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亿庆教授为一名14个月大的宝宝同期进行了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我院自1999年首例人工耳蜗手术以来,已成功植入了1500多例。自2005年首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来,已有超过100例儿童和成人同期双侧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术中耳蜗功能、听神经反应等检测良好,该例双侧植入的康复效果预期也会很好。据郑亿庆教授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1999年开展人工耳蜗手术以来,已帮助1500多例听障患者(以儿童为主)重回有声世界、重返主流社会。本院耳聋诊治的主要特色是早期干预、微创植入。儿童语言发育的黄金期是0-3岁,如果患儿能在1岁前植入人工耳蜗获得听力,其语言发育就能与健听儿童保持同步,即可获得更佳的听力并能保持自然的语言发育。郑教授介绍,本院很多1岁前手术的患儿康复效果都很好,对话交流都很自然,讲话基本与健听儿童一样好,这就是聋儿早期干预的巨大优势。在治疗方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非常强调微创植入,手术都采取小切口、少损伤的圆窗植入,尽可能的保护残余听力,保护耳蜗微细结构,为享受未来技术预留空间。现在科学发展很快,将来干细胞治疗和新药物的发明等都有可能使耳聋治疗成为现实。因此,现在手术损伤小,就能为患者将来的新技术治疗保留应用的空间。在大家非常关注的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方面,郑教授也强调了双侧植入带给患者的好处。众所周知,健听人均为双耳听觉,听觉中枢(听皮层)分别在大脑左右半球的颞横回,左耳听觉主要传入右脑半球,右耳听觉主要传入左脑半球。单侧植入只能恢复单耳听力,单侧植入后长期使用单耳听觉,患者将失去对侧耳的听觉功能,其听神经和中枢的功能也将逐渐退化。因此建议对听觉要求高的家长一定要重视双侧植入,尽早帮助孩子恢复双耳听力。研究证明:双侧听力的儿童在听力和语言能力上都优于单侧听力的儿童,另外在社交、心理、情感、成才模式上也都有明显优势。数据显示:单侧植入的儿童中,35%以上的儿童,至少留级一年。60%以上的儿童,在学习上需要额外的辅助。此外,一侧大脑没有声音刺激,左右脑发育不均衡,这一人群整体的智力水平较双耳听力的孩子差。由此造成的社交心理情感障碍,成才模式上的区别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儿童发展的定位和要求比较高的家庭,及时的双侧植入对孩子的整体发展将有明确助益。
10年前广东“健康直通车”开进西藏,失聪藏族少女在广东重回有声世界,“扎西德勒!感谢广东恩人,否则我的孩子将一辈子生活在无声世界。”10年前失聪三年的19岁的藏族女孩平措卓玛从雪域高原到珠江之滨,仅仅三天,她的耳朵里已经植入了世界最先进的人工耳蜗,很快恢复了听力。10年后她在世界之巅笑颜如花,幸福满满!【花季西藏少女失聪】2005年8月,广东团省委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成功组织了“健康直通车”开进青藏高原活动。就在医疗队到达西藏林芝的第二天,医疗队到布久乡开展义诊活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教授遇到了平措卓玛。“两年前一次上山采虫草,她因过度劳累,产生了严重的背痛、头痛等症状,并逐渐失聪。”郑亿庆教授说,由于治疗不得当,她当时已经完全丧失听力,两年来一直痛苦地生活在无声世界中,只能靠手势和口形与他人交流。 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认定她为永久性失聪,只有通过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才能恢复听力。但是,西藏没有进行此类手术的设备,而且20万元的人工耳蜗和手术费对于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平措卓玛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面对花季少女的不幸遭遇,看着她充满希望而又无助的眼神,所有“健康直通车”的工作人员都被深深地触动了。回到广东之后,“健康直通车”组委会、团省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直在为平措卓玛而四处奔走。 【白哈达送给广东恩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决定免去卓玛的手术及住院费用。广东爱心团体共同承担了人工耳蜗的费用及交通,“健康直通车”组委会决定为她进行免费的医疗救助。“健康直通车”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黄庆辉表示,虽然是免费救助,但 “用料”不打折——用的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且应用最广的人工耳蜗,手术做得非常成功。“这也正体现了广东社会各界对援藏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藏族同胞的 深情厚谊。”团省委副书记谭君铁鼓励卓玛:“等你好了,带你到星海音乐厅听最好听的音乐。”手术很成功,卓玛的父亲达乔眼含热泪,向平措卓玛的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团省委领导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达对广东恩人的最好祝愿。【10年后当年花季少年变成漂亮妈妈】10年后的今天,卓玛当年的志愿者和主治大夫郑亿庆教授都收到了“漂亮妈妈”---卓玛发来的全家福,卓玛在世界之巅笑颜如花,幸福满满,身边多了一大一小的男人---一个可爱的儿子,一个亲爱的丈夫。来信卓玛说她现在很幸福,丈夫很疼爱她,儿子也很聪明听话,她的听力和交流无任何障碍,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广东恩人和郑亿庆教授,也祝福广东亲人永远幸福安康,祝福粤藏同胞藏族同胞永远情深意长,扎西德勒!
10月19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的一间病房里,同时有一老一少两位耳聋患者在同一天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此次手术开创了我省最大年龄及最小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纪录。 在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主任的主刀下,时年81岁的语后聋听力障碍患者与仅有6个月大的患有先天性耳聋患者顺利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万千世界,潺潺溪流,轻快鸟鸣,我们能听到各种跳跃的音符,而对于听力障碍患者,他们的世界是无声的,永远都是寂静的,没有任何杂音,也没有任何欢笑。幸运的是,随着现在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在国内慢慢发展起来,听力障碍患者也开始看到了幸福的曙光。完成手术十天后,两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回到医院进行开机。从开机那一刻开始,他们终于踏进了精彩的有声世界,他们脸上洋溢的满意的笑容。81岁的语后聋老人听到了久违的家人问候声,而仅6个月大的先天性耳聋小患儿则对听到的一切声音都是充满惊奇的。人工耳蜗技术使一大批将永久待在无声世界的听力障碍患者有了新的希望。