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大多数人的原发隔和继发隔相互靠近、黏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若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也就是PFO。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清晰显示活体心脏PFO处骑跨长血栓,使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及系统栓塞的关系被广泛关注。许多临床观察证实封堵未闭的卵圆孔可降低脑血管事件。
适合做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病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单纯二尖瓣狭窄者:应首先考虑经皮球囊成形术(PBMV),因为这种方法避免了开胸手术,术后恢复快,对病人损伤小。二尖瓣瓣口面积小于1.5平方厘米:一般来说,当二尖瓣瓣口面积小于1.5平方厘米时,应积极就医,考虑相应的治疗方案。有症状的重度二尖瓣狭窄(MS)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瓣膜形态良好,无左心房血栓或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无症状的重度MS患者:当二尖瓣面积小于或等于1.0平方厘米时,也可以考虑进行球囊扩张术。二尖瓣面积大于1.5平方厘米的患者:如果有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异常,也可以考虑进行球囊扩张术。孕妇患有二尖瓣狭窄:如果出现持续呼吸困难或肺动脉高压,经药物治疗无缓解时,可以考虑球囊扩张术。重症二尖瓣狭窄:当外科手术风险大或存在禁忌证时,可以考虑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房颤并非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禁忌症,不合并左房血栓的房颤患者可以选择此手术。二尖瓣狭窄合并轻中度钙化及轻度反流:一般可以进行球囊扩张术,但手术难度可能增加,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评估。需要注意的是,是否适合进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决定。
对于年轻患者,如果二尖瓣解剖合适,建议首选二尖瓣球囊扩张。因为二尖瓣球囊扩张可以反复多次进行,手术效果良好。等到不能再进行球囊扩张的时候,如果年龄足够,可以直接换生物瓣,这样的手术方案设计整体生活质量比较高。对于高龄患者,如果外科手术高危的话也可以考虑进行球囊扩张术。
平均10年左右。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有的人效果维持的长,有的人可能很快复发。
卵圆孔未闭(PFO)的手术指征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不明原因或隐源性脑卒中:对于小于55岁的卒中患者,如果属于隐源性卒中,并且发现有卵圆孔未闭,可以考虑进行卵圆孔封堵手术。反复发生的偏头痛:特别是先兆性偏头痛,如果与卵圆孔未闭有关,可以考虑手术。减压病:对于有过减压病病史,排除了其他危险因素,高度怀疑减压病与PFO相关,不愿意停止潜水并改变减压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经导管封堵PFO。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既往无PFO相关性卒中且已排除其他缺氧原因的患者,建议关闭PFO。外周栓塞:对于既往无PFO相关性卒中,且临床排除其他栓塞病因的非脑血管周围栓塞患者,发现PFO伴有房间隔膨出瘤/持续性右向左分流或中~大量右向左分流,推荐关闭PFO。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血栓栓塞症病史,有反常栓塞发作的患者,推荐抗凝治疗的同时关闭PFO。年龄和卒中风险:年龄介于(16~60)岁,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PFO伴房间隔膨出瘤或中~大量右向左分流或直径≥2mm,建议行经导管封堵PFO术。特殊情况:对于年龄>60岁、≤65岁者(特殊情况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如果传统血管风险因素少,全面评估后没有发现其他卒中机制,PFO伴房间隔膨出瘤或中~大量右向左分流或直径≥2mm,可以考虑行经导管PFO封堵术。需要注意的是,PFO封堵手术的指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卒中风险、手术风险、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此外,手术是否进行还需依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卵圆孔未闭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小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属于房间隔上的缺损,但实际诊疗重点与房间隔缺损不同,需要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进行鉴别。冠心病: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如果出现胸痛等症状,需要与冠心病进行鉴别,排查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44。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与肺动脉高压进行鉴别,通过心脏超声评估肺动脉压力。心肌病:卵圆孔未闭需要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进行鉴别,通过心脏超声评估心室壁厚度、心腔大小等。瓣膜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需要与二尖瓣疾病、三尖瓣疾病等瓣膜性心脏病进行鉴别,通过心脏超声评估瓣膜形态和功能。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还需要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进行鉴别,通过心脏超声全面评估心脏结构。神经系统疾病: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如果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需要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偏头痛、癫痫等进行鉴别。呼吸系统疾病: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需要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等进行鉴别。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必要时还会进行心导管检查等有创性检查,以明确诊断。
PFO,即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自然闭合。然而,有些人的卵圆孔可能不会完全闭合,这种情况被称为PFO。PFO可能导致反常栓塞,即静脉系统的血栓通过心脏或肺脏水平的分流进入左心系统,进而导致体循环栓塞。这种反常栓塞现象除了可以引起缺血性卒中外,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胃肠道缺血、肾梗死及外周动脉栓塞等。PFO更容易引起脑梗而不是心梗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脑血流量大:大脑的血流量远大于心脏,因此,当反常栓塞发生时,血栓更容易到达并堵塞脑部血管。脑部血管结构:脑部的血管分支较多,且血管较细,血栓更容易在这些分支处形成堵塞。心脏的自我保护机制:心脏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比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滞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PFO并不是心梗的常见原因。心梗通常与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有关,这些狭窄或阻塞往往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而PFO引起的心梗相对较少,但当PFO存在时,确实增加了心梗的风险,尤其是当存在其他心脏疾病或血栓形成条件时。
卵圆孔未闭引起偏头痛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是成人心房内血液由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shunt,RSL)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来自身体的静脉血会先经过肺部过滤,但卵圆孔未闭时,静脉血可以绕过肺循环直接进入脑动脉,可能携带微小血栓或代谢产物,这可能成为偏头痛的触发因素。血液成分改变:由于右向左分流,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发生改变,如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这些改变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诱发偏头痛。神经反射激活:卵圆孔未闭可能诱发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激活,这是偏头痛发作的一个重要机制。脑血流改变:分流可能导致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如血清素水平的变化,这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遗传因素:虽然卵圆孔未闭本身不遗传,但偏头痛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患者有家族史,卵圆孔未闭可能增加了偏头痛发作的风险。其他因素:包括荷尔蒙变化、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可能与卵圆孔未闭共同作用,影响偏头痛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多种机制和因素。对于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卵圆孔未闭引起脑梗的原因主要与反常栓塞现象有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是成人心房内血液由右向左分流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静脉血会先经过肺部过滤,但卵圆孔未闭时,静脉血可以绕过肺循环直接进入脑动脉,可能携带微小血栓或代谢产物。血液成分改变:由于右向左分流,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发生改变,如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这些改变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静脉血栓:成年人中约有20-25%存在卵圆孔未闭,如果右心系统的微栓子(如静脉血栓、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等)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就可能导致体循环栓塞,从而引起脑梗。心脏结构异常: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当存在这种异常时,右心房压力升高超过左心房压力可能导致异常的血液分流,进而可能引起脑梗。心脏压力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如咳嗽、潜水、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影响心脏内压力平衡,使得右心房压力升高,引起右向左分流,增加脑梗的风险。其他因素:包括荷尔蒙变化、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可能与卵圆孔未闭共同作用,影响脑梗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卵圆孔未闭与脑梗有关联,但并非所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都会发生脑梗,且脑梗的发生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对于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卵圆孔未闭通常可以选择经皮穿刺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卵圆孔较大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封堵术,卵圆孔较小时可行透视引导下封堵术。手术为微创手术,通常术后第二日即可正常活动并可以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