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咨询的患者关心正畸会带来哪些不适或风险,这方面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正畸是医疗行为,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一定会有不适或副作用产生。在决定正畸前,最好对不适和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收益明显大于风险再开始正畸治疗。这样有助于在正畸过程中更快更好地适应,也有助于坚持遵从医生的医嘱,最后获得更好的效果。一般正畸治疗分三类1、早期矫治2、固定矫治3、隐形矫治儿童乳牙期和替牙期的治疗属于早期矫正,解决该年龄段迫切需要治疗的咬合问题,对儿童的咬合建立和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应治尽治。矫治时间从3个月到1年不等。矫治器种类繁多,大多可以自行摘除。儿童正在生长阶段,牙齿和骨骼对正畸的适应性好,不良风险极小,可能的不适有牙齿酸痛、异物感、压迫感、扎嘴等。宝爸宝妈们不用太担心,从经验上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快适应佩戴矫治器,并且大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恒牙期的青少年和成人佩戴最多的就是固定矫治器。固定矫治器的不良反应主要有:1、正畸加力后的牙齿酸软由于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样,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每次正畸复诊加力后,大多数人会感觉牙齿酸软,少数人会感觉牙齿疼痛不敢咬东西。这种感觉大约会持续3至5天。如果过了5天依然觉得牙疼,就属于异常情况,要及时和医生沟通。2、牙齿松动牙齿受力移动中会普遍比之前松动,这是正常现象。此外牙齿移动过程中和对颌牙齿暂时的咬合关系异常会导致个别牙出现显著的松动。这些松动都是可逆的,在治疗结束后牙齿松动会消失,回到当初稳固的状态。但是,如果口腔卫生不佳,牙周炎未控制的情况下,牙齿松动则不能恢复,此时松动是由于牙周炎造成的。3、异物感和扎嘴异物感和扎嘴是正畸过程中常见的不适体验。异物感一般在戴上矫治器后一周左右就会消失。有趣的是当患者摘掉牙套时,反而觉得牙齿光秃秃的,感觉怪怪的,由此可见人的适应性有多强了。扎嘴的常见部位是金属结扎丝和主弓丝末端,可以使用正畸保护蜡或来找医生及时处理扎嘴。4、口腔卫生不易维护牙齿表面的矫治器容易藏污纳垢,如果刷牙不认真或方法不得当(正畸患者口腔清洁方法),会导致牙面脱矿、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上述情况实际中发生率很高,需要每一位患者特别警醒。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常见的后果是牙面脱矿和龋齿,对成年患者来说不仅会有牙面脱矿和龋齿,还会有牙周炎,造成不可逆的牙龈退缩和牙齿松动。5、牙根吸收及牙龈退缩只要牙齿移动就会发生少量牙根吸收、牙龈退缩,一般在1mm以内,这是移动牙齿的小小代价。儿童青少年适应性良好,牙根吸收和牙龈退缩的程度很轻,不会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不会对牙齿的使用和寿命有任何影响。成年人适应性较差,无论是牙根吸收或者牙龈退缩都会相对更明显,治疗后大概率会出现牙龈黑三角间隙。隐形矫治器可以摘戴,与固定矫治相比异物感小,不会扎嘴,更容易维护口腔卫生。除此之外不良反应与固定矫治是一样的。Q:正畸会不会加重颞下颌关节病?A: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正畸既不会引起也不会阻止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生。Q:拔牙做正畸会不会留牙缝?A:拔牙做正畸不会留牙缝。既然采用拔牙矫治,说明牙列内的间隙是不足的,或者说牙量大于骨量(正畸为什么要拔牙)在排齐牙齿或者前突牙齿内收之后,间隙就所剩不多了,剩余的间隙也可以被轻松关闭,不会留牙缝。Q:正畸后会不会影响牙齿的寿命?正畸不会影响牙齿寿命。口腔卫生不佳,没有定期洗牙习惯造成龋齿、牙周炎对牙齿寿命的影响才是巨大的。
