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作为生物和医学领域的一个全新概念,为临床更为准确、有效的诊断、治疗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在肺癌和乳腺癌领域,精准医疗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http://shmc-wx.51tingyi.com/video/detail/150
2018年美国癌症协会年会将在美国芝加哥McCormick Place North/South举行,召开时间为2018年4月14日至4月18日。美国癌症协会年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大的科学会议,它关注于高质量癌症研究高及创新的各个方面。其科学的广度和卓越的声誉吸引了该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人员,该协会的设计和服务促进了癌症领域科学家在知识和观点上的交流,他们致力于癌症研究、为下一届癌症研究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提高公众对癌症的了解。赵晖主任的医学研究被2018年美国癌症协会年会壁报接收,受邀参加2018年美国癌症协会年会。
2018年1月赵晖主任医师在114名医导航谈骨转移癌痛的治疗和管理http://www.114-91.com/shmc_expert_video_view.jsp?id=140赵晖主任与疼痛科徐永明主任共同探讨骨转移癌痛的治疗和管理采访嘉宾: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赵晖主任疼痛科:徐永明主任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赵晖主任:特需门诊:周五上午,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徐永明主任:专家门诊:周四上午、下午癌痛的治疗和管理主持人:赵主任,您好!很高兴又见到您,您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又有一位您的同事来参加我们的节目,能为我们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下吗?答:赵晖: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再次来到114上海热线,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赵晖。今天我请到了我们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的一位专家和我一起来,这位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的徐永明主任,他长期从事疼痛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擅长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及微创介入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徐永明: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交流。一问:赵主任,您是骨转移癌治疗的专家,之前也和我们分享了很多您治疗的经验。我听说骨转移癌患者往往会有剧烈的疼痛,是这样的吗?赵主任答:是这样的,疼痛相信大家都体验过,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作为第5生命体征,与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一起,是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骨转移癌患者中60%以上都是以疼痛为首发症状而来就诊的,骨转移癌患者的疼痛发生率超过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早期多呈间歇性,常表现为钝痛,后转为持续性,夜间疼痛更明显,运动劳累后可加剧,常伴有痛觉过敏。二问:听您这么一说,疼痛是骨转移患者非常常见的症状,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和我们普通人说的疼痛是一样的吗?赵主任答:是一样的,但又不完全一样。骨转移是肿瘤转移到骨骼引起的,患者得了肿瘤而引发的疼痛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癌痛。癌痛包括肿瘤相关引起的疼痛:如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治疗相关引起的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疗或化疗后产生;非肿瘤引起的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比如长期卧床引起的静脉血栓。与普通疼痛相比,癌痛比较剧烈、持续时间比较长、疼痛原因复杂、常伴有心理影响。癌痛会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患者会变得非常紧张、焦虑,会有失眠、抑郁、情绪低落,甚至绝望,可能会造成治疗中断。 在我们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经常会遇到癌痛的患者,有些患者认为,癌痛是正常的,肿瘤治好了,自然就不痛了。他们很抵触止痛药物的使用,只有当疼痛剧烈时才会偶尔用止痛药。长期癌痛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患者会吃不好,睡不好,严重影响情绪,出现愤怒、疲惫、厌世等不良情绪,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想要放弃治疗。不过大多数患者经过我们整合门诊的综合治疗,疼痛会有较好地控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整合门诊的专家团队中有疼痛专家的原因。三问:听您这么一说癌痛的危害确实很大,我听说疼痛也分类的,徐主任,是这样的吗?徐主任答:是这样的,疼痛可以根据持续时间分类,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是短期存在,少于2个月,多起源于新近的躯体损伤,是损伤的直接作用,如手术、创伤后疼痛等,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对患者有保护作用,提醒患者寻求医疗帮助;慢性疼痛多持续3个月或以上,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常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疼痛也可以根据疼痛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分类,可分为:躯体性疼痛,能精确定位,主诉为刀割样、搏动性和压迫样疼痛;内脏性疼痛:常更加弥散,表现为钝痛和痉挛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遭受伤害引起,可形容为烧灼样痛、锐痛或电击样痛。四问: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是哪一类的呢?又有些什么特点呢?赵主任答:骨转移癌引起癌痛的原因包括:由于肿瘤细胞介导的化学物质刺激、肿瘤直接浸润或蔓延至神经丰富的骨膜、肿瘤机械性压迫引起骨组织变薄而导致骨构不稳定、肿瘤从骨组织扩散到邻近的神经组织或大的转移灶使皮质张力明显增加等。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是最为复杂的疼痛综合症, 包括稳定的基础性疼痛,表现为钝痛,多表现为慢性疼痛,往往阿片类药物治疗有效;但骨转移癌还有自发性的爆发痛和与运动相关的事件性疼痛等急性疼痛, 阿片药物难以控制这种类型的疼痛。所以骨转移癌的癌痛治疗需要正规治疗。五问:那骨转移癌的癌痛应该怎么正规治疗呢?赵主任答:癌痛规范化治疗原则包括口服给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按三阶梯原则给药、用药剂量个体化,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常用的癌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镇痛药物:具有给药方便、有效、可控性强、安全有效等特点,为首选方法。主要采用口服或无创性给药方法,其中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基础用药,同时辅以其他药物,如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塞来昔布)、激素(如地塞米松)、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吩噻嗪类药物(如异丙嗪)等,协助止痛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2.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破坏疼痛相关的外周神经以控制疼痛,包括介入手术、神经阻滞术等。3.其他方法:包括心理疗法、抗焦虑和抗抑郁治疗等。无论给药当时是否有疼痛,需要按时使用镇痛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能提高机体耐受性,且更安全有效,所需要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相反,长期得不到有效镇痛治疗的癌痛,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敏感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癌痛不仅是患者需要面对的,也是患者全家应该一起去面对,因为病痛,许多患者功能损失,生活能力下降。需要家人的照顾,所以如何面对并积极处理疾病非常重要。在考虑癌痛的时候,病因对患者固然重要,但是了解病因、区分病因后给予积极的治疗,包括对患者全身心的关爱与照顾,在整体治疗里面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对于骨转移癌患者止痛药物的使用应该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的。正如我们之前几期中介绍的,针对原发肿瘤的全身治疗,局部的放疗、介入手术或者开放性手术也是需要考虑。我还想强调一点,骨转移患者可能发生骨相关事件,例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综合症,都可能引起严重的疼痛,而为缓解疼痛进行的放疗和骨手术也是骨相关事件的一种。六问:刚提起了三阶梯止痛原则,什么是三阶梯止痛原则?赵主任答:三阶梯止痛原则是指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非阿片类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 弱阿片类药物包括可待因、曲马多等。第一、二阶梯药物在使用时,镇痛作用有“天花板效应”,即一定的剂量后,增量不能增效;第三阶梯代表药物没有“天花板效应”。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药物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阿片类药物主要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在副反应耐受的情况下,阿片类药物可以无极限加量直至患者的疼痛得到充分的控制。我还想提醒一下,目前有一类阿片类和非甾体消炎药的复合制剂,例如泰勒宁,这类药物相对阿片类药物容易获得,但是由于非甾体消炎药有“天花板效应”,如果大剂量使用可能无法得到阿片类药物的效果,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七问:我一直觉得疼痛是蛮主观的感受,那医生是怎么判断患者疼痛的程度的呢?