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小学阶段每堂课只听10分钟就会了,虽然注意力不集中,但无明显违纪违规,学习成绩好,小学阶段老师没有反映什么问题。上初中后,他进入重点学校的重点班,爸妈觉得进了保险柜,加之工作都很忙,没有过问他的学习,初一期末考试7门课有5门不及格,于是他变得讨厌学习,上课不听讲,不交作业,父母管他还发脾气。小雨性格比较内向,小学学习成绩中上水平,作文比赛得过长沙市3等奖,妈妈对她期望很高,一直要求她达到班上前3名,高考目标定位在清华北大。上初中后,她的学习成绩渐渐下降,尤其是数学,但她很努力,常常做作业到晚上12点,不做完就不睡觉。高一下学期,妈妈发现她学习的劲头大不如从前,不会的功课不再去钻研,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就行,有时甚至抄同学的,晚上坐在坐在电脑边打开学习的界面,实际上在看小说,当听见门响就马上转换到学习界面,家长说她她也不吭声。她告诉我们,妈妈整天唠叨,回忆她小学的辉煌,要求她考重点大学,可是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大脑好像筑起了一道堤坝,数学内容根本进不去,自己也希望好好学习,看见妈妈进来就知道她要说什么,虽然觉得对不起妈妈,但力不从心,自己也不知道将来怎么办。这些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厌学。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具资料显示,对一所中学438名学生的调查,26%的学生回答对学习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乏味,19%的学生回答不愿意上学。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有厌学想法的学生比例更高。厌学的直接后果是学习成绩下降,被动学习,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得不到乐趣,会采用其他方法弥补生活的空虚,逃学、上网、早恋、甚至结交社会不良同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些所造成的损害比厌学本身更严重。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不喜欢学习呢?影响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能力、心理因素、学习动机等。学习能力:部分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智力低下,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不如他人;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儿童虽然智力在正常范围,但学习阅读、写作或计算方面有困难,医学上称之为学习技能发育障碍,是由于大脑的某个掌管阅读、写作或计算的部位发育异常有关,对这部分学生,如果一味按照正常孩子要求他们,而他们力所不能及,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放弃学习。心理因素:因为学习是一种需要调动大脑能量,运用注意、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心理因素影响了大脑,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最常见的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其基本缺陷是大脑前额叶发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计划性差。智商高的孩子,例如小松,在小学阶段因为学习难度不大,学习能跟上班,没有及时就诊、诊断。上初中后,由于学习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增大,采用过去蜻蜓点水的办法已经应付不了,而这些孩子在遇到困难后,更容易放弃,于是就出现了厌学的情况。焦虑症因为焦虑不安、无法集中精力于学习;抑郁症大脑皮层被抑制,听不进、学不进,对于学习成绩下降非常着急,觉得学习不好就一切都完了,也会选择逃避。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促进儿童青少年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学习的心理动因,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可以简单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奖励或荣誉,由社会的要求、父母的奖励、教师的赞许、伙伴的认可、获得荣誉称号、报考理想的学校、追求令人向往的社会地位等激发而来,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可变性。内部动机所引起的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由兴趣、求知欲、理想、信念、人生观、责任感、荣誉感等内在因素转化来的,与外部动机相比,具有更大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活动有着更大、更为持久的影响。年幼儿童以外部动机和近景动机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和自主性的提高逐步转化为内部动机。学习动机受损是中小学生厌学的关键因素。轻者消极怠工,缺乏进取,如小雨,重者完全放弃学习,如小松。常见原因有:1.学业失败:很多孩子在学习中一次失利,或某一门功课没学好,产生挫败感,又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就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缺乏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其结果是学习成绩下降;而由于学习成绩差,得不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和赏识,更会丧失学习兴趣,变得得过且过;2. 制定目标不合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过高,孩子虽然努力,但总也达不到父母所制定的目标,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不仅起不到期望的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上进的勇气,或产生对立情绪,或失去自信,破罐破摔。小雨就属于这种情况;3.学习疲劳:学习内容过多、学习材料枯燥、单调、缺乏趣味性,学习强度高,有的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完了学校作业还要加做课外练习;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例如只会死记硬背、不会联想记忆;只会运用视觉学习,不会运用听觉学习等,都会造成心理疲劳,对学习感到倦怠,烦闷、易怒、精神涣散,兴趣丧失,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家庭不和睦,矛盾冲突多,对儿童教养态度不一致,过分溺爱或过分苛求,对文化知识的价值和个人成就不重视等,都会损伤孩子的学习动机。