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是比较特殊的治疗方法,既可治病,又可保健,在多种疾病中都有应用,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药酒中补肾的药酒。中药里面补肾的药有很多种,但不是所有的药都能做药酒。一、可制作药酒的补肾药物肾虚可以分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和肾精亏四种,补肾的药也可以分为这四种。1、补气人参:人参是补气最常用药物,起效快,作用强,主要以补脾肺为主,也能补肾气。党参:党参的补气作用较弱,常作为人参的替代品,同样也有补肾气的作用。山药:山药常见的食物,作用缓和,能补脾胃、益肺肾,长期食用也无不良反应,但是不常用来泡酒,常用来熬粥。山萸肉:山萸肉不是补气药,主要作用是补益肝肾,能滋补肾阴,但是山萸肉性味酸涩,能收敛肾气,所以也常用于肾气虚的治疗。五味子:五味子同样能够收敛肾气,还能益肾固精,肾气虚、肾精亏都常用。胡桃肉:胡桃肉也就是核桃肉,是我们常吃的干果之一,具有补肾强腰膝的功效,能补肾而纳气,敛肺而定喘。本身并没有补肾的作用,但是却有纳气的功效,配合其他补气药,可用于肺肾气虚。蛤蚧:蛤蚧具有补肺肾、定喘嗽的功效,尤其善于摄纳肾气,对虚劳、肾虚、肺虚等引起的咳嗽效果良好。2、滋阴熟地:熟地是滋阴的常用药,能补血滋阴,是肝肾阴虚的常用药。桑葚:桑葚也有滋阴补血的作用,常与熟地配合应用,对肝肾阴虚、须发早白都有较好的效果。天冬:天冬主要用于肺阴不足,但是对肾阴虚也有较好的效果,常用于肺肾两虚的治疗。石斛:石斛有滋阴生津的功效,常用于肺胃阴津不足,也入肾经,对肾阴不足,尤其是阴虚内热者效果良好。女贞子:女贞子有补肾滋阴的功效,是肾阴虚常用药二至丸的两味主药之一,除补肾滋阴之外,还能养肝明目。龟板:龟板也就是乌龟的腹甲,味咸,能入肾经,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的功效,对阴虚、阳亢、血热、腰腿痿软等均有良好的效果。鳖甲:鳖甲是鳖的背甲,味咸,可入肾经,有滋阴潜阳、散结消痞的功效。与龟板相比,鳖甲长于软坚散结,且清虚热的作用较强,临床上鳖甲与龟板常配合使用。3、壮阳鹿茸:鹿茸是鹿尚未骨化的幼角,味咸,如肾经,有补督脉、助肾阳、生精髓、强筋骨的功效,是补益肝肾,治疗虚损病症的良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等,与鹿茸功效类似,也有补肾阳的作用。淫羊藿:淫羊藿是一种草类植物,有补肾助阳的功效,还能祛风除湿,其性温而不热,久服也无不良反应。巴戟天:巴戟天味辛、甘,有补肾助阳、散风祛寒湿的功效,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是治疗肾阳虚伴下肢寒湿痹痛的良品。肉苁蓉:肉苁蓉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效,其性温而柔润,补而不峻,与巴戟天类似,但是作用更为柔和,且能润肠通便,适合老年及体虚患者。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非常名贵的一种中药,有滋肺补肾、止血化痰的功效,可滋肺阴、补肾阳,可治疗虚劳以及作为病后调理滋补之用。锁阳:锁阳有补肾壮阳益精和润燥滑肠的功效,能养筋起痿,对肾虚阳痿、腰膝无力效果良好,也用于虚火便秘。附子:附子性味大辛、大热,属于有毒之品,但能回阳救逆、温脾肾、散寒止痛,常用于急救以及肾阳、脾阳不足证。肉桂:肉桂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常于附子、干姜等药配合以回阳救逆,也用于肾阳不足,还能引火归元,使虚火回归于肾。4、益精何首乌: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不仅用于肝肾虚,也用于血虚、须发早白等。枸杞子:枸杞子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不论阴虚、阳虚或是精亏都可应用。益智仁:益智仁有补肾固精的作用,其固精作用可防止肾精流失,所以常用于益精、遗尿等肾虚精亏疾病的治疗。菟丝子:菟丝子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功效,能助阳而益精,适用于阳虚精亏。芡实:芡实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去湿止带的功效,长于收涩,能固下元,常用于肾虚精关不固。紫河车:紫河车有益气、补精血的功效,能入肾经,大补气血,适用于气虚、虚劳、精血不足等证。5、其他桑寄生:桑寄生有补肝肾、除风湿、强筋骨、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腿痛、风湿病。杜仲:杜仲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软、疼痛。狗脊:狗脊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与杜仲类似,兼能能祛风湿,又与巴戟天类似。续断:续断有补肝肾、强筋骨、续伤折、止崩漏的功效,与杜仲相似,常和杜仲同用。骨碎补:骨碎补有补肾、续伤的功效,既能温肾以治耳鸣、泄泻,又能坚骨以疗骨折、筋骨疼痛。二、药酒的制作方法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药酒的应用历史也已非常久远。在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一篇专门讲药酒治病,以五谷酿酒配以不同药物制作。现代制作药酒多以白酒或者黄酒为原料,制作方法大致为五种。1、冷浸法冷浸法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浸泡的方法,将药材切片放入密封容器中,加药材量8-12倍的酒,密封仿制,每天振荡搅拌1-2次,常温下避光静置20天左右即可。2、热浸法热浸法的制作方法与冷浸法相同,但是多出了加热过程。先将原料放入容器中,加酒适量,放入锅中隔水炖煮,待药酒表面出现泡沫时,即熄火趁热密封,静置15天左右即可。3、酿制法酿制法即在酿酒时将水煎药汁或者压榨的药汁加入酿酒原料中,酿制成酒。4、煎煮法煎煮法是先将药物煎煮,浓缩成膏,再加入等量的酒,搅拌均匀后放入容器中密封,静置7天左右即可。5、渗漏法渗漏法是将药材放入渗漏柱中,从上口加入白酒,酒从上口流进渗漏柱后,缓缓渗过药材,从下口流出,收集渗漏液即成药酒。
一、什么是体质? 体质,又称禀赋,即人体的质量。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受后天的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体质的固有特性或特征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人的体质特点或隐或现地体现于健康和疾病过程中。先天禀赋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体质的发展与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后天因素的影响。 二、怎样评价一个人的体质水平? 当需要评价一个人的体质水平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1.身体的发育水平,包括体格、体型、营养状况和身体成分等方面;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等;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乎,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还有走、跑、跳、投、攀越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4.心理的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5.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种生活紧张事件的适应能力,对疾病和其他损害健康的因素的抵抗和调控能力等。 三、理想的体质是什么样的? 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是: 1.身体健康,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 2.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姿正确; 3.心血管、呼吸与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功能; 4.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 5.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的能力; 6.对自然、社会和精神心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简易体质分类法 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和之质,但是阴阳的平衡是阴阳消长动态平衡,所以总是存在偏阴或偏阳的状态,只要不超过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均属于正常生理状态。