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怎么办?腹痛、腹胀是结石在“作怪”吗?胆囊结石必须切胆囊吗?作为肝胆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胆囊结石困扰着近10%的成年人。本文由南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专家团队,带你科学认识胆囊结石的诊治全流程。一、胆囊结石:沉默的“石头”可能暗藏危机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当胆汁成分失衡(如胆固醇过多、胆盐减少),便会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结石。两类高危人群需警惕:“4F”人群:-Female(女性,尤其是多次妊娠者)-Fat(肥胖)-Forty(40岁以上)-Fertile(高脂饮食者)其他诱因:糖尿病、肝硬化、长期不吃早餐、快速减肥者二、胆囊结石的“信号”:这些症状别硬扛无症状结石:约60%患者早期无不适,常在体检时发现(B超检出率高)️典型症状:(1)胆绞痛: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饱餐/油腻饮食后易发作(2)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易被误认为“胃病”(3)并发症警示:发热、黄疸、持续性腹痛(警惕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三、确诊胆囊结石:这些检查不能少(1)超声检查(首选):无创、便捷,可清晰显示结石大小、数量和胆囊壁情况(2)CT/MRI:复杂病例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合并胆管结石或胆囊癌(3)血液检查: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胆红素异常警惕胆管梗阻四、胆囊结石怎么治?选保守还是手术?(一)保守治疗:并非人人适用适应症:无症状结石(需定期复查,每6-12个月B超监测);结石较小(<1cm)且胆囊功能正常;药物溶石:仅对少数胆固醇结石有效,需长期服药且复发率高(二)手术治疗:微创时代的新选择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金标准)优势:创口小(3个0.5-1cm孔)、恢复快(术后1-2天出院)、并发症少适合人群: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结石直径>3cm或充满型结石、合并胆囊息肉、胆囊壁增厚或瓷化胆囊2.保胆取石术(争议性):仅限极少数胆囊功能良好、无炎症的单发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需谨慎选择五、术后须知:科学护理防复发饮食调整:术后1个月内:低脂饮食(避免油炸、肥肉、蛋黄)长期建议:规律三餐,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术后1年复查B超,监测胆管情况六、预防胆囊结石:从生活细节入手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海鲜),增加果蔬摄入规律进食:尤其要吃早餐,避免胆汁过度浓缩控制体重:避免快速减肥,BMI保持在18.5-24之间高危人群筛查:40岁以上建议每年肝胆B超检查专家提醒:胆囊结石长期不处理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甚至胆囊癌!若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肝胆胰腺外科就诊。胆管结石示意图健康合理饮食---本文审核专家:李琼主治医师南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注:文中数据参考《中国胆囊癌规范化诊疗指南》,具体治疗方案需个体化评估
有一种恶性肿瘤被称为“癌症中的王者”,不仅诊断困难,还进展迅速,致死率高,那就是胰腺癌。胰腺位于我们上腹的中部,胃的后方,因此位置比较深,早期也没有特别的症状,所以当明显的症状出现时,多数患者已处于晚期,或者误以为只是普通的消化道症状,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和化疗,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化疗则是常用于术前、术后或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但就总体而言,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是极低的,特别是晚期的胰腺癌,这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挑战,那么怎么样才能早期发现并且预防胰腺癌呢?要知道胰腺是我们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分解和血糖的调节。此外,胰腺中还走行着我们的运输胆汁的一部分胆管,因此胰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痛、肿瘤阻塞胆管引起的黄疸、短期内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以及消化不良和恶心,如果在没有明显肥胖、饮食或生活方式变化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糖尿病,也要警惕可能与胰腺癌有关。定期体检是最常见的早期筛查方法之一,检测CA19-9、CEA等血液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胰腺癌的迹象,腹部超声、CT、磁共振检查对胰腺肿瘤也有很高的影像学识别能力,超声内镜联合细针穿刺技术则可以从疑似肿瘤处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进而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除了医疗手段,预防胰腺癌也应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可显著降低胰腺癌的风险。面对胰腺癌这个狡猾的“癌中之王”,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唯有如此,才能战胜“敌人”,此外随着目前药物的进步,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也为生命带来更多光明的未来。
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进行性慢性炎症疾病,病理表现为胰腺腺泡萎缩、破坏和间质纤维化。临床症状上可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以及糖尿病、脂肪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表现,可伴有胰管结石、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狭窄、胰管不规则扩张、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往往迁延不愈且处理棘手,病情的进展将带来顽固性疼痛和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癌变,患者多需终身治疗,大大的加重了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而CP的全球发病率为9.62 /10万,死亡率为0.09 /10万,男性患者数量大约是女性患者的2倍,其致病因素常见的有酗酒、吸烟、遗传、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胰腺先天性解剖异常、胰腺外伤或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环境的变化,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绝对禁酒、戒烟、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饮食往往是诊疗指南的首要推荐。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胰管结石的发生率可达90%以上,具体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前经典的胰石蛋白理论认为,胰液中的胰石蛋白可以抑制钙盐结晶的形成和生长,关键在于它能够螯合碳酸钙的活性部位,而CP患者胰腺细胞和胰管腔内中存在胰石蛋白浓度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降低,使得胰液中的碳酸钙过饱和后析出沉淀,最终形成结石。结石的形成会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腺实质高压和局部缺血,引起顽固性胰源性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因此彻底有效地去除胰管结石、通畅胰管引流可以大大缓解CP患者腹痛等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胰腺炎再发及胰腺癌发生的风险。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微创治疗主要是指介入方面,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或)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为一线治疗方法,相比较开刀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能否透过X线将结石分为阳性结石与阴性结石,阴性结石或最大径<5mm的阳性结石可通过ERCP取出,最大径>5mm且位于胰头或胰体的阳性结石应行P-ESWL将结石充分粉碎(直径=5mm的结石视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然而准确定位结石是ESWL期间的一项重大挑战,因为结石可能在呼吸周期中进出,导致冲击从结石传递到胰腺实质,使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穿孔、感染、石结(结石碎裂后堵塞胰管远端,导致胰液流出障碍胰管压力急剧升高,患者出现难以缓解的腹痛)等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ERCP子母镜技术的发展,腔内碎石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无法开展P-ESWL或经P-ESWL充分碎石后结石仍未碎裂的患者,可考虑行胰管腔内碎石术,常用的腔内碎石术有机械碎石术(ML)、液电碎石术(EHL)和激光碎石术(LL)。南阳市中心医院胰腺外科ERCP团队秉承“镜”益求精的理念,在省内率先同时开展体外震波碎石和胰管腔内碎石,在近年内已成功治疗了多位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患者,传统的P-ESWL后患者若无法自发排石,则需再行ERCP取石,而团队借助子母镜技术和腔内碎石术的应用,能够做到在直视下观察结石,准确定位,并且结石碎裂后直接取石,大大减少了操作步骤和医疗费用,其微创、安全、高效等优势,使得在治疗胰管结石中的价值日益突出。胰腺外科刘驰主任表示,团队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不断探索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新方法,为广大胰管结石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