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EL Appliance 戴上了,小孩有点不适,矫治器是一位台湾同胞做的,很帅,小朋友很快会自己佩带和拿下.看得出台湾同胞在活动功能性矫治器方面很快很领先.达人姓张,在东莞市设工作室.向台湾达人致敬. 图为Frankel Ⅲ Appliance
一般两年左右,也因人而异,有的病人保持所需要的时间短一些,而对于有些极易复发病例,如牙齿严重扭转,牙齿间隙,则需要更长的保持期,甚至终身保持.一般而言,牙齿周围的组织恢复稳定至少需要一年,矫治好的最初三个月特别容易复发.目前,拆除矫治器的最初一年,白天晚上都要认真佩带矫治器。以后改为夜间佩带保持器6个月。若感觉佩带轻松,以后可以进一步逐渐减少保持器的戴用时间:隔天戴一个晚上,一周戴一个晚上,直至完全停戴。
舌侧矫治技术是将矫治器粘接于牙齿的舌侧面,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矫治器不外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美观正畸的愿望,是当前临床口腔正畸应予关注的几项矫治技术之一。舌侧矫治技术是一项新的矫治技术,在临床操作上与唇侧矫治技术存在很大差异,加之患者群的特殊性,对患者和医生都是一种挑战。实验室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对舌体的刺激以及对发音和口腔卫生的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舌侧矫治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1978年Fujita在目文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舌侧矫治技术的论文,引起了正畸界的广泛关注。经过20年的发展,舌侧矫治技术不断被完善,简化了临床操作,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矫治效果,现代舌侧矫治技术在个性化设计方面已不断完善,在个别方面已超个传统矫治系统。当前舌侧矫治还没有成为主流,但当之无愧已成为正畸界的奢侈品,当你不想再平凡地日复一日地完成在哪一列牙齿表面的花粒时,把舞台搬到里边吧。
第15届了,作为一个综合医院的口腔医生,每次都觉口腔器械器材在进步,国产化程度高,连外国同行都多了不少,期望更进一步国际化是我们有幸而作为现代牙医们的心愿。这次大展,不知对于我这一类国有医院的医生来说有点不快,明知有很多又好又便宜的东西不能放心买,用自已正在用的东西跟这里一比,价钱差一大截,我们的收费自然会.....,有时觉得口腔医生能随意购买自已所爱的产品,是另一种写意。敢说一句,医疗器械也跟药品一样,能省一下中间环节就有益大众和医生了。
Treacher Collins 症候群 高醫遺傳諮詢中心趙美琴醫師審稿 顴骨發育不良,眼瞼下斜,下眼皮缺陷,外耳畸形起源:1933年由Dr Treacher Collins首次描述有關此症候群的特殊特徵,並於英國眼科學上發表報告。病因:已發現致病基因,是位於第五對染色體上的treacle gene產生突變。通常患者的臉部外觀可發現下垂或呈V字型的眼瞼,並缺乏部分的臉頰骨或外耳缺損。發生率:約為1/10,000遺傳模式:為一體染色體顯性遺傳,若雙親其中一位患有此症,其子代不分性別,每胎則有50%的機率遺傳此症;若不幸遺傳此症,其子代所表現之疾病程度差異性頗大可能與患者相同,也可能為中度或更為嚴重。一些患者的父母親可能為正常,這是因患者的基因產生新的突變而導致此症。臨床特徵:部 位表 徵耳朵通常會有結構異常的外耳 聽力喪失 臉部下眼瞼缺損 非常小的下巴 頷骨位置異常產生小頷畸形(Micrognathia) 特別大的嘴 顎裂 手部大拇指異常小或缺損 患者需觀察是否有睡眠窒息(Sleep Apnea)情形發生,患者發育不全的下頷會造成舌頭往後倒,而阻塞住呼吸道,因此呼吸道變得狹窄;導致睡眠時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突然呼吸暫停,甚至影響智力的發展。 