徐主任答:您说的非常正确,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由于疼痛的感受个体差异很大,对疼痛性质的认知也会随着其本人的经验、语言表达而大有不同。疼痛的表现形式变化繁多,正确地认识疼痛、了解疼痛,才能有效地控制疼痛。疼痛评估是控制癌症疼痛最关键的一步,治疗开始前必须对疼痛做好详尽又全面的评估,通过评估医生可以了解疼痛的分类、性质、强度、部位、范围,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包括1.疼痛的部位:哪里有疼痛,如腹部、胳膊、胸部等,也可用手直接在身上指出;2.疼痛的性质:刀割样、刺痛、钝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痛、麻木痛等;3.疼痛程度:目前学界认可的方法是利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数字模拟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或者疼痛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NRS评估法:0:无痛;1-3: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4-6: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从0级:没有疼痛到10级:疼得死去活来。很多患者的表面看不出有多疼,但是患者表述我已经疼到了10级,那我们也要尊重他,我们要分析患者为什么说自己痛到了10级,要给与整体的评估后再通过积极的治疗来改善病人的这种状态。如果是心理因素应当给予患者相关的心理疏导与支持甚至用一些药物。只有这样经过整体的治疗才能有效的缓解病痛。因此在考量一个患者疼痛的时候,既要考虑身体本身疼痛的原因,还要考虑癌痛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八问:徐主任,能不能再为我们讲解下癌痛的介入治疗,和我们分享下成功的病例?徐主任答:大约 10% 伴有疼痛的癌症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注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介入技术(神经阻滞和鞘内给药)可以有效控制常规策略无法治疗和受副作用剂量限制的顽固性疼痛,该技术一般以单一疗法进行或与其他系统性疗法结合。从口服到硬脊膜外或持续皮下给药,吗啡的药效和副作用均得到有效改善。脊髓阿片类药物主要通过与胶状质的μ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可以通过硬脊膜外途径给药或鞘内经皮导管、植入性抽运器途径给药。脊髓途径可以降低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剂量。如果阿片类药物通过硬脊膜外途径给药,20%~40% 剂量就可以产生等效的止痛效果;如果采用囊内途径给药,10% 剂量就可以产生等效的止痛效果。阿片类药物的鞘内给药需要考虑患者疼痛的解剖位置:头颈部、上下肢、躯干。完全植入性系统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定位比较复杂。这些介入技术并不适合感染、凝血障碍或生存期短的患者。九问:如果止痛效果不佳怎么办?赵主任答:如果止痛效果不佳,可考虑1)改变给药途径:对于无法经口服给药的患者,可以改成经口腔粘膜、鼻粘膜、直肠粘膜和经皮肤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静脉或椎管内给药等。2)病人自控镇痛:病人自控镇痛(PCA)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注射泵在持续给药的基础上,病人可以根据疼痛感受自行追加药量,达到有效镇痛;给药的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硬膜外腔或神经鞘内。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药物浓度,设定PCA泵的负荷剂量和持续剂量,设定冲击量和锁定时间;病人根据疼痛感受,按压给药的旋钮,追加给药,达到有效镇痛。3)阿片类药物轮换:虑更换另一种制剂,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药物的镇痛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一般来说,对一种阿片类药物耐受,经过更换其他药物后,再应用该药物仍然会有镇痛效果。更换新的药物需要按照等效剂量重新滴定;应用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再更换其他药物,此过程为阿片类药物轮换。另外,如果伴有以下类型的癌痛应该注意: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应考虑联合使用辅助镇痛药物。以阿片类药物为基础,辅助镇痛药物以抗惊厥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为首选,必要时可增加非甾体类药物或类固醇激素。骨转移性癌痛可以使用姑息性放疗和微创介入治疗,以及双膦酸盐/地诺单抗、放疗等联合治疗。我们正在一项临床试验,是针对正在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不佳的骨转移癌癌痛患者,是一项全球18个国家开展。药物是针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均显示对癌症疼痛有镇痛疗效。我们还准备在明年开展椎管内镇痛泵的治疗。如果有患者有需要可来我们每周二上午的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咨询。十问:今天市六医院的专家为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癌痛的知识,最后各位专家再为我们患者讲两句。徐主任答:癌痛是骨转移患者常见的症状,需要对癌痛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够正确对待与处理癌痛。虽然癌痛是痛苦的,但是通过正规的治疗,大多数的癌痛都能得到控制。赵主任答:骨转移引起的癌痛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积极的全身和局部治疗,再加上正规的止痛治疗,希望能为癌痛患者带来无痛的春天。
【招募患者】在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骨转移癌痛患者中评估Tanezumab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试验药物简介tanezumab是一种实验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选择性靶向结合并抑制神经生长因子(NGF)发挥作用。在机体受伤、炎症或处于慢性疼痛状态下时,体内NGF水平会升高。通过选择性抑制NGF,tanezumab可能有助于维持来自肌肉、皮肤和器官产生的疼痛信号不进入脊髓和大脑。tanezumab具有与阿片类药物和其他镇痛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不同的崭新作用机制。tanezumab也是获得FDA快速通道地位的首个NGF抑制剂。本试验适应症是癌症疼痛。试验目的在主要由骨转移引起癌痛并正在接受基础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受试者中证明第8周时Tanezumab 20mg SC的镇痛疗效优于安慰剂SC优于安慰剂SC。在主要由骨转移引起癌痛并正在接受基础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受试者中评估Tanezumab 20mg SC相对于安慰剂SC的安全性。试验设计试验分类: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分期:III期设计类型:平行分组随机化:随机化盲法:双盲试验范围:国际多中心试验入组人数:总体176人,中国60人入选标准1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注明日期,该知情同意书将证明受试者已被告知所有研究相关信息。2愿意并且能够遵从访视安排、治疗计划、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研究步骤。3男性或女性,年龄≥18周岁。4筛选时体重≥40Kg。5受试者患有癌症并确诊发生骨转移,或患有多发性骨髓瘤。6筛选时或在筛选访视前120天内,根据当地的医疗标准通过影像学证实骨转移(例如通过骨扫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扫描)。7预计受试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需每天使用阿片类药物。8受试者愿意在整个研究期间不使用禁用药物(包括NSAID)。9筛选时指定骨转移癌痛点的平均疼痛评分≥5。10筛选时病人癌症疼痛整体评估必须为“一般”、“较差”或“很差”。11筛选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为0、1或2。12筛选时骨髓功能符合以下要求(如果需要,可重复检查以确认):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500/mm^3或≥1.5×10^9/L;b.血小板计数≥100000/mm^3或≥100×10^9/L;c.血红蛋白≥9.0 g/dL。13筛选时肾功能符合以下要求(如果需要,可重复检查以确认):a.中心实验室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30 mL/min,并且b.尿蛋白<2+(中心实验室执行的尿试纸检查)。如果尿试纸检查结果≥2+,则24小时尿蛋白应<2 g/24小时。14筛选时肝功能符合以下要求(如果需要,可重复检查以确认):a.血清总胆红素≤1.5×ULN;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5×ULN(如果肿瘤累及肝脏,则≤5.0×ULN);c.碱性磷酸酶≤5×ULN。15如果受试者当前未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筛选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凝血酶原时间(PT)<1.5×ULN(如果需要,可重复检查以确认)。当前正在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受试者,INR必须在其临床状态适用的建议范围内。16有生育可能和怀孕风险的女性受试者必须同意在整个研究期间以及末次皮下注射分配的研究药物后112天(16周)内采用至少一种高效避孕方法。17无生育可能的女性受试者(即必须符合以下标准中至少一项):1)具有子宫切除术和/或双侧卵巢切除术记录;2)医学确诊为卵巢功能衰竭;或3)已绝经,即在无其他病理学或生理学原因的情况下至少连续12个月停止正常月经,并且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符合绝经后状态。排除标准1受试者的疼痛与肠梗阻/穿孔、脊髓压迫、硬膜外转移或负重骨骨折或濒临骨折(impendingfracture)等肿瘤急症相关2受试者发生脑转移或脑膜转移。3筛选时存在高钙血症(必要时通过重复检测确认),定义为白蛋白校正的血清钙浓度≥12 mg/dL。如果测定的白蛋白浓度<4.5 gm/dL,校正后钙浓度(mg/dL)=钙浓度测定值(mg/dL)+0.8×(4.5 gm/dL-白蛋白测定值gm/dL)。4受试者的疼痛为神经性疼痛、内脏痛或性质未知,由既往抗肿瘤治疗、感染或其他主要与骨转移无关的原因造成。5在基线评估期第一天前30天内开始的原发恶性肿瘤或骨转移全身治疗,包括化疗、激素治疗(例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或拮抗剂)、双磷酸盐和denosumab。注:仅在日本,从基线评估期第一天前30天至第32周,禁止使用可引起外周神经病变的化疗药物(即紫杉醇、多烯紫衫醇、奥沙利铂、顺铂、长春新碱、沙利度胺或硼替佐米)。