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门诊到底能治什么近日,“学习困难门诊”再一次上了热搜。很多家长表示,通过“学习困难门诊”治疗我家孩子是不是能提高成绩,变成学霸?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学习困难门诊”主要是针对什么的!1、学习困难门诊是什么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是基于医学知识的专业选择,因为学习困难的确可以被视为一个医学问题。“学习困难”门诊的设立,绝不是通过一些治疗手段让‘学渣’逆袭成‘学霸’,而是通过必要的诊断和心理治疗的介入,给家长一个更全面认识孩子的机会。学习困难一般指智力正常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业成绩明显落后,这个概念源于教育学。后来,随着精神医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学习困难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学习困难是一种现象或者症状,可表现为语言使用、说话、书写、计算等方面能力的不完整,后面隐藏的可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佳的亲子关系或者是精神心理障碍。2、学不好可能是得了这些病医学上所说的学习困难,主要是指由于孩子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存在障碍而表现为学业成绩明显落后,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学习、不爱学习等。0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是我们门诊最常见的情况,这些孩子因为神经发育不完善,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造成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发呆、畏难,影响了学习成绩。。02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这些孩子虽然智力正常,但在某项特定的学习能力方面发育落后,影响到相应的学科成绩。03神经发育问题“精神发育迟缓”、“孤独谱系障碍”等,对学习的影响更大。医生表示,这类孩子如果能参加专业的康复训练,再配合教学上的辅助,同样也可以获得明显的进步。3、越早干预治疗越好学习困难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十分重要。一旦发现孩子与同龄人相比,在某些方面迟缓滞后太多,就建议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切勿讳疾忌医。在明确学习困难是因疾病作祟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相应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如果是神经发育障碍问题,如学习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孤独症等,需要专科医生针对孩子的不同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开展药物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训练、注意训练、记忆训练等系统性行为训练和行为矫正,以及心理治疗等综合性干预。如果是情绪障碍,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传授家长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有效帮助孩子缓解情绪、提升认知功能。
随着暑假的到来,许多即将步入小学生涯或者已经深入小学生活的小朋友,开始出现在发育行为儿科的门诊中。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容易生气,做事没有条理,写作业也总是拖拖拉拉,上课时小动作不断,无法安静坐下来,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孩子们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动症”。那么,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行为过度活跃,情绪容易冲动。这种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多数在学龄前期开始显现。ADHD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ADHD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首先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比如生活中容易丢三落四,做事拖拉没有计划,写作业马虎粗心,容易犯低级错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的提问常常茫然无知,容易因为外界刺激而分心,经常回避或不愿意做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其次是多动和冲动的表现,比如在不合适的场合奔跑,手脚不停,显得异常活泼,老师反映其不守纪律,难以安静坐下来,经常不等别人说完就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遵守游戏规则,缺乏耐心或难以按顺序等待,经常对不愉快的刺激反应过激,无法自控,甚至伤害他人。ADHD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非药物治疗包括儿童行为干预、家长培训、认知执行功能训练、注意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在家庭环境中,对于多动症(ADHD)的康复治疗同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家庭康复方法。1.家长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调整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清晰、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上学、休息、玩耍和睡觉的时间,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管理时间和注意力。同时,创造有序的家庭环境,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和有序,减少过多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会让孩子更加舒适。2.正面激励和提供情绪支持也很重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或完成某项任务时,及时给予正面激励和奖励。ADHD孩子可能更容易感到挫败和焦虑。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绪支持,一个拥抱、一句肯定的话语都可以是奖励的内容。3.设定明确的目标。将一个想要完成的目标或任务,与孩子一起拆分成一个个明确的、可实现的小目标或小任务,并帮助孩子把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4.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如一起做饭、打扫卫生、玩游戏等。总之,家庭康复是ADHD孩子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需要耐心、理解和支持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尿床,临床上称为“儿童遗尿症”,一般情况下,孩子在2-3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但是夜间仍可能无意识排尿,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孩子长大就能够主动控制夜间排尿。