期等疾病。肩痛伴活动受限主要考虑是肩部的软组织粘连、肌肉或肌腱受到损伤、肩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常见于肩周炎(冻结肩)、肩峰下滑囊炎、肩袖肌腱损伤、肩关节脱位(弹性固定)、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等。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颈肩位置一直沿上肢放射至手部。常见于臂丛神经损伤、带状疱疹、心绞痛等。肩痛伴手指麻木上臂主要受臂丛神经支配,当神经受到刺激时可引起的肩部疼痛、手指麻木的临床症状。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就医当肩痛症状明显,或反复出现,或持续时间长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当明显外伤后引起肩痛,考虑存在肩关节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就诊科室:骨科、运动医学科、康复科、心血管内科、疼痛科等。就医提醒需近期及时就医的情况肩痛伴肩部肿胀。肩痛伴活动受限。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肩痛伴手指麻木。肩痛伴上肢乏力。反复肩痛。需紧急就医的情况外伤、脱位、骨折等引发肩痛,应立即就医。左肩痛伴心前区疼痛,尤其劳作、运动、情绪激动时,应停止一起活动,立即就医。就诊科室肩部反复疼痛无法缓解,无其他症状,建议到骨科、疼痛科、运动医学科就诊。肩痛伴颈椎疼痛,建议到骨科、脊柱外科就诊。肩痛伴肩部肿胀时,主要考虑是外伤或局部炎症,建议到骨科、疼痛科、运动医学科就诊,病情较急到急诊外科就诊。肩痛伴活动受限,建议到骨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就诊。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建议到骨科、脊柱外科、心血管内科(左肩痛)就诊。肩痛伴手指麻木,建议到骨科、脊柱外科、康复科就诊。肩痛伴皮疹、水疱,建议到皮肤科就诊。相关检查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肩痛,医生在进行诊断时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果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选择X线或CT、磁共振成像(MRI)、心电图等检查来辅助诊断。体格检查视诊:观察患者双肩的外形有无改变,如是否存在畸形、肿胀、皮肤破损或皮疹等。触诊:了解患者肩部疼痛区域的皮温是否升高、是否有压痛、是否有感觉减退区域等。动诊:分为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主动活动是通过指令让患者活动上肢来判断患侧肩部各方向的活动度;被动活动时通过医生来活动患者的上肢来判断患侧肩关节各方向运动的活动度。当患者主动活动时施加一定的阻力可以判断肌肉力量(肌力),让患者完全放松时被动活动肩关节可以判断上肢的肌张力。特殊检查:针对肩痛还有一些特殊体格检查,比如Dugas试验判断是否有肩关节脱位,撞击试验判断肩峰撞击和肩袖损伤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为常规检查,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存在感染。肿瘤标志物:适用于怀疑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包含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鳞状细胞癌抗原等,通过相关指标的升高来辅助诊断肿瘤良恶性。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主要适用于肩部疼痛严重或有创伤的患者。肩部X线平片可识别肱骨近端骨折、锁骨和肩胛骨骨折、盂肱关节脱位、盂肱骨关节炎、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炎、胸锁关节炎、钙化性肌腱病等,还能显示出肩峰形态、肩袖变薄和/或撕裂的间接证据。CT:适用于肩关节脱位、骨折的患者,可显示损伤情况,对于有胸肺疾病的患者还能看清病变情况。超声检查:适用于怀疑肩袖撕裂,肱二头肌肌腱撕裂、脱位的患者,可查看软组织结构(如神经、肌腱、肌肉、韧带、滑囊)和骨性表面的情况。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适用于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不能明确病变的患者,也是疑似肩袖损伤和肩胛盂唇损伤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肩袖和盂唇撕裂的情况,还能评估缺血性坏死、肱二头肌肌腱病和破裂、炎性疾病和肿瘤等。心电图检查适用于怀疑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可以发现心脏的基本疾病,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诊断肩周炎(冻结肩)临床表现: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夜间为甚,逐渐加重,并有怕冷、压痛、肌肉痉挛与萎缩等症状。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时最为严重。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相关检查:体格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异常指标: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X线检查早期可显示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晚期可见关节囊、滑液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等处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钙化斑影。MRI检查可显示肩关节周围结构信号是否正常等。肩关节损伤临床表现:有明确外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可见肩关节肿胀、淤血、畸形,如方肩畸形、锁骨远端抬高隆起等。