因此,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 1、阴阳平和质 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其身体强壮,胖瘦适度,或虽胖而不臃滞,虽瘦而有精神;其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随和、开朗,食量适中,二便调畅,对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阴阳乎和质者,不易感受外邪,少生疾病,即使患病,往往自愈或易于治愈:其精力充沛,工作潜力大,夜眠安稳,休息效率高。如后天调养得宜,无暴力外伤或慢性病患,则其体质不易改变,易获长寿。 2、偏阳质 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阳质者,多见形体偏瘦,但较结实。其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偏阳质者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性欲旺盛。 偏阳质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为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出血等病症。 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有耗阴之热。兼之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则必将加速阴伤,而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3、偏阴质 偏阴质是指具有偏阳不足、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多见形体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 偏阴质者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从寒化,表证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并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具有这种体质的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病理性体质。 五、九种体质分类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划分九种体质各种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如下: 1、平和质 特征:形体壮实,眼睛有神,面色红润,呼吸微徐,牙齿紧固,腰腿灵便,声音洪亮,须发润泽,双耳聪敏,脉象缓匀,二便正常。精神旺盛,七情和调,记忆良好。 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2、气虚质 特征: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 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3、阳虚质 特征: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 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4、阴虚质 特征: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 调节: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 5、血瘀质 特征:皮肤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 调节:多食山楂、醋、玫瑰花等,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可参加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6、痰湿质 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 调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7、湿热质 特征: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 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的食物。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8、气郁质 特征: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常有胸闷,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易失眠。 调节: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气郁体质的人不要总待在家里,要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9、特禀质 特征:这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其中过敏体质的人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 调节: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等。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
脾脏喜燥恶湿,脾虚可以生湿,湿也可以致脾虚。1、脾气虚病因病机:多因饮食失调,或劳累过度,或思虑伤神,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及他脏病变的影响,致脾气耗伤,运化失常而成。临床表现:腹胀食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方药:四君子汤或者参苓白术散。2、脾阳虚病因病机: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过食生冷、外寒直中、过用苦寒,久之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临床表现: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方药: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3、中气下陷病因病机:脾气虚发展,久泄久痢,久病体虚,劳累过度。以上诸因,引起脾气亏虚、升举无力,反而下陷,导致中气下陷。临床表现:饮食减少,体倦肢乏,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大便稀溏,舌质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阴挺等。伴有头晕目眩,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病。方药:补中益气汤。4、脾不统血病因病机:因脾胃素虚,或脾胃因饮食所伤,或劳倦思虑伤脾,或久病耗伤脾气,均可使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固摄无力,则血逸脉外而致出血。临床表现: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方药:归脾汤。肝喜条达恶抑郁,情志不遂可致肝郁,肝郁又可加重情志不遂。1、肝郁肝郁即肝气郁结证或肝郁气滞证。病因病机: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系密切。方药:柴胡舒肝散、四逆散。2、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又称肝脾不和、肝脾不调、肝脾失调、肝气乘脾。病因病机: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临床表现: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方药:逍遥散、痛泻药方。3、肝胃不和证肝胃不和证又称肝气犯胃、肝胃气滞、肝胃郁热。病因病机:抑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气犯胃证;若胃气先虚,肝气相对偏盛,乘之于脾胃,也可引起肝气犯胃证。临床表现:嗳气、呃逆,手脚冰凉,吞酸嘈杂,食入不化,胃脘饱胀疼痛,引及两胁窜痛,喜怒无常,烦躁易怒,弦脉胀痛。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方药:左金丸、四七汤、旋覆代赭汤。胃以降为顺,喜润而恶燥。1、胃气虚病因病机:多因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过度,或吐泻日久等,导致胃气虚弱,胃气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减弱,胃络失养,胃失和降而致。临场表现:胃痛或腹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发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方药:四君子汤、建中汤。