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陪小孩玩闹时,无意中拉了一下小朋友胳膊,小朋友就开始哭泣,胳膊不敢活动了,感到非常疑惑。还有的家长反应睡觉时小孩自己翻了个身,或者小朋友耍赖时拉了一下胳膊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到非常不解。 原因其实这些情况在小儿骨科门诊非常多见,他们大都是发生了桡骨小头半脱位,俗称牵拉肘。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上肢被牵拉后出现疼痛,健手握着伤手,伤手下垂旋前,不敢上抬胳膊。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小朋友桡骨头的解剖结构发育不够完全,环状韧带薄弱,当腕、手被向上拉、旋转活动时,肘关节囊内负压增大,可导致薄弱的环状韧带部分卡压在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之间,当牵拉外力作用消失以后,桡骨小头不能回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移位。X线片检查常不能发现有脱位改变。 治疗治疗给予手法复位即可,使前臂轻柔的旋前旋后活动数次就可以听到弹响声,数分钟后一般疼痛感可缓解,上肢活动恢复正常,表明桡骨头已复位。复位后一般不必对上肢进行外固定,若为习惯性脱位可行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固定。 预防在此提醒家长朋友注意预防,不要大力牵拉儿童上肢,当然也不可擅自手法复位,尤其有压伤或摔伤病史的患儿可能有桡骨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等疾患,擅自复位有增加损伤的风险,发现疑似有上述疾病时请专科就诊,减小患儿痛苦,早日康复。
经常有家长带着3、4岁的小朋友来就诊,说小朋友突然喊腿痛或者走路一瘸一拐。但是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史。看着孩子走路都困难,父母们大多很着急。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考虑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那滑膜炎是什么表现,又该怎么治疗呢?一、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特征(个体不一定符合所有)(1)呈四季散发,3-7岁儿童为主,男女比例2-3:1;(2)出现症状前一周内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出现症状前有活动量较大或者外伤病史;(4)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跛行,活动障碍;晚上较重,容易反复。二、需要做什么检查来诊断滑膜炎?通常医生问诊后根据患儿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来选择所需要做的进一步检查,主要包括血液检验、下肢的X片及髋关节的B超。这些检查结果也有助于医生排除其他的关节疾患,如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Perthes病等。三、家长该如何协助治疗滑膜炎?最最关键的,就是制动,通常要求患儿绝对卧床1-2周。在制动期间,尽量不要让孩子坐起、站立或行走。已有的滑膜炎病因学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负重、超量活动导致滑膜组织充血、水肿,细胞、纤维物质渗出增多,使得关节内压力升高及氧分压降低,是造成滑膜炎关节疼痛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所以严格的平卧制动是治疗滑膜炎的关键,严重时还需要进行下肢水平牵引。其次,如果小朋友此前有感冒病史,应该根据血常规的检查结果来选择是否需要进行抗感染或者抗病毒的治疗。提示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时,可以选择口服或静脉输注抗病毒、抗感染药物。在进行约一周的制动、抗病毒或抗感染治疗后,疼痛、跛行症状若有好转,可以复查血常规判断感染恢复情况,并尝试进行站立行走。若小朋友仍有疼痛跛行,需要继续进行制动治疗。若经过两周的正规治疗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需要再次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本文系汪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