那么,发现孩子厌学怎么办呢?首先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如果发现有发育性问题,应该给予特殊教育,对这些孩子应该降低标准,因材施教,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习兴趣,只要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习,就要予以肯定。对于患有ADHD的孩子,虽然小学成绩还过得去,但要清醒认识初中一年级这个关键期,坚持服用治疗ADHD的药物,争取第一年不掉队,保持自信,打好基础。对于焦虑、抑郁或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孩子,也要采用相应治疗。对于学习动机受损,可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合理学习目标:虽然大多数孩子智力在正常范围,但智力和能力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长处、也要接纳孩子的不足,制订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要根据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制订适合他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他”跳起来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不是树顶的桃子;如果孩子的学习动机已经受损,目标就更要低起点,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2.提高自信:对于年幼的孩子,在学习中增加趣味性,通过奖励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要与老师配合,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闪光点”,在他现有基础上,只要略有进步,就要及时鼓励,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提高外部动机,再强化内部动机;3. 科学用脑、改变学习方法:对于学习疲劳的孩子,提倡科学用脑,每天要有一定运动和从事有兴趣活动的时间,帮助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性;4. 提高应对挫折能力:现代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可能没有学习压力、避免挫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例如考试失利是积极寻找原因还是消极自怨自艾?没考上理想学校是适应现在学校努力进取,还是自暴自弃熬过这几年?这些都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得到矫正。美国心理学家索里说过:“一次有高度动机的复习可能相当于十次消极的重复”,无论哪种情况,都要从激发动机为主来改变厌学情绪,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是抑郁? 抑郁就是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的一种不良的情绪。最近几年来,人们通常会把抑郁症叫做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可想而知,抑郁症是精神心理学方面一个非常普遍的疾病。大约12%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相当严重而需要治疗的抑郁。 抑郁症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①情绪低落、②思维迟缓、③运动抑制。所谓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运动抑制这个词平时较少提及,简单说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躯体不适、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如果你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排除其它疾病后,便可诊断为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是人的情绪受到影响,智力和其他方面没有改变,所以,患有抑郁症的人可以放心,你们只是患上了心理“感冒”,只要接受积极和恰当的治疗,完全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然,我们也要对抑郁症足够的重视,因为抑郁症是精神科中自杀率最高的疾病,并且是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来自美国的资料显示,抑郁症病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曾有自杀观念,其中有10%~15%的人最终自杀,在所有自杀者中有70%的人有抑郁症状。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一回事么? 这个当然不是一回事了。抑郁情绪简单的说就是“不高兴”,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甚至会经历非常痛苦的事件,比如失恋,亲人的离开,等等。每当我们遭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肯定都会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的感觉。因此,由于这些明确的事件引起的抑郁和悲伤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当中的人的合情合理的一种情感表现,这就是抑郁情绪。 但是,有些人的抑郁症状并没有明确的外部诱因,没有任何的生活事件。还有一些人,虽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不良生活事件,可是这个事件只能说是一个诱因,他们的抑郁症状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而且日益加重,对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很有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建议于专业机构就诊,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药物治疗。 另外给您一个分辨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窍门,有很多抑郁症的患者,抑郁情绪虽然是整天存在,但是在一天当中是有起伏的,一般来说,早晨的时候最重,感觉最难受,到了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情绪便有所放松了,到了一天的“黄金时刻”。 有抑郁情绪一定要去看精神科医师么? 有人问了,这些天我呢遇到了一些事,很是不开心,也不爱学习了,睡眠也不好,整天高兴不起来,需要看精神科医师么?