治療:一般而言,此症患者於早期需廣泛性的照護,可能需放置氣管切管協助其維持呼吸道之通暢;程度較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胃造廔管使其獲得適當的營養與能量來進行成長。若以上狀況已改善,患者則不需這些輔助工具並可將這些管子移除。部位施行時間注意事項臉頰骨部位異常臉頰骨未發育完全5歲前最好以自己的骨頭做移植,可避免排斥現象。耳朵聽力受損未滿1歲前聲音的刺激對語言發展十分重要,耳道手術後將助於患者學習。結構異常的外耳6歲時可哂没颊咦约旱睦吖擒浌墙M織進行外耳道重建,可能需進行3~4次。短小的下頷骨小學(第一次)高中(第二次)施行延長下頷骨手術,以期矯正短小的下頷骨。傳導性的聽力障礙應可在早期即被詳喑鰜恚谶^去若患孩有嚴重的聽力問題,造成學習失能的情況,令人感到相當遺憾。所以於早期使用聽力輔助器是必須的,可以幫助病童各項學習與發展。預後:與正常人一樣的生命期,但若有聽力障礙方面的問題則在職業上的選擇有一些限制。相關團體:Treacher Collins Support Grouphttp://www.treachercollins.net/World Craniofacial Foundationworldcf@worldnet.att.netTreacher Collins症候群患者常見嚴重的下頜骨發育不良,但這個情形可以經由整形手術改善。整型前整型後經過整型手術重建後的下巴可以有和正常人ㄧ樣的外觀。整型前整型後1手术原则与时机:治则是进行骨骼支架重建,再进行软组织的修复。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严重畸形的病例,在新生儿期就可因下颌骨的发育不良、小下颌畸形导致患儿固有口咽腔体积缩小、舌后坠,从而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为挽救生命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或放置鼻咽导气管,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1岁以内就可以开始治疗,近年来由于骨延长技术的发展,可在婴儿期行下颌骨延长,www.yayunzhengxing.com/index.php/tag/view/id-%BD%C3%D5%FD">矫正口咽腔气道狭窄,改善呼吸[20]。对于听力减低的患儿,应进行语言训练,配戴助听器也是治疗的手段之一。 Waitzman[21]认为,颅眶颧骨在5~7岁就已经发育完成了,但是骨重建最好在10岁以后进行10岁左右可进行耳再造术。颧骨、颧弓及眶骨的再造手术最好在颌骨发育完成后进行, 也有作者在10岁时手术,但最好应用自体骨进行再造,如果至青春期后颧骨发育仍嫌不足,可以再次手术。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外耳成形手术在6岁以后进行,颌骨手术可在6~10岁进行,也可以在颌骨发育完成后进行,一般最终的整形手术在16~18岁完成。4.2手术方法:虽然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骨发育不全涉及范围较广,有时波及颅底,但颧骨缺失或发育不全是本病的重点,导致一系列畸形,颧骨的重建是本病治疗的中心。下颌骨的整复,耳廓再造等均是本病的治疗内容。Tessier[22]在1986年指出“全程序列”治疗可应用于畸形严重的患者。4.2.1骨组织重建:颧眶部再造是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治疗的基础和最重要部分。颧眶部的整复首先是颧眶骨的充填,增加足够的体积,使颧骨体、颧弓、眶下缘、眶外壁丰满隆起,具有正常的弧度和外形。正常的眼眶近似方形,横轴在水平线上,而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眼眶骨架为向外下倾斜的卵圆形,眶下、外、上壁均需整复,即垫高眶下缘外侧1/2、眶上缘外侧1/2适当磨除、眶外壁充填内移,使眶口呈正方形态。增加颧骨体积:可采用充填法和牵引成骨法两种方法。 王侠下颌角整形说,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组织充填和异体材料充填。