2、胃阳虚胃阳虚又称胃虚寒、胃阳亏虚。病因病机:多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或过用苦寒、泻下之品,或脾胃素弱,阳气自衰,或久病失养,其他脏腑病变的影响,伤及胃阳所致。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方药:建中汤。3、胃阴虚胃阴虚又称胃阴不足。病因病机: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导致胃阴耗伤。临床表现: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方药: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益胃汤。4、胃气上逆病因病机:常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痰饮内停,情志所伤,或久病等导致邪气扰胃;或脾胃虚弱,而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成。证有虚、实、寒、热之分。临床表现:呕吐、呃逆(打嗝)、干哕、不思饮食、腹胀等。方药: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散、左金丸、藿香正气散。5、饮食停滞饮食停滞又称积滞、食积、消化不良。病因病机: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临床表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暖腐吞酸,或呕吐,消化不良,大便不爽,臭如败卵,苔厚腻,脉弦滑。方药:消乳丸、保和丸。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然而晚期胃癌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五年生存率不足30%。1、病因胃癌的危险因素比较明确的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代谢综合征、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因素等。胃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约10%,胃癌患者一级亲属较普通人群发病风险升高1.5-3.5倍。还有研究结果显示,摄入较多蔬菜水果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现代研究认为,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是以上危险因素和宿主基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2、病机(1)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使得胃癌的发生风险有下降趋势。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触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可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导致胃黏膜主细胞丢失,影响分泌功能,最终促进胃癌的发生。幽门螺杆菌也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引起靶点癌基因如ARID1A的突变,促使胃癌的产生。(2)基因因素多个基因在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例如CDH1基因突变导致E-钙粘蛋白表达下调,影响了Hp黏附及感染后的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DNA的异常甲基化、特异性RNA改变等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在胃癌的进程中可检测到DNA的甲基化。CDH1基因突变,可导致相关的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影响Hp感染后的信号转导,而该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有关。抑癌基因TFF2的异常甲基化,使其表达下降,影响黏膜修复机制导致胃癌的发生。抑癌基因Runx3在细胞分化、凋亡中起作用,其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现象也存在于胃癌发展中。基因多态性是胃癌进程中另一重要因素,白介素-1b,白介素6,10,16等的基因多态性近年来也被发现与胃癌的关系紧密。(3)分子免疫学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机体免疫反应和很多免疫分子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免疫减弱与胃癌的进展有关,CD8+T细胞在控制肿瘤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在胃癌发生过程中CD8+T细胞凋亡是增加的。树突状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其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缺乏可促使肿瘤发生浸润转移。胃肠道的黏膜免疫系统可以阻止有害物质入侵,这个过程中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互相作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其在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4)胃癌干细胞通过植入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于裸鼠皮下最终形成胃癌移植瘤,这项研究证实存在肿瘤干细胞。国外学者从胃癌细胞中分离出具有特意标志物的细胞可皮下成瘤。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骨髓干细胞可以汇聚到胃黏膜,在一定的因素下诱发非典型增生甚至癌变。1、病因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着密切的关系。(1)饮食不节例如烟酒过度或恣食辛香燥热、熏制、腌制、油煎之品,或霉变、不洁之食物等,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滞津停,酿湿生痰;或过食生冷,伤败脾胃之阳气,不能温化水饮,则水湿内生。(2)情志失调如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克伐脾土,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3)正气内虚如有胃痛、痞满等病证者,久治未愈,正气亏虚,痰瘀互结而致本病。或因年老体虚及其他疾病久治不愈,正气不足,脾胃虚弱,复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因素,使痰瘀互结为患,而致胃癌。2、病机胃癌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因三脏之经脉均循行于胃。胃与脾相表里,脾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则酿湿生痰,阻于胃腑;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和降有赖于肝气之条达,肝失条达则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进而可以发展为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积块;中焦脾胃有赖肾之元阴、元阳的濡养、温煦,若肾阴不足,失于濡养,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可发为胃癌,或肾阳不足,脾胃失于温煦,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无以化气行水,则气滞、痰阻、瘀血变证丛生。胃癌初期痰气交阻、痰湿凝滞为患,以标实为主;久病则本虚标实,本虚以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和气血两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互结多见。[1]张琴,谭婷婷,王明婷,等.胃癌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7):3.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三类,其中恶性肿瘤常被称为“癌”,但是“癌”并不是恶性肿瘤的全部,恶性肿瘤按其来源划分可分为癌与肉瘤两类。癌来源于上皮组织,如皮肤、腺体、腺泡、导管等;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如纤维、骨骼、肌肉、脂肪、血管、淋巴管等。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称为癌肉瘤。肉瘤较癌少见,约占恶性肿瘤的1%。