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5年春节后开始上班,我在门诊陆陆续续碰到了几个开了耳道的孩子。他们为什么来我门诊呢?原因概括起来是两方面:1、听力又不行了,孩子又听得不好了;2、耳道没有护理好,感染流脓了。在跟这几个孩子的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家长对于开耳道这个事情的认识,并不是很明确;另外,最近在我的公众微信号(zhaoshouqin1963)上面,也有很多的家长在咨询开耳道的事情。由于小耳的孩子太多了,我时间和精力都有限,难以为所有家庭逐个地详细解答。所以在这里,我整理了这篇科普文章《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开耳道》,发布在好大夫上。大家也可以去我的公众平号台阅读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没有使用专业术语,是想让大家都能简单明了地搞清楚这些问题。小耳的家长们都看一下,以期对孩子的病情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才能带领孩子,在整形和听力康复的道路上,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获得早日康复。希望大家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分享给自己认识的小耳家庭,帮助大家走出小耳带来的迷茫。文章比较长,我从以下几方面,依次讲解:1、耳道的生理作用2、小耳孩子没有耳道,会出现的问题3、为什么要开耳道?4、哪些孩子可以开耳道?5、开耳道对耳廓整形的影响6、开耳道的年龄7、开耳道后的日常护理8、开完耳道,听力又下降了怎么办?9、实际病例:几个不该开耳道的孩子。1、耳道的生理作用人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音,沿着外耳道向内传导到鼓膜,然后经过中耳的听骨链,传入内耳。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因此,外耳道在整个过程中,是声音的传递通道。2、小耳孩子没有耳道,会出现的问题很简单,外界的声音无法传入中耳和内耳,孩子听不到声音,就出现了传导性聋。这时,孩子的听力(气导阈值)通常在60-70分贝左右。对于大部分小耳的孩子来讲,他们不单单是没有外耳道,同时可能没有鼓膜和听骨链,或者听骨链是畸形的。这样也是不能传导声音信号的。因此,我在给孩子考虑开外耳道的时候,同时需要考虑的是鼓膜和听骨链的重建和外耳道植皮。这一点,大部分家长应该是不知道的:开耳道只是听力重建手术的一个部分。3、为什么要开耳道?目的有两个:首先是重建听力,其次是为了美容。通过开耳道(同时通常还重建鼓膜和听骨链,再加外耳道植皮),我给孩子重建了一个声音信号从外界向内耳传递的途径,才能消除孩子的中重度传导性聋,才能让孩子清晰地轻松地听到声音,才能让小的孩子快速准确地学会说话,才能让大的孩子方便地与人交流。一句话,给孩子重建正常的听力。但是开耳道只是重建听力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方法。同时,耳道是正常人耳的一部分。如果只有耳廓没有耳道,孩子的外观,仔细看起来会有点不自然。如果不考虑听力重建,而只是考虑美观的话,可以在耳廓重建后,做一个向内浅浅凹陷的窝,就可以形成耳道的外观。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讲,耳道的听觉作用是第一位,外形美观是其次的。因此在对待开耳道这个问题时,临床上,医生都把听力重建当做开耳道的第一目的,其次才考虑美观的问题。4、哪些孩子可以开耳道根据我在门诊、病房、好大夫网站和公众微信号的咨询经验,我可以说,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我的孩子能不能开耳道?之前我们说了,开耳道是为了重建听力,但开耳道不是重建听力的唯一方法。那么,目前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小耳的孩子重建听力?首先是非手术的方法:佩戴气导式助听器或者骨导式助听器。当孩子的气骨导差不超过30分贝时,听力师会建议给孩子佩戴气导式助听器;如果大于30分贝,听力师就会建议佩戴骨导式助听器。除了传统的发卡式或者眼镜式骨导助听器外,目前国内主流的骨导式助听器包括:软带BAHA,软带Ponto和软带骨桥。这三种助听器都是属于骨导式助听器,其参数和性能都是大同小异;小耳的孩子如果出现耳道闭锁,都可以佩戴。其次是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包括如下三大类:1、外耳道-鼓室重建术:即大家经常说的开耳道。这个手术大概如下:重建外耳道、鼓膜和听骨链,同时外耳道植皮。2、植入人工中耳,国内即声桥。