6在基线评估期第一天前30天内接受过骨转移放射性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对适合通过外照射放疗治疗痛性骨转移的受试者,不应以参加本研究替代其外照射放疗。7在基线评估期开始前30天内开始或以不稳定的剂量联用单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皮质类固醇或肌肉松弛剂等辅助镇痛剂的患者。8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及临床和放射影像学标准诊断为膝或髋骨关节炎;由中心阅片人员评估放射影像学标准。9存在符合肩骨关节炎症状以及放射影像学表现(例如,关节间隙变窄、骨赘)的受试者。10筛选前1年内大关节(例如髋、膝或肩关节)有重大创伤或接受过手术。11有骨坏死史或骨质疏松性骨折史(即受试者有骨质疏松症和轻微创伤性或非创伤性骨折)。12根据tanezumab项目放射线片图谱,由影像学中心阅片人确定,筛选时有影像学证据提示以下任何一种疾病:1)急进性骨关节炎,2)萎缩性或营养不良性骨关节炎,3)软骨下不全骨折,4)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SPONK),5)骨坏死,或6)病理性骨折。注:a.继发于放疗(即放射性骨坏死)且与骨转移相关的(即累及肿瘤-骨界面)的骨坏死患者允许参加本研究。b.椎体破坏小于50%且不存在椎管受损的脊椎病理性骨折受试者允许参加本研究。c.经治疗(如固定)且已愈合的非负重骨(如肱骨)病理性骨折受试者,如果骨折不涉及大关节,则可以参加本研究。13有临床意义的心脏疾病症状和体征,包括但不限于:a.筛选前6个月内缺血性心脏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b.筛选前6个月内因为冠状动脉疾病接受手术治疗或支架置入;c.筛选前6个月内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III级或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已知的左心室功能不全伴射血分数≤35%、心肌病、心肌炎;d.筛选时ECG显示静息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或静息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e.研究者认为会导致受试者不适合参与研究的任何其他心血管疾病。14筛选访视时或基线访视进行随机化前,重复测量体位性血压后,有证据显示受试者有体位性低血压(请参见章节7.3.7)。如果无法确定体位性血压的变化值(例如,无法确定稳定的仰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受试者则不能参加研究。15筛选前6个月内被诊断为会阻碍受试者完成要求的研究活动的短暂性缺血发作或脑卒中伴后遗症(例如失语、重大的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16有临床意义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诊断或症状和体征,包括但不限于:a.阿尔茨海默氏病或其他类型的痴呆;b.过去1年内有临床意义的头部创伤;c.外周神经病或自主神经病;(注意:对于筛选前6个月存在稳定的化疗诱导的外周多发性神经病的受试者,只要这些受试者不再继续接受可引起外周神经病变的化疗药物,即紫杉醇、多烯紫衫醇、奥沙利铂、顺铂、长春新碱、沙利度胺或硼替佐米48,也可以参加本研究。经确诊患有肿瘤导致的神经病变或副肿瘤性神经病变的受试者不得参加本研究;患有稳定疾病或者患有肿瘤导致的神经病变或副肿瘤综合征但无有临床意义的外周或自主神经病变的受试者,需要与研究临床医生讨论后参加本研究;d.癫痫或癫痫类疾病,且在筛选前2年内有癫痫发作史;e.肌病;f.脑或脑膜转移。17筛选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问卷调查(SAS)总体影响评分>7的受试者。18有腕管综合征(CTS)病史且在筛选前1年内出现过CTS的症状或体征的受试者。19筛选前6个月内有意义的酗酒史、镇痛药或麻醉药物滥用史的受试者。20计划在研究期间接受手术。21不适合接受手术的受试者,定义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3级,或不愿意在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时接受手术的受试者。22已知对阿片类药物有超敏反应史或伴有阿片类药物禁忌症的受试者。23对治疗用或诊断用单克隆抗体或IgG融合蛋白有过敏反应或速发性过敏反应史的受试者。24既往暴露于外源神经生长因子或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25筛选时尿液毒物学筛查存在滥用药物(研究方案允许的阿片类或大麻类药物除外)、无有效处方的处方药或其他非法药物。26筛选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结果为阳性,表明当前被病毒感染。27受试者为在研究中心直接参与本研究的研究人员或其家属、在研究中心受研究者监管的其他工作人员或者是直接参与本研究的辉瑞员工。28基线评估期前30天内(对于研究性生物制剂为90天)和/或参与研究期间,参与涉及其他研究用药品的研究(1-4期)。29妊娠期女性受试者;哺乳期女性受试者;有生育可能并且不愿意或无法在整个研究期间及最后一次使用试验用药品后112天(16周)内使用本研究方案规定的一种高效避孕方法的女性受试者。30存在其他重度急性或慢性疾病或精神异常或实验室检查异常,并且,可能会因此而增加受试者参加本研究或接受研究用药品治疗的风险,或者可能会影响对研究结果的解读。经研究者判断,这些状况会使受试者不适合参加本研究。主要研究者信息序号机构名称主要研究者国家省(州)城市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世英中国湖北武汉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胡春宏中国湖南长沙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朱江中国四川成都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中国黑龙江哈尔滨5湖北省肿瘤医院冉凤鸣中国湖北武汉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七医院高红军中国北京北京7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瀛瀛中国安徽合肥8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中国广东广州9湖南省肿瘤医院石峰中国湖南长沙10天津市肿瘤医院佟仲生中国天津天津11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中国浙江杭州1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东中国四川重庆1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中国北京北京14辽宁省肿瘤医院孙涛中国辽宁沈阳15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赵晖中国上海上海16河南省肿瘤医院吴慧娟中国河南郑州17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林忠中国广东珠海18徐州市中心医院刘勇中国江苏徐州本试验信息来自国家药监局(CFDA)“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公示平台”。如需详细咨询,可于赵晖主任门诊就诊!(赵晖主任门诊时间:周二上午整合门诊,周四上午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特需门诊)
2017年14月赵晖主任医师在114名医导航谈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http://www.114-91.com/shmc_expert_video_view.jsp?id=1291.患者分享治疗经验 2.赵晖主任与脊柱外科赵必增主任、骨质疏松科岳华医生谈乳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 采访嘉宾: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赵晖主任脊柱外科:赵必增主任骨质疏松科:岳华主任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赵晖主任:特需门诊:周五上午,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赵必增主任: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岳华主任:专家门诊:周四上午、下午乳腺癌骨转移和骨健康管理主持人:沈女士,你好!很高兴你今天能过来和观众朋友们分享你看病的经历,能和我们说下当时生病的情况吗?患者介绍:我是在1989年左边乳房开的刀,开好后做了放化疗,五年过去后复查医生说没什么问题,我就觉得我的毛病好了。后来我工作比较忙,我也不把自己当病人,一心扑在事业上,也就没怎么复查。2007年我突然感到腰痛,当时以为是腰肌劳损,压根也没想到会和之前乳腺癌有关,也就没当回事。但是腰痛越来越厉害,右边脚也麻,后来发展到右边的脚都不能走路了,我就急了,病急乱投医。有医生说我是“腰椎椎管狭窄”要做手术,我当时也不懂,以为是良性的,也没做检查,于是就去做了手术,但是手术后还是不好,腰痛一点也没好,脚还比以前重了,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后来我慕名来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找到了赵主任,她给我查了CT,后来还做了穿刺,最后明确是乳腺癌骨转移。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你当时的情况很严重的,后来赵主任她们是怎么治疗的,治疗后你的情况改善了吗?患者介绍:赵主任她们给我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我的毛病主要是在右边的髂骨和骶髂关节,因为当时我可能会瘫痪,赵主任和介入科、骨科的主任商量后,给我做了骨水泥手术,这个和我之前做的手术完全不一样,是微创穿刺的,我恢复得很快,后来赵主任又给我安排了化疗,期间还穿插做了放疗,3个月后我的脚就基本恢复正常了。半年后我又听赵主任的吃了内分泌药,我觉得内分泌药的效果真的很好的,能很好地控制毛病的发展,而且很方便,一天吃一粒药,副作用也很小,我觉得基本和正常人没两样。但我也知道我这个毛病是断不了根的,治疗期间毛病也有过反复,但是我一直坚持在六院治疗,2007年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都坚持了下来,通过治疗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生活也能自理了,这也给我信心要继续坚持治疗下去。主持人:你已经在赵主任那里治疗10年了,我觉得你是名副其实的抗癌明星了,你有没有什么抗癌经验可以向观众朋友们传授下?患者介绍: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生了癌症并不可怕,就算转移了也是,一定要坚持正规的治疗,还是能有很好的效果的。我从骨转移到现在已经10年了,从没有向疾病屈服过,还是要坚持治疗下去。第二点,生了癌症还是要重视,我当初就是不够重视,觉得乳腺开刀都要20年了,肯定没事了,忽视了复查,希望大家要吸取我这个教训,一定要定期复查。主持人:谢谢沈女士!谢谢你为观众朋友们分享你的抗癌经验,也祝你健康!一问:赵主任,您好!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您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很高兴今天又有两位您的同事来参加我们的节目,能为我们的观众朋友介绍下吗?答:赵晖: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再次来到114上海热线,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赵晖。