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一)周围神经的概念周围神经(peripheralnerve):由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组成,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周围神经多为混合性神经,含有感觉纤维、运动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二)周围神经病损的定义周围神经病损可分为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病两大类:1.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是由于周围神经丛、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损伤,主要病理变化是损伤远端神经纤维发生Waller变性。2.神经病(neuropathy)是指周围神经的某些部位由于炎症、中毒、缺血、营养缺乏、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病变,旧称神经炎,轴突变性(axonaldegeneration)是其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与瓦勒变性基本相似。(三)周围神经病损的程度按Seddon方法可分为: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神经轴突和神经膜均完整,传导功能暂时丧失。2.神经轴突断裂(axonotmesis):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神经内膜和施万细胞完整,神经轴突部分或完全断裂,出现瓦勒变性,运动和感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3.神经断裂(neurotmesis):指神经的连续性中断,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四)周围神经病损的临床表现1.运动障碍:出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2.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过敏,主观有麻木感、自发疼痛等。3.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发红或发绀,皮温低,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变脆等。(五)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有臂丛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二、康复评定(一)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2.关节活动范围测定3.患肢周径测量:用尺或容积仪测量受累肢体周径,并与健侧肢体相对应的部位比较4.运动功能恢复等级评定?由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将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为六级,简单易行,是评定运动功能恢复最常用的方法(见下表)周围神经病损后运动功能恢复评定表恢复等级评定标准0级(M0)肌肉无收缩1级(M1)近端肌肉可见收缩2级(M2)近、远端肌肉均可见收缩3级(M3)所有重要肌肉能抗阻力收缩4级(M4)能进行所有运动,包括独立的或协同的运动5级(M5)完全正常(二)感觉功能评定周围神经病损后感觉消失区往往较实际损伤小,且感觉消失区边缘存在感觉减退区。周围神经病损后感觉功能恢复的评定可参考英国医学研究会的分级评定表(见下表)恢复等级评定标准0级(S0)感觉无恢复1级(S1)支配区皮肤深感觉恢复2级(S2)支配区浅感觉和触觉部分恢复3级(S3)皮肤痛觉和触觉恢复,且感觉过敏消失4级(S4)感觉达到S3水平外,二点辨别觉部分恢复5级(S5)完全恢复(三)反射检查反射检查时需患者充分合作,并进行双侧对比。常用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肱桡肌反射、膝反射、踝反射等。(四)自主神经检查常用发汗试验,包括Minor淀粉-碘试验、茚三酮试验。除非很有必要,一般从略。(五)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再生进程的判断有较大意义。周围神经损伤后,近侧断端可出现再生,再生的神经纤维开始呈枝芽状,无髓鞘,外界的叩击和加压可诱发其分布区疼痛、放射痛和过电感等过敏现象,即Tinel征阳性。(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thel指数量表评分。(七)电诊断检查对周围神经病损,电诊断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诊断和功能评定的价值,常用方法有:1.?针极肌电图检查?可判断失神经的范围与程度,以及神经再生的情况。最好在损伤3周后进行肌电图检查。2.?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对周围神经病损最有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确定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和末梢潜伏期。可用于感觉、运动神经的功能评定,以及确定受损部位。神经损伤时,传导速度减慢。3.?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体感诱发电位(SEP)具有灵敏度高、对病变进行定量估计、对传导通路进行定位测定、重复性好等优点。对常规肌电图难以查出的病变,SEP可容易做出诊断,如周围神经靠近中枢部位的损伤等。三、康复治疗目的:早期防治各种并发症(炎症、水肿等),晚期促进受损神经再生,以促进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最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一)早期早期一般为发病后5~10天。首先要去除病因,减少对神经的损害,预防关节挛缩的发生,为神经再生做好准备。具体措施有:1.?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使用矫形器、石膏托甚至毛巾等2.?受累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以保持受累关节正常活动范围3.?