相关检查: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异常指标:体格检查肩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Dugas征阳性(将患肢肘部贴近胸壁,患手不能触及对侧肩,反之,患手已放到对侧肩,则患肘不能贴近胸壁)等;X线检查可显示骨质不连续(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脱位于锁骨下或喙突下等;CT检查可进一步明确骨折类型,肩关节脱位时可见关节腔有空虚,肱骨头和关节腔存在一个间隙;MRI检查可进一步了解关节囊、韧带及肩袖的损伤程度。肩袖损伤临床表现:肩部疼痛、压痛,活动时加重、弹响,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甚或日久者可见肌萎缩。相关检查: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异常指标:体格检查可见主动活动受限,但被动活动不受限;各种撞击试验和特殊检查有助于不同肩袖肌腱损伤的判断。当严重的肩袖损伤时X线片可显示大型肩袖撕裂,在三角肌牵引下会出现肱骨头上移,肩峰下间隙狭窄的现象;X线片还可以显示肩峰的形态,如II型或III型肩峰等。CT检查可见肩胛下肌以及冈下肌的破裂,在肩袖损伤存在有广泛性撕裂,并且伴有盂肱关节不稳定时,肩盂与肱骨头解剖关系的异常表现。MRI检查可见肩袖的肱骨止点部位有明显的水肿信号,撕裂明显的可见肩袖止点部位有明显的回缩,局部损伤严重的都会伴有关节内少量的积液,或者是在肱二头肌长头腱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等。颈椎病临床表现:慢性起病,颈背僵硬、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相关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异常指标:X线检查可观察到颈椎和肩背骨是否有畸形、曲度变化、骨刺、椎间隙狭窄等;MRI检查可查看病变部位是否有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等。急性颈神经根炎临床表现:起病较急,疼痛剧烈,其疼痛沿神经放射至肩、臂及手指,并可伴有触电样麻感。多见于伏案工作或长期低头劳作的青壮年。相关检查:肌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异常指标:肌电图检查中肌无力患者可见下运动神经元性损害性征象及运动传导速度变慢;血常规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急性期可增高;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6、冠心病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胸痛、胸闷,活动后加重,心前区疼痛和压榨感,可向左肩放射,多发于40岁
现代人工作模式变化,颈肩痛很普通,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适,只是不太影响工作生活就不管而矣。等到转头低头都痛,或者肩膀麻痛,一夜都睡不了才想起去就诊。在临床处理颈肩问题过程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治疗一次疼痛减少几成的方法——针刺治疗。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来线下就诊。以下科谱内容来自百度,颈肩痛就诊科室:骨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风湿免疫科概述原因表现就医治疗日常概述颈椎病、颈项部纤维组织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是造成颈肩痛的主要原因。颈肩痛可伴有头痛、头晕、上肢麻木、胸痛、颈部活动受限(如转头受限)等症状。由于颈肩痛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较长,治疗较困难,积极寻找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定义颈肩痛是一组临床多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局部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一般在早晨起床、天气变化、寒冷潮湿、身体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时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创伤、慢性劳损、感染、无菌性炎症、颈椎退行性改变、软组织损伤、颈椎结构性异常等,都是引起颈肩痛的常见原因。类型按病程分类急性颈肩痛:急性发作,表现为局部肌肉痉挛、颈项僵直、活动受限。慢性颈肩痛:长期存在,常在天气变化、劳累或紧张时加重。原因引起颈肩痛的疾病较多,以颈椎病和颈部纤维组织炎最为多见。急性软组织损伤、慢性劳损、感染、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结构异常等,是颈肩痛的常见病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也可引起颈肩痛。疾病因素急性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肌腱粘连、筋膜炎、落枕等,损伤颈肩部肌肉、肌腱及韧带,会导致颈肩部僵硬、肌肉痉挛疼痛。曾经发生的急性颈部软组织创伤,未经及时正确治疗,可转化为慢性创伤性炎症。慢性劳损好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因长时间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肩部持续性负重,形成慢性劳损,常在受到寒冷潮湿刺激后引起颈肩痛。颈肩部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甲状腺炎、颈部淋巴结炎、颈椎结核等,会导致或牵涉引起颈肩部急性持续性疼痛,局部有红、肿、热、痛表现,可有体温升高。无菌性炎症如颈椎骨关节炎、颈部纤维组织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导致颈部筋膜肌肉内出现微循环障碍、渗出、水肿、纤维性变,引起颈肩痛。颈椎退行性改变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与年龄增长和关节老化有关,椎间盘劳损退化(膨出或突出),导致神经根和脊髓受到压迫,引起颈肩痛。