如果孩子过了一定年龄,仍频繁尿床的话,就可能患上了遗尿症。现状分析:根据我们在中国进行的遗尿症发病率调查,10年前中国遗尿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夜遗尿症的发病率较10年前显著提高,已接近欧美国家发病率的水平。目前国内6-7岁学龄儿童遗尿症发病率已经超过10%,直到18岁成年仍然有1%-2%的青少年存在遗尿症2-3。那么,儿童遗尿症有哪些重大危害呢?1、导致孩子营养不良。患有遗尿症的孩子会变得不好好吃饭,挑食、厌食。正在发育的孩子不吃东西营养跟不上就会面黄肌瘦、乏困无力、饭前腹痛、受凉腹疼,大多数孩子可能还会因此而晕车严重。2、导致孩子智力下降。数据表明,爱尿床并且持续时间长的孩子智力水平比同层次的孩子低。并且睡眠时还容易出现醒不来,说梦话、磨牙、乱蹬乱翻的现象。同时孩子还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老爱有小动作、走神等问题。3、导致孩子抵抗力低下。孩子会经常感冒发烧,容易的各类传染病。4、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尿床频率高会使孩子自卑,会被笑话被评论,对孩子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下来,孩子会非常内向胆小,害怕和别人交流。5、导致孩子长不高。长期遗尿的孩子身高体重差,严重危到孩子的正常成长发育,遗尿是影响孩子身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尿床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应对?儿童遗尿症在儿童中非常的常见,所以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和紧张,及时就诊、规范治疗是关键。家长们要给与孩子足够的关心、耐心和爱。当孩子尿床时不要一味指责和骂孩子,要告诉他只是生病了,能治好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引导孩子健康积极的生活。遗尿症孩子如何护理?1、家长需记录孩子是否有尿床、每周尿床天数、每晚尿床的次数、每晚尿床的时间、每晚尿床的大约尿量2、记录白天是否有漏尿以及漏尿的频度3、记录排尿的次数,判断是否有尿频4、是否有突然和急迫的想要排尿的现象5、是否有尿不出和排尿延迟现象6、排尿时,是否有特殊的姿势。比如说撅屁股或扭来扭去等7、排尿时是否有其他的表现和不舒服现象8、记录饮水习惯,包含饮料的摄入量和类型;晚间饮水、液体类食品和水果的摄入情况
很多人都听过自闭症,但你真的清楚什么是自闭症吗?一、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的表现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是一种神经系统性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交流障碍:孤独症患者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存在缺陷,可能导致语调、语速、语义怪异难懂,难以与他人有效沟通。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不懂交往技巧和方式,无法调节社交行为,难以与他人建立关系。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比如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特别感兴趣。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二、自闭症的六大误区1、自闭症是精神病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性障碍性疾病,是大脑神经系统等出现了故障,并不是心理障碍疾病。2、自闭症就是太孤僻,长大就好了 ×自闭症跟性格孤僻内向无关,并且不会随年龄的增而痊愈3、会说话就不是自闭症 ×语言障碍并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而是通过是否有社交障碍、狭隘的兴趣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来确认4、自闭症都是天才/傻瓜 ×多数患者存在不同障碍的智力障碍,少数在正常范围,极少数高于正常范围,影视作品描述的惊人天赋往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5、自闭症不能正常生活 ×大部分自闭症经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是可以生活自理并且参与社会生活,比如上学工作恋爱结婚。6、自闭症儿童非常少 ×据《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儿童自闭症患病率约为千分之七,且呈增长趋势。有些业内人士的统计更不乐观,他们认为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一,不少患儿因症状不明显、未及时就诊而被忽略。三、家长这样做1.及时就医家长应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如果确诊自闭症则尽早加以干预,如果不是则更放心。2.坦然面对,积极干预一旦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家长需要接受这一现实,并保持积极的心态。自闭症并不是不可治疗的,通过早期干预和持续支持,孩子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3.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矛盾和冲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保持孩子的生活作息规律,有助于其建立稳定的生物钟和情绪状态。
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上,一提到多动症,就有人表示,这根本就不是一种病,只是孩子调皮、精力旺盛,甚至是聪明的表现。但多动症其实真的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几十年前就明确了的常见儿童精神行为障碍。多动症有哪些特征?很多人对于多动症都有个共同的误解,以为多动症就等于调皮、不听招呼、坐不住,其实这只是多动症的一个表现而已,部分已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并不“多动”。目前多动症有三种类型,类型不同,主要表现也有所区别:类型1——注意缺陷这一类孩子的主要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具体在生活或学习中有这些表现:不喜欢做需要集中精力做的事情,甚至是做游戏;很难按照家长的指示去做和完成任务等行为。类型2——多动或冲动这一类的多动症孩子更突出的表现是多动或者冲动,具体有这些表现:在不合适的情况下到处跑或爬;容易打断他人的谈话、游戏或活动;有人提问时,会脱口而出答案,会打断提问者的问题;不合作等行为。类型3——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也就是上面两种情况的结合,两种表现都有。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因素?1、遗传因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病。2、环境因素:母孕期因素,如吸烟、饮酒可增加儿童行为问题出现的概率。3、营养因素:食物营养不均衡,缺乏必需的氨基酸糖类等,人工色素和食用染料可导致ADHD的发展。4、大脑发育异常引起的,比如脑炎和早期脑部损伤。5、社会心理因素:家庭不稳定,比如父母冲突多,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等因素。多动症应该如何治疗?当怀疑自己的孩子患有多动症,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详细了解病史、检查,行为观察,心理测验进行诊断。当儿童被确诊为多动症后,专科医生会根据循证指南意见并结合患儿和父母意愿,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的治疗,可使儿童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改善各项功能;而治疗不及时,则可能错过孩子自尊心、社交和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多动症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药物和行为治疗是最佳选择。药物治疗: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改善大脑的功能,使注意力集中,减少多动、冲动行为。药物治疗可以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搭起一个平台。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行为治疗:采取奖赏培养良好行为;采用忽视法使一般不良行为消退;对于严重的、危险的不良行为予以适当地惩罚,促使改变。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是帮助儿童改善学校行为和提高学校成绩的关键的教育方式。