今天我请到了我们多学科协作的两位专家。这位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的岳华主任,她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原发性、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少见遗传性骨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岳华: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赵晖:这位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赵必增主任,他擅长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伤病,如腰椎病、颈椎病,脊柱肿瘤。赵必增: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交流。二问:这位患者很了不起,已经与肿瘤抗战了10年,现在的情况还是非常好。赵主任,像她这样的患者多吗,能为我们讲讲乳腺癌骨转移的情况吗?赵晖:好的,像沈女士这样的病人我们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多见的。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约在65%~75%。在乳腺癌远处转移中,首发转移部位为骨骼的患者约占27%~50%。乳腺癌骨转移多以骨痛起病,有些患者会被误诊为“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关节炎”等骨相关的疾病。乳腺癌骨转移以溶骨性病变为多见,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骨折、瘫痪等骨相关事件,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但乳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相对比较多,只要不发生严重的骨相关事件,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构成生命威胁,不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就像刚才的沈女士,通过正规的治疗,她已经有质量地生活了10年,2011年也在中央电视台的科技之光节目中介绍过她的情况,现在6年又过去了,虽然她治病的道路有过曲折,但她的治疗还是非常成功的,也希望通过她的出镜能给众多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提供正能量的宣传。三问:您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治是很有经验的,您的这位患者之前误诊为“腰肌劳损”,治疗走了弯路,那您平时是如何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呢?赵晖:就像我刚才说的,有些骨转移患者会被误诊为良性的骨相关疾病。在临床上我们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有两条标准:一是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如果在磁共振,或CT,或X线等影像学检查中,有两项明确有骨质破坏,二是骨病灶穿刺病理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两项中符合一项即可,但是第二条病理诊断是金标准。我们更推荐第二条,由于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的表达在转移灶中可能会有变化,尤其是乳腺癌治疗多年后出现骨转移的患者,骨病灶的二次活检可以明确转移灶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就像刚刚的沈女士她也做了骨穿刺,明确为乳腺癌骨转移,而且激素受体表达阳性,所以我们给她进行了内分泌治疗。CT引导下骨穿刺是我们市六医院的传统优势技术,目前穿刺的阳性率大于90%。岳华:我也说两句,在骨质疏松科会有很多乳腺癌的患者因为骨痛就诊,有些是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关节痛,有些是内分泌治疗后引起的骨质疏松。乳腺癌骨转移是需要与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来鉴别的。我们会推荐出现骨痛或高钙血症等可疑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骨放射性核素扫描来做为初筛诊断方法。骨扫描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能早期发现骨转移、能全身成像不易漏诊。但也存在特异性较低、不易区分成骨性还是溶骨性病变、也不能显示骨破坏程度的缺点。对于骨扫描异常的患者,并不能马上诊断为骨转移,还应该针对可疑骨转移灶部位进行MRI,或CT,或X线拍片检查,如有明确的骨质破坏才能确诊骨转移。四问:赵主任,沈女士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您是怎么治疗的?她说内分泌药物的效果很好,内分泌治疗是什么治疗,和其他治疗有什么区别呢?赵晖:乳腺癌骨转移作为晚期肿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1.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2.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3.控制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这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全身治疗为主,其中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作为复发转移乳癌的基本药物治疗;双膦酸盐类可以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症状,其中手术是治疗单发骨转移病灶的积极手段,放射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始于1896年Beatson用卵巢切除治疗晚期乳腺癌,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在肿瘤的内分泌治疗中最为成熟和卓有成效。体内雌激素水平病理性上升,是刺激乳癌细胞增生的主要因素。雌激素在绝经前主要由女性的卵巢分泌,绝经后由肾上腺和部分脂肪组织分泌。乳腺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这些受体使得乳腺组织随着激素水平而增生。研究表明,大约2/3的乳癌细胞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这类乳癌称为ER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40-50%的乳癌含有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这类乳癌称为PR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ER雌激素受体或PR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激素治疗敏感。做为肿瘤内科的医生,我们主要负责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全身治疗的选择, 我们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ER/PR)、Her-2结果、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是否缓慢。原则上疾病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病人应首选化疗,而Her-2过表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用或联合使用曲妥株单抗治疗。 就像沈女士为了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我们给她做了局部的介入手术和放疗,全身治疗中的双膦酸盐可以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可以控制肿瘤发展。由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相当较长,还需要做好骨健康管理。 五问:您刚刚提到了乳腺癌的骨健康管理,这是什么呢?赵晖:乳腺癌的骨健康管理包括两方面:乳腺癌骨转移和乳腺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对于骨转移的患者我们要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骨转移可能引起的骨相关事件,比如骨折,脊髓压迫,让患者有预防骨相关事件发生的意识,做好局部固定工作。岳华:乳腺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也是骨健康管理重要的内容,是应该引起患者重视的问题。骨质疏松可以发生在老年患者、化疗后、激素治疗尤其是卵巢功能抑制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后,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而减少雌激素的合成,使得循环雌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同时增加骨转换,降低骨密度。绝经早期腰椎骨量丢失的速度是每年1.8–2.3%,髋部骨量丢失的速度是每年1.0–1.4%,而内分泌治疗患者两个部位骨量丢失的速度分别是3.2%和2.8%;另外,其骨折风险也较同年龄的绝经后女性高2倍。根据 ASCO骨健康指南,应该检测骨密度(BMD),并根据结果考虑是否使用双膦酸盐药物。六问:那乳腺癌的患者应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岳华:ASCO指南建议所有年龄超过65岁;或年龄在60-64岁的患者,但有以下危险因素之一:骨质疏松家族史、体重<70 Kg、曾发生过非创伤性骨折或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常规检查BMD。 ASCO指南同时建议绝经后妇女无论年龄,只要正在接受AI治疗,绝经前妇女,正在接受可能导致早绝经的治疗(化疗,卵巢去势)的患者都应该常规检查BMD。BMD评分(T-Score)低于-2.5开始使用双膦酸盐,BMD评分(T-Score)在-2.5到-1.0之间患者考虑使用双膦酸盐,而BMD评分(T-Score)高于-1.0的患者则不建议使用双膦酸盐。对于已有骨量减少的恶性肿瘤病人应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建议服用钙剂500~1000mg/d,维生素D400~800U/d,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告知吸烟危险。可多服用含钙丰富的食品:牛奶、排骨汤、豆腐、豆酱、虾皮、芝麻、扁豆等。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的用法和治疗骨转移的用法不一样,可以每3-6个月使用一次,并且要根据治疗后BMD评分的改变调整用药。而乳腺癌患者由于其年龄和治疗,均有可能存在骨质疏松,应该常规对这些女性的骨骼健康进行评估,目前不推荐使用双膦酸盐用于骨质疏松的预防。 七问:刚刚那位患者的骨手术不是很成功?那骨转移的患者是否应该进行手术治疗呢?