3、植入式骨传导设备,包括BAHA和骨桥。在非手术和手术方式之间,如何选择?目前医疗界的共识是:骨导式助听器只是一个过渡方案,当小耳孩子达到合适的年龄时,就考虑手术方式。原因是:骨导式助听器需要明显的发带或者发卡进行固定,加重了孩子的外形异常(本来耳廓就已经畸形);同时使用时很不方便,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之处。三种手术方式,医生根据什么标准,给小耳的孩子确定方案?简单的来说就是:颞骨畸形较轻的孩子,医生会开耳道(外耳道鼓室重建);畸形重一些的孩子,由于重建的耳道不稳定(通常1年-1年半就变窄甚至再次闭合了),医生会给孩子植入人工中耳;如果畸形进一步加重,颞骨发育特别差,那就得植入传导设备。一句话:根据孩子颞骨的发育/畸形程度,决定手术方式。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如果从专业角度去讲,估计有的小耳家长已经知道了,就是根据Jahrsdoerfer评分系统对孩子的颞骨发育进行打分。满分10分,为发育正常的孩子;最低0分,表明孩子的颞骨畸形特别重。通常,得分在8分和9分的孩子,一定首选开耳道;得分在7分的孩子,重建的耳道和鼓室可能会不稳定,需要医生综合考虑能不能开耳道;得分是5分和6分的孩子,医生就植入人工中耳;得分是4分的孩子,畸形已经比较重了,此时植入人工中耳也需要综合考虑;得分在3分以下的孩子,畸形都特别重,只能考虑植入骨传导植入设备。7分和4分是两个分界点。总结一下:通常情况下,我会给小耳的孩子在4岁左右时拍颞骨CT,然后做出打分。打分在8分和9分的孩子,我会让孩子先带着骨导式助听器(双侧小耳的孩子在很小时即使没有行颞骨CT检查,也应该佩戴骨导助听器),等着6-8岁时,可以在耳廓整形的同时,开一个耳道。其它得分较低的孩子,不建议开耳道。5、开耳道对耳廓整形的影响开耳道时,需要切开颞骨区的皮瓣(从外到里依次是:皮肤、皮下脂肪、颞肌和骨膜),然后在畸形的颞骨上打孔直达鼓室,然后在鼓室里搭建听骨链和鼓膜,然后在骨性孔道表面移植皮肤。大家也看到了,在这个过程中,颞骨区皮瓣的完整性和血供已经被破坏了。我们都知道,要自体肋软骨重建耳廓,需要颞骨区有一块完整的血供良好的皮瓣。如果这块皮瓣的完整性和血供被破坏,日后重建的耳廓将难以成活,或者容易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开耳道和自体肋软骨重建耳廓,是一对矛盾。如果因为开耳道耳而毁了孩子重建耳廓的机会,这恐怕要成为小耳家长一辈子心头的悔恨。6、开耳道的年龄显而易见,对于一个适合开耳道的小耳孩子,合适的开耳道时间,至少是在耳廓整形的同时,或者是耳廓整形完成、重建的耳廓成活良好之后才能进行。也就是说,开外耳道至少是在6-10岁耳廓整形完成以后。7、开耳道后的日常护理开耳道手术结束后,孩子重建的耳道里填塞了很多医用材料,用以支撑植入的皮瓣保证成活。有些孩子出院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用硬质材料的耳模塞在耳道里边,防止耳道出现缩窄。上述过程是由医生来实施的,前后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上述过程结束后,孩子重建的耳道基本稳定了。家长平时需要保持孩子耳部(重建的耳廓和耳道)的清洁卫生,出现红肿感染的时候及时就医处理。定期带孩子复诊,由医生清理耳道内积存的皮屑和分泌物。另外,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听力。听力检查是监测耳道状态最敏感的指标。之前我们说了,耳道重建其实包括了外耳道、鼓膜和听骨链的重建。当上述这三部分结构出现了异常,虽然从耳道外形上看来没有明显变化,但听力检查的气导阈值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定期的听力检查(包括气导和骨导的纯音测听),来监测孩子耳道的情况。如果孩子的气导阈值比术后明显下降(如超过15-20分贝),不用说,重建的耳道-鼓膜-听骨链肯定有变化了。建议:重建了耳道的孩子,家长每半年给孩子查一次听力。8、开完耳道,听力又下降了怎么办?这时就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1、颞骨畸形较轻(Jahrsdoerfer评分在7分以上)的孩子;2、颞骨畸形较重(评分在7分以下的孩子)。对于评分在7分以上的孩子,原则上,他们是适合开耳道的。因此,当重建的耳道出现异常(听力下降是最敏感的指标),首先要回顾分析,找出原因:是急性感染了?是鼓膜移位?是重建的听骨链又固定了?找到原因后,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再次手术修复耳道,通常都能获得稳定的外耳道和稳定的听力。对于评分在7分以下的孩子,原则上,他们不适合开耳道。因此,重建的耳道往往注定是要出问题的;也因此,不应该再次进行耳道-鼓膜-听骨链的重建,而应该考虑人工听觉植入的方式。