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往往是听力障碍患者们的首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无论在医疗团队上,还是仪器设施方面都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其医疗团队在耳鼻咽喉科的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科研方面目前已经获得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为了帮助更多广东听障儿童家长掌握家庭康复技术、促进康复进程和提高康复效果,让更多家长得到专业、系统的康复指导,《爱的分贝》第十七期听障儿童家长培训班于2015年3月23~25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正式开课。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专家老师们围绕着听障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听力医学评估以及个性化听力重建等家长密切关心的问题给予了详细、实用的培训。会议邀请到了全国知名耳鼻喉科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教授,以及陈淑云、李春玉等全国知名的康复专家和老师,为广东听障儿童家长及康复老师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培训。在康复教育方面,各位老师讲解了《听觉口语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教育》、《儿童认知与学习能力开发》等精彩课程。在听力康复方面,郑亿庆教授、梁茂金博士等详细的讲解了听力康复、中枢和言语评估以及嗓音治疗等最新的专业知识,为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铺平了道路。 本次培训得到了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的大力支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文化底蕴深厚,科研和临床实力雄厚。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耳科中心在聋病诊治,尤其人工耳蜗微创手术、双侧植入方面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目前医学、科研和教育最为完备的学科之一,迄今人工耳蜗植入超过1200例,绝大多数进入正常学校读书或已参加工作;累积双侧同期、分期植入超过50例;各年龄成人植入者超过200例;各种困难人工耳蜗植入术超过300例;累计处理外院人工耳蜗并发症手术超过100例。
在中国,每天有150个聋儿诞生,意味着平均每一小时有6.25个不幸儿出生。“人工耳蜗”的出现让这群孩子走出无声的世界,可如果时间倒回三十年前,“人工耳蜗”这个舶来品还并不被大家所熟知,当时中国的耳聋患者依然盲目的寻求中医针灸的帮助,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工耳蜗技术在医疗界引起一阵风潮,一批先驱者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郑亿庆就是其中的一员。三十二年的时间,郑亿庆早已记不清让多少个耳聋的患者听到外面的声音,墙上的那一面面锦旗让人不禁由衷敬佩,但与他获得的荣耀不同,这位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平易近人、直率、开朗。几句寒暄之后,他就以一种非常放松的姿势坐了下来,不是作为一位卓有建树的医学专家,一位众人皆赞的科室主任,而是作为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者,一位和蔼可亲的父辈,给我们讲起了自己的求医路。从医初衷:“大家都说最好的老师是自己的父母”“之所以选择从医道路,主要还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郑亿庆回忆道,“我的父母都是医生,虽然工作的地方是一所小县城的医院,但每天需面对很多患者,耳濡目染下‘救死扶伤’这种观念从小就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所以我高中毕业后,唯一的想法就是做医生”。 1977年因文化大革命暂停的高考恢复,而这一年恰巧郑亿庆高中毕业,16岁的他幸运地坐到了“头班车”,“本来都已经去乡村做代课老师了,高考的恢复让我终于可以报考自己梦想的医学院。”郑教授打趣的说道,“上大学我一到班上发现我是最小的,同班同学有人年纪比我大上一轮,作为班上的‘小不点’大家自然最为照顾我,教了我很多东西呢。”由于成绩优秀,郑亿庆获得了留校的资格。 至于为什么选择了耳鼻喉科?郑教授表示那完全是老师“安排”。“那个时候选择科室完全由老师决定,他说哪个科就哪个科,能留校就不错了,哪还有的选。”对于耳鼻喉科的印象,郑教授表示只知道是个手术科室,会有很多的动手机会,想想也不错就待下去了,而这一待就是三十二年。与“耳”投缘,因其更具“挑战性”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老一批的专家纷纷都退了下来,年轻一辈的又没有能力接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在科室梯队上面出现了问题,而“初来乍到”的郑亿庆明显感觉到了,“那时国内耳鼻喉的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落后比较多,广东地区更为明显,特别是当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操作方式引进过来时,我们都没有看过,但是当时的老师又没有办法给你一个清晰的指导和解释,自己感觉处在一个瓶颈期,所以决定去国外看看。”郑亿庆说道。99年,已经是科室副主任的郑亿庆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的培训看似短暂却让郑亿庆收获颇丰。“在中国以前没有住院医师,大家基本一到医院就进了专科,在美国却不同,每个医生必须先做五年的住院医师,才能当合格的专科医生,我在美国每个科室都有培训的机会,严谨的培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的严谨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好医生。”也是在这个时候,郑亿庆确定了自己的专攻方向——耳科疾病,从06年我国耳神经疾病早期干预措施研究,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开通“健康直通车”——防聋专线,再到2010年成立中山大学听力与言语研究所,开展华南地区首例振动声桥植入手术,郑亿庆在耳病防治上一步一个台阶。“在耳鼻喉我工作了32年,这32年开始从普通病看起,肿瘤做了不少,鼻子也做了不少,但是耳科更具有挑战性,在耳鼻喉来说最高深的就是耳科,因为其位置比较深,结构比较复杂。”郑教授表示,特别是当时耳聋是残疾人里面占的比例最大,可惜的是很多医院却没有办法开展防聋、耳聋治疗的工作。多一点责任、多一点交流很多事情可以很完美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科室主任,2011年,郑亿庆当选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喉分会主任委员,面对业界的肯定,郑亿庆反而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但从科室来讲,我对学生或者是下级医生要求更为严格起来,对于出错的学生会毫不犹豫的批评,因为要切记,医学就是严谨的学科,稍有失误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2012年至2013年国内医疗界发生许多伤医事件,特别是耳鼻喉医生被刺事件屡屡爆发,很多时候除了医术外,如何和患者交流也极为重要,“为什么国内耳鼻喉的伤医事件频发,首先与我们病人群体相关,我们很多病人都是五官有问题的,而这些正是病人最为在意的地方,五官中有很多是感觉器官,当感觉器官出现问题,易导致人烦躁不安,心理问题产生,想东西想歪,所以也就变的偏激,加上有些医生解释工作没有做好,很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导致双方矛盾加剧,最后病人走向了极端。”