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医学之声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介绍:T3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及分泌的激素。FT3约占T3的0.5%,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发挥生理效应,其浓度与组织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一致,也与机体代谢状态一致,对非甲状腺疾病也有诊断价值。正常参考值:4~10 pmol/L增高:见于甲亢、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二游离甲状腺素(FT4)介绍: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是甲状腺功能体外试验的灵敏指标,即使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引起血浆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结合力和浓度改变时,也能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31 pmol/L增高:甲状腺中毒症、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痛性甲状腺炎伴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甲状腺制剂服用过量、甲状腺受体不应症、慢性甲状腺炎伴甲亢。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垂体性或者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过性功能减退期、低白蛋白血症。三促甲状腺激素(TSH)介绍:促甲状腺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机能的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作用。正常参考值:2~10 mU/L增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摄人金属锂、碘化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使促甲状腺激素增高。降低: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非促甲状腺激素瘤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摄入阿司匹林、皮质激素及静脉使用肝素可使促甲状腺激素降低。四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介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是甲状腺微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其功能与甲状腺素的合成有关。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可能使甲状腺细胞损伤。检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方法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类似。测定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意义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也大致相同,主要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辅助诊断、疗效考核价值。临床意义:桥本(Hashimoto)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ATG检出率可达90%~9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检出率40%~90%不等,检出率高的可能与部分病例属于桥本甲亢有关;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者检出率65%左右。五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介绍:10%~20%T3由甲状腺合成与释放,80%~90%来自于周围组织T4的脱碘转化成T3。T3为主要发挥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血清中T3的绝大多数(99.5%)与血浆中特异蛋白结合,仅极少数处于游离状态(0.5%)。血清中TT3浓度的改变,表示甲状腺功能的异常,TT3浓度的改变常和TT4平行,但有时存在差异,如T4型甲亢,TT3则正常。因此,临床上常同时测定TT3和TT4值。正常参考值:血清TT3值与年龄有关,出生后TT3水平高于正常成人,5岁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老年人TT3常低于正常人。成人:1.54~3.08 nmol/L(100~200 ng/dl)。增高:TT3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最灵敏的指标,甲亢时TT3可高出正常值4倍;同时TT3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六总甲状腺激素(TT4)介绍:T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T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正常参考值:4.5~12 ug/dl增高:甲亢,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肝炎,肥胖症,应用甲状腺激素时,进食富含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组织等。降低:甲减,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病变,剧烈活动等。