受累肢体出现肿胀的处理?可采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包扎、做轻柔的向心性按摩与受累肢体的被动活动、冰敷等措施4.?物理因子的应用?早期应用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等温热疗法,有条件时可用水疗5.?受累部位的保护(二)恢复期1.早期炎症水肿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早期的治疗措施仍可有选择地继续使用。此期的重点是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量、增强肌力和促进感觉功能恢复。2.可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肌力训练,ADL训练,作业治疗,感觉训练,药物及物理因子促进神经再生,对保守治疗无效而又有手术指征的周围神经病损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小结一下:1、周围神经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多为混合性神经2、周围神经病损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病3、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康复评定运动、感觉功能,反射检查,自主神经检查,神经干叩击试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电诊断检查5、康复治疗早期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及主被动运动,处理肿胀,采用温热疗法及受累部位的保护,恢复期;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肌力训练,ADL训练,作业治疗,感觉训练,药物及物理因子,必要时手术治疗
脑卒中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因为病情严重,难以完全康复,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负性心理,严重者还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导致脑神经功能恢复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认知功能与身心健康的恢复。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除了要训练肢体功能,还要加强认知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疗满意度。认知功能训练应早期介入 脑卒中康复理论认为,大脑具有可塑性及能够进行功能重组,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受损的神经细胞发生轴突再生、树突“发芽”,重新建立神经联络通路;而其他正常的神经组织可发挥代偿作用。所以脑卒中后患者可自行恢复部分功能,并于l~3个月内恢复至最大限度,3个月后常由于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导致恢复速度减缓,故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relearningprogramme,MRP)则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对患者而言)或再训练(对治疗师而言)的过程。患者主动参与反复再学习、再训练,可以开发大脑功能重组和适应性的潜能,并且学习训练进行得越早,脑潜能被开发的效率越高。常规康复训练 01 被动运动:教会患者及家属按摩肌肉、关节运动的方法,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运动,并协助摆放正确姿势位置。 02 主动运动:指导患者集中力量放在患肢上,进行收缩和抬起运动,告诉患者不要急于一时,耐心训练。 03 躯干肌肉训练:床上翻身等内容,要注意患侧体位姿势。 04 平衡训练:包括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练习,适当的进行有效练习。 05 走路及上下楼梯训练:如图。 0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指导患者穿脱衣物、进食、上厕所等。 早期认知功能训练 01 训练注意力:通过朗读文字、视觉跟踪、删除一段文字中的某个汉字或一串数字中的某个数字等方法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时间最好为20min/次。02 训练定向力:引导患者说出所在地点、今天的日期、闭眼叙述房内物体摆设、区分方向等。 03 训练记忆力:向患者读出一串字母或数字,要求其复述,朗读文章后要求患者总结主要人物和事件,晚上说出白天发送的事,使用旧物品与照片引导患者深入回忆。 04 训练协调力:通过折纸、套圈、滚筒、拧螺丝帽、捡豆子等小游戏训练患者的肢体配合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05 训练逻辑思维:依次向患者说出若干个词语,要求其说出其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并补充另一次类别相同的词,将任意两个词语连成一句话或一段话,讲一个小故事等。 06 训练语言能力:鼓励患者朗读故事、报纸并复述,向患者展示几个词语或一幅有趣的图片,鼓励其自编故事。 07 训练计算力:由简到难地为患者出计算题,或者玩拼图、比大小等游戏。08 训练感知能力。在患者的患侧放置物品,观察是否能产生刺激。若患者有失忆症,则采用实物、图片加以训练,帮助其恢复记忆。 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展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等,能使患者对自己疾病有更清楚的认识,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康复的信心,正确理解治疗师的指导语,能充分发挥“运动想象”疗法的治疗作用,从而促进其运动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进行。