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随着医学的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虽然是一个疾病名称,但是它却代表了生物学行为不同的一类疾病。这其中,大体分为LuminalA,LuminalB,HER2阳性型,三阴性,每种类别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脾气秉性,所以在选择是治疗时往往策略不同,那么今天主要了解其中最为调皮的一种类型,三阴性乳腺癌。 首先,我们来探测一下三阴性乳腺癌是怎么回事?三阴性表示三个重要的病理免疫组化指标是阴性的,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R2,当这三个指标全部都是阴性时,称为三阴性乳腺癌。切不要从常规认为这些指标都是阴性就是一个好兆头,恰恰相反,大部分三阴性乳腺癌属于预后不良的类型,容易复发转移。那么对于这类型乳腺癌选择治疗时,如何排兵布阵,达到最有效的治疗,且听我说来。 由于乳腺癌属于异质性比较大的肿瘤,每种类型选择治疗是不同的,三阴性,由于激素受体及HER2都是阴性,所以在治疗上,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王牌手段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对它是无济于事的,那么综合治疗就剩下化疗和免疫治疗了,相对于免疫治疗目前正在发展阶段,临床应用并没有普及,好多药物还不可及,所以在综合治疗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化疗。所以三阴性乳腺癌,如何合理的安排化疗,尤为重要。 三阴性乳腺癌的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对于这一类型,新辅助治疗不在仅仅是为了手术降期,主要通过术前的新辅助治疗,综合评价疗效,为术后辅助及强化治疗指明方向,所以三阴性乳腺癌只要肿块大于2cm都建议新辅助治疗,方案建议强强联合,蒽环类和紫杉类同时上阵。至于术后辅助,也需要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的方案,同时对于新辅助后有肿瘤残留的,建议我们的口服王牌化疗药卡培他滨的维持。 其实,最为可怕的三阴性乳腺癌,有了规范、合理的综合治疗保驾护航,一样也会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尤其,随着新药、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我们会有更多武器对付它。
在乳腺癌病房里,几位患者凑在一起聊天。 “早上主任说我化疗结束后就不用再做其他治疗了。” “我为什么还要继续用靶向治疗一年呢?” “奇怪,昨天来的大姐做完检查就出院了,据说在家吃药就行了。” 是呀,一样是乳腺癌,为什么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不同呢? 乳腺癌的四大江湖门派 看似一样的乳腺癌,却有不同的“脾气秉性”。粗略分来,大致有四大门派。认识乳腺癌的四大门派前,一定要知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基因,Ki-67这四大怪兽。就是通过这四大指标综合判断,将乳腺癌分为不同派别。 门派1 Luminal A型,也称激素依赖型。 此型特点为ER阳性、PR阳性并且阳性率大于20%,而HER-2为阴性,Ki-67阳性率小于20%。所谓受体就是在癌细胞表面特有的一种物质,通过这个物质可以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使癌细胞出现增殖、增大!从另一方面而言,受体也成了该类肿瘤所特有的弱点。针对这种类型患者,在治疗上主要采用内分泌药物抑制受体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内分泌治疗因为具有温和、低毒、服用方便、效果肯定的特点,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对老年、合并脏器功能障碍人群非常适用。 门派2 Luminal B型 此分型相对复杂,但总体而言,其ER和或者PR是阳性,根据HER-2是否为阳性分为两个分队:一分队特点为ER阳性,PR阳性率小于20%,或者Ki-67阳性率大于20%,同时HER-2为阴性。也就是那些达不到Luminal A型的患者,此型尚且也属于内分泌治疗敏感,但相对Luminal A型要预后差一些。另外一分队表现为ER和或者PR为阳性,同时HER-2也为阳性,江湖俗称“三阳型乳腺癌”,此型各项指标突出表达,当然在治疗上可选择武器最多,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统统适用。 门派3 Her-2阳性型 大概占20%~30%,特色为Her-2基因表达,ER、PR均为阴性。关于Her-2基因发现以及抗Her-2的治疗历程,堪称谱写了人类对抗恶性肿瘤的伟大篇章。曾几何时,Her-2阳性乳腺癌是所有乳腺癌中预后最差的一类,但是随着专门针对Her-2基因的靶向药物研发应用,这类患者的疗效与生存取得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已经跃然成为治疗最有效的一类患者。对于此型,切记靶向治疗是通关秘籍,而且至理名言为“用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 门派4 三阴性乳腺癌 占10%~15%。此类ER、PR、HER-2均阴性,切不要以为各项指标阴性就是大吉,反而预后最差的就是此类三无“小混混”。因为它毫无特色表现,也就没有弱点可控。基本而言,作为乳腺癌治疗利器的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对它根本无能为力。目前只能通过化疗突围,虽然该类肿瘤对化疗反应敏感,可是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对患者危害最大。在业界对这类肿瘤的研究也比较多,愿希望的曙光早日出现。 上述就是乳腺癌的四大门派简介,当然在乳腺癌的诊断治疗中,除了分型外,肿瘤分期、分级、年龄、多基因检测等因素也是临床参考的重要指标。 文: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一科 白晓蓉 杨碎胜