韦敏[17]等报道了55例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的治疗,认为颧眶部再造是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治疗的基础和最重要部分,自体骨是最常用的修复材料,可采用肋骨、髂骨、颅骨等,一旦成活终身稳定,但是植入骨量较多时有一定量的吸收,由于需骨量多,供骨处损伤较大; Medpor是理想的人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可以避免采骨供区损伤; 骨水泥形状不易控制且不规则,日久容易穿破皮肤外露。牵引成骨技术于1992年由McCarthy[23]等率先应用于下颌骨牵引,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颅面骨骼的牵引,从而为复杂的颌面骨畸形的矫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有学者用牵引成骨技术增加颧骨体积,但骨体积增加有限, 在轻中度畸形患者尤其是儿童期治疗较为适合,治疗后如骨体积量不足,青春期后还可用其他方法再次手术治疗补充。下颌骨短缩畸形的修复:对于轻度畸形的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外貌,可以选用隆颏术、颏部植骨术或颏部水平截骨前移术来矫正;对严重畸形的患者,除考虑外形的修复还要同时进行生理功能的重建,主要目的是改善咬牙合关系、扩大咽腔减少呼吸道的阻塞,改善面下部外形轮廓。 王侠下颌角整形说,目前手术方法包括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和牵引成骨术延长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颅面畸形,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核心是颧骨发育不良,累及颞骨、上颌骨及下颌骨, 王侠下颌角整形说,对于典型病例,其特征性的面容使我们的诊断并不困难。目前TCS相关畸形的修复应当与颜面的生长模式、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心理需求相适应。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于TCS的基因突变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TCS未来的治疗,应该引入分子遗传学,将遗传学检查应用于高危人群的产前检查,并在妊娠的前三个月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高危的家庭里,选择未受影响的遗传物质可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方法。由于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病变涉及软、硬组织的缺损,修复与重建复杂,仍有许多困难,组织工程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将可能为这一畸形的整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阶段的矫治要点 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最后阶段,即完成和精细调整阶段,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努力达到制定治疗计划时所确立的治疗目标。针对每个患者的治疗目标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髁突位于正中关系位;2. Ⅰ类合关系且达到Andrews六项标准;3.理想的下颌功能运动,交叉保护合;4.健康松弛的面颌肌肉系统;5.牙周组织健康;6.尽可能的颜面面观。 由于直丝弓矫治器的三个序列数据预置的特点,特别强调托槽带环的准确定位,一旦第一根弓丝结扎入槽后,牙齿即朝向最终的目标位置移动。