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大家平时生活中一定注意这几点! 1.早睡早起,冬季是收藏的季节,一定要早睡。 2.不适合晨练,冬季应该在中午或者下午温度较高时锻炼。 3.饮食要清淡,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 4.要注意保暖,因为早晚温差较大。 5.冬季要频道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平稳。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第一杀手,而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患病率约为56.5%,知晓率约为52.2%,控制率约为11.5%。老年高血压不同于年轻人的高血压,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选择都有自己的特点。 1、发病机制 1.1大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动脉的扩张性和顺应性减退,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含量增加,中层钙质沉着及内膜粥样硬化,使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弹性减退。 1.2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 老年时小动脉壁有透明样变性,动脉壁与其内径之比值增大,且对循环血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增强,使周围血管阻力增高。 1.3血压的整合调节能力下降 老年人主动脉弓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体位改变时的反馈调节能力减弱。 2、病因 2.1遗传 父母均为高血压患者,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高达45%左右。 2.2膳食 研究显示,高盐膳食是中国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的膳食结构又加重了钠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2.3肥胖 中美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基础体重指数每增加3-4,年内发作高血压的危险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基础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中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中年男性约21-24.5,中年女性约21-25) 2.4饮酒 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40%。 3、临床特点 3.1多属轻中度 老年高血压大多属于一、二级高血压,恶性或急性型少见,高血压症状表现常与血压值高低不成比例。 3.2体位性低血压 多见于从蹲位到站位或从站位到蹲位,起床后由卧位到坐位(速度偏快),血压常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甚至摔倒。 3.3血压波动大 老年人血压波动不仅在一天内某段时间有波动,而且在24小时内也可能有较大的波动。其机制可能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导致血压波动大。 3.4并发症多且重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如主动脉钙化、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肾功能异常等。 3.5脉压较大 主要是动脉硬化使收缩压增高,但血管壁回缩力变小,致使舒张压下降。脉压大是反映动脉弹性度的指标。 4、中医药辩证 临床常见证型归纳起来大致有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气血虚弱,脑失所养、风阳亢盛,上扰清窍、痰浊雍盛,湿蒙清窍、血络瘀阻,气血不通等。 我认为现代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环境污染、饮食肥甘、情志抑制、缺乏锻炼、盲目进补等,老年人体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虚损之候逐渐减少,邪实表现日益突出,故老年高血压病中痰瘀、食滞、水饮等邪实之象非常多见。 所以,不能因为老年人机能减退、脏腑气血阴阳虚损而单纯予补益之法;亦不能因高血压多表现为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而不考虑老年人脏腑气血阴阳之亏损而纯用重镇潜降之剂。当视其正虚与邪实之轻重缓急并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