乳房结节在近年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大多数的乳房结节为良性,但随着时间结节会增长,部分会出现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针对乳腺结节或者良性乳腺肿瘤目前手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传统的开放手术,另外一种为微创旋切手术,即: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术(VABB)。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乳腺疾病的治疗也向低损伤、微创方向的发展。微创旋切手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一、微创手术适应人群?1、直径小于3厘米的乳腺良性肿瘤、结节、多灶性病变及小钙化。2、超声可见的乳腺可疑病灶活检。3、尤其对乳房有美观要求者、瘢痕体质者;乳房多发良性肿瘤者;超声见乳房肿瘤但触诊不明显者更为实用。二、乳腺微创旋切术有哪些优势?1、精确定位,准确切除病灶由于有超声精确定位,尤其对于直径仅5毫米左右的小结节或者体表不可触及的结节可以达到准确切除。2、小切口,美容好相对于传统手术3-5厘米的切口,微创旋切手术切口只有2-3毫米,无须缝合、不留疤痕;即使同一侧乳房有多个病灶,也可以通过一个切口切除,损伤小,恢复快。3、肿瘤安全保证旋切针科学设计,手术全程只穿刺一次,一次穿刺所取样本量为传统空心粗针的8倍,降低了病理的假阴性率50%(因标本量少且局限造成恶性肿瘤细胞不被发现而误诊为阴性);而且活检部位可放置标记夹,随时观察病灶有无恶变。三、手术后要注意哪些事项?1、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72h,因为绷带需要有一定张力才能起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很多患者对于术后的弹力绑带加压感到不适,如果绑带有压迫感,限制呼吸,甚至有时会引起恶心及呕吐、胸部受限造成的呼吸困难,能忍受等不适,可以适当将绷带放松一下。但是后如果发现绑带有渗血较多或渗血持续增多,或者发现乳房其他没有被绷带遮盖的部位出现青肿,一定尽快到医院就诊。2、一般情况下,术后较轻疼痛,但可以忍受,无需药物特殊治疗。如果感到疼痛难以忍受,可以口服止痛药如止痛片来缓解,如果仍感到难以忍受,应及时到医院就诊。3、一般在术后第三天来医院复查、拆除绷带。4、术后病理报告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医生会根据病理报告的结果给出下一步治疗的建议。
确诊乳腺癌后,经过痛苦的治疗过程,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患者朋友在康复期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面对这些不适,首先,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并发症,如何科学应对,然后重启我们的美丽人生。一:认识并发症:由肿瘤本身及诊治过程中引发的健康问题称为并发症。那么乳腺癌常见并发症主要有那些呢?总结下来有以下症状:乏力、上肢淋巴水肿、骨质疏松、血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脱发等。认识了并发症,我们怎么应对它们。二:科学应对并发症1、乏力首先知道引起乏力的可能成因是什么: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如局部放疗、化疗)会引起乏力。主要表现为极度疲倦无力、严重时自觉难以完成日常活动。可不要小瞧乏力,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的乏力会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导致情绪低落,甚至不能从事正常生活。如何应对乏力,其实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生活方式,首先保持充足的睡眠,日间避免过长时间小睡,避免临睡前饮用咖啡等。疲乏倦怠时积极表达情感寻求帮助,如写日志、咨询他人或者患友会等,通过过这种形式纾解内心的不良情绪。饮食也是很关键的环节,建议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饮食为主,适当增加饮食频次补充营养。同时不要忽视活动锻炼,有计划地活动锻炼有助缓解肌肉和心理紧张,不妨制定运动方案,如步行、跑步、游泳、健身操、瑜伽等。如果乏力明显时,一定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遵医嘱用药。2:上肢淋巴水肿造成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有肿瘤阻塞淋巴管,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局部放疗出现淋巴管缺失/阻塞,可能引起淋巴水肿。