整个矫治过程是一个缓慢向完成阶段过渡的过程,完成及精细调整阶段仅需少量的牙位调整,是对前两期产生的错误的矫正。必要的过矫正及尖窝关系的定位,也是治疗早期对病例正确处理的受益期。与方丝弓细丝弓矫正技术完成阶段复杂的精细调整工作相比,直丝弓技术在此阶段的工作量应少得多。主要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水平前后向;2.垂直向;3.横向;4.功能;5.美观。 一,水平前后向考虑 1. 建立正确的前牙和后牙轴倾度 牙齿的轴倾角是影响每个牙齿所占据间隙大小的因素之一。适度轴倾角的调整有助于改善相当比例病例上下牙齿的Bolton指数不调。在后牙弓段,MBT托槽在上颌前磨牙上趋于直立,而下颌前磨牙有适度向前轴倾度,有利于建立前磨牙I类关系,上下磨牙均有适度向前轴倾,使牙尖与合平面平行,这种位置可使磨牙调至理想的I类关系。 2. 建立适当的切牙转矩 转矩的控制是任何一种方丝弓托槽系统的弱项。在大多数,Ⅱ类及Ⅰ类双颌前突患者,在弓丝的上前牙区增强根舌向转矩(可至20°),下切牙上增加10-15°的根唇向转矩,有助于上下咬合关系的建立及疗效的长期稳定性;也使上颌前段所占牙弓长度增大,下颌前端所占牙弓长度减小,有助于改善相当比例Bolton指数偏大病例的上下牙齿协调关系。 3.牙量不调的处理 上下牙量不调的分析采用Bolton分析,其发生率较高,矫正方法因个体情况而异,宜采用的方法有:邻面去釉(下切牙多用),修复方法(上颌侧切牙多用),以及改变牙齿轴倾或转矩的方法。 4. 旋转的控制 旋转控制应在排齐整平阶段得以完成。残留至完成阶段的前牙旋转应回到圆丝上通过“刺刀状”曲或调整托槽位置来完成。上颌磨牙维持10‘左右的近中颊侧旋转,下颌磨牙无旋转。 5.保持拔牙间隙的关闭 在拔牙区两侧采用“8”字结扎或轻力弹力链保持间隙的关闭。 6.水平向过矫正 Ⅰ类和Ⅲ类错合在水平向进行过矫正是必要的。类患者可以让前牙对刃并保持6-8周,Ⅲ类患者前牙可以有2-3mm覆盖的过矫正保持6-8周。然后去除牵引或仅夜间戴用,观察牙齿定位情况。 二、垂直向考虑 1.牙冠垂直高度、边缘嵴及接触点关系 这些问题均应在治疗第一阶段得到解决,尤其是治疗早期托槽的准确定位是维持正常边缘嵴和接触点关系的关键是维持正常牙周健康和牙位稳定的关键。治疗结束时处理这些问题将延长病人戴用保持器的时间。 2.深覆合和开胎病例的垂直向过矫正 垂直向过矫正应从粘结托槽开始得到重视,在深覆合病例治疗接近完成时,覆合可为1—2mm。开殆病例在完成阶段,评价舌的位置和舌习惯是很重要的,尽早开始肌功能训练或在保持阶段使用正位器均有助于开合的关闭。 三、横向考虑 上下牙弓形态的协调也是矫治目标之一,一旦下颌弓形确立,上颌的弓形应与之协调,一般上颌弓丝前后部均宽于下颌3mm,有助于建立前后牙3mm的覆盖关系。 上颌狭窄的病例应适当过矫正并在此位置保持一段时间,上颌可开展到上后牙舌尖与下后牙颊尖相接触,然后以腭杆保持。 建立后牙正常的转矩,下后牙段向较直立的位置移动,提供了一个比较平缓的Wilson曲线,上颌尖牙和前磨牙上有—7°的根颊向转矩,上下后牙从前到后形成渐进性的根颊向转矩。上颌第二磨牙根颊向转矩应大于上颌第一磨牙,以避免咬殆干扰。 四、功能考虑 1.确立正中关系并检查功能运动 治疗开始时在正中关系位置评价正畸病例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出现重大误诊。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明确此位置,并在完成阶段重新评价下颌位置。并检查前伸和侧方运动是否存在干扰。 2.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 正畸诊断时应记录颞颌关节(TMJ)功能紊乱的证据并告知患者。无症状的弹响,正畸前一般不治疗,但需要在正畸治疗中监控。如果存在肌肉不平衡或/和疼痛,正中关系位就不能准确地记录,只有在病情治疗稳定后开始正畸治疗。在正畸过程中出现症状了,最好停止使用所有的力,要求患者进软食,并用保守疗法处理症状。多数患者在完成阶段可以少量调整髁突及下颌位置,最后髁突在合适的中央位置且牙齿以Ⅰ类关系定位下来,即可去除矫治器。 五、头影测量及美学考虑 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头影测量主要评价软组织面型、切牙的前后位置、切牙转矩、患者下颌平面角的变化、垂直向发育或被限制的程度以及水平向骨骼牙齿矫治进展。 六、完成的最后阶段——尖窝关系的定位 尖窝关系定位时一般使用细丝,下颌一般应用0.014英寸或0.016英寸的与患者个体的牙弓形态一致的热激活镍钛丝上颌可以用从侧切牙到侧切牙的0.014英寸的圆丝片断弓,必要时可使用垂直三角形牵引以使尖窝关系定位。