颈椎结构性异常如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颈椎损伤等,表现为颈肩部剧烈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等,常出现前胸部疼痛,可扩展到颈部、肩部及背部,引起疼痛或麻木。肝胆疾病胆石症、胆囊炎或胆囊肿大,可引起肩胛背部疼痛,伴右上腹疼痛。骨质疏松症多种原因导致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引起颈肩部静息痛,休息加重,活动后缓解。其他如疝气、肿瘤压迫等,也可以引起颈肩痛。非疾病因素生理因素脊髓的三个生理性膨大中,以下颈段的颈膨大最为明显,使椎管变得相对狭窄,内部的神经结构更易受到压迫。心理因素如抑郁症、强迫症、慢性焦虑状态对该症状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因素寒冷和潮湿因素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因此颈肩痛受天气影响较大。长期接触化学制剂或特殊金属等会导致中毒性末梢神经炎,也会引起颈肩痛。生活方式长时间案头工作或不良的坐姿和睡姿,使肩部持续性负重,形成慢性劳损。表现症状颈肩痛的疼痛性质颈肩酸痛:常见于慢性软组织损伤、颈肩部化脓性感染等。颈肩胀痛:常见于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颈肩刺痛:常见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等。颈肩压痛:常见于锁骨及肩胛骨骨折、肩锁关节分离、肩周炎等。颈肩痛的持续时间持续性颈肩痛:常见于肩周炎、颈肩部化脓性感染等。阵发性颈肩痛:常见于骨质疏松症、颈肩部肿瘤等。突发性颈肩痛:常见于急性软组织损伤、锁骨及肩胛骨骨折、颈动脉夹层等。伴随症状颈肩痛伴头晕、头痛:常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肩部软组织损伤、颈动脉夹层等。颈肩痛伴上肢麻木: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心肌梗死、颈动脉夹层等。颈肩痛伴胸痛:常见于颈椎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颈动脉夹层等。颈肩痛伴颈部活动受限(如转头受限):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肩周炎、锁骨及肩胛骨骨折、颈椎结核等。就医颈肩痛症状轻微的患者,以居家休息为主,可暂不就医。颈肩痛剧烈,休息后无法缓解或伴有严重全身性症状,应及时就医。就诊科室:骨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风湿免疫科。就医提醒需近期及时就医的情况颈肩痛反复发作而无法缓解,居家休息和家庭治疗无效。颈肩痛伴有轻微的头晕、头痛、胸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既往有颈肩痛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病。既往有颈椎病、肩周炎、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需紧急就医的情况颈肩部严重外伤,如骨折、关节脱位等,导致颈部、肩背部剧烈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肩痛较为剧烈、持续时间长且呈加重趋势,伴有剧烈的头晕、头痛、胸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症状,如心肌梗死、脊髓损伤、肿瘤压迫等。就诊科室一般情况下的颈肩痛可去骨科就诊。根据伴随症状不同,也可到相关科室就诊。颈肩痛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灼热、关节僵硬、腹痛、腹泻等情况,建议到风湿免疫科就诊。颈肩痛伴心慌、心前区疼痛,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颈肩痛伴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到呼吸内科就诊。颈肩痛伴右上腹疼痛、胸骨下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到肝胆外科就诊。相关检查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颈肩痛,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果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拍片等检查,就能初步诊断病情。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检查颈肩部可见外伤、红肿、畸形等,可在疼痛区域内触摸到明显的痛点、痛性结节(筋膜脂肪疝)、索状物或块状物,局部肌肉痉挛,严重者可有颈椎活动受限及神经受损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是颈肩痛患者的一般检查,通过白细胞计数及成分改变可帮助判断有无感染。血沉和抗体检查:怀疑有风湿免疫疾病时做此检查,部分患者血沉加快,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阳性则提示其发病原因与风湿性活动有关。血尿酸:怀疑有痛风的患者做此检查,血尿酸高可能与痛风有关。类风湿因子:怀疑类风湿关节炎时做此检查,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依据。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骨折、脱位,有无骨质增生,可显示一定程度的退变性改变。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骨折、骨质破坏、脊椎退行性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明确显示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等情况。B超检查:可明确软组织损伤的病变部位及性质。其他检查骨密度检查:检查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及其程度。疾病诊断颈肩部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急性期表现为局部的渗血、水肿、剧烈疼痛,晚期出现肌腱粘连、缺血性肌挛缩、关节周围炎、关节僵直等。