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青光眼家族史、40岁以上人群需定期眼科检查。 2、青光眼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近视或远视等需定期眼科检查。 3、对已发生视功能损伤的患者,严格监控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因青光眼致盲。按规定时间复查,定期视野及眼底检查,不能单以眼压测量代替全面青光眼复查。 4、青光眼手术成功并不代表终身性的完全治愈,患者要谨遵医嘱,定时复查。 5、药物治疗期间遵医嘱按时点药,一种不能少,一次不能少,更不能随便停药,定期检查,避免无症状性逐渐失明。
近视一旦发生就是不可逆的,相比于矫正和治疗,预防才是关键。 这篇文章会告诉您,近视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如何预防、控制才能切中要害。 近视遗传吗近视确实与遗传有关,但孩子遗传的是容易近视的体质,而不是近视本身。 近视是一个多基因易感疾病,虽然有遗传性,但并不只是靠一个基因来遗传,往往涉及成十上百个基因,每个基因贡献一点力量,再加上环境的作用,才最终导致疾病。近视的遗传度大概是50%~90%,意味着对于近视的人,一半以上的砝码是由遗传加上去的。 父母如果有高度近视,意味着传给孩子的也多,孩子一旦近视,度数往往更高。如果家长双方都是近视,确实应该提高警惕。 不过单靠遗传,也不能完全断定孩子一定会近视,孩子如果打小放牛,也很难近视? “宅”让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距离用眼与近视有很大的相关性,教育普及度比较高的地区,往往近视患病率更高。但随着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又发现,这个原因还不够。即使减少了看书本、电子屏幕的时间,严格执行每看近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孩子还是会近视。 另一个后天环境的原因浮出水面——户外活动少,与近视发生显著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时期户外强光下活动时间的增加,可以明显渐降低患近视的风险,并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发展。 户外活动,重在“户外”,很多人可能习惯性的把“户外活动”跟“体育锻炼”画上等号,但其实户外活动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在室外散步、玩耍、野餐,甚至读书。澳洲学者曾对4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长达3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结论,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呆在户外,就能有效的预防近视,无论是不是在运动。简单讲,只要孩子不在屋里,而是在太阳底下,甭管干什么都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学界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户外光线对眼睛屈光系统的发育有影响,但这个机制不是十分明确,还可能与户外光线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户外环境是眼肌放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预防近视遗传的因素我们难以改变,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已是老生常谈,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还未被充分强调。体育课依然肆意被侵占,节假日也被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占据,孩子们很难得到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根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每天应在日间户外强光下活动至少两小时,并保证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课间走出教室,去外面走走,家长也应该在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去户外玩耍。春天来了,快去外面赏花游玩吧?
眼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家长带着孩子就诊,抱怨说发现近期孩子总是频繁眨眼,这种异常的使劲眨眼,甚至拼命挤眼,让家长们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替孩子着急,内心感觉非常不舒服,给孩子家长们造成内心的痛苦和精神折磨。我们正常人眨眼(瞬目运动:眼睑随意或不随意的闭合和睁开,是一种保护性的运动)一般是每分钟10到20次,当超过此范围,就属于异常。异常瞬目症是指,没有眼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出现的阵发性的频繁的瞬目运动的病征。通常儿童眨眼频繁属于所谓的眼部“小毛病”,没有哪个眼科医生或者专家专门去看这种眼病,也没有专门的儿童眨眼门诊,因此作为眼科医生应该经常会遇到此类患者。儿童眨眼的主要原因包括,眼部因素:眼部刺激性因素(结膜结石,结膜异物,角膜异物,霰粒肿,结膜肉芽肿),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角膜炎,眼睑倒睫,儿童干眼症,屈光不正,视疲劳,眼睑痉挛;全身因素包括:不良习惯(习惯性眨眼),局部抽动症(伴有嘴角的抽动,甚至肩膀的耸动,应该就诊小儿神经内科),多动症,可以同时在眼科和儿科就诊检查。针对性治疗1、对于刺激性因素要积极排除,例如角结膜异物,结膜结石,霰粒肿,肉芽肿。