方丝弓矫治技术使用方托槽,牙齿移动以整体移动为主,需要正轴的牙齿不象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中那么普遍,但在矫治过程中也常见拔牙区两侧牙齿向拔牙间隙倾斜,导致牙轴不正,需要对其进行矫治。我们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运用Begg技术的正轴簧对牙齿正轴,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临床资料 1995年以来运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的各类拔牙矫治错牙 合患者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11岁~37岁,平均19.5岁。以正轴簧矫正牙轴79颗牙齿,时间1~4个月。 二、矫治方法 采用国产方托槽系列产品,按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常规矫治步骤进行,拔牙间隙关闭后用直视或结合全口曲面断层片检查拔牙区两侧牙齿是否有冠接触而牙根分开,确定需正轴的牙齿;有些牙齿在牵引过程中倾斜明显,则随时对其进行正轴,不需等拔牙间隙关闭后再正轴。正轴时,主弓丝用0.018英寸硬澳丝(美国“TP”公司产品,下同),正轴簧用0.014英寸硬澳丝弯制。正轴簧的形态类似于Begg正轴簧,只于正轴簧的插入部分回弯以适应方托槽的“竖槽”(国产方托槽无竖直槽沟),将正轴簧于主弓丝下方插入方托槽的“竖槽”内,结扎,进行必要的牙列“∞”结扎。正轴簧的安置见图1。 图1 正畸簧就位于方托槽“竖槽”内 三、结果 斜轴的牙齿均在短期内矫正,全口曲面断层片证实。保持的病例随访1个月~2年未见拔牙间隙重新出现。 四、讨论 1.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由于使用方托槽及采取在关闭间隙的关闭曲近远中弯制“人”字形曲,或调整托槽的位置等措施预防拔牙区两侧牙齿向拔牙间隙倾斜,但有时牙轴的倾斜仍会发生,如牵引力过大,间隙关闭过快,牙齿移动距离过大等[2]。由于倾斜的牙齿影响牙 合关系,对局部牙齿的功能、健康和稳定都不利,所以必须对其加以矫正。 2.对于已发生的牙轴倾斜,由于托槽间距较小,用平直弓丝作用有限,临床多以弯制匣形曲或水平曲对其进行有效的正轴作用[3]。这些曲的弯制需要有良好的技术,比较费时,尤其匣形曲,若弯制、使用不当易造成被正轴牙的压低或伸长,对邻牙也有副作用;同时曲的弯制增加了弓丝的消耗,也易引起口腔软组织的损伤。Begg正轴簧比较小巧,很少损伤软组织,其弯制、安装都比较容易,而且可预成;Begg正轴簧不仅可用于拔牙间隙两侧牙齿的正轴,也可用于任何粘有托槽的牙齿的正轴。由于其与主弓丝分开放置,对邻牙副使用较小,也不影响主弓丝的功能,且正轴簧可随时安装和去除,比较灵活,可减少椅旁操作时间,提高矫治效率。 3.关于拔牙区两则牙齿正轴的时机,一般认为在间隙关闭后的完成阶段进行[3],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比较轻的斜轴可在间隙关闭后进行,但明显的牙轴不正应随时进行矫正或在拉尖牙到位后矫治,对尖牙尤应如此,原因是牙齿在牙列的排列有一定冠根远近中向的倾斜度,比较直立的牙齿占的间隙比倾斜的牙齿少。运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在拉尖牙向后的过程中也常会出现尖牙过于直立甚至冠远中倾斜,故间隙关闭后,正轴不当易造成切牙唇倾甚至正轴困难,延长正轴时间;对尖牙的早期正轴还有利于尖牙尽早建立稳定的Ⅰ类关系,而对双尖牙的早期正轴则可达到增强后牙支抗,牙轴过矫正的目的。由于在拉尖牙向后时已使用了较硬的弓丝,如0.018英寸的硬澳丝,此时用类Begg正轴簧随时正轴很方便,不用更换主弓丝,插上正轴簧即可对斜轴的牙齿发挥正轴作用,且不影响主弓丝的其他作用。 (本文编辑 王好公)