赵必增:骨转移外科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骨外科技术的进步能够使癌症骨转移患者最大限度解决对神经的压迫、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骨转移患者密切随访观察,对具有潜在病理骨折的骨骼作出恰当的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决定哪些患者最适合接受外科治疗,特别是进行预防性手术仍然较为困难的患者。有一些评分系统已经应用于临床,如用于长骨的Mirels评分系统,脊柱的Tomita评分系统。利用这些评分系统虽然可能对骨转移瘤手术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但诊断的多样性、周围正常骨的质量、活动水平、生命预期、对放疗的反应、对X线片的观察评判差别等因素均对骨折风险的预测有所影响。Tokuhashi等提出了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评估系统,包括总体健康状况、骨外转移数目、椎体转移数目、主要脏器转移、原发肿瘤类型、脊髓麻痹6个方面共12分;建议≥9分者可接受肿瘤切除手术,≤5分者接受姑息性手术。Tomita等对Tokuhashi评分进行了修改,根据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内脏受累情况、骨转移灶的个数3项预后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其中评分为2~3分者预计生存期较长,建议进行广泛或边缘切除以达到长期局部控制;4~5分者进行边缘或病灶内切除,以达到中期局部控制;6~7分者可进行短期姑息性治疗;8~10分者则进行非手术的支持治疗。目前,Tomita评分系统是评估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较为公认的手段,对脊柱转移瘤病例采取治疗前应根据Tomita评分决定患者是否能从手术中获益,以及合适的手术切除范围。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①放射不敏感肿瘤引起神经压迫而导致的神经功能进行性减退;②)存在或将发生脊柱不稳定;③存在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严重的顽固性疼痛;④肿瘤经放射治疗后仍进行性增大;⑤需要明确病理诊断;⑥预期寿命大于3~6个月,总体健康状况良好;⑦骨量不足、多发脊髓压迫或生存预期短于3个月的患者,多数不考虑手术治疗。其中神经压迫和脊柱不稳定是相对重要的手术指征,结合Tomita评分后,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规范治疗起指导作用。 九问:一说到脊柱手术,很多患者都会觉得是个很大的手术,怕身体吃不消。赵主任您平时对于骨转移的患者都采取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副作用大吗?那手术的效果好吗?赵必增: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方式有(1)椎板切除指征:对于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大手术、同时累及多个椎体的脊柱转移瘤,可以实施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但单纯椎板切除无法充分显露病变,且可能加重脊柱不稳,其疗效不如椎体切除术,术后神经功能缓解率仅约30%。因此,需同时进行经椎弓根内固定,以减少由脊柱不稳定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疼痛的发生率。(2)椎体切除指佂:对外科治疗脊柱肿瘤导致脊髓受压的文献进行总结发现,前路减压的效果较好。其他研究者也同意脊髓受压的部位决定减压的入路。由于脊柱转移瘤主要侵犯椎体,因此对于全身条件好,预期生存时间较长的单一或相邻2个节段的脊柱转移瘤应进行前方入路的椎体切除。通过充分显露脊柱前侧,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并减压,而后必须重建与内固定。肿瘤切除后可采用骨水泥或人工椎体进行椎体重建,以保证前柱的稳定性。术中应用钢板螺钉实施内固定时,仅需固定到切除节段上、下相邻的一个椎体即可。(3)全脊椎切除指佂:对于预后良好、Tomita评分≤3分的孤立脊椎转移瘤应按原发肿瘤处理。手术可以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彻底切除肿瘤,先行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而后进行前路椎体肿瘤切除内固定。根据手术创伤和出血量的不同,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分期或同期完成。手术还可以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整块切除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肿瘤局部控制。Tomita等自1989年至2003年治疗198例脊柱转移瘤,其中64例进行全椎体整块切除,结果全椎体切除的病例2年生存率为66.6%,5年生存率达到46.6%。十问:今天市六医院的专家为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乳腺癌骨转移和骨健康方面的知识,最后各位专家再为我们乳腺癌的患者讲两句。赵晖:现在乳腺癌骨转移已经变成一个慢性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局部治疗,很多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是能够有质量地长期生活的。希望大家要有信心,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可以在每周二上午,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我们会为大家进行更详细的咨询和诊治。
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开诊1年啦!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周二上午 由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介入科、疼痛科专家多学科综合诊治如有疑问可先咨询 肿瘤内科赵晖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五上午恶性肿瘤骨转移专病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2016年11月赵晖主任医师在114名医导航谈肺癌骨转移的治疗http://www.114-91.com/shmc_expert_video_view.jsp?id=1201.患者分享治疗经验2.赵晖主任与介入科顾一峰主任、放疗科孙宜医生谈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采访嘉宾: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赵晖主任放射介入科:顾一峰主任肿瘤放疗科:孙宜主任整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转移性骨肿瘤)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主持人:汤女士,您好!您现在气色很好,一点都不像个病人,您能和我们说下您当时生病的情况吗?患者:好的,说起来2010年7月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月。我是在2010年上半年出现的腰痛,当时也没放心上,以为是“腰肌劳损”,贴了膏药也做了推拿都不见好,疼痛越来越重,后来严重到都不能正常行走了。在7月家里人是用推车把握送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六院的医生很有经验,给我查了腰椎CT,说我的腰椎有问题,都被肿瘤蛀空了,我当时就傻了,完全不知怎么该怎么办。家里人找到了赵晖主任,她帮我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原来是我肺上长了肿瘤,转移到骨头了。主持人:那您后来做了些什么治疗,是怎么好起来的呢?患者:因为当时我可能会瘫痪,赵主任和介入科的主任商量,立即给我做了骨水泥手术,手术相当成功,手术后我就可以坐立自如了。后来赵主任又给我安排了化疗,期间还穿插了放疗,3个月后我就基本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了。半年后我又听赵主任的吃了靶向药,到现在6年过去了,我现在基本和没生病的时候一样,我很庆幸当时找到了六院。主持人:那您还有什么经验和我们观众分享下吗?患者:我觉得生病并不可怕,一定不能被病魔吓倒,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一定要相信科学,一定要坚持正规的治疗。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现在每天生活井井有条,心情愉悦,虽然治疗的路上可能还会有坎坷,但我相信生活总会一天比一天好!一问:赵主任,您好!很高兴又见到您。今天还有您的同事和您一起来参加我们的节目,能为我们介绍下吗?答:赵晖: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再次来到这里,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赵晖。这位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的顾一峰主任,这位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的孙宜医生。我们这个团队在一起工作超过10年了,他们两位也是我们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的专家。刚刚那位患者就是我们团队一起治疗的众多病人中的一位。二问:说起刚刚那位病人,如果她自己不说,我还真的看不出她是肺癌骨转移的病人,我听说现在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很多,您能为我们讲讲肺癌骨转移的情况吗?答:赵晖:肺癌目前在世界范围已经上升到了第一高发的恶性肿瘤。肺癌是目前我国男性发病率第一位,女性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发生率的85%。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超过60万人死于肺癌。肺癌容易发生骨、脑和肾上腺转移,约40%左右的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一说到肺癌大家都会想到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但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像刚才那位病人的情况,因为骨痛来就诊,没有咳嗽、咯血等肺部不适的症状,但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骨质破坏,再进一步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最终通过穿刺明确为肺癌骨转移。肺癌以溶骨性骨转移较多见,但也有成骨性和混合性的骨转移。发生了骨转移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治疗的价值了,就像在上期节目中说到的,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从而延长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骨转移对生存期的影响相对较小,提倡以“慢性病”的模式来治疗。就像刚才那位患者,通过正规的治疗,她已经有质量地生活超过了6年,也希望通过她的出镜能给众多的骨转移患者提供正能量的宣传。三问:您对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是很有经验的,那您能介绍下您是如何治疗肺癌骨转移的呢?