相关检查:X线、MRI检查。异常指标: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脱位等病理改变,MRI可识别软组织损伤情况及实质脏器损伤情况。颈椎病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出现颈部疼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可有皮肤麻木、过敏等异常。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出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持物不稳、行走无力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会伴有恶心、耳鸣、头晕、头痛、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转动颈椎时突发眩晕而猝倒。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存在颈项痛、头痛、头晕、面部或躯干麻木发凉、痛觉迟钝。相关检查:X线、CT、MRI。异常指标:X线检查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生理前凸减小、消失或反张,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椎间孔狭窄等。CT检查可显示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黄韧带骨化、脊髓受压等。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脊髓神经的情况,还可显示出硬膜外腔消失等。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项痛、颈肩痛、上肢放射痛,颈部僵硬、频繁异响、麻木、疼痛,或者肢体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压迫严重时表现为突然短期内不能抬举上肢或手部无力。当颈椎间盘组织压迫脊髓时,患者表现为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或括约肌功能障碍,也可表现为截瘫、四肢瘫或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等。相关检查:体格检查、X线、CT、MRI。异常指标:体格检查触及肿胀、局部压痛、活动受限、可有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和肌力减退或括约肌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显示各椎间隙高度变化、椎间孔形态的改变以及骨赘形成情况等退行性改变。CT扫描可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是否有骨赘形成,是否合并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以及关节突的增生肥大程度、椎管形态的改变等。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和脊髓受压的情况,以及脊髓变性、水肿、囊变和萎缩等病理形态。颈肩部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疼痛,局部红、肿、热、痛表现,发热。相关检查:血常规、脓肿穿刺活检。异常指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脓肿穿刺活检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落枕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起床后感觉颈后部、肩背部酸胀、疼痛,单侧多见,严重者疼痛可向肩部、胸背部或一侧上臂放射。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颈部肌肉紧张、僵硬,头常偏向患侧,呈斜颈状。相关检查:触诊、颈部活动度检查、颈部X线检查。异常指标:触诊发现患者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可有条索感、块状感,常有压痛。颈部活动度受限。颈部X线一般无异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肩周炎临床表现: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时最为严重。相关检查:X线、MRI、肩关节造影。异常指标:X线检查结果多为阴性,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征象。MRI检查可以显示肩袖间隙的纤维化及前下关节囊的水肿。肩关节造影可见肩胛下滑囊消失、盂肱关节腔缩小、下隐窝消失等特征性表现。锁骨骨折及肩胛骨骨折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剧烈疼痛,肩部畸形,活动受限,有骨擦音、骨擦感。相关检查:X线检查。异常指标:X线片一般可以明确显示骨折征象。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弥漫性骨痛,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或久站、久坐时疼痛加重。肌无力,于劳累或活动后加重。可有脊柱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严重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可压迫神经。相关检查:骨量测定、骨转换的生化测定、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异常指标:骨矿含量和骨矿密度测量可测得低骨量、骨质疏松。骨转换的生化测定空腹尿钙或24小时尿钙排量可反映骨吸收状态。X线可显示椎体压缩骨折。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可以诊断骨质疏松症。胆石症临床表现:表现为反复右上腹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如进展为梗阻性胆管炎,可表现出典型的夏科(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尿常规、粪常规、B超。