七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介绍: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又称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或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TRAb是一种甲状腺的自身抗体,根据生理学作用不同也分为: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和甲状腺阻断性抗体(TBAb),是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刺激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测定TRAb有利于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发病机制的研究。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测定多用ELISA法测定。正常参考值:ELISA:<10%TSAb阳性: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甲亢,新生儿一过性甲亢。TBAb阳性: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关阅读
中老年适合局麻开放手术,年轻人、复杂疝适合腹腔镜手术,小孩适合高位接扎术日前,国安外援伊尔马兹赴德做疝气手术,引发人们对疝气的关注。除了运动员,人口老龄化,也导致疝气发病率一路攀升。其中,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作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率约为3‰-5‰,75岁男性发病率更是高达40%。人们总认为要想创伤小就要腹腔镜手术,然而对中老年人和小孩来说,他们却不适合全麻腹腔镜手术。■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靳婷有效治疝气唯有手术“手术是治疗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些注射硬化剂、贴肚脐等方法都是无效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胡世雄副主任医师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早些年有的无良医院会将无水酒精注入病人腹股沟等疝气发作部位以填塞缺损。这些注入的硬化剂可能到处“跑”,若堵住了输精管导致精索坏死,睾丸不得不切除。“我们前几年接触过不少在外注射硬化剂导致不得不切睾丸的病人,还得再做手术修补疝气,这还不如一开始就做手术修补呢!”除此之外,就算接受手术治疗,目前的疝气手术方式也五花八门,比如开刀、腹腔镜等,就连麻醉方法都多种多样,如局麻、硬膜外麻醉、全麻等。是不是腹腔镜疝气手术最好呢?原来并非如此。胡世雄称,各种手术方式均有利弊和适应人群,不要以“微创”之名盲目追求腹腔镜手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首先考虑自身条件,“因人制宜”才是关键,适合才是最好。区分小儿患者、年轻患者、中老年患者、复杂疝患者,个性化治疝才是王道!中老年人不适合腹腔镜,而应局麻开放手术“胡主任啊,我听15床位的家属说他儿子也是明天手术,做的是腹腔镜,我公公怎么要开刀啊,他老人家吃不消吧,我们也要微创……”72岁疝气患者黄大伯的儿媳张女士“气冲冲”地跑到办公室“告状”。见张女士滔滔不绝,胡世雄已经明白了情况。“15床位是一位年仅30岁的小伙子,而张女士的公公年事已高,这就是手术方式不同的原因。”胡世雄解释,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对全麻难以耐受,代谢慢可能导致术后醒不过来;他们常有高血压、高脂血等基础疾病,腹腔镜需要的全麻并注射二氧化碳打气腹,腹腔压力增大,会有血压、心率变化,气道压升高,同时容易发生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患者昏迷不醒;全麻的大量麻醉药物可能会引发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发作,甚至可能致死;多数老年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若手术期一旦处理不慎,可能造成手术时止血困难,进而引发严重后果。而看似不微创的局麻开放手术却是最适合他们的,一是因为他们的神经退化导致对痛不敏感;二是因为局麻较硬膜外麻醉、全麻的风险小、并发症少、安全系数大;三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尿潴留明显减少;四是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约住院费用;五是术前、后进食不受影响,术毕即可下床。而且,对平常服用抗凝药的老年病人来说,术前停服抗凝药物一周或改服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的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控制血糖和血压即可。胡世雄介绍,局麻开放疝修补手术即采用局部麻醉,在腹股沟区做一个4-5cm甚至更小的小切口放置疝修补补片。“手术前后不影响正常的饮食和日常活动,不用卧床,伤口也不需要换药和拆线。”年轻的、复杂的疝气做腹腔镜最好贝克汉姆、麦当娜、查尔斯王子……很多人年纪不大也因疝气备受困扰。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人更适合腹腔镜疝修补手术。胡世雄称,年轻患者对痛比老年人敏感,且一般需要尽快恢复工作,因此采取全麻的腹腔镜疝修补术,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后的不适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术前状态。另外,复杂的疝气如双侧疝、复发疝,也更适合腹腔镜的手术方法。双侧都有疝气的,采用腹腔镜的方法,可一次手术修补双侧疝气,无需在腹股沟区开刀两次,效率更高;复发疝患者,由于进行过疝修补术,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往往被破坏,常规开刀手术不易处理,腹腔镜手术则能避开解剖结构混乱的区域,实行多次复发疝的修补。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就是全身麻醉后,在患者腹壁上做一个1cm和两个0.5cm的小切口,采用腹腔镜器械放置专用的疝修补补片。小孩疝气 缝合缺损即可小孩也是疝气的高发人群之一。胡世雄表示,小儿疝气推荐疝囊高位接扎术,这个也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他称,小儿自愈合能力佳,因此小儿疝治疗无需植入修补材料,仅采用外科手段缝合缺损即可。手术创口小、手术快、术后无需住院、对身体伤害相对较小,切口只有1cm大小。