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疾病,以骨骼肌无力、晨轻暮重、症状有波动为主要临床特点,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santibody,AChR-Ab)等自身抗体介导、细胞免疫辅助、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Deenen等通过对1990-2014年进行的24项研究进行分析显示,MG年发病率(3-28)/100万,患病率为(54-350)/100万。除AChR-Ab外,近年还发现一些新的抗体如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specifickinaseantibody,MuSK-Ab)、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4antibody,LRP4-Ab)也参与了部分MG的致病过程。抗体检测以及电生理检查方法(单纤维肌电图和重复神经刺激)能帮助临床大夫更准确及时地进行MG诊断,新药物(新型免疫调节剂、单抗隆抗体等)的研发应用、新理念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对MG的认识,提高了诊疗效果。现就近年来有关MG的新进展做一介绍。 01MG分型 近年来随着对MG检测、治疗手段研究的深入,提高了人们对MG的认识,尤其新型抗体的发现丰富了MG的分型。此外,难治性重症肌无力(refractoryMG)、肌无力危象和危象前期状态(myastheniccrisis,impendingandmanifest)等的提出使MG的治疗更具针对性。最小临床表现的提出具体了MG的治疗目标。 根据症状所在部位可将MG分为眼肌型(病变局限在眼外肌)和全身型(除眼外肌还有其他骨骼肌受累);根据特异抗体可分为抗AChR-Ab阳性、抗MuSK抗体阳性、抗LRP4抗体阳性和血清反应阴性型MG(seronegativemyastheniagravis,SNMG);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早发型(50岁之前发病)和晚发型(50岁以后发病);根据胸腺组织的病理学分为伴胸腺瘤型、无胸腺瘤型(胸腺增生、胸腺萎缩等型)。不同的分型可以提供不同的临床帮助,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分型。 02临床诊断 MG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根据易受累骨骼肌为眼外肌、四肢肌肉、咽喉部肌肉、呼吸肌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以及容易波动等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辅助检查:包括抗体检测、神经电生理和胆碱酯酶抑制剂试验给药。验证胆碱酯酶抑制剂是否有效常用的试验有新斯的明试验和滕喜龙试验;相关抗体包括抗AChR-Ab、Musk-Ab、LRP4-Ab等,对MG诊断有直接提示作用;相对特异性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单纤维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等,必要时应该行常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多数情况能准确及时作出诊断,少数情况下需要进行组织活检、基因检测、相应部位影像学检测以除外其他疾病。诊断时需要注意检查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一定要结合临床具体应用。 研究发现,80%以上MG患者血清AChR-Ab增高,近一半眼肌型MG和10%-15%的全身型MG血清AChR-Ab为阴性,可能是由于AChR-Ab与受体的亲和力低,现有的检测方法尚无法检测到,也可能确为AChR-Ab阴性而MuSK-Ab或者LRP4-Ab阳性,AChR-Ab阴性的全身型MG患者中40%存在MuSK-Ab,部分可检测到LRP4-Ab。还有部分MG患者检测不到抗AChR-Ab、MuSK-Ab和LRP4-Ab,这部分患者称为SNMG。因此,抗体阳性支持MG的诊断,但抗体阴性不能排除MG诊断。除上述特异性抗体外,部分MG患者体内还存在其他非特异性相关抗体,如抗聚集蛋白(Agrin)抗体、连接素(Titin)抗体、兰尼碱受体(RyR)抗体等。60岁以上的迟发型MG患者Titin抗体阳性率可达60%-80%。 MG与胸腺:MG与胸腺关系密切,研究发现胸腺的异常免疫状态对MG发病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有重要影响,胸腺扩大切除术是部分MG(特别是AChR-Ab阳性的MG)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针对确诊MG患者一定要了解其胸腺情况,约80%存在胸腺异常,其中65%有胸腺增生,10%-20%有胸腺瘤,40岁前发病的MG患者血清Titin抗体阳性常提示有胸腺瘤。CT或MRI检查是目前检查胸腺的重要手段。 MG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MG患者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常见的包括胸腺炎、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这导致MG的诊治更加复杂,特别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要特别注意同时关注两种病的变化。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和MG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谓“跷跷板”的关系,特别是在对症治疗MG时,可能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值得临床更多关注。也有报道MG合并运动神经元病的情况,并发现可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体情况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03MG的治疗 目前有关MG的治疗尚缺乏有说服力的RCT临床证据,故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各个治疗中心基本是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分类分型,包括严重程度、症状分布、病情进展程度、年龄、合并症等选择治疗方案,再依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方案。