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养生的方法主要有那些呢,现介绍如下措施供各位朋友参考使用: 面宜常搽: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搽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发宜常梳:用双手十指伸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可流通气血,清醒头脑。 目宜常运: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耳宜常凝: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头脑清净,驱除杂念;常做这种动作,可去头眩之疾。 齿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可令人牙齿坚固不痛。口宜常闭:每日经常闭口调息,舌抵上颚,呼吸均匀和缓。津宜常咽:每日清晨,以舌抵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漱津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功能。 气宜常提:在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机升降。心宜常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排除各种杂念的干扰,静心安神,从而使气血平和,思维敏捷。 神宜常有:经常保持心情舒畅,神志安宁,无烦恼忧愁,性格乐观;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背宜常暖:背部为督脉巡行的主要部位;保持背部温暖 ,一可预防感冒;二可以强腰壮肾。 腹宜常摩:每于饭后,用手按摩腹部;用掌心在以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可按摩30次左右;以帮助消化,消腹胀。 胸宜常护:心肺位于胸部,因此宜多加保护,避免各种外伤;并可经常用手按摩胸部,以宽胸理气。 囊宜常裹:常以两手兜裹外肾,闭目调息;可以固肾强腰。 言语宜简默:为养生平时讲话不宜过多,以免耗伤真气。 皮肤宜干沐:将两手搓热,从头顶百会开始搓摩,依次为面部、肩臂、胸部、腹部、胁部、腰部、腿部等;每日一到两次,可舒畅气血。 肢体骨节宜常摇:每日伸展手脚,摇动躯体,以帮助气血流通。 足心宜常摩: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左对右,右对左,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痛风俗称是富贵病、帝王将相病,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患病人数增加较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发生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痛风好发的人群:男性患者为主,约占患病人数的95%,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急性痛风发病时的表现: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凌晨关节疼痛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痛风患者注意事项:⑴控制饮食:应采用低热能膳食,保持理想体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含嘌呤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其次为鱼虾类、肉类、豌豆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最少。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同时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⑵避免诱因: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穿鞋要舒适、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肌苷、喹诺酮类消炎药、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长时间脑力劳动所造成的“运动不足”、“肌肉饥饿”也较集中地表现在脑力劳动者身上。有专家指出:坐着工作是文明史上对人的新陈代谢影响最深刻的变化,这是造成我们许多新陈代谢失调现象的原因。那么,缺乏体力活动到底会对人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呢?1、体力降低比如:有氧代谢能力(最大摄氧量)、无氧代谢能力、耐力(全身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精力、灵敏性、调整能力均会下降。2、颈、肩病 由于经常久坐,低头工作或学习,颈、肩、背部的肌肉长期持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影响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局部供氧不足,组织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除,而在局部蓄积,这样就刺激了肌肉里的神经末梢,导致该部位肌肉疲劳、酸痛、僵硬,甚至肌肉萎缩。3、低头综合征 长期低头工作和学习,可使颈椎动、静脉受到牵拉,从而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可引起头晕、脑胀、头痛、眼花、眩晕、耳鸣、恶心等症状。4、心血管疾病 长期久坐,心脏工作量减少,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功能减退。有资料报道,伏案久坐的人冠心病发病率平均为12%,而长期从事体力活动者则为3%。5、肿瘤久坐可使胃肠蠕动迟缓,导致便秘的发生,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这就增加了有害物质与肠粘膜的接触时间。另外,伏案久坐者的免疫力减退,致使癌因素易于侵袭。故此,有关医学专家认为,预防和减少结肠癌的发生,不仅要合理地调节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还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6、加速老化无论从脑力劳动的特点来看,还是从青年的生理状况来看,进行体育锻炼非常必要。在伏案工作、学习1小时后,起身做些运动,如进行慢跑加徒手体操的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体质,在运动中,体内的铅、铍、锶等致癌废物可随汗排出,起到防癌的作用。伏案疲劳时,适量的徒手体操能驱散大脑皮层神经因思想高度集中所引起的紧张性疲劳,消除由于长时间坐姿而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可进行颈、肩、背部的肌肉锻炼。长期坚持健身和徒手操,以增强心肌和四肢肌力,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 要使运动获得预期的健身效益,首先得选择好时间。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人体运动受“生物钟”控制,故按“生物钟”规律来安排运动时间方为科学之举。 一般而言,早上阳光初照,空气清新,此时锻炼可增强胸肌力量,提高肺活量,对呼吸系统或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有好处。下午则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的承受力较其它时间高出5%。特别是在黄昏时分,人体运动能力节奏到达顶峰,视、听等感觉最为敏感,而心跳频率及血压值也较低且平稳,容易耐受运动引起的心跳加快和血压上升,故为中老年人锻炼的黄金时间段。晚上运动有助于睡眠,但须在睡前3—4小时进行,强度不宜大,否则反易导致失眠。 若为减肥,则宜在饭前空腹时运动,因为此时无新的脂肪进入脂肪细胞,容易减重。而中老年人不宜在清晨跑步,有资料表明:清晨跑步可增加血栓形成危险的39%,若安排在傍晚跑步,可使此种危险下降6%。