原创2017-03-29甲状腺书院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升高。有研究显示,高分辨率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19%-68%,尽管其中大部分为良性,但也有约4-5%的甲状腺结节存在恶变风险[1]。目前的观点认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与结节大小及是否可触及无直接关系[2]。甲状腺细针穿刺(FNA)活检以及分子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提供了帮助,而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期望通过更为细致的风险分层实现对甲状腺结节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精准”的甲状腺结节风险分层评估体系2015年发布的ATA新版指南[3]在2009年发布的指南[4]基础上,将所有甲状腺结节根据超声特征划分为5个层次,且对各级分层的定义均有所补充,更加注重淋巴结转移范围、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以及特殊组织类型等对甲状腺结节风险分层的影响。表1.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预估癌变风险及FNA建议级别风险分层超声表现预估癌变风险FNA指证1良性单纯囊性结节(无实质性成分)<1%不行FNA诊断,FNA治疗、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一线方案)或超声引导下的热消融2极低度可疑囊性/海绵状结节混合实质性成分<3%≥2cm时可考虑行FNA或仅随访3低度可疑等回声/高回声实性结节,或囊性结节混合实性成分,无钙化灶、不规则边缘或甲状腺外扩撒(ETE),纵横比≤15-10%≥1.5cm时行FNA4中度可疑低回声实性结节,无钙化灶、不规则边缘或甲状腺外扩撒(ETE),纵横比≤110-20%≥1cm时行FNA5高度可疑实性或囊性低回声结节,具备以下一个或多个可以特征:边缘不规则 (浸润性、小分叶状)、微钙化灶、纵横比>1、边缘钙化伴软组织增生、有ETE。>70-90%≥1cm时行FNA(或尽早)除ATA指南外,美国3大内分泌协会(AACE、ACE、AME)也在2016年更新发布了AACE新版指南[5]。两部指南对甲状腺结节风险分层的差异在于,AACE指南推荐低危-中危-高危的3级风险分类系统,相对简洁,便于临床的实际应用;而ATA指南的5级分层系统更为细致,便于开展更为精确的诊治。新ATA风险分层评估诊断体系的临床意义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非常常见,因而对结节进行危险分层有利于集中资源应对高度恶性风险的结节。韩国有学者经研究指出,甲状腺全切术后患者出现急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抑郁[6]。精准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及其导致的身心不良事件的发生。2015新版ATA指南将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由单纯使用超声发展为包括影像定位、细胞病理、分子靶标在内的多层次早期诊断体系,使甲状腺结节的评估与治疗依据从模糊的手术指征升级为更加精确的风险分层、FNA-Bethesda甲状腺细胞病理报告系统(BSRTC)、FNA-BRAF V600E分子诊断系统。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BSRTC和 FNA-BRAF V600E是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前沿方法,国内有学者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FNA-BRAF V600E 分子诊断效能最高[7],新ATA风险分层评估诊断体系融合了BSRTC和 FNA-BRAF V600E 2种诊断方法,极大提高了甲状腺结节恶变筛查的准确率。综上,临床上不仅要关注以手术等方式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和预防复发,更要灵活运用ATA风险分层诊断体系识别低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当然,ATA指南中的许多建议证据等级较低,部分内容也未必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需要我们积极策划制定符合我国患者基本情况的指南,规范甲状腺结节的诊治,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参考文献:[1] Bestepe N, Ozdemir D, TamA A, et al. Malignancy risk and false-negative rate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cytology in thyroid nodules ≥4.0 cm[J]. Surgery, 2016, 0(0).160(2):405-12.[2] Iyer NG, Shaha AR. Management of thyroid nodules and surgery for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J]. Clinical oncology (Royal College ofRadiologists (Great Britain)). 2010,22(6):405-12.[3] Haugen BR, Alexander EK, Bible KC, Doherty GM, Mandel SJ, Nikiforov YE, etal. 2015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Adult Patients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e American ThyroidAssociation Guidelines Task Force on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Cancer[J]. Thyroid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2016,26(1):1-133.[4] Mallick UK. The revised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management guidelines 2009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anevidence-based risk-adapted approach[J]. Clinical oncology (RoyalCollege of Radiologists (Great Britain)). 2010,22(6):472-4.