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淋巴瘤这个词越来越经常地映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眼帘之中。之前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瘤不幸去世,近期又传出网络名人李开复先生患淋巴瘤接受化疗的消息。一直以来,老百姓对于肺癌、胃癌或者肝癌等常见癌
放疗的进展,最主要的是在于仪器包括放射源的进展,我们以前通常做放疗都是采用三维的、立体定向的放疗。如今,国内发展较大的中心、医院都采用所谓叫调强放疗。简称IMRT放疗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它对于肿瘤
总体来讲肿瘤是分为不同的恶性程度的。头颈鳞癌当然也不例外。我们通常会把它分为高分化中分化或者低分化,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恶性程度比较低、中、高这三种类型。如果分化比较差,它的恶性程度相对来说就高,它的预后
美国可报销PET-CT的瘤种是包括头颈部肿瘤的,也就证明了PET-CT对头颈部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是比较高的。但在国内PET-CT一直没有进入医保,患者需要自费,但是目前有很多的研究证明它对头颈肿瘤治疗,特别复发转移是有价值的。首先患者在放疗以后,淋巴结退缩三个月去做PET-CT,如果结果是阴性的话,往往即便CT或者核磁显示淋巴结还存在,这个时候也被认为是一个相对来说安全的信号,所以患者不需要再去让外科医生把剩下来的淋巴结切掉了。因为PET-CT更多看的是肿瘤活性,而不是影像学的占位或者尺寸的大小。另外头颈肿瘤还是有一小部分会出现转移的,特别是肺转移。很多抽烟的头颈癌病人肺里都有小结节,那这些小结节到底是肿瘤转移的还是良性的呢?有的时候通过PET-CT是能够鉴别出来的。特别对于早期的患者,如果在手术前就已经诊断肺里面存在小结节,考虑转移的话,那么就不需要进行手术了。即使进行手术,肿瘤细胞也已经转移到肺里了。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肿瘤科郭晔医生】
新辅助治疗对于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患者来讲,价值是非常大的,之前的价值首先在于可以保留其功能,头颈部鳞癌特别是喉癌或者下咽癌,它往往会影响到声带,如果去做手术,是需要把声带部分或者全部切除。那么患者的发音
紫杉类药物是一类比较重要的药物,在整个肿瘤治疗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治疗中都是非常经典的药物。紫杉类药物在头颈部肿瘤中也发挥着价值,虽然复发转移性的头颈部肿瘤比较
黏膜相关的淋巴瘤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淋巴瘤类型,它的特点的就是很容易长在某些腺体上面,那我们比较熟知的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其次肺也可能发生。 头颈部比较容易出现粘膜相关淋巴瘤的首要部位就是腮腺,有很多的腮腺肿块切下来后发现是腮腺黏膜相关的淋巴瘤,这就是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的一种,也是边缘区淋巴瘤里面的一种。这种淋巴瘤患者往往有很强的特征性,年纪轻的女性患者较多,很多都会合并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这类疾病的人非常容易出现腮腺黏膜相关的淋巴瘤。其他腺体比如下颌下腺或者舌下腺与腮腺相比,它的发病率是明显低的。其他的一些黏膜相关的淋巴瘤在头颈部也可以表达在甲状腺,甲状腺是黏膜相关淋巴瘤常见的发病部位。桥本甲状腺炎被认为是淋巴瘤的癌前期病,这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有可能在桥本甲状腺炎基础上B细胞慢慢发生了一些改变,导致了淋巴瘤,那可能是低度恶性黏膜相关的淋巴瘤,也可能是侵袭性的弥漫大B或者是惰性的滤泡淋巴瘤,当然黏膜相关的淋巴瘤也占有很大的比例。黏膜相关的淋巴瘤从诊断方法上来讲,在国外是可以考虑做穿刺的,当然要诊断淋巴瘤,细针穿刺可能不够明确,可能需要做粗针穿刺,如果能够做一个很好的粗针穿刺,通过免疫组化能够检测出来,那么就不需要动手术。不论是进行腮腺手术还是甲状腺手术,术后对正常的功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总体来讲是可以考虑做穿刺的,当然对于国内来讲,头面部的肿块、甲状腺的穿刺难度还好一些,腮腺穿刺的操作难度相对比较大,诊断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大部分都是手术之后再做病理检查,发现是淋巴瘤。当然这类淋巴瘤不用太担心,因为这类淋巴瘤一般预后是非常好的,不会因为淋巴瘤影响寿命的,但是淋巴瘤的相关治疗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说进行腮腺手术,可能唾液腺分泌会有影响,甚至面部会有局部麻木感,因为面神经的分支被切断了。如果进行甲状腺手术,特别是开了一侧后,可能甲状腺功能会低下,需要终身口服一些甲状腺激素药物来进行替代治疗。 所以总体来讲,虽然这个疾病不是很严重,但是相关的诊断和治疗还是需要尽早,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手术,甚至是大手术,牺牲功能的手术。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肿瘤科郭晔医生】
大家最近都比较关心免疫治疗,尤其是在复发性头颈部鳞癌治疗方面的进展。复发性头颈部鳞癌的免疫治疗最近的进展还是挺大的。不管是使用单药还是联合化疗,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外和国内标准治疗中都获批了一线治疗,纳武
随着整个社会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患血栓性疾病(如中风,心肌梗塞等)的比例都在提高,肿瘤患者也不例外。与二十年前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相比,如今患者本身的机能状态存在很大不同,很多肿瘤患者,特别是淋巴
尽管大多数仅停留在研究层面,表观遗传学在过去的十年里仍对肿瘤治疗有着很大影响。以前我们比较关注肿瘤本身的一些基因改变,对于表观遗传学比较忽视。但近年来,在包括淋巴瘤在内的某些肿瘤类型里,表观遗传学是极其重要的,它通过调节不同基因的结构改变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进展。表观遗传学的网络十分复杂,具有非常胶黏的基因互相表达制约的体系。也正因为它功能的多面性,所以开发针对表观遗传学方向的药物难度非常大。在淋巴瘤方面,目前比较有进展的是HDAC抑制剂,又称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有利于调节表观遗传学的某些基因改变。有许多已经上市的HDAC抑制剂,比如说国外的罗米地辛或者国内西达本胺等,主要用于是治疗T细胞淋巴瘤,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其具有大量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在国外的治疗当中,HDAC抑制剂更多的在复发难治T细胞一线和二线标准治疗失败后进行挽救治疗中使用。尽管罗米地辛联合RCHOP做一线治疗的案例曾上市过,但后来罗米地辛在国外被退市了。而国内西达本胺仍然有很多正在开展中的研究,甚至也有跟RCHOP做联合的III期临床对照研究试验。整体来说,这类药物对部分T细胞淋巴瘤还是有效的。但是目前缺乏很好的生物标记物将有效的病人筛选出来,同时这些病人在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即便初始有效,随后还是会发生肿瘤耐药的问题。单独使用这一类药物往往它的有效率比较低而且并不持久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这类药物的困境,因此未来需要寻找更好的联合治疗方式。总体来说,目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较为热门且正在广泛进行中。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肿瘤科郭晔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