郑教授劝诫道,大家一定要有个共识,疾病治愈是有一定机率的,有些病能治有些病不能治,正如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说过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医生要尽责,同时病人对自己的疾病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要信任医生,这样很多事情都可以有很完美结局。正义感和同情心是当医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做医生的就是要有一颗同情心和一股正义感。”怀着这样的坚持,郑亿庆在医生的职业上收获了许多。2005年6月,郑亿庆跟随“健康直通车”来到西藏进行救援,医疗队在布久乡开展义诊活动。平措卓玛在妈妈陪同下来看病,19岁的青春少女卓玛眉头紧锁,神情忧郁。郑亿庆回忆说:“经过了解,我得知她是两年前一次上山采虫草,因过度劳累,产生了严重的背痛、头痛等症状,并逐渐失聪。由于治疗不当,她当时已经完全丧失听力,只能靠手势和口形与他人交流。”热闹的世界变得一片死寂,既听不见悦耳的音乐,也听不见亲人的呼唤,一个花季少女突然遭受这样的打击,两年来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家人为给她治病,把牛都卖了,可是也没有用。郑亿庆经过初步诊断,认定她为永久性失聪,只有通过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才有可能恢复听力。但是,西藏缺乏此类手术的设备,人工耳蜗和手术费更是高达20万元,对于经济十分困难的平措卓玛家庭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数字。当卓玛知道有治愈的希望时,就好似在黑暗里见到一线光明。郑亿庆教授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当地的陪同人员也恳求说:“救救这个孩子吧!”句话让郑亿庆教授一直放在心里,回到广州后,郑亿庆开始四处奔波为小女孩筹集医疗费,在各方的支持救援下,卓玛来到广州施行手术并得到康复,重返有声世界,这也是民族团结互助的一个佳话,得到广大媒体热烈报道。 “具有爱心是当医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每次看到困难群众没钱看病,都感到很心痛,只要力所能及,我总会尽自己一份力量。”身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的他,经常带着学生和医务人员到残联、聋哑学校为残疾人义诊,赠送助听器,还积极为没钱做手术的残疾群众联系社会热心人士援助。医生、科主任、系主任——我每天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游走”医生的身份郑亿庆教授早已得心应手,而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之一的科室主任,如何让科室保持活力并出成果,郑亿庆教授也确实是花了不少力气。“除了对耳科顽疾咽鼓管疾病进行研究外,2009年科室针对眩晕、耳鸣的病人众多,求医困难,我们建立了一个耳鸣眩晕诊疗中心。”郑亿庆表示,以前病人出现头晕症状来就诊,医生往往更晕,因为诊断极为困难,不同疾病都能引发眩晕。现在头晕的病人90%都能够在这个诊疗中心找到病因,并且得到规范化治疗,治好的机会也会比以前高出很多。2010年建立中山大学听力与言语研究所。“在我们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未知或者解决不了的东西,你必须要研究它,你不研究它你很多病就处理不了,研究所的成立目的也在于此,成立4年以来,我们在国外发表SCI文章就有30多篇,申请到了国家级的课题就有五项,培养了一批这方面的硕士、博士。”除此之外,不停歇的郑教授又当上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系主任,今年刚刚招生完毕,一共25名学生成为了郑教授的学生,“听力学专业在国外已有几十年历史,现已成为热门专业,而我国听力学专业正规化教育才刚刚开始起步,高层次的听力学人才仍然匮乏,无论数量和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郑教授表示,由于目前广东没有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医院从事听力检查和培训的技术人员多是从护士、生物学工程、检验专业转行过来,相比之下,专业人员较少,素质参差不齐,这也是导致许多患者听力检测质量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听力与言语科学的设立正是解开这个瓶颈的一把钥匙。 每天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游走,为何把自己弄的这么“累”?郑亿庆教授无奈的说道,有的时候是事情推着你走,你想停也停不下来,但现在我起码是“痛并快乐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核心提示:为方便患者求医及避免聋儿错过最佳人工耳蜗植入时期,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康复效果。同时针对顽固性耳鸣及中耳炎等单病种患者,达到专病专治的目的,帮助耳聋耳鸣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9健康网就医助手联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中心,依托一流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开通绿色预约入院治疗通道。 双耳重度以上语前聋患儿(包括先天性耳聋及后天性耳聋患儿)及语后聋患者佩戴助听器无效是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适应症,为方便患者求医及避免聋儿错过最佳人工耳蜗植入时期,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康复效果。同时针对顽固性耳鸣及中耳炎等单病种患者,达到专病专治的目的,帮助耳聋耳鸣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中心依托一流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开通绿色预约入院治疗通道。