[5] Gharib H, Papini E, Garber JR, Duick DS, Harrell RM, Hegedus L, et al.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MERICAN COLLEGE OFENDOCRINOLOGY, AND ASSOCIAZIONE MEDICI ENDOCRINOLOGI MEDICAL GUIDELINES FOR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YROID NODULES--2016UPDATE[J]. Endocrine practic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Endocrinology 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2016,22(5):622-39.[6] Shin YW, Choi YM, Kim HS, Kim DJ, Jo HJ, O'Donnell BF, et al. Diminished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d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Patients withHypothyroidism After Total Thyroidectomy[J]. Thyroid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2016,26(5):641-9.[7]Zhang YZ, Xu T, Cui D, Li X, Yao Q, Gong HY, et al. Value of TIRADS, BSRTC and FNA-BRAF V600E mutation analysis in differentiating high-risk thyroid nodul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5,5:16927.
疝气在老年人群中属于高发病,75岁男性的疝气发病率达到了40%,平均十个老年男性中就有四个患有疝气,高于任何一种癌症。疝气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治肠道阻梗,肠道坏死。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年来众多的手术方式里,腹腔镜手术因为所谓的“微创”总是第一个“被翻牌”。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胡世雄副主任医师坦言,腹腔镜不等于就是微创,不要以“微创”之名盲目追求腹腔镜手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首先考虑自身条件,“因人制宜”才是关键。区分小儿患者、年轻患者、中老年患者、复杂疝患者,个性化治疝才是正道。疝气可致肠道坏死 老太没及时治疗切除半米小肠疝气俗称“小肠气”。成年人疝气发生嵌顿后,6小时候就会导致肠道坏死,儿童是12小时。男性疝气可以先进行观察和等待,女性因为股疝占大多数,疝环小,易嵌顿,越快做手术越好。胡世雄副主任医师曾收治过一位老太太,因为疝气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导致嵌顿,最后形成肠道坏死,做手术切除了约半米的小肠。如果身上摸到肿块,但躺下后会消失,那很有可能是得了疝气病。疝气严重时会有恶心,绞痛,呕吐的症状,发生嵌顿后一些病人会有发烧发热的症状。治疝气手术是唯一方法 注射硬化剂治疗不可取有些医院为了盈利,给疝气病人注射硬化剂,企图用硬化剂封堵腹壁破损的地方。胡世雄副主任医师表示,这种治疗方法是不可取的,注射硬化剂不但对治疗疝气没有效果,还会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男性疝气病人用注射硬化剂的方式进行治疗,会危害到输精管和精索,影响生育能力。如果注射硬化剂后在进行疝气修补手术,其难度会比正常手术加大5倍。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方法。应该区分小儿患者、年轻患者、中老年患者、复杂疝患者,个性化治疝才是正道。其他还有中药或者肚脐贴等等的治疗方式,都是不科学的。患者不能轻信广告,应该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不能盲目相信“微创” 老年人做腹腔镜手术有风险不少人都认为腔镜就是微创。家里的老人患疝气病要手术,家属都会要求做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70岁以上的病人常伴随高血压、高脂血等心血管疾病,若采用全麻,大量的麻醉药物可能会引发血小板聚集粘附,进而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发作,甚至可能致死。胡世雄副主任医师表示,腹腔镜只是医生手术的工具,并不代表就是微创。“微创”应更精准、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而不是以切口论英雄,对于像老年患者居多的疝手术,更不可盲目迷信腹腔镜。采用局部麻醉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更适宜中老年患者。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并发症少,更加安全有效。术前和手术后进食不受影响,不用插尿管。患者手术第二天就可以下床,7天后伤口就能愈合。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疝气治疗中心,年手术超过1300台,有80%的患者都采用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费用不到一万元,还可医保报销。广东省人民医院疝气义诊安排:时间:2017年4月15日(周六)9:00-12:00,14:00-16:00地点:广东省人民医院东川门诊三楼310-314(越秀区中山二路与东川路交叉口,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B出口)主诊专家:胡世雄,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从事临床工作20年,特别擅长腹壁疝、甲状腺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曾多次到美国、欧洲、韩国等地,针对疝和腹壁外科专业进行交流学习,对各种疝的快速康复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疝外科健康促进学组常委,中华疝与腹壁外科杂志特约编委,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疝24小时出入院负责人。2015年海峡两岸疝修补手术录像大赛全国一等奖。胡世雄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如果您和您的亲人、朋友出现如下症状,欢迎前来参加疝气义诊!1、 站立时有肿物自腹股沟区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也可回入腹腔2、有时腹股沟区有酸痛、疼痛、坠胀的感觉3、 严重时会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恶心、绞痛、呕吐等症状4、 有腹部手术切口或造瘘,局部出现可复性包块(责编:欧家福 )