一 我国社会老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众所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以及居民平均寿命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这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显示: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可称为老年型人口,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国外相比,中国的老龄化有5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①老年人口的规模大。到2005 年底,中国60 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 44 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②中国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预计到2020 年中国老年人口要比现在纯增1 亿,达到2.48 亿。到2051 年,将达到最大值,4.37亿,占到当时总人口的11 % ,形势非常严峻。③老龄化在地区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④老龄化城乡倒置。⑤老龄化要超前于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人口老龄化带给中国的挑战很多,突出表现在4个方面: ①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压力越来越大。③为老年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④和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压力更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保健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议题。二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衰老日趋明显,健康和体力状况日趋下降,老年人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逐渐增多,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各种癌症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等。这些老年病的形成,不仅与衰老有关,而且常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联合作用的结果。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老年人面临许多问题,如退休、人际关系重组、丧偶、养老、与子女关系的问题等。研究表明,老年人离退休后,有1/3的人不适应这种社会和家庭中的角度改变,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和失落感。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容易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长期患病,又会导致自费者发生经济困难,使老年人心理受创伤;老年人衰老的同时,意识到临近死亡,虽然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但仍对死亡感到恐惧和对生命充满留恋,这些都是老年人容易遇到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三 我国老年保健中存在的问题1 老年保健服务的重点人群侧重在已患病的老人,忽略了对全社会所有老人进行健康服务。社区老年护理人员只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护理,局限于为家庭病床中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进行注射、输液、测血压等初级繁琐、重复的、单纯的技术操作,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未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及健康的促进因素,没有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未注重心理与社会方面的治疗与护理,忽略了老年人精神与情感的需求。不论是健康的老人,还是患病的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和依赖性增高,护理人员普遍对老年人遵循替代护理,未发挥老人自我护理。2 目前,各医院主要开展了对住院或就诊病人进行疾病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保健指导,社区护理中的社区访视几乎没有进行。社区访视是一种解决老年护理保健问题的既经济而又有效的手段和主要途径,可以取代一部分住院治疗,降低老年病人的医疗支出,节约医疗资源;可以缓解老年人心理矛盾,满足心理需求。社区访视与健康教育流于形式。3 老年护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在社区护理中所占比例很小,培养出来的护士较难适应老年护理保健。护理教育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师重传授知识,轻实际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治疗,轻保健。4 老年人医疗保健的需求增长速度与医学资源配置不相适应。目前,我国老年医院和老年人慢性病治疗或照料机构、康复机构、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机构很少, 且多数条件较差, 从业人员大多未经专门训练, 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部分条件较好的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因以赢利为目的, 只能满足一小部分有经济支付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5 在老年保健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老年性疾病预防和老年健康科普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一批致力于老年事业和改善老年健康状况的企业、产品、服务不断涌现,为促进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相伴生的问题和矛盾也愈来愈多,产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扰乱了行业整体的发展秩序和良好信誉。