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的耳鼻喉科,为广东省耳鼻喉科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耳鼻喉科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颇具规模,在医、教、研各方面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现有专科病床84张,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满足以下条件的,如:需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或者中耳炎的患者,可马上报名来预约专家: 一、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 确诊病例:1、听力检查双耳极重度耳聋(耳声发射DPOAE未通过,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未引出波形);2、言语无发育或明显与年龄发育不对称;颞骨CT检查耳蜗发育正常,MRI听神经存在 二、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成年人或有语言基础儿童出现双耳重度以上耳聋,佩戴助听器无效或言语识别率小于50% 三、中耳炎患者手术:1、症状:反复耳流脓、听力下降;2、专科检查:鼓膜穿孔;3、听力检查:有听力下降 四、顽固性耳鸣患者:感音神经性耳鸣伴或不伴听力下降,药物治疗无效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简介 中山二院耳鼻喉科是我省最早成立的耳鼻喉科,为我省耳鼻喉科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耳鼻喉科人才。先后按鼻专科、喉专科、耳专科和头颈外科进行发展,陆续配购了脑干电位测听、眼震电图、多功能电测听、真耳分析仪、眼震电图仪、旋转椅、动态平衡检查仪、头脉冲试验检查仪、耳石复位仪、电子鼻咽喉纤维镜、喉动态镜、激光等先进设备,开展一系列高、新、难手术,形成了以耳专科及耳鼻咽喉-头颈肿瘤为主的研究方向,为广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有专科病床84张,医生29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6人,主治8人,医师6人,技师5人,其中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5人。每年接诊病人近10万人次,住院2500人次/年。是省内诊治疑难疾病最多的耳鼻咽喉科中心之一,人工耳蜗植入及声桥植入数量为广东省内最早及最多单位之一。近30年来,开展了大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技术,其中腔内支架技术治疗喉、气管和食道狭窄,游离皮瓣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义耳钛支架植入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声桥植入、小耳畸形耳廓重建、颈部甲状腺微创外科手术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问题:单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可以植入人工耳蜗吗?回答:以前很多人提出一侧听力好而另一侧患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者即单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在耳聋侧植入人工耳蜗,是否因两耳信号不同能否获得双耳更好的听力?通过国外、国内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这类单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能够整合来自两耳的声电信号,从而达到获得双耳听力的效果。这也得益于现代多通道人工耳蜗的精细结构编码(FSP)技术和更完整的音频(最新的人工耳蜗接收声音的频率范围扩大到70~10000Hz)等技术,使得人工耳蜗的听觉音效更加接近自然和逼真,因此正常耳和植入耳听觉整合后无明确的差别,植入者的感觉像反应植入耳听觉与正常侧无明确差别!另外单侧重度聋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更加突出: (1)双耳的综合听力较单侧更高; (2)在噪声环境中言语识别率明显提高; (3)声源的定向定位能力明显提高; (4)患耳术前耳鸣的干扰会明显降低,可以降低耳鸣干扰,有效率>95%; (5)植入侧不影响对侧正常耳的言语听取能力。北京301医院耳鼻咽喉科韩东一因此,一侧耳听力好、另一侧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者在耳聋侧可以植入人工耳蜗,临床建议耳聋侧尽早植入效果会跟更好,这与耳聋侧听觉剥夺与神经功能退化有一定的关系。
什么是人工耳蜗?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是一种替代生理耳蜗感音功能的电子装置,由体外声音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编码形式的电脉冲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刺激、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迄今全世界植入者超过36万。发展史及现状人工耳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意大利Volta发现电刺激正常耳可以产生听觉。1957法国Djourno和Eyries首次将电极植入一全聋病人的耳蜗内,使该病人感知环境声获得音感。60-70年代,欧美等国的科学家也成功地通过电刺激使耳聋病人恢复听觉。1972美国House-3M单通道人工耳蜗成为第一代商品化装置。1977年全世界首例多通道人工耳蜗在奥地利维也纳成功植入,1991年高刺激速率编码策略CIS问世,人工耳蜗从此进入多通道高分辨率时代。现在世界上主要的人工耳蜗生产商有奥地利的MED-EL公司和美国的AB公司以及澳大利的Cochlear公司。迄今,全世界有超过36万聋人使用了人工耳蜗,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在我国开展已经开始于1995年,这项技术发展已经成熟。随着人工耳蜗植入工作的开展,病例数量的增加,适应证范围的扩大,一些特殊适应证的耳聋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使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例如:术前完全没有残余听力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内耳畸形和耳蜗骨化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合并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小龄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高龄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人类获得正常的语言不仅需要正常的听力,还需要听觉语言中枢的正常发育。研究表明人类的听觉语言中枢在5岁左右就发育完成,0~3岁为语言发育的黄金期,因此先天性耳聋在3岁前,尤其是2岁前植入语言恢复和发育才能够达到最佳水平。对于成人语后聋患者,耳聋原因可能是突发性耳聋、药物性耳聋或先天性内耳畸形基础上的遗传性迟发性耳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等。这些成年耳聋患者在耳聋之前,他们曾经有正常的听力,并且获得了正常的语言,其听觉语言中枢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因此称这些耳聋患者为成人语后聋患者。成人语后聋患者是最佳的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之一,这类耳聋患者听觉语言中枢在耳聋之前得到了正常的发育,他们在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后,重新获得了听力,能够唤起他们过去对语言的记忆,因此这类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语言能力。