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可以逆转的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既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后,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不能恢复,病变不能逆转,从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但是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萎缩性胃炎是有可能癌变的据国内外多年随访资料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是:5~10年癌变率3%~5%,10年以上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癌变率更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手术后萎缩性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8条措施预防癌变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直接药物预防其癌变,但是祛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纠正其病理状态,能起到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01及时内镜下切除高危的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较重的癌前病变黏膜是有效的预防胃癌的手段。与传统手术比较,内镜下治疗不仅疗效相当,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相对低廉。因此被推荐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02及时针对萎缩性胃炎进行病因治疗a.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是引起胃炎,促发胃癌的罪魁祸首。Hp感染的患者胃癌发病率是非感染的3~6倍,杀灭Hp可有效预防癌变。特别是在胃癌高发区,根除Hp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将来的癌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根据2021AGA最新临床实践指南共识指出,应评估所有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推荐碳13、碳14呼气试验检测方法。如果为阳性,应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目前倡导四联治疗方案,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生素+1种铋剂,疗程14天。HP根除治疗完成后应在4周后再进行复查,复查前至少停用质子泵抑制剂2周,并使用非血清学检测方法即无创性试验——素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如阴性即确认成功根除。b.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以反酸、胃灼热、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c.胃黏膜保护剂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症状明显者。d.动力促进药适用于早饱、上腹饱胀、胆汁反流者。e.其他药物治疗可给予消化酶制剂缓解因消化酶分泌不足引起的腹胀等症状。03定期复查很重要萎缩性胃炎是“胃病”恶变的温床,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发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等。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对于有反酸烧心、食欲不振,疼痛,痞满等症状,要积极对症治疗,予以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抑制胆汁反流,促胃动力药物等,以消除症状为目的,防止病情发展。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一般建议的复查频度为: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04补充硒硒可清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使细胞老化的自由基,并干扰致癌物代谢,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可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可吃动物肝脏、肾脏、鱼虾及甲壳类海产品、大蒜、芹菜、蘑菇、芝麻等。05补充叶酸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DNA的合成、修复及稳定密切相关。叶酸缺乏引起肿瘤的原因可能与叶酸能够稳定DNA,防止细胞癌变有关。叶酸能够维持DNA甲基化,如果甲基化水平低,癌基因就容易活化,从而促发癌症的发生。叶酸可抑制癌基因活化而起到防止癌变作用。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报道称,叶酸、维生素B1、吗丁啉联合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率可达75%,并能明显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06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和胃液可共同防止致癌物前体亚硝胺化合物的合成,可吃橘子、橙子、西红柿、菠菜、鲜枣、猕猴桃。07中医药辩证施治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患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益气扶正、健脾祛湿、养阴生津等中药,能阻止病情蔓延甚至能够实现病理逆转,从而起到防癌作用。