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副主任医师胡世雄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靳婷)随着社会老龄化,中国的疝气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据统计,75岁男性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的发病率高达40%,腹股沟疝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外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在众多的手术方式里,更多老人和临床医生追求微创,认为刀口小恢复快。昨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副主任医师胡世雄提出,不要以“微创”之名盲目追求腹腔镜手术,对老人而言,麻醉和腹压带来的危害更大于“开放性”手术。微创疝气手术未必适合老年人目前,市场上治疗疝气的方法有多种,如注射硬化剂、贴肚脐等,胡世雄则认为,手术是治疗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他特别反对一些医院科室的治疗方法,比如将无水酒精注入病人腹股沟等疝气发作部位以填塞缺损。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注入的硬化剂可能到处“跑”,若堵住了输精管导致精索坏死,患者的睾丸就不得不切除。目前的疝气手术方式也五花八门,如开刀、腹腔镜等,连麻醉方法都多种多样,如局麻、硬膜外麻醉、全麻等。胡世雄表示,临床上,不少老人一来就要求做微创,其实,微创并非最适合这些老年人。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对全麻难以耐受,代谢慢可能导致术后醒不过来。同时,他们往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等基础疾病,腹腔镜需要的全麻并腹部“打气”,然而腹腔压力增大,老人家术中会出现血压、心率变化,气道压升高,同时容易发生高碳酸血症等,最后出现昏迷不醒。另外,全麻的大量麻醉药物可能会引发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发作,甚至可能致死。多数老年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手术期一旦处理不慎,可能造成手术时止血困难,进而引发严重后果。不妨考虑局麻开放性手术胡世雄提醒老年患者,别盲目迷信腹腔镜。其实,不微创的局麻开放手术最适合老年患者。一是老人神经退化导致对痛不敏感;二是因为局麻较硬膜外麻醉、全麻的风险小、并发症少、安全系数大;三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尿潴留明显减少;四是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约住院费用;五是术前、后进食不受影响,术毕即可下床。而且,对平常服用抗凝药的老年病人来说,术前停服抗凝药物一周或改服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的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控制血糖和血压即可。据介绍,该院此类治疝病手术,已经可以做到“24小时出入院”了。疝气义诊预告时间:2017年4月15日9:00~12:00,14:00~16:00地点:广东省人民医院东川门诊三楼310-314
专家简介胡世雄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甲状腺疾病、腹壁疝疾病的外科治疗。曾到美国、欧洲、韩国等地交流学习。获得2015年全国腹股沟疝手术录像大赛一等奖。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二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展外科个体化治疝和“快速康复”疝气手术实现“24小时出入院”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通讯员 张丹娜家住广州的65岁黄大爷,两年前摸到腹股沟区有肿物突出,到院检查为腹股沟疝,医生建议他手术。但是,黄大爷的老伴中风多年,坐着轮椅,平时进出都靠他,儿子媳妇工作又忙,住院手术起码耽误个把月,这可怎么办?一想到这,老人决定暂时不做手术。一晃两年过去,黄大爷腹股沟区肿物越来越大,还伴随明显的酸胀感,日前不得已又回医院就诊。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二区的胡世雄主任了解到黄大爷的顾虑后,耐心告诉他,省医疝气手术可以做到“24小时出入院”,当天入院当天手术。黄大爷听后放心办理入院并接受手术,仅留院观察一晚,第二天就回家了。据悉,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展外科个体化治疝和“快速康复”(ERAS),是华南首家实现疝气手术“24小时出入院”的医院,为患者带来极大便利。理念:个体化全程管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疝气发病率有所攀升,老年男性发病率高达11.6/1000。目前,手术是治疗疝气最有效方法,而且越来越微创。胡世雄介绍,“24小时出入院”是日间手术的一种,在发达国家应用已经很广泛,比如在德国,约四分之一的疝气患者采取了日间手术,极大减少了住院的时间、经济成本,患者也获得了较舒适的就医体验。目前,“24小时出入院”在国内普及程度还不高,只有少数三甲医院能达到日间手术的技术水平。实际上,“24小时出入院”并非简单粗暴地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而是将科学的方法,譬如患者教育以及术前治疗、更好的麻醉、合适的微创外科技术乃至术后镇痛、早期康复训练等有效干预措施,贯穿于围手术期全程。“‘快速康复’是外科一种先进的理念,关键在于全程管理和个体化手术方案。”胡世雄指出,按照精准医学的理念,不同人群治疝,围手术期的管理应有区别,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在手术前就得有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前:干预控制基础病“患者入院会先做个评估,检查无严重心脏、脑血管及其他系统疾病,腹股沟疝在平卧位可完全回纳的,可以走‘24小时出入院’流程。”