正畸患者因为牙面粘接了托槽,口腔卫生格外难以维护。怎样才能真正把牙刷干净呢?首先要知道哪里是重点清洁部位:细菌软垢最容易堆积在托槽周围、牙面和牙龈交接处以及牙缝中,这些位置也是最难清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步就是掌握正确的工具:包括牙刷、牙线和牙间隙刷。点击链接观看各种清洁工具的使用视频(各种清洁工具使用方法视频)。刷牙至少需要早晚各一次,中午饭后推荐刷牙。牙线和牙间隙刷至少每晚刷牙后使用一次。除外上述基础工具,冲牙器是更方便的替代选择,它可以部分代替牙线和牙间隙刷的作用。我们最推荐牙线和牙间隙刷,如果确实难以掌握,也可以使用冲牙器。最后,如何判断是否刷干净了呢?我们可以使用牙菌斑指示剂。牙菌斑指示剂分液体和片剂两种,它可以把牙面的细菌软垢染色,可以一周使用一次,在晚上刷牙后使用。每次使用后继续把染色部位清洁干净,所有牙面无任何染色方为清洁干净,同时在下次清洁时重点关注那些不容易清理到的部位。注意牙菌斑指示剂也会把舌头染色,所以尽量避开次日需要社交的时间使用。正畸患者的口腔清洁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一件事,是获得最佳正畸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相信每一位患者都能真正把牙刷干净,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终会让您收益终生!
咨询,建病历,拍X线片(可选择第二次就诊时拍),确定初步治疗方案。自行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化验:需空腹化验,项目包含:1⃣️谷丙转氨酶(ALT)2⃣️丙肝表面抗体(抗HCV)如结果阳性加验RNA数值报告3⃣️乙肝表面抗原(HBsAg)如结果阳性加验DNA数值报告和乙肝五项。必须带纸质版化验结果,本次就诊前带牙刷牙膏认真刷牙,第二次就诊内容:1⃣️取模型2⃣️拍牙齿及面部数码照片3⃣️拍X线片(已完成者无需此项)制定正畸治疗方案,签署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正畸方案签署完成后去做拔牙、洗牙、补牙等准备工作。(必须先定方案后拔牙)戴牙套,之后根据需要定期复诊诊室电话:总机82037030周二转分机号3032周四周六转分机号3031找王心雯医生如果诊室电话不能接通,您可以打前台电话82037030预约和改约
骨性嘴突和牙性嘴突其实很难截然分开,在一个人身上,一般两种成分都有,就是看哪种成分更多。如果牙性前突为主,正畸的效果是很好的;如果以骨性前突为主,那么就倾向于建议正畸加正颌手术治疗了,当然单纯正畸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毕竟牙齿也可以回收一些,只是回收量不如牙性前突那么大。至于怎么判断骨性成分和牙性成分的比重,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如何判断是骨性嘴突还是牙性嘴突。骨性前突是基骨位置靠前,牙齿倾斜度正常;牙性前突是基骨位置正常,牙齿向前倾斜。牙性前突和骨性前突拔牙矫治后的效果有明显差别,主要是因为基骨位置不同。有人问打钉子能不能治疗骨性前突。能不能治其实不是打不打钉子的问题,而是基骨位置对牙齿移动距离的限制问题。骨性前突由于基骨位置靠前,牙齿倾斜度正常,牙齿回收必须是平行向后的,而且移动距离也不会太多,毕竟牙根不能移出牙槽骨。如果打钉子一味加力回收,可能会造成内侧牙槽骨吸收(骨开裂,骨开窗),或者严重的牙根吸收。这个是有文献验证过的,以后有机会专门说说这个问题。所以说,严重的骨性前突还是果断采用正颌手术治疗吧,单纯正畸的改善是不足的。