根据医学文献,也结合我处理上千例小耳孩子的经验,对于评分在7分以下的孩子,通过手术重建的外耳道通常只能维持半年到1年半,随后很快就出现耳道口缩窄和听力下降,开耳道的效果和意义就消失了。对于这些7分以下的孩子,是一次次地给他们全麻做手术一次次地开耳道植皮,让孩子一遍一遍地遭罪?还是给他们植入人工听觉,一次性地获得正常的听力?我相信每个父母都和我一样,会做出正确的选择。9、实际病例,不该开耳道的孩子案例一:这是我的案例。这个孩子上次来我门诊,已经是24岁了。她在我这里一共做了3次耳道重建术,第一次大概是在10多年前了。当她的耳廓整形做到最后一期的时候,我面临着如何给她重建听力的问题。这个孩子的颞骨畸形是比较重的,如果按照今天我们用的Jahrsdoerfer评分,她应该只有6分。在10多年前,国内临床能用于重建听力的方法极其有限,我们没有骨导助听器,更不用说人工中耳和骨导植入设备这些方法。所以在耳廓整形的二期,我给她开了耳道,并在随后的10年时间里,先后又给她做了两次手术,重新恢复开的耳道。如果这个孩子是在今天,我不会给她开耳道的;根据她的评分,我会给她做听觉植入。这是对她最好的方案。案例二:这是一个4岁的孩子,双侧小耳(都是3级,条索状)。他到我门诊的时候,居然右侧开了耳道,当时是耳道感染流脓了。一个4岁的孩子,在没有做耳廓整形之前,居然就开了耳道!我没办法对孩子的父母说太多的东西,但真的替这个孩子感到痛心!这个孩子以后肯定是需要做耳廓整形的,但开了耳道后,整形区的皮瓣完整性和血供都被破坏了,以后耳廓整形该怎么做?整个重建手术的复杂度和风险都会增加很多,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个案例,我一定要告诉广大父母们的是:孩子(耳廓畸形是2-4级)经过颞骨评分,如果适合开耳道,必须在重建完耳廓之后,才能进行开耳道手术(6-8岁之后)。案例三:这是一个双侧畸形大孩子。他9岁的时候,在我这里做完耳廓整形后,我在他颞骨畸形较轻的一侧(评分7分)开了耳道恢复听力,另一侧畸形太重,我不动它。大家还记得吗,根据Jahrsdoerfer评分,7分是一个分界点。对于7分的孩子,在开耳道之前,需要进行综合的评估和考虑才能做出最终手术的决定。当时我们考虑了所有的因素,但遗漏了一点:这个孩子以及他的家庭卫生意识和条件很差。这个孩子在耳廓整形的最后一期做完耳道就回家了,也没有定期来复诊。大概一年多以后有一天,突然他妈妈带着他来门诊了:整个耳廓脏兮兮黑乎乎的一团,开的耳道里感染了流着脓。我之前给他重建的耳廓和耳道,基本上是白费了!家长怎么能这么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从此之后我们开始注意了,能不能开耳道,不仅由孩子颞骨评分决定,还要考虑到家长能不能带孩子按时复诊,家长是否关心孩子注意孩子的卫生。我们必须把孩子的家庭环境和状况都考虑进去。因此对一些家长不能很好关注孩子的案例,能不能开耳道,我很谨慎。我讲完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广大家长们能多明白一些基本的知识,在孩子康复的路上,走正确的路子,少走弯路错路。父母错误的决定,往往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一时的大意疏忽,往往留下一辈子的遗憾。希望大家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自己认识的小耳家庭,对开外耳道有个正确的认识。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也为了强调几个最重要的概念,请大家记住以下几点:1、开耳道的目的是恢复听力。2、恢复听力的方法包括:开耳道、骨导助听器和听觉植入。3、3-4岁时给孩子拍颞骨CT,进行评分,然后确定是开耳道还是用别的方法。4、如果孩子评分适合开耳道,那就在耳廓整形完成后(6-10岁),再开耳道。
外耳廓畸形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缺陷,而且会影响患儿的生理(听力)及心理发育。严重的耳廓畸形如耳廓呈条索状、花生状,一般需要进行耳廓再造手术,两次或者三次手术才能获得一个相对正常的耳廓。而对于耳廓畸形相对较轻,如招风耳、杯状耳,因为之前没有很好的技术,一般需要等患者年龄略大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手术治疗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如卫生、体质,并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并且浪费时间、精力和物力,整形医生或者耳科医生反而是无能为力。耳矫正系统是针对新生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对耳廓形态畸形或部分混合畸形或部分轻微结构畸形进行早期无创耳廓矫正,可纠正超过90%的耳廓形态畸形和部分混合畸形。