异常指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提示炎症。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肝总管梗阻。尿常规检查示尿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降低甚至消失。粪常规可测得粪中尿胆原减少。B超检查能较清晰显示胆囊及肝外胆管结石病变及梗阻部位。常见疾病的区别颈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肩周炎的区别如下。疼痛表现不同颈肩部软组织损伤:局部渗血、水肿,疼痛剧烈。颈椎病:颈肩部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颈肩部肌肉有压痛。颈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颈项痛、颈肩痛、上肢放射痛,颈部麻木。落枕:一般表现为起床后感觉颈后部、肩背部酸胀、疼痛,单侧多见,严重者疼痛可向肩部、胸背部或一侧上臂放射。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肩部关节僵硬,无法举高手臂,转动肩部时会出现疼痛。伴随症状不同颈肩部软组织损伤:可伴瘀斑、肌腱粘连、缺血性肌挛缩、关节周围炎、关节僵直等。颈椎病:可伴吞咽困难、视力障碍、胸部疼痛、下肢瘫痪、排便、排尿障碍。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伴头痛、头晕、慢性疼痛、短暂性脑缺氧、颈心综合征(心律不齐、视物模糊、耳鸣、乏力等表现)。落枕:可伴颈椎受痉挛肌群牵拉产生歪斜。肩周炎:肩部怕冷,肩关节压痛,三角肌、冈上肌等肩部周围肌肉痉挛、萎缩。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采用理疗、按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局
很多人长期遭受头痛偏头痛的折磨,长期靠吃止痛药度日,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其中大部分的头痛偏头痛检查下来都没有器质性病变。我在治疗中摸索到一条行之有效标本兼治的方法——针刺治疗。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来线下治疗。先了解一下百度回来的科普知识:偏头痛就诊科室:神经内科、急诊科、疼痛科概述病因症状就医治疗预后日常概述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多发生于偏侧头部。成年女性患病率较高。且本病受遗传因素影响。经药物、心理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定义偏头痛是反复发生并伴有多种神经系统表现的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表现。偏头痛可见于各年龄人群,成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辅导、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或缓解病情。流行病学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随年龄增长,偏头痛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至40~50岁时达到高峰,其后患病率逐年降低。青春期之前男女患病率相差不大;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增高,为男性患者的2~3倍。城市地区人群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类型根据国际头痛分类标准第3版分类无先兆偏头痛: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只有偏头痛,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先兆症状。先兆偏头痛:包括典型先兆偏头痛性头痛、脑干先兆性偏头痛、偏瘫性偏头痛和视网膜性偏头痛。慢性偏头痛:2%~3%的无先兆偏头痛会因为各种原因发展为慢性偏头痛。偏头痛并发症:包括偏头痛持续状态、无梗死的持续先兆、偏头痛性脑梗死和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很可能的偏头痛:包括很可能的无先兆偏头痛和很可能的有先兆偏头痛。与偏头痛可能相关的发作性综合征:包括复发型胃肠功能紊乱、良性阵发性眩晕和良性阵发性斜颈。病因偏头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与遗传、饮食、内分泌以及精神因素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直接原因遗传因素关于偏头痛的研究中发现,偏头痛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约6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先兆偏头痛的遗传影响强于无先兆偏头痛。偏瘫性偏头痛和脑干先兆偏头痛的患者遗传因素最明显。内分泌和代谢因素与女性激素分泌相关,成年女性偏头痛发作多在经前期或经期发作。妊娠期、更年期后可发作减少或消失,但女性生育后仍复发。神经细胞兴奋性紊乱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偏头痛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相关,神经系统兴奋性基因突变,可能引起偏头痛发作。卵圆孔未闭经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发作密切相关,因卵圆孔未闭发生的异常左右分流,导致小血栓进入脑循环,从而引起偏头痛。其他因素偏头痛常见的诱发因素如下。内分泌因素:月经来潮、排卵、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饮食因素:酒精、咖啡、浓茶、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味精、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巧克力、干酪、饮食不规律。心理因素:紧张、应激释放(周末或假期)、焦虑、烦恼、抑郁。自然/环境因素:强光、闪烁等视觉刺激、气味、天气变化、高海拔。睡眠相关因素:持续性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不足、睡眠过多、多梦等。