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血液净化、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剂和手术等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最常用的对症药物,一般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耐受性调节剂量,不主张长期单独应用,研究结果显示MuSK-Ab阳性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疗效和耐受性均较差。血液净化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起效较快的治疗手段,有效率高,但疗效维持时间不长,一般需结合其他治疗应用,在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处理方面有其优势,一般认为血液净化起效更快,免疫球蛋白维持疗效时间更长一些,总体来说两者的临床效果相近。MuSK-Ab阳性的MG对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反应良好。广义的免疫调节几乎包括除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外的所有现有方法,包括胸腺扩大手术切除。近几年针对新型免疫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发展较快,是MG治疗研究较多的热点领域,但确切结果仍需更多临床研究证实。一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观察研究包括麦考酚酸酯、环孢素和他可莫司等,尽管研究资料并不完善,但总体来说相对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其副作用,特别是严重副作用明显减少,有效率可能更高,尤其是他克莫司的应用可结合血药浓度、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能更精准地进行个体化治疗。另外,单克隆抗体治疗MG的前景被关注较多,包括利妥昔单抗、依库利单抗等。有关他克莫司和利妥昔单抗治疗MG的情况本期都有专题论述,具体情况可以参考相关文章。 胸腺切除术作为MG治疗的手段之一,不仅对伴胸腺瘤患者有效,而且亦可使多数不伴胸腺瘤MG患者受益,甚至其疗效比伴胸腺瘤的MG患者更好。一般认为手术对AChR-Ab阳性、伴胸腺增生的年轻女性效果更好。手术对伴胸腺瘤特别是恶性胸腺瘤MG患者的肌无力改善并不理想,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胸腺瘤的治疗,部分胸腺萎缩的MG患者手术切除胸腺也可能有一定获益。对于全身型、早发型、血清AChR-Ab阳性患者,大部分临床医生会推荐手术治疗,而MuSK-Ab阳性MG患者行胸腺切除手术获益可能有限,需要谨慎处理。临床实践中需要胸外科和神经内科医生共同考量手术的风险和获益。一般认为在神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择期外科手术切除胸腺获益更大,并且可减少手术后危象的情况。 总之,MG是目前抗原抗体研究较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尽管诊治手段有了明显进步,但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例如抗体阴性MG是否有目前尚未认识的特异性抗体,难治性MG的具体定义和处理方式,药物选择及其减停的具体指标,病情复发的预测方法等都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相信随着对MG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对MG有更全更新的认识。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50岁以后发病。其运动症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与此同时,病人的非运动症状,如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也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较大负担。如今,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杀手”,然而人们对于帕金森病却知之甚少。据统计,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了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我国中老年人的又一常见病,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 什么因素会导致帕金森病?帕金森的具体病因不明,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发病表面原因为多巴胺分泌不足所导致的。 年龄老化:帕金森患者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中,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家族遗传性:有家族性发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环境因素:环境中潜在的有毒物质,损伤了大脑的多巴胺神经元。嗜酒、外伤、过度劳累及某些精神因素等也是致病的危险因素。一位平时爱笑的人突然总板着脸不笑了,平时很稳健的人突然出现手抖头摇等症状的话,就一定要留意是否患上帕金森了。 帕金森病的症状震颤或颤抖手指或拇指、手掌、下颌或嘴唇开始出现轻微的颤抖,坐下或放松时腿会不自觉地抖动。肢体震颤或颤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写字变小写出的字体比以往要小得多,而且字与字之间挨得很近,难以辨认。写字变小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表现之一。连续书写会出现字越来越小的现象。嗅觉减退对于某些食物的嗅觉不如以前那样敏感了,如果连香蕉、泡菜、香料的味道都闻不出来了,那么应及时去看医生。睡眠障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进入深睡眠时出现踢脚或叫喊,甚至睡着时会摔下床。您的配偶可能会发现这些症状,有时还会要求分床睡。睡眠期间出现异常运动可能是帕金森病的表现之一。移动或行走变得困难开始觉得身体、上肢或下肢僵硬,而且活动后僵硬感也不会消失。行走时手臂不能正常摆动,或者旁人会说您走路的样子看起来很僵硬。早期可能表现为肩关节或髋关节僵硬、疼痛。有时会觉得“自己的脚好像粘在了地上”(注意与外伤或关节炎区分开来)。便秘原本正常的排便习惯发生了变化,应注意排除饮食或药物引起的便秘。