新晋升为宝爸宝妈的家长朋友们,在及早发现或及早被告知后,要立即就诊,避免错过最佳矫正时间,后悔终生。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先天性耳形态畸形的分类,以及发现这类畸形后该如何做:1.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种类?耳形态畸形有8种,分别是:招风耳、Stahl’s耳、Conchalcrus耳、耳轮畸形、杯状耳、垂耳、环缩耳、隐耳。很多耳部畸形是混合存在的(含2种或2种以上的畸形)。2.发现这类畸形该如何呢?新生儿出生后进行外耳廓形态筛查,发现耳廓畸形:属遗传家属有相同病史无需观察,尽快转诊!属非遗传可观察一周,如无非常明显性改善,尽快转诊耳廓畸形矫正中心。3.使用耳形态畸形矫正系统的最佳年龄是?越早=越好!出生即可安装,或观察7天。出生第7天—21天为最佳治疗时间窗!4.要矫正多久?出生21天内接受无创矫正,治疗2周可达到95%的治愈率;超过30天的婴儿也可接受治疗,但接受治疗时间将可能延长2—6周;大于3个月的婴儿基本不能进行无创矫正,需等长大后接受有创的全麻整形手术。即:干预治疗的时间越早,所需周期越短,治疗有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5.为什么要尽早治疗?越早越好?新生儿期耳朵可塑性的强弱,与耳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透明质酸的含量高低成正比,而透明质酸和体内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在雌激素的刺激下,透明质酸是增高的。婴儿脱离母体后,体内雌激素还会维持相对高的水平,6周后会迅速下降。如果是母乳喂养,雌激素下降速度会延缓些。大量临床使用证明:30天内的婴儿2周塑形效果最佳。故此,如有需要,新生儿应在21天最佳时间窗内尽早接受治疗,越早越好!6.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矫正术的成功率如何?成功率和治疗时间密切相关,越早接受治疗,治疗成功率越高。出生21天内接受无创矫正,治愈率在95%以上;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治疗率会随之下降。7.转诊到哪家医院?哪位医生主治矫形?挂不上号在哪里咨询预约?北京耳廓畸形矫正中心:北京同仁医院接诊医生:赵守琴主任出诊时间:周二上午东区二楼、周四全天西区四楼如需预约挂号可扫描下方赵守琴主任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咨询预约。
小耳畸形多为单侧发病。我国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小耳畸形患者中,75%为单侧患者,其中右侧多发,男女比例略高。小耳畸形患者常伴发耳道闭锁,形成中重度的传导性耳聋。因为一侧耳正常,此类患者的言语发育通常不会有障碍,所以既往对单侧小耳畸形患者的治疗,集中于耳廓的整形,而不重视对患侧耳的听力重建。 随着对听觉研究的深入,对单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听力重建的必要性,逐步得到耳科医生及听力师的认可。正常人拥有双侧听觉,因此具备了声源定位以及嘈杂环境中识别言语的能力。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单侧小耳畸形患者,他们只具备一侧听觉,因此难以确定声音来源,并且在嘈杂环境中听觉表现较差。在临床上,很多单侧小耳畸形伴发耳道闭锁的患儿,能够正常地形成语言;但在复杂的听觉环境(上课、群体交谈、噪音背景)中,患者的听觉和沟通能力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差距。 因此,对于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如果伴发了耳道闭锁(出现中重度传导性耳聋),治疗的策略应该是听力重建与耳廓整形并重。这一治疗策略在西方国家已普遍得到认可,但目前在国内,很多单侧小耳畸形患者(或患儿父母)仍不太了解听力重建。这一认识的滞后,使很多单侧患儿错过了听力重建的最佳时机;而且传统的听力重建手术,会损伤耳廓重建所需要的皮瓣区,影响日后的耳廓重建,因此医生通常也只能在耳廓重建后,再进行听力重建。 听力重建应该在何时进行?单侧小耳畸形伴发耳道闭锁的患者,外界声音不能有效地传入内耳引发听觉,因此患者通常出现一侧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失大多在60分贝,为中重度耳聋)。此类患者的听觉发育,主要依赖正常侧的听力,即逐步形成单侧听觉模式。此类患者通过治疗,重建患侧听力后,听觉中枢需要一定的时期,对双侧的听觉信号进行整合。通常听力重建越早,患者听觉整合所需的适应期越短,两侧听觉的差异越小;反之则越长,差异越大。