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训练指反复嗅吸各种类型的气味,以改善嗅觉的治疗方法。嗅觉训练在多项研究中证实可以改善多种类型原因导致的嗅觉障碍,包括上呼吸感染,外伤,特发性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图片来自于网络)通过嗅觉训练改善嗅觉的想法类似于通过跑步健身房体能训练提高耐力和肌肉力量,以及反复钢琴练习提高手指的操作熟练度和精准控制。2009年德国嗅觉领域专家Hummel创立经典的嗅觉训练方案,如下:1.嗅觉训练主要使用苯乙醇(玫瑰),桉叶醇(桉树),香茅醛(柠檬),丁香酚(丁香)4种气味,香水或者原材料2.每种气味嗅20秒左右,缓慢而轻柔地自然吸气——吸气太快太深很可能会导致你什么都察觉不到,两种气味间隔10秒。3.每次训练时长5分钟,每天早餐前及晚睡前各训练1次。4.建议每日以日记打卡形式进行并记录训练感受。5.嗅觉训练时长至少3个月以上。(参考指南推荐)2015年Altundag等提出加强版方案:经典方案3个月后,引入另一组四种气味(包括薄荷醇,百里香,橘子,茉莉)进行三个月训练,然后第6个月引入另外4种新的气味(包括薄佛手柑,迷迭香,栀子花,绿茶)。嗅吸方式,时间及频率和经典方案相同。各种研究结果表明嗅觉训练能够帮助嗅觉改善。目前认为嗅觉训练可能有助于嗅觉受体分子再生,增加嗅球体积等,但这些机理还有待研究证实。需要提出的是个体嗅觉损失的原因,程度,时间均不相同,能否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改善,都需要在嗅觉训练过程中去观察证实。并且嗅觉训练不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案,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治疗,包括口服或局部鼻腔激素使用等。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鼻部炎性疾病。通常引起患者鼻塞,流鼻涕,嗅觉下降,咽部多痰,咳嗽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经过规范的药物和手术综合治疗,大部分鼻息肉患者都能得到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复发。这部分容易复发鼻息肉患者通常还表现为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被归类为难治性鼻息肉。随着近些年国内外研究的快速进展,鼻科学者逐步认识到难治性鼻息肉是一类以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2型炎症反应,并且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制剂治疗CRSwNP陆续问世,成为未来治疗难治性鼻息肉的重要武器。近5年,生物制剂治疗鼻息肉的研究陆续发表。从目前的研究报道数据看,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均能够明显缩小息肉大小,改善患者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大量研究数据均表明单克隆抗体药物是难治性鼻息肉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远期疗效以及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仍有待验证。目前,国外有度普利尤单抗外,奥马珠单抗和美泊利单抗批准上市治疗难治性鼻息肉。国内尚无相关药物批准上市,但已经有数个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鼻息肉临床试验在国内多个鼻科中心持续招募开展中,相信未来2-3年国内也将会有相应生物制剂获批上市,为难治性鼻息肉患者带来福音。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鼻出血会让一部分患者觉得比较可怕担心,但鼻出血很少会有生命危险。在门急诊我们常常看到患者仰着头鼻孔塞着棉花前来就诊,很多人认为这样可以止血,其实这些做法是错误的!鼻孔塞棉花并不能有效地压迫出血部位,并且有可能进一步擦伤局部鼻腔黏膜小血管。仰着头会导致鼻血往后倒流至咽喉部,误咽进入胃内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量较多时可能导致患者呛咳,血液流入气管和肺内,进而继发支气管肺炎,甚至有直接导致患者窒息的危险。流鼻血有哪些原因呢(鼻黏膜炎症?鼻内血管瘤?全身疾病?)鼻出血的原因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两大类。1.局部原因 出血通常限于一侧,并且多发生于鼻腔前段。鼻腔黏膜含有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有丰富的血管丛,叫“利特氏区”,也称做“易出血区”。儿童鼻出血通常位于这个区域。空气流动经过鼻腔时会导致鼻腔黏膜干燥,特别是秋冬季空气干燥以及室内供暖后,毛细血管受到刺激后非常容易破裂出血。过敏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鼻腔炎症也会造成鼻黏膜充血、糜烂,容易流血。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很多鼻出血的儿童伴有过敏性鼻炎,因为这些孩子由于患有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痒而习惯挖鼻孔,擦伤鼻黏膜易出血区引起鼻出血。所以治疗好鼻炎,也可以预防流鼻血。此外鼻中隔偏曲也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因为偏曲处黏膜较薄,气流摩擦力大,黏膜血管反复受气流摩擦容易破裂出血。还有一类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当属鼻腔的良性血管瘤。外伤、鼻部其他肿瘤以及鼻腔异物也是局部鼻出血的高发因素。2.全身原因 鼻出血还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最常见的是中老年人可能会患有全身性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血压波动和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出血,并且由于动脉硬化血管收缩力较差,鼻出血自行止住较难。其它全身性因素还包括:长期服用抗凝药,凝血功能不良;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猩红热等;以及维生素缺乏等疾病。如何应对常出鼻血? 1. 首先要保持冷静,过度紧张会使血压升高,导致出血量增加。2. 坐位,身体略向前倾,稍微低头,避免出血时仰着头,血液返流进咽喉,甚至呛入气管。3. 鼻中隔“利特氏区”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用拇指和食指按压鼻翼至少10分钟,通过指压可以压迫可能的出血血管,减少出血。同时计时确保没有提前松开按压。4. 可以冷敷额部和颈部,通过冷敷收缩血管,减缓出血。如果采取上述初步处理措施后,鼻出血仍然难以有效控制或者短期内频繁发生鼻出血,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大量鼻出血,就需要前往耳鼻喉科门急诊就诊。专科医生的止血方法是什么呢?门诊就诊时,专科医生首先会评估患者出血量,并且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等。此外,最重要的检查环节是采用鼻内窥镜对鼻腔进行专科检查,寻找可疑的出血部位,并且还会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判断有无潜在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分析后,门急诊医生通常采取的止血方法包括填塞和烧灼。填塞是通过前鼻孔填塞压迫材料对出血部位进行短期压迫,相对操作简便,但患者舒适度稍差;烧灼可以在鼻内窥镜的照明下,应用激光、微波或双极电凝等方式封闭出血区域的受损血管或鼻腔血管瘤。对于全身因素所致的鼻出血,还会建议患者前往治疗原发病。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鼻出血?1. 因营养缺乏所致的鼻出血,需要补充维生素;2. 积极治疗鼻腔炎症性疾病,积极控制血压;3. 修建儿童指甲,避免反复挖鼻子损伤鼻黏膜;4. 在秋冬季空气干燥的季节,室内使用加湿器;5. 采用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涂在鼻腔前端黏膜表面,有助于预防前端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