胡世雄称,高龄也非绝对禁忌,80岁以上老年人评估全身情况良好的,用上合理的干预措施和手术方案,也可实现疝气手术“快速康复”。一般来说,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须停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改服一段时间的低分子肝素,以降低术中意外出血的风险。胡世雄说,现在,有了立伐沙斑等新型抗凝药,患者在术前替代服用5天,停药1天后即可手术,既保障了手术的安全,也节省了时间。此外,便秘的患者术前予以杜密克等缓泻剂;有前列腺肥大疾病的患者通过服用哈乐进行围手术期治疗;有呼吸道疾病、吸烟习惯的患者,也要进行肺功能评估,并辅以戒烟、药物治疗等;营养不良的患者,还要进行术前营养支持。相关药物通常提前服用1-3天,患者可在门诊调药。术式:老年人首选局麻为求快速康复,手术是不是首选腹腔镜?“微创不是单纯指腹腔镜,而是对不同的病人,用最适合他的方法。”胡世雄强调,不同的麻醉、手术方法直接影响到手术进展与病人的术后恢复,一定要选择个体化方案。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局麻开放手术是最佳方法,为求腹腔镜手术做全麻,反而加重心肺负担;儿童患者配合度较低,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则更适合,有利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据了解,在经验丰富的医师手中,局麻开放手术做疝气的创伤可以控制得很小。胡世雄所做的老年人疝气局麻手术,出血仅为2毫升,最高龄手术病例有99岁,他和团队凭着这个技术,曾在2015年全国腹股沟疝手术录像大赛获得一等奖。至于年轻患者,通常希望术后尽早恢复工作,或是有运动要求,往往对伤口疼痛也更为敏感,采取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后的不适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到术前状态。双侧疝、隐匿疝、复发疝等特殊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也更有优势。术后:无痛“快速康复”为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疼痛管理同样是快速康复关注的重点。胡世雄表示,目前临床通过术前的预防性镇痛,术后口服、静脉注射镇痛药,以及伤口浸润麻醉药物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快速康复。对于局麻开放手术的疝气患者,手术结束缝合前,加注一支布比卡因,可实现长效镇痛。现在,老年患者疝气手术结束之后就可以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可能造成的肺功能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恢复更快。链 接疝气手术“24小时出入院”流程1.评估病情,拟定入院时间;2.入院即完成血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3.专科医护行入院宣教、术后护理指导及住院手术流程介绍;4.个性化选择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优先选择大网孔、部分可吸收补片,缝合采用可吸收缝线,术后无需换药、拆线;5.术后正常饮食,并鼓励患者下地活动,予缓泻药;6.次日上午经评估无明显不适即可办理出院,患者返家后如有不适可随时向医护人员咨询;7.术后口服抗菌素及镇痛药共3天,术后一周门诊复查。
胡世雄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疝与腹壁外科杂志特约编委,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疝24小时出入院负责人,擅长甲状腺疾病,腹壁疝疾病的外科治疗。曾到美国,欧洲,韩国等地交流学习。2015年腹股沟疝手术录像大赛全国一等奖。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正文:老人最怕手术,因为担心“下不来台”。当“怕”遇上发病几率大过任何一种恶性肿瘤的“疝”,老人往往一“忍”了事。“20分钟手术,出血仅2毫升,103岁寿星都承受得了”,医学专家直言,不了解医学技术进步,盲目哑忍疝的折磨,太不值得。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张丹娜病例: 24小时能解决 他却忍了两年 广州黄老伯,今年65岁,前不久住进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至出院24小时,解决了疝问题,“难为我忍了2年”,黄老伯深悔“自找苦吃”。原来,两年前,他开始发现下腹部有一个肿肿的东西往外突,到医院一查是腹股沟疝,医生建议做手术,因为手术是根治疝气的唯一有效办法。“手术?不行!”黄老伯说,老伴中风多年,生活无法自理,平常坐着轮椅进进出出都要靠自己,儿子、儿媳工作非常忙,住院手术起码耽误个把月,没办法,黄老伯只好决定放弃手术。可是,他下腹突出来的肿物越来越大,差不多两个拳头大,更要命的是无时无刻的酸胀感,简直让他坐立难安。10月初,他到省医就医,接诊的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副主任医师胡世雄一解释,黄老伯才知道自己“白忍”了。原来,医学进步很快,现在成熟的ERAS治腹股沟疝,手术仅20分钟,从入院到出院24个小时“搞掂”,别说不用卧床,出院时就可以走着回家了!黄老伯既做了手术,照料老伴的事也没耽误。数据: 发病几率大过任何一种恶性肿瘤 别以为黄老伯得的“疝”很少见,医学研究证实,如果人足够长寿至130岁,那长疝的机会可是100%!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仅腹股沟疝这一种疝,发病几率就高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而人一生中疝的发病率,女性约3%,男性约27%,后者足足是前者的9倍。即使在全人群中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也达3%。~5%。,老年男性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1.6%。。医学统计表明,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疝患者需要手术,但事实上,像省医这种继北京朝阳医院、成都华西医院之后的全国第三大疝治疗中心,每年也仅1200~1300例疝修补手术。胡世雄认为,疝是肠子“外流”成肿块向外突出,患者当然难受,轻者酸痛、疼痛、坠胀,重者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恶心、绞痛、呕吐等症状。