活血化瘀中药有三棱、莪术、八月札、三七、桃仁、生蒲黄、五灵脂等;解毒散结中药有石见穿、半枝莲、蜀羊泉、白花蛇舌草、龙葵、黄药子、海藻、昆布、威灵仙、半边莲、石打穿、虎杖、蚤休等;益气扶正中药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炒山药等;健脾祛湿中药有苡仁、茯苓、半夏、泽泻等;养阴生津中药有乌梅、山萸肉、天冬、天花粉、女贞子等。这样对抑制胃的癌前病变,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发生胃癌将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08改善生活习惯、祛除病因所谓病从口入,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所以饮食不调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这也是与其他疾病不同的地方。萎缩性胃炎的日常饮食调养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每天4~6餐,每餐量不宜多,六七成饱即可。有规则的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禁食酸、辣、甜等刺激性食物尽量不进食酸、辣、甜的食物,以防止对胃黏膜的损害。尽量少饮咖啡、浓茶、烈酒、浓肉汤,以免增加胃酸的分泌,对溃疡愈合不利。易产酸食物要禁忌,如地瓜、土豆、过甜点心及糖醋食品等;生冷食物,如大量冷饮、冷拌菜等;坚硬的食物,如腊肉、火腿、香肠、蚌肉等;强烈的调味品,如胡椒粉、咖喱粉、芥末、辣椒油等,这些都是要禁忌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选择营养价值高、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鱼、瘦肉等。经加工烹调使其变得细软易消化、对胃肠无刺激。同时补充足够热能、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饮食内容有,面片、面条、粥、小馄饨、豆浆、豆腐、乳类、蛋类、肉类、菜叶等,刺激性小而易消化。烹饪方法不能忽视可选用蒸、煮、氽、软烧、烩、焖等烹调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烟熏、腌腊、醋熘、冷拌等方法加工食物。以免造成食物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增加胃肠负担。分享几个养胃食疗汤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在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下科学选择汤品,使用食材搭配、药食同源等方法,用某种、几种食材煲出来的一种具有营养丰富的汤。樊春华主任在这里推荐两个生活中常用中药煲汤食疗方给大家健脾养胃。01党参淮山猪排骨汤对于平素脾胃虚弱的人更易湿邪困于体内,常表现为食欲不佳,上腹胀闷,嗳反,肢体乏力,口淡无味,大便稀溏等症状,舌质淡,脉细弱,脉沉细。此时,我们建议煲党参淮山猪排骨汤,有健脾祛湿之效,可提高人体的食欲,增强免疫功能。党参淮山猪排骨汤1材料:党参20克、鲜山药200克、红枣5个、猪排骨200克。2做法:把猪排骨洗干净斩成段,放入沸水里焯去血水,捞出用冷水冲洗干净,放入砂锅里,将鲜山药去皮洗干净切成块状,洗净党参、红枣后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在锅中放入葱段、姜片、黄酒,先用大火烧沸,待汤煮开后,再用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3功效:健脾祛湿。4禁忌人群:胃阴亏虚者忌服。党参是常用的健脾益气中药,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家中常用的煲汤药材之一。山药又称怀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可健脾助消化。猪排骨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骨胶原等营养成分。02鸡骨草薏仁炖乌鸡汤对于脾胃湿热的人常表现上腹部胀满,口苦口臭,恶心或呕吐,大便黏滞或稀溏,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此时,我们建议鸡骨草薏仁炖乌鸡汤,有清热利湿之效。鸡骨草薏仁炖乌鸡汤1材料:鸡骨草30克、薏苡仁20克、乌鸡1只。2做法:鸡骨草30克加适量清水煎,去渣留汁。乌鸡1只切开,去脏杂、尾部,清洗内脏,把薏苡仁洗净后置于鸡腹内,加入药汁,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少许盐、姜丝即可。3功效:清热利湿。4禁忌人群:阴虚火旺者忌服。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胃经,有清热利湿,疏肝止痛之功,是春夏潮湿季节用来煲汤常用药材之一。薏苡仁,别名米仁,是常用的中草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清热排脓等功效。乌鸡其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疾病,其癌变的预警和早期发现、诊断与预防,是有效地控制胃癌发病的主要手段和策略,应予以特别重视。但是,它并不可怕,肠化和异型增生要发展成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约不会超过5%的患者,才会转变为胃癌,5%是统计学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几乎不会发生,这是有统计学依据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只要科学看待它,肠化和异型增生是相对安全的,不必要引起过多的焦虑和担心。通过积极的正规治疗,很多患者都得到了痊愈,或者至少能维持现状,不再进展。所以信心也是很必要的,不要被网络上的虚假宣传吓坏了,要知道恐慌的心情反而会加重病情进展。综合自:胃肠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国医学论坛报订阅号