是这样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无法解决得困难和不良的生活事件,比如失业、离婚和亲人去世等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忧伤和痛苦,也一定会有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甚至吃不下、睡不着。但是呢,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会自然缓解。如果抑郁情绪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超过了两个星期的话,就应该到精神科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 我给大家介绍几个调节情绪的小方法,第一,自我鼓励自我肯定。第二,朗诵滑稽、幽默的故事。第三,到娱乐场所走一走,逛一逛,最好是参与进去。第三,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移到积极和有意义的方面来,多想些高兴的事情。第四,排遣和发泄自己的情绪,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找知心朋友倾诉;不满时发发牢骚,愤怒时适当地出出气。否则,这些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疏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您可以试试这几个小方法,如果这样做就可以改善您的情绪,那么就没有必要去看精神科啦。 如何改善失眠对抑郁症疗效?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时,往往会引起失眠,但是无缘无故的出现失眠就要引起重视了。在正常人群里,大概有四分之一得人有睡眠问题,而在有睡眠问题得人之中,大约40%得人可能有精神障碍,长期失眠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前兆。睡眠障碍常出现于焦虑、抑郁症患者中,抑郁症患者可能有入睡困难、早醒和睡眠浅的表现。睡眠障碍者也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并加重抑郁或焦虑症状。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之一,抑郁伴有睡眠障碍者约占80%。抑郁性失眠有以下一些特征:难以入睡,睡眠很浅和早醒,醒后很难再入睡,其中早醒是其特征性症状。有效地改善睡眠对于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会带来非常有益的作用。 以下介绍几个方法改善睡眠,您可以尝试一下。(1)白天选择有光线、明亮的房间学习和活动。(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让自己太过劳累。(3)降低对睡眠的期望值,顺其自然。(4)睡眠之前,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做15分钟左右的深呼吸。(5)在睡眠之前要放松自己,千万不要和浓茶、可乐等刺激性饮料,拒绝剧烈运动,看激烈的电视电影等,可以多听轻柔的音乐。 如果以上的方法没有任何效果的话,建议您尽快到专业机构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采用抗抑郁药物或催眠药物等改善您的睡眠。
“从小到大都优秀的孩子怎么会跟精神分裂症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发病入院、治愈回家、复发再入院、治愈再回家、再次复发入院……对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得病后就像进入了一扇旋转门。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高华教授介绍,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99.4万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70%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高达40.8%。 发病,易被忽视的年轻患者 “儿子就是我的家,是我的全世界。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在儿子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那一刻,李蕊(化名)在诊室里给医生跪下了。 李蕊曾觉得自己是一位非常幸运的女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丈夫事业有成,儿子阳光开朗,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然而有一天,李蕊突然接到儿子学校的一个电话,说正在上大二的儿子出事了。 夫妻二人连夜赶到学校,发现眼前的孩子完全变了:儿子认为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被使用了特殊方式给监控了;认为自己是世界核武器危机的关键人物,受多国监控……李蕊和丈夫把儿子带回了家,经诊断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常见。”李蕊儿子的主治医生、天津市安定医院心境障碍二科寻知元说,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的年龄是在青春期至30岁之间。 李蕊回忆,其实儿子发病前不是没有征兆,只是因为不懂而忽视了。大二开始不久,一向喜欢和妈妈打电话聊天的儿子,联系越来越少了,而且每次视频都抱怨说同学们好像互相联合起来孤立和反对自己,周围总有人对自己指指点点。当时李蕊以为是孩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还安慰他,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做好自己就好,但每次视频儿子依旧抱怨。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马弘教授介绍,对于青春期发病的患者,早期家属常常误以为是青春期不适,比如学习效率不高,对同学也比较敏感、戒备,说话也不好听等,不容易发现。 其实很多患者早期就有症状,比如敏感多疑:把周围一些平常之事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少语;语言表达异常等。 一旦发现患者精神有障碍,应尽早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早期精神分裂症大都对药物治疗较敏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段时间是治疗的“黄金时段”,一旦错过,将增加治疗难度。 治疗,用药不能随便停! 八次入院出院,小贝(化名)和精神分裂症抗争的时间,长达26年。此前,小贝的人生是充满荣耀和幸福的,有疼爱她的爸妈和姐姐、拿过北京西城区中学生排球联赛冠军、还考上了名牌大学,婚后丈夫对她疼爱有加,两人在婚后不久就一起去了美国。然而美国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顺利,生活的压力和重负让小贝有些焦虑不适,一段时间后,小贝出现了精神恍惚、思维混乱、到处乱跑……在美国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见好转。