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的数目等可对其进行分级。一般三级分级法使用较多,1级为高分化,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2级为中分化,呈中度恶性;3级为低分化,恶性程度高。对某些肿瘤也采用低级别(分化较好)和高级别(分化较差)的两级分级法。肉瘤分类众多,常见的有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一、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是较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来源于血管周围、体腔下及肌间间隙的未分化间叶细胞,由前脂肪细胞到成熟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构成。较少数可能为脂肪瘤恶变而来。脂肪肉瘤为典型的成年人疾病,大部分患者在40-60岁发病,男性患病率较高于女性,但并不显著。分为黏液型、高分化型、去分化型、多形型。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及黏液型脂肪肉瘤属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转移率低,5年生存率达90%,但其局部复发率高。去分化型及多形性脂肪肉瘤属高度恶性,极易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0%-50%。去分化脂肪肉瘤首次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达20%,而二次术后的复发率达44%左右。脂肪肉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分子靶向治疗、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方式也有一定效果,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脂肪肉瘤对上述治疗手段具有高度敏感性。根治性手术是病人获得潜在治愈机会的最佳手段;放射治疗是除手术以外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化疗能够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并不能改善总生存时间。位于下肢者5年生存率远远高于位于腹膜后者,肿瘤内的脂肪含量越高,预后相对越好。二、纤维肉瘤起源于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纤维肉瘤好发在损伤或烧伤瘢痕,骨骼炎瘘管和窦道,以及放射治疗、化疗后。肿瘤位置一般较深,生长缓慢,多发生于皮肤、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可深达骨骼。属于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骨肿瘤。放射线因素是纤维肉瘤的主要病因,用放射线治疗的患者的腹壁放射野内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局部软组织变厚并呈浸润性生长,其中有部分病例会继续发展,最后演变为纤维肉瘤。良性纤维瘤病,特别是生长在手掌和足跖部位的纤维瘤病以及生长在腹壁和腹壁外的韧带样瘤,多向深层肌肉层浸润生长,如处理不当,可因复发而恶变,造成纤维肉瘤的发生。纤维肉瘤早期治疗,有治愈可能,纤维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临床辅助治疗有化疗、多药联合治疗。中晚期的纤维肉瘤患者,肿瘤已经扩散和转移,积极的治疗可以延长寿命。通过积极正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继发病理性骨折、肿瘤复发转移等,危及患者的生命,缩短生存期。三、血管肉瘤血管肉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少数为先天性。好发于皮肤、皮下、肌肉和骨组织,也可发生于口腔、纵隔和腹膜后等部位,常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其次为躯干、头、颈部,通常是单发,大小不一。呈侵袭性生长,发生转移以肺最为多见,有些病例,在切除后数年,还能发生转移。血管肉瘤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肉瘤复发的风险,但是不可能根治。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有限。多数患者预后不佳。四、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在儿童的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最多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横纹肌肉瘤细胞是由异常生长的早期肌肉细胞发展而来,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常见于头颈部、四肢和泌尿生殖器官。分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与多形型或间变型横纹肌肉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占所有横纹肌肉瘤病例的57%,多发于头颈部、膀胱、阴道、前列腺和睾丸等部位,儿童多见,是横纹肌肉瘤中预后最好的一个类型。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占所有横纹肌肉瘤病例的23%,多发生在躯干和四肢,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往往比胚胎型进展更快。多形型或间变型横纹肌肉瘤非常罕见,多发生于成人,在儿童中极为罕见,进展很快,预后不理想。横纹肌肉瘤的治疗需要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手术一般是首选项,肿瘤难以完全切除时,可以通过放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术后需进行化疗,大部分患者还需进行放疗。横纹肌肉瘤总体5年生存率在70%以上。儿童通常比成人患者预后更好。复发横纹肌肉瘤的预后不太理想。五、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成人软组织恶性肿瘤,是起源于肠壁平滑肌、肠壁血管平滑肌或肠壁黏膜肌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一般为散发性,好发于子宫与胃肠道,偶见于腹膜后、肠系膜、大网膜及皮下软组织等,发病率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5%-10%,以血行播散为主要传播途径。皮肤平滑肌肉瘤早期彻底切除可以治愈,其他部位的平滑肌肉瘤一般发现较晚,不可治愈,但通过手术治疗、放化疗等可以缓解症状,减轻肿瘤负荷,延长生存期。手术切除是平滑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对子宫平滑肌肉瘤效果较好。放疗能够减少平滑肌肉瘤的复发,缓解不适症状,但是对患者的生存期没有明显帮助。靶向治疗仍在研制当中,目前常用的有帕唑帕尼,多与放化疗联合应用。六、骨肉瘤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特点是肿瘤细胞可直接产生骨样组织。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常形成梭形的瘤体,可累及骨膜、骨皮质及髓腔。骨肿瘤本身发病率低,但在原发恶性骨肿瘤中,骨肉瘤相对常见。原发性骨肉瘤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最常发生在10-20岁,约60%的骨肉瘤患者年龄在25岁以下。肺是骨肉瘤常见的转移部位。目前骨肉瘤治疗方案主要由术前化疗、手术切除病灶和术后化疗三部分组成。对于骨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仍是骨肉瘤治疗的主要方式。手术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将病灶完整切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化疗效果不确定,部分患者较敏感,部分患者不敏感,需更改化疗方案。放疗不敏感,一般不单独应用。靶向治疗有应用,例如抗血管生成药物、EGFR阻断剂等。发生于脊柱、骨盆等中轴骨部位的骨肉瘤患者预后明显差于发生于肢体的骨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预后差。对化疗反应差的患者预后不佳。60%左右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七、滑膜肉瘤滑膜肉瘤属于软组织肉瘤,通常发生在四肢和躯干的关节周围。滑膜肉瘤并非家族遗传性疾病,但几乎所有滑膜肉瘤中都存在t(X;18)(p11.2;q11.2)染色体易位,及由此导致的SYT-SSX融合基因。滑膜肉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多发生于15-29岁,且男性多于女性。