2、对于有结膜炎的儿童,眼睛痒,挤眼,主要表现为结膜的充血,结膜乳头和滤泡的增多,早上有比较明显的眼屎分泌物,可以选择抗生素眼水如托百士眼水,一天三次一次一滴。对于伴有过敏因素的患儿,一般眼睛痒比较明显,喜欢揉眼睛,有的孩子同时有过敏性鼻炎的病史,可以用一种抗过敏止痒的眼药水如研立双或者埃美汀,一天两到三次,一次一滴。3、对于有角膜炎,角膜上皮点状损伤的患儿,可以使用抗生素眼水和修复角膜上皮的眼药水如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或者易贝(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一天三次一次一滴。如果怀疑有病毒性因素的存在,可以配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于干眼症的患儿,除了患儿主诉眼干涩以外,干眼试验的检查也可以帮助证实存在干眼,可以选择使用海露(德国产的不含防腐剂的玻璃酸钠),亮视,爱丽等人工泪,补充泪液,缓解眼睛干涩。4、对于眼睑倒睫的患者,除了发现患者怕光,流泪,眨眼频繁以外,如果发现倒 睫引起角膜上皮弥漫性的损伤甚至角膜上皮的脱落,可以考虑倒睫手术治疗。5、对于视疲劳,存在屈光不正,视力又不好的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阿托品散瞳验光,解除睫状肌的痉挛,看看孩子是否存在屈光 不正,如果存在明显屈光不正,要科学散瞳验光配镜。对于经常看手机,电视,电脑,游戏的孩子常常会存在视疲劳,视疲劳也会引起眨眼频繁,我们应该暂时避免让孩子接触甚至远离这些电子产品,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进行远眺,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抗疲劳的眼药水。6、如果是眼睑痉挛,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甚至可以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缓解。7、如果眨眼是一种不良习惯,孩子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让孩子学会自我克制,避免刻意模仿,耐心解释和教育,改掉不良习惯,要好好纠正,不要暗示,有些孩子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不要采取打骂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参加有意义有趣的室内或者户外活动,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8、如果多动症,抽动症需要看看小儿神经内科科或者儿童心理科就诊检查。另外,要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膳食和营养,保证体内的微量元素,不要偏食和挑食。本文系王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儿童和青少年配镜“散瞳验光”是非常必要的。这是验出孩子眼睛真正度数的必须方法。但因为阿托品的有些副作用需要提醒各位爸爸妈妈。按照正确定方法使用阿托品很重要哦!!! 一、点药方式有三种: 1.每晚1次,双眼用药,连续7天。 2.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双眼用药,连用五天。 3.每天3次(早、中、晚各一次),双眼用药,连用3天。 一般年龄越小或首次运用阿托品验光推荐7天用药方式,副反应较小,药物作用较充分。 注:特殊病人使用方法遵医嘱 二、点药方法: 1.涂阿托品眼膏时让孩子坐下(头部后仰)或躺下,轻轻拉开下眼睑,让孩子的眼球向上看, 将绿豆大小阿托品眼膏涂于眼内(注意:千万不能涂入过量)。 2.涂完眼药立刻按压住双眼内眼角的鼻根部5~10分钟,以减少阿托品的全身吸收,避免副作用发生造成孩子不适。 三. 注意观察过敏现象: 首次用药尽量选在白天,好观察孩子是否有过敏现象,如出现以下2项现象则考虑过敏: 1.全身皮疹 2.高烧38.5c 处理:立即停药,多喝水即可,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四.散瞳期间注意事项: 1、涂到眼外皮肤上的药物要及时擦试干净避免皮肤吸收。 2、瞳孔散大后孩子会怕光、看近不清楚,这是正常现象。 3、散瞳期间要避免强光刺激,尤其是太阳光刺激,应减少户外活动并戴遮阳帽或太阳镜。 4、散瞳期间看近不清楚,对小小孩要注意看护以免碰伤。 5、散瞳期间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例如停止看书、写作业。尽量少看电视及使用电脑。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阿托品基本不影响看远视力,看近有点困难,不用过于惊慌,头离书本远一点(还可以强行矫正孩子不良坐姿)字写大一点,一般不影响学习。 6、如果药物使用过量孩子会出现明显的脸发红、发热;眼发红、眼皮肿;口渴、全身发热等情况,这是阿托品副作用造成的。应给孩子多喝水并密切观察,大部分孩子会在两小时内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继续按时用药。如果上述情况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应立即停药或咨询眼科医生。 7、用药期间给孩子多喝水,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强光,少看近很重要。 8、阿托品药物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散瞳停药后,大约三周瞳孔才能恢复正常,但因个体差异,孩子瞳孔恢复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均属正常,恢复后不会对眼睛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本文系魏欣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