广大老年朋友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与服务缺乏应有的认知和判断,无法获得对其健康有所帮助的权威信息发布和专业指导。6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布难以保证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老年人平均享用卫生保健资源。四 我国老年保健的对策我们不能改变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但必须采取积极应对的姿态,从新的理念和视角促使老龄化成为健康的社会发展因素。目前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我们将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千方百计的寻找少花钱,多办事的有效方法。1 加强全科医师和老年病专科医师的培训,使其具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重视老年病防治所需要的健康服务及照料人员的培养,促进老年医学的发展并使其与社会医学等诸多边缘学科相结合。向整体医疗发展,切实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医疗、家庭及社会服务。而中医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包括机体自身整体性以及内外环境统一性。因此对中医师的培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 挖掘和整理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发挥我国中医药学科的优势,探索和创造一套适合老年人特点、深受老年人欢迎的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模式。如在养身保健方面, 发挥中医的精神调摄法、运动锻炼法、顺应自然法、起居有常法、环境居住法、饮食调节法等;在疾病治疗上, 发挥其各种辨证论治法以及各种传统疗法。另外中医药在治疗时具有特异性、副作用小,方法多等优点,尤其对于治疗年老体弱者更具优势。3 在应用现代医学治疗时往往需要明确的诊断,且在诊疗过程中大多需要进行大量的检查,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医疗的费用。此外,对于治疗某些目前科学研究尚不明确的疾病或者是亚健康状态,应用现代医学治疗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而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诊断的方法不同,往往不需要复杂的检查,且对于老年慢性病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在老年的保健中有良好的发展空间。4 老年健康教育是老年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及卫生知识水平和疾病防治能力,这是保障广大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基本方法,也可以减少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减少医疗费用开支。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已经融入了人民的生活,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优势,开展对全民的健康教育。5 毫无疑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子女不在身边或子孙不孝,养老方式选择不当、丧偶寡居以及高龄老人来说,精神赡养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老年保健工作中不可忽略心理卫生。在中医理论中,情志既可致病,也可治病。针对老年人的孤独感、自卑感、抑郁感等负面情绪问题,我们除了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提供医疗和心理咨询,也可利用中医相关理论,进行精神疗法,具有简便易行有效等优点。6 人到了老年之后,气血阴阳、五脏功能都处于失调的状态:肠胃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衰减,一旦患病,就能损伤正气,致病情缠绵不愈。但通过帮助老年人掌握一定的中医基本理论,使其能够采用合理的饮食并配合药膳来增强体质,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衰老减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7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年龄及老人各自的不同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打球、练拳、慢跑等,强度因人而异,以舒适、能耐受、不觉疲劳为度,贵在坚持。8 现代研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现代工业带来的污染,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农药污染等,都会导致很多疾病,对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提倡回归自然、顺应自然,选择高质量的优美环境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颐养天年、健康长寿。WHO老年卫生规划项目认为: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康复、保健、护理等服务。老年保健目标是实现健康的老龄化。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到衰老与疾病有一定的联系,但衰老并不是一种疾病,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在生命的晚期,人们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健康的老龄化不仅仅是延长人类的生物学年龄,还应延长人类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健康的老龄化并非是指老年人长寿不生病,而是指老年人健康的寿命更长,缩短老年人伤残期与需要依赖他人护理的时期,延长参与社会的年限,缩短与社会隔绝及受歧视的年限。