超过90%的滑膜肉瘤发生于四肢,约有一半病例会出现远处转移,多转移至肺部。原发性滑膜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辅助放疗是目前可手术切除的滑膜肉瘤的标准治疗模式。滑膜肉瘤对化疗较为敏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抗VEGFR类靶向药物对晚期滑膜肉瘤有一定效果,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如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索拉非尼等。免疫疗法在滑膜肉瘤中的效果均不太理想。如果首次手术切除能够完整切除肿瘤,且保证安全外科边界,则预后较好。儿童患者预后优于成人,10岁以下的儿童预后更好。远端肢体肿瘤比近端肢体或躯干肿瘤预后更好。滑膜肉瘤有一定的复发可能。未分化或分化差的滑膜肉瘤类型更易出现复发。八、软骨肉瘤软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软骨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骨骼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骨肉瘤。好发于男性,中老年较多见,少数病例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40岁以上的病例占50%以上。软骨肉瘤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均不敏感。去分化和间叶型软骨肉瘤化疗可能有效;部分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者,可尝试放疗,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中、低度恶性软骨肉瘤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高度恶性软骨肉瘤一般预后不佳;若能广泛切除病变组织可提高预后。继发性软骨肉瘤发生转移的周期较长,术后5年以上出现转移者并不少见。九、尤文肉瘤尤文肉瘤是一组小圆细胞肿瘤的统称,包括骨尤文肉瘤、骨外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以及胸壁的小细胞恶性肿瘤(也称为Askin瘤)。所有的尤文肉瘤都是属于G3级别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尤文肉瘤为全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即使没有明显转移灶,也存在亚临床转移。如果单纯进行局部治疗,复发率高达80%-90%。因此,初治的尤文肉瘤患者,一般接受的是多药化疗和局部控制措施(手术和/或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尤文肉瘤对放射线非常敏感,因此,可以将放疗与手术、化疗相结合,提升治疗效果。手术切除是尤文肉瘤治疗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切除所有的肿瘤组织。由于少量的癌细胞残余即可导致肿瘤复发,因此,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外科医生会将肿瘤及其周围的一些正常组织切除,以便达到切缘阴性。尤文肉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还在临床试验研究中的治疗方法,针对的是难以用其它疗法治愈的尤文肉瘤,例如已经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或在标准疗法后复发的肿瘤。局限性尤文肉瘤的生存率为70%-80%;如果确诊时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则远期生存率不到30%;但如果转移仅限于肺部,则生存率约为50%。超过过1/4的局限性尤文肉瘤患儿,会在治疗结束后出现复发。复发的尤文肉瘤治疗难度较大,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有50%-80%的复发患者,会出现治疗失败。十、卡波西肉瘤卡波西氏肉瘤是人疱疹病毒8(HHV-8),又称为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导致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表现为皮肤多发性斑点状、斑块状或结节状,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卡波西肉瘤。艾滋病患病人群中,卡波西肉瘤发病率较高。本病在非洲呈区域性分布,我国新疆地区也好发经典型卡波西肉瘤,主要见于当地少数民族。卡波西肉瘤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HHV-8可以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常通过性传播或母婴间进行传播。但免疫系统正常的健康人群可以携带病毒但不产生疾病损害。波西肉瘤有四种不同的亚型:经典型、非洲型、医源性免疫抑制型以及艾滋病相关型。经典型卡波西肉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皮肤病灶,进展缓慢长达数十年。非洲型卡波西肉瘤好发于非洲的儿童和年轻成人(<40岁)。非洲型该型往往比经典型卡波西肉瘤更具侵袭性,有时累及内脏、骨及淋巴结。皮损广泛,并可累及淋巴结、肝肺和胃肠等。医源性免疫抑制型卡波西肉瘤常发生于器官移植后患者,特别是肾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皮损广泛分布于皮肤和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受累或不受累。病程进展快,但停止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皮损可自愈。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比其它类型更具侵袭性。损害分布广泛,多发生于身体上部,常见头、颈部、足底,且对称分布,50%的患者有口腔或胃肠道损害。进展迅速,治疗困难,死亡率高。预后决定于艾滋病本身。卡波西肉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病的类型、分期、大小、位置及患者自身情况而定。单发的皮损可手术切除对于多发性皮损可给予放疗。对于快速进展的病例、肺部受累者、有症状的内脏卡波西肉瘤和淋巴水肿者给予系统性化疗。对于单个皮损,可采取瘤体内注射治疗。对于播散性患者,可给予免疫调节剂治疗。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患者,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治疗卡波济肉瘤的最佳方法。移植卡波西肉瘤,减少、停止或更换免疫抑制剂后,病情可以完全消退。十一、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交界性的、行为不确定的肿瘤,骨巨细胞瘤组织主要由大量的增殖性单核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成,常常侵犯长骨造成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常见肿瘤局部进行性疼痛,存在恶变和肺转移风险。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治疗,但刮除手术治疗易复发,对于反复复发、软组织受累严重或骨质严重破坏时可行整块切除术。必要时也可辅以其他的多种治疗方法。放疗有效,但只应用于无法手术部位的复发肿瘤控制,有诱导恶变的风险。化疗中二膦酸盐制剂作为常规使用。骨巨细胞瘤手术后易复发,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对骨质破坏明显,存在恶变及肺转移的风险。 肉瘤分类目前有七十余种,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类型。总体来说,肉瘤较为顽固,易出现复发和肺部转移,除个别类型外,大多对放化疗不敏感,主要采取手术治疗,靶向治疗主要以抗血管生成药物为主,其他治疗较少应用。个别类型的肉瘤对放疗、化疗或者某类靶向药物敏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胃瘫即胃轻瘫综合征,也称胃轻瘫,是在无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发生可消化的固体食物胃排空客观延迟的综合征。胃瘫属于胃排空障碍的一种,胃排空障碍包括胃排空延迟以及胃排空加速。胃排空障碍又包括机械性梗阻引起的排空障碍以及无机械性梗阻引起的排空障碍,无机械性梗阻引起的排空障碍也就是胃轻瘫。1、症状胃瘫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早饱、嗳气、餐后持续上腹部饱满、上腹痛等,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2、分类胃瘫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特发性胃轻瘫即原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胃轻瘫;继发性胃轻瘫是病因明确的一类,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因素。