淋巴水肿的的临床表现为手臂肿胀、乏力、疼痛、沉重,可在治疗中或治疗后数年发生,症状可逐渐加重。其实淋巴水肿在乳腺癌患者中是比较常见也是相对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不良反应,面对这一并发症,首先一定要做好足够的预防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淋巴水肿发生。如手臂垫高超过心脏水平,避免患侧肢体受压或长时间下垂、患侧上肢不要提重物、拖地、洗衣服等,出现水肿后适时上肢按摩,尝试弹力绷带包扎消肿,保持皮肤清洁,预防上肢感染也是有必要的。3:脱发脱发的成因主要与肿瘤治疗相关,因为化疗药物损害毛囊时可能会引起脱发,化疗引起的脱发通常在治疗结束3-6月后好转,部分或全部头发脱落,可能伴随手足毛发、眉毛睫毛脱落。对于女性朋友脱发的确会带来外形的影响,但是,治疗导致的脱发会因为治疗结束而恢复。应对脱发,应该洗头、梳头时动作轻柔,建议使用宽齿梳,睡时戴上发网,或选用缎面枕套,防止夜间头发打结,尽量避免烫发、染发,在治疗开始前或开始时购买假发,可以使用围巾或头巾代替假发。也可用冰袋/冷却帽,来减少化疗带来的脱发风险。4: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主要因为内分泌治疗或者化疗导致卵巢功能降低,从而雌激素降低出现骨量减少。可不要轻视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而导致骨密度下降,易增加骨折风险。面对骨质疏松,首先做好日常饮食,戒烟限酒,从食物中补充钙与维生素D3增加日光照射,多出门晒晒太阳,活动身体大有益处。对于内分泌治疗的姐妹们一定防止跌倒与身体猛烈撞击,避免发生骨折。同时每年定期复查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一定遵医嘱服用钙与维生素D等;若伴随骨痛,遵医嘱服药缓解。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我们知道手术治疗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逐渐清晰,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所以治疗乳腺癌必须把重点放在全身治疗,也就是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同时我们也知道,乳腺癌的之所以可怕,其主要致命性危险是全身性转移,针对这些问题,手术及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无法奏效加以控制的,因而就决定了全身综合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全身治疗,到底是手术前做还是手术后做?这些年,新辅助治疗理念的逐渐完善,使得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辅助治疗,指将乳腺癌的全身治疗放在手术前进行,最早开始于新辅助化疗,后来在新辅助靶向治疗得到完善,现在新辅助内分泌方面逐渐突破。将综合治疗提前到手术前,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首先新辅助治疗有利于缩小肿瘤降低分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手术的机会,其次,通过新辅助治疗,让肿瘤比较大的患者能够缩小肿瘤,增加了患者保乳的机会。现在,最重要的关于新辅助的目的,主要对于有些特殊类型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通过将全身综合治疗提前,通过规范足疗程的新辅助,判断疗效,筛选出新辅助疗效好或者新辅助疗效不佳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术后辅助治疗,尤其对于新辅助疗效不佳的患者,将他们通过新辅助筛选出来,后续给予辅助强化治疗,达到更高的治疗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实现了肿瘤治疗的精准化。这就如同考试一样,通过考试,将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进行分类,各自制定针对性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好的学习结果。新辅助治疗要做多久?新辅助治疗的周期数要根据不同分子分型、不同个体制定,而且要求新辅助治疗的方案一定要足够的强度,达到足够的疗程,因为只有在强度和疗程都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准确的疗效判断。一般新辅助化疗的周期为6-8周期,4周期后判断疗效,如果有效,建议完成既定方案,切记不要因为有效果就提前手术,如果疗效不佳,能手术建议手术,不能手术建议可以更换方案再行新辅助治疗。严格的疗效评价对决定后续治疗时间非常重要。治疗前应该尽量有详细的查体记录和影像资料,每个周期都应该通过查体和B超了解肿瘤大小变化,推荐MR判断疗效,根据疗效评价决定下步治疗。肿瘤经治疗后,往往以两种方式缩小:一种是筛状坏死,就像打碎了玻璃一般,周围会有碎片,另一种是向心性收缩,以这种方式缩小的肿瘤容易进行保乳治疗。所以,新辅助治疗结束,在手术前一定要严谨的判断坏死方式,了解肿瘤范围,才能给患者给予适合她的最好治疗。所以,由此看来,新辅助治疗,并不简单的是将术后辅助治疗提前到手术前,从方案制定、疗程、疗效判断、手术方式都有着非常多的注意事项,值得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和患者一起珍重对待,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每位患者姐妹得到最好的治疗!