丈夫只好带着小贝回国了,在北京安定医院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虽然小贝已和从前判若两人,但家人的爱没有丝毫减少,每一次治疗,爸妈都坚持陪她。可是小贝的治疗之路并不顺利,因为对疾病不了解,多次断药,小贝一直在犯病、治疗、再犯病、再治疗的过程中煎熬。 马弘主任介绍,其实小贝从第一次治疗开始疗效就非常好,每一次出院都是临床痊愈。之所以反复复发,有时跟家里变故有关,比如亲人去世,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小贝自己停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疗效明显,但不良反应也明显。”马弘主任解释,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是有肝肾损害、心血管的不良反应,此外,会导致肌张力较高,面部表情呆滞,患者还会出现流口水、走路慢、翻白眼等,且患者体重增加特明显,所以很多患者不愿意吃。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都是自己服药,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出现用药不规律的问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患者当着家属面服药,背着家属就把药偷偷扔掉。”马弘教授提醒,如果患者没有坚持用药,很容易复发。 因此,马弘教授提醒,即便患者的治疗趋于稳定,家属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定期检查患者服用的药物,确认患者是不是坚持服用了,如果在家里的垃圾箱或窗户下等隐蔽的地点突然发现有药,就要格外留心了。 同样,为了防止李蕊的儿子断药,医生也建议他使用每月一针的帕利哌酮的长效针剂,为了巩固治疗还做了许多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工作。休学期结束后,李蕊的儿子顺利恢复了学业,有时他会1个月回家打一针长效针剂,有时李蕊夫妇会带着针剂去学校看望孩子一次,康复后的儿子又回到了从前开朗活泼、努力好学的状态。 回归,歧视是头顶悬着的剑 “那时的我,孤独、无助,经常一个人流浪在北京西城区的大街小巷。” 2006年的春天,小英(化名)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打人等,甚至挥之不去的自杀念头,让小英痛苦异常,但更让她痛苦的是,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远离了她。歧视,像是一把无形的剑,深深地刺伤着她。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项目合作部部长巩志鹏介绍,一直以来,社会上都普遍存在着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与歧视,不愿意与患者共同生活和工作,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这可增加患者的病耻感,降低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和预后,这也是精神疾病治疗现状一直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消除患者的病耻感和社会对他们的歧视,是让精神分裂患者康复甚至回归非常重要的事情。社区康复是目前国内探索非常不错的一项途径。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15项重大行动中,就包括“心理健康行动”专项行动,其中提出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读书、运动、唱歌……小英在一系列社区康复活动中逐渐走出了疾病的困境。在那里没有歧视、没有孤独,小英还结交了不少朋友。 — 本文转载至本文来源: 健康时报网 2019-10-11《精分患者关键是防复发》 发给患者
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好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睡眠中的梦境还具有积极的心理学意义。长期“睡眠不好”、“失眠”,会对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临床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从而影响日常能力的一种主观体验。许多门诊患者因为“睡眠不好”来诊,认为自己“只是睡不好,开点睡眠药就行!”。然而,“睡眠不好”真的只是睡眠问题么?简单服用睡眠药是不是一定能解决问题?1.失眠背后的情绪杀手精神科门诊的失眠患者,首先要排除失眠是否由于精神心理疾病引起。例如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是“睡眠不好”,以早醒、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等类型常见,少数不典型的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度(嗜睡),每天睡十几个小时。焦虑障碍患者也可能出现睡眠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噩梦等睡眠问题。其他严重精神疾病也可能以睡眠差为初始症状,或以失眠作为病情波动、疾病复发的信号。双相障碍患者在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期间常见睡眠需要减少,每天只睡3-4个小时,白天仍然精力充沛,活动增多。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睡眠表现为随着情绪的高低起伏而出现周期性循环波动,需要高度警惕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2.失眠可能是严重精神疾病波动或复发的早期信号部分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坚持服药、病情维持平稳,但某段时间可能在一些外因影响下、或者没有明确诱因的情况下,出现了失眠表现,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总时长减少、夜间易醒等表现。若失眠现象持续加重,部分患者后续将出现病情波动;另有部分患者在当前失眠的背后其实已经出现少量凭空听到声音、疑心等症状,只是由于症状表现轻微或患者回避等原因(患者可能并不认为这是问题,不愿暴露自己的所听所感所想、甚至有意回避家属,也会让失眠现象看起来只是“单纯的失眠”),没能被家属发现。重点是:失眠现象往往容易被识别,并且可能是精神疾病波动或复发的早期信号,请留意并及时与专科医生沟通。3.影响睡眠的其他常见原因一些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出现睡眠节律紊乱——白天睡、晚上活动,同时有明显的意识不清、注意力涣散等表现,要警惕是否出现了术后意识障碍,建议及时请精神专科医生会诊处理。另有一些患者,因睡眠不好反复就诊检查,都未发现明确原因。后经睡眠监测发现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引起失眠的原因还有多种,例如脑外伤、肿瘤、感染等损害了大脑特定部位后,都可能导致失眠;酒精或药物滥用的患者也可能出现失眠。