药物作用:硝酸甘油、西洛他唑、利血平、肼苯达嗪、雷尼替丁等。其他因素:头部创伤、强体力活动、疲劳等。症状典型症状根据偏头痛的临床发作表现,偏头痛的发作可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和恢复期,但并非所有患者或所有发作均具有上述四期。前驱期头痛发作前的几小时至几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激惹、易怒、烦躁不安。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量减少。情绪变化大。食欲改变。打哈欠。颈部发硬或背部疼痛。二便较日常出现变化,如便秘或尿量增加等。先兆期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逐渐出现,持续不超过60分钟。视觉性先兆,最常见,患者眼前可出现闪光性暗点,如视线对准某一个地方的时候出现Z形闪光点、暗点或眼前发黑,甚至视物模糊;感觉性先兆,面部和上肢出现针刺感、麻木感或蚁行感等症状表现;语言性先兆,较少发生,可表现为语言障碍,如突然不能说话。在到达高峰后可出现搏动性头痛,可为单侧、双侧或交替形式出现,疼痛时多为钝痛。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畏光(害怕光线刺激)、旋转型眩晕等症状,发作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酸味等气味改变,非喷射状呕吐。头痛期头痛的发生多以单侧为主,可左右交替发生,约40%为双侧头痛,持续时间为4~72小时,发生频率因人而异。疼痛通常表现为一侧眶上、眶后或额颞部位的钝痛,也可位于前额、枕部或枕下部。头痛程度多为中度或重度,以搏动性头痛为特点,活动后可以加重。常伴有食欲减退,大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对光线、声音和气味敏感。常出现一过性或持续性耳鸣,多为单侧嗡嗡的耳鸣,可有听力下降。恢复期头痛一般在持续24小时后可自行缓解,但患者可能表现为以下情况。疲乏、筋疲力尽。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皮触痛。欣快、抑郁或其他不适。其他症状儿童偏头痛类型中,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不是头痛,而是其他周期性发作的症状。周期性呕吐。腹型偏头痛(腹痛和偏头痛同时存在或交替存在)。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并发症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症状持续72小时以上不缓解的持续性头痛状态。无梗死的持续先兆:先兆症状表现为持续性单侧或双侧肢体感觉障碍或者运动障碍,需排除脑梗死的发生。偏头痛性脑梗死:偏头痛严重时可能造成脑梗死病灶,出现肢体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需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梗死病灶和梗死面积。偏头痛先兆触发的痫性发作:偏头痛发作前出现先兆症状,伴有烦躁、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引起癫痫发作。就医就医提醒偏头痛的诊断依据依赖于患者对症状的描述,如以前有偏头痛病史,应养成写头痛日记的习惯,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就诊时携带最近的诊断结果、常用药物、头痛日记等。需近日及时就医的情况出现偏头痛症状持续72小时未缓解。出现疑似脑梗死、癫痫等并发症时。出现搏动性头痛,行走、打喷嚏、咳嗽等头痛加重时。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畏光、畏声等症状。因头部创伤引起头痛时。年龄超过50岁的新发头痛。突发的原因不明的头痛伴发热等症状。肿瘤或艾滋病患者出现的新发性头痛。头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就诊科室神经内科、急诊科、疼痛科。诊断依据医生根据既往病史,头痛、恶心等典型症状,体格检查,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头部CT、MRI、脑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相关检查体格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精神状态,是否意识清醒、是否有语言、运动障碍、是否发热、确定疼痛部位及疼痛性质。根据症状及病史,医生通常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偏头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颅内感染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如头痛伴发热时,应进行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部CT、MRI进行头部CT、MRI检查是为了解头痛是否源于颅内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手段。头部CT对于脑出血、脑外伤、脑部肿瘤等诊断方面有突出优势。头部MRI对于脑缺血性疾病、脑血栓、动静脉畸形、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脑膜病变、脑炎、脑脓肿等方面更具优势。脑电图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脑电图可有轻度异常。主要用于有意识障碍或疑有癫痫发作的偏头痛患者。腰椎穿刺对于突然发生的严重头痛、新发性剧烈头痛,如果CT正常,为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膜癌病等所导致的头痛,可能会使用腰椎穿刺。鉴别诊断紧张性头痛相似症状两者均可有头痛症状。鉴别依据紧张性头痛表现为不定时疼痛,多为双侧轻中度疼痛,可伴食欲减退,对光线、声音可有轻度不适。丛集性头痛相似症状两者均可有头痛症状。鉴别依据丛集性头痛多无家族病史,疼痛部位固定,为单侧眶部、眶上、颞部疼痛,持续时间为15分钟至3小时,本病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疼痛程度为重度或极重度,表现为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水肿、额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症状。