怎么分辨骨性嘴突和牙性嘴突?不少小伙伴问这个问题就发来照片,一般都是一张龇牙的照片,一张侧颜的照片,一看到这种问题我就很头疼,因为我也搞不清楚,只看照片或者只看外表,是无法准确分辨骨性前突还是牙性前突的。请记住最大的原则就是,想看清楚骨骼形态,一定要在X线片上看。正畸最重要的一张X线片就是头颅侧位片:在头颅侧位片上观察、测量才可以区别骨性前突和牙性前突。那么用什么标准去判断呢?首先要明确的是,单纯的骨性前突或者牙性前突在人群中都是少数,大部分人是在二者之间的状态,也就是前突既有骨性因素也有牙性因素,二者均有,只是比重不同罢了。下面介绍的方法,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以典型单纯的骨性前突和牙性前突为例。这两张图片除了牙齿倾斜度和基骨位置不一样之外,其余部位的骨骼形态一模一样,从外貌上也表现出了相似的嘴突。将骨性前突与牙性前突重合,我们一眼就能发现二者的区别。基骨(下图中蓝色部分)可以理解为牙齿的基座,也就是牙根尖水平的那部分骨头,是不可以随着正畸牙齿移动改变位置的。而牙槽骨(黄色部分)是包裹牙根的骨头,一定程度上可以随着牙齿移动改变位置和形态,可塑性较强。骨性前突就是:1、基骨位置靠前2、牙齿倾斜度正常牙性前突就是:1、基骨位置正常2、牙齿向前过度倾斜当然,这说的都是极端的情况,大部分人两个因素多少都有,可以根据上述两种不同的特征进行估计。最准确的判断方式还是交给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测量分析。最后,基骨的位置不能随着正畸改变,这就是为什么牙性前突可以通过拔牙后正畸治疗,而骨性前突为主的伙伴需要正颌手术的介入。
先说结论:一些情况下正畸可以改善脸歪,多数情况下不能够的。要搞清这个问题,就要先明白脸歪的原因是什么。1、骨骼歪:下颌骨的不对称显然会造成脸歪。图中的下颌骨明显偏斜,这种情况就属于骨性的脸歪,需要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解决。单纯正畸是不能改善的。2、肌肉歪:比如一侧的肌肉很发达,一侧较薄弱。再比如,面部神经控制力度不一致,笑起来的时候嘴角歪。只要是面部的这些软组织原因造成的脸歪,正畸统统不能改善。这种歪,建议通过医美的手段改善。3、牙齿原因造成的脸歪什么是牙齿原因造成的脸歪?这个问题稍微有点难以理解。通俗地讲就是不咬牙的时候脸不歪,咬牙之后脸歪了。专业术语叫做CO-CR不调,说的是牙齿的错位造成下巴在完全咬合时不能停止在正中的位置,而向侧方偏斜。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于牙齿错位引起的,因此属于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的脸歪。值得注意的是CO-CR不调多发生在有后牙的反合、锁合和反锁合时。上述问题既可以发生在单侧后牙,也可以发生在双侧后牙。图中是单侧的情形。反合、锁合、反锁合都是需要在儿童青少年期尽早进行治疗的。如果没有进行早期治疗,随着下颌长期被迫处于偏斜的位置,很可能会发展为骨性脸歪,成年后就很难解决了。所以说,正畸能改善脸歪只说对了一半,正畸能改善CO-CR不调造成的脸歪,其他类型的脸歪不能改善。如果小朋友发现脸歪,建议早点来看医生,抓住时机把脸歪扼杀在摇篮里。
有效的儿童早期矫正不是智商税。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是任何类型的牙齿排列或者面下部(也就是鼻子以下的面部)发育不美观都可以在儿童期矫正。也就是说正规的儿童早期矫正治疗只针对一小部分牙齿或面部美观问题。在正畸面诊时判断是否适合儿童早期矫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适应证选择不合适,势必会造成治了没效果,或者效果不持续的问题,就好像交了智商税一样。一些无良诊所会夸大儿童早期矫正的作用,不该治的也建议治。