胃瘫是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餐后腹胀及腹部不适感[1]。除上述消化道症状外,胃瘫患者还可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能量摄入不足与体重丢失、血糖异常、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及胃石形成等并发症。胃瘫早已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其死亡率远高于非胃瘫患者。胃瘫患者常伴有呕吐、早饱及腹胀等症状,并因此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开展营养筛查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与病情进行适当的营养治疗是治疗胃瘫、防治胃瘫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在完成对胃瘫患者的评估后,需要制订出一套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饮食习惯的调整:低脂、低可溶性纤维饮食,少量多餐,如达不到机体的营养需求,可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尽量少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合理的选择营养治疗路径,空肠营养是胃瘫患者经口进食最有效的替代方法;注意能量及微量元素(铁、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和叶酸等)的补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蛋白质的供给量可增加到1.5g/(kg·d)。总之,营养治疗是治疗胃瘫患者的必要环节和重要策略。具体可参考:胃瘫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癌症不是一日就长成的,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很多癌症有癌前状态,有一些良性病变其实是恶性肿瘤的“前奏”,如不重视,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演变成癌症。最容易拖成癌的6种小病小病不治成大病,所谓大病者,其中之一就是恶性肿瘤。以下几种“小病”不重视可能拖成癌症。[1]1慢性炎症反流性食管炎增加食管癌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慢性乙肝和丙肝)是原发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也是危险因素。慢性胰腺炎可损伤胰腺实质,反复发生可使胰腺癌发病率上升。胆道系统慢性炎症(胆囊炎、胆管炎),是胆囊癌、胆管癌的危险因素。膀胱感染(寄生虫、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前列腺的慢性炎症,可导致细胞过度增殖以修复病变组织,易形成感染相关性癌症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表明,有慢性支气管炎者,肺癌发病率高于无慢性支气管炎者(几乎2倍)。其他如肺结核病史、肺炎等都和肺癌有一定的关联。3胃肠道息肉有大约15%~40%的结肠癌源于结肠多发性息肉,其癌前期病程约为5~20年;腺瘤可以癌变,直径大于3厘米癌变率超过40%。而如果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50岁以前几乎100%恶变。4结石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是胆管癌、胆囊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胆囊结石和胆囊癌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7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的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癌风险上升10倍。膀胱结石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5白斑性病变口腔黏膜白斑或红斑是口腔癌的风险因素。外阴白斑可能是外阴癌的风险因素之一。6溃疡性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发展为胃癌。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要警惕口腔癌。任何部位的溃疡如果经久不愈,都要提高警惕。[1]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惹癌上身?想要降低患癌风险概率,从个体角度,最主要的就是改变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细化一下,要着力做好以下13个方面。[2]1.戒烟,远离二手烟/三手烟。老生常谈,不用多说,关键是付诸行动。2.尽量不喝酒,实在要喝,要控制量。就防癌角度,酒精摄入没有所谓安全剂量。3.管理体重,避免超重、肥胖。4.坚持运动,避免久坐。5.作息规律,睡眠时间尽量充分,避免熬夜。劳逸结合,避免过劳。6.饮食均衡多样化,搭配合理。多吃各种新鲜蔬菜水果。恰当控制红肉摄入量(猪牛羊肉等),避免或尽量少吃加工肉(香肠、火腿、培根、咸肉、腊肉、熏肉等),尽量不吃油炸烧烤类食物。杜绝摄入过期变质霉变食物。7.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做到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不以饮料代水。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高盐饮食。避免超过65℃的烫饮烫食。推荐分餐,不共用碗筷。8.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避免长期便秘。饮水充分,不憋小便。9.注意性卫生,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多个性伴侣、婚前或婚外性行为等)。10.高危职业做好职业防护,减少或避免职业致癌因素的暴露。11.避免过度的日光紫外线照射。12.积极防治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感染。13.保持良好心态,学会减压放松,避免长期处在负面情绪和精神高压之中。从细节着手,坚持做到,不抱侥幸心理。少一个危险因素,就少一份风险,要有风险和危机意识。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参考资料[1] 2023-07-27肿瘤专科医生《最容易拖成癌的6种小病》(潘战和)[2]2023-02-04肿瘤专科医生《癌症到底是怎么得来的?这份最全肿瘤防治宝典请收好》(潘战和)来源:健康时报 作者丨潘战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本文为转载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