说话声音变轻或变低别人可能会觉得说话变得很轻或声音很低沉,注意排除感冒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声音变化。表情变化即便心情很好时,别人也会觉得表情严肃、呆板或忧虑,这称为“面具脸”。而且会发现眨眼减少,喜欢凝视前方,那么应赶快咨询医生。眩晕或晕倒从椅子上站起来时会感觉眩晕。这是低血压的表现,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偶尔出现几次这样的情况或许很正常,但如果经常出现就应该看医生了。哈腰驼背不能像以往那样站得很直,常常弯腰驼背,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表现之一,但注意排除外伤和骨骼疾病。 怎样预防帕金森病?1.通过基因检测提前知道患病风险早在2011年,有媒体报道,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在自己博客上透露,他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远高于常人,风险系数在20~80%之间。因为有着谷歌这个IT大平台,Brin开始实施另一种对抗帕金森的方法——他帮助福克斯帕金森病研究基金会建立了一个有7000位病人的DNA数据库,采用“先收集数据、提出假设、再找出问题应对之道”的方法来研究帕金森病。2.预防帕金森病的其他方法• 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锻炼时,应选变化较多、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对于延缓运动功能减退,很有好处。• 避免或减少应用奋乃静、利血平、氯丙嗪等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避免接触有毒化学药品,如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 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 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帕金森病物理治疗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氏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延缓疾病发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尽早开展康复治疗能够: 减少药物应用,延长药物有效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增强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照护负担及家庭经济负担。物理治疗有什么作用?研究显示,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合理选用物理治疗方法,同时积极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研究显示,合理的运动训练能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平衡性、灵活性及肌力),能帮助帕金森氏病患者控制或减轻症状,重建自信。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帕金森氏病患者很常出现因跌倒造成意外损伤,如骨折等;很多患者会惧怕跌倒而尽量避免运动,甚至避免步行。这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并导致病情进展,物理治疗能帮助患者克服对运动的恐惧,提高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有什么作用?研究显示,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合理选用物理治疗方法,同时积极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研究显示,合理的运动训练能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平衡性、灵活性及肌力),能帮助帕金森氏病患者控制或减轻症状,重建自信。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帕金森氏病患者很常出现因跌倒造成意外损伤,如骨折等;很多患者会惧怕跌倒而尽量避免运动,甚至避免步行。这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并导致病情进展,物理治疗能帮助患者克服对运动的恐惧,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动疗法包括: 放松和呼吸锻炼找一个安静的地点,放暗灯光,将身体尽可能舒服地仰卧。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了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并想象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还可以取坐位,背靠椅背,全身放松,将两手放于胸前做深呼吸。 面部动作锻炼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面容是“面具脸”,是由于面部肌肉僵硬,导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动作的锻炼是必要的。皱眉动作:尽量皱眉,然后用力展眉,反复数次。用力睁闭眼鼓腮锻炼:首先用力将腮鼓起,随之尽量将两腮吸入。露齿和吹哨动作,尽量将牙齿露出,继之作吹口哨的动作。对着镜子,让面部表现出微笑、大笑、露齿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头颈部的锻炼帕金森病患者的颈部往往呈前倾姿势,非常僵硬,许多人以为是颈椎病造成的。如果不注意颈部的运动和康复,容易加重姿势异常,表现为驼背日益严重。 下面介绍一套颈部康复的方法。但要注意,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颈椎病。因此,在进行下述锻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动作幅度,运动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上下运动:头向后仰,双眼注视天花板约5秒钟,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 左右转动:头面部向右转并向右后看大约5秒钟,然后同样的动作向左转。