对于成人语后聋患者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耳聋后尽早植入人工耳蜗,会很快唤起他们过去对语言的记忆,获得更好的语言效果。如果耳聋时间很长,患者对过去语言的记忆会淡忘,导致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下降。目前老年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耳聋患者多数为语后聋患者,他们耳聋的原因除上述原因外,更多的是由于老年性的渐进性的听力减退,直至使用助听器无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更多的受到社会、家庭的关注。恢复老年人的听觉语言能力,能增进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使老年人获得自信,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耳聋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能够获得很好听力语言效果。人工耳蜗的声音处理方案70年代末,美国犹他大学研制成第一个成为商品的多道耳蜗植入装置,其语音处理器将声音分成4个不同频道,然后对每个频道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压缩以适应电刺激窄小的动态范围。该言语处理方案被称为模拟压缩(compressedanalog,CA)。80年代初,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制成具有22个蜗内环状电极的Nucleus耳蜗植入装置。Nucleus的语音处理器的设计思想是提取重要的语音特征,如基频和共振峰,然后通过编码的方式传递到相对应的电极。Nucleus处理器的特点是双相脉冲,双极(bipolar)刺激,分时刺激不同电极且刺激频率不超过500Hz。语音处理方案从最初的只提取基频和第二共振峰(F0F2)信息,到加上第一共振峰的WSP处理器(F0F1F2),F0F1F2加上3个高频峰的多峰值(multipeak)处理器,到目前的只抽取22个分析频带中的任何6个最高能量频率信息的谱峰值(speatralpeak)处理器。美国Wilson等研究的连续间隔采样(continuousinterlevedsampling,CIS)语音处理器。与Nucleus的特征提取设计思想相反,CIS处理器尽量保存语音中原始信息,仅将语音分成4~8频段及提取每频段上波形包络信息,再用对数函数进行动态范围压缩,和用高频双相脉冲对压缩过的包络进行连续采样,最后将带有语音包络信息的脉冲串间隔地送到对应的电极上。从信息含量角度看,CIS和CA处理器基本上一样,但CIS的优点是避开了由于同时刺激多个电极带来的电场互扰问题。虽然CIS和Nucleus都使用双相脉冲间隔刺激,但它们有如下两个不同的地方:第一,CIS的每个电极都用高频(800~2000Hz)脉冲串进行恒速和连续的刺激,即使在无声时也一样,只不过其脉冲幅度降到阈值水平;第二,CIS的分析频带和刺激电极的数目一致,目前CIS语音处理方案已被世界多数耳蜗植入公司广泛采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又作出新的改进。如美国ABC公司推出S系列处理方案,澳大利亚Nucleus公司推出CI24M型24通道装置的ACE方案及奥地利MED-EL公司推出的快速CIS方案等。近年来人工耳蜗领域着力研究和开发声音的精细结构 (Fine Structure)主要体现在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在时域方面,涉及声学信号的分析和电刺激信号的释放两个过程。在基于包络提取来获得时间变化信息过程中加入精细结构的处理。如MED-EL的精细结构编码策略(Fine Structure Processing,简称FSP),将人工耳蜗音效提高到接近正常的高清精细水平。在频域方面,电流定向技术(Current Steering),或者成为“虚拟通道(Virtual Channel)”,突破了物理电极数目的限制,为人工耳蜗系统提供了更多的通道,丰富了频域信息。另外,困扰人工耳蜗技术的另一个难题是低频信息(如F0)的分辨能力,它也是造成噪声环境中聆听,多人交谈,嗓音识别,声调语言识别(如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和音乐欣赏方面诸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电流定向技术提供更多低频信息分辨率外,MED-El在PULSAR等人工耳蜗中开始采用的精细结构策略中,在低频段以可变刺激速率来提高低频区域的分辨能力;F. G. Zeng等人提出的FAME (频率幅度调制编码Frequency Amplitude Modulation Encoding )策略也是基于频域的速率编码原理来实现同样目的。作为改善低频分辨能力的更重要的进展,电声混合刺激(Combined Electro-Acoustic Stimulation, EAS)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它将为适用的耳聋患者提供自然的低频信息,在噪声环境中聆听和音乐欣赏方面的效果也逐渐为临床试验所验证。现今,新型人工耳蜗如MED-EL的SONATA、CONCERTO都采用最近高清精细结构FSP编码和平行刺激编码技术,使得人工耳蜗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更大提升,也更大满足了声调语言如汉语四声学习交流的需要,同时提供250个以上的音调识别,满足绝大多数使用者音乐欣赏和噪音下言语识别率的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证1.语前聋患者(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听力损失范围在1kHz及更高频率的听阈在90dB以上。对于术前无残余听力者,需要进行助听器声场测听,以帮助确定残余听力,必要时进行电刺激听性脑干诱发电位(EABR)检查。(2)病因原因不明、先天性、遗传性、药物性、脑膜炎后听力损失,病变部位定位于耳蜗;听神经病患者病变部位定位于耳蜗,需要进行术前EABR检查,估计病变部位,鉴于目前从医学角度对听神经病认识的限制,需向患儿家长告知特殊的风险。对于多数内耳畸形,包括Mondini畸形、共同腔畸形、大前庭导水管畸形仍然是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需向患儿家长告知特殊的风险以及家长具有合理的期望值。(3)耳聋发生时间对于新近发生的听力下降,需要观察至少3个月以上听力变化稳定。(4)最佳年龄为12个月~5岁;受到脑听觉、言语可塑性的限制,应该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欧洲植入最小年龄4个月,中国大陆植入最小年龄6个月。大于5岁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语言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力或语言训练史。助听器无效或效果很差,是指在最好助听聆听环境下开放短句识别率≤30%或双字词识别率≤70%。(5)助听器选配后听觉能力无明显改善配戴合适的助听器,经过听力康复训练听觉语言能力无明显改善。(6)具有正常的心理智力发育。(7)家庭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8)有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条件。(9)无手术禁忌证。2.语后聋患者(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成人的听力损失范围在1kHz及更高频率的听阈在70dB以上。