作为全球发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面对手术方式选择,是不是都得失去乳房?答案是否定的!在确诊乳腺癌时,大多是患者由于对癌症的恐惧,会觉得手术切除越彻底就会越“安全”,导致乳房全切手术的患者居多,而且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往往心存疑虑,但是,由于乳腺癌综合治疗手段多,治疗效果好,生存率逐年提升,多年以后,由于乳房缺失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以上,带大家了解一下乳腺癌的保乳治疗,更加近距离了解现代医学治疗模式下最小创伤、最大获益的理念。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保乳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模式,其中包括保乳手术结合放疗,而并非单纯的缩小手术,一定要结合局部的放疗才是完整的保乳治疗。其次,保乳治疗在疗效方面,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保乳治疗达到与全乳切除手术相同的生存率,甚至在相同分期下,保乳治疗的远期疗效要优于乳房全切的,而且,患者还能够保留良好的乳房形态。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适合保乳治疗?如何保证成功的保乳?首先,我们一定要清楚,乳腺癌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全身存在的癌细胞没有被药物歼灭,并非局部手术“不彻底”所致。因此,我们术前需要明确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应用彩色超声、乳腺X线、乳腺核磁等影像学技术除外多中心性乳腺癌,也就是那些多发肿块并且肿块位于不同象限,以保证安全的手术切除范围;同时,对于一些弥漫的钙化,或者乳头溢血的患者也要谨慎保乳。其次,手术当中的切缘冰冻,是保乳是否成功的权威保障,手术中切缘持续阳性的病例则应放弃保乳的选择。还有,患者的意愿也必须尊重。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全身治疗手段增多,对于一些肿块比较大,初始不能保乳的患者,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达到缩小肿块,实现保乳。而且,对于某些切除范围大,缺损多的,还可以通过局部的修复,达到完美的外形。由此看来,在确保根治性的同时,科学地保乳手术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我们医患应该共同珍惜乳房,谨慎选择全切,给自己的乳房一次保留的机会。
2020年全球最新的癌症负担报告显示,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226万,超过肺癌的220万,成为发病率第一的癌症。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位居第一。乳腺癌不但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也能患上乳腺癌,发病率为1%。那么,乳腺癌危险因素有哪些,我们怎么做可以科学防控乳腺癌。首先乳腺癌危险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首先我们谈谈。一类是你无法改变的引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具体包括下面几类。首先、年龄方面,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5~54岁,比欧美国家要提前10年左右,因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其次、乳腺癌家族史是已知乳腺癌相关的最强危险因素,一般来说,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人数越多,你的风险就越大。并且你的亲属确诊时的年龄越年轻,你的风险越大。三、罹患良性乳腺疾病,如不典型增生、单纯增生性疾病都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四、和生殖相关的因素,比如初潮年龄早、55岁后经历更年期、暴露于己烯雌酚也会增加乳腺癌风险。还有哪些是无法改变的乳腺癌危险因素,比如做过另外胸部放疗也是以上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另外一类则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这些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首先是饮酒,饮酒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饮酒量越多,患病风险越高,研究显示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消耗2-3瓶酒精饮料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5倍。其次是超重或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超重或肥胖则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因为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女性一生产生的雌激素越多,她患乳腺癌的概率越高。绝经前女性的雌激素大部分由卵巢产生,但绝经后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是脂肪中通过芳香化酶转换来的雌激素。因此,有更多的脂肪组织会增加你您的雌激素含量,从而使你您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通过控制体重,均衡饮食,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来降低此危险因素。