齿颚矫正的迷思~1 拔牙矫正这一篇系列性文章可能会写上一段时日,涉及的矫正层面非常庞大,我之所以想编写这样的文章,其主要的目的与灵感是来自dr. charles J. burstone此次的演讲,他的一些思维(myth about smiles)引起我的想法,是不是可以找出一些矫正上的迷思,让广大的大众可以得到更详细明确的认识,才不会屡屡于接受矫正的过程当中,中箭落马,所以我才想起编写这样一篇myth of orthodontics(矫正的迷思),希望这样的思考,可以让大家有所依循!!1)拔牙矫正 我们都知道在矫正的案例当中,东方人被拔牙矫治的比率甚高,最主要的是鼻子褟,牙弓型态较不宽阔,相对的让骨头的突度感觉较突,牙齿较可能产生拥挤的情况,这些是人种的差异使然(东方人属蒙古种),每个人的骨头形态,牙齿排列都是因基因的遗传产生外观上的不同,加上后天环境因素与饮食习惯的差别,造就了病人的牙齿排列上产生拥挤的状况,于是乎,拔牙矫正的可能性遂提高许多,同样的,还要全面考虑病人的外貌与侧貌的突度与协调性,总不能一看到拥挤就三七二十一的下手拔牙做矫正,这样很容易失之偏颇的,总不能到了木已成舟的境地才要让病人以泪洗面的度日子之程度,才要来后悔,那可真的是末及呀! 以下举出一些相关的文字叙述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矫正牙齿需要拔牙? 临床上,大约有50%左右的矫正患者需要拔牙 拔牙的目的在于: (1) 利用拔牙间隙排齐拥挤的牙齿,拥挤度在II-III度的患者拔牙的可能性较大。 (2) 利用拔牙间隙将前牙内收,改善牙弓突度,改善面型。比如有的人嘴唇比较前突,经过拔牙矫正后嘴唇的突度会变小,面型变的更加美观。 (3) 利用拔牙间隙调整后牙咬合关系,使得后牙尖窝交错,咬合接触面积最大,达到最佳的咀嚼效率。 ●拔不拔牙是矫正医师根据患者的全景与测颅X光片,骨头状态,牙齿位置,轴向角度,方向,脸部型态,及牙齿凌乱的程度作全方位的考虑,才决定是否拔牙,是故并非齿列矫正一定要拔牙。 矫正医生因为矫正的需要,经常要拔除4颗小臼齿,或者有时需拔除还没有长出来的智齿。有时除了4颗小臼齿,为了治疗的需要,还要将长出来的甚至还没长出来的,没有多大用处的智齿拔除,这样一共拔除8颗牙。这让病人和家长非常的不能理解,总觉得拔除这么多健康完好的牙齿非常可惜,更有些家长问,拔牙后那么大的空隙怎么办?还要再镶牙吗?有些家里老人听说要拔那么多牙更是心疼坚决不让拔,说以后牙齿会松动,会早掉牙,并因此拒绝矫正,致使许多错颌畸形错过最佳矫正的年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观念应是最主要的逆向抑制因素) 由于患者或家长对拔牙的犹豫,常常干扰了医生对矫正的方案的确定,有些病例即使勉强采用不拔牙矫治,但最终的结果很不理想,而且有些病例不拔牙甚至无法进行治疗。 其实,拔牙矫正在齿列矫正的治疗是很常见的,大约50~65%的患者需拔牙矫正,而即使不矫正牙齿,多数人智齿位置不好,影响牙周及前牙健康也要拔除。拔牙矫治在矫正学发展的历史中,经过了临床实践的考验。有些病例如牙齿严重拥挤,或前突是一定要通过拔牙矫治的。若不拔牙,不但畸形不能得到矫正,一些费尽周折排齐的牙齿很快会复发回原来畸形的样子。一些前突、反颌、开颌的病例就矫正不过来。拔除牙齿后有了空隙,这些空隙一般是不用镶牙,医生用来移动牙齿达到矫治的目的,矫治完成后,空隙大多会完全关闭。 因此拔牙所提供的空隙是用来: 1、矫治拥挤(crowding) 2、矫正面部前突(facial protrusion) 3、矫正咬合关系(occlusal relationship):一些病人牙齿很齐,但有些开颌,反颌,无咬合关系,这种情况拔牙也比较常见。 ●矫正拔牙有其严谨的生理学基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退化趋势在颌骨、肌肉、齿槽及牙齿等部位表现不平衡,从而造成牙量相对较大、骨量相对较小;2、在环境因素或口腔习惯因素作用下,造成骨量相对小于牙量,如细软饮食,因缺乏咀嚼功能刺激而导致颌骨发育不足,或者因不良口腔习惯(如“口呼吸”等)而引起上下牙弓或牙弓与基骨间的形态失调,造成上前牙唇向突起。 