因此,对于单侧小耳畸形患儿,应及早进行听力重建,实现双侧听力的正常、平衡发育。目前随着麻醉技术和耳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一些单侧小耳畸形伴发外耳道闭锁的患儿,在2岁左右即植入振动声桥,在耳廓重建之前就完成了听力重建,获得了正常的双侧听觉发育。 我院自2010年5月以来,已对数十名患者进行了振动声桥的植入,其中大部分是小耳畸形伴发外耳道闭锁的患者。目前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我们提倡听力重建优先的治疗策略: -3岁左右,单侧或双侧植入振动声桥,完成听觉重建。 -10岁左右,取肋软骨,重建单侧或者双侧耳廓,完成整形。 单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的患者,都适合植入振动声桥。声桥植入要求患者的中耳内有一定的结构;医生在术前也会根据患者的颞骨CT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能够手术。
小耳畸形是耳部的先天性畸形,通常表现为耳廓的发育不良或者缺失,同时伴发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中耳结构畸形。小耳畸形患者的耳聋大部分是传导性耳聋。小耳畸形在欧美地区发病率低于亚洲地区,我国每年新增大量的小耳畸形病例。 小耳畸形患者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耳廓再造和听力重建。单侧小耳畸形和双侧小耳畸形的患者,其治疗方案略有不同。双侧畸形的患儿,必须尽早地进行听力重建,以保证患儿言语功能的正常发育。因此双侧畸形患儿,应该尽早进行听力干预,然后在10-12岁之间进行耳廓整形及再造。单侧畸形患儿,其言语功能通常能正常发育,因此听力重建不是那么紧迫,可以择期进行;耳廓的整形通常也在10-12岁之间进行。 听力重建是双侧小耳畸形患儿的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关系到患儿的语言发育,并对日后的学习、工作能力造成长远的影响。传统的听力重建术(即外耳道重建和鼓室听骨链的重建)因存在以下不足,目前已逐渐被新的听力重建技术取代:-只适合于小耳畸形评分(Jharsdorfer评分)在7分以上的患儿(8分以上效果较好)。-如果先进行外耳道重建及鼓室成形,破坏了耳廓重建区的皮瓣,因此日后重建耳廓的位置必须后移,从而影响耳廓美观。-重建的外耳道及听骨链,术后可能出现闭锁或者固定、脱位,造成听力再次下降,从而需要再次全麻手术修复。尤其是小耳畸形评分在7分以下的患儿,该可能性更大。 综上所述,通过传统的外耳道和鼓室听骨链再造来重建听力,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影响后续的耳廓重建;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手术。目前小耳畸形治疗领域的一个探索方向,就是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听力重建,既不影响后续的耳廓重建,又不需要反复手术进行外耳道和鼓室听骨链的重建。 同仁医院从2010年5月开始,陆续给很多小耳畸形的患儿植入了Vibrant SoundBridge(振动声桥)。这是一项新的技术:它能重建听力,但不影响日后的耳廓重建,同时也不需要反复手术重建外耳道和鼓室。那么,振动声桥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疗设备? 振动声桥由处理器Amade和植入体VORP两部分组成。Amade(图1)是处理器,它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编码为电磁信号,跨过皮肤发送到VORP。VORP(图1)是植入体,它的作用是根据接收到的电磁信号,驱动漂浮质量传感器(FMT)产生振动。 植入了振动声桥之后,小耳畸形的患儿这么听到声音的:外界的声音,被处理器的麦克风采集,然后被编码成精密的电磁信号,跨过完整的皮肤发送到植入体。植入体接收到信号以后,就指令漂浮质量传感器FMT(植入在内耳的开口处,图2)振动。因此振动不用经过外耳道和鼓室听骨链,就直接传入了患儿的内耳——患儿从而听到了清晰而自然的声音。同仁医院采用特殊的手术技术,在植入声桥时完整地保留耳廓重建区的皮瓣,使患儿日后的耳廓能重建在正常位置;同时,在整个重建听力的过程中,不需要重建外耳道和鼓室听骨链,患儿术后因此不会再面临反复手术的风险。很多小耳畸形的患儿,都在同仁医院植入振动声桥重建了听力,而且日后的耳廓重建不受任何影响。 振动声桥在欧美已经临床应用10余年,在全球已有数千名植入用户;2010年5月进入中国,在小耳畸形患儿群体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中国地区的小耳畸形发病率和患者总量都远高于欧美地区。在这样的病群背景下,在小儿畸形的振动声桥植入领域,我们同仁医院不论在病人数量和手术技术,都已位于国际前列。我们希望国内的患儿能早日得到治疗,健康成长。 图1:Amade(左)和VORP(右侧) 图2:FMT植入在内耳的开口处