对于术前无残余听力者,需要进行助听器声场测听,以帮助确定残余听力,必要时进行EABR检查或鼓岬电刺激的心理物理学测试。(2)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高龄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需要有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3)耳聋发生时间对于新近发生的听力下降,需要观察至少3个月以上听力变化稳定。(4)助听器选配后言语识别能力无明显改善。(5)具有正常的心理、精神状况及患者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6)无手术禁忌证。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内耳严重畸形病例,如Michel畸形或耳蜗缺如;(2)听神经缺如;(3)严重的精神疾病;(4)中耳乳突化脓性炎症尚未控制者。2.相对禁忌证(1)伴随疾病导致全身一般情况差。(2)不能控制的癫痫。(3)脑白质病变患者不作为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证,但是需向患儿家长告知特殊的风险以及家长具有合理的期望值。(4)分泌性中耳炎和胶耳并非手术禁忌证。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者,如果炎症得到控制,可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术前评估1.病史采集通过病史采集和检查了解发病原因。耳科病史的采集重点应放在耳聋病因和发病的过程,应了解患者的听力史、耳鸣与眩晕史、耳毒药物接触史、噪声暴露史、全身急慢性感染史、耳科疾病既往史、发育因素(全身或局部的发育畸形、智力发育等)、耳聋家族史、助听器配戴史和其他原因,如癫痫、精神情况等。耳聋患儿还应包括:母亲妊娠史、小儿出生史、小儿生长史、言语发育史等。还应了解患者的语言能力(如发音特点、构音清晰度)和语言理解力及交流能力(如口头、唇读、手语、书面、猜测等)。2.耳科学检查包括耳郭、外耳道、鼓膜和咽鼓管等。(1)听力学检查①主观听阈测定6岁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法,包括行为观察测听法、视觉强化测听法和游戏测听法;②声导抗测定包括鼓室压曲线和镫骨肌反射;③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④耳声发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⑤言语测听言语听阈测试为语察觉阈和语识别阈;言语识别测试包括言语测试词表和小儿言语测试词表;⑥助听器选配需有专业听力师进行助听器选配,一般需要双耳配戴,选配后要做助听听阈测试和言语识别测试,再行听觉语言训练3~6个月;⑦前庭功能检查(有眩晕病史者);⑧鼓岬电刺激试验测试包括阈值、动态范围、频率辨别、间隔辨别和时程辨别等心理物理学检查。(2)听力学评估标准①语后聋患者双耳纯音气导听阈测定>80dBHL(0.5、1、2、4kHz的平均值,WHO标准)。如果好耳的有助开放短句识别达不到30%,而听力损失大于或等于75dB也可以考虑使用人工耳蜗[见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补充标准];②语前聋患者对于婴幼儿需要进行多项客观测听检查和行为测听后进行综合评估,包括:ABR检查声输出时无听觉反应(120dBSPL);40Hz相关电位检测2kHz以上频率最大声输出时无反应,1kHz以下频率>100dB;多频稳态测听2kHz以上频率105dBHL无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双耳各频率均无反应;有助声场测听2kHz以上频率听阈未进入听觉语言区(香蕉图),言语识别率(双字词)得分低于70%,确认患儿不能从助听器中得到有效帮助;③对于没有任何残余听力的患者如鼓岬电刺激有明确听性反应者仍可考虑行耳蜗植入手术。若鼓岬电刺激没有听性反应者应向患者或家长说明情况,并让患者及家属应考虑手术风险。3.影像学评估影像学检查是选择患者至关重要的检查,应常规做颞骨薄层CT扫描、耳蜗三维重建及内耳道磁共振检查,必要时做头颅磁共振检查。4.语言能力评估对有一定语言经验或能力的患者应做言语能力评估(语言结构和功能),包括言语清晰度、词汇量、理解能力、语法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对于小于3岁、不合作的小儿,采用“亲子游戏”录像观察的方法进行评价,以此判断患者现阶段的语言能力状况。5.心理、智力及学习能力评估对缺乏语言能力的3岁以上的儿童可选希内学习能力测验,3岁以下者可选用格雷费斯心理发育行为测查量表。对疑有精神智力发育迟缓(希内学习能力评估智商<68< span="">分,格雷费斯测验精神发育商<70< span="">分)或有异常心理行为表现者,应建议患者去权威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诊断和鉴定。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而非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或多动症、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智力发育障碍的患者,应向家长讲明此类疾病可能会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的极大困难,帮助家长建立客观的心理期望值。6.儿科学或内科学评估做全身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7.家庭条件和康复条件评估接受过专业培训或有语训老师定期指导的家庭可以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否则应将患儿送到聋儿康复学校或机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切口前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植入电极后进行电极阻抗测试和神经反应遥测(ART)。内耳畸形等特殊病例使用EBAR监测和面神经监测。手术径路多数采用面隐窝进路。一般采用耳后切口。切口分为两层,表层为皮肤及皮下组织,深层为颞筋膜及肌骨膜瓣。整个皮瓣向后翻开,暴露乳突区骨皮质。用电钻于乳突后上方颅骨表面制作接受/刺激器骨床。行单纯乳突切除术,暴露砧骨短脚,以此为标志开放面隐窝,于圆窗龛前下方打开耳蜗鼓阶。将接受刺激器入位骨床,将刺激电极插入耳蜗鼓阶,参考电极置于颞肌下的颅骨表面。对耳蜗畸形(如Mondini畸形、共同腔畸形)及耳蜗骨化的病例手术方式做相应的变通。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伤口感染、皮瓣坏死、面瘫、脑膜炎和电极脱出。少数耳蜗内埋植电极者手术后有轻度的眩晕感,数日内多自行消失。人工耳蜗植入后调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一个月进行开机(switch-on)。因不同人工耳蜗装置的设计原理不同,其使用的调机硬件、软件不同,调机方法、调机过程和调机参数也不同。人工耳蜗装置包括体内的植入体和体外的言语处理器。调机(mapping)是通过电脑及专门的设备,由专业人员调节每一个人工耳蜗装置中的参数使之为病人提供最舒适、最有效的刺激并让病人舒适地听到各种声音的过程。除非专业人员通过调机在一系列参数中设定适合的值,否则言语处理器是不工作的。人工耳蜗植入后调机需要调整的参数包括:言语编码方案例如HDCIS、FSP、Fs4-P方案;电刺激模式,可选用单极刺激,双极刺激,共地模式;所使用的通道尽量设定为最大如24个通道,通道过滤输出的频率分配,将中心频率范围70Hz~10000Hz的频率范围分配到各通道;每个通道的阈值(THR值能产生听觉刺激的最小刺激水平);每个通道的最大舒适刺激(MCL值能让病人感受到的最大舒适刺激)。