第三个方面,不运动也是一个危险因素,运动可能会影响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它可以使绝经后妇女体内脂肪转化为雌激素的效率降低,此外,运动还可提高你的免疫功能。因此,通过运动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专业建议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最佳。第四个方面因素就是未生育、未母乳喂养,女性选择母乳喂养可以减少自己患乳腺癌的风险,从来没有怀过孕的女性或在30岁以后才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约是30岁前生育女性的2倍。每12个月的哺乳降低女性4.3%患乳腺癌的风险。第五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控制、舒缓生活压力,做好情绪管理,均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综上所述,让我们一起做自己的健康责任人,早诊早治、科学防控乳腺癌!参考文献:1、黄育北.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09):429-431.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54-1040.3、张雪,董晓平,管雅喆,任萌,郭冬利,贺宇彤.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杂志,2021年,第48卷第1期。4、马飞,卢雯平,徐兵河主编.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3.5、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学组.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2):124-128
1、乳腺癌发病现状2020年全球最新的癌症负担报告显示,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226万,超过肺癌的220万,成为发病率第一的癌症。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排第一,但死亡率乳腺癌并不是最高,这得益于乳腺癌治疗手段、治疗方法多,在规范有效的综合治疗下,发病率第一的乳腺癌治疗效果逐年递增。2、早期发现,早期治愈肿瘤治疗,最关键的是早期发现。因为同样的乳腺癌,分期晚就预示着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目前,随着近年来乳腺癌临床诊疗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年递增,但是相对而言这种预后和分期是有直接的关系,有些早期乳腺癌在规范的治疗下,有望达到早期治愈。所以在乳腺癌的诊治上,我们一定得追求“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发现,筛查的重要性,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5~54岁,比欧美国家要提前10年左右,因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主要方法: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2:乳腺超声检查:目前已经有较多的证据提示在乳腺X线检查基础上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较之单独应用乳腺X线检查有更高的筛查敏感度,尤其是针对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因此乳腺超声检查可推荐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有效补充;3: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或者去专科门诊进行专科查体,建议绝经前妇女选择月经来潮后7~14d进行,因为此时乳腺组织最疏松,容易发现阳性体征;4: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一般不做常规推荐,因为有假阳性可能。5:穿刺活检:作为确诊的的金标准,发现分级较高可以病灶,常规推荐穿刺活检确定诊断,以便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
亲爱的女性朋友,大家在乳腺科门诊就诊或者做常规体检时,常常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当拿到报告单时,上面经常会看到报告中莫名其妙的写着“乳腺肿物、乳腺结节、导管扩张、BI-RADS分类等字样。那么,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看懂它?几乎每个乳腺疾病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超声检查。具体的超声报告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超声描述是超声科医生根据成像对乳腺内部情况进行描述,也就是“看图说话”。包括下面内容:部位、方位: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比较直观,如“上方、下方、内侧、外侧”等。另一种是对应于时钟的位置。大小:在超声报告中,对结节大小最简单的描述,是取“长、宽、高”三个径线中的最大值,而不是三者的乘积。回声:1、强回声结节:代表乳腺组织内有钙化灶钙化灶也有良恶性之分,良性钙化灶常见乳汁淤积残留的钙盐沉积,也有乳腺炎症的渗出物及坏死物质等等。恶性钙化灶,最常见的就是乳腺癌中的恶性肿瘤细胞在影像学中的表现了。对于钙化需要结合钼靶检查协助判断。2、低回声结节:最常见,代表乳腺的实质结节。3、无回声结节:较常见,代表乳腺的囊性结节,即囊肿,就是乳房内长了个“一包水”。4、弱回声结节:在超声成像中是介于低回声与无回声之间的一种结节。