答:赵晖:肺癌骨转移的治疗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作为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我们的经验是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局部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肿瘤内科主要负责对病人的全程管理,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而我的这两位同事,都是局部治疗的专家,在适当的时机给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局部治疗,可以避免患者发生骨折、瘫痪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对于骨转移的患者,我们建议要进行局部制动,比如四肢转移的病人可以给予外固定,颈椎、腰椎的病人要佩戴颈托和腰托。我们遇到过病人,手用力一撑,就骨折了,还有病人瘫痪了好几周才来看,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医生就比较被动了,治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就像刚才那位患者,她有可能会瘫痪,一定瘫痪了生活质量肯定会下降,所以我们给她做了积极的处理,也就是骨水泥治疗,治疗后患者瘫痪的分险就小多了。我们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让患者了解骨转移的危害,注意在生活中预防骨折、瘫痪的发生,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治疗。四问: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与其他骨转移癌的治疗有什么区别呢?答:赵晖:目前肺癌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类新的治疗方法,拥有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好的优势,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靶向药物是层出不穷,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病人和家属所接受。晚期肺癌患者是否适合靶向治疗要先测有无驱动基因的突变,目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也就是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了,还有针对ALK、ROS-1的靶向药物。但是靶向药物是针对肺癌细胞的某一个蛋白、某一个分子起作用,所以只能抑制肺癌生长的一条通路。当一条通路受到抑制时,肺癌细胞会自寻新的“生路”,选择其他通路合成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久而久之可使分子靶向药物失去作用,从而产生耐药性,目前也有新的针对继发耐药T790M的靶向药物,前提也是要做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查。而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还是需要进行全身化疗。肿瘤的生长离不开血管的形成以提供充分的营养及氧供,以血管为目标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也已发展成为当今肺癌研究领域的主攻方向之一。在化疗的同时配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也还需配合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五问:刚才那位病人和您提到的骨水泥又是什么呢?答:赵晖:说起骨水泥就让我们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的顾一峰主任来为大家介绍。顾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顾一峰: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先介绍下什么是骨水泥。骨水泥是一种广泛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性状颇像建筑用的白水泥,所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其实,它的正名是骨粘固剂。骨水泥与优质建筑水泥同样坚固,不惧怕肿瘤的侵蚀,能牢牢地永久固定在人体骨骼内,在人体内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六问:骨水泥真的是很神奇,那在骨转移的治疗上,骨水泥治疗有什么独特的优点呢?答:顾一峰:骨水泥手术在医学上称为经皮骨成形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注射针穿过皮肤、肌肉到骨骼内注入骨水泥后,拔出注射针即完成手术。这种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伤口仅为一个针眼,不需缝线,贴一个创可贴即可。手术后无需特别护理。(用图示意)治疗时骨水泥在几分钟内迅速凝固,凝固时温度较高的骨水泥可杀死肿瘤细胞,冷却后将肿瘤固化,并能填补被肿瘤破坏的骨缺损。骨水泥在人的骨骼内具有即刻止痛和稳定支撑的作用。做过这种微创手术后,疼痛的即可缓解率在90%以上,能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再配合正规的抗肿瘤全身治疗和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会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骨水泥手术还有一个优点,就像刚在赵主任提到的,肺癌发生耐药后需要进行基因检测,骨水泥手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活检,可以取到组织标本进行检验,为基因检测提供标本,一次手术达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这样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七问: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您会推荐骨水泥治疗呢?答:顾一峰: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病人,如果骨痛用止痛药不能控制的病人,转移瘤侵蚀脊柱有骨折风险的病人,脊柱病理性骨折但脊髓神经未受影响的病人都特别适合做这种微创手术。但如果患者有明显的脊髓压迫,或者脊柱后缘严重骨质破坏,就不适合骨水泥的治疗了。所以治疗还是要尽早进行,很多病人来的时候非常痛苦,但做好骨水泥治疗后,1-2天就能下地活动了,起效非常得快,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八问:那再请孙医生来为我们介绍下放疗吧?答:孙宜: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放射治疗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放射治疗的靶点是细胞的DNA,通过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促进新骨生长,修复受肿瘤侵犯骨质。现代放射治疗的技术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自适应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新技术已经在临床大量开展,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放射治疗的精确性更高,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更好。调强放疗技术以及图像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放疗技术也在骨转移肿瘤的治疗中逐步开展,同时可采用单次大剂量低分割技术,缩短治疗疗程。相比于传统的常规放疗,新技术能更好的保护照射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例如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的骨转移部位,而脊髓是脊柱放疗时需要保护的危及器官,采用调强技术和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可以在病灶部位高剂量照射的情况下,使相应的脊髓阶段只受到低剂量的照射。九问:哪些骨转移癌的患者适合进行放射治疗,那些患者不适合进行放射治疗答:孙宜:骨转移肿瘤均适合性放射治疗,只要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正常,全身无重大那可疾患。特别是伴有疼痛的骨转移肿瘤可以达到局部控制肿瘤,缓解疼痛的目的。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化疗后的患者,手术病灶切除后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介入治疗后(例如骨水泥手术后)的患者,联合放射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如患者预期寿命较短,可考虑单纯放疗。因为放射治疗是运用放射线治疗肿瘤,而放射线可以对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造成损伤,所以如果患者血细胞低于正常,照射区域内的正常组织或脏器存在功能异常,不适合机型放射治疗。另外,如患者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患,比如急性炎症、心力衰竭,应在疾病控制后再做放疗。十问:骨转移性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如何?副作用大不大啊?答:孙宜:放射治疗疼痛缓解率能达到70%以上。放疗后神经压迫得到缓解,相应的神经功能能得到部分或全部的恢复。骨质破坏修复,防止转移骨的病理性骨折,且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单个骨转移病灶,可采用高剂量照射,达到根治目的。结合化疗、手术、介入等其它治疗手段,骨转移肿瘤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就像刚才那位患者,我们放疗可以穿插在化疗中间进行,是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骨转移瘤放疗的副作用相对较轻,全身反应主要为白细胞降低,其它反应根据照射部位不同而不同,照射胸部可能会出现轻度吞咽不适,照射腹部可能会出现轻度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患者均能耐受,有症状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可顺利完成放疗。十一问:今天了解了很多关于肺癌骨转移治疗方面的知识,最后请赵主任再为我们肺癌骨转移的患者讲两句。答:赵晖:现在肺癌骨转移已经变成一个慢性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局部治疗,很多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是能够有质量地长期生活的。希望大家要有信心,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可以在每周二上午,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我们会为大家进行更详细的咨询和诊治。