智力低下,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表现为智力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对于智力低下又有精神发育迟缓、精神缺陷、神经发育不全、智力缺陷、智力落后、智力发育障碍、智能迟缓、弱智和智力残疾等多个称法。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亿智力低下的患儿。医学上诊断智力低下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01智力水平落后于平均智商两个标准差以上即IQ小于或等于70分。智力检测的方法不同,分级标准不同,常用的是韦式量表,韦氏的量表要低于70分判断为智力低下。02存在适应性行为缺陷03出现智力问题要求在18岁以前智力低下又有几个分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在50-69分时候判断为轻度的智力障碍,35-49分判断为中度的智力障碍,20-34分判断为重度智力障碍,0-19分判断为极重度的障碍。智力低下的病因0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02产前损害包括缺氧、宫内感染、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铅、汞、吸烟、吸毒、饮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等。03分娩时产伤窒息、早产儿、颅内出血、核黄疸、低血糖、败血症。0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颅外伤、脑炎、脑血管意外,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中毒性脑病,癫痫等。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造成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脑瘫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正确认知脑瘫的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选择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减少伤残率,对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身肌张力和运动障碍的状况,临床上将脑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痉挛型脑瘫痉挛型脑瘫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70%。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深腱反射亢进等。上肢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关节屈曲;卧位时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俯卧位时抬头困难;坐位头向后仰,两腿伸直困难,脊柱后凸,跪时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行走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主要包括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等。2、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主要表现为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非对称性、头及躯干背屈姿势,脸歪向一侧;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3、强直型脑瘫此种类型较为少见,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为主要症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4、共济失调型脑瘫可单独或与其他型同时出现,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及病变所致,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快变转化的动作差,指鼻试验易错误,肌张力低下。5、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肢软瘫状,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容易与肌肉病所致的肌弛缓混淆。6、混合型脑瘫具有两种或两者以上类型的特点,以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多见。所以,脑瘫症状复杂多样,确诊其分型和病因才能制定适合患儿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如果孩子出现智力、肢体和语言上的异常行为,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抓住“黄金期”进行科学规范治疗才能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
孩子智力的发育是否正常,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但是由于家长的忽略,有些宝宝的智力发育问题在明确表现出来时才被家长注意到,这是非常危险的。智力低下的定义及表现特征智力低下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是指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知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的障碍。智力低下的特征智力低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感知问题,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全面落后,同时合并有情绪和行为的问题。此外还包含社会适应能力低,主要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技能、实践性技能低下,比如不能在合适的场合做出一些合适的一些行为,语言、阅读能力相对低下。在早期养育的过程中,家长就要及时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以及早确定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智力障碍的行为表现▶四肢协调能力弱。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碰,直到2-3岁还出现。▶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视周围人和事物。▶微笑出现时间晚,不注意别人说话,对声音缺乏反应。