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当患者出现全身发黄的表现时,首先考虑是否存在黄疸。如果是该原因引起的全身皮肤发黄,则患者还会有虹膜发黄、小便黄等症状。而如果患者没有同时出现虹膜和小便发黄的症状,则考虑可能是贫血、食物或药物导致的。如果是贫血,则患者会有精神疲惫、头晕、乏力等症状,而且可以通过血常规等检查确诊。如果平时过量服用胡萝卜、橘子、橘子汁等食物,也可能导致患者因为体内胡萝卜素过高而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进而皮肤发黄。另外,某些药物,比如新霉素、藏红花等也可能导致患者皮肤发黄。具体的病因还是需要尽早去医院通过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确诊。
肿瘤位于真皮内,不与表皮相连,可见大小不等的上皮样细胞团块组成,可见灶状透明细胞,有时胞浆内空腔或有囊腔,可见明显导管分化。(图片来自转载)
相比汗孔瘤,病变位置更靠上,局限于表皮。表现为表皮内边界清楚的细胞团块。可见透明细胞。可见色素和凋亡细胞。可见导管结构。图片来自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认识汗孔瘤的病理表现,肿瘤与表皮相连,向真皮内延伸,如同如来佛祖的手掌。细胞小而圆形,嗜碱性,大小形态一致。细胞周围无栅栏状排列。图片来自转发。
汗腺瘤位于真皮,可与表皮相连,囊实性模式,为硬化性胶原间质内分布有汗腺分化特征的肿瘤细胞实性结节和肿瘤细胞形成的导管囊腔。(图片来自转发)
圆柱瘤是一种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通常与螺旋腺瘤混合发生。自幼或青壮年发病,多见于头颈部,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表现为表面光滑隆起的丘疹或结节,皮色或红褐色,病理表现为瘤体位于真皮内,由未分化的基底样细胞组成,细胞核小而深染,胞质少,呈七巧板样。瘤团周围有嗜酸性基底膜样物质包绕,有导管分化。
颧部褐青色痣是真皮浅层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表现为颧部对称分布直径1-5mm灰黑色斑点,可融合。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受遗传、环境、日晒、雌激素因素影响。一般在双侧颧部、下眼睑、鼻翼、鼻根、上眼睑外侧、前额外侧,对称分布。发病年龄越小,越早期的皮损颜色越浅。调Q激光1064,或者光子嫩肤联合调Q激光治疗效果好。
小汗腺螺旋腺瘤是一种良性的小汗腺来源的皮肤肿瘤,好发于20岁到40岁成人,无性别差异,一般在躯干和上胸部,常常单发偶有多发,多发皮损常伴有家族史,常伴有多发性的毛发上皮瘤和圆柱瘤。多发皮疹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皮损表现为圆形或软圆形的皮下结节,直径1-5cm,皮色或淡蓝色,质地软如海绵,有放射痛或压痛。病理表现为肿瘤位于真皮内,与表皮不相连,成多发或单发小叶,小叶呈嗜碱性。肿瘤细胞有内外两层细胞组成,外层核小深染圆形,没有栅栏状排列,内层细胞核大淡染空泡状。常有导管分化,间质内有血管,毛细血管扩张明显。
汗腺瘤包括:透明细胞汗腺瘤、实性囊性汗腺瘤、黏液性汗腺瘤、汗管瘤、色素性结节性汗囊瘤。透明细胞汗腺瘤是来源于大汗腺或小汗腺的皮肤良性附属器肿瘤,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通常与外伤后、放射或其他刺激后产生。好发于汗腺分布的部位,比如头颈部、胸腹部、外阴、会阴或腋窝四肢。病程较长,生长缓慢,单发,很少多发。常伴有出汗、烧灼或瘙痒不适。病理表现肿物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无包膜,实性瘤细胞团内可见透明细胞和嗜碱性汗孔瘤样细胞构成,可见囊腔和导管,管壁有嗜酸性护膜。免疫组化:EMA+,CEA显示导管分化,往往表达CK7、CK14、CK5/6和P63。
皮肤良性肿瘤,好发于20岁以上女性的阴唇、会阴部和肛周。表现为小而孤立的皮肤颜色丘疹或结节,伴有囊性改变。病理表现为瘤体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很少与表皮相连,切面成囊实性。囊内小梁结构相互交织,向囊内形成乳头状突起,乳头状突起和囊腔由两层细胞构成,内层高柱状细胞,有分泌功能,外层细胞小,深染,为肌上皮细胞,偶有轻度异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