在诊所中MRC矫治器特别流行,在淘宝也能轻易购买到各种型号的MRC,但是这种矫治器不是针对某种牙齿问题的,也不是个性化定制的,宣传得好像它什么都能治,真的用了之后会发现它是妥妥的智商税。需要儿童早期矫治的情况一般包括:所有类型的地包天、所有类型的正锁合、上颌发育不足、一部分下颌发育不足、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正常全牙列的咬合均是上牙覆盖在下牙外侧,并且有咬合;地包天是下牙覆盖在上牙外侧,前牙地包天容易发现,后牙地包天常常被家长忽略;正锁合是上牙完全在下牙外侧,完全错开,没有咬合,正锁合仅指的是后牙;上颌发育不足常常和地包天同时发生,早期矫治可以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改善脸型;下颌发育不足需要视情况而定,属于是比较难判断的情况,如果怀疑孩子下巴发育不足最好来看医生,让医生决定要不要治疗;口腔不良习惯包括吞咽时舌头顶在上下门牙之间、吮指、咬下唇、咬上唇、口呼吸,这些情况也最好带孩子看医生,让医生评估要不要治疗。儿童早期矫治95%都是上述几种情况,而最常见的牙齿不齐多是要等换完牙再处理。儿童早期矫治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上述几种情况如果不去管,长大后的畸形会变得很重或者很难治疗。儿童期是一生一次的宝贵机遇,家长们绝对应该掌握正确的口腔健康理念,守护宝宝健康成长。
在门诊中,我接触到了很多家长带着很小的小朋友来看正畸,在内心深处,我是很欣慰的。现在家长的口腔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了,意识到了小朋友有可能需要正畸的早期干预,并且还知道经过了早期干预可能避免日后更大的问题,这种意识非常有益。带小朋友来看正畸医生,让医生判断是不是需要早期干预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是,市面上的医疗机构良莠不齐,很多时候家长也会被一些不正确的理论给影响了,很可能接受了过度的医疗;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可能不信任医生,不愿意让孩子接受本来有益的早期治疗。 早期矫治的核心是“早”,一般在4~11岁,恒牙替换完成前治疗。一旦时间早,就可以利用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改变不良的颌骨问题,可以促进或抑制上颌骨向前生长,促进下颌向前生长,扩宽上牙弓。但是,正畸不能抑制下颌向前生长。时间早,还可以破除口腔不良习惯,阻断错合畸形的发生和发展。 需要早期矫治的问题有:1、前牙地包天 前牙地包天,无论是多颗牙还是单颗牙,都是需要尽早治疗的,最早可以在4岁左右开始治疗。长期不治疗的情况下,下前牙会限制上颌骨正常向前生长,可能会影响脸型的美观,主要表现为鼻旁和上唇凹陷,下唇突出或下巴颏突出。2、多颗后牙地包天后牙地包天反映了上牙弓的狭窄,需要尽早治疗,最早可以在4岁左右开始治疗。一般多颗后牙地包天指的是两颗或者更多。上牙弓狭窄时,下颌咬合时会偏向一侧,长期不治疗,可能会“脸歪”。3、下颌后缩 or上颌前突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会导致前牙覆盖大、面型不美观,建议早期治疗,抑制上颌骨向前生长,或者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改善面型。需要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治疗,年龄上约为9~11岁。4、口腔不良习惯 首先家长应该能够识别口腔不良习惯,主要包括:吮指、咬上唇或下唇、不良吞咽习惯、口呼吸、偏侧咀嚼。正常吞咽习惯应该是舌头顶着上腭,不接触牙齿;不良吞咽习惯则是吞咽时,舌头不自觉地顶着上下前牙。家长可以拨开嘴唇,让孩子咽口水,辨别是否存在不良吞咽习惯。然后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尽量促成孩子自发地改正不良习惯。口呼吸的孩子还需要关注是否患有鼻炎 、扁桃体或者腺样体肥大,先治疗这些疾病,先保证鼻气道通畅后,再改正口呼吸习惯。如果不良习惯难以破除,可以通过正畸矫治器矫正。如果仅仅是牙齿的不齐、有缝完全不必早期矫正,等到所有恒牙萌出后再来正畸完全来得及。某几颗牙齿的不齐即使早期矫正排齐了,恒牙完全萌出后也会出现变化,仍可能需要二次矫正,所以不如把问题留到恒牙期一次解决。