▶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不爱哭闹、撒娇,非常安静。▶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宝宝在6个月后仍持续有这样的行为。▶正常宝宝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正常宝宝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持续的时间要长。▶正常宝宝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宝宝持续时间要长。▶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宝宝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宝宝没有。▶智力低下的宝宝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宝宝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点。▶智力低下的宝宝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小儿智力低下是指儿童在发育时期内,由于遗传、环境、疾病等因素,导致智力发育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我国小儿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2%,以1~14岁的儿童多见。智力低下的患儿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童,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业、生活和社会功能。孩子的智力发育是否正常,在婴幼儿时期就有迹可循,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发现以下异常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智力低下患儿的症状01语言发育落后在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小儿语言发育阶段分别为:1-6个月,学习发音阶段,会逐渐发出啊,呀等简单音节;7-12个月是咿呀学语阶段,孩子逐步跟学简单词汇;13-36个月,会有意识叫爸爸、妈妈,并会用“饭”“奶”等单词表达需求。但智力低下的患儿会落后同龄孩子,语言功能发育不全、吐词不清、词汇匮乏,只能进行简单的具体思维。02认知能力差智力低下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差,理解和记忆力低下,无法正常和人交流。且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明短,即使已经到上学的年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不超过5-6分钟。03运动发育迟缓具体表现在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要晚。尤其是走路,智力低下的患儿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能自己走,而且动作不协调、运动技能差,精细动作能力弱。04多动、易怒和正常的孩子相比,智力低下的患儿会无意识的多动,无法服从家长的指令,在4-5岁的患儿身上症状明显。且容易产生易怒的情绪,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大喊大叫。05面容、体态异常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患儿在面容体态上有异常表现,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脑积水患儿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颅又特别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身材特别矮小,苯丙酮尿症的皮肤异常白,毛发颜色特别浅等。06尿味异常有些智力低下的患儿的尿有特殊气味,如苯丙酮尿症患儿就有明显的尿味异常。温馨提醒:智力低下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痛苦,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才能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社会。
抽动症是一种精神类的疾病,多见于5-7岁的儿童,其常见表现是孩子频繁挤眉弄眼、耸鼻咧嘴或做鬼脸、点头摇头、耸肩、清嗓子或发出怪声等。很多家长往往会觉得这些只是孩子的坏毛病而已不用去医院,也有的家长过于紧张害怕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这些都是家长对抽动症缺乏正确的认知所陷入的误区,会影响孩子的治疗和康复。家长对儿童抽动症认识的误区01眨眼、耸鼻子只是坏习惯有的孩子刚开始表现为频繁眨眼、耸鼻子、耸肩等行为,家长只觉得是孩子的坏习惯。其实,抽动症是一类精神障碍,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会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和社交等产生严重影响。02等孩子长大症状就缓解了抽动症的表现形式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一天可出现抽动十几次至数百次,发作频繁。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症状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从面部发展到躯体,并引发强迫症和注意多动障碍等并发症。03害怕影响智力发育而焦虑有的家长觉得抽动就是癫痫的“抽搐”,害怕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当孩子出现眨眼、耸鼻等症状时就提醒并纠正孩子的行为。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行为,并且对于孩子的病情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紧张,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会让孩子抽动的症状越发严重。04害怕长期服药会有副作用很多家长害怕长期服药会对孩子有副作用,在抽动症状停止后就擅自停药。抽动症的治疗需要系统的过程,严格遵医嘱服药、科学合理管理孩子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如何正确应对抽动症?家长如何正确应对抽动症?01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的表现,家长们应该立即到专科医院检查就诊,在通过观察孩子的症状、了解家族病史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后明确诊断,及时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0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家长要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面临的压力和紧张感。尽量避免过度要求或批评,以减少焦虑和紧张感。03家庭成员理解和支持确保整个家庭成员都理解抽动症,并提供支持和接纳,也要提醒亲友,避免误解和歧视。04提供心理支持抽动症患者常常伴随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或专业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情绪。05定期复诊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十分重要的,有助于监测孩子的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06遵医嘱服药如果医生开具药物治疗方案,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