按病程分为急性与慢性。3、病因胃瘫属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病因很多。急性胃轻瘫多由电解质素乱、酮症酸中毒、全身感染或急性腹部外伤引起。慢性胃轻瘫的主要病因则为特发性、糖尿病及腹部手术。特发性胃轻瘫是最常见的一类胃轻瘫,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的焦虑、抑郁、前驱感染、神经病变、结缔组织疾病等都有可能与胃轻瘫的发生有关。继发性胃轻瘫以糖尿病胃轻瘫与医源性胃轻瘫多见。糖尿病患者胃功能受损,可引起胃轻瘫的发生;医源性胃轻瘫主要由手术以及药物引起,常见的手术是腹部手术,药物有抗抑郁药、镇痛药、抗胆碱药以及某些糖尿病治疗药物。其他病因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尿毒症、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全身或腹腔内感染、剧烈疼痛、严重贫血等。4、检查一般检查:可见电解质紊乱即尿素氮升高。48小时胃肠通过时间检查:吞服钡条,X线行立位腹平片检查,如果6小时胃内容物仍可见钡条,视为排空延迟。该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完全反映生理性胃营养物的排空,需暴露于X线。核素闪烁扫描技术:通过进食放射性标记的标准餐,运用闪烁扫描方法记录4小时。是评估胃排空延迟金标准,但不适用于孕妇。5、治疗胃瘫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现和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以及缓解症状为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吐药、促动力药、解痉止痛药、胃黏膜保护剂及抗酸药。难治性胃轻瘫患者,可选择内镜下治疗、胃电起搏、手术治疗等。必要时禁食、胃肠减压治疗。6、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自行缓解。无法自行缓解的患者需要药物或手术控制。7、并发症食管炎:反复呕吐,食管黏膜受到胃酸刺激或损伤导致食管炎。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用力不协调的呕吐可使食管胃连接部纵形撕裂,出现呕血、黑便、上腹痛甚至休克。消化性溃疡:长期胃潴留,胃酸损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导致消化性溃疡。胃石:长期胃内容物潴留,摄入的某些植物成分及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可能会在胃内凝结而形成异物。8、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胃轻瘫的发生与脾胃失和、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畅有关。治疗主要以健脾扶正,舒肝理脾,行气和胃为主。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陈汤、四逆散、逍遥散、四磨汤、五磨饮子等。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临床表现的腹部疾病的总称,一般由腹腔脏器和血管的病变导致,特点是起病急,表现多样,进展快,病情重,需要紧急处理。一、类型根据病因,急腹症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空腔脏器病变:发生在腹部空腔脏器如胃、十二指肠等脏器的病变。实质脏器病变:发生在腹部实质性脏器如肝脏、脾脏等的病变。血管病变:腹部各脏器血管导致的病变。二、病因病因主要包括腹部脏器病变及血管病变两方面。脏器病变包括空腔及实质脏器的破裂、梗阻、炎症等。血管病变则包括动脉破裂、血管内血栓形成及栓塞。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剧烈运动常作为急腹症的诱因。三、具体分析引起急腹症的原因有很多,针对病因不同,其处理方式也有很大区别,下面介绍一些常见和危机的情况。1、穿孔穿孔引起的急腹症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阑尾穿孔、胃癌或结直肠癌穿孔、小肠憩室穿孔等等。脏器穿孔的常见症状以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和气腹多见。以胃、十二指肠多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如刀割样,始于上腹部并迅速扩散到全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而呈“板状腹”。治疗主要是通过胃肠减压,抗生素控制感染,待溃疡穿孔自行闭合,腹腔渗液自行吸收。手术方法包括单纯穿孔缝合术以及彻底性溃疡手术。2、梗阻引起急腹症的梗阻性疾病包括幽门梗阻、小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胃肠道肿瘤或炎症性肠病引起的梗阻。常见表现为阵发性腹绞痛、食欲减退、便秘、呕吐、无法排便或排气、腹胀等,若发生坏死则可见持续性腹痛。一般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胃肠减压以及防治感染。手术方法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肠切除肠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等。3、炎症炎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1)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表现为腹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典型的腹痛开始时多在脐周或上腹,偶尔为阵发性的,经过几小时至十几小时,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阑尾所在部位,约70%-80%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也有患者会在发病初起时就出现右下腹痛。急性阑尾炎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避免进展到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方法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药物治疗可以使急性炎症消退,但约有40%的患者会复发,最终需要手术切除。(2)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疼痛可放射到右肩、背部,多在饱餐后、进食油腻后以及夜间发作,患者还常有轻度至中度发热。急性胆囊炎治疗以手术为主,急性期需禁食、抗感染、镇痛、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衡等治疗。(3)急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病因较多,其表现主要为急性腹痛,可遍及全腹,疼痛多剧烈,常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腹膜炎在治疗上需明确具体病因,针对不痛情况采取控制感染、腹腔灌洗、胃肠引流、呼吸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手术等方法。(4)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腹部、恶心、呕吐、腹胀及发热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伴有低血压或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疼痛表现为突发性,程度不一,呈持续性,多在中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带状,弯腰抱膝或前倾坐位可能会减轻疼痛。一般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吸氧、营养支持等。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建议尽早给于肠内营养。可通过治疗胆道疾病以及降低血脂等手段解除病因,如存在胆道梗阻,应尽早解除梗阻。手术治疗较少应用,方式包括经皮穿刺引流、内镜下微创治疗以及开放手术等。4、出血出血主要包括胃肠道出血、脏器出血以及血管出血。(1)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溃疡出血、肿瘤出血以及血管出血。胃肠道溃疡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胃、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胃溃疡腹痛多发生于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内,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时上腹痛。