总之,老年保健工作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动员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不能满足于知道,也不能光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这样才能为我国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例行体检中肾功能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肾功能的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恶心和呕吐、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倦怠、体重下降、瘙痒、夜间抽筋、异常的出血、浮肿、贫血、呼吸困难、精力不充沛、头脑混乱等,如果有这些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并注意以下项目: 测量血压;尿蛋白检测;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您的肾脏正常情况下会重吸收任何滤过的蛋白质。然而当肾脏受损伤时,蛋白质就会漏入尿液中,尿液中蛋白质增多可能是肾脏损伤的一个早期的标志;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持续性的蛋白尿(在几周内有两次阳性结果)提示慢性肾脏疾病。血液生化检查检测血肌酐水平,肌酐来源于正常肌肉活动产生的废物。当您的肾脏受损伤时,肌酐就会在血液中累积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血肌酐的检测可用来估计肾脏功能的水平。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逐年增多,其中骨质疏松症占较大比例。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病人约9000万人。人的一生中,骨骼系统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破骨细胞不断分解旧骨,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骨。随着年龄增加,骨骼也和其它器官一样,发生退变,分解速度大于形成速度,骨钙和其它矿物质以及骨基质总量以每年1%的速率递减。因而,骨骼质地渐渐疏松,强度和刚度下降,出现全身无力、腰酸背痛等症状。脊柱椎骨支持不住体重,慢慢塌陷变扁,导致弓腰驼背,身材变短,影响心肺功能。同时,也容易发生骨折。 时下许多老年人在服用壮骨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补钙保健品,显然他们已经认识到补钙的重要性。可是有的效果并不好。因为人体吸收钙需要维生素D的协助,如果缺少维生素D,尽管食物中钙质丰富,依然不能吸收,满足人体对维生素需要借助阳光。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我们日常所需要的维生素D,除食物供给一小部分外,主要是通过日光照射而获得的。所以,只要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即完全可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 不论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本身都没有生物活性,它们必须在肝、肾中进行一定的代谢活动,转变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即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粘膜吸收钙质。 为了防止老年性骨质疏松,就要适当补钙,为了保证钙的吸收,体内就要有充分的维生素D;因此就需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老年人接受阳光照射,并非意味着冒着高温,刻意在烈日下炙烤;只要经常注意在户外活动即可。冬天气候寒冷,老年人体质较差,往往足不出户,便可能发生维生素D缺乏。春天一到,风和日丽,是户外活动接受阳光普照,补充维生素D的好时机。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因而隔着玻璃晒太阳,对提高体内维生素D是没有用处的。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服用维生素D过量,可使血钙浓度上升,钙质在骨骼内过度沉积,对身体不利。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要适当锻炼身体。骨骼系统的功能是负重和运动,越是锻炼,越是坚强。有报道烟草、咖啡、可口可乐可引起人体维生素D缺乏,影响小肠对钙的吸收,因此建议戒烟限酒,少喝或者不喝碳酸饮料;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对骨质疏松患者可应用防治骨质疏松药物。
眼下业已进入隆冬季节,随着天气日益变冷,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将面临骨性关节炎的困扰。那么骨关节炎病有何特点,寒冷的冬天中老年人应注意什么呢?骨性关节炎又称增殖性关节炎,一般多发生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特征为关节软骨变性和唇样骨质增生,常发病于某一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骨性关节炎发病缓慢,最常见的是膝骨关节炎,但也有膝、腰、髋关节同时患病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和关节僵硬感,尤在休息后,开始活动时最为明显,而适当活动后僵硬感可缓解;但由于天气变冷或受凉、居处潮湿、劳累时均可使关节疼痛症状加重;此时,患者会在关节活动时,感知到骨摩擦音,关节局部有轻度压痛,一般无肿胀。X光片显示关节腔隙变窄、骨质硬化、边缘呈唇样改变等。因此患有骨关节炎的中老年人,应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因冬季气候寒冷,关节局部血运欠佳,可使关节疼痛症状加重,而使活动困难。此时应避免关节的过度运动或过度劳累导致关节再损伤。急性发作期关节剧烈疼痛时应适当限制活动;适量运动如太极拳或剑,不宜爬山、跑、蹦、跳等活动,局部热敷、按摩、理疗均可减轻症状,中医药辨证施治会进一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亚健康状态自测12问 对照着下面这些症状。测一测自己是不是有亚健康、或是亚健康到了什么状态了? 如果你的累积总分超过30分,就表明健康已敲响警钟;如果累积总分超过50分,就需要坐下来。好好地反思你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和营养搭配等;如果累积总分超 过80分,赶紧去医院找医生,调整自己的心理,或是申请休假,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吧! l、早上起床时,有持续的头发丝掉落。5分 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3分 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10分 4、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5分 5、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自闭症式的渴望。5分 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达了对你的不满。