为进一步提高耳鼻咽喉科医师的耳畸形诊疗和耳显微外科及耳整形外科手术技能,执行国家卫生部对高年住院医和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耳鼻喉科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计划,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09年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外科治疗学习班,将于 2009 年11 月 6 日 ~11 月 8 日在北京举行,学习班将由冷同嘉、戴海江教授等北京同仁医院知名耳显微外科专家,中国医科院整形医院耳整形专家,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以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外科专家主讲,采用理论课讲授与手术录像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形象直观,实用性强。举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报到时间:2009 年 11 月 6 日报到地点: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科研办 v\\:* {behavior:url(#default#VML);}o\\:* {behavior:url(#default#VML);}w\\:* {behavior:url(#default#VML);}.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报名费: 1000 元(含学习资料费)。食宿费自理,学习班负责安排住宿。联系人: 李晓檬联系地址: 北京崇内大街后沟胡同 17 号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邮编 100005联系电话: Tel: ( 010 ) 58265800 58265801 58265810 Fax: 85115988参加学习班的学员须于 10月 20 日前将回执寄回或传真,以便安排住宿。―――――――――――――――――――――――――――――――――――――――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外科治疗学习班通知备注:请将回执寄回,无双方单位公章的回执无效,回执单可复印。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原因比较复杂,至今仍然不清楚,可能与父母近亲婚配,或者母亲在怀孕早期(2-3个月左右)受到药物、射线、有害气体等等的影响或病毒感染有关。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侧或两侧的耳廓发育畸形,没有耳道口或者耳道狭窄,同时伴有该侧的听力低下。双侧耳畸形听力低下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言语发育,出现咬字不清的情况。孩子无法与家人和朋友正常交流,不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如果两个耳朵听力都差,那就要尽早手术。一般在孩子六、七岁时手术,至少提高一侧听力,让孩子能够正常上学。单侧听力差会影响孩子形成双耳立体听觉,使言语辨别能力减低。而且头面部的明显不对称也会在孩子的心里造成很大的压力,引起自卑以至自闭心理的形成。所以我们建议,单侧外中耳畸形的孩子,在保护面神经、脑膜、颞颌关节等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尽量行听力重建,以形成双耳立体听觉。但是单侧外中耳畸形的孩子我们一般建议等到十五岁左右手术。一方面,再造的耳道再狭窄的可能性小一些。另一方面,孩子的肋软骨发育比较充分,对手术的承受力也强一些。不过手术也不能太晚,因为成年之后,肋软骨就会发生骨化,影响耳廓支架的形态。手术分两期,中间间隔至少三个月,半年至一年比较理想,最好不要超过两年,否则软骨可能发生液化吸收。由于大部分患儿都处于青春期皮脂分泌旺盛和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在整个两期手术过程中,孩子和家长都要特别注意避免挤压碰撞,以及耳部粉刺感染。如果有耳廓红肿、流脓、疼痛甚至表面皮肤破溃等问题发生,就要随时复查,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