开机安排在术后3~5周,这时人工耳蜗的体内部分特别是电极部分较为稳定。开机后,大多数病人对外界的声音都会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发展,才能稳定下来。开机后的最初3个月电极参数变化最大、最快,每月调试1次,每次尽量设置3个月以上程序,患者在家长每周更换1套程序,以后可每三个月,六个月,1年调试1次。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应该使患者、聋儿家长和教师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语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语前聋患儿术后应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康复地点的选择做好准备。术前的康复训练应针对不同患儿的年龄和听力语言水平等特点实施,康复训练的内容应以患者听觉意识的建立和事物概念定义的理解为重点,为其术后开机调试和康复训练做好行为经验和学习心理上的准备。“听觉口语训练法”为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严格的指导原则。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来说,它是指使用人工耳蜗的信号最大限度地发展听力,继而发展口头语言,为其创造最佳环境的一种训练手段。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应符合小儿语言发展规律,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语言训练阶段。1.听觉训练阶段听觉训练阶段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予刺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2.词汇积累阶段词汇的积累阶段是在听觉训练基础上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3.语言训练阶段语言训练阶段是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多说,由单字到短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人工耳蜗康复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承担专业康复指导的服务机构为听障儿童及家庭提供适宜的康复训练模式。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聋人恢复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是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因此在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前后的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参考的标准。本指南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临床医生、听力和言语康复工作者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使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人工耳蜗植入涉及到医学、听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需要耳科医师、听力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家长等共同组成人工耳蜗植入小组,协作开展工作。适应证的选择一、患者的选择标准对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聋,病变部位定位诊断于耳蜗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1.语前聋患者的选择标准:①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②最佳年龄应为12个月~5岁;③配戴合适的助听器,经过听力康复训练3~6个月后听觉语言能力无明显改善;④无手术禁忌证;⑤家庭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⑥有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条件。语前聋患者手术植入时的年龄越小效果越佳,这可最大限度地在脑可塑临界期前避免听感觉剥夺和扩大言语和语言技能的潜力。大于6岁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语言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力或语言训练史。助听器无效或效果很差,是指在最好助听聆听环境下开放短句识别率≤30%或双字词识别率≤70%。2.语后聋患者的选择标准:①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②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③助听器无效或效果很差,开放短句识别率≤30%;④无手术禁忌证;⑤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⑥有家庭的支持。语后聋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耳聋时间与手术后的效果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发病年龄早,耳聋病程较长者手术后效果较差。此外,手术后生活和工作中的聆听环境也可影响到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3.手术禁忌证:①绝对禁忌证,包括内耳严重畸形病例,例如Micheal畸形、无耳蜗畸形等;听神经缺如;严重智力障碍;无法配合语言训练者;严重的精神疾病;中耳乳突有急、慢性炎症尚未清除者;②相对禁忌证,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不能控制的癫痫;没有可靠的康复训练条件。分泌性中耳炎和胶耳并非手术禁忌证。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者,如果炎症得到控制,可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一期手术是指根治中耳乳突病灶,鼓膜修补(或乳突腔颞肌填塞和封闭外耳道)的同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分期手术指先行病灶清除,修复鼓膜穿孔或封闭外耳道,3~6个月后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二、术前评估1.病史采集:通过病史采集和检查了解发病原因。耳科病史重点应放在耳聋病因和发病的过程,应了解患者的听力史、耳鸣与眩晕史、耳毒药物接触史、噪声暴露史、全身急慢性感染史、耳科既往史、发育因素(全身或局部的发育畸形、智力发育等)、耳聋家族史、助听器配戴史和其他原因,如癫痫、精神情况等。耳聋患儿还应包括:母亲妊娠史、小儿出生史、小儿生长史、言语发育史等。还应了解患者的语言能力(如发音特点、构音清晰度)和语言理解力及交流能力(如口头、唇读、手语、书面、猜测等)。2.