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周脓肿多是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受损,而护理不恰当时,就容易出现肛门周围皮肤感染,最终导致肛周脓肿。 1、形成肛周脓肿后建议至医院尽早行脓肿切开引流,同时配合全身或局部的抗生素治疗,一般可改善症状。但是于婴儿本身免疫力较低,加上不会自我保护,因此康复的时间可能稍微长一点。 2、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换药,同时要保持肛周和局部的清洁干燥。
一般合并包茎或者包皮过长,如果龟头和冠状沟能完全露出来,要定期清洗,清洗过后,要把包皮翻回去。如果发炎了,要及时的来医院就诊。发炎的表现一般是阴茎红肿、解小便疼、包皮口流脓、有白色颗粒等等,严重时小便解不出来,有发热,遇到上述情况,要及时就诊
新生儿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特别是在具备高领产妇,早产儿,臀位产女孩等这几方面的宝宝身上发病率还是蛮高的,在宝宝行走之前无明显症状,家长有时是很难发现宝宝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只有通过系统的,正确的查体才能发现。检查方法如下:让宝宝安静状态下,裸露双下肢,俯卧,双腿伸直并拢,观察两侧臀纹是否对称,也可仰卧,并拢双下肢,观察双侧股部纹理是否对称,女孩同时观察双侧大阴唇是否对称,一般单侧脱位的,出现患侧臀纹增多并上移,但臀纹不对称不能说明一定是脱位。另一检查方法是将小儿仰卧,屈膝、屈髋各90°,然后两手握住小儿双膝同时外展(即将两膝向外分开),正常小儿两侧外展可至80~90°,甚至膝部外侧可触及床面,若出现明显的外展不对称,两膝向外分开受阻,或角度偏小,均小于45°,提示内收肌紧张,以上两种检查方法应在新生儿期进行,可以早期发现疾病,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如果在早期未发现疾病,那么至小儿走路后,就可发现单侧脱位者走路呈跛行,双侧脱位者则走路摇摇摆摆,呈鸭步;大于1周岁,髋关节仍然脱位者,大都需要手术治疗。本文系张圣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首先要确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不是病理性的。有一部分儿童,如果肠系膜淋巴结体积在2cm以内,没有任何症状,没有疼痛,没有恶心恶吐,没有发热,没有不舒服的症状,仅仅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淋巴结体积2cm以内,腹腔里面也没有积液。建议观察,不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伴有症状,比如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又排除了肠痉挛以及器质性的腹痛,比如说阑尾炎,肠梗阻引起的腹痛,可以确定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这种情况,一般用一个礼拜的抗生素,大多数都是能够好转,然后定期复查。 如果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性的增大,或者伴有长期的发热。这个时候,要排除淋巴结结核或者是淋巴系统的肿瘤。一定要来医院就诊
小儿一般都是包茎,即包皮不能上翻显露龟头及冠状沟。如果包的比较紧,会造成排尿困难、尿线细、包皮鼓起来。如果发炎了,局部会红肿疼痛,有时能看到白色的颗粒,那是包皮垢,有时能看到流脓,得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