可见,“睡眠不好”并非真的只是睡眠问题,需要专科医生判断并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当然,有一类失眠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睡眠问题”。当引起失眠的各种原因都被排除或者被治愈后,仍遗留有失眠的症状,可能考虑为“原发性失眠”。除了注重睡眠卫生,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或睡眠行为治疗,辅助按摩等,提高生活质量。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英文简称BPRS,该量表是在精神科广泛应用的专业评定量表之一。它是一个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适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尤其适宜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1.关心身体健康 2.焦虑 3.情感交流障碍 4.概念混乱 5.罪恶观念 6.紧张 7.装相和作态 8.夸大 9.心境抑郁 10.敌对性 11.猜疑 12.幻觉 13.运动迟缓 14.不合作 15.不寻常思维内容 16.情感平淡 17.兴奋 18.定向障碍 总分: 注:0-未测 1-无 2-很轻 3-轻度 4-中度 5-很重 6-重度 7-极重 总分反应疾病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因子分:焦虑忧郁:1.2.5.9;缺乏活力:3.13.16.18;思维障碍:4.8.12.15;激活性:6.7.17;敌对猜疑:10.11.14 症状的定义 1.关心身体健康:指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不考虑其主诉有无客观基础 2.焦虑:指精神性焦虑,即对当前未来情况的担心,恐惧或过分关注 3.情感交流障碍:指与检查者之间如同存在无形隔膜,无法实现正常的情感交流 4.概念紊乱:指联想散漫,规矩和解体的程度 5.罪恶观念:指对以往言行的过分关心内疚和悔改 6.紧张:指焦虑性运动表现 7.装相和作态:指不寻常的或不自然的运动性行为 8.夸大:即过分自负,确信具有不寻常的能力和权力等 9.心境抑郁:即心境不佳、悲伤、沮丧或情绪低落的程度 10.敌对性:指对他人(包括检查者)的仇恨、敌对和蔑视 11.猜疑:指检查当时认为有人正在或曾经恶意地对待他 12.幻觉:指没有相应外界刺激的感知 13.动作迟缓:指言语、动作和行为的减少和缓慢 14.不合作:指会谈时对检查者的对立、不友好、不满意或不合作 15.不寻常的思维内容:即荒谬古怪的思维内容 16.情感平淡:指情感基调低,明显缺乏相应的正常情感反应 17.兴奋:指情感基调高,激动,对外界反应增强 18.定向障碍:指对人物、地点、时间分辨不清 此外量表协作级曾增加2个项目: 1.自知力障碍:指对自身精神疾病、精神症状或不正常言行缺乏认识 2.工作不能:指对日常工作或活动的影响
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2. 请在心态平和及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才开始答题。 3. 请注意,题目的答案无对错之分,你不需要考虑哪个答案“应该”更好,而且不要在任何问题上思考太久,而是应该凭你心里的第一反应做出选择 1.焦虑心境 2.紧张 3.害怕 4.失眠 5.记忆或注意障碍 6.抑郁心境 7.肌肉系统症状 8.感觉系统症状 9.心血管系统症状 10.呼吸系统症状 11.胃肠道症状 12.生殖泌尿系统症状 13.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14.会谈时行为表现 总分: 注:评分标准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有症状,但不影响生活与活动);重度-3分(症状重,需加处理或已影响生活与活动);极重度-4分(重中之重,严重影响生活)。总体评价:〈7分,正常;7-14分,可能有焦虑;14-21分,肯定有焦虑;21-29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严重焦虑。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称HAMD,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评定方法简便,标准明确,可用于抑郁症,躁郁症,神经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症状之评定,尤其适用于抑郁症。 1.抑郁情绪 2.有罪感 3.自杀 4.工作和兴趣 5.阻滞 6.激越 7.精神性焦虑 8.躯体性焦虑 9.疑病 10.入睡困难 11.睡眠不深 12.早醒 13.胃肠道症状 14.全身症状 15.性症状 16.体重减轻 17.自知力 总分: 注:1-9项评分标准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极重度-4分。10-17项评分标准为:无-0分;轻-中度-1分;重度-2分。总体评价:〈7分,正常;7-17 分,可能有抑郁症;17-24分,轻到中度抑郁,〉24分,严重抑郁。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是真正的健康并不只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是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都同时处于良好状态。 人类疾病可以分为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而心身医学的核心问题是心身相关,比如应激因素、情绪、性格与某些躯体疾病密切相关。心身医学的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在心理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心身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 心身疾病 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组躯体疾病,但在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身疾病是根据心身医学的理论界定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是心身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临床常见的心身疾病如下: 一、循环系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神经症; 二、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癔症); 四、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肥胖症; 五、生殖泌尿系统:原发性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围绝经期精神障碍、产后抑郁症等; 六、神经系统心身疾病:偏头痛、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七、儿科心身疾病:神经性厌食、贪食、神经性呕吐、夜间遗尿症、夜惊; 八、耳鼻咽喉及口腔科心身疾病:咽腔异物感、失声、耳鸣; 九、皮肤科常见心身疾病:神经性皮炎、全身瘙痒症、斑秃; 十、外科领域的心身医学问题: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透析病人的心理问题、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美容整形外科的心理问题等等;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 心身疾病既是一类疾病的独立分支,又和内科疾病、精神科疾病有部分的交叉和重叠。