2916年7月赵晖主任医师于114名医导航谈骨转移癌的综合治疗http://www.114-91.com/shmc_expert_video_view.jsp?id=118采访嘉宾:赵晖,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特色专业“恶性肿瘤骨转移综合治疗”负责人。擅长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综合治疗,从事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常见肿瘤骨转移内科治疗多年。2014年在美国Thomas Jefferson医院进修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近10篇为SCI收录,多次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整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转移性骨肿瘤)特需门诊时间:周五上午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该如何治疗一问:赵主任,您好!最近的魏则西事件让大家特别关注骨肿瘤。说起骨肿瘤让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骨癌,骨癌就是骨肿瘤吗?您是肿瘤学的专家,您能为我们解释下吗?答:骨癌是老百姓对骨肿瘤通俗的说法,骨肿瘤是发生在骨骼系统的肿瘤,包括了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这两大类完全不同种类的肿瘤。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是发生在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组织分类较多,多发生于青少年;而转移性骨肿瘤也称为骨转移癌,是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转移到骨骼形成转移瘤。魏则西的疾病是“滑膜肉瘤”,属于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肿瘤,与我们今天所谈的转移性骨肿瘤是不同的。二问:我们身边会遇到一些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病人,有很严重的疼痛,最后查下来说是骨转移。转移性骨肿瘤常见吗,通常会有什么症状和危害?答: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大概70%左右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40%左右的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转移性骨肿瘤的部位以脊柱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骨盆、肋骨、四肢长骨也是常见的转移部位。疼痛是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很多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都是以疼痛为首发症状就诊于骨科、疼痛科等科室。有些患者会被误诊为“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疾病,从而延误了就诊的最佳时机。转移性骨肿瘤会引起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综合症等骨相关事件,脊柱骨折或脊髓压迫综合症可能会造成患者瘫痪,四肢的骨折会引起肢体的活动受限。一旦患者发生了骨相关事件,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生存期也会明显缩短。三问:一旦发生了转移性骨肿瘤,病人往往会非常担心和焦虑,我们常常会遇到患者问:肿瘤已经转移到了骨头,是不是和其他内脏转移一样属于晚期,治疗还有希望吗,还能存活多久?答:顾名思义,转移性骨肿瘤意味着肿瘤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根治的可能性比较小,但这也并不意味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没有治疗的希望。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疼痛,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与其他内脏转移不同,骨转移对生存期的影响相对较小,提倡以“慢性病”的模式来治疗。由于原发肿瘤的不同,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治疗的效果也大相径庭,其中以乳腺癌、前列腺癌的效果最好。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者,如果仅仅发生骨转移,没有内脏危象,甚至可以不用化疗,通过内分泌治疗就可以长期带瘤生存,前列腺癌患者同样也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长期带瘤生存。而其他的肿瘤,比如肺癌,目前化疗、靶向治疗的效果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综合治疗也能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经我们正规的治疗,目前有乳腺癌、前列腺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已经带瘤生存超过10年了,肺癌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生存期达到了7年。所以如果发生了单纯转移性骨肿瘤也不用太紧张。四问:您刚才提到了要进行正规的治疗,那转移性骨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有没有针对性的药物?答:目前骨转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治疗效果也比其他内脏转移要好。首先要对原发肿瘤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化疗是患者比较熟悉的治疗方法。但治疗不仅限于化疗,还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肺癌的靶向治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问有没有专门针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随着药物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其中双膦酸盐是目前最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继续破坏骨骼。地诺单抗作为RANKEL的单克隆抗体,阻止RANKL和其受体物质结合,也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虽然地诺单抗尚未在中国上市,但我们科室通过参加地诺单抗的临床试验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当然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局部治疗,包括放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06年起在全国首先建立了转移性骨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由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骨科、放射介入科和疼痛科等多学科医生共同参与临床决策。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各种局部治疗适应症上达成了共识。五问:最近听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设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是什么促使你们开设这样一个门诊?答:由于原发肿瘤种类繁多,在诊断转移性骨肿瘤及明确原发病灶上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及生存期。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以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往往因为疼痛,行动不便,就诊时往往要奔波于不同的科室之间,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我们总是会遇到病人说如果你们几个专家能在一起给我们看病就好了,所以为更好地为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服务,由肿瘤内科联合肿瘤放疗科、放射介入科和疼痛科开设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在每周二上午应诊。整合门诊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通过一次挂号解决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各种问题,为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提供更方便的就医流程、更全面的应诊专家团队。六问:目前很少听说以转移性骨转移为治疗特色的医院,但是在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都看到过介绍你们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特色的节目,你们的治疗特色和优势有哪些?答: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06年起借鉴了国际流行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建立了一支转移性骨肿瘤团队,我本人也在2014年专门赴美国Thomas Jefferson医院进修1年,在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为肿瘤学专家,我负责与其他专业的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为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专业的指导,并且负责治疗方案的制定。我们有放射介入专家可以对难以明确病理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骨穿刺,为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提供金标准,为寻找原发病灶提供线索;对于既往有肿瘤病史的患者,也可以进行二次活检,符合目前的国际规范;还可以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大家肯定都看到过树被虫蛀空后打入水泥,这样就能让树不倒,骨成形术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经皮骨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向病变骨骼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骨骼强度和稳定性,缓解疼痛的目的,是一种成熟的微创手术。我们医院已开展此项手术超过十年,手术病人超过5000人。我们医院目前可进行的骨成形术不仅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还可以进行经皮髋臼成形术和经皮长骨成形术,技术位于全国领先地位。