肿瘤出血多为胃癌、肠癌破裂引起,可见腹痛、贫血、厌食、体重下降等症状。胃肠道血管出血一般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继发于肝硬化、肝癌,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贫血、休克,以及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皮肤巩膜黄疸、腹水等肝脏疾病表现。胃肠道出血均可出现呕血以及便血,以便血最为常见。治疗上以止血为主,若出血量小,如溃疡性出血,可与止酸、止血药物治疗;若出血出血量大,如肿瘤、血管破裂出血,需紧急止血,如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奇静脉断流手术、分流术、套扎术等。(2)脏器出血脏器出血包括肝破裂和脾破裂,主要因外伤引起。肝破裂轻度者可仅有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肝浊音界扩大;严重者可表现为出血性休克,因血液、胆汁流入腹腔、腹膜刺激症较明显,有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穿可抽出混有胆汁的血液。偶尔血液经胆道进入消化道,可出现呕血或柏油便。肝破裂一般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应用止痛药、止血剂及抗菌素,开放性损伤时应先用清洁布料填塞和包扎止血。手术治疗一般需开腹手术止血。脾破裂主要表现为腹痛、休克症状为主。有时因血液刺激左侧膈肌而有左肩牵涉痛,深呼吸时这种牵涉痛加重,此即克尔征。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除左上腹轻度疼痛外无其他明显症状。脾破裂一般需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为“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根据“脾脏损伤程度分级”相应的治疗方案为Ⅰ级:非手术治疗,粘合凝固止血,缝合修补术;Ⅱ级:缝合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破裂捆扎术,脾动脉结扎,全脾切除术;Ⅲ级: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全脾切除术;Ⅳ级:全脾切除术。5、其他(1)腹主动脉瘤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是急腹症的少见病因,但是一般出现则病情凶险。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腹痛或背痛,严重的低血压,双侧侧腹壁的瘀斑,瘀斑可进一步蔓延至会阴部。破裂破向腹腔,患者可因失血性休克,或心肌缺血而死亡。有时破裂还可破入周边肠管,形成主动脉-十二指肠痿,进而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可表现为呕血和便血。一旦发现破裂需尽快行手术止血。(2)肠系膜血管血栓可继发与多种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数日或数周后可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腹泻和血水样便。可见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常伴有发热。一般治疗为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凝治疗。疑有肠坏死时,应立即剖腹探查,将坏死肠管连同含有静脉血栓的全部系膜切除。
一、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芨;黎芦反人参、西洋参、丹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反玄参系《本草纲目》增入,所以实有十九味药)。二、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三、妊娠禁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蚖指芫青,类似斑蝥,也指蛇类;斑指斑蝥;天雄类似附子;野葛指钩吻,又名断肠草;牛膝包括川牛膝与怀牛膝;薏苡指薏苡仁和薏苡根,薏苡根禁用,薏苡仁慎用;黄雌雄指雄黄与雌黄;牙硝、芒硝都为硝石类,还应包括皮硝、元明粉等;牡丹指牡丹皮;桂指肉桂;牵牛指牵牛子,即黑丑、白丑;南星指天南星;通指木通;蟹爪甲指蟹爪;地胆与斑蝥类似;茅根指白茅根。四、饮食禁忌一般而言,在病人服药期间,均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脾胃疾病主要包括脾、胃、大肠、小肠四个器官,涉及肝、胆、肾诸脏。一、脾胃的功能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既密不可分,又功能各异。胃主受纳和腐热水谷,脾主运化而输布营养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之功能。大小肠为腑,以通降为顺。小肠司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二、脾胃疾病的病理特点胃病多实,常有寒客热积,饮食停滞之患;脾病多虚,易现气虚、阳虚之疾。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因此胃病多热,多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故脾病多寒,多湿。小肠之疾多表现为脾胃病变,大肠之病则为传导功能失常。若因饮食所伤,情志不遂,寒温不适,渚虫感染,药物损伤,痰饮、瘀血内停,劳逸失度,素禀脾胃虚弱和肝、胆、肾诸病干及,可致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罹患脾胃虚弱,脾阳虚衰,胃阴不足,寒邪客胃,脾胃湿热,胃肠积热,食滞胃肠,湿邪困脾,肝气犯胃,瘀血内停等诸多脾胃肠证候。三、脾胃疾病的主要症候1、脾胃虚弱主要脉症:食少便溏,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脘腹胀满,食后尤甚,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病因病机:素体脾虚,或久病伤脾,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纳运失司,升降失调,而成胃痛、痞满、呕吐、呃逆等病证。证候特征:本证以脾胃对水谷吸收、运化、输布的功能障碍并兼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中气下陷与本证有别,中气下陷是在脾胃气虚基础上兼有下坠感或胃下垂、脱肛等脏器组织下垂证候。2、脾阳虚衰主要脉症:脘腹隐痛或不适,喜温喜按,腹胀肠鸣,食少,泛吐清水,大便溏薄,面色毗白,肢冷畏寒,神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病因病机:素体阳虚,或脾病日久伤阳,或过服寒凉伤中,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致脾阳虚,中焦虚寒,脾失健运,而成腹痛、呕吐等病证。证候特征;具有一般脾气虚的表现及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肢冷畏寒等阳虚生内寒的证候特征。3、胃阴不足主要脉症:胃脘不舒或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唇燥,干呕呃逆,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病因病机:素体阴虚,或年老津亏,或热病日久,损伤津液,或久泻久痢,或吐下太过,伤及阴津,或过食辛辣,或过服辛香燥热之药品,损伤胃阴,以致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受纳与和降失司,而成胃痛、呕吐、噎嗝等病证。证候特征:具有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一般阴虚的临床表现及饥不欲食,干呕便干等胃纳减少,胃失和降的证候特征。4、寒邪客胃主要脉症:胃脘冷痛,重则拘急作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呃逆呕吐,舌淡,苔白滑,脉弦或迟。病因病机:外感寒邪,或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或过服寒凉药物,或恣食生冷,导致寒邪伤中,胃腑受寒,胃气失和,而成胃痛、呃逆等病证。证候特征:具备寒邪袭胃的病史和胃脘冷痛拘急,喜热恶冷等证候特征。5、脾胃湿热主要脉症:胸脘痞闷,脘腹胀痛,终日不解,脘中嘈杂灼热,口粘口苦,渴不欲饮,纳呆,食甜则泛酸,大便粘滞不爽,尿黄短少,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病因病机:素体阳盛,感受湿邪,湿从热化,或嗜食肥甘厚味,或感受湿热之邪,以致脾失健运,胃肠湿热,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调,形成胃痛、腹痛、泄泻等病证。证候特征:兼具胸脘痞闷,脘中灼热,口粘口苦;,渴不欲饮,舌苔黄腻等脾湿胃热的证候特征。