上述心身疾病的分类中所涉及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都是内科常见病;而心脏神经症,其实就是精神科提到的焦虑症,焦虑症本身包括精神焦虑、躯体焦虑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症患者所表现的躯体不适症状,最常出现的是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当然,经过常规检查,并不存在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其他还有前面提到的抑郁症(包括产后抑郁、卒中后抑郁在内)、躯体形式障碍(包括疑病症)、癔症(可以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呕吐)等。这些都是与心身医学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心身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关。良好的心理因素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达到药物治疗所达不到的效果,反之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则会大大削弱对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加重躯体疾病,而躯体疾病的加重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的心理,引起焦虑、忧郁、悲观、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与身体相互作用是目前心身疾病久治难愈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了在治疗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一般临床诊断的内容不同,除了应作出躯体疾病诊断之外,还要对病人的心理方面作出诊断,有时还要作出关于躯体和心理相互关系的诊断。由于心身疾病的诊断需要兼顾两个方面,所以作为最终的综合诊断形式,有以下两种:其一是作出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诊断,如高血压和焦虑状态;其二是把躯体和心理合并起来诊断,如神经性厌食,心因性痉挛性斜颈等。 心身疾病的治疗也不能单从内科、外科或其他某一临床科室着眼,应从心身整体观念出发,并用躯体和心理方面的治疗,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疗。心身疾病可由心理因素产生躯体症状,同时也可以因躯体症状加剧心理障碍,因此心身疾病的治疗在关注躯体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方面的治疗也是心身疾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预防工作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心身疾病的个体预防包括: 1.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体现情绪相对稳定,行为模式具有建设性、可预测性; 2.健康的体魄,需要科学、持续的锻炼才能形成,而各种锻炼对于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 3.既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又要适度的自我满足。达到自我与内心、与环境和谐共处; 4.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依赖的社会支持系统。当你遇到挫折和应激时,良好的支持系统能够帮助你缓冲这些压力; 5.科学合理的应对方式,比如利他性的行为,合理化的解释。
明确病因是治疗失眠的关键,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主要通过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达到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白天正常工作生活的目的。 一、急性期治疗 短期失眠,又称为“急性失眠”,首先应该找到失眠的原因,积极地消除病因,并防止急性失眠向慢性失眠转化。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I) 认知行为治疗是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联合形式,临床实践已证明CBT-I有短期和持续的疗效,它比单成分治疗更有效,比药物治疗疗效更持久,适合各年龄段人群,普遍认可为慢性失眠一线治疗方法。 在认知上,调整对失眠的态度,不过分关注睡眠,不强迫自己入睡,不把问题都归咎于失眠。 在行为上,通过专业的放松训练与助眠行为干预失眠,如: 1、没有睡意不上床; 2、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看电视、玩手机; 3、白天午睡不超过半个小时,或者避免午睡; 4、减少卧床的时间。 睡眠卫生教育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规律进餐,睡前不要过饱或空腹。 睡前避免喝茶、喝咖啡、饮酒和吸烟。 睡前3~4h避免剧烈运动。 二、药物治疗 失眠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受体激动剂(包括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和具有催眠效应的抗抑郁药物等。需要注意,睡眠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中医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将失眠分为心胆气虚证、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七个大类。每个分类均有其对应的主症和次症,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医,由医生面诊后选择对应的方药或中成药。 中医针灸治疗 不同分类均对应不同的针灸方法,需要由专业中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并执行。 其他治疗 四、物理治疗 失眠的物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电刺激、静电刺激等,这些疗法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其它治疗 如光照疗法、运动疗法等。