5分 7、工作一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10分 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5分 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 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如嚼干蜡。5分 10、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5分 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休息是心。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2分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10分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今天早上起来,发现眼 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5分 16、性能力下降,昨天妻子(或丈夫)对你明显地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性欲望。妻子(或丈夫)甚至怀疑你有外遇了。10分
老年的统一标准年龄,目前尚众说纷纭。但一般来说,年过60岁即进入老年范畴了。1980年12月亚太地区老年学会会议期间,在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亚太地区60岁以上为老年人。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认为我国也以60岁以上为老年人较为合适。人进入老年时期,天癸不足,体质自然有所变化。如《养老奉亲书·戒忌保护》认为高龄老人气血渐衰,真阳气少,“精血耗竭,神气浮弱”,因而老人疾病常具有同病多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同一病人身上往往出现多种病理变化。例如饮食所伤,除脾胃首当其冲外,还会涉及肝、肾,以致气血、筋骨怯弱难支。因此,老年病辨证多虚,但又不完全是虚。有时也有虚中挟实,正虚邪实,甚至还有正不虚而邪实的。其次,老年人许多征象是老,不是病,如老年人行动迟缓,思维减退,耳不聪,目不明,饮食不香,眠差多梦等现象,这只能说是老的状态,不能说是病,但整个机体和脏腑器官,气血阴阳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又不能单纯认为是老,所以说又是病。著名老中医蒲辅周曾说:“我现在无论是精神、体力都不如健康人,但这是‘老’不是病,不要随便治疗,不过我像一栋旧房子,经不起风雨,易于崩溃。”这就说明老年人容易生病,不高度重视,及时救治,往往带来极坏的后果。还有老年人疾病临床上表现很不典型,往往症状轻而病情重,以肺炎为例,老年人患病时往往无高烧甚至不发烧,咳嗽不明显,吐痰也少,白血球计数也可能不高,只表现为嗜睡,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作ⅹ线检查即可发现有病变。一、饮食养生 中医学认为饮食水谷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是供给人体营养物质的根本途径。饮食的正常消化和吸收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体进入老年期后,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因此如果不注意饮食,往往被饮食所伤而危害健康。 1、科学饮食 老年人大多肾衰胃虚,由于肾气虚弱,老年人的牙齿易松动无力,甚至脱落。此外, “肾者,胃之关也”,肾气虚弱可使胃肠蠕动减缓,消化能力减弱,在饮食上以松软为好,少吃或不吃油炸、火烤类坚硬食品。在食物烹调上,以蒸、炖、烩为主,有助消化吸收。医学家认为,老年人以食粥养生最佳,尤其是早餐食粥有利养胃。这是因为胃经过一夜蠕动后存食基本排除处于空腹状态,故而饮用稀粥最为适宜。古代老年人在都喜欢软食,并在饮食中掺以一定的药物,称为软食剂,常见的软食剂有粥、馄饨等。反之,煎饼等硬食之物,老年人不宜多吃。老年人多属虚寒之体,因此老年人宜温忌寒,颇有道理。在深秋和冬季,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食用具有滋补作用的食品与药膳等,以利保养元气。在热天,则要少食生冷食品,尤其是冷饮,不可过度食用,以防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等病症。此外,中医认为阳虚、寒证疾病应禁忌生冷寒凉食物;阴虚热证疾病,忌辛辣、烟酒及其他热性食物,这对老年人养生亦有裨益。 2、饮食有节 “节”是节制、节律,饮食质和量太过或不足,饮食无定时,均可谓之不节。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饮食一定要有节制,适时适量,饥饱适中。切忌暴饮暴食或节制过度。他主张老年人的饮食种类与调配上要合理,认为《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主食、肉类、蔬菜都能养人,有益身体,饮食要多样化,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为宜。对生冷、辛燥之品,应少食。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精神养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特别是老年人具有易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生理特点,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及机体内部衰老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各种情志变化,这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精神养生在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老年人实行离退休制度。老年人退休、离休后,生活地位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疾病缠身,在情绪上产生一些波动,引起一些心理变化。在行为上表现烦躁易怒,爱发牢骚,或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寝食不安;或孤独,多疑,忧郁,自卑等。这些不良刺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会引起组织、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它可诱发内分泌功能失调,降低免疫能力,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内在的条件。如乳腺的发生就与消极情绪有关。长期的消极情绪又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的心情越是压抑,越容易死于心脏病。实验研究证明,人在愤怒、恐惧、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下,血压明显升高。故经常发怒的人最易患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 总之,不良情绪不仅可诱发多种疾病,还可使病情日益恶化,最终导致身亡。因此,老年人在患病期间遇事更要随时注意克制自已的情感,从心理上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自觉控制自已的情绪,坦然地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谨慎地应付重大事件,冷静地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分析、判断每一件事;力争做到遇喜不狂,遇悲节哀,遇有气愤之事不暴怒,遇上不顺利的逆境不绝望。