一般来说,矫正拔牙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解除牙齿拥挤不齐,排齐牙列; 2、后移前牙,改善过突的侧貌; 3、协调上下牙弓关系,获得良好的上下牙咬合。临床上常见的牙合畸形如牙列不齐(如“重牙”)、牙颌前突(俗称“暴牙”)等,严重者往往需要通过拔牙矫正,才能获得美观、稳定、功能良好的矫正结果。 但是,在矫正治疗中,把握“尽量不拔牙”原则。而在明确“必须拔牙矫治”时,则考虑尽量保留好的牙齿,把不好的(如:已严重龋坏、牙根畸形等无法保留者)牙齿拔除。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牙齿错位,就以拔掉多生牙、错位牙来解决,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每颗牙齿的功能不同,没有经过专业口腔医生的考虑,很有可能会把将来矫正过程中有用的牙齿拔掉,造成无法弥补的失误。更不可以把拔牙交给非正规医院的“密医”来做,有的患者嫌自己的“虎牙”难看,殊不知这两颗突出的犬牙牙根最长,除了起到重要的撕裂作用外还支撑着口角,如果误拔就会像没牙的老人一样,看上去年龄立刻大10岁以上 把孩子的龋齿拔掉,造成的牙齿长时间缺失会影响它们的排列。如果不用矫正器的话,旁边的牙齿就会往中间长,等恒牙长出的时候就没有正常的地方可以容纳,只能从边上“龇”出来,牙齿自然就不会整齐。另外,边上的牙齿向中间长,牙的间隙变小,颌骨也会受影响。 ●以下的一些注意点我认为值得参考!! 1)从脸部外型来 婴儿肥-肉肉的双颊,可以考虑把智齿拔掉,嘴巴内缩的话,就会让脸颊看起来变消瘦 (不过,这并非每一个案例都可以成功顺利) 国字脸-拔牙做矫正,会让脸变长,事实上脸并没有变小,而是脸稍微被拉长而造成的小脸视觉效果。 戽斗脸-应该做齿颚的矫正,而非齿列矫正。矫正后可以稍微将戽斗的部份上提,让戽斗的部份变得不明显,这叫掩饰性治疗。 如果妳本身很容易瘦脸,而且一瘦脸就会显得很老很丑的话,那么如果妳要矫正牙齿的话,可要三思!! 缺牙长期不理小心脸型不对称!! 2)从拔牙的数目来说 牙齿拔越多颗,脸型越容易改变~~矫正牙齿的方法,通常就是运用拔掉牙齿后多出来的空间,戴上牙套来移动牙齿,使牙齿的排列渐渐变得整齐。然而,需要拔几颗牙?这个答案则是依每个人的咬合程度来做调整。一般来说,矫正牙齿至少需要拔掉4颗,也有人拔8颗。不过以临床经验看来,牙齿拔的愈多颗,调整的空间愈大,脸型愈容易改变 矫正治疗针对的是咬合,而非脸型。矫正医师的责任是把咬合做好,脸型的改变常为附带。基本上脸型的改变是软组织的变化,是三度空间的渐进式改变,这与使用何种治疗法无关,而与诊断及生理有关。但正因为软组织的变化是渐进式的,所以也是医师无法掌控的。 ●矫正需不需要拔牙,主要依“脸型外观”与“牙齿拥挤程度”来决定,通常依“脸型外观”来说,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观(这一点最为关键), 即是个人本身是否觉得自己牙齿暴暴的,嘴巴无法紧闭,而造成整个口腔周围肌肉软组织过于凸(暴)出,此时会考虑拔牙,使口腔外形内缩,进而改变脸型外观。 另依“牙齿拥挤程度”而言,拔牙的空间是为了纾解拥挤的牙齿,以利牙齿排列平整,一般而言,以单颚单侧牙弓而言,拔一颗小臼齿,可获得空间6~ 8m m,若牙齿拥挤程度需要大于6~ 8mm的空间来纾解,则需拔牙。现在的矫正治疗,由于治疗技术的进步, 再乱的牙齿已经都不必拔牙就可以治疗完成,只不过如果病人期待有脸部(下颜面)的整型效果的话,那么,没有拔牙的话,治疗后病人可能不会完全满意,这样就称不上是「双赢」(咬合,脸型)的治疗。 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咬合的健康,并非所有的病人都适合拔牙,特别是直型或凹型侧脸的病人,颧骨过高、脸型较瘦的病人等许多情形,医师会为了病人的健康而不采取拔牙的治疗方法,因此建议与医师妥善沟通。 由于矫正治疗并非「整型」,矫正医师对于成人患者只能藉由「牙齿的移动」(非骨头的改变)重新建构咬合,有其限制及不可预测性(特别是软组织)。不论如何,型态及功能上的达成才是矫正治疗的目的,若对美容效果有特殊需求的病人,建议与矫正医师沟通,寻求配合开刀等治疗方式才为上策。 