耳科学检查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和咽鼓管等。3.听力学检查:①主观听阈测定:6岁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法,包括行为观察测听法、视觉强化测听法和游戏测听法;②声导抗测定:包括鼓室压曲线和镫骨肌反射;③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④耳声发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⑤言语测听:言语听阈测试为语察觉阈和语识别阈;言语识别测试包括言语测试词表和小儿言语测试词表;⑥助听器选配:需有专业听力师进行助听器选配,一般需要双耳配戴,选配后要做助听听阈测试和言语识别测试,再行听觉语言训练3~6个月;⑦前庭功能检查(有眩晕病史者);⑧鼓岬电刺激试验:测试包括阈值、动态范围、频率辨别、间隔辨别和时程辨别等心理物理学检查。听力学评估标准:①语后聋患者:双耳纯音气导听阈测定>80dBHL(0.5、1、2、4kHz的平均值,WHO标准)。如果好耳的有助开放短句识别达不到30%,而听力损失大于或等于75dB也可以考虑使用人工耳蜗[见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补充标准];②语前聋患者:对于婴幼儿需要进行多项客观测听检查和行为测听后进行综合评估,包括:ABR检查声输出时无听觉反应(120dBSPL);40Hz相关电位检测2kHz以上频率最大声输出时无反应,1kHz以下频率>100dB;多频稳态测听2kHz以上频率105dBHL无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双耳各频率均无反应;有助声场测听2kHz以上频率听阈未进入听觉语言区(香蕉图),言语识别率(双字词)得分低于70%,确认患儿不能从助听器中得到有效帮助;③对于没有任何残余听力的患者,如鼓岬电刺激有明确听性反应者仍可考虑行耳蜗植入手术。若鼓岬电刺激没有听性反应者应向患者或家长说明情况,并由他们承担手术风险。4.影像学评估:影像学检查是选择患者至关重要的检查,应常规做颞骨薄层CT扫描,必要时需做头颅磁共振、耳蜗三维重建和内耳道断面扫描。5.语言能力评估:对有一定语言经验或能力的患者应做言语能力评估(语言结构和功能),包括言语清晰度、词汇量、理解能力、语法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对于小于3岁、不合作的小儿,采用“亲子游戏”录像观察的方法进行评价,以此判断患者现阶段的语言能力状况。6.心理、智力及学习能力评估:对缺乏语言能力的3岁以上的儿童可选希内学习能力测验,3岁以下者可选用格雷费斯心理发育行为测查量表。对疑有精神智力发育迟缓(希内学习能力评估智商<68分,格雷费斯测验精神发育商<70分)或有异常心理行为表现者,应建议患者去权威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诊断和鉴定。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而非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或多动症、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智力发育障碍的患者,应向家长讲明此类疾病可能会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的极大困难,帮助家长建立客观的心理期望值。7.儿科学或内科学评估:做全身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8.家庭条件和康复条件:接受过专业培训或有语训老师定期指导的家庭可以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否则应将患儿送到聋儿康复学校或机构。三、听觉语言康复的准备应该使患者、聋儿家长和教师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语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语前聋患儿术后应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康复地点的选择做好准备。术前的康复训练应针对不同患儿的年龄和听力语言水平等特点实施,康复训练的内容应以患者听觉意识的建立和事物概念定义的理解为重点,为其术后开机调试和康复训练做好行为经验和学习心理上的准备。
南方日报5月17日讯(记者/雷雨 实习生/王一淇)记者近日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获悉,今年中大新华学院新增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听力本科专业。目前,我国听力障碍人群庞大,但听力学专业人员十分紧缺,13亿人的中国,听力学家可能只有几百人,巨大的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听力学行业发展的瓶颈。 听力学专业人才缺口大 “听力学专业在国外已有几十年历史,现已成为热门专业,而我国听力学专业正规化教育才刚刚开始起步,高层次的听力学人才仍然匮乏,无论数量和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著名听力矫正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教授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听力语言障碍人口居于我国五类残疾人群之首,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共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占全国人口的2%左右;13亿人的中国,听力学家可能只有几百人,而2亿多人口的美国却拥有1万多听力学家。 由于目前广东没有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医院从事听力检查和培训的技术人员多是从护士、生物学工程、检验专业转行过来,相比之下,专业人员较少。 二本B线考生可报考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开设听力与言语康复科学专业刚刚获得审批,今年开始招生。”郑亿庆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据悉,新增设的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属于医学相关专业,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非医学学士,培养周期也不如学医那样长。学生在最后一年可选择去医院或听力学、言语学培训机构实习。在读期间需掌握基本的物理、数学、声学、计算机知识,基本的医学、解剖学、生理知识以及听力、言语检查训练的专业知识。“由于中大新华学院为广东二本B类院校,对于这一专业的高考分数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很高,部分考生在报考时可予以考虑。”郑亿庆介绍说。 就业前景被看好 据了解,中大新华学院还将耗资数百万元筹建全新听力言语实验室,将在1—2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内医院这一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为8000元左右,根据年资和职称不等,高级技师甚至可以月薪过万。”郑亿庆还告诉记者,由于国内鲜有开设听力学专业的本科高校,较大的市场需求,较低的入行门槛,使得听力学专业在国内的就业前景被广泛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