经皮骨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疼痛能明显控制,而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我们有放疗科专家为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提供放疗,放疗后疼痛缓解率能达到80%以上,约有一半的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放疗后神经压迫得到缓解,相应的神经功能能得到部分或全部的恢复。部分患者骨质破坏还能得到修复,能有效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且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我们还有疼痛科专家提供专业的止痛治疗。转移骨肿瘤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以疼痛为疾病的首发症状而来就诊的,其中有些疼痛严重的病人可以吃不好,睡不好,影响情绪,甚至对疾病本身的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放弃治疗。专业疼痛科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疼痛的原因,根据身体状况,利用专业的知识来权衡各种疼痛药物或方法的利弊,给予合理的治疗,从而缓解疼痛。除了药物止痛,对于顽固性癌痛的患者,我们还可以进行介入治疗、电子镇痛泵等专业疼痛治疗。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证明是非常成功和有效的。目前经我们团队治疗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疼痛控制率大于90%,骨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大于80%。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存期有了明显的延长,目前有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已经带瘤生存超过10年了。七问:听说你们开发了一套数据模型,目前在申请国家专利,您能为我们介绍下吗?答:目前医疗大数据是医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在2006年创建了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数据,经过了近10年的经验累积,基于2000例患者的治疗数据,我们应用最新数据挖掘的方法,建立了预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骨相关事件发生概率的数据模型。根据患者不同的风险,可以给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申请了国家专利1项,上海市科技成果1项,获得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在整合门诊中,我们也会采用数据模型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八问:在中国,很多病人都认为只有手术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那转移性骨肿瘤的患者还有手术的机会吗?答:骨转移说明疾病已进入了晚期,很多病人已不适合再进行手术治疗。但对于只有一处骨转移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能带来治愈的机会,对部分患者可以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虽容易发生骨转移,但是发生骨转移后患者还能长期带瘤生存,手术对于这些肿瘤患者能带来生存获益,手术治疗仍是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对于那些一般情况差,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手术就不合适了。骨转移会引起病理性骨折,而且病理性骨折不像一般的骨折会自行愈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时就需要手术的介入。手术可以分为治疗性和预防性的,脊椎转移可能导致患者瘫痪,长骨转移可能引起骨折,所以要根据骨转移的位置,骨质破坏的程度,决定是否要手术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手术。我们与骨科合作根据专业的评分系统和骨转移手术指南,制定了我们自己的手术指征,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手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5年手术患者超过200例,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肿瘤引起截瘫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于60%,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率大于90%,且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从手术中恢复过来。九问:您肯定治疗过很多的病人,有没有成功的治疗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下?答:我为大家介绍一个例子,由于误诊误治造成了患者下肢瘫痪,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每个患者可以说都为医生提供了学习的经验。这是一例中年女性患者,因为腰背疼痛在多个医院拟“椎间盘突出”治疗,但治疗后疼痛没有明显缓解。在一次推拿治疗后突然出现剧烈的腰痛,大小便失禁,两腿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非常痛苦。患者家属非常着急地找到了我们团队,我们紧急为患者做了腰椎CT检查,发现腰椎已经发生了病理性骨折。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乳腺的肿块,在乳腺活检后明确为“乳腺癌骨转移”。我们在患者瘫痪24小时内为患者进行了抢救性的化疗,接着为患者进行了姑息性的骨科固定手术。令我们欣慰的是,患者在我们抢救性治疗后又能站起来自己行走了,也能做到生活自理。后续患者接受了化疗、双膦酸盐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在我们团队综合治疗的努力下,患者生存超过了5年。设想如果没有一个团结合作的专业团队,这个患者很有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痛苦地躺在床上,也不可能有这么长的生存期。十问:目前精准医学是大家都关注的热点,您觉得转移性骨肿瘤应该如何精准治疗?答:精准医学是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我们目前也在进行相关的探索。基因检测要求有组织标本,血液检测容易获取,但在灵敏度和特异度上仍有欠缺,我们可以在骨组织中进行二次活检,检测发生骨转移后患者的基因表达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符合目前的国际规范。而且我们的数据模型也能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最有可能获益的治疗方案,符合目前个体化治疗的要求。最后我给患者们一些的建议:1.骨痛的患者不应盲目的治疗,应先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骨肿瘤后再进行后续的治疗;2.转移性骨肿瘤的患者也不应盲目放弃,应以“慢性病”的模式接受专业团队的正规治疗,还是可以长期带瘤生存的。如果大家还有疑问或者治疗上的困难,欢迎每周二上午来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我们有专业的团队为大家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谢谢!
此文章在在LANCET高峰论坛进行相关内容壁报展示转移性骨疾病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见并发症,其可引起骨骼相关副反应事件,导致不良预后。目前尚无标准的方法可精确评估骨转移(BM)病灶的治疗反应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早期效果,这并不符合精准医学的理念。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用于精确评估发生骨转移的NSCLC患者对于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反应的有效性。将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长春瑞滨+顺铂+重组人内皮抑素)和对照组(长春瑞滨+顺铂+安慰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均使用DCE-MRI定量分析技术评估骨转移病灶同时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病情变化。分析DCE-MRI定量参数的变化和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我们最终入组33例患者,其中28例是有效的(治疗组20人,对照组8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更高的客观反应率(30%vs 0%),更长的总生存时间(21.44±17.28月vs 7.71±4.68月),更大的运输常数(Ktrans)值降低(60% vs 4.4%)(P<0.05)。 “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组的Ktrans值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 <0.05)。>50%的患者较降低≤50%者总生存时间更长(13.2 vs 9.8月,P<0.05)。 因此,我们认为Ktrans作为DEC-MRI的一个定量参数,可用于抗血管生成治疗后对于骨转移病灶的精确评估并作为患者生存的预测指标。此外,我们再次确认了重组人内皮抑素在发生骨转移的NSCLC患者中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骨转移(BM)的治疗目的是预防骨骼相关事件(SRE)的发生。在临床上,医生只能通过主观经验预测SREs的发生。机器学习(ML)在医疗领域可被用作预测模型。但是目前尚无采用机器学习预测骨转移的癌症患者发生SRE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临床变量与SRE的发生并随后开发可用于帮助识别SREs风险组的预测模型。 我们分析了1143名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患者,采用SPSS和SPSS Modeler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和开发预测模型。我们比较了逻辑回归(LR),决策树(DT)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视觉模拟量表(VAS)尺度是LR,DT和SVM模型中SREs的关键因素。可变因素,例如Frankel分类,Mirels评分,Ca,I型氨基末端前肽胶原(PIN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被明确。结果显示应用LR,DT和SVM的分类精度分别为79.2% 85.8%和88.2%,变量分别为9,4和8。 总之,DT和SVM实现了更高的精度和比LR中更少的变量数。ML技术可用于构建预测骨转移癌症患者的SRE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