简言之,现在的矫正很少为了「乱」而拔牙,多是为了「暴」而拔 ●以下是我门诊当中所碰到的一些情况●最近收治了一些经过它院矫治的病患,都是拔牙矫治的案例,有的是脸部整个瘪嘴,造成老太婆的样子,有的是颧骨明显的更加突出,有的是中线不对,有的是咬合平面歪斜,有的前牙牙根从i-CAT计算机断层图看有跑出来的现象,从病人的门诊谈话,几乎是泪眼盈眶,悲从中来,这到底其中是出了甚么问题?能改吗?有救吗? 有的案例是原本脸部的张力非常好,但拔牙矫正后脸却整个褟进去,就好像一颗气球泄了气一样,试问要怎么重新去弥补?让原先的脸部光泽重见光明,想到此,诊断拔牙与不拔牙的界定,我认为至关重要,一步错,全盘输,不可不慎!! 矫正治疗若是木已成舟,一般要改或是要救会变得比较棘手,一来牙列已被拉到位,二来牙齿经过长时间的移动,已产生疲倦,若要再次受到蹂躏,不仅可能效果不大,也有可能更坏(WORSEN)好!!那如何决定一个案例须要拔牙呢?通常在矫正医师的检查牙齿与牙弓的空间方析后,若发觉其拥挤度的量大于5mm或以上,经过全口x光检查确认牙齿的数目和形态无异常,即可进入齿列矫正的疗程 拔牙的选择可以参考之前的po文拔牙部位的选择 另外就是要对病人侧脸的突度做一番评估,而不光是从牙齿拥挤就采用拔牙的术式,因为病人有时若是处于边缘病例(可拔可不拔),那就要更慎重,以免一拔,造成不可改善的结果,,,,,, 底下是我自网络找到的一些文章,里面有惊有耸,这说明了拔牙这事儿充满着风险,一切都存乎一心,对与错是一体的两面,我们诚盼天底下不管是医或是病双方都能顺顺利利,没有不好的事发生,因为一起医疗上的疏失往往会造成医病双方的劳民伤财,这绝非共创双赢所可解决的,务请身为医生者或是身为病患者,都能谨慎行事,免于凶险灾厄 至于文章中发生状况的医生,除了以同理心的关怀外,我们不免要深自警惕自己,千万不可心存侥幸,万一状况真的出在自己身上,那种煎熬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慎乎!戒之!
要将排列不齐的牙齿矫治的整齐有序,关键在于作好正畸支抗的设计与正畸支抗的控制,只有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支抗控制,才能使“该动的牙齿动、不该动的牙齿不动”。然而传统的支抗控制方法中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支抗不足是限制正畸治疗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正畸临床一直在寻求稳定、有效且不依赖患者合作的新的支抗手段。正畸种植体支抗技术是口腔正畸学与修复学、材料学、颌面外科等学科之间交流融合的产物,是近年来正畸临床上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我院正畸科为了使该项技术早日在临床上应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活动。 以往常利用骨性结合的修复种植体增强正畸支抗,但对牙列完整的正畸患者,修复种植体支抗受到植入部位受限、愈合期长、术式复杂和费用昂贵等因素的限制。近年来,微钛钉种植体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着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受到正畸医师的广泛欢迎。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尺寸较小,直径在1.2毫米至2.7毫米间不等。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价格较低的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支抗种植体。微螺钉种植体为钛合金或钛制成。该型支抗种植体无需骨钻引导,可直接攻入皮质骨内,植入后亦不需骨性结合,其支抗能力来自种植体与骨的机械铆合,可即刻加载,具有明显优势。
华南口腔展越来越提前,规模空前,但应该到顶了,有一点不得不提一提,讲课内容创新了,加强了交流,但隔音完全失败,听课严重受干扰. 其次是今年多了许多牙科椅企业,反而老名牌不见了,集中在佛山地区的很多,但精品不多,并说是科技创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