正畸为什么要拍片? 拍片主要指的是X光片,能够很好地显示骨骼、牙根等等表面看不到的内容。 X光片检查是对临床检查的补充,毕竟医生不能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由表到里把所有可能的问题发现出来,是诊断的基础,而诊断则是治疗的基础。 正畸可能涉及的X光片有以下几类: 1.头颅侧位片 2.曲面体层片 3.CBCT 4.头颅正位片 5.手腕骨片 1. 头颅侧位片 每个正畸患者都要拍。在上面我们能知道颌骨是前突还是后缩,牙齿的倾斜度怎么样,下巴颏的发育好不好,是尖脸还是方脸(对应者高角型和低角型),还可以判断骨龄。 2. 曲面体层片 每个正畸患者都要拍。主要看的是牙齿本身是不是健康、牙根周围的骨骼是不是健康、牙根的长度怎么样、颌骨内有没有异常(比如炎症、瘤子、多生牙等等)、有没有长智齿,上颌窦是否异常。 3. CBCT 选择性拍摄,只在必要时拍。CBCT是一种低放射剂量的CT,可以显示颅骨的三维信息。头颅侧位片和曲面体层片都是二维的,前后会有重叠,所以遇到看不清楚的情况,就要加拍CBCT。在CBCT上我们能看到颞下颌关节是不是健康,牙根周围的骨量有多少、埋伏牙、智齿的位置等等。总之就是,几乎可以看清楚任何想知道的内部信息。 4. 头颅正位片 运用较少,仅在面部严重不对称的患者中需要拍。严重的面部不对称存在了骨骼的因素,所以需要拍头颅正位片。但是它也有前后的重叠,在分析不对称原因上其实并不好用,现在已经逐渐被CBCT取代。 5. 手腕骨片 早期矫治的青少年儿童有可能会拍。主要是分析骨龄用,可以被头颅侧位片取代。 以上不能穷尽所有X线片能提供的信息,这么多信息都可以从X线片上得到,你还会觉得拍X线片是多余的吗?
拔牙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什么正畸医生总是告诉患者要拔牙才可以矫治呢? 其实正畸医生也不喜欢拔牙,有时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保住更重要的东西,所以牺牲了几颗牙齿。 一般的人多少都有牙齿拥挤,有些人还有牙齿前突,如果这些情况都很严重,你还要和我说:“医生,我不拔牙,我想获得整齐的牙齿,我还想让牙不突”,就好比让我把一卡车核桃塞进一个小纸箱里。我只能说:“不行,我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必须扔掉一部分核桃才能装进纸箱里”。 是的,我们的牙齿被容纳在了牙槽骨这个“纸箱”里,有限的牙槽骨如何才能容纳“无限”的牙齿呢? 你要说硬塞行不行?理论上还真行。无论多么拥挤的牙齿,都有办法排齐,技术上没啥问题。只不过你要面对一些后果: 1. 箱子被撑破:也就是牙根移出牙槽骨的范围内,学名骨开裂和骨开窗。千万不要觉得骨头的改变谁能看见呢,实际上你能感受到的后果就是牙龈退缩。 2. 箱子合不上:也就是门牙更往前突了,这不是雪上加霜吗。正畸前嘴不突,正畸后嘴突,这谁能接受呢。 3. 被撑开的箱子想要缩回去:正畸结束后一旦停止佩戴保持器,牙齿更易复发,回到之前不齐的状态。 其实正畸就是一个获得间隙、利用间隙的过程。拔牙的本质是为了获得间隙,让拥挤的牙齿有空间排齐,让前突的牙齿有空间回收。 除了拥挤和前突,其他需要大量间隙的情况也可能涉及到拔牙。例如中线严重偏斜等。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事实上,中国人正畸治疗需要拔牙的比例高达65%,这是因为人种的面型特征,和人类牙齿越来越拥挤的趋势造成的。 为了健康,为了美观,为了稳定,拔牙是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