睡眠头痛相似症状两者均可有头痛症状。鉴别依据睡眠头痛多无家族史,醒后头痛持续15分钟至3小时,疼痛部位多双侧疼痛,睡眠时发生中重度头痛并因之醒来,表现可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症状。月经性头痛相似症状两者均可有头痛症状。鉴别依据月经性头痛多无家族病史,疼痛持续时间可达4~5日,与月经周期相当,疼痛部位多单侧疼痛,疼痛程度为中重度疼痛。表现为于月经期间出现头痛,可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症状。治疗治疗原则因偏头痛现无法根治,只能控制或减轻偏头痛急性发作次数,缓解症状,预防频繁发作。一般通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生物疗法等)、心理辅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来控制病情。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等。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及出血危险。禁忌证对本药或同类药过敏者、活动性溃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哮喘、出血体质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阿片类药物不作为常规推荐,仅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头痛者。肠外阿片类药物,如布托啡诺,可作为偏头痛发作的应急药物,即刻镇痛效果好。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可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并诱发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必须遵医嘱使用。曲坦类药物可缓解头痛和其他伴随症状,预防头痛发作。常用药物包括舒马曲坦、佐米曲坦、那拉曲坦、利扎曲坦等。禁忌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雷诺综合征、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12岁以下儿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多种血管危险因素、不能与麦角类或MAO抑制剂(停用未满2周)同服等。麦角类药物收缩脑血管,减少脑动脉搏动。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偏头痛。常用药物包括酒石酸麦角胺、双氢麦角碱等。禁忌证包括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12岁以下儿童、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雷诺综合征、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TIA或卒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多种血管危险因素。促胃肠运动药物可以促进胃肠运动,具有减少恶心、呕吐、镇痛和促进镇痛剂吸收的作用,可与镇痛剂合用。常用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片等。可有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不良反应。预防性治疗使用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发病频率,减轻发作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用药物如下。β受体阻断剂: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效果明确,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氟桂利嗪。抗癫痫药:如丙戊酸、托吡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其他药物:含有核黄素、辅酶Q10、镁盐复方制剂对预防偏头痛发作有效,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具体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进行心理辅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确立科学的防治观念,明确偏头痛可控可治。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休息、适量运动、规律饮食等。确定和避免引发头痛的诱因。鼓励患者记录头痛日记,记录头痛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疼痛部位及频率、是否有用药习惯等,对治疗评估和防治效果有积极意义。中医治疗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脑风”等范畴,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疗效。头面部和颈项部的不同穴位推拿按摩常可以缓解疼痛。中医治疗偏头痛已有几千年历史,中西医结合治疗通常效果更佳。其他治疗生物反馈结合肌肉松弛训练、冥想、高压氧疗法。预后偏头痛目前不能根治。大多数偏头痛患者预后良好,但是对于反复复发患者,应避免诱发因素,减少理化因素刺激。部分偏头痛患者随年龄增长头痛症状可缓解或不再发作。日常日常生活饮食禁食奶制品、巧克力等食物。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如西兰花、猕猴桃等,多喝水,保持排便的畅通。避免食用腌制食物,如酱菜、腊肠等。保证膳食营养均衡,肉、蛋、奶、蔬菜等食物多样化。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运动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等。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