面部反复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转,并试着用下颌触及肩部。左右摆动:头部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靠,尽量用耳朵去触到肩膀。前后运动:下颌前伸保持5秒钟,然后内收5秒钟。 躯干的锻炼侧弯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右上肢向上伸直,掌心向内,躯干向左侧弯,来回数次;然后左侧重复。转体运动: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双上肢屈肘平端于胸前,向右后转体两次,动作要富有弹性。然后反方向重复。腹肌锻炼: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两膝关节分别曲向胸部,持续数秒钟。然后双侧同时做这个动作。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双手抱住双膝,慢慢地将头部伸向两膝关节。腰背肌的锻炼:俯卧,腹部伸展,腿与骨盆紧贴地板或床,用手臂上撑维持10秒钟;俯卧,手臂和双腿同时高举离地维持10秒钟,然后放松。反复多次。上肢及肩部的锻炼两肩尽量向耳朵方向耸起,然后尽量使两肩下垂。伸直手臂,高举过头并向后保持10秒钟。双手向下在背后扣住,往后拉5秒钟。反复多次。手臂置于头顶上,肘关节弯曲,用双手分别抓住对侧的肘部,身体轮换向两侧弯曲。 手部的锻炼帕金森病人的手部关节众多,容易受肌肉僵直的影响。患者的手往往呈一种奇特屈曲的姿势,掌指关节屈曲,导致手掌展开困难;而其它手指间的小关节伸直,又使手掌握拳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该经常伸直掌指关节,展平手掌,可以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压,防止掌指关节畸形。还可以将手心放在桌面上,尽量使手指接触桌面,反复练习手指分开和合并的动作。为防止手指关节的畸形,可反复练习握拳和伸指的动作。 下肢的锻炼双腿稍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左手扶墙,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维持数秒钟,然后换对侧下肢重复。“印度式盘坐”:双脚掌相对,将膝部靠向地板,维持并重复。双脚呈“V”型坐下,头先后分别靠向右腿、双脚之间和左腿,每个位置维持5-10秒钟。 步态锻炼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态障碍,轻者表现为拖步,走路抬不起脚,同时上肢不摆臂,没有协同动作。严重者表现为小碎步前冲、转弯和过门坎困难。步态锻炼时要求患者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足尖要尽量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作前后摆动。其关键是要抬高脚和跨步要大。锻炼时最好有其他人在场,可以随时提醒和改正异常的姿势。病人在起步和行进中,常常会出现“僵冻现象”出现,脚步迈不开,就象粘在地上了一样。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首先将足跟着地,全身直立站好。在获得平衡之后,再开始步行,必须切记行走时先以足跟着地,足趾背屈,然后足尖着地。在脚的前方每一步的位置摆放一块高10-15公分的障碍物,做脚跨越障碍物的行走锻炼。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在家里不可能摆放一堆障碍物,因此借助“L”型拐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平衡运动功能训练帕金森病病人表现出姿势反射的障碍,行走时快步前冲,遇到障碍物或病人突然停步的时容易跌倒,通过平衡锻炼能改善症状。双足分开25-30公分,向左右、前后移动重心,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对平衡姿势、缓解肌张力有良好的作用。语言障碍的训练患者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讲话,而越不讲话,又会导致语言功能更加退化。和家人长期的没有语言交流,加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表情缺乏,常常造成患者和亲属情感上的交流障碍和隔阂。因此,患者必须经常进行语言的功能训练。 舌运动的锻炼:保持舌的灵活是讲话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坚持练习以下动作:舌头重复地伸出和缩回;舌头在两嘴间尽快地左右移动;围绕口唇环行尽快地运动舌尖;尽快准确地说出“拉-拉-拉”、“卡-卡-卡”、“卡-拉-卡”,重复数次。唇和上下颌的锻炼:缓慢地反复做张嘴闭嘴动作;上下唇用力紧闭数秒钟,再松弛;反复做上下唇撅起,如接吻状,再松弛;尽快地反复做张嘴闭嘴动作,重复数次;尽快说“吗-吗-吗……”;休息后再重复。 朗读锻炼:缓慢而大声地朗读一段报纸或优美的散文。最好是朗读诗歌,唐诗、宋词或者现代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诗歌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可以治疗语言障碍,又可以培养情操,好的诗歌还可以激发您的斗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唱歌练习:唱歌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患者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歌曲来练习。有的患者在患病之后,说话变得不利索,可唱歌却不受影响。坚持练习唱歌之后,说话也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唱歌可以锻炼肺活量,有利于改善说话底气不足的感觉,还能预防肺炎的发生。 物理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反复训练,长期坚持。 肌力训练时因肢体震颤和强直,能量消耗多,容易疲劳;在训练中要经常间断休息,以防止发生过度疲劳、肌力下降。 运动过程中涉及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及起立、步行等训练时,要特别注意保护,以防跌倒。 确保治疗环境安全。 定期评估患者治疗进展,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训练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