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肯手术治疝?主要是患者大多年老多病,担心耐受不了手术,尤其是麻醉关不好过。进步: 24小时就可搞掂疝气 其实,医学已经进步至不用全麻做开腹手术,治疝甚至最快实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力推的“日间手术”。记者在省医看到,95岁、101岁,甚至103岁的老寿星们都安全手术,并且24小时全搞掂。这是ERAS治疝“24小时出入院”之功。胡世雄主任介绍,快速康复(ERAS)在发达国家备受重视且极力推广,通过五大方面,实现“日间手术”。一是完善术前准备。 老人最担心的是身患心脑血管病、前列腺疾病、肺病、便秘等多种病,术中或术后出问题。其实,如今术前处理都可解决。胡世雄介绍,像正在吃阿司匹林、玻利维、华法林等抗凝血、抗血小板药物,只要在术前5天停吃,连续5天以新药利伐沙斑或达比加群来代替,入院前一天停药,术后吃回原药即可。前列腺肥大的,术后容易尿潴留,围手术期吃哈乐可预防。有呼吸道疾病、吸烟习惯的患者,进行肺功能评估并辅以戒烟、呼吸道药物治疗等。便秘的患者术前要通便,如服用杜密克;术后1%~2%可能出现心理性便秘,缓泻剂可帮忙。二是选对麻醉方法。 麻醉关难闯,局麻、硬膜外麻醉、全麻……怎么选择?胡世雄主任指出,选麻醉方法前,首先要明确,并不是腹腔镜就是微创,它虽然只在腹部打3个孔,但却需全麻,高龄患者尤其是65岁以上不建议采用腹腔镜手术。心肺功能不好者、高龄老人,最好选局麻,“全麻需要鼓起气腹,肚子比孕妇还大,顶住心肺,易损心率,不可逆”。事实上,虽然英国已经有研究表明,5岁以上儿童接受全麻,不会有智力影响,不过,疝手术中儿童局麻效果很不错,避免了全麻风险。三是疼痛治疗。 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可能影响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而延迟出院时间、阻碍术后康复。胡世雄介绍,ERAS通过术前的预防性镇痛,术后口服、静脉注射镇痛药以及伤口浸润麻醉药物的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利于快速康复。四是术后尽早康复训练。长期卧床损害肺功能、增加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因此积极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五是对症应用腹腔镜。 局麻手术当然好,但胡世雄主任提醒,对于双侧疝、复发疝,或者年轻人想快速恢复的,在2周内完全恢复运动、打球等生活工作的,应对症应用腹腔镜手术。相比之下,以前开放手术要1个月才行。在省医,年约1300例的疝修补术中,八九成患者只需要手术切口4厘米,局麻1小时,手术20分钟,平均仅出血2毫升,多年随访发现,复发率为0.5%,远低于国际平均的3%。提醒:小儿哭闹可诱发疝 孩子疝气也不少见。如果说老人疝气是腹壁日久“成了洗破的布”,那小儿疝发病的原因多是先天性的。社会的老龄化发展带来了疝气发病率的攀升,其中腹股沟疝作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率约为3‰—5‰,老年男性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1.6‰。疝气何时治,应该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病人总是心里五味陈杂:保守治,又担心疾病发展,手术治,又担心住院既耗时又耗钱,还要给家人陪护带来负担……如果是高龄老人,因为不少人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往往对手术担心多多,下不了决心。如果你或你的亲朋出现以下四大症状:1、站立时有肿物自腹股沟区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也可回入腹腔;2、有时腹股沟区有酸痛、疼痛、坠胀的感觉;3、严重时会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恶心、绞痛、呕吐等症状;4、有腹部手术切口或造瘘,局部出现可复性包块。欢迎你将你的问题发来,我们本期为你请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胡世雄为你一一解答。
新快报记者 梁瑜 实习生 郑祖瑶 通讯员 靳婷 “医生,别的医院可以给我做腹腔镜疝气手术,你为什么不让我做?是不是你们技术不行?我要做腹腔镜手术!”因腹股沟疝就诊后的王伯,今年已经75岁,他认为腹腔镜手术比开刀手术更先进、更好,对医生提议的开放手术难以接受。专家表示,王伯的想法与很多人的想法一样,但却是片面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情况的病人,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治疝手术不适合70岁以上老年人“腔镜技术由于切口小、创伤小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包括疝气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手术领域,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胡世雄副主任医师对新快报记者指出,疝气俗称“小肠气”。疝,就像一个轮胎,外胎是腹壁,内胎是肠管。腹腔内容物通过腹壁薄弱或缺损处膨出,形成一个囊,一段肠管或者其他腹腔脏器就进入这个囊,形成疝。疝气手术根据小儿、年轻和中老年、双侧或复发疝等复杂疝患者,各有适合的手术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个性化治疝。“腹腔镜疝气手术并不适合70岁以上的老年人!”胡世雄表示,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而很多老年人合并各种疾病,发生血栓、出血等大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腹腔镜手术还要往腹腔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由于老年人的耐受力差、心肺功能下降、代谢慢,二氧化碳在体内的蓄积容易发生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而可能昏迷不醒。胡世雄强调,老年疝气患者很多合并了高血压等慢性病,平时服用抗凝药,易发生止血困,因此术前应停服抗凝药物一周,或改服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的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实行局麻开放手术,能大大减少术中并发症,提高术后恢复速度。胡世雄介绍,如今全球治疗疝气使用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比例为7:3,也就是主流仍用开放手术,且两种手术方式复发率一致,因此不能说腹腔镜手术比开放性手术更好。