6、胃肠积热主要脉症:脘腹灼痛,吞酸嘈杂,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食人即吐,口干口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病因病机:素体热盛,或寒郁化热,或过食辛热,或感受热邪,阳明热盛,以致肠胃积热,胃失和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胃痛、腹痛、便秘等病证。证候特征:具有脘腹灼痛,渴饮,便干等胃肠积热伤津,胃失和降的证候特征。7、食滞胃肠主要脉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吐泻后则舒,嗳腐吞酸,厌食,恶心呕吐,吐出物臭秽,泄泻或大便不爽,泻出物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实。病因病机:暴饮暴食,或嗜食粘腻,食而不消,食滞胃肠,损伤脾胃,胃失受纳与和降之职,大小肠失传化与分清别浊之功,致成呕吐、泄泻等病证。证候特征:具有暴饮暴食病史和脘腹胀满疼痛,得食更甚,嗳腐吞酸,厌食等食积的证候特征。8、湿邪困脾主要脉症:脘闷纳呆,口中粘腻,肢体困重,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缓。病因病机:冒雨涉水,或久卧湿地,或恣食生冷肥甘,以致湿邪内停,困脾碍胃,脾失健运升清,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调,而成痞满、泄泻等病证。证候特征:具有脘闷纳呆,肢体困重,苔白腻等湿邪困脾的证候特征。9、肝气犯胃主要脉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忧思恼怒则痛甚,苔薄白,脉弦。病因病机: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成胃痛、呕吐、泄泻等病证。证候特征:具有情志所伤病史及胸胁胀痛,急躁易怒,嗳气叹息等肝胃气滞的证候特征。10、瘀血内停主要脉症:脘腹刺痛,痛处不移,按之痛甚,食后加剧,人夜尤甚,或胃肠有包块,舌质紫暗,脉涩。病因病机:肝胃气滞,气滞血瘀,或久病人络,或离经之血留滞,以致血络受阻,瘀血内停,而成胃痛、腹痛、噎嗝等病证。证候特征:具有刺痛有定处,舌质紫暗等瘀血的证候特征。四、脾胃疾病的治疗要点1、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所以在治疗脾病时,应酌用健脾祛湿之剂,脾湿盛者,少用甘润滋腻之晶;在治疗胃病时,宜酌用甘凉润降之剂,燥热伤阴者,慎用辛香燥热之药,以防伤阴。2、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故在治疗脾病时,常用健脾、升提之品;在治疗胃病时,习用和中、降逆之药。3、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故疗脾之虚常用健脾、益气、温中之品;疗胃之实多用消导、和胃、泻热之药。4、胃以通为补,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治疗胃、大肠病证时,常施通降之法。5、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治疗脾胃病时,尤应时时顾护胃气,尽量避免大苦大寒伤脾,大辛大热伤胃。6、五脏之邪,皆通脾胃。脾胃肠病证也可由他脏病变所致,如肝克脾土,肾阳不温脾土等,所以在治疗本类病证时,应兼治相关脏腑,全面考虑,整体治疗。7、防治脾胃肠病证时,应注意生活调摄,特别应注意饮食。宜进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进食流质饮食,慎食油腻、鱼腥、辛辣,忌食生冷、粗硬、醇酒类食物。营养要平衡,避免偏食。进食要有规律,也可遵医嘱少食多餐。要注意饮食卫生,忌食腐馊不洁之食物,可配合食疗加以调养。居处要寒温适宜,避免冷湿,防止外邪侵袭。注意劳逸结合,平时加强体育锻炼,病情较重时,应适当休息,必要时须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服药时要冷热适宜,对于呕吐病人,应该少量频服。
子宫腺肌症,也叫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保持周期性增生、剥脱、出血等功能性改变,引起相应症状。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15%同时合并子官内膜异位症,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没有生育过的女性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绝经后本病症状减轻,就诊比例明显下降。1、分型子宫腺肌病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类型。弥漫型:子宫均匀增大,前后径增大明显,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的大小,质地较硬。局限型: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称为子宫腺肌瘤。此类型因局部反复出血导致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故与周围基层往往无明显界限。相比子宫肌瘤而言,手术时更难以剥除。2、病因病因至今不明,目前多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到肌层生长所致,与雌激素关系密切。其他因素包括经宫腔操作、子宫内膜炎症、高雌激素血症、遗传等。3、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约有35%子宫腺肌病患者无典型症状。痛经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向会阴部、肛门及大腿放射。痛经常于经前一周开始,或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患者可能出现与月经周期无关的慢性盆腔痛、性欲减退、不明原因的排卵期出血等表现。4、检查CA125:多数患者高于正常值,极少数甚至超过2000U/mL。超声: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腺肌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可以帮助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壁回声的情况,以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磁共振:可以帮助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并可诊断出两者并存的情况,对治疗方式也有较大的帮助。病理检查:是本病的确诊依据,子宫肌层内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异位腺体及间质是本病的镜下特征。5、治疗对于没有症状且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观察治疗;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而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治疗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促性腺激素抑制剂、孕激素等。手术方式有病灶切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其他治疗方法还有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以及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6、预后子宫腺肌病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女性身体、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生活质量,个别情况下可能恶变为子宫内膜癌,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其次为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具体机制不明。7、并发症长期月经量增多可导致贫血,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继发贫血性心脏病。8、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子宫腺肌症属“癥瘕”“痛经”“月经过多”等疾病的范畴,其病因与气滞、寒凝、湿热、肾虚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治疗上针对病因病机的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肝郁气滞者,以疏肝理气为主,兼以化瘀消癥;肾虚血瘀者,以补肾益气为主,兼以活血散瘀;寒凝血瘀者,以温宫驱寒为主,兼以活血化瘀。虽病因不同,但是子宫腺肌症多气滞、血瘀,因此理气药与活血药较为常用。常用方剂有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温经汤、调肝汤、桃红四物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