要求老年人能宽容、体谅,能自我安慰、自我调节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种种烦恼。 此时应根据自己的工作及新的生活环境的特点,给自己制定有意义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咨询、写回忆录、学点书法等,使之脱离寂寞单调感。三、起居调理养生,四时有序 1、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篇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髮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匆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形],收摄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飱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人们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变化,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中医认为,人体在四季中也有这种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们的生活起居和思想情绪都要求适应这种规律。一般说来,春回大地,气候转暖,阳气生发,万物发萌,此时气候乍热风气盛,老年人之宿疾最易复发,要防止风邪侵袭,预防感冒以及气管炎的发作。老年人可以适当地踏青散步,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微风的拂煦,吸收大自然的活力。 夏季日照长,阳光充沛,万物生长旺盛。如能适应夏季气候,正确调养,人们就可以使机体积蓄充足的阳气,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为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做好准备。夏季暑气逼人,老人应注意避暑,不宜过于贪凉。老人要经常洗澡,以使皮肤疏松,体内的阳热之气得以发泄,同时炎热气候下要调息静心,避免发怒。 秋季气候转凉,天高气爽,燥气较盛,须防秋燥。深秋时期,秋风劲急,万物萧条,此时老人活动相应地逐渐减少,注意收敛神气,为身体内部阳气的潜藏做好准备。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闭藏,阴寒之气较盛,老人更需避寒保暖,以维护阳气不使外泄,锻炼亦应以室内为主,随时注意养精蓄锐,从而迎接来年春天之升发。 2、起居有时 起居作息有常,遵循生活规律,也是强身延年的关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有季节卧起早晚之宜,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是指人的起居,要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一天之中,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也要合理安排,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增加生活的情趣。 3、运动有法 老年人一般好静不好动,而生命又在于运动,因此必须劳逸适度。高师指出,老年人不宜强度大的劳动,但进行轻微的劳动、运动是十分必要的。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或练习剑术等,都可以坚持,这样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防病。有的老年人长期练太极拳,高血压病得到控制。假如体质较弱者,可采用散步、养花等,锻炼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久而必见功效。 总之,采用正确的运动方法,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一种积极方法,对于延年益寿将大有裨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兵],不亦晚乎?”因此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亚健康等重点人群开展养生保健。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伤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咨询及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科普活动,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推广使用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处方,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一般情况下,食物过敏反应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其原因一是作物品种变异,由于目前广泛使用化肥、杀虫除草剂以及灌溉水源和作物生长环境污染,禽畜食用的混合饲料含较多的致敏物质等因素,使近年来食物所含过敏性物质成分增加;二是儿童个体因素,包括婴儿免疫因子缺乏、体质较弱或免疫机能稳定性差,还与机体发育尚未完善有关。 食物过敏反应又称食物变态反应,是人体对食物抗原产生的超敏反应。常见的引起过敏的物质大部分属于蛋白质包括牛奶、鸡蛋、花生、虾、螃蟹、豆类、坚果、海产品等。此外,面粉制品、水果蔬菜中的荔枝、芒果、茄子等,也是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食物过敏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症状,并可见呼吸道症状和腹泻、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引起过敏的食物也不同,而且过敏与遗传也有关系,如果父母属于过敏体质,小孩发生过敏的几率相对较高。要防止食物过敏,惟一的办法就是避免食入引起过敏的食物。某些患者只对一两种食物过敏,可将吃进食物的种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确定过敏原因后,应避免再继续食用这些食物,这样忌口就有针对性,可以缩小忌口的范围。如果是对虾、螃蟹、蚕豆等过敏,那就应考虑不吃或少吃。对某些食物如花生、贝壳类海鲜、鱼、坚果、荞麦或芥菜等有明显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者,通常一生都会对这些食物过敏。而对牛奶、蛋、豆奶、麦等有过敏反应者,则一般平均于六个月大时发生,至十四个月大即可安全添加,并随年龄增大而消失。即使对于禁忌的食物也并非永远忌口,一般待疾病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尝试吃过敏食物,从小量开始,如无特殊反应,可逐渐增加量和次数,经过反复多次脱敏,一些人对原来过敏的食物,可以不再发生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