腹腔镜手术更适合年轻人和双侧、复杂疝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心肺功能较好,一般能耐受全麻,他们代谢较快,不容易发生二氧化碳蓄积,最适合用腹腔镜手术治疝。而年轻人尽快痊愈、运动的需求较高,腹腔镜术后2周就可运动,而开放手术要运动得休息1个月。除此之外,双侧疝、复杂疝也推荐腹腔镜疝修补术:双侧疝病人用腹腔镜手术可一次手术修补双侧疝气,无需在腹股沟区开刀两次,效率更高;复发疝患者,该类患者由于进行过疝修补术,因此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往往已被破坏,常规开刀手术不好处理,而腹腔镜手术则能避开解剖结构混乱的区域,实行多次复发疝的修补。胡世雄指出,以前和现在在一些县级医院在做张力性疝修补术,这种方法较原始,直接将裂口两端缝合,很容易又裂开,复发率高达30%;现在更主张做无张力疝修补术,即放入补片,给裂口打个补丁,复发率3%左右。“疝气可比喻堤坝漏水,开放手术是从外部用补片堵住堤坝,异物感较大,漏水有一定冲力,可能会冲掉补片;腹腔镜手术从里面堵住,借水的压力可堵得更实,不适感也更小。”不过,目前开放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小儿疝气4-5岁做手术最好小儿也是疝气的高发人群,3%的男婴有需要治疗的疝气。对于小儿疝气,胡世雄推荐用微创疗法——疝囊高位接扎术。由于小儿自身愈合能力佳,因此小儿疝治疗无需植入修补材料,仅采用外科手段缝合缺损即可。手术好处在于创口小、费时短、术后无需住院、对身体伤害相对较小,切口只有25px大小。“4-5岁是小儿接受疝气手术的最佳年龄。”胡世雄表示,2岁以前的孩子若有疝气,有的会自愈而不必做手术;超过2岁若精索鞘状突还未闭合,就要考虑到四五岁时做手术了。“四五岁的孩子耐受麻醉比4岁前的孩子强,风险有所减少;4岁前孩子的输精管很细、结构不太清晰,疝气手术若误伤输精管会影响日后生育。
<查看评论>大洋新闻时间: 2016-04-11来源: 老人报 疝气俗称“小肠气”,虽然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但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而高龄老人更经常遇到“疝”出没。以往很多老年患者因为害怕手术而任由疝气发展,给健康带来损害。专家表示,只要“因人制宜”针对患者个体化差异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年龄再也不是成为高龄患者手术的“限制”。 指导专家 胡世雄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广州市中山二路106号 记者魏静红 通讯员靳婷 男性更易遇上“疝”出没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副主任医师胡世雄介绍,据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3%。~5%。,且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12倍,中老年、男性、儿童,以及长期便秘、咳嗽、肥胖、怀孕、重体力活动和有前列腺疾病的人群都属易发人群。 胡世雄表示,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警惕“疝”出没:站立时有肿物自腹股沟区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也可回入腹腔;有时腹股沟区有酸痛、疼痛、坠胀的感觉;严重时会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恶心、绞痛、呕吐等症状;有腹部手术切口或造瘘,局部出现可复性包块。 三类人群,治疝各不同 随着技术进步,疝气手术方案多样化,如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等。面对五花八门的治疗手段,患者该如何选择呢? 中老年患者: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去年,家住番禺的陈爷爷发现自己站立时,左侧的腹股沟区有明显肿块,躺下时肿块消失,去了医院检查发现是腹股沟疝,必须要手术治疗。但由于陈爷爷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为手术增添了难度。针对陈爷爷的情况,胡世雄决定实行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疝气患者,若手术采用全麻,大量的麻醉药物可能会引发血小板聚集粘附,进而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发作,甚至可能致死。相较之下,局麻手术的麻醉药物大大减少,减少了患者的代谢负担,减少并发症,更加安全。”胡世雄称,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因无需插尿管,术后主要并发症尿潴留明显减少,且术前、后进食不受影响,术后康复快。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只需在手术期间停服抗凝药物一周,或改服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的低分子肝素等药物。 小儿疝气:疝囊高位接扎术 除老年人外,疝气在婴幼儿中也屡见不鲜。据统计,婴幼儿疝气的发生率为4%左右,一般多见于男宝宝。胡世雄表示,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疝气,部分病儿可自愈,但超过1岁未愈或1岁后出现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而小儿自愈合能力佳,因此小儿疝治疗无需植入修补材料,推荐进行疝囊高位接扎术,仅采用外科手段缝合缺损即可。“该微创手术创口小、手术快、术后无需住院、对身体伤害相对较小,切口只有1cm大小。” 年轻、复杂疝气患者: 腹腔镜疝修补术 胡世雄介绍,对于一些年轻的疝气患者或复杂疝气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最为适宜。“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从组织里面挡住漏洞,患者的不适感更少,术后恢复更快。但因为腹腔镜手术需要全麻,因此对心肺功能要求高,所以年轻的患者比较适宜。” 其次,对于双侧疝病人,也适宜采用腹腔镜的方法,可一次手术修补双侧疝气,无需在腹股沟区开刀两次,效率更高。 此外,对于一些复发的疝患者而言,由于进行过疝修补术,因此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往往被破坏,常规开刀手术不好处理,腹腔镜手术则能避开解剖结构混乱的区域,实行多次复发疝的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