还需要关注肿块边界,恶性肿块一般边界毛糙,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呈蟹足状。最后就是血流描述:良性肿块一般未见明显彩色血流,或者少量点状或条状血流。恶性肿块血流信号丰富。第二部分超声提示“超声提示”就是超声科医生较主观的诊断结论。其中主要关注BI-RADS分级。它的全称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0类,说明影像科医生觉得通过这一项检查,无法确定病变性质,需要进行其他检查(比如钼靶报0类,就需要就行彩超或核磁检查)。BI-RADS分类1类,则说明影像科医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换言之,这是一对完全正常的乳腺。BI-RADS分类2类,意味着考虑病变为良性。通常定期复查就够了。BI-RADS分类3类,是最常见的报告结果,说明影像科认为良性可能大于98%,所以通常不需要穿刺或手术,定期复查就可以了。比如纤维腺瘤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当然,需要临床医生通过查体,怀疑有恶性可能,还是会建议活检(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或者直径比较大的良性肿瘤也建议手术切除。BI-RADS分类4类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达到四类说明有恶性可能。4a说明可能性比较小(20%以下);4b说明恶性可能20-50%;4c则说明恶性可能性比较大。最需要记住的是,只要是BI-RADS分类达到4类,就需要通过活检(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获得组织学证据明确到底是不是恶性病变。BI-RADS分类5类,临床诊断几乎认定是恶性病变。BI-RADS分类6类,病理(已做过穿刺或手术活检)证实是恶性病变
一、乳腺癌的首次治疗很重要 因为恶性肿瘤初次诊断和治疗环节中的每一各流程都与预后息息相关,关系到病人生存机会的大小,以及生活质量的高低。所以首先要做到早诊、早治,因为只有达到早诊早治,才有机会达到早期治愈可能性;切记不要讳病忌医,或者为了图方便、或是听信了一些误导性的偏方、或是出于经济的考虑、或是由于惧怕手术、化疗或放疗而没能到正规医院就医,而延误肿瘤到晚期,肿瘤一旦到晚期不但治疗起来十分困难,花费代价大,治疗效果差。在临床上,这种情况举不胜举,让专业医生十分痛心遗憾。 二、规范、全程治疗很重要 肿瘤的治疗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规范,专科医生每天都要学习专业的诊疗流程及最新的学科进展,并且在行业内也有可以遵守的规范指南,这些指南的制定,都是依据了大量的循证医学以及实验数据得出来的临床数据,完全可以指导每一类患者的治疗。所以,专科医生对该肿瘤具有全面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相关的最新进展有明确的理解,合理有序地制定整体治疗方案,同时很好地协调各步治疗的关系,注意各种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评价。因为乳腺癌是一种具有突出局部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治疗首先强调局部与全身性措施的协调配合。另外由于患者病情、体质相差悬殊,治疗中又必须注意个体化,只有因人而异地进行取舍搭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有利的一面,避免治疗力度不足、治疗过度。如多数早期乳腺癌病人应用保留乳房术式最为合理,有些早期乳腺癌病人单纯手术的疗效已经非常好,加用化疗不仅不会提高生存机会,反而会由于化疗的毒副反应而降低抗癌免疫力。对于多灶性的或多中心病灶,应进行详细检查,采取适当手术。有些病人应当先行术前化疗,如果仅仅是手术切除,错过化疗、放疗时机,则会影响预后。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所以控制全身极为关键。需要医生对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相应治疗方案的选定、剂量强度的把握、药物的给予、毒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有规范全程的把控及布置。 三、乳腺癌并非不治之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过去十年中,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发病率呈迅速升高且患者的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仍将恶性肿瘤视为‘不治之症’,甚至于谈癌色变。”实际上,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药物及新的治疗方式的出现,目前不少恶性肿瘤已经获得治愈的机会。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乳腺癌的死亡率却有所下降,早期的乳腺癌其临床治愈率可达90%以上。所以,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目前资料显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使乳腺癌死亡率下降15%-25%。临床上经过影像学的检查发现的早期乳腺癌其远处转移率低,10年无瘤生存率达90%以上。另外,即使是晚期的乳腺癌,经过合理的药物或生物学治疗也可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当患上乳腺癌的时候,切忌炜疾忌医,应该及早治疗,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姐妹们一定要有信心战胜病魔,同时也要相信,专业的一生与你并肩作战,你并不是一个人,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迎来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